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研究进展与展望

2022-09-11

1 引言

在过去30年的时间里, 中国经济一直保持着快速的增长并在2010年经济总水平超越了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 但在这蓬勃发展的背后我国却存在着严重的区域经济差异现象, 这俨然以及成为我国经济发展背后的一大隐患。对于形成这一局面的诱因, 我们可以理解为两种因素:一种是向北京、上海这种在全国内具有重要地理位置的城市, 因为受到国家政策等因素的倾斜, 使之成为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这种因素是改变不了的, 因为这几个城市对我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另一种是如东营、攀枝花等身具重要的发展资源的地区, 由于资源丰富而在开发的过程中带动了一系列, 并且将开发的资源送往全国各地拉动本地区的经济增长。这种通过开发资源的来带动经济增长的方式也是无法避免的, 因为每个地区的情况不一样, 导致资源的配备也不可能一样。

但是这两种情况可能导致自己在本地区内经济一直处于极高的水气, 却不能带动整个地区经济的发展, 甚至还肯能增加本地区的经济差异。这不是我们想要看到的, 煤、石油等资源终有匮乏的一天, 而那时候这些地区如果不思进取必然经济会下滑直到与本地区经济之间不存在较大的水平差异。而少了这些资源型城市的带动, 会直接导致本地区的经济水平与其他蓬勃发展地区的经济水平越来越大。

国内外的研究表明, 区域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会催生出许多的社会问题, 例如催生许多的区域歧视、降低国民的幸福水平以及减少由经济高增长而产生的经济红利并进一步阻碍我国经济的发展等一系列问题。因此, 有效地协调全国各方面的经济增增长, 切实减少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就显得尤为重要。

基于此, 本文从经济学、地理学以及区域综合科学的视角对中国区域发展差异进行分析并结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对区域经济之间发展存在的差异进行相应的对比并针对所产生的问题进行讨论并作出相应的总结, 最后对中国未来经济全面均衡发展做出展望。

2 存在的问题

2.1 地理因素重视不足

早期经济学者普遍缺乏对我国区位因素在区域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认知, 近年来这方面的因素虽然也已经得到了进一步的认可, 但是通过虚拟变量模拟出来的刻画和处理方法与现实之间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

2.2 研究的方位尺度问题

我国现在对区域经济的研究都是集中在省份或者是某些大的区域之间, 而缺乏对市、县这个角度的研究。由于版本少、力度不够导致在分析的时候可能受到视角的影响而对所研究的问题失真, 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大打折扣。所以, 在研究的时候, 我们应该对多多关注一些对地级市、县城甚至乡镇的研究, 针对每一个小范围的区域构成相互之间的对比探究, 这样一来其实用性、对比性就会大大增加。

2.3 静态数据的问题

对各地区的研究会以时间为横截面, 以更好更方便地进行对比。但是单一时间的话不容易对某个具体的地点进行纵向比较, 无法深入了解整个地区在近几年中具体的变化。而且单一静止的数据只是表示当时的情况, 若是以现在的经济水平与之做比较, 定然会与实际情况有极大的出入。目前, 2000年以后的数据太少, 其数据的实用性值得我们去研究。

2.4 基本理论存在着争议

现阶段我国并没有一个对地区发展状况情况、地区发展的纵向横向比较的统一评判标准, 导致每位学者都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评估。这就导致了很多学者拿到不同的数据甚至相同的数据所用自己的方式得到的结果也往往是不尽相同, 其出入甚至可能存在较大的情况。这直接使得我们对相关专题的研究是, 到手的资料之间存在巨大差异, 直接影响我们的评估水平。如何对其达成统一的看法, 相关工作者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3 未来的展望

从问题上看, 我国对待此类数据的研究还是比较表面, 而且普遍存在着与国外方法数据进行比较的情况。而在中国特色的共产主义背景下, 其产生的现象、问题、诱因必然与国外情况是不相符合的。经验的缺失以及理论缺乏本土性是我们现阶段问题出现的最大因素, 而对基础研究的不足又是创新性缺失的根本原因。所以我们在思考是不是数据、结论存在问题的时候究竟是不是具体的指导理论存在问题。在中国区域经济平衡发展的过程中, 我们迫切的需要理论支持, 比如在定位、设计以及实施效果等方面, 我们的需要有一个具体而行之有效的对比方式以求给出明确的答案。

基于此, 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 我们可以确定接下来研究以及展望的方向:

(1) 从数据的选取上, 应该运用21世纪后的最新数据。从单一的省级区域转化向地市, 城市以及县城转化并做好相关的跟进工作, 使之更加具有实用性。

(2) 在方法的运用上, 可以通过使用多种分析方法来多角度的综合验证, 使之更加具备真实性, 重点是实现经济学的方法和地理学相结合, 特别要重视GIS的技术的运用。

(3) 未来的研究的刻度应该更加具体, 具体到城市、县城以及乡镇, 更加注重其多元性, 多角度的构成格局;同时研究也更应该注重其整体性, 通过对整体之间的浮动来获取相应的结论。

(4) 未来在数据的分析上应该更加的具备实用性, 其来源的真实与统一的评判标准有待定型。对此我们应大量投入人手进行相关的建设以及在引入多种控制变量, 克服变量的遗漏问题, 使经济增长的变量的影响因素和作用原理更加具备前瞻性。

4 结语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一直是我国现阶段存在的急需找到一个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的一个问题。解决这一问题不仅仅有助于帮助我们减小整个国家的贫富差距, 更有助于稳定整个社会和谐。同时, 区域经济的平衡也是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的重要战略, 经历一段时间的飞速发展, 我们身边存在很多“投机者”一举成名。但是以后的生活中, 这种现象将越来越少见, 人民的生活将更加趋于稳定, 幸福指数也明显增加等等, 这都是区域经济平衡发展带给我们的优势。而这仅仅是第一步, 区域经济之间平衡增长之后对我们无疑也会产生巨大的红利, 例如国家的宏观调控更加方便、对地区的同一建设更具备执行力等等。

摘要:缩小中国区域增长的差异一直是我国致力于区域经济平衡差异的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从早些年的“西部大开发”战略、西气东输以及南水北调工程都能看出国家致力缩小全国经济增长差异的愿望。此外, 现阶段进行研究的地理信息技术也取得了相应的发展并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从刚开始阶段的简单定位到现在比较研究两者之前的信息差异, 也都进一步彰显了我国为缩小区域间的经济差异的决心和具体行动措施。但是现阶段我国在研究缩小区域平衡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 如地理信息技术在我国并没有太多自己创造性的进展, 大部分的内容都是外国研究之后在我国进行相应的实践, 导致创新性不足并不能走在世界的前端。我国在缩小经济差异的方向, 更加着眼于大的层次, 如“东中西”三个大区域、南北两个大方向以及起步晚, 但是增长快的东部沿海经济带与东部各个地方之间存在的差异。而研究尺度都是立足于省域层面之间, 省内各个城市之间受到的关注很少并且城市内各个县之间的差异也都少有关注。

关键词:区域经济增长差异,进展与展望

参考文献

[1] 戴维丽, 潘竟虎.城市群空间研究述评与展望[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5 (3) .

[2] 李广东, 方创琳.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研究进展与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 2013 (7) .

[3] 牛犁.2012年二季度宏观经济形势预测分析[J].发展研究, 2012 (6) .

[4] 琚晓星, 刘岳平, 钟世川.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差异收敛性研究综述与展望[J].安徽农业科学, 2011 (33) .

[5] 汪彩君, 徐维祥, 唐根年.要素空间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研究综述[J].经济学动态, 2011 (9) .

上一篇:应用型本科院校结构CAD课程内容改革研究下一篇:阅读——初中英语教学的重头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