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发(2011)34号文申报范围调整规定

2024-04-11

汇发(2011)34号文申报范围调整规定(共10篇)

篇1:汇发(2011)34号文申报范围调整规定

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明确和调整国际收支统计申报有关事项的通知

汇发〔2011〕34号

国家外汇管理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局、外汇管理部,深圳、大连、青岛、厦门、宁波市分局;各中资外汇指定银行:

为进一步完善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制度,便于国家外汇管理局及其分支局(以下简称“外汇局”)以及外汇指定银行国际收支业务人员更好地了解国际收支统计申报要求,现对境内居民与境内非居民之间的人民币收付款国际收支统计申报,以及其他国际收支统计申报有关事项进行明确。同时,对29件国际收支统计申报规范性文件予以废止。具体内容通知如下:

一、关于国际收支统计间接申报范围的调整及具体要求

(一)境内居民通过境内银行与境内非居民发生的所有外汇及人民币收付款均属国际收支统计间接申报范围,申报主体为境内居民机构或个人。其中,境内居民个人通过境内银行与境内非居民个人之间发生的人民币收付款暂不申报。

(二)境内居民通过境内银行与境内非居民发生的收付款,其国际收支统计间接申报流程和要求如下:

1.境内居民通过境内银行与境内非居民发生的收付款,由境内居民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印发〈通过金融机构进行国际收支统计申报业务操作规程〉的通知》(汇发[2010]22号,以下简称22号文)的有关规定进行国际收支统计间接申报,交易性质按照其与非居民之间的实际交易性质进行申报。对于境内银行离岸账户(OSA账户),应区别由居民开立还是非居民开立,居民开立的OSA账户不应视为非居民。

2.境内居民从境内非居民收款的申报。为便于境内收款银行识别该笔款项的来源并通知境内居民及时办理申报,境内付款银行在办理非居民向境内居民付款业务时,应在付款报文的付款附言中注明“OSAPAYMENT”或“NRAPAYMENT”字样。境内收款银行收到上述来自境内非居民的款项时,应当通知、督促和指导境内居民办理国际收支统计间接申报。境内居民收到境内非居民支付的款项时,应当填写《涉外收入申报单》,交易性质按照其与非居民之间的实际交易性质进行申报,交易附言中除需按原有规定描述该笔交易外,还需首先注明“收到境内OSA/NRA非居民款项”字样。

3.境内居民向境内非居民付款的申报。境内付款银行在办理境内居民向境内非居民付款业务时,应就收款人情况询问境内居民,以便判断对方收款人是否为非居民。如对方收款人为非居民,则应当要求境内居民填写《境外汇款申请书》或《对外付款/承兑通知书》,交易性质按照其与非居民之间的实际交易性质进行申报,交易附言除需按原有规定描述该笔交易外,还需首先注明“向境内OSA/NRA非居民支付款项”字样。

(三)境内非居民通过境内银行与境外(包括居民与非居民)发生的收付款,经办银行应按照22号文的规定办理国际收支统计间接申报,境内非居民无需进行国际收支统计间接申报。具体申报流程和要求如下:

1.经办银行应当为其非居民机构客户建立《单位基本情况表》,并将《单位基本情况表》信息通过计算机系统报送给外汇局。

2.经办银行应将《涉外收入申报单》、《境外汇款申请书》和《对外付款/承兑通知书》的基础信息和申报信息通过计算机系统报送给外汇局,无需打印相关凭证。

3.境内非居民通过境内银行与境外发生的收付款,其交易性质统一申报在“其他投资-负债-货币和存款-境外存入款项/境外存入款项调出”项下,国际收支交易编码为“802031”,交易附言注明“非居民从境外收款”或“非居民向境外付款”。

4.驻华使领馆、驻华国际组织和外交官个人应进行国际收支统计间接申报。其与境外发生的收付款应当申报在“服务-别处未提及的政府服务”的相应项目下,与境内所发生的收付款无需进行国际收支统计间接申报。

(四)境内居民与境外居民之间发生的跨境收付款,境内居民应在收付款时进行国际收支统计间接申报。其中,境内居民收到境外居民汇入的款项时,应按照境外居民的资金来源性质进行申报;境内居民向境外居民支付款项时,应按照境外居民的资金用途性质进行申报。对于货物贸易出口收入存放境外业务,其既涉及境内居民与境外居民之间发生的跨境收付款,也涉及境外居民与境外非居民之间的收付款。境内企业应按照《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实施货物贸易出口收入存放境外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汇发[2010]67号)中《出口收入存放境外收支情况报告表》的有关规定申报以下数据:境内企业的出口收入存放在境外账户时,应按照出口收入的实际交易性质进行申报;境内企业将境外账户中存放的出口收入直接用于境外支付时,应按照支出的实际交易性质进行申报。此外,当境内企业将存放在境外的出口收入调回境内时,应进行国际收支统计间接申报,具体申报在“货币和存款收回—收回或调回存放境外存款本金”项下,国际收支交易编码为“801031”。

(五)境内居民与境内银行之间的交易,例如因支付境内银行费用或者归还境内银行贷款等导致的境内机构和个人向境内银行的境外账户支付款项等属于国内交易,无需进行国际收支统计间接申报。境内银行应按照《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办法》和《金融机构对境外资产负债及损益申报制度》((96)汇国发字第13号,以下简称13号文)申报其境外账户变动及余额情况。

二、关于国际收支统计间接申报涉及的概念

(一)关于居民和非居民个人的认定根据《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办法》,中国居民和非中国居民个人的认定依据是其是否在我国居住一年(含)以上,一年(含)

以上的视为中国居民。实践中,在缺乏相关辅助信息的情况下,可按照有效证件中的国籍来认定其是否为中国居民。

(二)关于币种和金额的确定

1.《境外汇款申请书》中的“汇款币种及金额”是指汇款人申请汇出的实际付款币种及金额。其中,汇款币种是指汇款人申请汇出的币种,而非客户账户的币种;汇款金额为汇款人申请汇出的金额,其中可能包含境内银行扣费。鉴于银行通过外汇金宏系统—国际收支网上申报系统接口程序从自身计算机系统中提取数据时,“汇款金额”可能为银行实际对外支付的金额(不包含境内银行已扣除费用),因此国际收支网上申报系统中的电子数据可与汇款人填写的《境外汇款申请书》存在差异。

2.《对外付款/承兑通知书》中的“付款币种及金额”指付款人支付款项的币种及金额,可能包含境内银行费用。实际付款币种及金额指银行实际对外支付的币种及金额,不包括境内银行已扣除的费用。因此《对外付款/承兑通知书》中的“付款金额”可能大于或等于实际付款金额。

(三)关于国别的确定

1.对于涉外收付款中对方收款人或付款人的国别,应申报为该笔涉外收入或支出的对方付款人或收款人常驻的国家或地区。

2.对于境内居民与境外居民之间发生的跨境收付款,国别项暂申报境外居民境外账户开户银行所在国家或地区。

3.对于境内非居民通过境内银行与境外发生的收付款,为反映我国对外负债的变动情况,国别项应申报为境内非居民的常驻国家或地区。

三、关于部分特殊业务的国际收支统计申报要求

(一)关于优惠贷款、买方信贷等涉外收付款的国际收支统计申报

1.对境外提供优惠贷款、买方信贷等交易的申报。境内银行对境外提供优惠贷款、买方信贷等,应进行金融机构对境外资产负债及损益申报,填报《金融机构对境外贷款业务申报表》,并根据贷款期限和借款人分类(外国政府/境外金融机构/境外其他部门)归属在相应项目下。如果境外借款人使用该笔优惠贷款或买方信贷从境内企业购买货物或服务,资金由境内银行直接向境内企业支付,则境内解付行/结汇行应通知境内企业进行国际收支统计间接申报,具体应按照基础交易性质申报在境内企业与境外借款人之间的交易项下,交易附言除描述该项交易外,还应注明“使用境内银行对外提供的优惠贷款/买方信贷”字样。

2.接受境外提供的优惠贷款、买方信贷等交易的申报。对于境内企业接受境外提供的优惠贷款或者买方信贷,如果资金汇入境内,则在境内企业收到款项时进行国际收支统计间接申报,交易性质为“获得买方信贷本金”,国际收支交易编码为“802024”。如果贷款未汇入境内企业在境内银行的账户而是存放在境外,且境内企业从境外进口货物或服务,并由境内企业通过境内银行对外发出指令,在境外提取贷款支付给境外出口商,则境内企业通过境内银行对外发出指令的同时进行国际收支统计间接申报,具体应按照基础交易性质申报在境内企业与境外出口商之间的交易项下,交易附言除描述该项交易外,还应注明“接受境外优惠贷款/买方信贷”字样。如果贷款未汇入境内企业在境内银行的账户而是存放在境外,且境内企业向境内供货商购买货物,并由境内企业通过境内银行对外发出指令,在境外提取贷款汇入境内供货商在境内银行的账户,则由境内供货商在收到款项时进行国际收支统计间接申报,交易性质为“获得买方信贷本金”,国际收支交易编码为“802024”。

(二)关于QFII、QDII业务的国际收支统计申报

1.对于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在境内进行证券投资所发生的跨境收付款,由境内托管人代其办理国际收支统计间接申报,申报主体仍为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托管人应严格按照国际收支统计申报的有关规定如实申报。QFII项下的资金自境外汇入时,应申报在“货币和存款—境外存入款项”项下,国际收支交易编码为“802031”,并在交易附言中注明“QFII项下资金汇入”。资金汇出境外时,应区分以下情况进行申报:本金汇出境外时申报在“货币和存款—境外存入款项调出”项下,国际收支交易编码为“802031”,并在交易附言中注明“QFII项下本金汇出”;利息汇出境外时,若能够区分,则将投资股票所得收益申报在“证券投资收益—股票投资收益支出”项下,国际收支交易编码为“302021”,并在交易附言中注明“QFII项下股息等汇出”;投资债券等其他证券所得收益申报在“证券投资收益—债券投资收益支出”,国际收支交易编码为“302022”,并在交易附言中注明“QFII项下债券等利息汇出”。

2.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包括基金公司、证券公司和从事代客境外理财业务的商业银行等)通过境内托管账户对境外进行投资所发生的跨境收付款,由境内托管人按照有关规定代其办理国际收支统计间接申报,申报主体(即申报单证中的境内收/付款人)为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除商业银行外)通过其在境内银行开立的非托管账户与境外发生的其他跨境收付款,申报主体为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并由其办理国际收支统计间接申报。QDII项下境内托管账户资金汇出境外时,应申报在“货币和存款—存放境外存款”项下,国际收支交易编码为“801031”,并在交易附言中注明“QDII项下资金汇出”。境内托管账户收到境外汇入款项时,应区分以下情况:境内托管账户收到境外汇入的本金时,应申报在“货币和存款收回—收回或调回存放境外存款本金”项下,国际收支交易编码为“801031”,并在交易附言中注明“QDII项下本金汇回”;收到利息收入时,投资股票所得收益应申报在“证券投资收益—股票投资收益收入”项下,国际收支交易编码为“302021”,并在交易附言中注明“QDII项下股息等汇回”;投资债券等其他证券所得收益应申报在“证券投资收益—债券投资收益收入”项下,国际收支交易编码为“302022”,并在交易附言中注明“QDII项下债券等利息汇回”。境内托管人应按照13号文的规定,将以境内托管人名义在境外开立的“境外外汇资金运用结算账户”的余额纳入《金融机构存放和拆放业务申报表》进行统计。

(三)关于特殊贸易融资业务的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关于福费廷、保理、押汇、海外代付等特殊贸易融资的国际收支统计间接申报,应在上述业务所涉收付款发生实际跨境时,由申报主体(境内收款人或付款人)通过原始经办银行按照实际交易性质进行国际收支统计间接申报。

(四)关于出口贸易境外融资业务的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对于境内出口商由境内银行提供担保,从境外银行获得贷款性质的境外融资业务,境内出口商应在以下环节进行国际收支统计间接申报:境外银行向境内出口商提供融资时,境内出口商应将该笔款项申报在“获得外国贷款-获得国外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贷款本金”项下,国际收支交易编码为“802023”;境内出口商从境外进口商收回货款时,应按照该笔交易的实际性质申报在相应贸易项下;境内出口商向境外融资银行偿还款项时,应将该笔款项申报在“偿还外国贷款-偿还国外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贷款本金”项下,国际收支交易编码为“802023”。

(五)关于未纳入海关统计货物贸易的国际收支统计申报某些货物的所有权在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发生了转移,但货物未发生实际跨境,或货物虽发生跨境但无需报关的货物贸易项下涉外收付款,也应纳入国际收支统计间接申报。该类收付款申报在“货物贸易—其他收入/支出”项下,国际收支交易编码为“109000”,交易附言中应注明业务类型,如“邮寄货物”、“网络购物”等。但非批量购买的图书报刊、软件和医药分别记录在相应的服务项下。

(六)关于居民与非居民联名账户的国际收支统计申报若银行为一居民个人和一非居民个人开立了联名账户,如果该联名账户内资金主要由境外汇入,则应将该联名账户视同为非居民账户办理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即该账户与境外发生的所有收支交易以及该账户与境内发生的所有收支交易均需进行国际收支统计间接申报。如果该联名账户内资金主要为境内汇入或存入,则该联名账户视同为境内居民账户,即该联名账户与境内居民发生的收支交易无需办理国际收支统计间接申报。

(七)关于可转让信用证项下涉外收入的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对于可转让信用证,由转让人全额收取货款后再向受让人划拨的,应由转让人进行全额申报;由银行直接将款项分别划入转让人和受让人账户的,应由转让人和受让人分别进行国际收支统计间接申报,具体应申报在货物贸易相应项下。

(八)关于银联卡的国际收支统计申报

境内居民使用银联卡在境外提现与消费的,以及非居民使用银联卡在境内提现与消费的,统一由银联进行国际收支统计间接申报,相应的收支应申报在“因私旅游”项下,国际收支交易编码为“202030”。

(九)关于不结汇中转行划转涉外收入款项的国际收支统计申报

根据22号文规定,通过不结汇中转行划转的涉外收入款项,应由解付银行/结汇中转行在收到该笔款项后办理涉外收入申报。不结汇中转行在以原币方式向解付银行/结汇中转行划转涉外收入款项时,必须注明原始收款行,以便解付银行/结汇中转行办理涉外收入申报。

(十)关于不足0.5美元涉外收付款的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国际收支网上申报系统中的收付款金额为正整数,对于不足0.5美元的涉外收付款无需办理国际收支统计间接申报,即无需报送基础信息和申报信息。

四、关于电子银行涉外付款业务的国际收支统计申报要求

根据22号文第四十九条规定,境内银行以电子银行等方式接受委托办理涉外付款业务,应满足22号文所规定的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原则,并就国际收支统计有关事宜报国家外汇管理局备案。现将电子银行涉外付款业务的国际收支统计申报要求明确如下:

(一)关于电子银行涉外付款业务界面的要求。电子银行涉外付款业务界面应当符合《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下发“境内银行涉外收付相关凭证管理规定”的通知》(汇发[2004]45号)确立的原则,并按照《境外汇款申请书》和《对外付款/承兑通知书》的格式和内容设置网上银行系统界面,使其至少包括国际收支统计申报所需信息,如汇款人名称、身份证件号码、汇款币种及金额、收款人名称及常驻国家(地区)、国际收支交易编码及交易附言等,以满足报送国际收支统计间接申报基础信息和申报信息的要求。

(二)关于电子银行涉外付款业务国际收支申报流程的要求。以电子银行方式办理涉外付款业务的境内银行应根据22号文的有关规定,制定电子银行国际收支统计申报操作规范,对电子银行涉外付款业务中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号码编制、基础信息接口导入、申报或核销信息的录入/导入、纸质申报凭证打印和签章、信息审核、修改等作出规定,以规范电子银行国际收支统计申报数据的报送。

(三)关于电子银行涉外付款业务纸质申报单的要求。境内银行通过电子行方式办理客户对外付款业务时,可根据汇款人的电子银行汇款指令直接打印《境外汇款申请书》,并在“申请人签章”栏内注明“本笔付款来自电子银行”,同时在“银行签章”栏内加盖银行印鉴。

(四)境内银行就其电子银行涉外付款业务有关国际收支统计事宜进行备案时,应提交电子银行涉外付款业务界面及国际收支统计申报业务流程等材料。若同意上述备案,国家外汇管理局将不进行回复;若不同意备案,国家外汇管理局将于受理备案后15个工作日内回复。

(五)境内银行办理电子银行涉外付款业务,还应符合现行外汇管理有关规定。

五、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一)关于外汇分局特殊处理措施标准和程序的备案要求根据22号文第四十五条规定,外汇分局应将辖内“不申报、不解付”特殊处理措施的标准和程序报国家外汇管理局备案。上述标准和程序应适用于外汇分局全辖,下属支局无需另行制定相关标准和程序。分局制定辖内“不申报、不解付”标准和程序后,在实施前报国家外汇管理局备案,国家外汇管理局不对此备案进行批复。

(二)关于国际收支统计间接申报现场核查的有关问题

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印发<国际收支统计间接申报核查制度>的通知》(汇发[2011]1号)第二十一条第(七)项规定,现场核查结束后,各分支局应向被核查单位下发现场核查报告。关于现场核查报告的具体名称,各分支局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该条第(七)项与第(八)项的执行顺序可由各分支局根据当地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六、本通知中所提及的“居民”和“非居民”包括机构和个人。“境内非居民”是指通过境内银行办理收付款业务的非居民,“境外居民”是指在境外办理收付款业务的中国居民。

七、国家外汇管理局各分局、外汇管理部应在收到本通知后,及时转发辖内支局和银行,并遵照执行。对违反本通知有关规定的行为,由国家外汇管理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等规定进行处罚。

八、本通知自发布之日起施行,部分国际收支统计申报规范性文件同时废止(目录见附件)。

特此通知。

附件:国家外汇管理局予以废止的29件国际收支统计申报规范性文件目录

二〇一一年八月十六日

主题词:国际收支统计申报通知

内部发送:局长、副局长、总经济师、总会计师,综合司、收支司(8)、经常司、资本司、管检司、人事司(内审司)、监测中心。主办单位:收支司(共印50份)国家外汇管理局综合司2011年8月17日印发

附件:

国家外汇管理局予以废止的29件国际收支统计申报规范性文件目录序号文件名称文号

1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对中国进出口银行关于国际收支汇国复申报有关问题请示的批复[2002]15号

2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关于部分分局国际收支统计间接汇国复申报问题的复函[2003]1号

3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对部分分局有关国际收支申报问汇国复题的批复[2003]2号

4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关于对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汇国复投资等国际收支申报问题的复函[2003]3号

5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对部分分局有关国际收支申报问汇国复题的批复[2004]1号

6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关于对部分分局有关国际收支统汇国复计申报问题的批复[2004]2号

7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关于对部分分局有关国际收支统汇国复计申报问题的批复[2004]4号

8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奥组委国际收支统计申报时限有关问题汇函的复函[2007]22号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关于驻华机构、驻华国际组织、9外交官个人和驻京外国新闻机构进行国际收支统计申报的批汇国复复[2007]2号

10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关于中国工商银行买入海外代付汇国复资产项下国际收支统计申报相关事宜的批复[2007]4号

11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关于国际收支交易编码问题的批汇国复复[2007]5号

12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关于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和核销问汇国复题的批复[2007]7号

13国家外汇管理局综合司关于国际收支统计监测系统升级后边汇综复境贸易申报与核销有关事项的批复[2007]5号

14国家外汇管理局综合司关于电子银行对外付款业务的批复汇综复[2007]15号

15国家外汇管理局综合司关于美国摩根大通银行有限公司上海汇综复分行对外付款相关问题请示的批复[2007]23号

16国家外汇管理局综合司关于美国银行有限公司上海分行汇款汇综复业务相关问题请示的批复[2007]24号

17国家外汇管理局综合司关于中国银行奥运外汇临时账户有关汇综复问题的批复[2007]30号

18国家外汇管理局综合司关于国际收支间接申报有关问题的批汇综复复[2007]41号

19国家外汇管理局综合司关于商业银行代客境外理财业务国际汇综复收支申报问题的批复[2007]73号

20国家外汇管理局综合司关于人民币跨境流动国际收支漏申报汇综复相关问题的批复[2007]117号

21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关于诺基亚公司对外付款项下国汇国复际收支统计申报相关问题的批复[2008]1号

22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关于国际收支统计申报相关问题汇国复的批复[2008]5号

23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关于对上海市分局国际收支处有汇国复关汇兑业务统计申报问题的批复[2008]7号

24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关于国际收支统计申报相关问题汇国复的批复[2008]9号

25国家外汇管理局综合司关于银行卡国际收支统计申报问题的汇综复批复[2008]12号

26国家外汇管理局综合司关于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国际收支申报汇综函业务相关问题的复函[2008]48号

27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关于汇出汇款海外银行扣费国际汇国复收支申报事宜的批复[2009]2号

28国家外汇管理局综合司关于境内非居民收付款国际收支统计汇综发间接申报有关事项的通知[2009]85号

29国家外汇管理局综合司关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中国际收支汇综发统计申报有关事宜的通知[2009]90号

篇2:汇发(2011)34号文申报范围调整规定

停薪留职管理规定

为适应当前煤炭市场形势,根据我矿发展和人员富余具体状况,充分鼓励广大员工自主创业的积极性,达到减员增效的目的,结合我矿实际,特对职工停薪留职工作做如下规定。

一、范围

单家村煤矿全体在岗员工。

二、停薪留职概念

停薪留职指因员工个人原因,需要离开工作岗位,且连续请假时间超过30天(不含)以上,与企业签订协议,停发工资及其他一切福利,仅保留其劳动关系的劳动法律行为。停薪留职每一次最长为两年。期满员工与矿协商可续签停薪留职协议。

三、条件

职工凡因个人原因,需要自主创业、脱产学习或不能正常工作的,经本人申请,矿研究同意,可办理停薪留职。

四、程序

由员工本人提交停薪留职申请书,一般员工的申请书经所在单位负责人审核签字后,报劳资科;副科级以上干部的申请书经分管领导签字后,报劳资科;经矿研究同意后,矿与员工双方签订停薪留职协议,一式二份,劳资科存档一份,本人一份,办理相应工作交接后方可离岗。

五、待遇及规定

1.停薪留职期间,矿对停薪留职人员停发工资及其他一切福利,仅保留其与企业的劳动关系。

2.停薪留职期间,如矿仍执行职工内退政策,本人达到内退条件时,可改为内退,执行内退经济待遇。

3.停薪留职期间,停薪留职人员需于协议签订之日起10日内一次性向矿全额缴纳当年度各项社会保险基金(不低于地面科员当年度缴费基数);以后年份于1月10日前一次性向矿全额缴纳当年度各项社会保险基金,由矿负责向曲阜市社会保险中心代为缴纳,否则,视为自动辞职,矿将给予解除劳动合同。

4.凡停薪留职期满,需回矿上班的,应提前一个月向矿递交上班申请;不能回矿上班的,必须及时续办手续,否则,视为旷工。

5.停薪留职期间,停薪留职人员凡从事与原工作岗位相同、危及矿商业秘密、侵害我矿利益的,一经核实,视为自动辞职,解除其劳动合同,并视具体情况追究其法律责任。

6.停薪留职期间,矿不再保留其原工作岗位,待回矿上班时,按实际工作需要另行安排。

7.停薪留职期间,发生的经济等法律纠纷,受到的人身伤害均与企业无任何关联。

8.停薪留职期间追究刑事责任的,劳动关系自行终止。

六、本规定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篇3:汇发(2011)34号文申报范围调整规定

汇发[2007]20号

国家外汇管理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局、外汇管理部,深圳、大连、青岛、厦门、宁波市分局;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

为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以下简称“银行”)开办即期结售汇业务(以下简称“结售汇业务”)的市场准入和退出程序,提高行政许可效率,国家外汇管理局决定调整银行结售汇业务的市场准入和退出管理方式,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调整后的银行结售汇业务市场准入管理方式为:

(一)政策性银行总行、全国性商业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总行经营结售汇业务,实行核准制准入管理,由国家外汇管理局审核批准。

(二)城市商业银行总行、农村商业银行总行、外商独资银行总行、中外合资银行总行、外国银行分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农村信用社、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和农村合作银行)总行经营结售汇业务实行核准制准入管理,由所在地国家外汇管理局分局审核批准。以上银行机构如处于市(地)、县,应经所在地国家外汇管理局中心支局或支局向上级分局提出申请。其中,农村信用社应以县(市、区)或者市(地)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为单位申请。

(三)上述以外的银行分支机构(含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辖内的农村信用社,以下同)经营结售汇业务实行备案制准入管理,由其向所在地国家外汇管理局分支局备案。

二、银行申请经营结售汇业务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金融业务经营资格;

(二)具有健全完善的结售汇业务内部管理制度;

(三)银行分支机构申请经营结售汇业务应取得其上级行的授权;

(四)国家外汇管理局规定的其他条件。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申请经营结售汇业务,还应具备银行业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外汇业务经营资格。

三、实行核准制准入管理的银行申请经营结售汇业务应提交下列文件和资料:

(一)《金融许可证》复印件。

(二)经营结售汇业务的申请报告。

(三)经营结售汇业务的内部管理规章制度,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1、结售汇业务操作规程;

2、结售汇业务单证管理制度;

3、结售汇业务统计报告制度;

4、结售汇头寸管理制度;

5、结售汇业务会计科目和核算办法;

6、结售汇业务内部审计制度和从业人员岗位责任制度;

7、结售汇业务授权管理制度。

(四)国家外汇管理局要求的其他文件和资料。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申请经营结售汇业务,还应提交银行业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经营外汇业务的许可文件。

国家外汇管理局及其分支局应当自收到银行按照本通知要求提交的完整申请材料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予以批复。如遇特殊情况,可将核准期限延长10个工作日,但需事先向提交申请的银行告知。

四、实行备案制准入管理的银行经营结售汇业务,应当经其已取得结售汇业务经营资格的上一级行授权(如上一级行不具备授权资格,可由跨级的上级行授权),并持《银行经营即期结售汇业务备案表》(见附件1)一式两份向所在地国家外汇管理局分支局备案,在所在地国家外汇管理局分支局确认备案后即可开办结售汇业务。银行可以为下辖机构集中办理备案手续,但只能在被授权机构的所在地国家外汇管理局分支局办理。

国家外汇管理局分支局应当自收到银行内容齐全的《银行经营即期结售汇业务备案表》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对《银行经营即期结售汇业务备案表》加盖公章或者业务专用章予以确认备案,并将其中的一份备案表退还银行保存。同时,应按照国家外汇管理局银行结售汇统计系统、个人结售汇管理信息系统等有关系统的规定,对银行落实相关的管理工作措施。

五、银行授权下辖机构开办结售汇业务,应加强对被授权机构的内控管理。被授权机构经营结售汇业务如发生重大外汇违规行为受到国家外汇管理局及其分支局处罚,自执行处罚决定之日起6个月内,该机构的原上级授权行不得新授权下辖机构开办结售汇业务。

银行经营结售汇业务如发生重大外汇违规行为而受到国家外汇管理局及其分支局处罚,自执行处罚决定之日起1年内,该机构不得新授权下辖机构开办结售汇业务。

六、银行可以根据自身经营需要分别或者一并申请对公和对私结售汇业务经营资格。

如银行在本通知实施前已取得的结售汇业务经营资格不包括对私业务(结售汇、结汇或者售汇),可自本通知实施之日起将经营资格自动扩大至全部对公和对私业务;如银行已取得的结售汇业务经营资格只限于某部分对私业务(结售汇、结汇或者售汇),可自本通知实施之日起原经营资格自动扩大至全部对私业务。如需要扩大至对公业务,应按照本通知规定办理准入手续。

七、银行取得结售汇业务经营资格后,应严格按照国家外汇管理规定经营结售汇业务。

银行在开办结售汇业务前应具备结售汇统计数据报送条件,并按照《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印发<银行结售汇统计制度>的通知》(汇发{2006}42号)等有关管理规定,严格履行结售汇统计义务。

银行取得对私结售汇业务经营资格后,应按照《个人外汇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的管理规定,具备与国家外汇管理局个人结售汇管理信息系统的网络接入条件,依法合规办理个人结售汇业务。

八、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自其总行获准结售汇业务经营资格之日起6个月后,其分支机构(含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辖内的农村信用社)方可按照本通知申请经营结售汇业务。

九、银行停止经营结售汇业务,应提前20个工作日,由停办业务行或者授权其开办结售汇业务的上级行持《银行停办即期结售汇业务备案表》(见附件2)一式两份,参照本通知第一条规定的程序向国家外汇管理局及其分支局办理备案。国家外汇管理局及其分支局对《银行停办即期结售汇业务备案表》加盖公章或者业务专用章后,将其中的一份备案表退还银行保存。

十、银行经营结售汇业务期间,如发生机构更名、营业地址变更等情况,应在机构信息变更正式确认后的20个工作日内,持《银行经营即期结售汇业务机构信息变更备案表》(见附件3)一式两份,参照本通知第一条规定的准入程序向国家外汇管理局及其分支局办理备案。国家外汇管理局及其分支局对《银行经营即期结售汇业务机构信息变更备案表》加盖公章或者业务专用章后,将其中的一份备案表退还银行保存。

十一、国家外汇管理局及其分支局应通过非现场监管和现场检查等方式,切实加强对银行经营结售汇业务的监督管理,并建立科学完善的银行结售汇业务监管信息档案。

国家外汇管理局各分局应按季以电子邮件方式向国家外汇管理局报送《(地区)结售汇业务金融机构信息表》(见附件4)。报送时间为季后20个工作日内。电子信箱为:manage@bop.safe。

十二、银行有下列情形之一,国家外汇管理局及其分支局应当取消其结售汇业务经营资格:

(一)因法定事由被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接管;

(二)被依法撤销或者宣告破产。

十三、银行有下列情形之一,国家外汇管理局及其分支局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暂停或者取消其结售汇业务经营资格:

(一)未经国家外汇管理局及其分支局核准或者备案擅自经营结售汇业务;

(二)在结售汇业务市场准入核准或者备案中向国家外汇管理局及其分支局提供虚假信息;

(三)违规授权下辖机构开办结售汇业务;

(四)未及时向国家外汇管理局及其分支局履行机构信息变更备案。

对银行经营结售汇业务期间发生的违规行为,国家外汇管理局及其分支局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十四、本通知自发布之日起实施,以前规定与本通知内容相抵触的,以本通知为准。《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金融机构办理结售汇业务登记备案有关问题的通知》(汇发[2004]56号)、《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报送经营结售汇业务金融机构信息的通知》(汇发[2005]21号)、《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开办结售汇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汇发[2005]90号)、《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湖北省分局外汇指定银行结售汇业务管理试点的批复》(汇复[2006]278号)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湖南省分局简化银行类金融机构结售汇业务市场准入程序及下放部分业务审核权限实施方案的批复》(汇复[2006]301号)自本通知实施之日起废止。

国家外汇管理局各分局接到本通知后,应即转发辖内支局、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外资银行。

执行中如遇问题,请与国家外汇管理局联系。联系电话:010-68402385;传真:010-68402315。

特此通知。

篇4:汇发(2011)34号文申报范围调整规定

颁布日期: 1992/06/15

文号:

建设部令第19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

第19号

《公有住宅售后维修养护管理暂行办法》已于一九九二年六月三日经第十次部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一九九二年七月一日起施行。

部长 侯捷

一九九二年六月十五日

公有住宅售后维修养护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公有住宅售后的维修和养护管理,保障住宅所有人的合法权利和住用安全,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直辖市、市、镇和未设镇建制的工矿区范围内,在住房制度改革中向个人出售的公有住宅的售后维修和养护管理。

第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依照《城市私有房屋管理条例》、本办法及其他有关法规,对本行政区域内向个人出售的公有住宅的维修和养护进行指导、监督和管理。

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住宅的自用部位和自用设备,是指户门以内的部位和设备,包括水、电、气户表以内的管理和自用阳台。

住宅的共用部位,是指承重结构部位(包括楼盖、屋顶、梁、柱、内外墙体和基础等)、外墙面、楼梯间、走廊通道、门厅、楼内自行车存车库等。

住宅的共用设施设备,是指共用的上下水管道、落水管、邮政信箱、垃圾道、烟囱、供电干线、共用照明、天线、暖气干线、供暖锅炉房、高压水泵房、消防设施和电梯等。

第五条 公有住宅出售后,住宅自用部位和自用设备的维修养护,由住宅所有人承担维修养护责任,住宅所有人可以自行维修养护,也可以委托代修。

第六条 公有住宅出售后,住宅共用部位和共用设施设备的维修养护由售房

单位承担维修养护责任,也可以由售房单位在售房时委托房地产经营管理单位承担维修养护责任。

第七条 住宅共用部位和共用设施设备的维修养护费用,可以由售房单位按照规定比例向购房人收取,维修养护费用不足时,暂由原售房单位承担。具体收取标准和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维修养护费用应当专户存入银行,由维修养护责任单位专项用于住宅共用部位和共用设施设备的维修养护。维修养护费用的使用受该幢住宅各所有人的共同监督。

第八条 电梯、高压水泵房、供暖锅炉房等共用设施设备的运行、维护和更新,可以按照国家和地方原有规定执行。

第九条 住宅的共用部位和共用设施设备,凡属人为损坏的,由责任人负责修复或者赔偿。

第十条 住宅建筑以外的市政公用设施(道路、上下水管道、窨井、化粪池、室外泵房、绿化等),按照现行规定的职责分工负责维修和管理。

第十一条 凡需要对住宅进行中修以上的,应当依照《城市房屋修缮管理规定》执行。第十二条 住宅所有人和维修养护责任单位,应当定期对住宅的自用部位、自用设备或者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进行维修养护,保证居住安全和设备的正常使用,并接受房屋所在地人民政府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监督和管理。

第十三条 住宅所有人不得擅自侵占住宅的共用部位和共用设施设备,不得擅自增加或者减少对该幢住宅共用设施设备正常运行有影响的自用设备。

第十四条 在当地人民政府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由原售房单位、有关管理部门及相关住宅所有人协商成立民主管理性质的住宅管理委员会,负责组织落实住宅维修养护管理工作;监督维修养护费用的使用;组织制订相关所有人共同遵守的协议;并协助有关部门调解相关所有人之间的住宅纠纷。

第十五条 当事人因住宅的维修养护发生纠纷时,应当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当事人可以向房屋所在地房地产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十六条 个人购买的其他住宅的维修养护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

已实行物业管理、委托管理等维修养护管理模式的按照相关规定执行。

第十七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第十八条 本办法由建设部负责解释。

篇5:汇发(2011)34号文申报范围调整规定

实施方案

为稳步推进《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改革方案》的贯彻落实,将《2012年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改革调整工作方案》中“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调整”任务的相关工作分解、细化,落实责任单位,提出时间节点,制订2012年实施方案。

一、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调整

(一)调整人工观测任务

1.调整国家基准气候站气温、气压、湿度、风向、风速、地温人工观测任务

调整国家基准气候站气温、气压、湿度、风向、风速要素24次、地温4次人工器测任务,仅保留每日20时进行一次人工器测对比观测,降水、日照、蒸发、冻土、积雪、电线积冰、地面状态的人工观测任务不变。取消气温、相对湿度、气压、风向、风速、降水量等人工自记仪器观测任务。国家基本气象站和国家一般气象站现有业务保持不变。

责任单位:各市气象局实施。

时间要求:2012年3月31日20时后进行调整。

2.调整国家基准气候站、国家基本气象站云、能见度和天气现象人工观测时次

在云、能见度和天气现象实现自动观测以前,将国家基准气候站和国家基本气象站夜间(20时至次日08时)天气现象连

续观测调整为4次正点(23、02、05、08时)观测,保留白天(08至20时)天气现象连续观测;国家基准气候站云和能见度的人工定时观测次数调减为每日8次(02、05、08、11、14、17、20、23时),国家基本气象站云和能见度观测保持不变。

责任单位:各有关市气象局实施。

时间要求:2012年3月31日20时后进行调整。

3.长期保留极少数基准站进行人工观测

为保持各种观测方法和观测手段的延续性,选择极少数基准站长期保留人工观测,提出保留的观测要素。

责任单位:待中国气象局确定站点后由相关市气象局实施。时间要求:2012年3月31日20时后所定站点进行调整。

4.加强设备保障

全省所有基准站配备一套便携自动气象站。

责任单位:省局大探中心。

时间要求:2012年12月31日前,根据中国气象局统一安排完成便携自动气象站配备。

(二)修订地面测报软件

1.修订OSSMO2004软件

完成OSSMO2004软件的试用和统一切换。

责任单位:各市气象局实施,省气象信息配合。

时间要求:

a)2012年3月31日前,完成软件试用;

b)2012年4月1日,完成全省现有业务台站软件切换。

2.修订OSSMO2010软件

中国气象局将完成OSSMO2010软件的修改、测试,并在部分试点站开展软件试用,试用成熟后全国统一切换,软件功能适应新型自动站单套独立工作模式和双套运行模式。

责任单位:东营、德州市气象局实施。

时间要求:2012年7月1日,待中国气象局完成软件试用后,根据安排完成升级为新型自动气象站的台站软件切换。

(三)调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实时传输方式

1.取消发报任务并调整上传数据文件

全省所有台站(包括基准站、基本站和一般站)取消天气报、加密天气报发报任务,同时调整每小时上传数据文件(Z文件)格式,改为每小时上传新的Z文件。

责任单位:各市气象局、省气象信息中心实施。

时间要求:

a)2012年3月20日至31日完成业务并行试验;

b)2012年3月31日20时后进行调整。

2.业务应用平台的适应性修改

根据新的长Z文件数据格式,资料应用部门修改各类有关的省级、地市级气象业务应用软件。

责任单位:各级业务单位实施。

时间要求:2012年9月30日前,完成业务应用平台的适应性修改。

(四)修订规章制度及规范

中国气象局将组织制定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的补充技术规定,修订地面气象观测月、年数据文件、新长Z数据文件格式、自动站观测规章制度和自动站观测质量考核办法,制定各类地面观测数据文件传输规定和应急观测业务流程,完善地面数据文件传输质量考核办法,省局将按照中国气象局统一要求,完成相关内容的制定、完善和本地化编制。

(五)加大培训力度

编制教学计划,组织市局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开展业务调整改革技术培训。

责任单位:省局观测处组织,各市气象局和省气象台、气候中心、信息中心、大探中心、科研所参与。

时间要求:2012年3月20日前完成培训。

二、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业务

(一)推广称重式降水传感器

根据中国气象局统一要求,在有积雪观测任务的台站推广称重式降水传感器,结合翻斗式降水传感器,实现降水量全天候自动观测。

责任单位:相关市气象局,省局大探中心。

时间要求:根据中国气象局站点布局,a)2012年9月30日前,相关市台站完成设备安装调试; b)2012年10月1日,台站开展业务试运行;

c)全年,省局大探中心做好技术支持工作。

(二)推广新型自动气象站

根据中国气象局要求,全省新迁(建)的台站,均须布设新型自动站。

责任单位:全省相关市气象局。

时间要求: 2012年1月1日起。

三、预报、服务应用与评估

适应地面观测资料改革调整工作,组织完成本系统/单位地面观测资料有关应用平台和软件的调整,协助相关行业用户相关的业务流程调整。

责任单位:省气象台、气候中心、信息中心、大探中心、科研所、服务中心等,各市气象局。

篇6:汇发(2011)34号文申报范围调整规定

各市、州、神农架林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各有关建设、设计、施工、造价咨询单位:

为切实反映建筑市场劳动力价格变化情况,保障建设工程领域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我省建筑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经测算,决定对现行建设工程计价依据定额人工单价进行调整。现就调整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调整范围

我省现行的各专业消耗量定额及统一基价表(或估价表)、预算定额、概算定额,按本通知的规定调整定额人工单价。

二、调整标准

1、定额人工以普工、技工、高级技工形式表现的,人工单价调整为:普工56元/工日;技工86元/工日;高级技工129元/工日。施工机械台班费用定额中的人工单价按技工标准调整。

2、定额人工以综合工日形式表现的,综合工日调整为:75元/工日。施工机械台班费用定额中的人工单价按综合工日标准调整。

三、调整方法

不论采用定额计价模式或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调整后的人工费与原人工费之间的差额,计取税金后单独列项,计入含税工程造价。

四、执行时间

本通知自2012年12月1日起执行。1、2012年12月1日前已完成的工程量,定额人工单价不再进行调整。

2、从2012年12月1日起完成的工程量按本通知的规定执行。3、2012年12月1日起进行招投标的工程,应按本通知规定的定额人工单价和调整方法计算招标控制价。

4、从2012年12月1日起鄂建文[2011]80号文停止执行。

篇7:汇发(2011)34号文申报范围调整规定

《昌平区集体土地房屋拆迁补偿补助规定》已经区政府第十二次区长办公会议研究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二○○四年六月四日

第一条 为严格拆迁管理,维护拆迁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障我区集体土地房屋拆迁的顺利进行,根据《北京市集体土地房屋拆迁管理办法》和《北京市宅基地房屋拆迁补偿规则》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区实际情况,制定《昌平区集体土地房屋拆迁补偿补助规定》(以下简称《规定》)。

第二条 昌平区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以下简称区国土房管局)主管本行政区域内集体土地房屋拆迁管理工作。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按照《北京市集体土地房屋拆迁管理办法》和本《规定》中规定的职责,做好本行政区域内集体土地房屋拆迁管理工作。各村、居委会应积极配合,做好房屋拆迁工作。第三条 在本行政区域内因国家建设征用集体土地拆迁房屋,并需要对被拆迁人补偿、安置的,适用本《规定》。因农村建设占用集体土地拆迁房屋,并需要对被拆迁人补偿、安置的,可以参照本《规定》执行。

征地拆迁宅基地以外房屋的,按照北京市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条 拆迁补偿中认定的宅基地面积应当经过合法批准,且不超过控制标准。未经合法批准的宅基地,不予认定。

经合法批准的宅基地面积超出控制标准的部分,不予补偿;但1982年以前经合法批准的宅基地面积超出控制标准的部分,按照拆迁地区宅基地区位补偿价的40%给予补偿。现有宅基地面积超出上述规定标准,但共同居住人口中有符合另行审批宅基地条件的,经镇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审查确认后,可以按分户处理。

每户宅基地面积的控制标准,必须严格按照《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村村民建房用地管理若干规定》的有关规定执行。1982年以后划定的宅基地,以合法批准的宅基地面积为准,且每户最高不超过0.3亩(折合200平方米),但符合《昌平县城乡居(村)民宅基地管理暂行规定》第十条第四款的,可以按照批准的标准进行补偿;1982年以前划定的宅基地多于上述用地标准的,可按每户最高不超过0.4亩(折合267平方米)的标准认定。

第五条 《北京市集体土地房屋拆迁管理办法》实施前宅基地上已建成的房屋,未取得房屋所有权证和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建房文件,但确由被拆迁人长期自住并且属于征地拆迁房屋的,由拆迁人按照该房屋的重置成新价进行补偿。

第六条 农村村民符合审批宅基地条件但未实际取得宅基地,且按照拆迁实施方案安置确有困难的补助标准为:该次拆迁的宅基地区位补偿价×0.25亩×30%。但拆迁实施方案确定以另行审批宅基地的方式予以补偿安置的除外。

困难户应当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1、在拆迁范围内有住房,并且长期居住,且本人及其配偶在拆迁范围以外没有住房;

2、在拆迁范围内有本市常住户口;

3、未实际取得宅基地但符合审批宅基地政策条件的。

困难户申请补助必须在拆迁公告后10日内以书面形式向拆迁人提出,并提交相应的有效证明材料。拆迁人应在收到困难补助申请3日内进行审核,对符合困难户标准的在拆迁范围内予以公示,公示期限为10日。公示期间有人提出异议的,由拆迁人重新核查;公示期间无人提出异议,或重新核查申请人符合规定条件的,拆迁人应当按照规定给予拆迁补助。

第七条 利用宅基地内房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并持有工商营业执照,因拆迁造成损失的,应给予被拆迁人停产停业综合补助费。停产停业综合补助费按照每建筑平方米300-1000元的标准给予被拆迁人一次性补助,具体标准经区国土房管局批准后实施。

被拆迁人在申请停产停业综合补助费时,应当符合下列条件并提交相应的材料:

1、被拆迁房屋具有合法的批建手续或房屋所有权证;

2、拆迁前被拆迁房屋实际用于生产经营;

3、有工商营业执照,且工商营业执照上标明的营业地点为被拆迁房屋;

4、已办理税务登记并出具纳税凭证。

利用出租房屋进行经营的,对承租人的停产停业损失,由被拆迁人按照双方协议约定给予补偿;双方没有约定的,由被拆迁人参照前款规定的标准对承租人给予适当补偿。

第八条 拆迁人应当向被拆迁人支付搬迁补助费和提前搬家奖。搬迁补助费按照被拆迁房屋每平方米建筑面积15元的标准进行补助。由拆迁人负责搬迁的,不予补助。

被拆迁人在规定的搬迁期限届满前搬迁的,可以按照每宗宅基地不低于2000元的标准给予提前搬家奖,具体标准由拆迁人在拆迁实施方案中确定。

第九条 房屋拆迁补偿价由宅基地区位补偿价乘以宅基地面积加上被拆迁房屋重置成新价构成。本区各镇、街道宅基地区位补偿价、普通住宅指导价、房屋重置成新均价、户均安置面积、户均宅基地面积标准见附表。具体拆迁项目的宅基地区位补偿价由有资质的评估机构在规定范围内评估确定。第十条 另行批准宅基地安置被拆迁人的,拆迁人应当事先征得区人民政府同意,且本集体经济组织区域内具备安排宅基地的土地,符合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规划,被拆迁人符合申请宅基地条件。

另行审批宅基地由被拆迁人自建房屋,对被拆除的房屋按照重置成新价给予补偿。另行审批的宅基地面积少于原按照《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村村民建房用地管理若干规定》合法使用的宅基地面积,对不足部分按照宅基地区位补偿价乘以不足部分的宅基地面积给予补偿;1982年以前经合法批准的宅基地超出控制标准部分,按上述补偿方法计算补偿款的40%给予补偿。

第十一条 占地拆迁房屋的,拆迁实施方案由拆迁人拟订,经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审核并报区国土房管局备案后执行。

第十二条 本《规定》中涉及的宅基地区位补偿等各项补偿补助标准,由区国土房管局实行动态管理,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进行修订,报区政府批准后实施。

篇8:汇发(2011)34号文申报范围调整规定

关于印发《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

管理规定》的通知

各教学系(部): 现把《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管理规定

》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1.《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管理规定》

二〇一二年九月十四日

主题词:毕业论文(设计)管理规定 通知

1.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由学院主管教学的副院长领导,教务处负责协调与管理,各系具体组织实施。

2.学院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中探索和实施必要的奖惩办法,以克服毕业论文(设计)中某些脱离实际的倾向,杜绝抄袭剽窃、买卖论文和弄虚作假的行为。

3.教务处要协调各方力量,不断强化我院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规范化。负责制订全院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管理规定与实施细则;围绕选题、指导、中期检查、评阅、答辩等环节,制定明确的规范和标准;了解与检查各系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实施情况,组织质量检查活动;做好全院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总结;组织院级优秀毕业论文(设计)和优秀指导教师的评选工作。

4.各系成立由系领导、教研室(实验室)负责人组成的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领导小组,由系主任担任组长。该领导小组的职责为:

(1)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建立健全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机制。

(2)制订本系毕业论文(设计)的工作计划,组织命题、选题与开题、落实指导教师。

(3)做好指导教师和学生的动员工作,及时为学生组织关于学术论文写作方法、选题方法、开题要求、参考文献、论文格式、论文答辩等的专题讲座。

(4)成立答辩委员会,组织答辩工作。

5.在每一届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中,各系都要开展1~2次中期检查,以检查论文(设计)选题、学生出勤、教师指导、整体工作进展等情况。对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予以解决。检查完毕,形成中期检查整改情况报告送教务处备案。

6.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结束后,各系要进行质量分析与总结,推荐优秀毕业论文(设计)和优秀指导教师,做好资料留存与上报等。

(二)毕业论文(设计)经费

1.各系在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中所需要的易耗品根据实际需要向教务处提交申请,教务处审核后报院长审批。

妥善安排好工作。

3.指导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的综合训练。要重视学生文献检索和文献分析基本功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尤其要按学科标准和论文写作要求指导学生规范地撰写论文。同时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态度方面的教育,协助辅导员(班主任)做好学生遵章守纪方面的管理。

4.指导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对于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过程的各种不良思想、言行或作风要有及时进行纠正;对于不认真撰写毕业论文(设计)或违反纪律的学生要及时进行教育;要督促学生签署《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诚信保证书》,坚决杜绝弄虚作假、抄袭剽窃等现象。

5.指导教师应本着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态度按照评分标准打分,如实填写初评成绩及评语。此外,要参加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和成绩评定。

4.指导教师每指导一篇毕业论文(设计),实验、设计类记教学工作量7个学时,其它记教学工作量6个学时;评阅教师每评阅一篇毕业论文(设计),记教学工作量1学时;答辩小组或答辩委员会每完成一名学生的答辩工作,计教学工作量1个学时。

四、毕业论文(设计)的主要过程和要求

(一)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

1.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由教研室负责。每年在秋季学期中期前,组织指导教师或学生把题目名称、题目类型、成果形式、完成本题的基本要求和所需条件等拟好,交系毕业论文(设计)领导小组审批。应注意毕业论文(设计)题目的更新率与多样化,同一专业下一届毕业论文(设计)的题目,每年更新率应不低于70%。

2.拟题要以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为依据。题目应有一定深度及广度,使学生得到比较全面的训练,同时也是学生在较短时期内经过努力能基本完成,或易于独立取得阶段性成果的。鼓励教师将毕业论文(设计)与本人的科研项目或技术开发项目结合起来,文理科专业应把专业理论与岗位实际相结合,工科专业的设计型题目要达到一定比例。

3.要及时组织学生进行选题。各系毕业论文(设计)领导小组应在对题目进行认真审

4.毕业论文(设计)撰写的纪律要求:学生应做到态度认真、保质保量地完成各项任务;要尊重指导老师,主动联系,虚心请教;必须诚实守信,严禁弄虚作假、抄袭和剽窃他人成果。

(五)毕业论文(设计)的答辩

毕业论文(设计)必须通过答辩环节,才能评定最终成绩。详细请参照《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答辩程序》。

五、毕业论文(设计)的基本格式和编排

撰写论文(设计)应按规定的格式进行,论文(设计)格式不符合要求的,不能评为合格。详细请参照《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格式及装订要求》。

六、毕业论文(设计)的成绩评定和标准

我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成绩评定先采用100分制,其中指导教师的评定占40分、评阅教师的评定占25分、答辩小组的评定占35分;然后折算成五级记分制:优(90~100分)、良(80~89分)、中(70~79分)、及格(60~69分)、不及格(60分以下)。其中,“优”的成绩不超过专业总人数的15%,“中”及以下的成绩应在15%左右。详细请参照《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分类评分标准》

七、毕业论文(设计)奖励和处罚

(一)凡被评为优秀或者具有较大价值的毕业论文(设计),学校将视情况给予奖励,并推荐到学报等刊物发表,或编入优秀毕业论文(设计)专集,推荐于实际应用。

(二)毕业论文(设计)成绩合格的学生即可获得相应学分;成绩不合格学生,只发结业证,一年内回校补做毕业论文(设计)及格后方可换发毕业证。

八、毕业论文(设计)的总结和归档

毕业论文(设计)结束后,各系要认真做好总结和归档工作:

(一)填写《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成绩报告单》,报学院审批后向学生公布。

(二)填写《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总结与质量分析报告》及

附件(请从教务处网站-下载专区下载)

1.《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格式及装订要求》

2.《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格式范文》

3.《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封面》

4.《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情况一览表》

5.《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选题情况一览表》

6.《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学生用)》

7.《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指导教师用)》

8.《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诚信保证书(学生用)》

9.《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诚信保证书(指导教师用)》

10.《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分类评分标准》

11.《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评价表(指导教师用)》

12.《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评价表(评阅教师用)》

13.《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评价表(答辩小组用)》

14.《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综合评价表(答辩委员会用)》 15.《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成绩报告单(系用)》

16.《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答辩程序》

17.《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提纲(学生用)》

18.《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日程表(系用)》

19.《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记录表(答辩小组用)》

20.《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检查细则》

21.《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指导记录表(指导教师用)》

22.《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论文)进展情况记录表(学生用)》

23.《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中期检查表(指导教师用)》

24.《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中期自查表(学生用)》

篇9:汇发(2011)34号文申报范围调整规定

1、煤矿企业(含集团公司、总公司、矿务局、煤矿下同)主要负责人包括煤矿企业法定代表人、总经理、局长及各类煤矿矿长。

2、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包括:

(1)煤矿企业分管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副董事长、副总经理、副局长、副矿长、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或技术负责人;

(2)煤矿企业各级安监部门负责人及工作人员;

(3)煤矿企业从事安全检查生产管理的生产、技术、通风、机电、运输等职能部门的负责人;

(4)各类煤矿采煤、掘进、机电、运输、通风、地测、调度等安全生产区、科、队、井、外承包煤矿工程施工队等负责人。

篇10:汇发(2011)34号文申报范围调整规定

四 川 省 公 安 厅 文件 四 川 省 司 法 厅

川司法发〔2009〕43号

四川省人民检察院四川省公安厅四川省司法厅 关于印发《关于律师会见在押犯罪嫌疑人

有关问题的规定(试行)》的通知

各市州人民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成铁检察分院、公安局:

为依法维护在押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规范律师在刑事诉讼活动中的执业行为和公安机关、检察机关的执法办案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及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省人民检察院、省公安厅、省司法厅结合我省实际,制定了《关于律师会见在押犯罪嫌疑人有关问题的规定(试行)》,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试行中遇到的问题,请分别向各上级业务部门请示或报告。

附件:关于律师会见在押犯罪嫌疑人有关问题的规定(试行)四川省人民检察院 四川省公安局

(盖章)(盖章)四川省司法厅(盖章)

二〇〇九年九月二十八日

主题词:司法 律师会见 犯罪嫌疑人 规定 通知

抄送: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省人大常委会、省政 府,省委政法委,省法院、省国家安全厅,省市(州)律师协会 四川省司法厅办公室 2009年9月28日印发 准印证号:川府办文登72号(共印160O份)关于律师会见在押犯罪嫌疑人

有关问题的规定(试行)第一章 一般规定

第一条 为依法维护在押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规范律师在刑事诉讼活动中的执业行为和公安机关、检察机关的执法办案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以及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结合四川省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由公安机关、检察机关负责侦查的刑事案件。

第三条 律师不得同时接受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同案犯罪嫌疑人的委托,违反规定接受委托的,不得会见在押犯罪嫌疑人。

律师不得在解除委托关系后接受同案其他在押犯罪嫌疑人的委托,违反规定接受委托的,不得会见在押犯罪嫌疑人。律师不得参与对同一案件中其他在押犯罪嫌疑人的会见。第四条 在押犯罪嫌疑人同时委托两名律师的,接受委托的律师可以单独会见或者共同会见在押犯罪嫌疑人。

第五条 律师会见在押犯罪嫌疑人,必须遵守法律、法规和依法制定的会见场所有关规定,恪守律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律师在办案过程中应当保守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不得泄露在押犯罪嫌疑人的个人隐私。

第六条 律师会见在押犯罪嫌疑人,严禁携领在押犯罪嫌疑人的家属或者其他人员参加,严禁为在押犯罪嫌疑人传递信件、钱物以及看守所禁止的其他物品,严禁将电脑、通讯工具等提供给在押犯罪嫌疑人使用。

第七条 律师会见在押犯罪嫌疑人,非经看守所同意不得录音、录像、拍照。

第八条 律师会见在押犯罪嫌疑人,有权制作会见笔录,并由在押犯罪嫌疑人确认无误后在笔录上签名。看守所应当为律师制作会见笔录提供必要的便利。

第九条 办案机关和看守所应当依法保障律师在刑事诉讼活动中会见在押犯罪嫌疑人的权利。

办案机关应当向律师告知在押犯罪嫌疑人的具体羁押场所。办案机关依法对在押犯罪嫌疑人变更羁押场所的,应当在四十八小时内通知律师。

第十条 办案机关和看守所不得限制律师依法会见在押犯罪嫌疑人的时间和次数,但律师会见应当遵守国家规定的办案机关和看守所工作时间和作息时间。

第二章 侦查阶段会见

第十一条 侦查机关应当告知在押犯罪嫌疑人在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享有聘请律师为其提供法律咨询、代理申诉、控告、申请取保候审的权利,并记录在卷。

第十二条 侦查机关应当设置律师接待室并配置工作人员。律师接待室负责受理、安排、通知、协调律师会见相关事宜。

第十三条 律师在侦查阶段第一次会见在押犯罪嫌疑人之前,应当向律师接待室出示或者提交下列材料:

(一)出示委托书或者法律援助公函原件并提交复印件;(二)出示律师执业证书原件并提交复印件;(三)提交律师事务所出具的《律师事务所函》原件。

对符合第一款规定的,律师接待室应当签收相关材料。

第十四条 律师提出会见在押犯罪嫌疑人的,在向律师接待室出示或者提交本规定第十三条所列材料后,可以直接到看守所进行会见。本规定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十五条 对于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组织、领导、参加恐怖活动组织罪或者走私犯罪、毒品犯罪、贪污受贿犯罪等重大复杂的共同犯罪案件,以及影响社会稳定的犯罪案件,律师提出会见在押犯罪嫌疑人的,侦查机关应当安排律师在五日内会见,并出具《安排律师会见非涉密案件在押犯罪嫌疑人通知书》,由律师接待室通知律师领取。

第十六条 对于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律师提出会见在押犯罪嫌疑人的,应当填写《会见涉密案件在押犯罪嫌疑人申请表》。侦查机关应当在律师提出申请后五日内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批准会见的,出具《准予会见涉密案件在押犯罪嫌疑人决定书》;不批准会见的,出具《不准予会见涉密案件在押犯罪嫌疑人决定书》。相关决定由律师接待室通知律师领取。

第十七条 对本规定第十五条、第十六条所规定的案件,侦查机关应当在羁押犯罪嫌疑人的同时书面通知看守所律师会见在押犯罪嫌疑人需经安排或者批准,并通知律师接待室。

第十八条 律师再次会见在押犯罪嫌疑人,除本规定第十五条、第十六条所规定的案件仍应按照相关规定办理安排或者批准手续外,其他案件可以直接到看守所会见。

第十九条 律师会见在押犯罪嫌疑人,应当向看守所出示或者提交律师事务所出具的《律师会见在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专用介绍信》和本规定第十三条第一、二项所列材料。对本规定第十五条、第十六条所规定的案件,还应当向看守所出示《安排律师会见非涉密案件在押犯罪嫌疑人通知书》或者《准予会见涉密案件在押犯罪嫌疑人决定书》。

对有翻译人员参加会见的,律师还应当向看守所出示或者提交翻译人员的身份证件、具有翻译能力的证明以及侦查机关准予参加会见的证明等相关文件。第二十条 律师会见在押犯罪嫌疑人,可以依法从事下列执业活动:

(一)向犯罪嫌疑人了解涉嫌的罪名;(二)向犯罪嫌疑人了解有关案件情况;

(三)为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咨询、代理申诉、控告;(四)为犯罪嫌疑人申请取保候审;(五)法律规定或者许可的其他事项。

第二十一条 律师会见在押犯罪嫌疑人,可以向犯罪嫌疑人了解下列有关案件情况:

(一)犯罪嫌疑人的基本情况;

(二)犯罪嫌疑人是否实施或者参与所涉嫌的犯罪;(三)犯罪嫌疑人关于案件事实和情节的陈述;(四)犯罪嫌疑人关于其无罪或者罪轻的辩解;(五)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程序和法律手续情况;(六)人身权利和诉讼权利是否受到侵犯;(七)其他需要了解的与案件有关的情况。

第二十二条 律师会见在押犯罪嫌疑人,可以为犯罪嫌疑人提供解释、说明有关刑事问题的程序性规定和实体性规定的法律咨询服务。

第二十三条 律师会见在押犯罪嫌疑人,除本规定第十五条、第十六条所规定的案件外,侦查机关不派员在场。属于本规定第十五条、第十六条所规定的案件,侦查机关认为有必要派员在场的,可以派员在场,但不得干扰律师的正常会见。

第三章 审查起诉阶段会见

第二十四条 律师在审查起诉阶段第一次会见在押犯罪嫌疑人之前,应当向检察机关出示或者提交本规定第十三条所列材料,并领取《移送审查起诉意见书》。

律师在审查起诉阶段会见在押犯罪嫌疑人的,不需要征求检察机关意见,检察机关不派员在场。

第二十五条 律师在审查起诉阶段会见在押犯罪嫌疑人,除应当向看守所出示或者提交律师事务所出具的《律师会见在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专用介绍信》和本规定第十三条第一、二项所列材料外,还应当出示《移送审查起诉意见书》。

第二十六条 律师会见时间和检察机关提审时间发生冲突的,应当优先安排检察机关提审,但律师已经开始会见的除外。严禁以提审为由变相限制律师会见在押犯罪嫌疑人。

第二十七条 案件在审查起诉阶段被退回补充侦查的,检察机关应当在作出退回补充侦查决定后二十四小时内通知律师。律师在案件退回补充侦查后要求会见在押犯罪嫌疑人的,参照本规定第二章相关规定办理。

第四章 责任追究及承担

第二十八条 对办案机关、看守所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法律或者本规定的,律师或者其所在的律师事务所可以向司法行政机关或者律师协会反映,也可以直接向办案机关和看守所的主管机关或者检察机关投诉。接受投诉的机关应当在十日内予以答复,并对违反法律或者本规定的有关单位和责任人员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二十九条 对律师在会见时违反法律、执业纪律或者本规定的,侦查机关在场工作人员或者看守所工作人员有权劝阻或者警告,对不听劝阻或者警告的,可以终止当次会见。侦查机关或者看守所可以将有关情况通知司法行政机关或者律师协会,司法行政机关或者律师协会应当在十日内予以答复,并对违反法律、执业纪律或者本规定的律师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三十条 办案机关、看守所及其工作人员办理律师会见在押犯罪嫌疑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主管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予以纠正和处理:

(一)违反法律或者本规定不批准、不安排律师会见在押犯罪嫌疑人的;

(二)违反法律或者本规定对律师会见在押犯罪嫌疑人进行监听、录音的;

(三)其他违反法律或者本规定的行为。

第三十一条 办案机关和看守所工作人员办理律师会见在押犯罪嫌疑人滥用职权、玩忽职守或者收受贿赂的,由主管机关依照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罚或者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二条 律师会见在押犯罪嫌疑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司法行政机关或者律师协会依照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罚或者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携领其他人员参加会见的;

(二)为在押犯罪嫌疑人传递信件、钱物以及看守所禁止的其他物品的;

(三)将电脑、通讯工具等提供给在押犯罪嫌疑人使用的;(四)违反法律或者本规定对会见进行录音、录像、拍照的;(五)其他违反法律或者本规定的行为。

第五章 附则

第三十三条 律师在办理民事、行政案件或者其他非诉讼法律事务时,确需会见在押犯罪嫌疑人的,由律师事务所向办案机关出具公函,公函并应附谈话提纲。办案机关应当在收到公函后五日内作出是否同意会见的决定。同意会见的,会见时办案机关可以派员在场,对律师超出谈话提纲的问话应当制止。

第三十四条 律师要求会见的在押犯罪嫌疑人为正在服刑人员的,具体办法由四川省公安厅、司法厅另行规定。

上一篇:某重型燃气轮机燃料喷嘴工作特性试验研究下一篇:和春节有关的风俗习惯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