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传统哲学研究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马克思生活哲学研究

摘要:在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突飞猛进的科学技术打破了原有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不仅如此,抽象化、实用性的技术原则渗透到人的意识形态领域和现代人生活的方方面面。生活方式变迁需要新的思维方式与之相适应。马克思生活哲学研究为哲学和现代生活提供了一种反思、批判和变革的思想路径,也为重新审视马克思哲学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马克思生活哲学产生于机器化大生产所导致的传统生活巨大变革的时代背景下。一方面生产力飞速发展使人的生活发生巨大改变,另一方面生产方式变革使人的生活方式随之发生重大变革。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巨大变化带来工人阶级生产能力提升与自身生活质量低下之间的矛盾、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生活差距日益增大的矛盾、资本主义社会私人生活与社会生活的矛盾。从西方哲学史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两方面考察马克思生活哲学产生的理论背景可以发现:古希腊早中期哲学中生活思想的自然性、自由性、公共性特征为马克思的生活哲学提供了生活思想基础。古希腊哲学晚期至西方近代哲学时期哲学与生活逐渐分离并开始对灵性生活充满渴望,再到中世纪哲学时期哲学开始全面宗教化促使马克思开始反思人的现实生活。马克思以现实生活作为其生活哲学的出发点,推动了近代哲学向现代哲学的生活哲学转向。本文认为,生活哲学是继本体论哲学、认识论哲学以后的一种新的哲学范式。马克思生活哲学是马克思对生活价值与意义的哲学探索。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我国马克思生活哲学研究地兴起不仅是我国哲学工作者对某个理论问题的关注,而且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的深刻变革,是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和社会实践的共同需求。马克思生活哲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对生活内涵及存在本质的揭示、对资本生活异化的批判以及对自由全面生活的追求。马克思对生活的内涵及其本质进行了深刻揭示,他认为劳动是人的类生活。人作为一种物质生命存在首先要满足自身的基本生存需求。劳动还是一种有意识的活动、一种对象性的活动,因而它具有自由性和可反思性,人类自身由此能够不断表现自己的生命,人类社会能够不断进步。劳动的类生活本质还表现在它就是人的基本的生活方式,劳动不仅能够生产基本的物质生活资料,还能生产人自身,它是人确证自己的本质力量的基本方式,也是表现自己生活的基本方式。马克思进一步揭示出,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马克思理解的实践是一种客观物质性的生活。实践是人类能动地创造生活的类本质体现。实践是人的生命活动过程,这就规定了实践是人的动态的、生成的、历史的活动。实践具有社会性,实践活动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建立联系的社会生活。马克思对生活的关注源于德国古典哲学家们对意识与生活之间关系的颠倒,他提出是生活决定意识而不是意识决定生活。一切意识的产生都是人实践的结果,都源于人的现实生活。马克思还对以“观念”代替“现实生活”作为研究起点的哲学进行了深刻批判。他认为,一切观念的东西都源于人的现实生活,因此只有从人的现实生活出发,把现实生活作为哲学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真正看清观念的实质内容。马克思所处的时代,人受到压迫、人的现实生活异化,诸多现实问题引发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生活的批判。马克思对宗教问题和法的关系的根源进行挖掘,他认为宗教问题的根源是世俗生活、法的关系根源于物质生活关系。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宗教是资产阶级转移现实矛盾的一种途径,宗教的问题不能只在宗教领域内部解决,而需要还原于它的世俗生活矛盾,从人的世俗生活的源头来进行解决。法的关系是一种社会关系,社会关系中其基础性和决定性作用的是人的物质生活关系,法的关系的根源是人的物质生活关系,因而法的关系的问题也应当从人的物质生活关系中寻求答案。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劳动进行了进一步批判。他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与劳动者、劳动产品、人的类本质和他人相异化,人的生活的全面性、丰富性被片面的以谋生为目的的异化劳动所替代。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生活异化源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使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具有绝对的支配权,也使广大无产阶级丧失了对自身生活的主动权。马克思对现实生活批判的目的在于通过实践改变人的现实生活,因而他认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生活的总目标。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社会的追求是希望真正实现人类生活的全面解放,而这种追求必须通过实践来完成,通过对现实生活的不断改造来完成。马克思并未明确指出过他的哲学就是一种生活哲学,“马克思的生活哲学”是我们今天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对他哲学思想地重新反思和定位。随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多样化,我们开始从生活的角度重新反思马克思哲学。认为马克思哲学是一种面向人的现实生活的哲学,他对所处时代资本主义社会制度批判的落脚点是对资本主义社会中生活的非人性特征的深刻批判,是对生活于其中的现实的人的深切关怀。这并非要否定“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而是以生活哲学的视角肯定实践对现实生活进行改造的重要意义。马克思生活哲学最显著的特征是它的总体性、批判性、实践性和历史性。马克思的生活哲学以一种总体性的眼光看待人和生活,揭示培育自由全面发展的人是生活的根本目的。历史性是生活发展的固有属性,个人生活是人类生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环,注重二者之间的联系,以历史和发展的眼光看待人的生活与生产,把人看作是一个自我生产的历史活动和历史过程。马克思生活哲学的实践性体现了马克思生活哲学不仅是对生活进行解释,还在于改变。马克思生活哲学没有局限于世界是物质的还是意识的这一问题的探讨,而是将物质与意识统一于人的现实生活。他将哲学从解释世界拓展到探讨如何改变世界,拓宽了哲学的理论视野,增添了哲学的社会功能,将哲学与人的现实生活相连,从理论跨越到了实践。马克思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以自然作为物质基础。人类历史是人对自然的实践的过程及其结果。马克思理解的自然是人化的自然,他理解的历史是基于自然的物质基础之上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而对自然的人化与对人类历史的塑造都统一于人的生命活动过程本身,统一于人的现实生活。马克思的生活哲学对其自然观与历史观进行了统一。从生活哲学的角度看,马克思理解的实践概念是指物质生活的生产活动。实践是人对外建立联系和改造自身的基本活动,也是人的生产的首要的和基本的活动,因而它是社会生活的本质。马克思认为,哲学源于生活。哲学不仅是某一位哲学家的思想或者学说,还是他们所处时代的生活现状地体现。就哲学问题论哲学问题对改变人的现实生活是无益的。对不符合现实生活发展需求和社会历史发展趋势的哲学观点,如果仅仅拘泥于对其某个哲学观点进行抨击,而不对这种哲学思想所产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历史背景加以分析和批判,那么这种哲学批判本身就是非批判的。这种哲学批判并不揭示事物的本质,也不对现实世界做出改变,这种哲学就只是观念之间的革命罢了。马克思认为,哲学是关于人的理论。现实的人和现实的人的生活才是哲学的目的和归宿。“人的现实生活”是马克思生活哲学的起点。马克思强调,他的哲学是区别于以往哲学家从观念出发理解生活或者从观念出发理解哲学,而是从人的现实生活出发理解哲学。马克思的哲学不仅在哲学理论的发展上实现了向现代哲学的转向,还将哲学与人的现实生活之间建立了一条通道,使理论上的转向可以通过现实的社会实践得以实施,改造人的现实生活。将胡塞尔、海德格尔、维特根斯坦、舒茨的生活哲学理论与马克思生活哲学进行对比研究,展现出当代西方生活哲学以某一视角对生活的某一方面进行考察、对“生活”地探究主要集中在“生活世界”理论研究和对“主体间性”的充分重视的基本特征。也体现出马克思生活哲学与当代西方生活哲学的区别在于马克思的生活哲学是以一种总体性的哲学关照人的现实生活、以人的“现实生活”出发以改变现实生活的实践为其生活本质和将个人生活的自由解放与人类生活的自由解放相结合三个方面。本文主要介绍了以列斐伏尔、哈贝马斯的生活世界批判理论和卢卡奇、赫勒、科西克的人学探索为主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生活哲学。这些理论家继承了马克思生活哲学的某些方面,同时也吸收了西方现代哲学中的内容。将马克思的生活哲学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生活哲学进行比较研究对认清马克思主义生活哲学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展现出西方马克思主义生活哲学内部的关注点和研究对象存在差异、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们的生活哲学理论限于“日常生活”领域的基本特征。也体现出马克思生活哲学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生活哲学的区别在于马克思的生活哲学的全面性视角和实践本质。为什么要在今天挖掘和研究马克思的生活哲学?马克思生活哲学研究是对哲学范式的变革,它拓展了西方现代生活哲学的问题域,为更全面地理解西方现代生活哲学和西方马克思主义生活哲学提供了理论资源。马克思的生活哲学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生活哲学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马克思的生活哲学观点被西方马克思主义生活哲学家汲取,另一方面马克思生活哲学的方法论被西方马克思主义生活哲学继承。马克思生活哲学启示西方马克思主义生活哲学以恢复生活与哲学的联系为其生活哲学的起点,通过揭示生活与哲学间的必然联系和重建二者的联系作为各自生活哲学的基本任务。马克思的生活哲学启示西方马克思主义生活哲学对物化的生活世界产生了反思和批判,通过研究生活本身探索人类生活与发展的真正目的和价值所在。马克思的生活哲学启示西方马克思主义生活哲学对生活的哲学研究问题要回归到对人本质问题的挖掘与揭示上,把研究生活作为研究人的理论突破口。马克思的生活哲学还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具有启示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是从宏观上把握马克思的世界观、生活观、哲学观。马克思的生活哲学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提供了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不仅是对马克思本人或是马克思主义的后继者的思想进行研究,还应该与他们所处的生活背景和生活状态进行联系,探寻其哲学思想产生的原因。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不仅是一项理论活动,还是一种为了改善现实生活的实践活动。肯定了感性生活的价值与意义,并提倡以实践改造生活方式。

关键词:马克思;生活哲学;人的生产;感性;实践

学科专业:马克思主义哲学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节 选题的理论价值及现实意义

一、理论价值

二、现实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述评

一、国内研究综述

二、国外研究综述

三、研究成果

四、存在问题

第三节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一、本文的研究方法

二、本文的创新之处

第一章 马克思生活哲学的生成

第一节 马克思生活哲学生成的时代背景

一、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

二、资本主义社会中生活的内在矛盾

第二节 生活哲学生成的西方哲学史考察

一、古希腊早中期自然性、自由性、公共性的生活思想

二、古希腊晚期哲学观照灵性生活到中世纪哲学全面宗教化

三、西方近代哲学对形而上学的追求与对生活基础的揭示

第三节 生活哲学生成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考察

一、何谓“马克思生活哲学”

二、马克思生活哲学对以往哲学的超越与对哲学主题的转换

三、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的变革

第二章 马克思生活哲学的基本要义

第一节 马克思对生活内涵及存在本质的揭示

一、马克思对“生活”概念内涵的揭示

二、马克思对“劳动的类生活本质”的揭示

三、马克思对“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揭示

四、马克思对“生活决定意识”的揭示

五、马克思对“观念”代替“现实生活”作为研究起点的批判

第二节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生活异化的批判

一、马克思对“宗教问题根源于世俗生活问题”的揭示

二、马克思对“法的关系源于物质生活关系”的揭示

三、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生活中劳动异化的批判

四、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活发展史的具体批判

第三节 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社会自由全面生活的追求

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生活总目标

二、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社会中“生活”的三个层面的剖析

三、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社会生活的价值追求

第三章 马克思生活哲学的特征

第一节 马克思生活哲学的总体性特征

一、马克思生活哲学对“认识论”哲学范式的超越

二、马克思生活哲学总体性的价值取向

第二节 马克思生活哲学的批判性特征

一、马克思生活哲学对德国古典哲学批判的再批判

二、马克思生活哲学批判性的现实指向

第三节 马克思生活哲学的实践性特征

一、生活哲学视野中马克思的实践概念

二、马克思生活哲学实践性的理论诉求

第四节 马克思生活哲学的历史性特征

一、马克思生活哲学对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二、马克思生活哲学历史性的逻辑视野

第四章 马克思生活哲学与西方现当代生活哲学的异同

第一节 生活哲学范式下的马克思哲学与西方现当代哲学

一、西方现当代生活哲学的基本理论

二、西方现代生活哲学的主要特征

三、马克思生活哲学与西方现代生活哲学的联系与区别

第二节 西方马克思主义生活哲学对马克思生活哲学的继承与发展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生活哲学的基本理论

二、西方马克思主义生活哲学的主要特征

三、马克思生活哲学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生活哲学的联系与区别

第五章 马克思生活哲学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第一节 马克思生活哲学对现当代哲学发展的理论价值

一、马克思生活哲学对现代西方生活哲学研究的理论价值

二、马克思生活哲学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生活哲学研究的理论价值

三、马克思的生活哲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价值

第二节 马克思生活哲学对改变现代人生活方式的现实意义

一、马克思生活哲学对“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关系的探索

二、马克思生活哲学对感性生活价值与意义的肯定

三、马克思生活哲学对实践改变人的生活方式的启示

结语

参考文献

读博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上一篇:财政金融产业结构论文提纲下一篇:企业财务物业管理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