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的节日范文

2022-05-22

第一篇:英国的节日范文

英国节日

1、圣诞节:英国的圣诞节是最重要的家庭节日。12月25日和26日两天是国家法定节日。在圣诞节这天,家庭聚会并吃传统的圣诞午餐或晚餐。人们要交换礼物,若与一家英国人今天一起,他们希望你能加入他们的活动。若圣诞节这天没有公共交通,在12月26日节礼日这天,交通也受到限制,因为是宗教节日,教堂有特殊的活动,每个人无论如何都要去教堂。

2、新年:1月1日也是公共节日。在新年前夜人们通常会熬到深夜,迎接新年的到来。在苏格兰,新年前夜被看作是大年夜,甚至是比圣诞节更有节日气氛的时候。

3、复活节:复活节没有固定的日期,是在3月末和4月中旬之间。公共假期从星期五一直到复活节后的星期一,这时候又有特别的宗教活动,孩子们会收到巧克力彩蛋。在复活节当天,城镇有复活节游行。在复活节前的星期四,女王每年会访问一座不同的大教堂,送当地居民一些金钱,被称为濯足节救济金,作为象征性的礼物。

4、夜:11月5日不是公共假日,但是全英国都有篝火和焰火来庆祝1605年 议会武装暴动的失败。

1月 布恩之夜是全苏格兰举行晚宴以纪念苏格兰最著名的诗人的日子。

2月 在伦敦的中国城和其他有大量中国人社区的大城镇和城市中,要过中 国的新年。

3月 金杯,这个国家主要的赛马盛事,在月中旬举行。

4月 全国大赛马会在利物浦的Aintree举行。

剑桥/牛津划船比赛,由牛津和剑桥大学的师生参加的划船比赛,在伦敦的泰晤士河上举行。

伦敦马拉松赛在月底举行。

5月 五朔节,在农村人们绕五朔节花柱跳五朔节舞蹈来庆祝此节。 FA杯决赛,上旬在伦敦威伯利体育场举行。 文化节在威尔士边境的Hay-on-Wye举行。 查尔士花展为期4天以上,在月末举行。 戏剧节在苏塞克斯刘易斯附近的格林德泊恩举行。

6月 行军旗敬礼分列式在白金汉宫兴行。 6月 有两项重大的赛马会。

第一周的达比赛马会和最后一周的艾斯科特赛马会,温布尔登网球队公开赛在这个月的最后一周开赛。

7月 月初在牛津郡泰晤士河上举行。

全巩固高尔夫球公开赛,在7月中旬举行,每年赛程都不同。 皇家网球赛,月底在鄂二斯网球场举行。 亨利武德列队音乐会,月底在阿尔伯音乐厅举行。

8月 考依期周,月初在外特的小岛上举行的划艇和划船比赛。 爱丁堡军事表演,月初举行,爱丁堡艺术节和爱丁堡节大约同时举行。 诺丁希尔狂欢节在伦敦西部举行,是由伦敦的加乐比社区组织的。

9月 布莱克普灯饰节在月初开幕,来自各国的灯绵延达5英里。 南汉普顿国际船展在月底举行。

伦敦、索华举行的索华爵士箅节和维根爵士舞节。

10月 哈德士福地现代音乐节月底开幕。

11月 伦敦至布来顿老式汽车拉力赛,市长阁下游行及表演中旬举行。

第二篇:大国崛起 英国 观后感——两位女王对英国的崛起的贡献

《大国崛起》英国篇观后感

——两位女王对英国的崛起的贡献

观看了《大国崛起》英国篇上下后,我关注了在这之中先后出现的两位伟大女性,伊丽莎白一世和维多利亚女王,这两位女性君主在英国的崛起之路上分别扮演了不同的角色,伊丽莎白一世带领英国从一个远离欧洲中心的岛国走向海洋争霸,维多利亚女王则见证了日不落帝国成为世界的中心,鼎盛辉煌与荣光。两位女王,两个时代。

英国辉煌的开始,伊丽莎白时代

伊丽莎白一世继承王位的时候,正是一个即将全面来临的新时代,面对被重新发现的世界,谁能抢到先机,接受新的思想,谁更快地打破旧有的价值观念,谁就会更快地变得富有和强大。历史给每个民族腾飞的机遇都是有限的。作为国家最高统治者,伊丽莎白一世没有错过时机,她鼓励开拓海洋贸易,开拓殖民地。在她的激励下撑起了英国人远涉重洋的信心,带领英国成为海洋的主人。

伊丽莎白女王,在她的统治下,英国从一个二等国家,摆脱困境,积极发展,一跃成为一流强国,从此开始走上了向外扩张的道路。

除去伊丽莎白时代的政治和军事成就,英国社会在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上,也取得了重大进展。在伊丽莎白时代,英国已开始出现各种作为制造业中心的近代化城市。伦敦成为欧洲数一数二的大城市,人口达二十万。伊丽莎白女王也以宽广的胸襟鼓励了英国国内人文思想的发展,给新事物新思想的发现发展开辟了很好的舞台。伊丽莎白女王是把英国文艺复兴运动推向高潮,伊丽莎白时代的英国,其哲学,文学,艺术,和建筑等领域,出现一片兴旺繁荣景象。英国伟大的学者和文学家,如斯宾塞,莎士比亚和培根等,都涌现于伊丽莎白时代。 我认为,伊丽莎白一世的成功,还来自她在政治中奉行中庸,并没有偏激的举措。并且巧妙地把握了王权与议会的平衡,这二者之间的平衡和秩序使英国得以在宽松、稳定的社会环境中发展。

“不作为”的女王,维多利亚时代

大国崛起中说道:正是因为维多利亚女王什么都不做,安心于担当“虚君”的角色,詹姆斯·瓦特先生的蒸汽机才能在亚当·斯密那只“看不见的手”的驱动下,开启了至今都让英国人念念不忘、津津乐道的“维多利亚时代”。

她在其一生中模范地履行了立宪君主的职责,因此深受国民的爱戴;她还是那个时代道德风尚的典范,她是贤妻,又是良母,是典型的大家闺秀,也是优秀的一家主妇。在许多国人眼中,她就是那个时代的缩影,她漫长的63年在位时期则是国家繁荣昌盛的顶峰。维多利亚在位时期,被称作“维多利亚时代”,在英国所有国王中,她享有盛誉,这不是因为她做出了什么轰动的事业,而是因为她什么都不做,而仅仅恪守立宪君主的本分,做她那个时代的表率。

但是这不能说维多利亚女王是毫无贡献的。无为而治,仅充当单纯的国家元首,保证了政治的稳定,保证了维多利亚时代在一个非常宽松的环境下的发展。维多利亚把皇权放在了一个独立于执政体系之外的超然地位,既有绝对象征,又超脱于政治纷争,从某种角度来说,反而巩固了皇权传承。她是个追求和谐的中庸的统治者,她也成为了一个无论内政还是外交上的重要的协调者。

《大国崛起》英国篇,从一部记录里片中体会一个国家的崛起,看完后我有很多体会、感想。这里只是选择了我比较感兴趣的一个方面来详写,接下来我也希望有机会去读一读关于这两位女性人物的传记,已丰富相关的知识。当然,在写这一篇观后感的过程中,我查阅了很多资料,也了解到,这两个时代有的不仅仅是辉煌,在辉煌背后还存在着种种的问题与矛盾,伊丽莎白时代后期的宗教矛盾、国家债务,维多利亚时代后期日不落帝国的逐渐衰落„„

《大国崛起》这一纪录片无疑是成功的,以一个旁观者的态度公正的讲述了九个先后崛起的国家的兴衰交替,在历史兴衰和发展方面的典型意义,阐述了其发展史,探寻其发展轨迹,总结经验教训。我认为这是作为一部纪录片最为成功和值得肯定得。而其制作的精美,国家之间的转换给人感觉非常具有想象力和连贯感,引人入胜,片中各个国家众多的教授、学者、企业家、行政官员甚至前政府首脑的出现是本片具有说服力。

但是要是说不足也有。一个国家的成就并不是一个衰落就可以下定论的。就拿英国来说,今日英国早已不再是日不落帝国,但是发源于英国的现代社会三大支柱——宪政民主、市场经济和科学技术——却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传播和效仿。这岂是“衰落”二字可以概括?其影响是长远的。

《大国崛起》的前几个国家的主题是以经济发展为主线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兴衰,但是在讲到某些国家的时候偏向了政治民主革命。本片每一集都将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结合在一起来探讨,想要表达的内容过多反而导致重点不突出。我认为有必要将笔墨用在对这些国家进行根深层次的挖掘与探讨,增加内容的深度。泛泛而谈也丢掉了很多重要的历史事件与人物,比如在谈英国的时候没有提到洛克,讲法国忽略了孟德斯鸠„„在短短45分钟一集共12集想说清楚这么多实在是有难度。

再有,《大国崛起》播出后,受到了广泛的好评,认为能够振奋人心,颇有一种大国气象,但是同时也恐怕会引起周边国家及西方国家的猜测:该片涉及的九个大国,其崛起道路上无不遍布着侵略与掠夺,而使一国强大的力量集中还是体现在军事实力,中国是否真的可以走出一条和平崛起的路途?该片的总编导在接受采访中解释道:我们的意图在于借鉴经验教训,寻求中国自己的和平发展之路。那么,中国应当如何走出一条有着不同与西方大国的复兴之路?这个问题,我在另一部纪录片中找到了答案,那就是《大国崛起》的原班人马制作的姊妹篇——《复兴之路》。

第三篇:中国的传统节日与西方节日

这几年西方的节日,可以说是比较流行,特别是一些青少年,早早就开始谈论怎么过圣诞,万圣节,在短信满天飞舞的今天,庆祝西方节日的短信也是其中的一部分。为此,我们应该进行一种醒悟吗?西方节日我们可以追求。但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我们更应该贾蓓珍惜。

虽说当代学生知道中国的的节日,但有人却还不知道我国传统的节日是为了纪念什么的,热衷于西方节日的潮流之中。令人担忧,这样下去会把我们自己的传统冲淡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在食堂没有发现有多少去吃粽子,九九重阳节也没有多少人提起。我国是辉煌灿烂几千年的文明古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现在应该受到认真的保护和发扬。从对待传统与西方节日个别现像看,我们应该提醒自己,请记住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这是一个文化的传承,精神的传递。

西方节日传入我国,是全球文化和经济一体化的结果。英语作为世界语言,当然会学到西方的文化。西方国家在经济和世界潮流上占据的主导地位,无疑是人们在无形中向这潮流靠拢的原因。年轻人的盲目追求,也是其中的原因了。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它们反映了民族的传统习惯、道德风尚和宗教观念,寄托着整个民族的憧憬,是千百年来一代代岁月长途中欢乐的盛会。”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群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节日,无论是传统节日还是外来节日的重视程度都明显提高,节日气氛也增加不少。每逢中国传统的春节、中秋节或是圣诞节、情人节等,商家已备足货源,娱乐场所排出了通宵经营计划,公交公司也针对节日客流特点准备增车并延长服务时间等,饭店里更是宾朋满座,这些现象充分体现了节日的气氛。借助节日,人们与亲人朋友相聚、表达祝福、寻找快乐、宣泄压力,这些都表现了今年来,老百姓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社会财富的,益丰厚。干群们认为,土节也好,洋节也罢,给了我们融入亲情友情的时间,给了我们寻访幸福的理由,就是好东西。

针对面前社会上出现捍卫本土文化,抵御洋节的现象。干群表示,中国传统文化,我们必须捍卫。传统节日需要我们不断的传承,比如中秋节、春节、重阳节等等,不但是中华五千年文化精髓的沉淀,更是与人提供团员、互诉亲情友情的机会。现在许多年轻人对外来节日比如圣诞节、情人节、感恩节等非常的热衷,对我国传统节日却相对冷落,这样的现象并不提倡。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发展,我们需要引进新的文化来充实我们的生活,但是,不能因此而忘却我们本土文化的根本,我们需要的是用新的文化来充实自己,补充自己,共同繁荣,而不是以摒弃自己的为代价来吸取别人的。干群们表示,冷落本土节日也只是个别现象,大多数中国人对我国的传统节日非常重视。

认为对外来文化抱持什么样的态度,是测量国运盛衰的一个有效尺度。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发展,国与国之间文化上也在迅速融合。中外文化的交融和碰撞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更为激烈,中国文化也在为很多国家的民众所喜爱。2006年春节期间,英国许多城市举办了大型的“中国年”庆典活动,金发碧眼的英国人学着中国人的样子穿唐装、放鞭炮、舞龙舞狮;作为欧洲文化中心的法国巴黎,更是文化包容的典范,在那里,没有人会担心中国的春节与大红灯笼高高挂会动摇他们的文化根基;在美国的一些州,春节已经变成了法定假日„„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一个圣诞节的到来却被视为将“丧失文化的主体性”,我们为什么如此小家子气?

,圣诞节和中国传统节日都是我们的“幸福出口”,如果一味的以捍卫民族文化为理由,把洋节日一杆子打死也没有必要。干群们认为,无论是传统节日还是洋节,其意义并不是一成不变得,一个共同点就是,节日正变得越来越欢快喜庆。节日无论以何种形式出现,除了反映民族传统及道德风尚等内容外,更寄托人们对未来的憧憬、希望以及对亲人朋友的祝福。节日的增加,人们对节日的重视,过节气氛的越来越浓郁都反映了近年来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标准的提升。“抵制圣诞论”看到了文化差异,却忽视了以文化差异为美。干群们认为我们既要继承和发扬优秀文化传统,又需要立足于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博大的胸怀面对世界,吸取外来文化营养,美化我们的生活。至于民主文化是否因外来文化受到削弱,关键还在于我们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发扬和不断的创新。

干部群众认为我们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开放时代,与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比,都更有理由用开放的心态去面对和迎接外来的文化,而不是被现代文明裹挟而走,或者固步自封以反弹的方式去抗拒。换句话说,即便“择其精华,去其糟粕”,恐怕最有效的手段不是盲目排外,甚至闭关锁国。古今中外的文化发展史早已证明,只有博采众长才能发展和强健,盲目的排斥外来文化,有碍于民族文化的进步与传承,越是心理狭隘,思想就越是封闭,进而就越是不自信。如此循环反复,不但会让我们失去大国的风范,还会与文化自身的价值背道而驰。

还是鲁迅的拿来主义适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不能把根本冲淡。

第四篇:如何办理英国留学去英国读研的流程是什么

随着2018年的到来,不少英国大学已经开启了留学申请通道,想要申请英国大学的同学们就要开始着手准备了。下面myoffer小编带大家看看该怎么申请英国大学。

1、确认出国意向,准备语言考试

托福和雅思均可申请英国大学,英国大学的政策是:若英语成绩不理想可不提交成绩拿到有条件offer,之后再考到要求的成绩换取无条件offer入学。

2、接触、签约专业的留学机构

结合自身学历、兴趣、能力、资金、性格、工作经验、资质等进行综合评估,还可以结合未来的职业规划或留学目标进行慎重而合理的选校行为。

关于学校专业方向,建议大家考虑:学校综合排名、专业排名、学校特色还有就业前景等。

3、准备所需申请材料

需要准备:中英文成绩单、本科在读证明(都需学校盖章)、推荐信、个人陈述、学历证明以及有效雅思或者托福成绩(英国申请材料基本大同小异,个别情况及时沟通专业老师,做好万全的准备)。

文书部分一定要重视,这事关学校对你的第一印象,所以就要在个人特色和个人经历多下功夫。

4、提交申请材料,进行网申

等待期间时常会遇见学校回复邮件要求补充申请材料的情况,此时一定要认真对待,因为这样表明学校想要了解你多一些,录取机率比较大。

5、等待学校的录取通知书

各个大学回复时间都不一样,官方显示递交之日起6-8周,个别大学会慢一些。

6、决定接受offer

根据自身情况决定想要去的大学,补齐毕业材料并作出回复。

若雅思或者托福成绩不够入学成绩,可申请语言课程,一般有5/9/13周的语言课程可以选择。若到成绩提交期限都未能换取无条件offer,大部分学校可申请免费延期一年入学。

拿到无条件offer后,可申请奖学金。

7、准备并翻译好所有签证需要的材料,办理签证

护照首页末页的复印件;

六个月内白底彩色正面照45*35mm;

正式课程offer或语言课offer;

雅思或托福成绩单+复印件;

存款证明原件印件(银行开户定期存三个月,至少存够28天及以上,开户时可以办理自动转存会方便很多)。

8、办理好签证,就可以预定机票和确认住宿了

国际机票一般提前2个月左右官网会有促销,广州、郑州等城市出发好像更便宜。关于租房软件,目前有很多,论坛讨论区可以很好帮你租到离学校又近又便宜又很多中国留学生在的房子。

当做完以上步骤之后,就可以开启你的英国留学之旅了!英国名校林立,希望大家能好好准备,进入到理想的英国大学学习,如果在出国留学方面大家还有其他疑惑,欢迎随时咨询myoffer留学专家。

第五篇:中国的传统节日PK洋节日

PK洋节日

话题背景:又是一年圣诞季。

1、近日,温州教育局通知“各级各类中小学(幼儿园),不在校园里举行任何与圣诞主题有关的活动和庆祝。”引发了苏州家长、老师和网友的热议。

2、圣诞节这天,湖南一高校学生身着汉服来到长沙太平街的圣诞活动现场,手举”抵制圣诞节“等标语,呼吁市民回归中国传统节日,理性过节。

3、陕西高校封校抵制圣诞节 学生过圣诞将被处分

圣诞为我们带来什么

老师:过节就图个欢乐增进感情

“学生自己提出来,也是迎接新年,看他们欢欢喜喜地布置教室,排练节目,还精心挑选了礼物,我挺支持他们,班会课再加调课,凑足时间,让他们开心一下。”一名初二的班主任老师说。园区西交大苏州附中的周晓阳校长还亲自扮了回圣诞老人。立达中学的同学们手绘了许多漂亮的圣诞节宣传海报,学校发到了校方的微信平台上,“各班根据自己需求弄班会,校方当然都允许。孩子们迎接新年,放松心情的同时也能增进彼此的情感,展示自己的才艺,同时还能增加国际文化理解,有何不可呢?”立达中学华晔老师说。她还介绍,此前的万圣节,学校老师和教工子女还利用这个机会,搞了一次化妆读书寻宝活动,师生反响都非常好。

家长:商家热衷将利益植入节日

“温州市教育局的做法,应该是出于对传统文化、传统节日的尊重和保护吧。”对于温州教育局的做法,有些家长表示理解,“在校园里,就不该过分提倡渲染这些节日,一来商家喜欢把利益嫁接在节日文化中,有些孩子形成了攀比圣诞节礼物的坏毛病;二来,许多中国传统节日反倒悄无声息,也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网友“闻闻”说。

思考:传统文化保护从节日抓起 市二十四中副校长黄素心,作为一名资深的德育工作者,一直关注传统节日文化在青少年学生中的普及和保护。“不同节日的活动有不同的文化涵义,也表达了不同的情感。而流传至今,许多节日最初源起的意义已经模糊了,取而代之的是人们借助节日加强沟通、和谐氛围、调节生活节奏、表达情绪情感等等。在节日里举行学生的活动,有着普及文化和加强集体建设的多重作用。”

从意义上讲,中华文化需要孩子们了解并传承,中国节,要过,且要好好过。那么洋节呢?“从提升国际理解力,了解国际文化,达成悦纳他人的目的,洋节可以过,还可以比较一下同样时间同样意义的中国节与它的区别,让人对中国文化的博大深厚有更深入的认知。” 黄老师还指出,孩子们好奇心非常强,他们会喜欢参加一些有趣的能刺激感官的活动。圣诞很多元素就对年轻人更有吸引力和冲击力。“这时,你即便制止,他也会想方设法去参与其中。我们要想让孩子们更认同中华节日文化,也只有用活动来吸引。学校需要的是在充分了解孩子们的心理需要,让他们得到情感满足的前提下,设计开展精彩丰富的节日活动,让节日文化真正吸引孩子们,让节日活动成为他们生活必要的一个部分,那才有效。”

取长补短 用内涵让传统节日完胜“洋节”

圣诞节又至,城市的各个角落都弥漫着浓浓的节日氛围,开始了一场以年轻人和孩子为主体的集体狂欢。这让我们反思:我们民族的传统节日怎样吸引年轻人和孩子们?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手机腾讯网对18377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55.1%的受访者认为应重拾传统节日文化内涵。(12月25日,《中国青年报》)

圣诞节华丽丽的来袭,又带来了一场关于购物、关于游戏、关于娱乐的狂欢。西方节日在国内的流行,是件好事,说明我们的文化够开放,思想够前卫,腰包够消费,本质上,就是我们的经济已经够强大,不需要瞻前顾后、畏手畏脚。这种热闹的节日,过过也无妨,但是,联想到我们现在传统节日除了春节之外,在年轻群体中的"冷清"与"淡漠",又有一种浓重的忧伤。

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传统节日没有那么热闹了呢?记得小时候,曾经傻傻的在七夕之夜,站在葡萄架下,希望能够如老人们所言,听到这一天,一年都不能相见的牛郎织女的甜言蜜语;记得小时候,每逢过年,都无比欢乐,数着小猪存钱罐里的一个个大蹦儿,希望能够买到更多的糖,更是在拜年的时候玩命的往兜里装糖,浓浓的都是比拼和满足的欢乐;还记得小时候,每逢中秋端午,看着月饼和粽子就感觉到满嘴的口水,当时非常好奇,嫦娥干嘛要抛弃了后羿去天上,天上得有多冷,屈原为啥要自暴自弃的投江,活着多好?

那时候,好奇和欢乐的背后,是关于牛郎织女的美丽传说,是关于长大和赚钱的无上向往,是关于嫦娥奔月和屈原投江的心理好奇。在儿时的记忆里,尽管电视不发达、经济不富裕、物质不丰富,但是脑子里都是关于传统节日的美好传说,各种传说汇聚在一起,构成了满满的都是回忆的童年。

那个年代走过来的我们,到现在也没觉得西方的情人节、圣诞节等节日的传说有多么的美好。但是,年轻人一代的脑子里面,却鲜有老人去给他们再耐心的讲述关于爱情、关于团圆、关于追求的美好传说,加之西方洋节的热闹程度符合了年青一代的"凑热闹"需求,导致如"圣诞节"、"情人节"等节日在中国的热闹程度,远远超过了我们的"过年"和"七夕"。

我们国人的传统节日其实从来都不缺乏浪漫的传统,只是在表达方式上略显滞后。细想想,关于情人节,牛郎织女的故事难道不浪漫?关于过年,合家团圆的情景难道不吸引人?我们的传统节日,只要曾经经历过,其吸引力就并不差劲。而"洋节"在年轻人中的盛行,不外乎是占了"热闹"和"多样化"的便宜。

没必要仇视,也没必要嫉妒,这是根植于我们骨子里的"文化自信"。古语有言:"穷则通,通则变,变则达","洋节"盛行,的确带来了关于我们传统节日在年轻人中有"断层"危机的思考。既然有了危机,就探索取长补短、用优势取胜嘛。没事多和年轻人讲讲关于我们传统节日的美好传说,在学生的教材中多多增加一些关于"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浪漫解答,没事儿多创新创新传统节日的"过法",有着这么深厚的文学底蕴与文化内涵,让我们的节日独特到无可代替,盖过"洋节"的盛行,这很难吗?

上一篇:行政起诉状范文下一篇:要经营项目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