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英最远到哪里范文

2022-06-11

第一篇:甘英最远到哪里范文

到哪里迎接“2013”

大洋新闻 时间: 2012-12-31 来源: 广州日报 作者: 汪金友

丰富多彩的“2012”即将离去,波澜壮阔的“2013”就要到来。你想过没有,到哪里迎接“2013”的第一缕曙光?北京的一家媒体,提出了这样几个建议。一是到大洋洲的汤加王国,这是国际日期变更线西侧的第一个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先开始新一天的地方。二是到神秘的芬兰北极村,这里不仅是圣诞老人的故乡,而且可以观赏到瑰丽的北极光。三是到纽约时报广场,世界上最著名的辞旧迎新活动,每年都在这里举行。届时将有50万人,与你一起等待那美好的一刻。四是到澳大利亚悉尼,这里一年一度的新年焰火表演,吸引了世界上数以亿计观众的目光。五是到我国舟山的东极岛,看一回东极的日出,让你一年心情舒畅。

这些建议都非常诱人,往南走,在冬天里走进夏天,让人心花怒放;往北走,在寒冷中挑战寒冷,令你斗志昂扬;往西走,和万众一起迎新,陷入欢乐海洋;往东走,领略天海一色,身心充满阳光。

但对很多人来说,这还只是个梦想。因为工作和生活,给每个人都划了一个特定的圈子。虽然这个圈子在不断地扩大,但要走出这个圈,哪怕只是几天几夜,也需要很多必备的条件。其中有观念和模式的束缚,也有时间和财力的束缚。正如《我想去桂林》那首歌中所唱:“有时间的时候我却没有钱,有了钱的时候我却没时间。”

我们可能去不了汤加、芬兰,去不了纽约、悉尼,甚至也去不了舟山东极岛,但我们仍然要迎接“2013”。因为“2013”的汽笛,已经拉响。在催促,也在召唤:“上车吧,快来吧!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到来的就让它到来。登上我们的列车,将带你到一个更灿烂更美好的明天!”

很多人都在忙着整理“2013”的行装。即将过去的“2012”,给我们留下了精彩的记忆。这一年,我们收获了太多的“最美”。“最美教师”、“最美司机”、“最美叔叔”、“最美警察”、“最美护士”、“最美农民工”等接连不断,层出不穷。这一年,我们收获了太多的“幸福”。这一年,我们收获了太多的信心。我们可以到年会上迎接“2013”。“2013”的迎新年会,一定会有很多出奇制胜的节目。你可以来一个“航母style走你”,身体半蹲,右腿呈弓步,左腿微屈,食指和中指指向飞机起飞方向。这个最流行的姿势,显示的是中国的实力。你可以来一段“江南style”的舞蹈,像韩国大叔的骑马舞一样,把快乐四处传递。你可以来一曲“中国好声音”,即便不能技惊四座,也能够让自己陶醉。我们可以到宴会上迎接“2013”。辞旧迎新,会派生出很多的宴会。这样的宴会,是一种盘点和交流的宴会,也是一种展望和鼓劲的宴会。当我们举起酒杯的时候,收获的是成功的喜悦、进步的满足,还有亲情的温暖、友情的祝福,感觉总是那样的幸福和甜蜜。

我们还可以到一个小天地里迎接“2013”。或者二人漫步,或者独坐敬亭。倒一杯酒,泡一杯茶,捧一本书。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远方山。路在远方,梦在远方,有路的地方就有快乐,有梦的地方就有希望。

没有“埋头”哪有“出头”?

有位地方领导在谈到“不求短期成效、重在长远”时说,一定不要怕“无作为”的误解,要舍得时间、舍得面子,耐得住寂寞。

非洲草原有种尖茅草,半年里只长一寸高,堪称“草中最矮”,人们几乎看不到它在生长。但半年后,雨水到来的季节,仅仅三五天时间,它便会由一寸蹿到一两米,成为“草中之王”。其实,尖茅草前半年长得并不慢,只是在往下生长,其根系可长到28米左右。营养和能量积蓄充足,后来居上就不奇怪了。但向下生长再快,也不为人所见,很容易被人误解成“无作为”。

经济建设也有尖茅草现象。南京有个区,以软件产业快速崛起而闻名,软件销售年收入近300亿元,5年增长了30倍。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考察后说,这要归功于决策者的观念和眼光。当年他们舍弃了土地回报,割舍了大量财税,不惜血本为软件企业生长营造良好环境,终于有了超常收获。试想,若是当初顶不住压力而不肯转型升级,哪能有今日喜人景象?

任其职必尽其责,有职责就应有作为。不过,一切都得遵从规律。“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根系扎不深,根本无法支撑又好又快生长。向下扎根,属于“地下工作”,难免被人视作“无作为”。此时,就得像尖茅草那样,不眼馋身旁有草暂时领先,不为眼前面子和利益所惑,不因“说三道四”所困,坚信“出头”先要“埋头”,与左邻右舍比,看谁能笑到最后。

有种现象令人担忧:“勇争第一”变了味。目标高远,力争上游,本是好事,但在有些地方,“勇争第一”似乎已异化成急功近利。刚给母鸡撒了把米,马上就要看下了几个蛋;只要任上面子足,就力排众议硬干盲干。“集中力量办大事”,往往演变成投入越多损失越大,对生态环境破坏也越严重。这和心浮气躁有很大关系。忍不住暂时阵痛、忍不住暂时速度放缓、忍不住暂时财税减少,所谓转型升级,也往往沦为“说起来重要,干起来不要”。

顶住压力,贵在一个“顶”字。这种“顶”,并非“上面说东我偏向西”,而是坚守科学发展这个总导向,敢于把正确的事坚持做下去。在许多时候,这尤其需要舍得面子。舍,不是绝对不要,而是说不能光要面子、不要里子。希望政绩好看些,属于人之常情。然而,面子要靠里子支撑。不肯做好基础工作,没有里子支撑,面子迟早要被撕破。“里子工程”做足,最终才会如同尖茅草,因又好又快生长而风光无限。“无作为”之类的误解,也就自然化解了。

在区域经济竞争中常常有这样的现象:当人家像尖茅草那样培根固基时,很多人往往“看不见”;等人家步入又好又快发展轨道且把自己甩到后面时,又感到有些“看不懂”;等回过头来学习人家,已是“一步落后,步步落后”。作为决策者,应多些战略眼光,把竞争前移到“里子工程”阶段,切实对长远发展和人民利益负责。(摘编自5月17日《人民日报》)

“不为”比“有为”更难

家家都有难唱的曲,人人都有难念的经。就是风光无限的官员,也有难事:有的难以出成果,有的难以抵制金钱美色的诱惑,有的难以正确对待进退去留,有的难以让群众满意等,这些难事是官员们感受比较深的。还有一件难事多数官员不以为然,但却是他们经常遇到又很难做到的事:"有所不为。"

古语云:"治国之道,有所为,有所不为"。对于治国者而言,"有所为"很难,但更难的是"有所不为"。"不为"意味着放弃,放弃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放弃必然失去某些既得利益,比如名呀位呀权呀利呀等。人的精力有限,必须学会选择、放弃、有时不能两只手去抓,那会像熊瞎子掰苞米,掰一个扔一个。明智的做法是,有所抓有所不抓,抓住该抓的、值得抓的东西,放弃次要的、不重要的东西。

近日,一位领导同志到南京,谈到城市建设时特别嘱咐当地领导:"要注意建与不建的关系,建设是功劳,从另一个角度看,不建设也是功劳,那些不该建的地方不建,也是一个长久之计"。这个嘱咐意味深长,发人深思。它是针对毁灭性拆旧改造,开发性破坏,"摩天情节"泛滥等"折腾城市"游戏屡屡上演的普遍现象而言的。这些"折腾"都是不能辨证看待"建"与"不建的关系,建得过多过滥所致(摘自2012年3月15日)人民日报。

"为"与"不为"的关系和"建"与"不建"的关系相类似,二者是一个对立统一体。有所不为是大有所为的前提,有所不为才能"为必成"。如果什么都"为",不分轻重缓急,眉毛胡子一把抓,必然难有所为。一个事无巨细的人,难以出成果,一个斤斤计较蝇头小利的人不会有作为,一个孜孜以求什么事都想做的人反而难以成功。当今的问题在于,一些官员希望为官一任,留名一方。一旦权在手,便把令来行。忙于搞开发,上项目,急于出成果,争第一,到处寻找"城市名片",追求"大手笔",热衷于"大工程"大规模的城市改造和城市美化运动层出不穷。盲目追逐时尚,脱离了实用、经济、安全、美观等基本原则,缺乏长远的、整体的考虑,劳民伤财,得不偿失。从此角度看,当今我们最缺的,不是"为",而是"不为"。

"无为而治"是道家的基本思想,也是其修行的基本方法。(道德经)中说:"圣人处无为之事","为无为,则无不治"。老子认为,天地万物都是都是由道化生的,而且天地万物的运动变化也遵循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规律。道的最根本规律就是自然,本然。既然道以自然为本,那么对待事物就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让事物按自身的必然性自由发展,使其处于符合道的自然状态,不对它横加干涉,不以"有为"去影响事物的自然进程。世界著名科学史专家李约瑟说得好:"无为的真正含意应该是避免反自然的行为"。也就是说,"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不妄为,不随意而为,不违道而为。该为的为,不该为的不为,最终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最高境界。

"不作为"是庸官,"乱作为"是祸国殃民之官。有所不为体现的是一种决绝的决心,是一种大无畏的勇气。"不为"既是一个涵盖着深刻意义和博大智慧的哲学思想,又是一种策略,一种气度,一种智慧,一种能力。

第二篇:到哪里开具单身证明

到哪里开具单身证明到哪里开具单身证明

前年的这个时候,父亲生病,家里急需用钱,亲戚朋友家能借的都借了,所以打算把家里的那间房子拿去作抵压贷款。但是早些时候,弟弟为了把户口转到房子所在地,父亲已经把房子过户给我和弟弟共有了。因此房产要抵压,就需要我们两个人的身份证、单位担保、固定收入证明等,其中还有一项就是我们两个人都必须出具单身证明。

在此之前,我的一个新婚同事曾说起,现在去办结婚证很方便,只要两人带上户口本、身份证到民政局交二十块钱,十分钟就已经结婚了。我想结婚是两个人的终身大事,都这么快就搞掂,我这种单身证明应该不会麻烦到哪里去。但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却让是怎么也没想到的。

我是一所高中的教师,课比较多,平时比较忙,只有周五下午是没有课的。所以我第一次去民政局是一个周五的下午,瑞安的民政局所在的位置比较隐蔽,经过好几次的询问才得知是在八角桥的一个超市的楼上。从后门的昏暗的楼梯上去后,办事大厅还是挺大的,里面只有两个女工作人员在聊天,一问才知道周五下午是他们内部整理资料的时间,不能接受我的业务。

第二个星期二上午,我特地和一个同事换了课,才抽出半天去民政局的。去之前我还是先拨了114查了民政局的电话号码,然后打电话到民政局咨询了一下,接电话的是个女的,说周五下午不行,其他工作时间都可以,带上身份证就可以了。

本来我想会很快办完的,但事实却并非如此。我到了瑞安市的民政局之后,整个办公大厅比较冷清,接待我的是一个长得较胖的男子,下文中还会出现,所以我暂且叫他胖子吧,他态度还是挺好的,简单地问明来由之后,就拿了一张单身证明的表让我填,我刚想拿出笔来写,他问我了,有没有带身份证,我说有。他又问有没有带户口本呢,我说我是学校里的集体户口,所以没有带。于是胖子就拿回了那张单身证明的表格,说不行,一定要有户口本,或者是户籍证明。我知道那段时间,我们学校管理户籍的老师不在学校,所以就问户籍证明去哪里办理。胖子就告诉我,去公安局办理,在安阳那边,用身份证就可以办理的。

于是我便下楼,找了一辆出租车,让司机载我去了瑞安市的公安局。瑞安的公安局和民政局一个在东一个在西,花了我九块五毛钱(那时出租车起步还是5元的,后每公里1.5元)。到了公安局,公安局里人比较多,先去一个窗口办理,然后到另一个窗口-交钱,再到另一个窗口拿户籍证明。花了我将近四十分钟,终于拿到了我的户籍证明。

回来的路上,我就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我的户籍证明是用我的身份证办理的,凭户籍证明可以办理单身证明,那为什么用身份证就不能办理单身证明呢?也许有人说单身证明是两者都要才能办的,但是有身份证就可以有户籍证明,这不是多此一举吗?我的心里有点气,为了我那19块打的费,更为了我来回浪费的一个多小时时间。

终于又来到了民政局。这时的民政局,有几对年轻的男女在办理结婚证了,我看了一下他们的脸,也是面无表情的。经常听人说,结婚对普通家庭的孩子来说是意味着压力,要买房子,要有更多的责任了┅┅

我把单身证明和户籍证明都给了那个胖子之后,就让我填那张表格了,很快填好之后。他看完之后,轻描淡写地说,两张照片有没有?照片我是有的,因为就在此之前几天,我刚刚去办理教师证,拍了照片,还多出六张照片,但是没想到单身证明也要用到。所以我就冲着那个胖子叫了起来,你能不能一次性把要求说完啊?我都是第三次来了,就到你们这里办个单身证明,怎么这么麻烦啊?我的高音吸引了不远处一对在离婚的男女的目光,但是他们很快又低头忙自己的事了。

胖子和我解释说,还要一张身份证复印件,两张2寸的照片,不过他们那里有拍照的,而且马上可以打印出来,身份证复印也可以在那里完成,就是要收取一定的费用。我当时真的气坏了。问了一下拍照的费用是15元钱,虽然我回家去拿照片,也大概要这么多钱,但是我还是选择回去拿。

于是我又回家拿了两张照片,在路上复印了身份证,我心里在想,要是还办不过来,今天一定会和民政局的工作人员吵起来了。

还好,胖子拿过照片和身份证复印件之后,贴在单身证明上,盖了章。但是还不肯给我,而是先开了一张发票,让我先去交钱。我看了一下金额是十块钱,但是没有写收费项目,我当时心里真的是难受得厉害。但还是交了钱,拿了单身证明走了。

第三篇: 哪里能请到开光本命佛?本命佛哪里请好?

本命佛是能够给自己带来好运的守护神,每个生肖都有一个本命佛守护着,并且利用自身的灵性带给缘主很好的守护,本命佛和生肖属相之间的磁场是很接近的,因此感应力非常强大,很多人都会去奉请本命佛佩戴在身上,时刻保护着自己。然而哪里能请到开光本命佛?本命佛哪里请好?这个问题却难倒了很多人。今天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个问题。

吉照堂本命佛是众多品牌的佼佼者,自面市以来就受到广大缘主的喜爱和支持,吉照堂本命佛通过 上等材质选取、佛堂法会开光、精致雕刻工艺,满足缘主的不同需求,开光后的吉照堂本命佛放置于偏 殿之中加持七天七夜,使得本命佛的灵性更加充足,也使得本命佛和缘主之间的磁场更加贴合,帮助缘 主逢凶化吉、平安健康、事业顺利,吉照堂本命佛附带开光寺院的开光证书及开光法师亲印,让缘主放 心奉请。

哪里能请到开光本命佛?本命佛哪里请好?因为本命佛并不是我们日常生活用品,并不是路边随意店铺就能奉请到的,同时,奉请开光本命佛的时候还要注意一些事项,毕竟本命佛作为佛像我们不能大意而为,以免做出对本命佛不敬的行为,反而为我们带来不好的影响,我们奉请

本命佛不仅要和自己的属相相对应,还要注意本命佛的开光问题,没有开光的本命佛不具备灵性,奉请来之后是没有作用的,因此哪里能请到开光本命佛?本命佛哪里请好?,首先奉请的首要条件就是能够做到真正的开光。

一般情况下自己开光或者自然开光方法都是不能真正开启本命佛灵性的,正宗的本命佛开光方法是佛教开光,因此,缘主在奉请的时候也要认准这个开光方法,避免被不良商家欺骗,影响我们的运势。哪里能请到开光本命佛?本命佛哪里请好?吉照堂本命佛是吉照堂打造的一系列开光本命佛。吉照堂开光后的本命佛具有旺运转运、挡灾避祸、促进姻缘、保佑健康平安的功效,每尊本命佛都是由寺院大德高僧主法众高僧加持的开光法会上开光,开光后并在偏殿加持七天七夜,吉照堂本命佛一经推出深受缘主喜爱,经过十余年的时间检验,有效的为缘主化解财运、健康、爱情难题,使得缘主逢凶化吉,从官仕途高升,从商广纳财禄,得安康吉庆人生。

我们知道了哪里能请到开光本命佛?本命佛哪里请好?这个问题之后,还要注意本命佛的一些佩戴注意事项,才能使本命佛更好的保护我们,供奉本命佛要用一碗清水进行供奉。如果长时间不佩戴的本命佛,要将本命佛收纳好,短时间随意摆放没有问题。平时要多做好事,积累功德,有慈悲和感恩心。不要让血液和污秽物沾在本命佛上,不要满嘴秽语、心术不正、作奸犯科。洗澡和房事不适合佩戴本命佛。

哪里能请到开光本命佛?本命佛哪里请好?以上就是相关内容,希望每位缘主所奉请的本命佛,都能促进着缘主的成功和人生的幸福。

第四篇:食盐到哪里去了教案

《盐到哪里去了》教学设计

一、教材简析:

这节课是第四单元《有趣的变化》第二课,本课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导入,设计了“物体与水混合”的探究活动。便于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记录的过程中认识不同固体与水混合后,其变化是不一样的。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溶解现象。重点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验验证预测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指导学生操作“物体与水混合”的实验,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溶解现象。

2、过程与方法:从学生动手做实验入手,让学生展开自主讨论,并把观察到的现象及时记录、分类,从而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相互配合的精神;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喜欢科学,热爱生活的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做物体与水混合的实验。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五个烧杯、一支玻璃棒、一个药匙、实验记录单、适量沙子、铁粉、白糖、食盐、锯末、清水。

青龙镇拉马沟丰益小学 杨丽芬

教学过程:

一、实验导入,揭示课题

1、谜语:“来自水中,却怕水冲,回到水里,无影无踪”大家猜一猜是什么?(大家真聪明,可见大家都是爱动脑的好孩子。)

2、问题:既然提到了盐,我们就一起来观看一个和盐有关的动 1

画片:《驮盐的驴》(课件2) 思考:河水真的有魔力么?盐袋掉进水里后为什么变轻了?盐到哪里去了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解决的问题。揭示并板书课题:

18、盐到哪里去了。

二、预测现象,指导实验

1、鼓励大胆猜想,做好小组记录

师: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五种材料:沙子、白糖、铁粉、食盐、锯末。如果我们把它们分别放入水中,大家先猜一猜会发生什么现象?

生:白糖会化在水里!

生:盐也会化在水里! 生:沙子不会化!

生:沙子还会使水浑了! 生:铁粉不会化!

生:泡末也不会化,还会浮在水面上!

生:放糖的水会变甜! 生:放盐的水会变咸!

师:这些只是他们几个人的猜想,老师相信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的想法,把你们的想法在组内说一说,并由记录员记录在表内。(学生交流、记录)

2、实验验证猜想,培养探究能力

师:你们已经把猜想记录下来了,但是大家知道猜想不是事实,要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同学们说该怎么办?

生:实验!

师:那好.请同学们自己看书67页中间这幅图,谁能说说图中的三个小朋友是怎么分工的?

生:一个人负责倒物品,一个人负责用玻璃棒搅拌,另一个人负责记录。

师:那么,在这个实验中我们要注意什么呢?(课件3)找同学读注意事项。

(请注意:搅拌时玻璃棒不要与烧杯壁碰得乱响。大家也可以到附近的其他小组参观!)

(学生实验。教师参与小组的活动并适当指导。)(课件音乐) 师:同学们实验做得非常好!我发现这两个组的同学做完实验后把实验物品重又摆放整齐,实验桌上的水迹也擦干了。这样做多好啊! 3、小组争先汇报,依据标准分类

师:哪组愿意第一个站起来汇报你们小组的实验现象? 生:我们小组的实验现象是:白糖放进水中化在水里看不见了,水很清;食盐也化在水里看不见了,水也很清,看不出有什么变化;铁粉没化,水有点浑;锯末放进水中也没化,水很清;沙子放进水中没化,水比较浑。

生:我们小组有补充意见:白糖水和食盐水虽然看不出有什么变化,但它们实际上也有变化了。

师:为什么这样说?

生:因为它们分别变甜了、变咸了。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

师:你们观察思考得真全面!

生:我们补充一点:铁粉、沙子与水混合后都是沉在水底的,而锯末是浮在水面上的。

生:我们小组还发现:食盐和白糖是一点点地慢慢地化在水里的。

师:大家观察得真仔细!老师为你们感到骄傲。刚才老师也把实验现象制成一个表并记录下来(课件4)

师:现在请各小组比较一下,你们的猜想与实际结果一致吗? 有没有不一致的地方?哪组能勇敢的站起来谈一谈!

生:我们组认为铁粉会慢慢地沉到水底,没想到它会迅速沉下去。 生:我们组认为铁粉会化在水里,可是实验后的现象却相反。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大家想,如果我们不亲自实验,你们能发现这些有趣的知识吗? 生:不能!

师:科学探究永无止境,世界上有许多新奇的事物等待你们去发现、去研究呢!

师: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白糖、食盐、锯末、铁粉、沙子这五种物体与水混合后的实验现象及水的变化情况,下面我们就根据以上这些现象给这五种物体分类,看那组的分类方法多且独特合理。小组讨论后,把分类标准和分类结果分别填写在68页上表中,表中记不下就写在表外空白处。

(学生小组讨论后记录,教师深入个别小组聆听并适当指点)

师:哪组愿意说说你们的分类情况?

生:我们小组的分类标准有两个:一个是按在水中“化与不化”分类,化的有食盐和白糖,不化的有铁粉、沙子、泡末;(课件5) 生:还有一个是按沉浮分类,浮的有泡末,沉的有铁粉、沙子。 生:我们小组除了这两种分法以外,还有一种按“水是清是浑”分的类,水清的有白糖、食盐、泡末,水浑的有沙子、铁粉。 生:我们小组还有一类是按“看见看不见”分的类,盐、糖化在水中看不见,铁粉、泡末、沙子看得见。 生:我们还可以按下沉的快慢分。 4、水到渠成,理解“溶解”内涵

师:你们真聪明!老师都没想到有这么多的分类方法,老师真得向你们学习呀!现在老师有一个问题要问你们:糖粒和盐粒到哪里去了?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盐粒、糖粒化在水里了。

师:你们怎么知道它们化在水里了呢?

生:如果我们拿去化验一下,水里肯定有糖分和盐分了。

生:如果我们像海水晒盐那样,可能会把糖和盐再晒出来。 师:其实我们可以用一个最简单的方法知道它们是化在水里而不是跑到水外了,什么方法呢?

生:尝一尝!

师:对了,真聪明!可是我们实验室的物品没有经过消毒是不允许随便尝的。那么,为什么化在水里就看不见了呢? 生:我想他们肯定是化得非常非常小了,所以看不见了。

师:同意他们看法的请举手!

师:大家都同意,老师也同意!糖粒、盐粒在水中化得非常非常小了,以致于我们用眼睛都看不见了,那么,我们就说它们变成了极小极小的微粒,(教师板书:极小的微粒)同学们再想:我们喝糖水时是不是每一口都是甜的?

生:是呀!

师:这说明极小的微粒是怎么分布在水中的呢? 生:平均分布。

生:到处分布,到处都有。

师:大家同意吗?

生:同意! 师:(课件溶解6)

我们把像白糖、食盐这样在水中变成极小的微粒、均匀分散在水中的过程叫做溶解。

5、学以致用,转化技能 (1)、生活中溶于水的物体。

师:在生活中,你们还知道哪些物体容易在水中溶解呢?

生:我们冲奶粉时,奶粉就溶解在水中。

生:炒菜时放的味精也能溶解在水中。 生:我还知道炒菜时放的五香面也能溶解在水中。

生:老师!我不同意他的看法,五香面根本不能在水中溶解。因为它没有在水中变成极小的微粒,我在吃菜的时候还能看见五香面的小颗粒呢!(生显得很自信的样子)

师:同意吗?

生:同意!

师:如果谁还有不同意见可以回家后亲自实验一下。 生:我们在生病时吃的药也能溶解在水中。

师:对呀!药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被人体吸收,才能治好病啊! 生:冰块在阳光下也能溶解。

师:是吗?

生:我认为冰块在阳光下化成水不叫溶解,应该叫融化。 师:为什么?

生:因为溶解必须是在水中,而冰块是在阳光下晒化的,叫融化才合适。

生:如果是化在水中的就能叫溶解了。

(师生一致鼓掌。)

(2)、分类:老师在超市买来一些物品请同学帮帮忙,帮老师分分类:(课件7.8.)

三、总结质疑

1、同学谈体会

2、教师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把食盐等五种物体与水混合的实验,知道了白糖、食盐在水中能溶解,沙子、铁粉、锯末在水中不能溶解。老师有一个问题:不溶解在水中的物体我们能想办法把它们从水中分离出来吗?

生:能!(跃跃欲试)

师:那么,已经在水中溶解的物体还能从水中分离出来吗? (生疑惑了)

师:你们想知道吗? 生:想!(生兴奋起来)

师:现在老师可不告诉你,你们自己去查资料吧!下节课向大家汇报,看那个人或那个组知道的方法最多,好不好?

生:好!

师:最后 老师送给你们一句话(课件9) 师: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板书设计:

盐到哪里去了

食盐

变成极小的微粒

白糖

均匀的分散

沙子 铁粉 锯末

第五篇:《4 落叶到哪里去了》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猜想和观察落叶到哪里去了,使学生了解动物活动和细菌对土壤的影响。 2.引导学生关注土壤的改良方法,渗透人类要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关注土壤的改良方法,渗透人类要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关注土壤的改良方法,渗透人类要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

教学准备

腐烂程度不同的落叶、动画软件;蚯蚓、树叶、果皮、土壤;人类改良土壤的资料和书籍等。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猜想导入。

谈话:“大树下和田地里有许多落叶和枯草,它们都到哪里去了呢?”学生围绕这个问题的结果进行猜想。师生交流导入。

二、初步感知。

学生来到校园中实地观察,感知落叶和枯草的去向。

三、实验探究。 1.学生拟定实验方案。

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验证。亲眼目睹蚯蚓是怎样为改良土壤默默工作的。不要局限在教材中的两种设计方法,应该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去尝试,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爱护蚯蚓。

3.学生自读“科学自助餐”,了解“无土栽培”和“蚯蚓垃圾处理厂”的相关知识。

四、课堂练习。 完成“挑战自我”。

五、拓展延伸 让学生通过采访和查阅资料了解更多改良土壤的办法,同时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和渗透用科学技术改善生活的科学思想。

上一篇:公租房公示平台范文下一篇:工作计划高海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