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保护存在问题

2022-06-29

第一篇:耕地保护存在问题

17.耕地保护问题

“耕地保护问题”背景:

我国是人口多、耕地少的国家,在相当长的时期,人口增加,耕地减少的基本趋势难以改变。加强土地管理,坚守耕地红线,事关我国粮食安全和经济安全,事关我国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国家制定了18亿亩耕地红线的高压线,尽管如此,我们也发现一些市、县政府默许、纵容乃至在背后操纵违法违规用地,未批先用、“以租代征”,擅自设立和扩大开发区,擅自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违规侵占基本农田,侵害农民土地权益。坚守耕地红线的任务十分艰巨。

耕地保护面临的问题:

一、人口增长导致耕地紧缺。随着人口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每年粮食消费要增加50亿公斤左右,但由于耕地资源不增反降,使我国由于人口迅速增长而日益突出的人地矛盾更是雪上加霜。一方面,全国人口每年以上千万的速度增长。另一方面,全国耕地资源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消失。人口与耕地一增一减,使我国人地矛盾更加严峻。

二、滥占耕地资源现象严重。现阶段,我国经济快速增长靠的是占用大量耕地为代价取得的。全国上下的开发区热,是耕地流失的一大缺口。全国乱设开发区,多则占地上百公顷以上,甚至几十平方千米,少则也有几公顷左右,大部分分布在沿江、沿海、沿湖、城郊和农村水陆交通便捷的地区。由于城镇化加快、生态退耕以及部分地方违法违规乱占滥用耕地等原因,导致土地违法案件数量和涉及的违法用地面积出现反弹。城市无限制地外延扩展,盲目开发建设,占有了大量耕地。部分单位和企业宽打宽用,征而不用,浪费土地。耕地侵占具有行政行为特征。作为耕地直接管理者的地方政府,更是没能承担起保护耕地的责任,相反,违法占用耕地带有浓厚的地方政府行为色彩,当地政府的行政行为是耕地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不少地方政府为求发展,大搞规划,随意圈地,建立各种名目的开发园区,在有些城镇,动辄圈地几十平方公里,但经济实力又远远没有达到,形成“开而不发”成片晒太阳的开发区。

三、地方政府耕地保护意识不强。目前有不少政府领导干部存在着城市越大越好的观念,把扩大面积作为城镇发展的一个主要目标;有些领导干部则把出让土地当成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手段,错误理解和片面强调“以地生财”;还有一些领导干部片面追求所谓的个人“政绩”,不惜以浪费和破坏土地资源来换取在任期内经济的“高速增长”。他们对于耕地保护在实现我国农业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口头上讲得多,行动上落实少,甚至非法干预对土地的执法工作,给耕地保护执法制造了障碍。

“耕地保护问题”的重要意义:

一、保持18亿亩耕地,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我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头等重要的大事。综合考虑提高粮食单产和耕地复种指数及粮经比等因素,要实现我国粮食基本自给的目标,必须保有18亿亩耕地,这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底线”,是一个不能再少的数字。

二、保持18亿亩耕地,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土地不仅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还是农民最基本的生活保障。我们必须严格土地监管,维护农民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三、保持18亿亩耕地,关系到长远发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就是要保持当代人的需要和子孙后代生活前景之间的平衡。耕地资源是历代人开发保留下来的,也应该世代传承下去,不能吃了祖宗饭、断了子孙路。18亿亩耕地是我们民族生存的根基。“耕地保护问题”的对策:

一、增强保护耕地的紧迫感和历史责任感。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耕地是保障粮食生产能力的根本。加强对耕地资源的保护,不仅关系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而且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耕地保护问题上,要立足于全民族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立足于国家的稳定发展和社会的长治久安,耕地保护的目标绝不能动摇。

二、要落实坚守红线、严格监管的责任。发展是硬道理,保护耕地也是硬道理。要落实中央关于土地调控的宏观政策,维护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的严肃性,坚决查处各类违法违规占用土地的行为。要科学编制一个既保护耕地又保障发展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严格防止借规划修编减少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面积的倾向。

三、坚持节流与开源并举。我国城镇和农村建设用地的潜力很大,保障发展的国土空间潜力也很大。建设用地当中闲置土地、空闲土地、批而未供土地大约有400万亩,我们国家还有各种人为因素造成的废弃地2亿亩,未利用地39亿亩。各项建设尽量不要去占耕地,必须占的就要少占,能用“劣地”的不要去用“好地”,占用的土地要高效利用好。

四、转变土地利用方式。一是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基础产业布局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浪费土地资源。二是要科学安排城镇建设和相关行业规划的用地规模及标准。应按照节约集约的原则,优化用地结构,压缩占地规模,控制城市盲目扩张,合理安排基础设施建设。

五、拓展城乡建设用地新空间。鼓励通过整理、复垦和开发补充耕地,提高现有建设用地利用效率。优先开发利用城市建设用地中空闲、闲置和批而未供的土地。在尊重农民意愿和民风民俗的前提下,按规划逐步实施迁村并点,治理“空心村”。三是合理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镇规划布局,城镇发展尽可能使用未利用地和山坡地,尽量少占耕地。

第二篇:关于与农耕地保护问题浅析大全

浅析关于农耕地保护问题

摘 要:耕地资源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事关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社会的和谐发展。而当前耕地资源存在数量不断减少,质量日益下降,利用不合理等一系列问题,为了更好的保护耕地资源,政府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提高对耕地保护的意识,构建完善的土地管理制度,合理规划农村土地利用。

关键词:耕地保护 土地管理 农耕地利用现状 耕地保护对策

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为我们提供了充足的粮食和丰富的生产原料,是工业等其他物质生产部门和一切非物质生产部门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更是社会安定、国家自立的基础。我国耕地面积只占世界耕地面积的9.5%左右,却承担着养活22%以上人口的重任,这对我国农业事业发展是个严峻的挑战。在新农村建设中,应该把保护耕地作为土地政策的首选目标。找出当前农耕地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采取积极的措施合理的保护和利用耕地是土地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

1保护耕地的必要性

1.1土地资源禀赋较差

中国以不到世界10%的耕地,承载着世界22%的人口,就如同超载的公交车。虽然我国的国土面积位居世界第三,但是由于平原少、山地多的地形条件,优质的耕地资源少之又少。在我国的土地类型构成中,耕地只占到13.5%;而在耕地总面积中,水浇地只占47%,高产田只占30%。因此,土地资源的难以再生性、数量有限性决定了它远比其他自然资源重要。

1.2人均耕地少

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着我国的耕地保护势在必行。自建国以来我国的人口数量处于不断上升的阶段,预计到2020年,人口将增加到14.5亿,同时我国的耕地面积却在不断下降,在1998年到2008年这十年期间,耕地面积由19.45亿亩下降到18.25亿亩,人均耕地1.37亩,不足世界平均水平40%,排在世界第67位,约相当于美国1/7,印度的1/2。

1.3后备耕地资源少

全国后备耕地资源总潜力为2亿亩,但水、土、光、热条件较好适宜开发的后备耕地资源只有8000万亩。当前我国的经济不断发展,各项建设占用耕地的速度不断加快,人口的增长,土地的供需矛盾日趋激化,保护耕地是促进国家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

1.4耕地质量下降

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我国的土壤污染、土壤侵蚀、土壤盐渍化等问题日益严重,导致我国耕地生产力降低,耕地质量下降。分析其质量下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水土流失。目前,我国的水土流失状况十分严重,在我国的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华南的丘陵地区、北方的土石山地等地区,其水土流失的面积大约有180万km2。水土流失致使土壤肥力大大下降,作物产量低下,经济发展缓慢。②荒漠化。根据全国沙漠、戈壁和沙化土地普查及荒漠化调研结果表明,我国约有4亿人口受到荒漠化的影响,荒工矿占用、各级荒漠化形势十分严峻。此外,由于耕地的未合理利用,耕地荒漠化还在进一步扩大。③农业污染。这一方面包括农药化学污染,农村乱用滥用农药现象极为普遍;另一方面,农用塑料膜污染、化肥污染、畜禽养殖业污染严重。在城市周边地区,工业“三废”对耕地的污染也非常严重。④占优补劣。根据国土资源部发布的信息,2005年全国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面积30.67万公顷,与全国建设占用耕地面积13.87平方千米相比,实现了数量上的补大于用,达到了“确保耕地占补平衡”的要求,但是在质量上却一直存在着“占优补劣”的问题。以2005年为例,建设占用的耕地中有灌溉设施的占67%,而补充的耕地中有灌溉设施的只35%。

2农村耕地利用的现状

2.1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土地资源未得到有效配置

在我国人均耕地资源占有量远低于世界水平的情况下,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低效益、粗放型土地利用依然普遍存在。主要表现为:一方面,城镇用地规模延式扩展,占用了大量耕地,尤其是城镇近郊许多优高产农田被占用。另一方面,大部分城市旧城普遍存在建筑陈旧、改造艰难、产出率低等问题。同于急功近利思想的影响,地方政府把主要精力放在非农建设的土地开发上,不愿意再承担耕地资源保护责任,从而导致农业用地结构调整不合理,使人们粮食安全受到威胁。许多地方政府为了发展地方经济,大量征用耕地作为建设用地,越权批地、违法供地、浪费土地等问题严重。这些行为严重扰乱了正常的土地市场秩序,导致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趋于不合理的状态。

2.2生态退耕进一步加剧了耕地减少

生态退耕进一步加剧了以有限的土地既要保证“吃饭”又要保证“建设”的两难局面。退耕还林工程是迄今为止我国投资最大、涉及面最广的一项生态建设工程。从1999年到2005年,在退耕还林工程实施的7年时间里,中央累计投入1034亿元,安排退耕地造林1.35亿亩、荒山荒地造林1.89亿亩、封山育林0.2亿亩。工程范围涉及25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2279个县(包括县级单位)、3198.5万农户、1.2291亿农民。

2.3闲置耕地大量出现

所谓闲置耕地出现,在如今中国农村实际上是一种抛荒现象。土地是农民的命根,那又为何有如此多的农民放弃耕地呢? 农业效益低和劳动力转移造成抛荒。农产品经常受结构性、暂时性和低水平过剩的影响,市场风险大,价格相对偏低,特别是水稻等粮食价格近几年持续下跌,并且农业生产成本逐年增加,导致种田效益进一步降低。农业效益低,直接影响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这是耕地抛荒最根本的原因。

土地流转困难和土地征而不用造成抛荒。造成土地流转难的原因,既有土地权证不清等历史遗留问题,也有土地流转机制不够健全、缺乏灵活性和可操作性等因素。当前,农村中“有田无人种和有人无田种”的现象比较普遍,特别是农业税免除后,有些农户自己不想种也不愿别人种,从而造成部分土地抛荒。

2.4宅基地扩展危及耕地红线

不少村庄在新建或改扩建的县、乡级公路及附属设施的带动下,许多村民一味地依偎这些主要交通干道等设施新建住房,但并不愿扒掉村中日房翻建新房,以至让旧房空着或放养牲畜甚至倒塌。由于村庄不断向村外扩展,势必要占用大量的耕地,从而危及耕地红线,而在另一方面,村庄内部空房地,废弃地大量闲置,又造成很大的浪费。

2.5村民对耕地保护意识淡薄

村民对耕地保护意识淡薄,不利于保护耕地,不注重对村庄内部闲置建设用地的挖潜。同时乡(镇)基层国土资源管理力量薄弱,专业人员少,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执法装备缺乏,工作经费不足,很难对本辖区内的国土资源实施有效监管。另一方面,历年来一些乡(镇)对违法用地问题处理不规范,以罚代拆、一罚了之的现象比较普遍,给制止违法占地行为带来了负面影响。同时,按照法律规定,农民非法占用土地建住宅的必须拆除,但现实当中很难执行,使执法陷入两难处境。

3加强农耕地保护的对策

3.1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全社会土地法制观念和国策意识

各级政府和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把土地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教育摆在重要位置,深入持久、坚持不懈地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对村干部,要利用多种渠道进行土地法律法规政策的培训,增强他们的土地法律观念和国策意识,提高依法管地、依法办事水平。对广大群众,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广泛宣传,采取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形象直观的宣传教育,使其知法、懂法、守法、努力营造全社会珍惜土地,保护耕地的良好氛围。

3.2健全法律制度,加强土地执法力度

当前,国家不断完善土地管理体制,坚持和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加大对国土管理干部的培训力度,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落实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加强未报即用违法用地查处工作实行问责制。国家加强对耕地资源的统一管理,依法管理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要确实予以保障,防止出现建设用地审批不严,乱占滥用,耕地和不批就用、多批少用、少批多占等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

3.3合理规划农民建房,严格治理“空心村”

针对各地不同的空心化现状,采用不同模式的规划方案,因地制宜。例如,修建中心村,将散乱的居民点进行集中布置,将小村并成大村,集中搬迁,积极响应国家城乡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坚持集约节约用地。在村庄规划中,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方向,建立适当规模的工业园区,适应农村非农化的发展,吸引外出务工劳动力人口的回流,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有效遏制农村人口空心化,保持农村经济活力;完善公共基础设施,改善村民的生活环境,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增加农村的内聚力。完善宅基地审批程序,不断推进宅基地管理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采取灵活手段,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加大执法力度,严格宅基地审批,杜绝“乱批乱占”宅基地现象。运用行政手段依法收回非法占用的宅基地,以及采用经济手段对宅基地超标部分和旧宅基地(建新不拆旧的)按年限收取一定费用;改革农村宅基地使用制度,促进宅基地合理流转,尤其是改革现有的宅基地产权关系,建立健全的有中国农村特色的宅基地流转市场。建立以节约集约用地为目的的宅基地管理制度,有效减少宅基地的闲置率。运用有偿补助的方式,收回闲置宅基地,进行统一管理。鉴于村名不愿意转让宅基地,可采取宅基地换房等政策将集中居民点的房屋以相对合理的价格换购给村民,比如像集资房的修建等。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改革问题,在节约集约上做文章,合理规划农民建房,清理盘活空地,鼓励土地周期性再开发,开拓土地利用新空间。引导农民适当集中居住,要尊重农民意愿,有利生产,方便生活。村庄建设规划要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整体规划为依据.以旧村庄为依托、优化村庄内部用地结构、充分利用村内各种废弃地、闲置地.合理布局公共设施用地、生产用地、道路用地和宅基地。

3.4国家实行政策倾斜,调动农民耕地积极性

对于如此庞大的农业人口,如此重要的经济济出,要想实现高速发展,国家的扶持和投入是核心所在。农民放弃耕地的根本原因在于农业耕种收入低,农产品价格低,所以国家要通过宏观调控,合理调整农产品价格,特别是粮食价格,有必要加大对农民的粮食补贴,这是农民减税政策实行后又应该重新考虑的政策。其次对于农产品加工企业在政策上要有优先和优惠,因为农产加工业是农产品销售的一大渠道,是农民增收的一大途径。最后重点强调继续和完善已有的保护政策,加大农业的科技投入,大力发展科技农业.不断提高科技成果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贡献。

4结束语

耕地资源的保护关系到为了国家的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经济安全、政治安全以及社会稳定, 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因此如何加强对农村耕地的管理,使农耕地管理运步走向规范,是当前我们政府一项意义非常重大的系统工程。

第三篇:我市耕地占用税征管工作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市地税局 刘 兴 吴家琼

2008年耕地占用税新《条例》出台后,我市各县、区认真做好贯彻落实工作,并以此为契机,大力加强耕地占用税征管,取得了显著成效。2009年9月我市耕地占用税征收入库5,186万元,比上年同期征收的545万元增加4,641万元,增幅高达851.56%。

一、主要成效

(一)耕地占用税征管方式不断完善。一是凡2008年1月1日批准占用耕地,各地都严格按照宜府发〔2008〕42号文规定,以新条例新税额征税;二是做好新旧政策衔接,严格按照(《宜宾市财政局、宜宾市地方税务局关于转发省财政厅、省地税局关于耕地占用税若干问题》的通知)(宜财发〔2008〕207号)文件规定,组织做好欠税清缴;三是积极探索尝试有效的征管方法。筠连县针对农民修房造物面宽、量大,税额小不易征管的特点,积极调整工作思路,变坐门等税为主动出击。在征管中主动面对矛盾,求得乡镇党委政府的支持,借村组干部的力量对纳税户宣传耕地占用税政策、核实纳税户占用耕地等基本情况。由于方法得当,建房占用耕地的农户(包括历年欠税户和非法占地户)踊跃主动到筠连镇税务大厅申报并缴纳耕地占用税及罚款,有人比喻这些占耕地建房的农户缴纳耕地占用税的自觉性就象当年缴纳农业税一样。长宁、高县、珙县等也和财政、国土三家联合发文完善了相关的征税办法。

(二)耕地占用税征管制度不断规范。一是密切部门配合,建立税源共管的控管机制。去年以来,按照耕地占用税条例精神,县、区地税和国土部门就形成了长期、固定信息互通制度、达成“先税后发文”的税款共管原则,从源头上阻止税源的流失,由于形成了税源共管,所以税收增幅非常明显,宜宾县、南溪、江安、屏山等县尤为突出。二是严格耕地占用税的减免和备案制度。我市《宜宾市地方税务局耕地占用税契税减免管理暂行办法》(宜地税发(2005)75号)文严格了减免申报和逐级备案制度,检查中县、区没有越权减免、弄虚作假骗取减免和擅自出台与耕地占用税不符的减、免、缓政策;同时各地还对减免还实行跟踪管理,如遇擅自改变占地用途,立即通知纳税户补缴耕地占用税;三是统一文书格式、账务核算清楚。县、区使用的耕地占用税征管文书资料统一按照省局规范格式印制,税收完税证从2009年1月1日起统一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通用完税证”,各地按要求填开、征收税款及时足额缴入金库,同时账务核算清楚准确。

(三)耕地占用税清欠工作成果显著。根据省局要求,市、县、区都公布了耕地占用税违法举报电话和联系人,设置具体举报奖励办法。各县地税部门组成各种清收小组,对已批未税、工业园区用地、政府土地储备中心欠税和违法占地及公路等大型工程建设用地进行清理。 2008年我市耕地占用税入库6,547万元(其中清收欠税4,000多万元),比上年同期的1,139万元,增加5,408万元,增幅高达474.8%,比2006年入库的1,854万元,增加4,693万元,增长253.1%。2009年我们继续把清理耕地占用税欠税作为重点来抓。根据《四川省地方税务局关于开展耕地占用税专项检查的通知》(川地税函〔2009〕298号)的精神,今年4月我局也出台加大耕地占用税清欠的检查和催收的安排通知,5月按照省局要求又再次开展了专项执法检查,检查中特别强调对已批未税、工业园区用地和违法占地、政府土地储备中心欠税进行了清理和掌握,通过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以及税务人员的辛勤努力,1-9月我们的耕地占用税大幅度增长,清欠收入占很大部分。

二、存在问题

在新《条例》的贯彻过程中,耕地占用税的征管正逐步走向规范化管理,但与其他税种的征管模式相比,仍存在着很多不完善的地方,表现在:

(一)信息共享不畅。少数地说征收机关由于种种因素与国土还没有建立实质性的信息关联机制,获取信息不完整及时,特别是获取国土建设用地计划很难;个别县级政府由于欠省政府征地费省国土部门借故不下建设用地批文,致使税务部门无依据征税;耕地转用批复跨度时间长,事实占用耕地面积不好鉴定,特别是现在的工业园区占地。这些都造成欠税和征管滞后。

(二)财力不足造成欠税。市、县两级土地储备中心打捆上报批次征地,很多已批建项目目前尚未动工,由于纳税数额较大,各级政府一次缴纳上百、甚至上千万的税款难度非常大;部分工业园区的重点项目建设用地,特别是政府千方百计招商引资引来的“金凤凰”,政府承诺很多优惠,所以税款征收难度极大。

(三)纳税主体和纳税环节错位。新条例明确了土地储备中心是纳税人,但有个别县级部门对自己是纳税人想不通,他们指定企业在土地拍卖环节缴纳耕地占用税,造成纳税主体和环节错误,这给地税部门在公正执法中带来困难。

(四)征管资料亟待规范和完善。检查中发现个别企业应该享受减免的建设项目,征收机关没有按照减免税的要求逐级上报,减免资料也还待规范完善;征管资料有使用农税的也有使用工商税收资料的,很不规范;各地建立的征管台账存在不全面和完善的地方;耕地占用税完税证改成通用完税证后联数不够,影响其征管。

(五)税额存在随意性。条例第六条“经济特区、经济开发区、人均耕地特别少的地区,适用税额可以适当提高”,其中的“可以”、“适当”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实际工作中不好掌握和操作。

三、改进建议

(一)完善部门配合,明确部门职责。条例细则和办法都明确了国土部门有协助征收机关征税的职责,我们要求县、区一定要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密切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尽快和国土部门建立明确的信息关联制度,严格“先税后批文”,及时掌握国土部门的用地计划(包括对农户的用地计划)和建设用地批文;同时年终决算报表中两家单位占用耕地数量要严格一致,这样税务部门才算真正家底清楚,源头控制。

(二)加大宣传力度,规范执法行为。针对纳税主体环节错位,首先我们税务人员要提高自身征收管理水平;其次要有针对性地对社会各界特别是各级党政负责人做好新耕地占用税政策宣传,争取他们对此项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同时也要规范我们的执法行为。县级税务征管股要负责随时指导和规范房地产税收办公室及基层所耕地占用税征管及操作流程。

(三)加大清欠征收力度。对检查清理出来尚未征收的历年欠税,各地要抓紧时间尽快核实,了解欠税情况、制定清欠办法,严格按税收征管法有关规定处理违章案件,以避免新的尾欠发生,实现税款的应收尽收;对各类土地储备中心及纳税困难大户要加强耕地占用税政策宣传,使其他们在投资计划安排时有充分的准备,并能按时将税款足额的缴纳入库。

(四)加强耕地占用税政策的学习培训。为提高耕地占用税征管的理论水平,各地要有针对性地对征管人员耕地占用税政策的培训,以确保耕地占用税政策的正确贯彻和征管水平的提高。

第四篇:农村电网保护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农村电网保护存在的问题与对策2007-12-12 14:56:49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农村电网保护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农村电网保护存在的问题与对策(2)

几年来,国家投入巨资对农村电网进行建设与改造,改造后的农村电网布局合理、电压稳定、供电可靠,有效地促进了农村电力消费和经济发展。改造后农村电网现状如何?笔者对江苏**县农村电网情况进行了调查,该县5年内农网改造先后共投入亿元资金,对全县农村电网进行建设与改造。据统计,该县2002年底工业总产值实现亿元,农村工业占,与农网改造前相比分别增长83,。城乡电网同价后,农村到户电价平均下降元/千瓦时,减轻农民负担630万元。就在人们喜尝收获成果的时候,一些不法分子将黑

手伸向农村电网,他们盗窃电力设施,使农村电力资产蒙受很大损失,扰乱了农村供电秩序,给人民群众生活带来不便,给社会稳定制造事端。

5年内,该县农村电力设施被盗达100起,直接经济损失万元,恢复建设需万元,被盗(220伏~10千伏)线路长达31202米,盗窃的各类金具及配电设备重约9吨。盗窃范围涉及全县乡镇总数的88,有76个生产组万人口受害,影响农田灌溉52800多亩。

一、农电设施缘何屡屡被盗 农村电力设施为何屡屡被盗,究其原因错综复杂。

1.农村电力设施点多、面广、布点分散 **县县域面积平方千米(陆地平方千米)。”两改一同价”后,全县农村10千伏线路千米,低压线路6200千米,农村配电台区1438台,农户80891户,招用农村电工人均管理的线路千米。城乡管理一体化是体制改革的最终目的,农村电工日常负责几百户的电费抄核收管理工

作,24小时负责客户的报修维护,还要参与工程施工,再要每天抽空巡视线路不合实际。线路长加之布点多、面积广,因而电力设施难管理又易盗且不易及时侦破。而一些季节性用电的农业机井和偏辟的线路,为考虑降低损耗,一旦不排灌便中止供电,也就成了犯罪分子的首选目标。

2.”两改一同价”后,农村电网的产权发生了重大变化

原属于村集体所有的农村电网,按照国务院办公厅文件和国办发[1998]134号文件精神,农村电力资产应由过去的”集体”变成现在的”国有”,所有权归属于国家电力部门,使用权仍属过去的农村用户,这是一项大政方针。但在归属过程中,没有明确两者之间对农电资产保护的关系。过去,村级组织对电网管理还比较重视,如果被盗,是自筹资金负责架设。现在变了,在**县金沟供电所管辖的李坝村五组,2003年4月1200米机井低压线路被盗,村民没有报警反而强

烈要求供电所恢复供电。供电所重新架设后,与该组签了护线协议。同年10月份,该组同地点线路再次被盗,村民将电话打进县政府热线,尽管有协议,对于用电心切的群众,供电所又不得不迅速架设将线路恢复了供电。用当地村民的话讲:”我不欠电费,你就得给电我用,其它我不管。”这都是由于产权、责任不清引发的争议和隐患。

3.谁是真正的电力设施保护者不明 《电力设施保护条例》中规定电力设施保护实行电力管理部门、公安部门、电力企业和人民群众相结合的原则。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电力设施的义务,对危害电力设施的行为有权制止并向电力管理部门、公安部门报告。这样大家都是电力设施保护者,可一旦发生线路盗窃案后,又谁都不承担这个责任。

4.有买的就有卖的,销赃源头活跃 全县共有收购废旧物资点60余家,其中也有没取得正规经营执照的。在利益

驱动下,使偷盗、销赃者走到了一起。在一次清理收购点时,发现某镇一家收购站有被剪断的导线,询问无结果,公安部门只能将导线暂时封存。没对收购者问出一个说法,销赃者又可以正当经营。而公安部门因为要处理社会上各类不同的案件,再处理一般性盗窃电力设施案件也就力不从心,这样就出现了举报无人管、查处不及时、打击不得力的不良局面。

二、如何保护我们的电网

面对破坏的电力设施,**县供电公司、县经贸委纷纷上书到政府。人大代表则义愤填膺,纷纷提案,要求政府各职能部门统一协调,集中治理。农电设施保护成为**县社会治安的主战场。

2003年,在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政法委、经贸委、公安局、供电公司走到一起,开展了长达近一年声势浩大的专项治理活动,各职能单位统一认识、统一布置、统一行动,依靠群众、发动群众,通过近半年的整治,盗窃之风有

所收敛。侦破了4起盗窃电力设施的案件,端掉3家有销赃行为的废旧物资收购点。全年发案3起,与同期相比下降85;3起均得以告破,是过去五年的总和,使农村电力设施保护工作逐步走出困境。回顾这项工作,该县具体从以下几点进行突破和巩固,从而保证了农村电力设施的安全。

1.加强宣传

首先加强《电力法》和《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的宣传,对破坏电力设施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宣传到位。其次,针

农村电网保护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第五篇: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 要】目前,伴随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生态保护作为其重要的基础也倍加受到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漫长而艰巨的任务,是我国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体现。但是,由于目前生态环境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甚至部分地区生态环境出现进一步恶化,这就警醒我们,解决当前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刻不容缓。

【关键词】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对策

引言

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改善,但由于全球气候异常、土壤和水体严重污染等导致的整个生态系统失衡,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存和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加上起步较晚,仍面临着诸多问题,对此,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控制对策,希望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借鉴。

一、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法律不完善,生态保护缺乏法制保障。

我国目前生态环境保护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以及一些专门的资源法,其对生态保护的目的、任务、指导思想等作出了具体的规定,但其只有一些广泛的规定,并没有具体的措施。近年来,国家环保总局下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的指导性文件和单性法规。但由于现行的资源法主要是针对自然环境中某一特定的要素制定的,缺乏环境保护综合管理的基本制度和措施。没有一部完善的、统一的生态环保法规。由于无法可依,环保部门在对生态环境保护监督检查中发现的一些生态破坏事件不能得到及时和应有的处罚。

2.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认知不足,环保意识差。

环境问题的出现,归根结底还是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认识不足,人们在生产的过程中只注重与经济的生长以及提升,却忽略了环境保护的问题,对于环境保护更是缺乏足够的意识。尤其是在农村地区,污染问题更为严重。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城市来说比较落后,为了实现经济的提升,大家开始大兴农业的发展,在农业得到发展以及提升的同时,环境却遭到了严重的破坏。部分农民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使用大量的肥料,其目的在于加速农作物的生长,但同时却对土壤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另外,人们为了增加耕地面积,开始乱砍乱伐,进而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很严重的破坏作用,严重影响生态平衡。另外,一些废弃肥料以及废弃材料的流失严重污染了水资源,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

3.执法力度不够。

执法力度不够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管理体制不顺,导致环保部门的监管作用无法发挥,主要是生态环境涉及到水利、农业、土地等多个方面,加上环保部门协调机制和管理模式规定不完善,互相争取“五权”现象严重,分管部门自我感觉处于配角地位,工作积极性不高,不能正常发挥监督权,最终造成各职能部门配合不默契,使生态环境保护的整体性被分块划分。二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问题突出,部分地区执法部门在实际工作中对群众反映的环境问题或敷衍了事或视若无睹、不管不问,严重脱离群众,致使群众越级上访事件只增不减,执法部门工作被动,应付上级检查的现象司空见惯,针对性的处理重大环境问题的现象更是常见,另外部分地区声称受保护主义影响,对领导没有批示的地区、重点保护企业、开发中的地区、查过但没解决问题的地区都不敢执法,更不敢碰硬。此外个别地方保护主义严重,不仅不配合执法工作,甚至干预、扰乱执法,造成环境问题纠纷不断。

二、解决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对策

1.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环保意识。

生态环境保护是全民事业,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因此各地必须加大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宣传,并普及相应的法律知识和环保知识,特别是乡镇政府要根据农村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制定相应的宣传措施,如派干部和相关技术人员下基层,将当前的环境问题和影响切实传达给农民,并指导其如何科学的进行农业和工业生产,设立专门的环保宣传和咨询小组等,切实促进农民环保意识的增强。

2.完善环保立法。

首先是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的内容,制定切实有效的具体措施,使其有一个综合而?y一的基本制度,并填补部分环保领域法律空白,严格审查环保条例,及时处理存在矛盾和冲突的规定,确保相关部门执法时有明确的实施细则;然后进一步强化政府在环境保护中的责任地位和承担方式,督促其有效落实环保工作,并加大对造成环境污染的企业的处罚力度;最后是完善公益诉讼制度,依靠公众力量监督生态环境保护,并保障其诉讼请求的法律效力。

3.各地加大环保投入。

加大政府资金的投入。对于任意一项活动以及机制的推动,政府资金的投入都是保证活动有效开展以及执行的重要措施,对于环保工作的开展自然也是同样的道理,相关的政府部分必须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加大资金投入,引进更先进的环境保护技术以及环境保护设备,提升资金的投入力度,加强环保工作的有效开展以及执行;

拓宽融资渠道。除了政府的资金以外,还应该想办法拓宽融资渠道,进而实现资金的融入。首先最可采用的一个方法就是实现社会资金的募集,可以借助于一些公益活动或者是公益广告实现资金的募集,发动社会的力量,一方面可以实习点资金的融入,另一方面来说,采用这样的手段也可以实现大家对于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可谓一举多得。

4.加大执法力度。

(1)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并建立环保执法责任制度和考核制度,有效落实责任到人、领导分管和定期考核,严把金钱、权利和人情三关,以提高领导干部和执法人员的环保意识和自身素质,督促其加大执法力度;

(2)完善管理体制,强化环保部门的执法权利和执法能力,借此处理好各职能部门的关系,使其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协作配合,避免争相夺权、互不配合现象的发生;

(3)加强环保执法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对群众反映的环境问题要及时进行实地调查和采取有效措施,并将环境问题情况和结果告知公众,涉及到排污许可证的核发等重大事件,环保部门要设立听证程序,鼓励公众参与监督;

(4)相关部门在平时要加大监察力度,确保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至于重点企业、开发区等以往不敢查的地区不仅要进行常规检查,还要重点监察,杜绝保护主义思想和行为的蔓延,严格依法处置扰乱执法工作的相关人员。

三、结语

生态环境保护作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视,我国也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为生态保护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政治保障,为生态保护参与综合决策创造了条件,促进了我国生态环境执法革新的步伐。本文针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应的解决思路,对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董爱霞,张红亮.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路探讨[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11(01).

[2]章庆民.关于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综述研究[J].科技资讯.2010(01).

[3]薛莲.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胜利油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02).

上一篇:古代经典情书欣赏下一篇:广东省国土资源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