新时期完善农村基层自治的路径探究

2022-09-16

近年来,国内农村基层的自治获得了较大进步,但依旧有很多问题存在。以政治学角度看,对农村基层的自治进行完善有利于基层自治组织与民主自治制度的建立,使村民的创造性、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增加村民政治参与的质量和水平,推动乡镇政府与村民友好互动,因此研究农村基层自治完善路径意义重大。

一、完善行政体制

要想完善农村基层的自治,需要对原有行政体制进行优化和完善,实现乡级政权到县派出机构的转变。原有行政体制使农村基层的自治表现出一定的行政化,应改革当前政府结构的机制与体系,并将乡级政权当作改革的重点。乡级政权属于农村基层的政权,主要按照治理对象需求来设置,运行的机制表现出综合性、直接性特征。纵观我国当前财政体系,不难发现乡级政权出现了财政短缺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国内农村没有先进的生产力和充足的生产剩余,无法对不断增加的政府官员进行供养,而且当前采取的村民自治、家庭经营需要基层政权的指导与规划,并非过多的行政管理。

因此,在设置乡级政权的时候需要严格按照综合性、简化性的基本原则,不可以遵循上下对口的固有模式对机构进行设置,只可以把乡级政权当成一个派出机关,完成民政、计划生育、治安等政务类的任务,对村民委员会相关工作进行指导,利用规划等方法对公共事务进行处理与协调,促进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1]。主要注意的是,把乡级政权向县派出机构进行转化的时候,不可急功近利,应循规蹈矩、按部就班地开展,应按照当地人口、区域等情况,根据特定比例与规模,使掌握政权的人员与机构逐渐减少,将政府对口部门进行适当射出,并依据派出机构具体职能对人员和机构进行配置。

二、加强法律宣传

为了提高村民的权利意识和民主意识,更好地进行基层自治,需要长期进行民主、法治的教育和宣传。乡镇有关工作人员应在懂法的基础上坚持依法行政,不可以过多干预基层自治组织的选举,同时从两个方面加强法律的宣传。一方面,应向村民大力宣传监督权、选举权,使村民对法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意识到选举权是自己与生俱来的责任和权利,部分行为对于农村来讲虽然习以为常但却不符合法律法规,应使村民全面认识这一点,如果发现违法违规行为应到有关部门进行举报。另一方面,应通过法律来震慑村民,通过法律宣传让村名知道违法行为会被法律制裁。在具体宣传过程中,可采取墙体标语、绘制宣传册、村内广播、开办讲座等多种方式。

三、健全监督体制

在完善农村基层自治的过程中,监督体制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健全监督体制,首先,应对基层自治的选举进行全面、深入的调研,找出进行隐性和显性干预行为的各种团体,对这些团体不法干预行为按照法律法规进行严厉惩处。其次,应进一步明确法律法规中对基层自治组织的有关规定,适当添加预防性的法规,如回避制度、连任制度、退出制度等。在行政处罚条例中添加对乡镇政府出现不当干预的规定,增加该类行为行政处罚。最后,应建立健全监督、举报等体制。通过基层自治选举中举报体制、监督体制的建立,加强对村民举报、监督干预民主选举行为的积极宣传工作,使村民了解民主监督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建立一个庞大的农村监督网络,并为举报村民建立保护、奖励等机制[2]。与此同时,乡镇政府应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对基层选举进行有效引导,第一时间找出并纠正各种违法行为,可适当采取电子投票方式增强选举的公平性,有效防止暗箱操作情况的出现。

四、增强自治意识

为了使农村基层的自治更加完善,离不开政策的大力宣传和大量的实践,增强村民基层自治的意识,不断提高基层自治的能力。第一,应重视对村民委员会相关规程的宣传与普及,并将其当作我国的一个重要战略,贯彻落实到农村当中。当前农村基层的自治缺乏基层政府推动,使得基层自治的进度较为缓慢,部分农村基层的自治甚至停滞不前。相关研究表明,很多地方的农民增加了收入、提高了生活水平,不过其基层自治发展却大不如前,有人甚至对基层自治的长久性产生了怀疑。在我国农村,官本位的思想长期占据主导位置,村民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着官员,没有较强的自主性,不具备当家自主的能力。因此,应在农村长期宣传基层自治知识,做好法律教育工作,让村民了解到自治是自己应该做的事,了解到村民委员会是一个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自治性组织,了解到村民拥有法定的民主监督、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选举等民主权利,使村民不再从思想层面依赖政府和官员,增强自治的意识。

与此同时,应强化实施自治政策与法理的力度。应组织村民进行民主自治训练,帮助其形成民主意识的同时养成民主习惯,对自治的方式方法进行熟练掌握,从而增强参政能力,让村民基层自治权力与行使民主能力相互协调、保持一致。另外,农村因其长期落后于城市的文化与经济,使得村民没有较强的主体意识与民主观念,不具有较高的自我管理水平。因此,应积极建立村民自治学堂,让广大村民在学堂中能够接受到全面、充分的法律知识、文化知识、自治知识等教育,提升其参政意识与文化素质,使村民长久以来民主素养低、文化素质差等问题得到充分解决,使村民成为合格的基层自治主体。

五、建立自治组织

在新时期,应通过基层自治组织的建立和健全,提供给农村基层自治所需的组织保障。在农村基层的自治过程中,基层自治组织发挥着载体的重要作用。第一,村委会和有关的基层自治组织应根据国家有关法律,定期开展基层民主的选举,将村民代表会议、村民会议、村委会当作主体,构建一个基层自治的组织体系。第二,应对选人标准进行规范,遴选出组织管理水平高、责任心强的村民,让其加入村委会和有关的基层自治组织,使人才在基层自治中得到施展的空间[3]。为了实现这一目的,不但要积极发动群众,让广大村民对有能力者进行举荐或者自荐,奠定基层自治组织的人才基础,还要将党组织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严格考核与把关推荐人,确保加入基层自治组织的人管理水平高、政治素养高、村民满意度高。第三,基层自治组织开展各种活动的时候应确保规范性与开放性,对组织活动的制度规范进行明确,从经费支出、办事结果、办事过程、规章法律、重大决策等方面进行村务的公开。第四,应确保基层自治组织独立性。独立性表现在基层自治组织应在我国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对自治范围各种事务进行独立处理,协调自身和村党支部、乡镇政府间的关系,接受基层党组织、基层政府的监督与指导,使基层自治组织形成合力。

六、明确自治关系

在农村基层的自治中,应明确三种关系。首先,应明确基层政府和基层自治组织间的关系。以法律角度来看,应合理划分村民自治权和乡镇政府行政权,用有关政策与法律对两者的良性互动、有效衔接提供有力支持。对于基层自治的事务,乡镇政府不可使用指导的名义强加干涉,基层自治组织也不可使用自治权的名义对乡镇政府合理的协助、指导等工作进行拒绝。其次,应明确基层党组织和基层自治组织间的关系,也就是党支部与村委会间的关系[4]。应科学地对基层自治组织和基层党组织权责范围进行划分,明确党组织的保障、支持等责任和执行方法,从操作和制度上使双方关系的规范得到保证。最后,应明确村民和村干部间的关系,双方关系是基本的基层自治关系。一般来讲,村民想要能力强的人才对村委会进行组织领导,带着其他村民一同走上发家致富的道路,不过村民的思想意识、文化素质等方面有限,能力再强也或多或少会有管理手段、方法等方面不足存在,后续很难连任连选,即使是连选的村干部,也存在能力水平一般的问题,无法完全实现脱贫攻坚致富,需要基层自治组织重视村干部选拔的问题,推进农村基层的民主政治建设。

七、结语

总而言之,探索完善农村基层的自治途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对农村基层的自治进行完善,应采取完善行政体制、加强法律宣传、健全监督体制、增强自治意识、建立自治组织、明确自治关系等方法,强化基层自治的各项制度与规则,将监督、举报等体制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使农村得到又好又快发展。

摘要:本文将对新时期完善农村基层的自治途径进行分析与探究,希望为相关人员提供一些帮助和建议,推动农村基层自治发展。

关键词:基层自治,农村基层,乡镇政府

参考文献

[1] 罗忠勇.“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参与模式的法律机理及实践路径——兼评田兴洪教授新著《社区矫正中的社区参与模式研究》[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3(05):144-150.

[2] 陈凤,陈蓓蕾.以人为本完善机制探索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新模式——专访湖北省宜昌市卫生计生委副主任李培明[J].人口与计划生育,2017,(06):6-9.

[3] 本刊编辑部.创新转型升级党旗飘自治发展干群劲头足民主当家人心齐物质精神双丰收——平湖街道平湖社区委员会先进基层党组织先进事迹录[J].新经济,2016,(28):87-89.

[4] 王高安.站高一步退后一步——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党无处可见、无处不在”原则对我国基层群众自治工作的启示(下)[J].上海党史与党建,2016,(02):55-57.

上一篇:物理演示实验中要注意的问题下一篇:浅谈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