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阳市水利局事业单位

2023-01-06

第一篇:建阳市水利局事业单位

洛阳市水利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了规范水利专项资金的管理,增强水利专项资金分配,使用的科学性和公正性,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更好地为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结合有关政策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水利专项资金是指中央、省及市预算安排用于本辖区内的骨干河道、重点水库的治理、维护和建设;跨县市区的灌溉、排涝等重点水利工程及城市防洪设施建设;水利防汛、抗旱工程设施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节水灌溉工程、小流域治理和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等重点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资金。

第三条 水利专项资金的管理遵循以下原则:

(一)坚持需要与可能的原则;

(二)适当集中使用,突出重点原则;

(三)分级负责原则;

(四)专款专用原则。

第四条 水利专项资金的使用范围。

(一)特大防汛补助费的开支范围是遭受特大洪水灾害后为抢险、堵口、修复堤防以及汛前采取应急度汛措施所耗用的人工费、器材费、通信费、车船运输费、机械使用费及其他费用。

1、人工费。组织民工参加抢险、堵口、修复堤防工程时发给的伙食补助。

2、器材费。防汛抢险时所需器材的采购、运输、储备、报损等费用。防汛器材主要包括:楠竹、木料、铅丝、元钉、炸药、雷管、芦苇、麻袋、无纺布、纺织袋、草袋、蒲包、石料、照明设备等。

3、通信费。防汛抢险时临时架设、租用报汛通信线路及其维修费用和临时设置水文报汛站所需费用。

4、车船运输费。防汛抢险期间租用及控制的车船租金及运输费用。

5、机械使用费。为防汛、抢险、堵口、修复水毁堤防工程动用的各类机械的燃、油料或台班费。

6、其他费用。为组织防汛抢险而成立的临时防汛指挥机构所需的办公费、会议费、邮电费等。

凡属下列各项不得在特大防汛补助费中开支。

1、小河流、水库、闸坝及灌溉渠道、渡槽等农田水利设施的水毁修复。

2、工矿、森工、铁路、公路、邮电以及其他部门和企业的防汛抢险费用。

3、列入国家基本建设计划项目的在建工程,包括河道堤防、闸坝等工程,其水毁修复和应急渡汛所需经费应由基本建设投资解决。

4、城市防洪骨干工程建设所需投资。

5、汛期临时抽调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参加防汛抢险的费用。

6、其他应在正常防汛费中列支的费用。

(二)特大抗旱补助费的开支范围是:

1、水利部门组建的县(区、乡)抗旱服务组织添置抗旱设备设施所需费用。抗旱设备设施包括柴油机、汽油机、抽水机泵及其附加设备等。

2、抗旱服务组织进行抗旱服务时所需的简易运输工具包括机械动力和畜力等的购置费补助。

3、抗旱中油、电费支出超过正常支出部分的补助。

4、为抗旱进行大面积人工降雨的材料费补助。

下列各项不得在特大抗旱补助费中列支。

1、应由“小型农田水利和水土保持补助费”中开支的费用。

2、为抗旱工作提供数据资料而设的墒情测报点及其仪器设备费用。

3、印发抗旱材料、文件等耗用的宣传费用。

4、各级抗旱服务组织的人员机构费用。

(三)农村饮水安全专项补助资金的开支范围是:新建、改建、扩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所必需耗用的工程材料费、机电设备购置费、施工费及其它必需费用。

1、工程材料费。工程建设所必需的钢材、水泥、石料、砂料、管材等。

2、机电设备购置费。工程安装配套所必需的电机、变压器、水泵、电线等。

3、工程施工费。施工人员及设备安装调试人员的劳务报酬。

4、其它必需费用。工程必需而上述项目没有包括的费用。

下列各项费用不得在安排的农村饮水安全专项补助资金中列支。

1、工程的前期工作费(包括规划费、勘测设计费等)。

2、项目管理费(包括办公费、差旅费、印刷费等)。

3、工程监理费。

4、以盈利为目的的供水工程的维修、养护、改造费用。

5、为工程施工而临时抽调的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

6、其它应在正常业务费中开支的项目。

(四)水土保持补助费开支范围是小流域综合治理所需骨干塘、坝、堰、小水库工程建设资金,所需树种、树苗、草籽补助费用。

(五)移民的补助资金

移民资金使用主要用于解决农村移民缺乏生产条件和基础设施而产生的贫困问题,具体使用范围是:

1、基础设施建设支出:指用于解决水库移民生产、生活必需的基础设施建设补助。包括:人畜饮水工程、交通道路工程、农田水利工程、其他移民工程。

2、生产扶持支出:扶持移民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农副业及

二、三产业等生产开发项目的补助。

3、搬迁安置支出:指移民二次搬迁安置费用的补助。

4、专项支出:指以上项目中未包括的其他移民专项费用支出。包括科技推广费的支出,科技推广费的使用范围:移民生产和就业技能的实用技术培训,新技术和新成果的引进推广、科技示范、开展培训必要的普通教学器材购置及必要的移民干部培训。

(六)水资源费开支范围:

1、调水、补源、水源工程等重点水利设施建设;

2、水资源的综合考察、调查评价、规划、监测及科学研究;

3、节约用水新技术、新工艺推广以及计量设施的维护、节水项目的补贴;

4、水资源管理、水行政执法、政策法规的调研、宣传教育、业务培训以及技术交流与合作;

5、添置必要的水资源管理设备、仪器;

6、经同级财政部门批准与水资源管理有关的其他支出。

第五条 各县(市)区申请水利专项资金的,须由县(市)区财政部门会同水利行政主管部门联合向市财政局和市水利局申报。市水利直属单位申请水利专项资金的,应由该单位向市水利局提出申请,经市水利局审查同意后,再由市水利局向市财政局提出资金申请。

第六条 申报项目必须以正式文件逐级上报,不得越级上报,同时应按规定提供合格的项目标准文本及必要的附件。

第七条 重点工程项目,申请单位应提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应由具备相应设计资质条件的单位编写,保证项目申报文件的真实、科学、完整。

第八条 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各县(市)区财政部门和水利主管部门应对上报项目的真实性和文件的合规性负责。

第九条 凡不按规定程序,越级申报,申报内容不全、不实的,市财政局、市水利局不予受理。

第十条 水利专项资金的使用实行项目管理。为节约使用资金,水利项目实行招标、施工监理和竣工财务决算制。项目预算编制定额以《河南省水利水电建筑工程预算定额》(简称95定额)为依据。

第十一条 水利专项资金使用必须严格按照批准的预算项目执行。水利工程维修建设项目管理费不得超过项目预算的3%;节水灌溉项目管理费用不得超过项目预算的5%,监理费不得超过工程预算的2.5%。质量监督费按2.5‰执行,定额管理费按1.5‰执行。

第十二条 项目所在地财政部门或水利主管部门应与项目单位的法人代表或负责人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各自的权利和责任。

第十三条 水利专项资金应根据工程进度,及时拨付,实行报帐制的水保、饮水安全资金应按要求及时报送有关材料。同时加强监督管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保证资金专款专用。

第十四条 水利专项资金实行项目责任追究制。水利部门要加强项目监督和技术指导,督促项目承建单位按照设计要求施工,按期完成任务。项目法人单位要保证项目建设质量,按期完成任务。凡因质量不合格,造成损失的,要追究项目法人单位及其负责人的责任。

第十五条 对在项目申请和项目执行中弄虚作假的项目单位,一经查实,要严肃处理,并取消该单位今后的申报资格。对于报送虚假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文件的财政部门和水利主管部门,给予通报批评,并做为今后是否安排该县(市)区水利项目的依据。

第十六条 对在资金使用过程中因人为因素造成重大损失和不良社会影响的,追究当事人的行政责任,触犯刑律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七条 各县(市)区水利部门要在每年年底前,将水利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情况,报送到市水利局。

第十八条 按照“先审计,后验收”的原则,在项目完工后,有关项目单位要及时组织审计,余后申请同级水利部门和财政部门进行检查验收;验收资料应完整、归档。市水利局根据有关情况组织重点检查。

二○○五年七月五日

发布部门:洛阳市其他机构 发布日期:2005年07月05日 实施日期:2005年07月05日 (地方法规)

第二篇:信阳市平桥区水利普查清查登记阶段工作汇报

省水利普查督导组:

根据市水利普查办《关于印发<信阳市水利普查清查登记阶段和填表上报阶段检查督导方案>的通知》(信水普办[2011]12号)文件精神,平桥区水利普查办迅速行动,认真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召开会议

为切实做好我区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清查登记阶段工作,区政府副区长、区水利普查领导小组组长李杰于3月31日主持召开水利普查清查登记阶段启动工作会。区政府办、区委宣传部、区水利、统计、发改委、财政、农业、气象、环保、市政管理局等水利普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同志,区水利普查办主要负责同志,羊山新区、信阳工业城和上天梯管理区水利普查负责同志,平桥区各乡镇、办事处、管理区、管理局的分管领导及水利普查专职负责人以及区水利普查办全体工作人员共同参加会议。会议旨在对全区水利普查清查登记阶段工作进行战前动员、全面部署,对各乡级普查区水利普查专职负责人再次进行系统培训。副区长李杰做了重要讲话,并对全区水利普查清查登记阶段工作提出六项具体要求: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二是加强宣传动员;三是加强责任考核;四是加强检查督导;五是加强质量控制和进度管理;六是做好经费保障。

二、加大宣传

平桥区高度重视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宣传工作,制定了切实

- 1 -

可行的宣传计划,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大众媒体,采用灵活多样的宣传方式,深入开展水利普查宣传工作。区水利普查办一是在平桥政府机关报《精彩平桥》开辟水利普查专栏,每周刊登水利普查工作信息;二是在信阳电视台平桥频道定时播放水利普查宣传片,不定期播出有关水利普查方面的重大新闻,每天黄金时间定期播出宣传水利普查的宣传口号;三是在平桥水利信息网上随时发布全区水利普查工作动态;四是制作发放水利普查宣传品。共在全区范围内发放宣传画、宣传折页200余份,区水利普查办及各乡镇共悬挂宣传标语、条幅20余条。确保我区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工作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三、落实经费

平桥区积极落实水利普查经费,完成了全区普查经费预算编制工作。据测算,全区水利普查年需经费360.96万元。按照《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的通知》(国发„2010‟4号)文件精神,区水利普查办积极争取将全区水利普查经费纳入区财政预算,并于2010年12月22日正式向区政府行文,要求将全区水利普查所需经费纳入2011区财政预算。区政府副区长李杰、常务副区长赵安虎和时任区长王继军分别对该报告作出批示,同意将水利普查所需经费纳入2011区财政预算。经区财政部门核定,2011年列入水利普查经费预算253万元。截止目前,区财政已到位水利专项资金30万元,确保了全区水利普查清查登记阶段工作扎实有序运行。

区水利普查办严格遵守《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经费使用管理办法》,遵循水利普查经费使用的三大基本原则,严格按照经费

开支范围使用资金,合理安排预算支出。并制定了若干内控制度,确保水利普查经费使用合理规范。一是领导审核。区水利普查经费使用均经水利普查办主要领导审核把关,防止违规使用专项资金情况发生。二是内审自查。委托区水利局财务内审办和纪检监察室对水利普查经费开支范围及标准情况进行自查内审,全面做好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确保资金安全,使用合规。三是政府采购。区水利普查办如需采购硬件设施及专用设备,均按区政府采购规定,编制政府采购预算,由区政府采购办负责实施,坚决杜绝超标采购等违规现象。

四、明确责任

一是制定计划。按照省、市水利普查办的要求,平桥区水利普查办制定了《信阳市平桥区水利普查网络计划》,确保全区水利普查各阶段工作按时、高效、有序进行。二是纳入考核。参照制定了《信阳市平桥区水利普查目标责任书》,与全区23个乡镇、办事处和羊山新区、工业城、上天梯分别签定了目标责任书。目标责任书明确指出,将水利普查工作考评结果与全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即“兴水杯”竞赛评比挂钩,此举大大提高了各乡镇对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工作的重视程度,激发了开展水利普查的工作热情。三是责任分解。区水利普查办编制完成了《信阳市平桥区水利普查人员名录》,并根据省水利普查办《关于河南省水利普查分区划分的通知》(豫水普办„2011‟37号)文件精神,制定了《平桥区水利普查分区划分责任表》,将全区划分为339个普查小区,将水利普查工作任务分解到全区80名基层水利普查指导员和338名水利普查员手中,确保全区清查登记工作分工到位,

责任到人。

五、悉心指导

区水利普查办工作人员针对各乡镇水利普查工作人员提出的,在实际工作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悉心加以指导。一是进行个别培训。对个别技术力量薄弱的乡镇和业务技能不熟的基层水利普查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单独培训,使他们能全面理解和掌握水利普查工作的有关规范和要求,熟悉各种清查表格的填写方法和台账建设工作的要领,促使其水利普查工作达到区水利普查办规定的进度要求。二是重点指导。个别乡镇由于水利普查任务较重,工作开展难度较大,特别提出要求进行上门指导。区水利普查办根据实际情况,抽出时间,组织人员对有关乡镇进行重点指导,帮助乡镇对基层水利普查人员开展业务培训。三是填写示范样表。由于基层水利普查人员对各种清查表格的理解程度和理解方式不一,如不加以规范引导,实际清查工作中极易发生错报、漏报现象。为此,区水利普查办组织人员对清查阶段24种清查表全部填写一份示范样表,下发到各乡镇,并且在示范样表上详细注明哪些表需要各乡镇填写,哪些表由区水利普查办填写,需要各乡镇填写的清查表中也注明哪些项由各乡镇填写,怎么填写,哪些项由区水利普查办填写等等,使基层普查人员一目了然,一看就懂,一点就会。用这一简洁实用、浅显易懂的方法,将基层普查人员从大量复杂的表格、填表说明中解脱出来,使他们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实际的清查工作中去。

六、扎实推进

目前我区水利普查各项工作稳步推进。一是台账建设工作卓

有成效。区水利普查办经反复修改,三易其稿,完成了《信阳市平桥区台帐建设对象名录》,共确定各类台账建设对象894个,其中灌区调查对象487个(跨县灌区1个;规模以上灌区6个;规模以下灌区480个)。工业企业调查对象85个(用水大户15个{其中一般工业7个,高用水工业6个,火核电工业2个};高用水工业20个;一般工业50个)。建筑业调查对象10个。第三产业调查对象112个(其中用水大户12个,住宿餐饮业50个,其他第三产业50个)。河湖取水口调查对象8个。公共供水企业调查对象12个。居民生活典型用水户调查对象120个。规模化畜禽养殖场60个。目前,区水利普查办已将《平桥区台账建设对象名录》和六种台账样表发放到各乡镇,督促各乡镇按《平桥区台账建设对象名录》,将台账表发放到台账建设对象手中,并明确台账建设责任人。区政府办公室专门成立了四个督查组,对台账建设工作进行了督查,从督查情况看,绝大部门乡镇都按要求发放了台帐表,有个别台账建设对象因客观原因需重新进行调整、更换,台账表暂时无法发放,区水利普查办已与市水利普查办进行了沟通,正着手进行更换;另有个别乡镇因未用水灌溉而未将灌区台账表发放到位,区水利普查已对该问题提出整改意见。二是清查登记阶段工作正有条不紊进行。区水利普查办已累计发放清查样表1250余份,目前已清查水利工程96处(其中水库工程87处,水电站工程6处,水闸工程1处,堤防工程2处);经济社会用水对象886个;河湖开发治理对象29个(其中河湖取水口8个,地表水水源地3个,治理保护河流18个),其余清查工作正在稳步推进。

七、定期督查

为确保全区水利普查工作按时高质量完成,区政府于4月份组织四个督导组对全区30个乡镇、办事处的水利普查工作进行检查督导(含羊山新区、工业城、上天梯)。每个督查组由区政府办一名副主任任组长,区水利局一名班子成员任副组长,区水利普查办两名工作人员任成员。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各乡镇水利普查机构组建、办公场地及环境、普查硬件设施建设、经费落实、是否有专职负责人员、台账建设、清查登记阶段工作开展等情况。目前第一期督查工作已完成,督导组听取了各乡镇水利普查工作汇报,掌握了清查登记工作的总体进度,同时对各乡镇水利普查专职负责人进行座谈和技术指导,解疑答惑,并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了意见。

八、严格通报

在检查督导工作中,每个督查组固定有专人进行记录、撰写各乡镇检查督导总结报告。在检查督导工作全部结束后,各督导组向区政府督查室提交检查督导总结报告,区政府督查室和区水利普查办目前正在对督查情况进行汇总,随后将在全区范围内进行通报。对水利普查工作开展较好的乡镇提出表扬,对工作不力,进度严重滞后的乡镇将提出批评。

信阳市平桥区水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一一年五月十二日

第三篇:贵阳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2012年工作总结

一、 党务工作总结

坚持三会一课制度,注重对党员的培养教育,使党员干部真正成为各项工作的中坚份子,模范标兵。认真组织学习各级党委的会议精神,强化基层党建工作,并在三化建设中成绩突出得到领导的肯定并被市水利局推荐成为市直机关工委百佳优秀党支部的参评支部。全年共发展党员二名,组织党员活动五次。特别是组织了帮扶黎平县登界小学的活动,组织参观了猫跳河四级窄巷口电站防渗处漏工程,从中使我们的同志都得到很好的教育和培训。现在我院支部又在局党委的统一安排下,掀起了新一轮学习十八大的热潮。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相互促进,有声有色。

二、 生产工作总结

全年共完成产值2500万元,实际到位的收入有1200万元左右。完成了年初设定的目标。

今年我院承接了桃源水库、水场堡水库、那卡河水库三座中型水库的可研和初设工作。是我院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全院上下团结一心,现已完成那卡河水库的可研工作并得到省发改委的批复。初步设计已完成送审稿正在按专家意见抓紧修改。桃源水库与水场堡水库启动时间较晚,现已完成外业勘察工作,内业工作也在稳步进行,在本月底前可完成可研资料的送审稿。

水利普查工作进入全面冲刺阶段,所有参与人员都在全力以赴工作,设计院的其他工作也都为水利普查工作让路。确保水利普查工作全面

保质保量完成。

今年,我院还完成了其他方面的生产任务。如:清镇大麦西水库的可研工作(新建),花溪栗木水库的初步设计(新建)、开阳毛竹林水库的可研到初步设计(新建)、小河附官水库的可研(新建)清镇迎燕水库供水工作(烟水水源项目),开阳小南江河道治理、开阳官沟毛坪河道治理、南明区鱼梁河河道治理、南明区黄泥哨水库除险加固等项目。

三、 管理工作总结

今年我院按市局党委的要求很抓内部质量管理,健全内部分配制度等各项制度,各项管理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

为加强内部质量管理,我院引进了ISO9000的质量管理体系,并在全院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我院今年获得了ISO9000的质量管理证书。质量管理工作有了长足进步。

我院的设计资质是我院生存发展的基础,由于前些年我院的技术人员不足、不是企业等原因我院的设计资质只获得了一年的有效期,严重制约了我们生存发展,现经多方努力,我院的申报材料得到水规总院专家的认可顺利恢复到五年的有效期,并已在建设部网站上公示,现公示期已满,很快就可以拿到新的设计资质证书。

四、 困难与问题

我院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总体上讲底子薄、基础差、欠账多的现状还没有根本改变,随着国家推动事业单位改革的力度进一步加大,

我院在体制机制上的矛盾更加突出。要让设计院在今后的勘测设计市场上站稳脚跟,应尽早设计院的改制工作。这些都离不开水利局党委的支持。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水利局党委能一如既往地扶持、支持设计院的工作,共同将设计院建设好。

贵阳市水利水电测设计研究院

2012-12-18

第四篇:洛阳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

实施细则(试行)

为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制度,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按照《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豫办〔2010〕3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实施范围

1、本实施细则适用于我市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列入事业机构管理序列的事业单位,包括经费来源主要由财政拨款、部分由财政支持以及经费自理的事业单位。

2、事业单位在编在册的正式工作人员,包括管理人员(职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技能人员,都要纳入岗位设置管理。岗位设置管理中涉及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的,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的有关规定执行。

3、使用事业编制的各类学会、协会、基金会等社会团体工作人员参照执行,纳入岗位设置管理。

4、经批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进行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各类企业所属的事业单位和事业单位所属独立核算的企业,以及由事业单位已经转制为企业的单位,不适用本实施细则。

二、类别设置

5、事业单位岗位分为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三种类别。

(1)管理岗位指担负领导职责或管理任务的工作岗位。管理岗位的设置要适应增强单位运转效能、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管理水平的需要;

(2)专业技术岗位指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具有相应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要求的工作岗位。专业技术岗位的设置要符合专业技术工作的规律和特点,适应发展社会公益事业与提高专业水平的需要;

(3)工勤技能岗位指承担技能操作和维护、后勤保障、服务等职责的工作岗位。工勤技能岗位的设置要适应提高操作维护技能,提升服务水平的要求,满足单位业务工作的实际需要。

6、事业单位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的总量,按照国家有关行业岗位设置指导意见和本省规定的结构比例控制标准,以在编在册的正式工作人员为基数,由事业单位提出岗位设置意见,报主管部门和政府人事行政部门综合确定。

7、事业单位三类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由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和事业单位主管部门确定,控制标准如下:

(1)主要以专业技术提供社会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应保证专业技术岗位占主体,一般不低于单位岗位总量的70%;

(2)主要承担社会事务管理职责的事业单位,应保证管理岗位占主体,一般应占单位岗位总量的一半以上;

(3)主要承担技能操作和维护、后勤保障和服务等职责的事业单位,应保证工勤技能岗位占主体,一般应占单位岗位总量的一半以上;

(4)事业单位主体岗位之外的其他两类岗位,应保持相对合理的结构比例;

(5)推进事业单位后勤服务社会化,逐步扩大社会化服务的覆盖面。已经实现社会化服务的一般性劳务工作,不再设置相应的工勤技能岗位。

8、根据事业发展和工作需要,经核准,事业单位可设置特设岗位,主要用于聘用急需的高层次人才等特殊需要。

三、等级设置

(一)管理岗位等级设置

9、根据我市实际,管理岗位分为7个等级,即由高至低分为四至十级职员岗位。事业单位现行的厅级副职、处级正职、处级副职、科级正职、科级副职、科员、办事员依次分别对应管理岗位四至十级职员岗位。

10、管理岗位的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根据事业单位的规格、规模、隶属关系,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有关规定和权限确定。

11、事业单位承担领导职责的职员岗位设置按照编制部门确定的单位领导职数和内设机构领导职数设置确定,其他承担管理任务的职员岗位设置,应保持合理的结构比例。

12、事业单位中的党群组织,除国家、我省和我市有具体政策规定外,原则上不单独设置职员岗位,其工作人员在本单位已聘用的人员范围内,按照各自章程或法律规定产生。

(二)专业技术岗位等级设置

13、专业技术岗位分为13个等级,包括高级岗位、中级岗位、初级岗位。高级岗位分为7个等级,由高到低分为一至七级,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正高级岗位包括一至四级,副高级岗位包括五至七级;中级岗位分为3个等级,由高到低分为八至十级;初级岗位分为3个等级,由高到低分为十一至十三级,其中十三级是员级岗位。

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不区分正副高的,暂按现行专业技术职务有关规定执行。

14、专业技术岗位的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按照事业单位的功能、规格、隶属关系和专业技术水平等因素,根据现行专业技术职务管理有关规定和行业岗位设置管理指导意见确定。

15、专业技术岗位的最高等级设置,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区分正副高的,市、县(市)区属事业单位原则上可设至专业技术三级岗位。

16、市、县(市)区属事业单位确需设置专业技术二级岗位,聘用享有盛誉、业内公认、贡献突出,且符合任职条件的专家、学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经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核准。

17、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及事业单位的功能、规格、隶属关系和专业技术水平,实行不同的结构比例控制。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全市总体控制目标为:市属事业单位为2∶4∶4;县(市)区属事业单位为0.7∶4∶5.3;乡(镇)属事业单位为0.5∶4∶5.5。

18、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内部不同等级之间的结构比例,具体控制标准是:三级、四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3∶7,五级、六级、七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2∶4∶4,八级、九级、十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3∶4∶3,十一级、十二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5∶5。

19、根据事业单位的社会功能、工作性质和专业技术工作特点等因素,综合确定专业技术岗位的主系列岗位,其他需要设置的专业技术岗位为辅系列岗位。辅系列岗位的等级设置一般应低于主系列岗位的等级。

(三)工勤技能岗位等级设置

20、工勤技能岗位分为技术工岗位和普通工岗位。技术工岗位分为5个等级,即由高到低分为一至五级;普通工岗位不分等级。事业单位中的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依次分别对应一至五级岗位。

21、工勤技能岗位的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按照岗位等级规范、技能水平和工作需要确定。

22、工勤技能岗位结构比例,一级、二级、三级岗位的总量占工勤技能岗位总量的比例全市总体控制标准为25%左右,其中一级、二级岗位的总量占工勤技能岗位总量的比例全市总体控制标准为5%左右,主要应在专业技术辅助岗位承担技能操作和维护职责等对技能水平要求较高的领域设置。

(四)特设岗位设置

23、特设岗位是事业单位中的非常设岗位,不受单位岗位总量、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限制,在完成工作任务或特殊情况消失后,按照岗位核准权限予以核销。特设岗位的等级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24、特设岗位的设置经县(市)区人事行政部门或市直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市人事行政部门核准。

25、按照严格控制、严格审批的原则,事业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申请特设岗位,并填写《洛阳市事业单位特设岗位审核表》:

(1)承担国家、我省或我市重大研究项目或课题,本单位工作人员无法满足工作需要,急需引进高层次人才的;

(2)引进的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人员、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以及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等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及高技能人才,本单位相应等级岗位无空缺的;

(3)符合行业岗位设置管理指导意见有关特设岗位设置具体规定的;

(4)其他确需设置的。

四、基本条件

(一)岗位基本条件

26、事业单位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基本条件,主要根据岗位的职责任务和任职条件确定。事业单位三类岗位的基本任职条件是:

(1)遵守宪法和法律;

(2)具有良好的品行;

(3)具备岗位所需的专业、能力或技能条件;

(4)适应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

(二)管理岗位基本条件

27、职员岗位一般应具有中专以上文化程度,其中六级以上职员岗位一般应具有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四级职员岗位一般应具有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

28、各等级职员岗位的基本任职条件是:

(1)四级职员岗位,须在五级职员岗位上工作三年以上。六级职员岗位,须在七级职员岗位上工作三年以上;

(2)五级职员岗位,须在六级职员岗位上工作两年以上;

(3)七级职员岗位,须在八级职员岗位上工作三年以上。八级职员岗位,须在九级职员岗位上工作三年以上;

(4)九级职员岗位,须在十级职员岗位上工作满三年以上(不含按有关规定确认为九级职员的)。

(三)专业技术岗位基本条件

29、专业技术岗位的基本任职条件,按照现行国家、我省和我市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的有关规定执行。专业技术三级、四级岗位原则上应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五级、六级、七级岗位原则上应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八级、九级、十级岗位原则上应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十一级、十二级、十三级岗位原则上应具有初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

30、实行职业资格准入控制的专业技术岗位的基本任职条件,必须包括准入控制的要求。

31、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以及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内部不同等级岗位的具体任职条件,由主管部门或事业单位按照本实施细则及行业指导意见,根据岗位的职责任务、专业技术水平要求等因素综合确定。

32、专业技术一级岗位是国家专设的特级岗位,其人员的确定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专业技术二级岗位由省实行总量控制和管理,具体管理办法按照我省有关规定执行。

33、专业技术三级岗位由市实行总量控制和管理。专业技术三级岗位的任职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对我市科学技术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并为我市创造出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专业技术人员;

(2)全市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社会科学等领域或行业的学术技术领军人物,市级以上重点学科、研究室、实验室的学术技术带头人;

(3)其他为我市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业内公认的专业技术人员。

(四)工勤技能岗位基本条件

34、工勤技能岗位的基本任职条件:

(1)一级、二级工勤技能岗位,须在本工种下一级岗位工作满5年,并分别通过高级技师、技师技术等级考评;

(2)三级、四级工勤技能岗位,须在本工种下一级岗位工作满5年,并分别通过高级工、中级工技术等级考核;

(3)学徒(培训生)学习期满和新聘工勤技能人员见习、试用期满,并通过初级工技术等级考核,可确定为五级岗位。

五、审核程序

35、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1)制定岗位设置方案,主要包括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本单位职能、编制总数、内设机构数、各级领导职数、拟设各类别各等级岗位名称与数量等内容。同时填写《洛阳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审核表》;

(2)将岗位设置方案和审核表按管理程序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核准;

(3)在核准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限额内,制定岗位设置实施方案,主要包括方法步骤、时间进度、组织领导机构、竞聘办法、监督措施、岗位考核等内容。编写岗位说明书,明确岗位名称、岗位编码、受聘人员的基本条件、工作项目与岗位职责、工作数量与质量标准等;

(4)广泛听取单位职工对岗位设置实施方案的意见;

(5)岗位设置实施方案由单位负责人员集体讨论通过;

(6)公布岗位设置实施方案和岗位说明书并组织实施。

36、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实行核准制度。具体核准权限按照以下规定执行:

(1)市直属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报市人事行政部门核准,市直各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市人事行政部门核准;

(2)县(市)区直属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经县(市)区人事行政部门审核汇总后,报市人事行政部门核准;县(市)区各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经主管部门、县(市)区人事行政部门审核汇总后,报市人事行政部门核准。

37、对单位规模小、人员数量少、分布较分散的事业单位,可由事业单位主管部门统一组织制定岗位设置方案,在核准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最高等级限额内集中调控、集中管理。

38、经核准的岗位设置方案是事业单位聘用工作人员、确定岗位等级、调整岗位以及核定工资的依据。

39、专业技术三级岗位聘用按照以下程序确定:

(1)按照隶属关系,事业单位将符合专业技术三级岗位聘用条件的人选经县(市)区或主管部门报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对人选审核确认后,由单位聘用。

40、事业单位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最高等级应保持相对稳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岗位设置方案可按照管理权限申请变更,并填写《洛阳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变更表》:

(1)经机构编制部门批准,事业单位出现分立、合并,须对本单位的岗位进行重新设置的;

(2)根据上级或同级机构编制部门的正式文件,增减机构编制的;

(3)按照业务发展和实际情况,为完成工作任务确需变更岗位设置的。

六、岗位聘用

41、事业单位应按照国家、我省和我市的有关规定,以及核准的岗位设置方案,根据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的原则,确定具体岗位,明确岗位等级,聘用工作人员,签订聘用合同。聘用岗位的种类及各等级岗位的数量要严格控制在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核准的岗位设置方案范围内。

42、事业单位聘用工作人员应根据岗位的职责任务和任职条件,在岗位有空缺的条件下,按照公开招聘、竞聘上岗的有关规定择优聘用。聘用条件一般不得低于国家、我省和我市规定的基本条件。对确有真才实学、成绩显著、贡献突出,岗位急需且符合破格条件的,可以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破格聘用。

43、事业单位人员原则上不得同时在两类岗位上任职。因行业特点和工作需要确需兼任的,须按人事管理权限审批。

44、各级政府人事行政部门、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和事业单位,要根据国家、我省和我市有关规定,使事业单位现有在册的正式工作人员按照现聘职务或岗位进入相应等级岗位。

45、已经实行聘用制度的事业单位,可根据国家、我省和我市的有关规定,按照核准的岗位设置方案,对现有人员确定不同类别、不同等级的岗位,并变更聘用合同相应的内容。

46、事业单位首次进行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岗位结构比例不得突破现有人员的结构比例。现有人员的结构比例已经超过核准的岗位结构比例的,应通过自然减员、调出、低聘或解聘的办法,逐步达到核准的岗位结构比例。尚未达到核准的岗位结构比例的,要严格控制岗位聘用数量,根据事业发展要求和人员状况逐年逐步到位。

47、事业单位完成岗位设置、岗位聘用并签订聘用合同后,应写出书面工作总结报告,填写《洛阳市事业单位岗位聘用情况审核备案表》,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政府人事行政部门进行认定。对符合政策规定,完成规范的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的事业单位,其聘用人员应根据所聘岗位确定岗位工资待遇。

七、监督管理

48、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是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综合管理部门,负责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政策指导和监督管理,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要加强对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指导、监督和管理,及时纠正违规行为。

49、事业单位主管部门负责所属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工作指导、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要严格执行有关政策规定,按照核准的岗位结构比例,做好所属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组织实施工作。

50、事业单位根据本实施细则和有关政策规定,按照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核准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最高等级等要求,自主设置本单位的具体工作岗位,并组织实施本单位的岗位聘用和签订聘用合同等工作。

51、政府人事行政部门、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和事业单位在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工作中,要严格执行有关政策规定,坚持原则,坚持走群众路线,不得违反规定突破现有的职务数额,不得突击聘用人员,不得突击调整聘用职务等级。对违反规定、滥用职权、打击报复、以权谋私的,要追究相应责任。对不按政策规定进行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的事业单位,政府人事行政部门不予认定岗位等级、不予审批工资。情节严重的,对相关领导和责任人予以通报批评,并按照人事管理权限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八、组织实施

52、在事业单位推行岗位设置管理制度,是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的重大改革和创新,是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的重要措施,是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实行聘用制的前提,是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各级政府人事行政部门、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和事业单位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复杂性,妥善处理好实施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确保实施工作平稳有序进行。

53、有行业岗位设置指导意见的,要按照国家和我省、市的规定以及行业指导意见,做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没有行业岗位设置指导意见的,经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同意,可参照相近行业指导意见执行;其他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由政府人事行政部门会同事业单位主管部门按照国家、我省和本实施细则的精神执行。

54、有条件的县(市、区)、部门和事业单位应建立岗位设置管理信息数据库,运用计算机信息化技术,提高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信息化、规范化水平。

55、各县(市、区)、各部门要结合实际,根据国家、我省有关规定,以及行业岗位设置管理指导意见和本实施细则,制定本县(市、区)、本部门具体的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方案,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备案后组织实施。

56、本实施细则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解释。

第五篇:全文)沈阳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办法(

【法规名称】沈阳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办法(全文)

【颁布单位】沈阳市人民政府

【颁布文号】沈阳市政府令 第15号

【颁布时间】2010-6-13

【实施时间】2010-7-1

【正文】

《沈阳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办法》业经2010年6月9日市人民政府第38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发布,自2010年7月1日起施行。

市长:陈海波

二0一0年六月十三日

沈阳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第一条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登记管理,保障事业单位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务院《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事业单位,是指以社会公益为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

第三条 市和区、县(市)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所属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构(以下简称登记管理机关)负责对同级事业单位的登记管理。

市登记管理机关负责对区、县(市)登记管理机关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的指导和监督。

第二章 登记事项与登记程序

第四条 事业单位登记事项包括:名称、场所、宗旨和业务范围、法定代表人、经费来源、开办资金、举办单位等。

第五条 申请登记的事业单位名称不得与已登记的事业单位名称和注销登记未满3年的事业单位名称相同或者相近似。

事业单位一般使用一个名称。申请人申请登记多于一个名称,登记管理机关经审查确认必要的可以核准登记,并在《事业单位法人证书》上将第一名称之外

的名称以加括号的形式显示在第一名称之后。单位印章、银行账户等使用的名称应当与经核准登记的名称相符。

第六条 市登记管理机关负责下列事业单位的登记管理:

(一)市直属事业单位;

(二)市委、市政府各部门举办的事业单位;

(三)直接或者间接使用市级财政经费的社会团体举办的事业单位;

(四)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举办的事业单位;

(五)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授权登记管理的事业单位;

(六)依照有关规定,应当由市级登记管理机关登记管理的其他事业单位。

第七条 各区、县(市)登记管理机关登记冠“沈阳”、“沈阳市”字样的事业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登记后10个工作日内向市登记管理机关备案。

第八条 事业单位业务范围应当符合宗旨的要求,并与其资金、场地、设备、从业人员以及技术力量相适应。

第九条 事业单位的举办单位,是指举办事业单位的投资主体或者行政主管部门,投资主体和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共同作为举办单位。

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是指按照法定程序产生,代表事业单位行使民事权利,履行民事义务的责任人,一般由本单位在职在编人员担任。

第十条 事业单位经费来源,分为财政全额拨款、差额拨款、自收自支等形式。

事业单位开办资金,是指事业单位被核准登记时可以用于承担民事责任的全部财产的货币体现。事业单位开办资金包括举办单位或者出资人授予事业单位自主支配的财产和事业单位的自有财产,市属事业单位不得低于10万元,区、县(市)属事业单位不得低于5万元。

第十一条 事业单位依法登记、变更登记、注销登记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申请。申请人向登记管理机关提出书面申请或者通过网络提出申请,如实填写有关申请材料。

(二)受理。登记管理机关对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初步审查,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决定。登记申请不属于本登记管理机关管辖范围的,应当即时作

出不予受理的决定。登记申请不符合法定条件的,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作出不予受理的决定,并说明理由。

(三)审查。登记管理机关依照规定审查申请人是否符合规定的登记条件。

(四)核准。登记管理机关应当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20日内,作出准予登记或者不予登记的决定。不予登记的,应当说明理由。

(五)发(缴)证、章。登记管理机关向准予设立登记的事业单位发给《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向准予变更登记的事业单位发给变更后的《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收缴变更前的《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变更名称的还应当收缴变更前的单位印章;向准予注销登记的事业单位收缴《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和印章。

(六)公告。登记管理机关对核准登记的事业单位予以公告。

第三章 设立登记

第十二条 申请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经审批机关批准设立;

(二)有规范的名称、组织机构;

(三)有相对稳定的场所;

(四)有与其业务活动相适应的从业人员;

(五)有与其业务活动相适应的经费来源;

(六)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第十三条 申请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应当向登记管理机关提交下列文件:

(一)事业单位设立登记申请书;

(二)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登记申请表;

(三)事业单位章程;

(四)审批机关批准设立的文件;

(五)经费来源的相关证明文件;

(六)法定验资机构出具的资产证明;

(七)住所产权证明;

(八)拟任法定代表人的任职文件和居民身份证复印件;

(九)登记管理机关要求提交的其他相关文件。

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利用国有资产举办事业单位的,还应当提交举办单位的法人资格证明文件。

业务范围中有涉及国家实行资质认可或者执业许可管理事项的,应当出示资质认可或者执业许可证明文件。

第十四条 已经办理其他类型法人登记的单位,应当在注销其他类型法人资格后,方可申请办理事业单位法人登记。

因合并、分立而新设立的事业单位,应当申请设立登记。

第十五条 事业单位应当自领取《事业单位法人证书》之日起60日内,将单位印章式样、银行账户等报登记管理机关备案。

第四章 变更登记

第十六条 事业单位的登记事项需要变更的,或者因合并、分立改变登记事项的,应当向登记管理机关申请变更登记。未经核准变更登记,事业单位不得擅自改变登记事项。

事业单位应当在变更事项被有关部门批准或者变更决定作出之日起30日内,向登记管理机关申请变更登记。

第十七条 事业单位申请变更登记,应当向登记管理机关提交变更登记申请书和《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正本、副本。根据变更事项的不同,还应当提交下列文件:

(一)变更名称的,提交审批机关批准文件;

(二)变更住所的,提交新住所证明文件;

(三)变更宗旨和业务范围且内容涉及国家实行资质认可或者执业许可管理事项的,提交资质认可或者执业许可证明文件;

(四)变更法定代表人的,提交原法定代表人离任审计报告、拟任法定代表人的任职文件、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登记申请表和居民身份证复印件;

(五)变更经费来源的,提交经费来源改变的证明文件;

(六)变更开办资金的,提交法定验资机构出具的验资证明;

(七)变更举办单位的,提交审批机关批准文件。

第十八条 事业单位变更名称的,应当自领取《事业单位法人证书》之日起60日内,将变更后的单位印章式样、银行账户报登记管理机关备案。

第五章 注销登记

第十九条 事业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向登记管理机关申请注销登记:

(一)举办单位决定解散的;

(二)因合并、分立解散的;

(三)依照法律、法规和本单位章程,自行决定解散的;

(四)行政机关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责令撤销的;

(五)事业单位法人登记依法被撤销,或者《事业单位法人证书》被吊销的;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应当注销登记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条 事业单位办理注销登记前,应当在审批机关指导下成立清算组织,完成清算工作。

清算组织应当自成立之日起10日内通知债权人,并于30日内至少发布三次拟申请注销登记的公告。债权人应当自第一次公告之日起90日内,向清算组织申报债权。

清算期间事业单位不得开展有关清算以外的活动。

第二十一条 事业单位应当自清算结束之日起15日内,向登记管理机关提交下列文件,办理注销登记:

(一)法定代表人签署的事业单位法人注销登记申请书;

(二)撤销或者解散的证明文件;

(三)有关机关确认的清算报告;

(四)发布该单位拟申请注销登记公告的凭证;

(五)《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正、副本及单位印章;

(六)登记管理机关要求提交的其他相关文件。

第二十二条 经登记管理机关注销登记的事业单位,自核准注销登记之日起终止。

第六章 证书的管理和使用

第二十三条 《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是事业单位法人资格的合法凭证。分为正本和副本,正本应当置于事业单位住所的醒目位置。

第二十四条 事业单位进行下列活动时,应当向有关部门出示《事业单位法人证书》:

(一)刻制印章、办理机动车船牌照;

(二)申办有关社会保险;

(三)申请开立银行账户、贷款;

(四)申办税务登记、减免税收等事宜;

(五)申请从事经营活动,申领有关证照;

(六)办理国有资产登记、统计登记、土地登记、房产登记;

(七)申办收费许可证,购领收据、发票;

(八)办理机构编制事项;

(九)办理人事调动和工资基金管理事项;

(十)法律诉讼、公证事项;

(十一)申办海关事项;

(十二)其他事项。

第二十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涂改、出租、出借、转让或者故意损毁《事业单位法人证书》。

第二十六条 除登记管理机关外,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收缴、扣留《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七条 事业单位遗失、损毁《事业单位法人证书》的,应当按照规定发布公告声明作废后,向登记管理机关申请换领《事业单位法人证书》。

第七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八条 事业单位必须执行国家有关财务、价格、人事等管理制度,接受财政、税务、价格、审计、人事部门的监督。

第二十九条 事业单位应当在经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内开展活动。

事业单位开展活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的合法收入,必须用于符合其宗旨和业务范围的活动。

事业单位接受捐赠、资助,必须符合事业单位的宗旨和业务范围,根据与捐赠人、资助人约定的期限、方式和合法用途使用。

第三十条 登记管理机关对事业单位下列行为实施管理。

(一)事业单位按照规定办理登记和提交年度报告;

(二)事业单位按照登记事项开展活动;

(三)制止、纠正和查处事业单位违反法规、规章的行为。

第三十一条 事业单位应当于每年1月1日至3月31日,向登记管理机关报送上一年度工作报告。

年度工作报告应当包括:开展业务活动情况;资产损益情况;绩效和受奖惩情况;涉及诉讼和社会投诉情况;登记事项年末的实际情况等。

第三十二条 事业单位在提交年度工作报告时,还应当提交下列文件:

(一)由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签署的《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二)《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正、副本;

(三)上一年度的审计报告或者主管部门确认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

(四)事业单位法人组织机构代码证;

(五)本年度工资基金管理手册;

(六)有行业管理要求的单位,提供资质认可和执业许可证书;

(七)登记管理机关根据情况要求提供的其他文件。

第三十三条 登记管理机关应当在收到事业单位年度报告和文件之日起30日内,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审查,对审查合格的事业单位,在其《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正本、副本上作出合格标记。

第三十四条 事业单位未依法办理登记的,由登记管理机关责令限期补办登记手续;逾期不补办的,由登记管理机关建议对该单位的负责人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纪律处分。

第三十五条 事业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登记管理机关根据情况分别给予书面警告、通知其举办单位、暂扣《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和单位印章、责令限期改正、并可处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经审批机关同意撤销登记并收缴《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及单位印章的处罚:

(一)不按照登记事项开展活动的;

(二)不按照规定报送年报的;

(三)不依法办理变更登记、注销登记的;

(四)涂改、出租、出借《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或者出租、出借印章的;

(五)违反规定接受、使用捐赠、资助的;

(六)转移开办资金的;

(七)拒不接受登记管理机关监督检查的;

(八)违反本办法规定的其他行为。

第三十六条 未经核准登记擅自以事业单位名义开展活动的,由登记管理机关责令停止活动,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七条 申请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被核准登记的,登记管理机关应当依法予以撤销登记;被撤销的登记属于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事项的,申请人在3年内不得再次申请;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 附

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自2010年7月1日起施行。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免费法律咨询,就上中顾法律网)

上一篇:教育整顿活动工作总结下一篇: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