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民屯凹陷沈232块储层分布特征研究

2023-03-04

引言

沈232区块位于渤海湾盆地辽河坳陷大民屯凹陷西部陡坡的平安堡-安福屯构造带[1,2,3,4]。1999~2002年,在安福屯潜山的勘探开发过程中,在沙四段钻遇油层,并相继获得工业油流,揭示了区带沙四段成藏潜力。随着完钻井增多,对沈232区块油藏的储层分布特征进行重新认识。

1. 沉积相特征

大民屯凹陷西部陡坡带沙四段为断陷湖盆裂陷期阶段沉积,沉降幅度大、沉积速率快。此时期在西部边界断裂活动的控制下,凹陷边界与沉降区高差大,且外侧凸起区的物源供给充足,形成了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受物源和古地形控制,储层主要分布在低断槽内。

(1)沉积相标志

通过岩心观察、描述及分析鉴定,提取岩性、岩性组合特征、原生沉积结构和构造、粒度分析结果、相序特征等信息,识别定相标志,确定微相类型及垂向相序,为沉积相、沉积微相的平面分布研究打下了基础。

(1)岩性特征

根据研究区多口取心井岩心来看,该块沙四段岩性以浅灰色细砂岩为主,砂岩中颗粒以石英为主、长石次之,泥质胶结疏松,磨圆呈次圆-次棱角状,分选中等,成份成熟度中等、结构成熟度中等,说明沉积物搬运距离较远。

本区沙四段沉积物粒度概率累积曲线多为具呈跳跃和悬浮总体组成的两段式,跳跃次总体的斜率高,表明沉积物分选好,粒度细,在牵引流作用下主要以跳跃的方式搬运,反映扇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这种成因的沉积环境。

(2)测井曲线特征

测井响应和沉积环境和沉积物之间有密切的关系,不同的沉积相具有不同的测井曲线特征,不同的岩性组合,其测井曲线的响应特征也不同。根据现场岩心描述、沉积构造等资料,总结出该区测井相标志特征。河道砂体自然电位曲线形态主要为箱形、齿化箱型,河道间砂体自然电位曲线较平缓,呈低平指状。

以上特征均具有明显的扇三角洲前缘沉积特点,综合分析认为该区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

(3)单井相特征

扇三角洲前缘亚相是扇三角洲沉积的主体部分,是扇三角洲分流河道进入湖盆内的水下沉积,通过测井相分析,对工区内重点井的单井相进行评价,可进一步划分为水下分流河道、前缘席状砂、水下分流间等沉积微相。

A.水下分流河道微相

水下分流河道具有向上变细的正旋回,该块井中岩性以浅灰色细砂岩为主,分选中等、磨圆中等,发育平行层理、板状和槽状交错层理及底部冲刷面。水下分流河道沉积的特点是厚层的砂体与分流间湾泥岩相互叠置,形成特征的沉积序列。自然电位曲线呈钟形或箱形,底部具较高的幅值,向上逐渐降低,薄层砂岩段自然电位曲线呈指状或尖峰状。该微相为本区最主要的微相类型,构成了储层的主体。

B.前缘席状砂

前缘席状砂是由河口坝和远砂坝经湖浪改造,沿岸侧向堆积形成,分布在扇三角洲前缘的边缘。该块席状砂微相沉积多为浅灰、黄灰色细砂岩或粉砂岩组成,局部夹薄层泥岩,砂岩质纯,分选及磨圆都较好,发育沙纹层理,不见植物化石。自然电位呈低平漏斗形、齿状。

C.水下分流河道间微相

该块水下分流河道间微相岩性为厚层状灰色、深灰色泥岩、粉砂质泥岩或泥质粉砂岩,反映出一个水体较平静的沉积环境,发育水平层理和透镜状层理。由于水下分流河道的改道和不同期次沉积的叠加,分流间湾沉积在单井剖面上与水下分流河道密切共生,反复叠置。自然电位曲线为中低幅值,呈锯齿状或小的尖峰状。

(2)沉积相展布特征

在地层等时对比得基础上,结合单井相、连井相及砂体与砂地比展布等成因特征,绘制了胜601-沙H101块S42Ⅰ、S42Ⅲ沉积微相平面展布图。

该块沙四下时期主要发育扇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物源主要来自于盆地西北部。Ⅲ砂组时期沉积规模较小,在局部发育一支由北向南展布的小规模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呈朵状展布,砂体整体厚度较薄,位于沈625-16-26-胜21一线。Ⅰ砂组沉积期,砂体沉积规模增强,发育两支北西-南东向展布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分别位于沈232-沈230-胜21一线和沈625-18-18-沈625-12-22一线。西侧一支水下分支流河道砂体分布面积相对较大,呈鸟足状向浅湖区推进,东侧一支水下分流河道发育面积较小,呈条带状分布。在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侧缘及前缘形成分布广、厚度薄、岩性较细的席状砂体。水下分流河道微相是该区最发育的沉积微相类型,也是油气富集的主要载体。

2. 储层预测

本次储层预测研究以波阻抗反演技术为主。在地震响应中,本区砂岩储层属高阻抗砂岩体,与上、下部暗色泥岩可形成低频、中-强振幅反射;通过反演可行性论证认为波阻抗反演能够有效区分砂岩储层与泥岩,地震反演的高波阻抗层厚度与实钻砂岩厚度有一定的相关性。因此可采用反演技术对储层的分布进行横向预测,确定砂体分布边界。通过盲井验证该区波阻抗反演预测符合率为90%,置信度相对较高,可以为储量计算提供依据。

通过提取波阻抗反演数据体目的层段均方根波阻抗来反映砂岩发育程度的平均效应(图1),作为砂体厚度预测依据。最后以单井砂体厚度统计为基础,参考波阻抗分布趋势,圈定砂体厚度等值图。

图1是胜601-H612井—胜21井—胜601-沙H101井—胜601-H509井—胜601-H507井—胜601-H505井—胜601-H503井—沈625-16-36井—沈625-18-34井—沈625-20-34井—沈625-22-32井—沈625-H12井波阻抗反演剖面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测井约束稀疏脉冲反演后的波阻抗值高低与井中波阻抗值基本吻合。图中红色区域为砂体分布区域。该剖面为贯穿Ⅰ组砂体的反演剖面,所以反映了Ⅰ组砂体由南到北的变化特征。Ⅰ组砂体由胜601-H612井至沈625-H12井之间均有发育,厚值区主要位于沈625-22-32井附近,最大厚度大于40m,向两侧逐渐减薄至10m,之后稳定向南北两侧延伸,南部于胜601-H612井—胜21井之间尖灭于断层处。由于该连井剖面位置位于Ⅲ组砂体东北部边界处,砂体分布范围较小,仅仅沈625-16-36井两侧发育,厚度约为10m,向东西两侧快速减薄并尖灭。

3. 储层纵向分布特征

根据砂体纵向上沉积旋回、岩性组合特征,对胜625区块进行了砂层组划分,由测井资料结合地震细分标定研究结果看,将胜625纵向上划分为4个砂层组,由上至下依次为E2s42Ⅰ、E2s42Ⅱ、E2s42Ⅲ、E2s42Ⅳ,储层主要发育于E2s42Ⅰ、E2s42Ⅲ。同时该层位也是探明储量上报的目的层。

Ⅲ砂层组砂体厚度3-15m,砂体厚度一般10m,由反演剖面可以看出,厚值区主要分布在砂体中部,向两侧砂体明显减薄并逐渐尖灭,单井最大厚度15m(胜21井),单井最小厚度3m(601-H05井)。

Ⅰ砂层组砂体厚度8.7-29.8m,砂体厚度一般10m;由反演剖面可以看出,厚值区主要分布在砂体北部,沈625-22-32一带,向南、北两侧延伸砂体减薄,稳定在10m左右,向砂体边缘部位砂体快速明显减薄并逐渐尖灭,单井最大厚度29.8m(16-10井);单井最小厚度8.7m(14-22井)。

4. 储层平面分布特征

总体上看,砂体分布受沉积相带控制,并结合反演预测,研究区内Ⅰ组砂体主要分布在10-26和沈232-胜25井区,沈625-10-26井区成北西展布条带状,厚值区主要分布在16-20井~10-24井一线,最厚16-20井为29.8m,最薄14-22井为8.7m,向两侧减薄。沈232—胜25井区北西转南东成“J”型,砂体主要分布在沈232井~胜25井一线,厚值区位于沈232井西北侧,最厚沈232井为45m,最薄24-36井为5m,向胜25方向及两侧减薄。

Ⅲ组砂体呈朵状展布,整体较薄,厚值区主要分布在砂体中部,而且由反演成果可以看出,砂体厚值区最厚胜21井15m,最薄胜601-H05井3m。

5. 结论

沈232块沙四下时期主要发育扇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物源主要来自于盆地西北部,砂体分布受沉积相带控制,并结合反演预测了有利砂体的展布,基本落实了储层的分布特征,为评价开发部署及储量研究奠定了基础。

摘要:辽河油田勘探评价进入精细勘探滚动评价阶段,大民屯凹陷沈232块是在钻探深层潜山油藏过程中意外发现的油藏,经过试采证实该区块具有一定产能,可以作为有利的增储目标,首先开展了储层分布特征的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沙四下时期沈232块发育了多期次的扇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物源主要来自于盆地西北部,砂体分布受沉积相带控制,砂体厚度30m左右,储层的物性较好,同时结合地震反演预测了有利砂体的展布,为评价开发部署提供了重要依据。

关键词:沈232块,沉积相,储层预测,滚动勘探

参考文献

[1] 孟卫工.断陷盆地复杂斜坡带油气分布与成藏规律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西南石油大学,2007.

[2] 张方礼.辽河油区40年勘探开发回顾与展望[J].特种油气藏,2007,(2).

[3] 李渔刚.大民屯西斜坡砂砾岩扇体刻画与储层预测研究[J].当代化工研究,2018,(5).

[4] 王祁军.大民屯凹陷西斜坡古近系岩性油藏预测技术与应用[J].特种油气藏,2006,(4).

上一篇: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探究下一篇:蔬菜农药残留现状及其潜在风险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