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党员工作十项制度

2022-11-17

制度本身是一种行为的规范,就是为了形成和建构社会秩序。怎样制定科学合理的制度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发展党员工作十项制度》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第一篇:发展党员工作十项制度

人民调解工作十项制度

井下社区人民调解工作十项制度

一、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制度

1、人民调解委员会在华佳综合服务处党委、会战道街道办事处的领导下,负责本社区的调解工作。

2、调解工作坚持:“防激化、创三无、争先进”为主要目标,积极维护社会稳定。

3、经常向居民进行法制宣传教育,自觉学法、懂法、用法、不违法。

4、调查了解并及时掌握每个家庭及其它不安全因素,做到经常分析、研究、及时进行教育,及时化解,使一般纠纷不出社区,重大纠纷及时报告。

5、建立调解登记薄,做到调解有登记,件件有着落,使调解工作逐渐走向制度化、规范化。

6、调解委员会要经常组织调解人员进行学习有关党的方针、政策、熟悉调解工作。

7、调解人员要经常深入群众,工作要扎实,方法要灵活,头脑要清醒,政策要明确

二、纠纷排查制度

1、调委会集体研究,调委会主任具体负责,调解员、信息员参加,根据易发生纠纷的时令性、季节性、地域性等特点进行排查。

2、居委会每月排查1次,社区网格组每半月排查1次,调解小组每10天排查1次。

3、制定严格的排查计划,确定重点户、重点人、重点纠纷,发现问题层层上报,绝不瞒报、漏报、谎报。

4、落实排查计划,按照规定的排查方法、手段,在各自责任网格内逐户逐人进行摸底排队,切实做到情况明,底子清。在此基础上,对排查出的纠纷和纠纷苗头、隐患进行梳理分类,并认真填写《矛盾纠纷排查登记表》。

5、坚持调防结合,边排边调的原则,对发现的纠纷苗头有针对性地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消除在萌芽状态。

三、纠纷登记制度

1、人民调解委员会对纠纷当事人的口头申请或书面申请都应当进行登记,做到忠实于客观事实,尽量记录当事人的原话或原意。

2、纠纷登记应当记明当事人姓名、性别、年龄、工作单位、家庭住址、事由、记录人签名或盖章、登记日期。

3、人民调解委员会设立专门纠纷登记薄。下设的调解小组也要设立登记薄,并将登记情况每月上报调委会。

4、对于濒临激化的纠纷或需当即调解的纠纷,可在稳定事态发展的基础上,先行调解,后补办纠纷登记手续。

5、对不属于人民调解组织受理范围的纠纷,登记后注明移交的机关或承办人。

6、纠纷登记后分类建档。

四、纠纷回访制度

1、定期回访。人民调解委员会对调处的复杂纠纷,如涉及多方当事人、有激化或反复可能、时间跨度大的纠纷要指派专人及时进行回访,并在调解协议履行期间或调解后的一段时间定期回访,以巩固调解成果。

2、针对性回访。对履行调解协议的关键人,有可能反悔的人以及有利于履行协议的调停、斡旋的人要进行回访。

3、回访的内容。主要了解调解协议的执行情况及影响协议履行的隐患;了解当事人特别是易反悔人的思想状况,行为有无反常,对调解协议的态度、反响;有无新的纠纷苗头;对调解人的意见、建议等;回访工作必须形成记录。

4、分析研究,制定对策。对有各种隐患、纠纷动向、激化苗头的,要采取措施,重大纠纷险情要及时上报,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要予以纠正和改进。

五、人民调解统计制度

1、确定统计人员,建立统计薄。

2、设立统计表。在司法行政机关下发的月报、季报、年报表的基础上,根据各调解组织的实际,另行设立组织建设、工作情况等表册,并逐项认真填写。

3、做好纠纷登记工作,确保统计数字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凡申请受理、主动受理、移交受理的纠纷都应统计。凡达成协议的视为调解成功,纠纷复发或履行协议后又反悔的,按另一起纠纷重新统计;当事人有自杀、犯罪表示和正在实施,经调解及时予以防止的视为防止自杀或防止民转刑案件。

4、及时汇总上报。社区调委会在每月月底前将所登记并已调解的纠纷按统计项目填表汇总,核对无误后上报司法所,司法所及时汇总后报市司法局。

5、建立统计档案,设立统计台帐。各种登记簿、统计表按时间年限分类、按立卷要求装订成册,妥善保管,以便查阅。

六、人民调解文书档案管理制度

1、设专人管理,建立调阅保管制度。

2、把好文书审查关。调解文书包括纠纷登记原始记录、调查笔录、调解笔录、调解协议书以及调委会调解未成功纠纷的处理意见和各种证明材料等。调解文书档案要一事一案一卷,立卷时要审查卷中文书的种类是否齐全,内容是否合乎要求。

3、装订成册。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在一个纠纷调解完毕后一个月内整理立卷,装订成册,在封面和目录中按要求注明卷宗内容、归档编号。不需出具协议的应填写登记表,按时间先后顺序或类别编号,一年一装订,制作统一规范的封面,年终归档。

4、民间纠纷调解档案一般保管期限为三年,个别重要的保管期限为长期或永久。

七、会议学习制度

1、传达学习。传达学习新公布的法律、法规、规章,学习党和国家的有关政策等。

2、讨论研究。对于情节较复杂、争议大的纠纷,或者法律、法规、政策依据不明确的纠纷以及调委会主任认为应当由集体研究解决的问题,都应在全体委员会上研究解决。

3、情况交流。对在工作中好的做法和经验进行交流,互通纠纷信息,对不同时期纠纷上升和下降的趋势、原因以及对策相互探讨,求同存异,取得共识。

4、集中培训。针对一定时期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和薄弱环节,邀请法院和司法行政机关专业人员讲解法律执行中的难点、人民调解工作中的疑点,提高调解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和水平。调委会会议应由主任或副主任主持,调委会成员及有关人员参加。会议可定期召开,也可根据需要不定期、不定形式召开。

八、评比奖惩制度

1、社区调委会一季度一小评,半年进行一次初评,年终进行总评。

2、评比的内容即调委会各委员及调解小组工作情况,主要包括各自辖区内民间纠纷的排查、预防、纠纷发生率、调解率、成功率、成功的经验、工作中的失误和教训及原因等。

3、对评选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采取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并重的方法进行奖励。

4、对工作不负责任,工作不力或存在严重问题的调解组织和调解员,给予通报或批评教育。

5、对违法乱纪的,给予严肃处理或者撤换、解聘,触犯法律的要追究刑事责任。

九、信息报告制度

人民调解信息报告范围、程序、时限、方式及上报任务。

1、信息报告范围

(1)因婚姻家庭纠纷、生产经营性纠纷、财产性纠纷、侵权纠纷等民间纠纷引起自杀、民转刑、群体械斗、群体上访的动态和苗头。

(2)公民与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之间涉及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民间纠纷。

(3)本社区发生的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突出的社会矛盾纠纷的动态和苗头。

(4)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的案件。

(5)经调委会调解达成调解协议后,在诉讼阶段被人民法院撤销或认定无效的较长典型的案件。

2、信息报告程序

报告一般实行逐级上报的原则,即(居)调委会——办事处司法所——市司法局(基层股)。

3、信息报告时限和方式

对重大矛盾纠纷的信息要以最快方式,在最短时间内(6小时)向办事处司法所报告,对阶段性工作情况要及时分析、及时总结。报告原则上采用文字材料的形式。

4、信息报告任务

调委会每季度报送矛盾纠纷信息不少于1条,每年提供的典型事例材料不少于4篇。

十、岗位责任制度

调委会必须实行岗位责任制,以提高调解人员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把纠纷预防、法制宣传、业务登记、信息反馈等任务落实到人,凡发生纠纷及纠纷苗头,必须及时到场控制和调解,纠纷调解率必须保证100%,调解成功率达到98%以上。

第二篇:食品药品安全十项工作制度

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一体化

十项工作制度

平口镇人民政府 二0一一

一、食品药品安全

监管员、协管员、信息员管理制度

为加强对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员、信息员(以上简称“两员”)的管理,特制订本制度。

1、对“两员”实行聘任制。监管员由监管站负责推荐,由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审查,经审查合格的,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发给《乡镇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员聘书》;信息员由监管站推荐,再报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批,经审查合格的,颁发《村级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员聘书》。

2、“两员”必须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开展工作,努力完成各项工作目标,每年对“两员”进行一次考核。对乡镇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员的考核,由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进行;对村级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员的考核,由乡镇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站组织,考核结束后,应将考核结果报县食品药品监管局备案。

3、对“两员”实行动态管理,连续两年被评为“不称职”的,将由原聘用机关予以解聘。

4、对考核为优秀的“两员”将分别提请县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和乡镇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站给予通报表扬及奖励。

二、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例会制度

第一条 为加强对本镇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领导,提高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及时掌握食品药品安全信息,部署有关工作,特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 例会的主要内容:

(一)总结前阶段食品药品安全工作。

(二)分析食品药品安全形势和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和办法。

(三)部署、推进、督促落实食品药品安全各项工作。

(四)对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有关事宜进行交流、讨论、沟通、协调。

(五)学习传达上级文件和会议精神。

(六)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及工作制度。

(七)由镇党委、政府及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站确定的其他内容。 第三条 例会的方式方法:工作部署、交流、研讨、学习、现场会议等。

第四条 例会的分类:

(一)镇食品药品监管站全体成员单位会议。原则上每季度召开一次,根据需要,也可临时召开由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参加的会议。会议议题由镇食品药品监管站提出,报填政府同意后确定。

(二)专题会议。根据工作需要,由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站站长适时召集并主持,相关成员单位参加,研究有关专项工作。

(三)协管员(信息员)会议。由镇食品药品监管站召集并主持。原则上每月召开一次,本镇协管员、信息员参加。

第五条 例会的会务工作由镇食品药品监管站承办,负责签到和会议记录等工作。

第六条 实行请假制度。应出席会议的对象不能参加会议的,要及时向镇食品药品监管站站长请假,说明原因,并安排其他相关同志参加会议。

第七条 本制度由镇食品药品监管站负责解释,自下发之日起实行。

三、监管员、信息员培训管理制度

为确保广大人民饮食用药安全,进一步完善农村食品药品监管体系,特制定本制度。

1、监管员、信息员(以下简称“两员”)在聘用期内必须按时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培训教育活动;

2、镇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站可以根据工作实际需要,开展对辖区内信息员的培训工作;

3、培训学习内容主要是食品药品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章,并结合工作实际学习食品药品安全管理等相关专业知识;

4、培训教育采取定期集中学习、发资料自学、现场实践学习、组织参观学习方式进行;

5、食品药品法律法规及安全管理等专业知识采用集中授课培训的方式进行,监管员每年不少于2次,信息员每年不少于1次;

6、监管站应建立好培训教育档案。

四、食品药品安全信息报告制度

第一条 为及时掌握并有效处理食品药品违法违规行为和安全事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凡在本村境内从事食品药品生产、经营和使用的单位和个人以及涉及食品药品违法违规行为查处和安全事故处理的有关单位和个人应遵守本制度。

第三条 食品药品安全事故报告时限和程序应符合《镇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有关规定及要求。

第四条 食品药品安全信息报告的范围,是指在食品药品生产、流通、消费、使用等环节中发生的食源性疾患、食品药品质量事件、药害事件及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制售假劣食品药品事件及其他影响公众健康的食品药品安全事故。

第五条 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站受理管辖范围内的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和违法违规行为报告,依法组织对事故和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组织协调和配合有关单位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第六条 食品药品事故信息报告的内容应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病亡人数,事故报告单位(人)及报告时间,报告联系人及联系方式,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等。

第七条 食品药品违法违规信息应当区分为食品类、药品类,内容应包括违法违规的时间、地点、单位、性质的初步判断、信息报告人及报告时间,报告联系人及联系方式,采取的措施等。 第八条 对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和违法违规行为瞒报、迟报、漏报、不报或阻碍他人报告的有关责任人,将视情节严重,予以严肃处理。对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和违法违规行为报告及时并有突出贡献的,给予奖励。

第九条 本制度由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站负责解释。 第十条

本制度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五、药品不良反应、医疗器械

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1、根据《药品管理法》《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检测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特制订本制度。

2、监管站工作人员应及时收集、分析、整理、上报发生的不良反应(事件)信息。

3、对辖区内发生严重、罕见、新的药品(医疗器械)不良反应(事件)病例,在核实后3日内上报;一般药品(医疗器械)不良反应(事件)病例,整理后15日内上报;死亡病例知悉后立即上报。 4、发现药品(医疗器械)不良反应(事件)时,应及时向省市药品(医疗器械)不良反应(事件)监测中心或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六、责任追究制度

1、监管站具体负责本辖区内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的组织、协调、督促、配合和服务工作,站长为第一责任人。

2、监管站工作人员负责各自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并承担相应责任。

3、有下列情形之一,依法追究责任:

⑴监管失察、监督不力和监管不到位,造成食品药品安全事故的;

⑵发生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对事故进行隐瞒、谎报、缓报、阻碍他人报告造成严重后果的;

⑶发生食品药品安全事故,未采取积极有效的救援措施; ⑷对食品药品安全事故调查工作不负责任,致使调查工作有重大疏漏的;

⑸包庇事故责任者,阻碍、干扰调查工作正常进行的。

4、对工作不力,严重失职,造成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其行为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七、集体聚餐报告制度

1、每次聚餐活动时,餐饮加工者须提前3日向所在地的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员、监管员报告备案,并填写《集体聚餐申报登记表》。

2、就餐人数100人以上400人以下的集体聚餐,由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员负责受理、现场卫生指导。

3、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员接到就餐人数400人以上800人以下的报告备案后,应向镇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员报告,并会同镇食品药品监管站负责受理、现场卫生指导。

4、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员、监管员在接到就餐人数800人以上的备案申请后,应及时向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报告,并协助进行现场检查与指导。

5、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员、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员站、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接到属于本级备案范围的备案申请后,在24小时内到现场进行现场检查指导,并制作相应文书。

6、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员每月汇总一次情况报乡镇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站。

7、镇监管站对乡镇辖区内集体就餐备案情况每月进行一次汇总,报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八、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制度

为及时控制和消除食品药品安全隐患,妥善处理食品药品安全事故,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1、事故管辖

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站负责本镇食品药品安全事故统计和上报工作,第一时间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并及时按规定向上级部门报告应急处臵情况。 2、事故报告

发生食品药品安全事故的单位、事故所在地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员、信息员和接收事故患者的治疗机构应按规定及时向监管站报告。监管站接到报告后2小时内向镇政府、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区委区政府报告;食品安全事故第一时间内还应当直接向县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报告。 3、救援处理

监管站接到食品药品安全事故报告后,要迅速组织相关部门对事故进行救助和事故发生原因进行调查,视事故救援进展情况,及时向上级相关机构求助。 4、事故终结

事故救援终结后,监管站应分析事故发生原因、分清责任、提出处理办法和今后改进意见。

九、食品药品安全事故报告制度

第一条

为及时掌握并有效处理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凡在本镇境内从事食品药品生产、经营和使用的单位和个人以及涉及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处理的有关单位和个人应遵守本制度。

第三条 食品药品安全事故报告时限和程序应符合《镇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有关规定及要求。

第四条 食品药品安全事故报告的范围,是指食品药品生产、流通、消费、使用等环节中发生的食源性疾患、重大食品药品质量事件、群体性要害事件、重大制售假劣食品药品事件,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食品药品安全事件。

第五条 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站受理辖区内的食品药品安全事故报告,依法组织对事故的查处,组织协调和配合有关单位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第六条 发生食品药品安全事故的单位和接收事故疾患者的卫生院,应及时向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站和镇政府报告事故情况。

第七条 报告内容主要包括: (1) 发生事故的单位、地址。

(2) 事故疾患者(含疑似患者)的发病时间、发病人数、临床症状及体征;

(3) 治疗单位、地址,抢救治疗的基本情况。 (4) 事故现场采取的措施和调查处理的工作进度。 (5) 事故原因、性质的初步判断。

(6) 需相关单位协助事故救援和处理的有关事宜。 (7) 事故的报告单位、联系人和联系电话及报告时间。 第八条 报告应采用电话、传真或其他快捷有效的方式。 第九条 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站在接到食品药品安全事故报告后,应当及时报告镇政府及区政府和区有关部门。

第十条 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站对发生在管辖范围内的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实施紧急报告制度。

第十一条 对食品药品安全事故瞒报、迟报、漏报、不报的有关责任人,将视情节严重,予以严肃处理。对食品药品安全事故报告及时并有突出贡献的,给予奖励。

第十二条 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站具体负责汇总、受理、分析、整理全镇食品药品安全事故报告,在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站启动应急预案后,组织协调有关单位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第十三条 本制度由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站负责解释。 第十四条 本制度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十、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考核奖励制度

为了充分发挥农村食品药品安全协管员、信息员社会监督的作用,形成齐抓共管的新局面,切实保障辖区各族群众的饮食用药(含医疗器械)安全,结合本镇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为表彰先进,镇食品药品监管局每年评选一次优秀农村食品药品监督协管员、信息员,对工作突出、成绩显著者给予表彰和奖励,每人奖励200元。

二、协管员每监督、举报1次食品、药品违法行为或宣传食品安全知识每季度宣传效果明显的,每次奖励至少20元;信息员每上报1篇有价值的信息或上报1次食品安全事故的,每次奖励至少10元以上。

三、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协管员、信息员的,第三年开始每人每月补贴电话费20元。

四、对在食品药品监督信息工作中不履行职责或履职不到位,给予取消补贴,对于屡教不改的,由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责成乡(场)政府取消其食品药品监督协管员、信息员资格。

五、严禁受聘的农村食品药品监督协管员、信息员利用其身份实施有损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声誉的活动。如有违反,将撤销其资格,并追究有关责任。

第三篇:食品药品安全十项工作制度

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一体化

十项工作制度

平口镇人民政府 二0一一年度

一、食品药品安全

监管员、协管员、信息员管理制度

为加强对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员、信息员(以上简称“两员”)的管理,特制订本制度。

1、对“两员”实行聘任制。监管员由监管站负责推荐,由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审查,经审查合格的,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发给《乡镇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员聘书》;信息员由监管站推荐,再报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批,经审查合格的,颁发《村级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员聘书》。

2、“两员”必须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开展工作,努力完成各项工作目标,每年对“两员”进行一次考核。对乡镇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员的考核,由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进行;对村级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员的考核,由乡镇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站组织,考核结束后,应将考核结果报县食品药品监管局备案。

3、对“两员”实行动态管理,连续两年被评为“不称职”的,将由原聘用机关予以解聘。

4、对年度考核为优秀的“两员”将分别提请县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和乡镇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站给予通报表扬及奖励。

二、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例会制度

第一条 为加强对本镇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领导,提高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及时掌握食品药品安全信息,部署有关工作,特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 例会的主要内容:

(一)总结前阶段食品药品安全工作。

(二)分析食品药品安全形势和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和办法。

(三)部署、推进、督促落实食品药品安全各项工作。

(四)对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有关事宜进行交流、讨论、沟通、协调。

(五)学习传达上级文件和会议精神。

(六)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及工作制度。

(七)由镇党委、政府及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站确定的其他内容。 第三条 例会的方式方法:工作部署、交流、研讨、学习、现场会议等。

第四条 例会的分类:

(一)镇食品药品监管站全体成员单位会议。原则上每季度召开一次,根据需要,也可临时召开由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参加的会议。会议议题由镇食品药品监管站提出,报填政府同意后确定。

(二)专题会议。根据工作需要,由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站站长适时召集并主持,相关成员单位参加,研究有关专项工作。

(三)协管员(信息员)会议。由镇食品药品监管站召集并主持。原则上每月召开一次,本镇协管员、信息员参加。

第五条 例会的会务工作由镇食品药品监管站承办,负责签到和会议记录等工作。

第六条 实行请假制度。应出席会议的对象不能参加会议的,要及时向镇食品药品监管站站长请假,说明原因,并安排其他相关同志参加会议。

第七条 本制度由镇食品药品监管站负责解释,自下发之日起实行。

三、监管员、信息员培训管理制度

为确保广大人民饮食用药安全,进一步完善农村食品药品监管体系,特制定本制度。

1、监管员、信息员(以下简称“两员”)在聘用期内必须按时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培训教育活动;

2、镇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站可以根据工作实际需要,开展对辖区内信息员的培训工作;

3、培训学习内容主要是食品药品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章,并结合工作实际学习食品药品安全管理等相关专业知识;

4、培训教育采取定期集中学习、发资料自学、现场实践学习、组织参观学习方式进行;

5、食品药品法律法规及安全管理等专业知识采用集中授课培训的方式进行,监管员每年不少于2次,信息员每年不少于1次;

6、监管站应建立好培训教育档案。

四、食品药品安全信息报告制度

第一条 为及时掌握并有效处理食品药品违法违规行为和安全事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凡在本村境内从事食品药品生产、经营和使用的单位和个人以及涉及食品药品违法违规行为查处和安全事故处理的有关单位和个人应遵守本制度。

第三条 食品药品安全事故报告时限和程序应符合《镇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有关规定及要求。

第四条 食品药品安全信息报告的范围,是指在食品药品生产、流通、消费、使用等环节中发生的食源性疾患、食品药品质量事件、药害事件及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制售假劣食品药品事件及其他影响公众健康的食品药品安全事故。

第五条 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站受理管辖范围内的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和违法违规行为报告,依法组织对事故和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组织协调和配合有关单位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第六条 食品药品事故信息报告的内容应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病亡人数,事故报告单位(人)及报告时间,报告联系人及联系方式,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等。

第七条 食品药品违法违规信息应当区分为食品类、药品类,内容应包括违法违规的时间、地点、单位、性质的初步判断、信息报告人及报告时间,报告联系人及联系方式,采取的措施等。 第八条 对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和违法违规行为瞒报、迟报、漏报、不报或阻碍他人报告的有关责任人,将视情节严重,予以严肃处理。对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和违法违规行为报告及时并有突出贡献的,给予奖励。

第九条 本制度由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站负责解释。 第十条

本制度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五、药品不良反应、医疗器械

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1、根据《药品管理法》《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检测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特制订本制度。

2、监管站工作人员应及时收集、分析、整理、上报发生的不良反应(事件)信息。

3、对辖区内发生严重、罕见、新的药品(医疗器械)不良反应(事件)病例,在核实后3日内上报;一般药品(医疗器械)不良反应(事件)病例,整理后15日内上报;死亡病例知悉后立即上报。 4、发现药品(医疗器械)不良反应(事件)时,应及时向省市药品(医疗器械)不良反应(事件)监测中心或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六、责任追究制度

1、监管站具体负责本辖区内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的组织、协调、督促、配合和服务工作,站长为第一责任人。

2、监管站工作人员负责各自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并承担相应责任。

3、有下列情形之一,依法追究责任:

⑴监管失察、监督不力和监管不到位,造成食品药品安全事故的;

⑵发生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对事故进行隐瞒、谎报、缓报、阻碍他人报告造成严重后果的;

⑶发生食品药品安全事故,未采取积极有效的救援措施; ⑷对食品药品安全事故调查工作不负责任,致使调查工作有重大疏漏的;

⑸包庇事故责任者,阻碍、干扰调查工作正常进行的。

4、对工作不力,严重失职,造成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其行为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七、集体聚餐报告制度

1、每次聚餐活动时,餐饮加工者须提前3日向所在地的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员、监管员报告备案,并填写《集体聚餐申报登记表》。

2、就餐人数100人以上400人以下的集体聚餐,由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员负责受理、现场卫生指导。

3、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员接到就餐人数400人以上800人以下的报告备案后,应向镇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员报告,并会同镇食品药品监管站负责受理、现场卫生指导。

4、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员、监管员在接到就餐人数800人以上的备案申请后,应及时向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报告,并协助进行现场检查与指导。

5、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员、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员站、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接到属于本级备案范围的备案申请后,在24小时内到现场进行现场检查指导,并制作相应文书。

6、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员每月汇总一次情况报乡镇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站。

7、镇监管站对乡镇辖区内集体就餐备案情况每月进行一次汇总,报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八、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制度

为及时控制和消除食品药品安全隐患,妥善处理食品药品安全事故,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1、事故管辖

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站负责本镇食品药品安全事故统计和上报工作,第一时间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并及时按规定向上级部门报告应急处臵情况。 2、事故报告

发生食品药品安全事故的单位、事故所在地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员、信息员和接收事故患者的治疗机构应按规定及时向监管站报告。监管站接到报告后2小时内向镇政府、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区委区政府报告;食品安全事故第一时间内还应当直接向县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报告。 3、救援处理

监管站接到食品药品安全事故报告后,要迅速组织相关部门对事故进行救助和事故发生原因进行调查,视事故救援进展情况,及时向上级相关机构求助。 4、事故终结

事故救援终结后,监管站应分析事故发生原因、分清责任、提出处理办法和今后改进意见。

九、食品药品安全事故报告制度

第一条

为及时掌握并有效处理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凡在本镇境内从事食品药品生产、经营和使用的单位和个人以及涉及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处理的有关单位和个人应遵守本制度。

第三条 食品药品安全事故报告时限和程序应符合《镇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有关规定及要求。

第四条 食品药品安全事故报告的范围,是指食品药品生产、流通、消费、使用等环节中发生的食源性疾患、重大食品药品质量事件、群体性要害事件、重大制售假劣食品药品事件,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食品药品安全事件。

第五条 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站受理辖区内的食品药品安全事故报告,依法组织对事故的查处,组织协调和配合有关单位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第六条 发生食品药品安全事故的单位和接收事故疾患者的卫生院,应及时向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站和镇政府报告事故情况。

第七条 报告内容主要包括: (1) 发生事故的单位、地址。

(2) 事故疾患者(含疑似患者)的发病时间、发病人数、临床症状及体征;

(3) 治疗单位、地址,抢救治疗的基本情况。 (4) 事故现场采取的措施和调查处理的工作进度。 (5) 事故原因、性质的初步判断。

(6) 需相关单位协助事故救援和处理的有关事宜。 (7) 事故的报告单位、联系人和联系电话及报告时间。 第八条 报告应采用电话、传真或其他快捷有效的方式。 第九条 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站在接到食品药品安全事故报告后,应当及时报告镇政府及区政府和区有关部门。

第十条 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站对发生在管辖范围内的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实施紧急报告制度。

第十一条 对食品药品安全事故瞒报、迟报、漏报、不报的有关责任人,将视情节严重,予以严肃处理。对食品药品安全事故报告及时并有突出贡献的,给予奖励。

第十二条 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站具体负责汇总、受理、分析、整理全镇食品药品安全事故报告,在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站启动应急预案后,组织协调有关单位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第十三条 本制度由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站负责解释。 第十四条 本制度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十、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考核奖励制度

为了充分发挥农村食品药品安全协管员、信息员社会监督的作用,形成齐抓共管的新局面,切实保障辖区各族群众的饮食用药(含医疗器械)安全,结合本镇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为表彰先进,镇食品药品监管局每年评选一次优秀农村食品药品监督协管员、信息员,对工作突出、成绩显著者给予表彰和奖励,每人奖励200元。

二、协管员每监督、举报1次食品、药品违法行为或宣传食品安全知识每季度宣传效果明显的,每次奖励至少20元;信息员每上报1篇有价值的信息或上报1次食品安全事故的,每次奖励至少10元以上。

三、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协管员、信息员的,第三年开始每人每月补贴电话费20元。

四、对在食品药品监督信息工作中不履行职责或履职不到位,给予取消补贴,对于屡教不改的,由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责成乡(场)政府取消其食品药品监督协管员、信息员资格。

五、严禁受聘的农村食品药品监督协管员、信息员利用其身份实施有损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声誉的活动。如有违反,将撤销其资格,并追究有关责任。

第四篇:司法所十项工作制度

一、岗位目标责任制度

司法所实行所长负责制。所长全面管理全所工作,对全所人员组织严密分工,各司其职,任务到人,奖惩分明,以增强和提高各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和积极性,努力完成上级交办的各项任务。

二、业务学习制度

司法所应每月组织基层调解主任和法律服务所主任学习国家颂布的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学习人民调解委员会、法律服务所有关业务知识,以及各项工作制度;通报人民调解,法律服务工作情况,并结合工作开展讨论研究辖区内基层司法行政工作发展的思路,不断提高司法行政和调解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

三、请示汇报制度

司法所要坚持每月向所在地区司法局分管领导汇报工作开展情况和人员思想状况,存在问题。对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重大部署,突出问题的落实和解决情况,要及时请示报告。每半年或年终以书面材料向镇政府和司法局汇报全年工作情况。

四、勤政、廉政制度

司法所要坚持四个服务的业务指导思想,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廉洁奉公,公正执法,严禁利用职务之便向当事人索贿、收贿,吃拿卡要,严格遵守司法干警纪律,维护国家法律尊严,不得向审判机关提供虚假证据,隐瞒重要事实,引导他人提供伪证、假证,不得泄漏当事人的个人隐私和商业秘密。

五、调解主任培训、会议制度

调解人员业务培训每年不少于10日。培训内容:讲解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任务、工作范围、职权,调解方针,调解方法,预防措施和应遵守的原则、纪律,教育调解人员切时遵照党和国家的政策、法律、法令和社会公德,开展调解工作,不得超越权限,严禁强迫命令和违法违纪行为的出现。

六、纠纷排查、调处、移办制度

司法所对人民调解工作的管理应以预防民间纠纷激化为重点,每月对纠纷苗头排查一次。应指导帮助调委会及时调处民间纠纷。对涉及其他方面的事务应及时移交有关部门处理。

七、业务工作登记,统计上报制度

司法所接待工作应有值班人员负责,来人来访由值班人员负责接待、统计,值班人员对来访者申请或委托办理的法律事项,属本所业务范围的,应将有关材料交所长审查,由所长指派承办人,不属本所业务

范围的应告知当事人申请有关部门处理。接待人员对当事人反映的问题,不得随意表态和许愿,属个人隐私的应注意保密。登记工作按本所建立的各项业务登记本进行登记,登记要具体准确。准确真实,按时完成上级业务主管部门需要的各种统计报表,对人民调解工作、法律服务工作、安置帮教工作、法制宣传工作等应分类列项设立统计表,逐行逐月统计上报。

九、案件讨论制度

对重大疑难纠纷的调解方案和办理法律服务事务方面的意见应经集体讨论研究决定。

十、文件、资料、卷宗归档管理制度

司法所应严格按照八项职能分门别类地建立文书档案,管理制度,指定专人负责。凡办结的各项事务都应有承办人建立卷宗,做到一事一卷,分类归档,统一编号,一律用线绳装订成册。卷本所承办人员调阅已归档的卷宗,需经所长批准,其他单位或个人不得阅案卷,应持介绍信,经所长同意,方可借阅,阅卷时要办理登记手续,不得从卷内抽取材料,阅后应及时返还。

第五篇:基层党支部十项工作制度

项目部党组织的主要职责

1、保证监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上级指示、决议的贯彻落实。

2、领导项目部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和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工会、共青团组织,支持他们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发挥作用。

3、围绕项目施工生产的实际,组织党员开展各种活动,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带领员工确保项目部各项工作目标的完成。

4、按照“党管干部”的原则,抓好项目部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负责项目部干部的培养、教育和考察工作。

5、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抓好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

6、抓好文明工地建设,宣传企业形象,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7、参与项目部重大问题决策,积极主动地参与项目的过程管理,保证决策的有效实施。

8、党组织每季度向公司党委汇报一次工作,加强工作联系沟通。

9、根据公司党委的要求,完成党组织的其他工作。

党支部创建示范点标准

1、支部班子坚强。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的决议、决定,完成党章赋予基层党组织的各项任务,政治强,作风实,善经营,会管理,团结协作,联系群众,开拓进取,廉洁自律,战斗堡垒作用突出。

2、党员作用突出。党员能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技术业务素质高,在主要生产工序、重要技术环节、关键工作岗位和急难险重任务中当先锋、打头阵,表率作用突出。

3、思想工作活跃。形成党政工团齐抓共管、有效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格局,员工爱岗敬业,艰苦奋斗,有较强的安全、质量、效益、市场、信誉意识,讲文明、守纪律,作风好、士气高,思想政治工作成效显著。

4、服务保证有力。紧紧围绕项目生产经营中心开展工作,加强科学管理、推进科技进步,安全、优质、高效地完成各项任务。

5、基础工作扎实。组织健全,制度规范,管理严格,措施落实,基础资料齐全,形成有效的工作机制。

创建“四好班子”标准

一、政治素质好

1、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指示精神不走样,党性观念强;班子成员大局意识强,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2、紧密围绕中心工作开展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突出,各项工作扎实有效。

3、坚持班子理论学习制度,理论联系实际,班子成员能力素质适应生产经营的需要。

二、经营业绩好

1、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业绩观,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2、经营管理制度健全,管理科学规范,无重大决策失误,注重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管理创新取得明显成效。

3、生产经营业绩突出,完成各项生产经营综合考核指标;经济效益好,职工收入有明显增长。

4、施工生产有序可控,无安全、质量和环保责任事故。

5、重视人才培养,专业技术人员、技能人员队伍建设目标明确、措施得力。

6、综合治理工作扎实,职工队伍稳定,“三工”建设和“双文明”创建活动扎实有效,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三、团结协作好

1、认真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三重一大”和岗位人员安排、员工的奖惩坚持集体讨论决定。

2、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制度规范,能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能自觉参加“双重”组织生活。

3、党政关系协调,班子成员互相支持,配合默契,善于集中班子成员智慧,决策效率高,整体能力得到有效发挥。

四、作风形象好

1、班子成员作风严谨,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强,工程信誉好。

2、宗旨观念强,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厂务公开制度规范有效,自觉接受职工群众的监督。

3、党风廉政建设制度健全,班子成员模范遵守廉洁从业有关规定,无违法违纪现象。

4、坚持以人为本,关心职工生活,为职工办实事,在职工群众中有较高威信。

党组织参与项目部重大问题决策制度

1、参与决策的主要内容:物资招议标采购方案、工程任务的分包和外协队伍的选择、项目部机构设臵和人员使用、内部分配制度、重要措施的制定等涉及员工切身利益的主要问题。

2、参与重大问题决策的方法:①讨论重大问题,项目经理和党组织书记先沟通议题。②健全党组织书记参加项目经理办公会及其他行政会议制度。③开展调查研究,听取党员和员工意见,召开党(工委)支委会,形成党组织的意见和建议。④决策可采取召开党政联席会或党(工委)支委会的形式。

3、重大问题按程序研究决定。会议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进行决策,党组织支持项目经理依法行使职权,加强组织协调,发现个人决定重大问题偏离,及时提出改正意见,不被采纳时应向上级党委报告。

4、组织落实。经集体决策的事项,党组织要积极主动地参与项目的过程管理,组织党员开展富有特点和实效的活动,并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现场,切实负起保证监督的政治责任。

党组织政治理论学习制度

1、集中学习制度。党组织政治理论学习要做到年有计划,季有部署,每月有学习安排,一般情况下每月集中学习一次,如有特殊情况,时间可相对集中或酌情增加。

2、个人自学制度。党组织每个班子成员按照党(工委)支部制定的学习计划,制定自学计划,并按计划进行学习,记好读书笔记。

3、考勤考核制度。各成员接到学习通知后,要妥善安排好工作,按时参加集中学习,每次集中学习前进行点名,个人参学率情况与经济考核挂钩。

4、学习交流制度。党(工委)支部每季组织一至两次学习交流、座谈讨论、中心发言,班子成员要按照学习计划自行选题,撰写交流发言材料,按时参加交流讨论、中心发言活动。

5、请假补课制度。确因上级领导安排重要活动或重点工程急需及其他特殊情况,不能参加集中学习,必须事先向党(工委)支部书记请假,书记准假后方可安排活动,事后补课。

党组织组织工作制度

一、组织生活制度

1、“三会一课”制度。即:支部党员大会每季不少于1-2次,支部委员会每月不少于1次,党小组会每月不少于l次;党课每季不少于1-2次。

2、民主生活会制度。民主生活会包括党(工委)支部民主生活会每年一次,党小组民主生活会每半年1次。党(工委)支部成员除参加班子民主生活会外,还要参加所在党小组的民主生活会。

3、党员汇报制度。一般情况下,党员每月要向党小组或党(工委)支部汇报一次思想、学习、工作情况。

二、工作制度

1、计划和总结工作制度。党(工委)支部每季要研究制定出工作计划,写出工作总结报告,提交支部党员大会进行讨论并上报公司党委。

2、考核评议党员制度。党(工委)支部每季度按照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对党员进行一次考核、评议。

3、请示汇报制度。党(工委)支部遇到重大问题或超越自己职权范围的问题,必须请示上级党组织,同时每季向上级党组织汇报一次工作情况,如遇特殊情况应及时汇报。

4、党内竞赛评比制度。在党组织和党员中开展“创岗建区”、“一先两优”等党内活动,坚持每季考核、评比一次,每年进行总结评比表彰。

5、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制度。对列入积极分子队伍的申请入党者,党(工委)支部要确定两名正式党员作为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人,每季度进行一次考察写实。

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制度

一、分工负责制度。建立健全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和纪检监察联络站组织,及时调整和充实人员,机构内部成员任务明确、分工具体,保证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集中领导和责任落实。

二、党风廉政责任制。党组织认真落实公司党风廉政责任制,每年要根据各单位的工作实际,研究制定党风廉政建设的规划和措施,每季度要对党风廉政责任制的落实情况进行一次自查分析。

三、学习教育制度。学习和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的决议、决定及工作部署,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国家党纪条规和上级有关规定,了解党风廉政建设面临的形势任务,有计划开展党风廉政教育,不断增强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自觉性。

四、廉洁自律制度。每个党员必须自觉遵守党的章程和党内法规,严格执行“四大纪律”、“八项要求”和“三个不得”等党纪条规和法律法规,执行党内监督的十项制度,落实廉洁自律相关规定。

五、党内监督制度。在党内没有特殊党员,每个党员必须按照《党内监督条例》自觉接受和开展监督,要严格遵守重要情况通报和报告制度;严格贯彻民主集中制和民主生活会制度;执行重大问题集体研究决策制度;接受组织、工会、群众、舆论的工作监督。

六、分析报告制度。虚心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呼声,实事求是的帮助解决现实问题;认真接待信访举报,切实保护举报人的权益,认真落实“一案两报告”制度;搞好单位廉政形势分析,制定针对性工作措施,按要求填写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台帐,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报告、廉政评议制度。

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制度

1、联席会议制度。项目部每月召开一次思想政治工作联席会议,由书记主持,经理、工会主席、团支部书记及有关人员参加,围绕落实公司中心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学习上级有关文件及指示精神,总结部署阶段工作。

2、调研督查制度。突出重点,每季按公司党委工作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具体推进计划和落实措施,明确责任分工,加强经常性的检查督促,保证思想政治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

3、思想分析制度。每季对员工思想情况进行一次分析,找出存在的重要问题及产生原因,研究制定解决问题的措施,确定具体责任人,并将思想政治工作分析情况书面向党委汇报。

4、管理培训制度。建立一支以党团员、班组长为骨干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坚持业余培训和集中培训相结合,针对实际,制定管理人员和班组长培训计划,把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纳入其中,坚持每年对管理人员进行一次培训。

5、责任追究制度。项目部对负有管理责任的岗位人员,由于不履行或不认真履行思想政治工作职责,发生有关问题或造成严重后果的,要按照公司有关办法进行责任追究。

党组织精神文明和企业文化建设制度

1、学习制度。每月组织员工进行一次集中学习,组织员工学习上级有关文件和精神文明建设、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理论文章及有关知识,不断提高广大员工的思想政治素质。

2、会议制度。各单位每季度召开一次会议,由书记主持,根据公司党委和党(工委)支部季度工作意见,结合实际,研究制定项目部精神文明和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计划,并抓好落实。

3、宣传制度。凡新开工的重点工程及驻地,要按照公司党委规定,制作企业简介、工程简介、固定标语、彩旗等强化宣传,树立企业良好形象。

4、活动制度。精神文明和企业文化建设创建活动,要有规划、有措施、有检查、有考核;结合生产经营广泛开展“三文明”、“工程塑形”、摄影、书法等形式多样的活动。

5、总结评比制度。坚持每季对精神文明和企业文化建设情况进行总结,每年进行一次评比,总结经验,树立典型,以促进精神文明和企业文化建设扎实开展,不断提高企业综合素质。

党支部书记岗位标准

党(工委)支部书记是党(工委)支部工作的主持者和带头人,在基层党建工作中肩负着重要的责任,为加强党(工委)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特制定本标准。

1、政治坚定。忠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觉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委的决议、指示,在政治上、思想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

2、品德优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廉洁奉公,不谋私利,敢于自我牺牲,自觉地以个人利益服从党的利益;对党忠诚,言行一致,为人正派,办事公道,谦虚谨慎,顾全大局,严守党纪、国法和社会公德,表率作用好,群众威信高。

3、事业心强。热爱党务工作,具有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饱满的工作热情,主动负责地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取心强,有争先创优意识,勤奋好学,工作扎实,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4、作风民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善于听取不同意见,发挥一班人的作用,关心群众疾苦,倾听群众意见,平易近人,团结同志,有批评和自我批评精神,接受党内外群众的监督。

5、能力胜任。熟悉党务工作,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会做思想政治工作,处理党内外各种关系和矛盾,围绕生产经营中心开展党内活动。

6、知识面宽。懂经营、会管理,熟悉本单位生产特点,了解心理学、法律等相关知识。

上一篇:发展党员情况自查报告下一篇:发展党员整改情况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