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教育论文范文

2022-05-15

评职称或毕业的时候,都会遇到论文的烦恼,为此精选了《新农村教育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农村职业教育是实现农村产业化、农村现代化、农村城镇化的重要支柱。围绕农村学生成才,创新农村职业教育,提高农村学生参加职业教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就必须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满足社会多层次、多规格、多形式的办学需求,主动开拓农村职业教育市场,提高农村学生的职业技能动手能力,充分认识职业教育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国建设小康社会事业的重大意义。

第一篇:新农村教育论文范文

新农村建设与农村职业教育创新研究

[摘 要] 分析了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与新农村建设需要所存在的差距,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依靠农村职业教育,提出农村职教创新要以新农村为主线,从理念创新、保障机制、创新的关键要素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农村职业教育;教育创新;新农村建设

[文献标识码] A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宏伟目标,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然而新农村建设是一个伟大的系统工程,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新农村建设需要农业的产业化、市场化、农村的现代化,促进农业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经济型转变,从而推进农村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实现农村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并向城乡一体化发展。

1 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与新农村建设需要所存在的差距

进入21世纪,我国农民素质尽管有了一些提高,但大多数农民还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特别是与新农村建设提出的培养和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型农民,以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的总体目标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农民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城乡差别和分别管制,加之农村经济和农民居住的分散性,客观上形成了城乡的二元结构,形成城乡教育资源的不公分配。义务教育实行20多年后的今天,我国农民子女接受教育年限只有6.7年,还达不到义务教育规定的年限要求。据有关资料显示,在我国农村有五亿劳动力,文盲和半文盲占7.4%,小学文化程度占31.1%,初中文化程度占到49.3%,高中文化程度占9.7%,接受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的只占劳动力的13.6%。而同期城市受教育年限为10.2年,小学文化程度是农村的18倍,高中文化程度是农村的4倍[1]。由于文化低,致使大多数农民只能从事简单的传统农业,新技术和新知识接受能力普遍较低,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1.2 农业科技知识缺乏,生活生产状况较差

由于中国地域辽阔,农民文化水平偏低,导致农民的科技素质不高,表现在:一是农民科学种田知识严重不足,大多数农民仍然按传统的观念进行生产,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农作物的防病、防灾害知识欠缺,面对多种病虫害不知如何防治,导致农作物减产。二是农民科技意识不强,大部分农民不重视科技信息,市场信息不灵,农副产品卖不出好的价钱,影响农民自身的收益;三是实用技术知识能力不足,进城打工的大部分属苦力作业,在同类作业中,拿的是最低工资,如建筑行业的农民工大部分属此类,大部分农民不懂技术修理技能,不能取得相应的资格证,目前农村建筑所用的泥瓦工,一般都没有上岗的资格证,直接影响其待遇。四是农民居住分散、地域广泛,以户为主的作业方式,农民的生活和劳动纪律松弛,法制观念淡薄,生活环境和卫生健康状况不佳,文化生活单调,精神生活相对空虚。这些都直接影响着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中国农村的现状,分析起来是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偏低和农村经济结构造成的。由此可见,建设新农村,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是关键。

2 新农村建设人才需求与农村职业教育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农民进城打工的打工型经济增长方式,使一部分农民实现了身份的转变,而纯农业经济增长却出现停止与萎缩状态。与前两次新农村建设不同的是,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新农村建设是在我们国家社会经济稳定发展国家财力十分宽裕的情况下提出的,在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的前提下,党的十六大以后,我国开始逐步实行工业反哺农业。近年来,中央十分重视“三农”问题,无论是取消农业税、还是取消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退耕还林和农作物补贴,以及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制等,都是在经济发展和国家财力十分丰厚的前提下实施的。因此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具有建设时间的持续性、财政支持力度的增强性、建设思路的超前性、建设规模的宏大性。最终目标是进一步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城乡经济、文化生活的一体化。从前两次新农村建设情况来看、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技术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直接影响并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成败。中国农民的知识化、现代化、职业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前提和保障条件。

从根本上看,新农村建设需要培养和造就千百万新型农民。全面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必须发挥各类教育尤其是农村职业教育的作用,应该说农村职业教育在培养农村适用性人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除此还在农村劳动力转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农村职业教育还存在着社会认可度低、办学方向错位、经费投入不足、保障机制不全、教师队伍薄弱和双师型教师缺乏等一系列问题。农业和农村的发展依赖技术进步,新农村建设更需要技术和人才。只有培养出农村留得住、用得上千百万计的农村青年,就能加快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从而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

3 以培养新型农民为主线的农村职业教育创新

3.1 农村职业教育创新的思想基础

实现思想观念的创新,是农村职业教育创新的思想基础。以往发展职业教育,仅仅局限于数量与规模的扩大、农村经济的增长和农村劳动力转移方面,这种发展思路虽然具有许多好处,但从建设新农村角度分析,存在较大差异。实现思想观念上的创新,就要了解什么是新农村建设?充分认识到新农村建设的内容和人才需求,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目标等。当前的新农村建设,不仅只是盖集体农庄,不仅只是农村的城镇化建设和农村劳动力转移,还包括(1)农村工业化、产业化建设;(2)农村各种保障事业建设;(3)农业经济的增长率和农副产品附加值提高,从粗放作业到精细作业;(4)农村人口的城市化管理;(5)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6)农村环境卫生、安全稳定等方面的综合治理;(7)农村各种资源的整合及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总之新农村建设涉及农村建设的各个方面,是我国由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型的重要过程,是农村分散经济形式向集约型经济建设的过程,是全面提高农民文化科技素质的过程。正确认识新农村建设的内涵,从思想上充分认识什么是新农村建设,建设的内容及实施步骤,是农村职业教育创新的前提条件和思想基础。分析其实质,农村职业教育创新要始终围绕新农村建设人才需要进行,培养新农村建设需要的合格人才。

3.2 农村职业教育创新的保障机制

3.2.1 投资与融资机制

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决定了农村职业教育只能是以县为主的投资体制。这种体制在一定程度了制约了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一是中央政府投资不足;二是县级经济差别较大,南北东西经济发展不平衡;三是城乡在职业教育方面的投资差距较大。因此农村职业教育的创新,必须建立与创新发展相适应的资金来源体系,就是要建立以中央、省和地方政府和民间资金相结合的投资与融资体制。

中央、省和县级政府投资比例占到总资金的90%以上,其中中央和省级政府的投入应不低于60%。近年来,农村职业教育之所以出现滑坡现象,是因为中央和省级政府投资较少的因素所致。为了保证农村职业教育健康发展,中央和省级政府要加大对农村职业教育的投资力度,并根据地方经济情况,可采取灵活方式,把地方经济形势分为好、中、差三个层次,采取对经济形势差的县倾斜的办法,适当减少经济形势好的县的投资比例,达到总体平衡,从利益角度分析,在国家、个人、企业三方面中,国家是职业教育最大受益者,理应承担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重任[2]。

融资机制是指社会、企业和个人对农村职教的资助或投资,国家对资助款应采取减免税收的政策,保障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资金。资助包括实验设备、实训基地和场所、师资力量等,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必须建立以政府为主,企业、个人为辅的多元化的投资融资机制,在融资方面,根据“利益所得”的原则,吸纳民间资本筹措办学资金。农民作为职业教育的受益者,应承担部分费用[3],从企业所征的教育培训费用于农村职业教育,以促进农村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随着农村经济结构的改革,建立农村职业教育资金保障机制,农村职业教育资金来源是多渠道,经费结构是多元化的,包括中央、省、县级政府的投资、企业和个人的捐资或融资、学生个人的学费部分、学校教学实验实体创收收入、学校举办各种培训和技术推广收入等。发挥多方面的积极性,是农村职业教育资金保障机制的重要前提。

3.2.2 政策与管理机制

当前农村职业学校老师队伍素质普遍不高,究其原因是农村职业教育经费不足,老师待遇不高,好的留不住,这是市场规律所决定的,因此必须从政策上给予倾斜,保证农村职业学校教师的工资水平,稳定老师队伍.、并配之以相应的管理激励机制,特别是要保护“双师”型教师的利益,提高其待遇。同时建立适应现代农村职业教育的科学的管理机制,健全农民免费培训的管理。“十五”以来,中央财政职业教育经费与专项经费向农村地区倾斜,投入十多亿专款,提高了县级职教中心和农村职校的服务功能,2006年有近160万农村贫困家庭的学生免费或减免学费,2005-2006年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达9314万人次,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20%[4],2007年国家对教育部所属的六所师范院校实行免除学费的政策,要求毕业生回农村一定年限。应该说,中央十分重视农村职业教育,农村职业教育在农村劳动力转移、技术培训和农村城填化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保证政策到位和经费的落实,有些地方向农民发放免费培训证的做法值得推广,其培训费用由政府转移给农村职业技术学校,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职业学校经费不足与招生困难的问题。农村职业教育除培养新农村建设人才外,还应鼓励教师深入农、林、牧、副、渔生产中做技术指导和推广,培养新农村建设专门技术人才,对农村经济和新农村建设方面做出较大贡献的教师,政府要予以适当的奖励。

3.2.3 农村的社会保障与服务机制

新农村建设和农村职业技术教育需要健全的农村社会保障体制。对此2005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在全国建立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应该说,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既能促进农民从事有一定风险但潜在回报相对较高的活动,从而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活跃农村消费市场,促使社会公平和谐稳定,同时又能促进农村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面正在逐步扩大,截止2005年底全国共有31个省、市、自治区的1870个县(市、区、旗)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农保工作,参保农民5400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正在全面建设,全国有678个县(市、区)开展了试点工作,覆盖农业人口2.36亿;农村社会救助也在同步发展,截至2005年底,全国已有1534个县(市、区)建立了农村低保制度,有384.5万个农户和776.5万个村民得到了最低生活保障。农村社会救助应以保障农民的基本生存权为原则,以政府财政投入为支撑,以低保制为主体、以临时救助为补充,配以医疗和住房救助,解决农民基本生存风险[5]。

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对农村职业学校老师具有保障作用,使其安心工作;更能激发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同时使农民子女看到中国农村发展前景。健全的农村保障机制不仅能促使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而且有助于农村经济的繁荣发展,为农民子女就读于农村职业学校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农村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农村职业教育的服务体系主要是建立地方政府统筹有力、较完善的连接初、中高级农村职业教育网络系统,使农村高职、中专和地市职教中心为龙头,以职中、广播电视学校、乡村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和基础教育一体化,使各级各类学校共同组成责任明确、互为补充、分工合理、运行有效的职教网络体系[6]。

3.3 农村职业教育创新的关键要素

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的现状与新农村建设赋予农村职业教育的任务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办学理念落后、教学内容与实践脱节;以学历为主单一办学模式等。这些都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人才需要。因此农村职业教育创新要在全新办学理念的指导下,以管理创新为龙头,从教学实践、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着手,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适用性人才为目标,始终围绕这些关键要素进行创新。

3.3.1 办学理念创新

职业教育是培养职业性、技能性和社会生产建设一线需要的实用性人才,农村职业教育是面向广大农民的教育,是培养数以亿计新型农民的教育,不仅只是学历教育和技能教育,除此还应担负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重任,广泛开展技能培训、文化培训、在城乡农民集中的地方开办农民夜校,延伸农村职业教育的职能。应该说目前农村职业教育在办学理念上有所偏差。表现在一是守着学校办学,没有深入到农民中去;二是以专业教育为主,技能培训为辅;三是以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轻视农村需要的人才培养。要正确认识劳动力转移与新农村人才的关系,因为大部分农民工最终还是回家建设,他们的回家是把资金、技术和观念带回来进行创业,只有少部分留在城市继续发展,转变为城市劳动者。因此农村职业教育要创新办学理念,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的人才需要办学。理念创新的重点是培养学习型、技能性,懂生产、会技术、会经营管理的新型农民。

3.3.2 教学内容创新

职业教育并非学科教育,技能性人才也并非学科性人才。因此农村职业教育教学内容上要改变传统专业学科教材的内容,突出实践性教学,以实践教学为主。以实践教学为主,并非不要理论教学,而是以实践教学内容促使理论教学内容,进行教材改进,激发学生的理论学习兴趣,从而消化理论教学的内容。教学过程应该是:实践——理论——再实践。第一次实践是让学生了解某一产品的结构、性能等,第二次实践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学会动手操作,考取技能证书。客观地说,职业学校尤其是职业中学的学生与有能力考上大学的学生特别是考上二本以上大学的学生存在一定的智力差距,他们在理解理论知识、学习兴趣、学习动力等方面较差,所以实践——理论——再实践的教学内容安排,对于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习动力,理解理论知识方面很有作用,是切实可行的内容创新。

教学内容的创新重在教材创新,根据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和要求,编制适合职业学生特点需要的教材就显得十分重要。目前我国职业教育与学科教育在教材上没有大的区别,在内容上变成了大学教材的压缩本,教学内容偏深,理论过多,教材不能适应职业性、技能性人才要求,没有自成体系的教材。更新教材内容,重在补充实践内容,缩减理论部分,完善实践环节。与此同时,要加快实训基地和实习设施建设,使实训课程与教材内容相适应。作者曾考察过多所职业院校,条件好的职业院校学生上课教室就是实训教室,一边讲理论,一边是实训模型,设备的结构、部件、功能和特点直观而生动,学生一目了然,加之多媒体课件,更能加深理论课的理解和学习效果。

3.3.3 办学形式创新

目前农村职业教育不能适应新农村的需要,主要表现在办学形式不活,一是单纯从初中毕业生中招收学生;二是开办的短训班较少;三是学生毕业或结业时不能取得相应职业的资格证。针对农村职业教育的这些问题进行,就是要从不活到活,以培养技术的实用性和资格证为目标,改变单一的入学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办学,培养不同规格新农村建设需要的人才。农村职业教育应该是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长远专业与短期培训相结合;学校培训与田间培训相结合;城市职校与农村职校联合办学;技术培训与文化教育相结合,办学形式灵活多样。招生和就业方面要做好三个衔接,一是初中与职业中学的衔接;二是职中与高职的衔接;三是招生与就业的衔接[7](订单式培养)。培养目标是新农村建设需要的一技之长的能生产、懂技术、会管理的多方面人才。总之,农村职业教育的创新主要是围绕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围绕新农村建设的人才市场从理念、教材、教学、办学形式等进行改革和创新,发挥新农村建设生力军的作用,加速县级与区域经济的发展,从而促进农村职教与新农村建设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雷世平,姜群英. 新型农民培育与农村职业教育的创新[J].职教论坛(综合版),2006(04):8-12.

[2] 王清连,张社字.小康社会建设与农村职业教育制度创新[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4,(22):7-10.

[3] 赵修文,张晓骞.创新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对策思考[J].职业时空,2006(10):20-21.

[4] 大力发展农村职教服务新农村建设——访教育部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黄尧[J].中国农村教育,2007,(04):6-7.

[5] 农发所新农村建设课题组.张元红等.新农村建设的系列思考[N]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03-30(7).

[6] 谢 祁.职业教育: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J] .世纪桥,2007,(02):31-32.

[7] 柳较乾. 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滞后原因分析与发展对策[J]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1):6-10.

New Country Construction and Innovation of Rural Vocational Education

LIU Jiao-qian

(Library of Shiyan Technical Institute,Shiyan,442000,China)

Key words:rural vocational education;education innovation;new country construction

作者:柳较乾

第二篇: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促进新农村建设

[摘 要]农村职业教育是实现农村产业化、农村现代化、农村城镇化的重要支柱。围绕农村学生成才,创新农村职业教育,提高农村学生参加职业教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就必须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满足社会多层次、多规格、多形式的办学需求,主动开拓农村职业教育市场,提高农村学生的职业技能动手能力,充分认识职业教育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国建设小康社会事业的重大意义。

[关键字]农村职业教育、新农村建设、创新发展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农民的全面发展,新型农民的培育造就则离不开靠教育。农村职业教育在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加快农村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经济发展、开发和转移农村劳动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当前农村职业教育的现状

如果说农村基础教育是提高农民素质的治本之策的话,那么,农村职业教育就是当前的治标良药!所以,审视一下农村职业教育的现状就显得很有必要了。农村的学生大部分不愿意接受中等职业教育,要么升入普通高中,要么未接受培训直接进入社会,只有少部分成绩不太好的同学考虑接受职业技术教育。从而导致农村职业教育生源严重不足。据统计,2009年全国约有2000万初中毕业生,其中有825万升入了普通高中,500万进入职业学校,二者的比例接近6:4;此外尚有700万左右初中毕业生未接受培训直接进入社会。普高热的是中等职业学校生源锐减的主要原因。为了生存,中等职业学校迫于无奈,招收学员达到“饥不择食”的地步,只要学生愿意报名就能录取,从而导致生源良莠不齐,素质普遍不高,进而声誉下降,造成恶性循环。而目前新农村建设对各类技能人才需求很大,教育需求与教育资源供给的矛盾将在很长时间内存在,不利于合谐农村的建设。

二、农村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1、观念落后。至今仍有很多人对农村职业教育包含的“农村教育”和“职业教育”有偏见,而这两个领域都是当前教育系统的薄弱环节,农村职教恰好两个都占了,可见实现农村职教发展的艰巨性。

2、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滞后。长期以来,很多人认为农村职教不需要太多的投入,不应与城市职教相比,只需因陋就简的发展。殊不知没有一定的经费保障,缺乏足够的教学设备,教育质量自然也就很难保证。这种“以落后的教学方式培养先进的生产力”的模式只能导致农村职教发展的停滞。与此同时,相当一部分农村职校教师仅处于应付教学的水平上,而缺乏必要的进一步培训,还有一部分农村职校的课程开设基本沿用普通教育模式,不仅脱离农村实际,而且也难以反映最新的科技成果。

3、改革力度不够。与整个教育系统改革热潮不断升温的趋势相反,农村职教领域内的改革仍处于一种相对滞后的状态。多数农村职校没有明确的改革定位及发展方向,处于“等、靠、要”的消极观望状态。

4、资源配置不合理。资源配置情况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农村职教适度超前发展的整体布局。从整个职教体系看,城市职教的资源配置明显优于农村职业教育。

三、搞好农村职业教育的对策

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实际,针对目前农村职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在转变观念、调整政策、创新办学模式等方面下功夫。

1、要转变传统观念,重新认识农村职业教育。第一,农村不是城市的附庸,而是国民食物的供给源,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民不能一日无食,国不能一日无粮。国家扶持“三农”、建设新农村等举措,不仅是考虑农民的国民待遇问题,更是因为“三农”是国家、民族的命脉,没有稳定的“三农”,国家就失去了稳定的根基。第二,农村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要培养合格的农村建设者。农业也是一个完整的职业体系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的任务当然就是培养合格的新农村建设者了。有了这个基本认识,农村职业教育的基础设施、师资配置、课程设置等就应进行相应的调整。

2、采取政策倾斜、资金扶持、管理多样化的方式加强农村职业教育。第一,在政策层面上,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部门的教育政策都要向农村职业教育倾斜,多制定有利于其发展的新政策。第二,在资金安排上,也要向农村职业教育倾斜,并注意加大对非全日制职业教育的投入比例,重点在基础设施、实验设施、师资方面加大投入力度。第三,在管理上要走多样化发展的道路。对于农村全日制职业教育,可以把管理下放到县域,非全日制职业教育则可以把管理权下放到乡镇,使其更贴近现实,更具有灵活性。

3、投入的多元化。在有利于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前提下,除政府投入外,还应鼓励民间资本的合理进入,以更好地促进农村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

4、整合教育资源、节约办教育。农村职业教育的开展应体现节约精神。为此,对农村现有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并使其效用最大化就应成为各地实践的重要工作目标。目前,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大多存在场地不足、设备短缺、师资匮乏等问题。因此,各地应结合自己的情况,通过资源共享的办法来逐步解决。

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对建设新农村的意义

1、有利于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

中央号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所提出的“二十字目标”,与以前相比增添了新内容,即第一次突出强调了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要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崭新农民的精神面貌,改变农民思想观念落后的局面,惟此,才能从根本上实现“村风文明”和“管理民主”。这说明,与城市相比农村劳动者教育文化水平滞后已成了公认的事实,已成了建设新农村过程中的最大障碍之一。而农村职教是为农村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最直接有效的途径,是提高农村劳动者专业技术素质的重要形式,既能增加文化知识,又能培训劳动技能,一举两得,是农村教育中为农村经济建设服务最直接的部分,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科教兴农方针、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各地要在打好“两基”攻坚战的基础上,把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摆在突出位置。

2、有利于农业科技成果推广

现代农业科技发展新趋势要求必须重视农村职业教育,及时地对农村劳动者进行相关的知识技术推广和技能培训。就一定意义而言,我国现阶段农业突出的问题不在于农业科学研究,而在于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因此,要充分依托农村职业学校积极实施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工程”,通过举办农业继续教育与科技培训班,提高当地从事农技推广工作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尽快培养和造就一批适合市场经济需要和产业化要求的专业技术人才。

3、有利于开发农村劳动力资源

我国仍然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70%左右。最近几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农村出现了大量剩余劳动力。它的存在对我国社会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对农村地区、对县域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副作用。首先,它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一方面造成了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另一方面又阻碍了农业生产机械化、现代化的进程。其次,影响了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剩余劳动力的增多,造成人均占有资源的减少,从而减少人均收入。未来劳动力供给的主流将不是城市新增劳动力,而是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农村职校来说,发展机会是无与伦比的,它为农村职业教育的崛起提供了诸多的机遇,因此农村职业教育的希望在田野上。

4、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

面对当前社会严峻的能源、资源越来越贫瘠的形势,科学发展观突出强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因为,科技发展到现在还没有哪个产业可以替代农业给人类提供比较稳定的食品,人们对农业的依赖是100%的。如果农业发展不可持续,就没有人类社会的存在,更不要奢谈国家的现代化。前面所谈及的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不论是有利于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实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还是有利于开发转移农村劳动力资源,最终都是为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 江西浮梁县高级职业学校

(责任编辑 甘 璐)

作者:曹余辉 冯凌 吴建明

第三篇:新农村建设语境中的“农村职业教育”

张胜军、张乐天在《教育学术月刊》2010年第8期中撰文对新农村建设语境中的“农村职业教育”进行了解读。作者首先阐述了农村职业教育的传统释义:其一,农村职业教育是一种“在农村”的职业教育,传统意义上的农村职业教育具有明显的区位特征,是一种与城市职业教育相对应的、在农村举办的教育;其二,农村职业教育是一种低层次的、封闭性的、功能单一的职业教育;其三,农村职业教育是一种培养“安农”、“留农”人才的职业教育。

接着,作者从发展农村经济、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建设新型农村文化等方面对新农村建设的要义提出了认识。第一,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是农村经济的发展。新农村建设要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发展目标,就必须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不断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实现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第二,新农村建设热切呼唤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农业现代化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需要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农村人才;农村城镇化建设也呼唤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第三,农村文化建设应与政治经济建设同步推进。只有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用先进文化教育农民,用科学技术武装农民,培养具有现代意识与进取精神的新型农民,新农村建设才能具有持久的推动力。

最后,作者对“农村职业教育”予以了重新认识和解读。一是农村职业教育应是一种“大职业教育”,涵盖一切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职业教育。二是农村职业教育应是一种与时俱进、动态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服务于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农村职业教育应该具有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理念,应以现代科学技术为主要教育内容,应保证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的广泛应用。三是农村职业教育应是一种“发展多样化的职业教育”,具体表现在办学主体的多元化、办学模式的多样化以及办学形式的多样化。

上一篇:传染病教学论文范文下一篇:讨论式教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