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教学论文范文

2022-05-15

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传染病教学论文范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摘要】如何在医学院学生中开展牛新发传染病的教学是摆在医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据调查显示,从1978年开始,我国居民的养殖消费品中奶类呈递增趋势,展望未来,食品消费结构将发生很大的改变,肉类消费品将会有所提高,肉蛋的消费量将会有所下降,牛奶和牛肉在未来有好的增长趋势。

第一篇:传染病教学论文范文

“互联网+”混合教学模式在传染病教学的应用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互联网+”混合教学模式在传染病教学中应用。方法:利用荔枝微课平台、百度云、微信平台等移动互联网平台应用于传染病学科的教学中,将教学计划分为课前、课中及课后三个阶段,对最终的教学成果通过课中测试、理论考试、临床示例演练及教学双向评价等方面进行统计评估。结果:应用混合教学模式的班级总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班,在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掌握知识程度及师生交互性等方面体现出明显优势。结论:“互联网+”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当前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其优点鲜明、教学效价明显提高,但还存在诸多其他方面问题需进一步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传染病学;混合式教学;移动互联网;教学改革

Key words: Lemology; Hybrid learning mode; Mobile internet; Educational reform

隨着移动智能终端的发展、普及,及高校网络的不断完善,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混合式教学模式,即以“人”(教师)为主导,依托无线互联网及多媒体技术,学生和教师通过两个移动终端来更灵活地实现交互式教学活动,使学习更具便捷性、交互性强及个性突出的特点 [1-2]。传染病学是医学生课程中相对“冷门”的学科,部分学校甚至作为选修课,学时少、学分低、临床实习不常见等因素,造成学生不重视、上课没兴趣、出勤率低、应试式学习,老师讲课没热情、“划重点”交差式授课,长此恶性循环,使传染病的教学难度不断加大[3]。而此次新冠疫情的全球性大爆发,传染病相关专业人才短缺突显,提高传染病学的教学质量,储备该专业的优秀后备军,攸关国家的生存、发展与人民的生命健康。同时,根据市场研究机构预测显示,截止到2019年,中国智能手机用户数量达到7.1亿户,预计2022年用户数量将达到8.4亿户,而大学生智能手机及智能终端的普及率将达97.9%[4]。因此在传染病教学中引入“互联网 +”混合性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及积极性,并通过互联网移动平台对学生在传染病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予以及时解决、反思、总结,并反馈、评价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合理,及时查找问题并进行调整,进而达到提高医学生专业素质、培养优秀医学人才的目的[5]。本研究以传染病教学大纲为依托,探讨“互联网+”混合教学模式在传染病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效价比、推广性及面对的困难与挑战。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大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6个班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3个临床医学班(93人,对照班)进行传统观摩式教学即“老师讲、学生听”,3个临床医学班(87人,实验班)在传统教学基础上辅以“互联网+”混合式教学。横向比较两个班学生前期基础理论成绩、传染病教材、大纲内容、教师授课团队、课时等均无明显差异。

1.2 研究方法

1.2.1 课程设计

① 课前设计

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实施翻转课堂,是该阶段研究与实践的理论基础。根据传染病大纲要求教师将各疾病涉及的重点、难点和易错点等,课前由本教研室自行制作的微课视频、PPT及相关文献上传到在线学习平台,提前发布学习计划及思考问题,督促学生参与学习。教师通过网络平台数据,监控学生学习情况,并通过建立微信群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整理、反馈修改,并对课前学习情况做出评价和总结。学生利用碎片的课余时间,借助移动互联网终端完成约定的预习任务。

② 课中实施

课中阶段,教授根据教学活动的设计,针对课前学生的预习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梳理、细化和深入,并应用微视频及PPT等形式将具体病种通过“临床案例”的方式具象化,使知识不局限于课本,形之于人、着眼于临床,改变既往教师一味“自说自话”的教学模式,学生分阶段、分层次讨论、思考,抽丝剥茧的了解疾病发生、发展、转归过程,确实参与疾病诊治方案确定,同时在教师做临床操作或“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SP)演示时,学生可用手机录制、下载自觉晦涩、易错部分,以做到多听、多看、多练或讨论之用,通过移动互联网平台反馈给教师。同时,在授课过程中进行课堂检测,每个学生移动终端均需要接收、答题并提交答案,教师通过移动平台能快速掌握答题的正确率,检验课前预习及课堂讲授的理解程度及掌握效果,可以对获得的數据进行记录和多种形式的统计分析,准确把握本节课知识的真实掌握情况。学生的出席率、答题情况和配合情况都将被考核,计入该门课程理论总成绩。

③ 课后夯实、理论实践

课后学生复习、巩固,从传染病的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两方面进行。理论部分,制作成传统形式的试卷,学生答题后、试卷扫描至互联网平台,教师进行评测、打分,并根据所有学生的答题情况对下一学期教学方法、教学重点的改进和调整。临床实践部分,注重加强培养学生的临床沟通能力、无菌观念、专业素养及人文关怀精神,学生以实习小组为单位与临床相对配合度较高患者进行真人交互式沟通、学习,包括SP训练、临床操作等方面(已取得患者同意),其他学生可将临床实践过程通过移动媒体录制并上传至学习平台,供其他同学观看,便于归纳总结出个体化、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此外,在各个班级设有传染科管理员,线上成立病例练功房群,会将临床“有意思”“有价值”的病例每月1~2次发送至讨论群,每次约40~60分钟通过逐步、逐条放出病例信息,引导、启发学生线上互动、讨论,最终得出疾病结论、制定治疗方案。

1.2.2 结果判定

考试总成绩,包括:课中成绩:出勤率、随堂测试及课堂活跃度等方面综合评分,满分100分;期末理论考试:考试采用闭卷方式,试卷采用百分制,由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名词解释、问答题、病例题组成(所有班级为统一试卷,线上双盲评分系统)。总分计算,以两部分3:7比例计算。

对实验班87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评估实验班学生对传染病学科认知有无改观(包括兴趣、临床实用性、主动参与度等)、该教学模式对该学科知识掌握程度有无帮助、理论与临床关联性是否加深、无菌观念是否贯彻、团结合作意识是否增强、医患沟通技巧、专业素养及人文关怀能力是否提高等方面。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分析两班理论成绩。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理论成绩

传染病理论成绩统计显示:接受“互联网+”混合教学模式的实验班课中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班,期末理论笔试成绩两班无显著性差异,总成绩统计实验班优于对照班,具有显著性(P<0.05,见表1)。

2.2 教学质量评价量表

整学期课程结束后,由班级管理员上传教学评价量表,学生经过深思熟虑打分后反馈回教研室。统计结果显示,实验班学生对混合式教学模式总体满意度达9.56分(10分制)。大多数学生表示该种教学模式让学生感觉参与度更高,师生交互性更强,感受病种更鲜活,掌握理论知识点程度更精准、熟练,无菌观念贯彻更彻底,对将来真正的临床工作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同时,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生通过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共同讨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了满足感及自信心,提高了其专注力、科研能力及创造力。

3 讨论

根据研究结果显示,与传统模式相比,“互联网+”混合教学模式无论在教学形式、授课内容、学习体验上,还是学生学习积极性、知识掌握程度、师生互动等方面都更具优势。不仅受到绝大多数学生的欢迎,教师通过网络平台随时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反馈意见调整授课重点及教学方案,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夯实了教学质量[6]。同时,此次新冠疫情的大形势下,云教学一跃成为目前主流的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时间、空间的制约,使学习更便捷、更个性化。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及困难:(1)课前教学资料准备成本较高,中间环节、细节较多,授课教师主要为一线临床医师,平素还承担繁重的临床工作,对于体力、精力上是巨大的挑战,在一定程度上对该种教学模式的按时推进及范围上产生了不利影响。同时,教师在对教学数据和效果的归纳及时性、精准性上和对学生耐心方面还需要提升。(2)该项目中临床实践部分为中间极为重要环节,需要受评者在真实临床环境中进行,患者配合程度对学生实际进行临床模拟问诊、查体甚至临床操作影响较大。在目当前医患紧张局面下,且患者病情复杂、文化水平“良莠不齐”,配合程度不一确实影响这些“陌生、紧张”学生的参与感及自信心。(3)对学生自律性提出了更高要求。混合教学模式,教学活动主体翻转为学生,需要学生在无人监管下完成预习、讨论、查阅资料、课后复习等教学活动,学生的自主意识及自觉性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及效果。同时,还需考虑到该种教学模式,耗费学生较多课余时间,如长期应用或更换为课时较多的学科,学生是否会产生倦怠感及抵触情绪,是否会影响配合度,进而影响整体教学质量。综上,“互联网+”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当前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其优点鲜明、教学效价明显提高,但还存在诸多其他方面问题需进一步探索和实践。此外,随着人类疾病、微生物学的发展,传染病的概念已逐步被感染性疾病所替代,加之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大突袭,迫使我们必须重新审视感染病学、提升感染病的学科地位,加强感染性疾病的科研投入,探索更多、更有效、更高质量的教学模式,加大培养传染病专业医学人才,以应对全球疫情的不断变化。

参考文献:

[1] Chen J,Zhou J H,Wang Y,et al.Blended learning in basic medical laboratory courses improves medical students' abilities in self-learning,understanding,and problem solving[J].Advances in Physiology Education,2020,44(1):9-14.

[2] 崔建智.“互联网 +”背景下高校教学模式探讨[J].科技资讯,2019,17(27):150,152.

[3] 陈天艳,杨瑗,何英利,赵英仁.现代感染病学科转型发展下的教学挑战与应对[J].西北医学教育,2015,23(6):1074-1076.

[4] 智能终端产业发展将进入爆发期[J].张江科技评论,2019(6):7.

[5] 冯晓英,王瑞雪,吴怡君.国内外混合式教学研究现状述评——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分析框架[J].远程教育杂志,2018,36(3):13-24.

[6] 张怀南.我国混合式学习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9,33(1):12-18.

【通联编辑:李雅琪】

作者:罗楠 田雨 肖丛书 李荣宽

第二篇:牛新发传染病的教学实践与创新

【摘要】如何在医学院学生中开展牛新发传染病的教学是摆在医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据调查显示,从1978年开始,我国居民的养殖消费品中奶类呈递增趋势,展望未来,食品消费结构将发生很大的改变,肉类消费品将会有所提高,肉蛋的消费量将会有所下降,牛奶和牛肉在未来有好的增长趋势。但从长远发展来讲也存在一定的限制,像饲料、牧场、种群等,并且随着养牛业快速发展,一些牛新发传染病的症状已经显现出来。本文针对传染病的流行概况及防控措施等做出详细介绍,让牛病防控知识更快速更全面地普及。该科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在国内率先进行了教学实践,包括编写教材、课堂教授和讲座,开展网络教学以及开展多种教学活动等多种形式,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教学创新 新发传染病 制约因素 防控策略 教学实践

随着社会科学的发展,原有的教学模式及若干教学内容已经不能更好的满足新发疾病的需要。如何进行教学创新,使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适应最新的医学研究,是摆在医学教育工作着面前的一项艰巨的任务。

一、牛传染新发传染病流行的现状

1.牛的数量和规模急剧增长

近年来,国家政策的扶持,给人民群众带来了致富的福音,愈来愈多的人从事养殖事业,造成牛的数量和规模不断增大,又有一些生态不平衡因素产生,进而出现了牛的新发传染病,在兽医医疗技术不发达的中国,久而久之,老的疫情沉渣泛起,新的疫情又将不断发生。

2.牛传染病的研究严重滞后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的于力研究员在向大家介绍牛新发病的状况时道出了其中真相:我国兽医诊断体系不完善,在猪类或禽类发生传染病后,都会有的很多专家和诊断技术支撑,而牛病的发生,我国落后的诊断技术不成体系,难以解决,更多的只是借用一些国外的诊断技术辅助诊断,达不到根治的效果。其次,猪禽都有可使用许多的疫苗,而牛病只有口蹄疫等有限的几个牛病疫苗可用,其它可使用的疫苗相当少,就更不必谈防治技术的体系了。

3.流行范围广

日益发达的交通工具和国际交流也促成了牛新发传染病迅速蔓延,当那些寄存在宿主身体上的病原体随宿主的迁移时,疫病就得到了传播。

4.人兽共患

近些年,新发传染病病原体在与人接触后发生基因变异,导致人被感染,有70%以上为人兽共患性,表现成动物感染疾病。随着环境的变化,变异后的病原微生物拥有了较强的变异性之后,很容易找到新的宿主,可抵抗人体免疫系统及抗病毒药物,使防治工作更加困难。如疯牛病从感染到发病现并进行的加8年,一旦出现症状,半年到一年内即可造成患者死亡,而且新发传染病以惊人的速度传播,危害力严重。由于这类新发传染病的流行趋势很难预测,潜伏期长,致使预防及诊治措施很难施行。

二、加强教学实践与探索

1.加强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对医科学生进行临床教学时,他们都有一种渴望能够尽快的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教师就应当充分利用医学生这种求知的动力,将他们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即时转化为真正的临床技能。以牛新发人畜共患的流行特点,按照把做好防控宣传工作为首要程序和思维方法来进行教学实践,可能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在介绍牛新发传染病是不仅局限在此范围内,而是推广到所有新发传染病的情况,来帮助学生进行鉴别诊断分析,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2.加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

目前医学教材中,传染病流行病学的理论趋向完善,但是有些在实用性的内容上略显缺乏,教材中只注重基本理论,而对实际实施、运作过程讲述的较少,只讲要切断传播途径,而缺乏切断不同传播途径方法的介绍。所以,在对牛新病临床教学中应加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在教材和教学中增加预防接种、切断传播途径、隔离、处理传染源的具体方法和内容。

3.加强团队写作能力的培养

在只是创新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今天,仅靠单打独斗是很难有所突破的,必须加强协作,共谋发展,这种团队协作精神和能力的培养必须从学生抓起,在教学中反复强化医生与医生、医生与患者、医生与护士之间以及与各个医疗团体、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

4.多媒体的应用

临床教学需要大量的典型症状和体征,需要大量的图片资料,运用多媒体的手段可将所需的图片插入课件,按照讲课的需要随时播放,增强授课的连贯性,提高教学效果。

三、防控措施

1.保持人与自然的生态平衡

随着牛群数量的增加,不及时保持生态平衡就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就像生态失衡引起牛的传染病的流行,所以要保护生态环境以免遭到破坏,减少使动物病原体向人类转移的机率,防控新发传染病的出现。

2.加强牛新发传染病的研究

由于国外的技术水平比较高,我国应该颁布合理的政策促进优秀学子出国留学,学习掌握国外先进的技术,早日回国报效祖国,同时在国内开展对新发传染病的研究,不断地向其他国学习,增强对新发传染病的认知能力;在各个医院、研究所对新发病原菌进行收集、整理,做好标记工作;还有,对一些难以进行的病原学诊断提供病原线索,制定有效的控制策略,为更加深入的研究提供捷径,还能提高对新发传染病的认知。

3.严禁混群运输

在牛的运输方面,特别是从交易市场购买之后直接进行的长途运输,为避免牛群混乱而产生不可避免的错误,由一个牛场经过仔细检疫后,在增加安全性和减少应激的情况下进行运输是最好的措施了。

4.针对新发传染病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

无规矩不成方圆,在立法方面,针对新发传染病国家应加大依法防治的力度,对已经颁布和实施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卫生工作者应切实贯彻落实这些法律法规,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不仅要依法做好份内的工作,还要加大宣传力度,向身边的朋友和群众普及新发传染病的防治措施和法律依据。

四、总结

自古就有民生大于天的言论,可知领导者一直坚持不懈的改进着人民的生活水平,对于层出不穷的问题,也一直寻求着解决的方法,对于牛的新发传染病的防控,必须提高公共卫生从业人员的认识,建立专业的控制工作队伍,以便其在面对新发传染病疫情时可以随时采取有效的整治措施,对疫情进行控制。这就给牛新发传染病的教学工作者带来了挑战,只有通过疾病预防控制机制的健全和医疗教育工作的深入与开展,才能在今后的医疗过程中逐步提高民众自身的知识水平。

参考文献:

[1]王靖,赵琦,赵根明.传染病监测和预警系统研究进展[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0.11(7):753-755.

[2]邵家胜,卢洪洲.新发传染病发病研究概述[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11,10 (3) :293一296.

作者:刘亚琴

第三篇:传染病护理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的应用研究

【摘 要】 目的 探究传染病护理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应用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我校传染病护理教学学生总计80例,所有学生在传染病护理教学中加入思政元素,分析应用结果。结果 80名学生中,对传染病研究课程思政设计认可度,认为思政广度适应性、思政深度适宜性、思政逻辑关联性、思政设计总体评价中非常认可占比为72.50%、68.75%、73.75%、71.25%。结论 传染病护理学研究课程中思政元素融入,可提高学生思政素养培养与专业知识共同学习,并得到学生认可。

【关键词】传染病;护理;教学;思政元素

思想政治理论课关系到学生职业精神,其目的为培养学生品格,塑造学生人格。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在《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重要性,要求学校弘扬奉献精神,高校思政工作开展围绕着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展开,并加强对学校思政课程建设,对护理专业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师需融入思政方面教学[1]。在传授专业课中融入贯彻思政理论讲解,让思政教学融入到专业课中,建立新型德育共同发展教学模式。《传染病护理学》并非单纯专业课,作为一类结合思政教学重要课程,专业学习与思政学习共同进行,积极相应国家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建立新时代新理念教学模式[2]。思政课程中融入到专业课程中,让思想教育不至于落后,潜移默化培养学生职业精神与职业操守,提高学生个人觉悟,并在后期走向岗位学生具备无私奉献、爱岗敬业、兢兢业业的良好品质。本文就传染病护理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应用效果如下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我校传染病护理教学学生总计80例,对照组中男6例,女74例,年龄18~21岁,平均(19.63±0.45)岁。

1.2 方法

两组所有课程均由同一教师授课,开课前,团队负责集中培训教学团队成员,保证教学过程中及教学方法一致。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模式,教学前告知学生课前预习,课中教师利用多媒体并讲授理论相关知识,课后并布置相关复习作业。观察组采取常规教学联合思政元素,具体如下:线上:利用网络课程教学平台开展课程思政线上学习,基于课程思政设计教学大纲、教学设计、课件。课程思政医学科研小故事,按照章节详细描述具体课程思政分目标以及所用到的思政案例。教学设计则是在各个章节科研知识基础上,明确适宜思政教学目标、思政案例名称以及具体案例内容。依据教学大纲及教学设计,课件采取视频、图片及文字形式呈现出思政案例内容,在课堂上讲授、视频欣赏、分组讨论等形式开展思政教学。内容围绕“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创新”等主题,列举汤飞凡、屠呦呦、南丁格尔、周健、林巧稚、马海德等的事迹,以及以钟南山、张伯礼、陈薇和张定宇为代表的抗疫英雄典型事迹,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在线学习并撰写心得体会。线下:课程设计主要内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指导,引导学生树立爱国意识、科学意识、创新意识及奉献意识等。当面对重大疫情发生时,需具有强大责任感,为国家做贡献,成为人民守护神。如总论思政实施上,可加入疟疾疾病历史发展,如我国药学泰斗屠呦呦先生如何历尽千辛万苦从青蒿当中提取青蒿素为国家决绝顽疾,为人民带去健康与安乐。学习屠呦呦先生积极奉献,兢兢业业的精神,将其作为精神榜样。狂犬病课程思政上,可从传播、致死率方面讲述,讲解过程中穿插精神教育,学生体会医生崇高医德,从而审视自身,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自己职业道路,对护理岗位有一个全面认知。

1.3 观察指标

学期末结束后,对所有学生开展问卷调查,分析对传染病研究课程思政设计认可度,分为思政广度适宜性、思政深度适宜性、思政逻辑关联性、思政设计总体评价,并分为不太认可、一般认可、非常认可三个选项,统计收集并统计结果。

2 结果

80名学生中,对传染病研究课程思政设计认可度,认为思政广度适应性、思政深度适宜性、思政逻辑关联性、思政设计总体评价中非常认可占比为72.50%、68.75%、73.75%、71.25%,详见表1。

3 讨论

课程思政作为一种综合教育理念,以思政为主概念,以课程作为主载体,以“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构建出全院、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有机统一[3]。为培养德才兼备、技术精湛、全面发展护理人才,需重视对专业知识教育及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思政与护理专业融合下,可解决现代护理教育中所存在“教书”与“育人”脱节的问题[4]。护理学科融入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综合学科。护生专业教育中,教师作为护理人才培养者,不仅仅传授知识与技能,仍需关注学生“三观”树立与发展,将思政融入到课程教学中,丰富课堂内容及形式,提高学生课堂兴趣及学习效率,感染塑造学生价值观,培养全方位护理人才[5]。

传染病护理学作为一门高危学科,将来面对的具有传染性疾病病人,作为岗位人员自身需具备良好心理素质,要学会用心去理解患者思想,研究患者心理,学会心理健康方面治疗手段,抚慰病人受伤心灵,作为思政教学中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加强对传染病护理学融入思政元素尤为重要[6]。本文研究指出,对传染病护理教学过程中,课堂中应用线上及线下教育形式,在日常传染病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且依据课程特点,列举国内外英雄典籍,如屠呦呦先生青蒿素发生及应用,钟南山院士抗疫事迹等,将其融入到传染病护理教学中,可激发学生对爱国情怀及舍己为人奉献精神。且课程中融入当前最新时政信息,与时俱进,在传授知识同时实现思政教育,进一步激发同学们学习热情。通过对80名学生学期末调查结果显示,对传染病研究课程思政设计认可度,认为思政广度适应性、思政深度适宜性、思政逻辑关联性、思政设计总体评价中非常认可占比为72.50%、68.75%、73.75%、71.25%。护理作为医疗行业中基层行业,直接与病人进行接触,针对护理行业人员思想觉悟更加重要。通过传染病护理学专业特点分析,并拟定出合理化思政课程教学方案,可达到更好教学效果。当前思政课程一直成为国家大力推行,为提高人才素质手段[7]。但本次思政元素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不足,如教学过于片面化,未深入进一步讲解,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依然缺乏学习兴趣,在后续教学过程中,仍需进一步优化及深入探讨分析,不断改进,优化课程。

综上所述,传染病护理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学生整体学习积极性较高,且接受程度较高,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孔祥麟,陈丹,王敏,等. 融入课程思政理念的社区护理学TPKCEE模式教学[J]. 护理学杂志,2021,36(10):77-80.

[2]黄芳,杨艳霞,易国萍,等. 护理学基础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实践[J]. 护理学杂志,2021,36(12):73-75.

[3]王凌,王向荣,贺惠娟,等. 融入思政的整合式教学法在护理人文修养与沟通技术课程中的实践[J]. 护理学杂志,2021,36(16):66-68,72.

[4]李燕,乔远静,王晋芳. 基于课程思政的护理专业教学改革现状及思考[J]. 中国医药导报,2021,18(4):69-72.

[5]张索飞,冉丽娟,马会娟,等. 思政背景下的叙事教育在护理课程人文建设中的运用[J]. 广西医学,2021,43(16):2022-2026.

[6]李娜,季红,郭曼杰,等. 课程思政在急危重症护理学翻转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21,27(23):23-26.

[7]曹玉凤,李向云,马姝. "课程思政"视域下的护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 中国医药科学,2021,11(3):79-82.

作者:王宇

上一篇:市场化进程论文范文下一篇:新农村教育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