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文“三段三维九式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2022-09-11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诗歌文化渗透在整个中国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 成为中国人两千多年来的一种生活方式, 成为渗透于我们血液里的一种民族意识, 成为充盈于炎黄子孙灵魂深处的一种挥之不去的文化情结。

然而, 在全球文化碰撞的浪潮中, 中国传统文化明显受到挑战。有关调查表明, 许多千古传诵的经典诗词, 在国人眼中却如过眼云烟。

小学语文教学是文化的传承, 理应追寻“诗意的生活”, 实现生命“诗意地栖居”。所谓“诗意的生活”, 旨在带给学生更多的是思想素养、道德情操等精神层面的变化。所谓“诗意地栖居”, 就是通过吟诗、写诗、画诗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 关心社会, 关注学业, 思考人生, 让学生“腹有诗书气自华”。同时发挥“诗教”更大的社会功能, 让每一个人都能够分享诗歌带给我们的如春风沐浴, 细雨滋润的道德教化。这是一种文化传承, 一种精神境界, 一种文化品位。

小学古诗文教学如何追寻“诗意的生活”, 实现生命“诗意地栖居”?渝北区花园小学沿着小学低段、中段、高段三个阶段, 聚焦诵读、积累、运用三个维度, 分别采取哺乳式诵读、咀嚼式诵读、消溶式诵读, 识记性积累、理解性积累、归类性积累, 口语表达式运用、书面表达式运用、综合表达式运用等九种方式方法, 由此构成“三段三维九式”教学模式, 努力实现三个目标:学校有“以诗立校、以诗促教、以诗激趣、以诗益智、以诗育人”的品牌, 教师有诗意底蕴积淀、诗意教学的专长, 学生有与诗歌有关的艺术技能特长。为此, 探索出了“三结合”实践策略。

一、古诗文教学与卓越课堂建设相结合, 打造“诗意课堂”

长期以来, 小学语文推崇“工具理性”教学观, 课堂教学单调、枯燥、低效。工具理性衍生的教学方式被讥为“脖子以上”的教学, 其教学目的只在于交给学生几把“钥匙”以训练成“科学工具”, 而对其精神、灵魂、生命以及生存等等则置若罔闻。卓越课堂追求生命诗意地栖居, 是一种“诗意课堂”。诗意课堂怀着对生命的敬畏和尊崇, 以热切而理性的努力追寻着教育的本真。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审美的清泉, 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能力发展。”海德格尔说“一切的冥思是诗, 一切的诗作是思。”让人诗意地栖居在生命场域, 乃是诗意课堂所要追寻的最高境界。

1.“诗意课堂”的教学观念。

古诗文教学打造诗意课堂, 必须坚持卓越课堂教学观念。一是坚持“兴趣先于知识”的教学观, 因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二是坚持“个性先于共性”的教学观, 因为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 没有生动的个性就没有抽象的共性。三是坚持“过程先于结果”的教学观, 因为过程必然决定结果, 结果不能完全解释过程。四是坚持“生成优于预设”的教学观, 因为生成是生动地创造, 预设是虚幻的魔术。五是坚持“体验优于说教”的教学观, 因为生活是教不会的, 游泳中才能学会游泳。六是坚持“形象大于思想”的教学观。因为理论是灰色的, 生活之树常青。七是坚持“领悟优于灌输”的教学观, 因为领悟是自主建构, 灌输是被动接受。八是坚持“智慧高于知识”的教学观, 因为智慧是树是枝干, 知识是果是花叶。

2.“诗意课堂”的教学原则。

古诗文教学打造诗意课堂, 必须坚持卓越课堂教学原则。一是追求神韵美的原则。关注生命、关注情感、关注发展, 展现爱的大慈大悲, 抒发情的感天动地, 歌咏世界真善美, 鞭挞人间假恶丑, 情真而神美。二是追求情感美的原则——真情无敌, 主张心口相应、主张言必由衷, 主张情真意切。追求师生心有灵犀的点点融通, 追求理想、人格、情感、个性、热情的真诚投入。三是追求情景美的原则——一花一世界, 一树一菩提。不论景由情生还是触景生情, 有我之境还是无我之境, 都应该情景相生、景因情移, 情景互见, 水乳交融。以期感染陶冶, 如入芝兰之室, 如沐惠畅和风。四是追求结构美的原则——不枝不蔓, 精练简约, 自由挥洒。讲求张弛有致, 追求疏密相间。情感、形象、节奏、变化、结构、机智、比拟、语调、肢体等等表达方式恰当运用, 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学习, 在学习中欣赏, 在欣赏中成长。

3.“诗意课堂”的教学方法。

一是营造诗意美境。古诗文教学打造诗意课堂, 必须追求课堂有灵性、有个性、有开放性。像诗里表达的那样给人以美感的意境, 让师生感受到和谐共鸣、心灵释放、思想流淌, 使学生在一种轻松、自由的状态下, 学到知识, 得到诗意之美的陶冶, 启发智慧的心灵。二是激发诗意激情。老师要善于启发学生和善于被学生感动, 寻找每一刻可以激发学生情感的瞬间, 同时不放过学生言语中的一个闪光点, 并引导其激起万丈狂澜。从而与老师一起去发掘文本中的文学气息和浪漫情怀, 用缤纷的语言诠释对文化的膜拜及生活的智慧与幽默, 随时随地创设诗意的氛围, 营造诗意的课堂。这都需要教师应当有目的、有系统地归纳收集整理相关的知识体系。用深厚的积淀、广博的知识和敏锐的直觉组织学生有目的的训练。三是实现诗意迁移。将《三字经》、《论语》等引入课堂, 让学生读读、背背, 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发。通过诗词配乐、配画、配新解, 以吟诵、品味、聆听、体悟的形式将古诗文教学融入语文、音乐、美术、体育、品德与社会等学科教学中, 形成学科整合,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从教学神态、教学语言、教学目标、教学评语等方面陶冶诗情。尊重小学生天生就是的“诗人”的特质, 引导其以欣赏、敬畏的心态诗意地审视周围的世界。圆融互摄学习生活知识, 揣摩生活道理, 领悟生命意义。

二、古诗文教学与班级文化建设相结合, 打造“诗意乐园”

班级文化是人文校园的文化基因, 古诗文教学打造诗意乐园, 必须与班级文化建设相结合。因此, 花园小学以“让诗滋润童年, 让诗光彩人生”为宗旨, 以古诗文为主线, 建设班级文化, 打造“诗意乐园”。

1. 诗意命名。

以学校的“花文化”为主题, 鼓励学习小组和个人用诗文或其意境、意象来为团队、表册诗意地命名。一是为小组诗意地命名。譬如“梅花小组”以“万花敢向雪中出, 一树独先天下春”为组训, 表达争当“花中魁首”的团队愿景;“牡丹小组”以“疑是洛川神女作, 千姿百态破朝霞”为组训, 表达争当“花中之王”的团队愿景;“月季小组”以“只道花无十日红, 此花无日不春风”为组训, 表达争当“花中皇后”的团队愿景;“兰花小组”以“芝兰生于深谷, 不以无人而不芳”为组训, 表达争当“花之君子”的团队愿景。二是为表格诗意地命名。如“我学习, 我快乐 (功课表) ”、“我劳动, 我幸福 (值日生轮流表) ”、“我拼搏, 我收获 (喜报栏) ”、“我和快乐一起飞翔 (温馨寄语) ”等。三是为“读书成长册”栏目诗意地命名。例如“采蜜集”、“精彩回放”、“放飞梦想”、“百花园”等。“采蜜集”中收藏着读书活动中读到的精彩片段、好词好句、名人名言;“精彩回放”中记录着同学们读书活动中的心得体会;“放飞梦想”、“百花园”则收藏着同学们参加读书实践活动的作品, 获奖情况等。常言道:“人如其名”, 名字表面上看是一个代号, 实质上又有一定的文化内涵。若能取个恰当、形象而又寓意深刻的名字, 打造书香班级, 那将使班级成员有一种主人翁的感觉, 也有助于良好班风的形成, 更会为班集体每一个成员指引努力的方向, 激励他们朝着理想的目标而奋斗。

2. 诗意布置。

教室是教学的主要场所, 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道德品质形成、文化知识学成的主要阵地。因此, 教室的环境布置应该是温馨、和谐的、充满童真、典雅和个性的。一是精心设计墙面。教师在教室的黑板上方等醒目处张贴班训、班风、班徽, 用富有哲理的名言警句、经典诗句、学生书画作品等作为墙饰点缀, 还可以在教室四周的墙壁上贴上色彩鲜艳的英语单词, 并配以活泼的小动物, 既美化教师环境又增添学习气氛。二是开辟“诗词园地”。巧用生活空间, 开辟诗教阵地, 让教室的每一个角落都透出浓浓的诗意, 让教室成为师、生诗意栖息的精神家园, 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黑板上抄有精美的诗词;墙壁上挂有师生的诗词书法作品;角柜里摆有诗词书籍;文具盒里藏有诗词警句等等, 从而营造浓郁的诗意氛围。三是开辟“快乐读书吧”。书吧里摆放学生喜欢的书籍, 如童话、小说、故事、诗歌、作文选等。书香弥漫, 浸染骨髓逞豪气;书香弥漫, 陶冶灵魂喷芬芳;书香弥漫, 能令俗人显韵味;书香弥漫, 会使武夫现柔肠!四是开辟“新闻台”、“小小科技角”、“挑战无极限”、“小小涂鸦角”等富有特色的教育区角。其中, “小小生物角”由学生自己动手, 其中的各种动植物也应由学生自己养殖 (植) 。教师要指导学生养成仔细观察、发现问题、主动探究、呵护生命的好习惯, 并及时填写观察记录表, 撰写生物观察日记, 并发动家长一起参与, 让他们跟孩子们一起上网查询资料, 了解各种生物的习性, 找寻最佳培育方法。五是开辟“成长竞赛栏”。竞赛栏设计精美, 主题鲜明, 有“成长的足迹”、“比比谁最棒”、“快乐起飞”等等, 它时刻激励学生“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3. 诗意展示。

(1) “每日诵”展示。从经典诗词、文章中找到与本班文化相契合的篇目进行的诵读蔚然成风, 早读前3分钟, 上课前3分钟, 排队时3分钟背古诗。呼吸着诗词的气息, 流淌着诗词的血液, 应和着诗词的韵律, 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宣泄, 想象力得到了释放, 心灵得到了升华, 一颗颗美育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2) “每周赛”展示。开展演讲、书画、征文、讲故事、办手抄报等多种形式的竞赛。融口语交际、作文等语文实践活动于一炉, 使学生在在动口、动手、动笔中得到传统伦理道德与民族文化的熏陶与感染。 (3) “每月会”展示。围绕古诗文的主题开展读书沙龙会, 通过讲座、交流读书心得等形式以诗为友, 促进全面的诗意大丰收。

三、古诗文教学与学校文化建设相结合, 打造“诗意花园”

我们利用花园小学的校名资源, 凭借地域特点 (重庆市花卉园旁) , 从花卉蕴含的美与和谐汲取营养, 提炼出以“花文化”为主题的学校文化体系。旨在通过“花文化”这个平台, 将“花文化”蕴含的美与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相融合, 与古诗文教学目标相结合, 全力打造独特的以“花文化”为特色的“诗意花园”。

1. 与常规管理相融合。

引导学生编写《一日常规歌谣》, 花坛边不再是“禁止践踏”的强令性口号, 代之以“留一步小草茁壮成长, 住一手百花争芳斗艳。”楼梯两侧不再是“严禁追逐”的标语, 代之以“上楼静悄悄, 不挤也不闹。下楼手牵手, 我们慢慢走。”唤起的诗意共鸣, 无不让诗歌的育人作用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功效。有一个学生因家庭富裕, 从小娇生惯养, 平常在家里什么活都不肯干。开展诗意校园活动后, 他竟然判若两人, 主动帮家里干家务事。妈妈觉得不可思议, 问他怎么忽然间晓得好歹了, 他居然脱口而出“一屋不扫, 何以扫天下?”

2. 与校园诗词环境契合。

(1) 诗意创设“吟花廊”。在办公楼和操场之间, 学校设计安装了光彩夺目的“吟花廊”, 赋上脍炙人口的诗篇、如雷贯耳的文化名人。人品花品的交织谁人不喜欢?校园的每一棵大树脚下也都开辟成一个微型花池, 配以如“芳草园”“香雪海”“七里香”等富有诗韵的名儿, 由各班养殖、维护。芬芳花儿争奇斗艳, 有象征可爱、谦让, 克服困难的茶花园;有蕴涵情深意长的菊花台;有体现雍容华贵、蓬勃大气的牡丹亭……绿树茵茵, 花香满园, 蜂蝶翩翩, 再加上流连花丛吟诗作画的孩子们的盈盈笑脸, 无不是校园靓丽的风景线。 (2) 诗意配备警示牌。学校更换所有训诫性的警示牌、提示标语, 换成了“诗意花语”, 如“亲亲绿草地, 悠悠关我心”。花品影响人品, 诗意暖人心, 谁人不怜花草树木? (3) 诗意打造廊壁。校园的廊壁上缀满了学生的诗意绘画作品。在花语廊壁读花语释花品, 在笑脸墙上描花貌看花容, 在赋花匾上吟花诗悟花韵, 谁不惬意?可以说, 那些绽放的花蕾就是“诗意花园”中的“花魁”。古诗文教学与校园诗词环境契合, 创设了“校园处处是教室, 学生处处可诵诗”的学习氛围, 让脍炙人口的古诗文深入橱窗里、花圃内、站牌中、墙壁上, 让人感受到每一堵墙壁, 每一棵花草, 每一段时光都散发着浓郁的诗香, 典雅的诗意, 时时可闻诗声, 处处能见诗影, 人人会吟诗兴。

3. 与校内外活动结合。

(1) 与少先队活动融合。学校在制定德育计划时渗透古诗文教学内容, 开展诸如诗歌接龙、诗文演唱、诗词名人会以及书法作品和手抄小报的展示活动。通过“赛诗中评‘诗王’”;“画诗中选‘画圣’”;“演诗中露‘名角’”;“改诗中见‘高手’”;“对对联显‘真功’”等系列活动, 把同学们引领到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全新世界去感受到我国的经典诗文的博大精深。 (2) 与社会实践活动融合。寒假期间组织“迎新春送对联”, 清明时节“诵汉唐古风, 谱童心乐章”的语文实践活动年年开展。游花卉园花卉诗歌竞诵、竞猜、竞写活动期期举行。假期归来, 孩子们的游日记中“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等诗句更是比比皆是。 (3) 与民族传统节日、重要节日融合。每个节日以诗育情、育趣、育才、育人, 如在三月份“学习雷锋”“感恩父母”诗歌采风活动中孩子们写道“追忆雷锋远, 文明树新风”;“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乌鸦反哺感恩深, 跪乳羔羊谢母忱。慈训殷殷当永记, 来年学就慰娘心”;教师节到了, 孩子们吟咏起“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诗句;六月份孩子们在“快乐的童年”诗歌吟唱活动诵起“六一到, 六一到, 吹拉弹唱舞儿跳, 全面发展身儿俏, 雏鹰展翅在今朝”;中秋佳节, “皎月盈盈两岸明, 年年皓月照离情。秋月瑟瑟家园梦, 团聚同胞热泪盈。”一诗表达对两岸同胞翘首相盼望团聚的殷殷祝福。

4. 与亲子共读机制结合。

亲子共读就是指家长陪同小孩一起阅读, 是父母和孩子共同参与的古诗文阅读活动。家长是孩子们的第一任老师, 他们的言行对孩子们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 父母不能将亲子共读视为学习负担, 也不要将自己的想法或期望加诸孩子, 而是藉由共同讨论与亲自示范, 来培养孩子阅读、主动学习的习惯, 并满足孩子的一些想法或期望, 从而使亲子共读成为孩子未来学习与发展的“源头活水”。一是营造阅读环境。家长要为孩子建构一个书窝, 为孩子营造一个舒适惬意的阅读环境, 吸引孩子乐于阅读。二是固定读书时间。每天晚上八点半至九点作为亲子阅读的固定时间。在这个时段里, 孩子已完成当日的作业、预习完功课, 家长做完了家里的杂务, 关闭电视和电脑, 全家一起漫步在书中, 享受读书的快乐。三是做好导读准备。对每晚的亲子阅读, 家长提前进行预习, 熟悉古诗文内容, 通过工具书和网络查询该作品的写作背景、弄懂疑难问题, 做到心中有数。四是学会互动分享。对孩子在阅读过程中的提问, 家长要耐心地回答, 或反问孩子一些简单的问题, 启发她们主动思考, 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与孩子一起共读的目的不仅是分享快乐, 同时也要分享困惑。五是做好阅读笔记。“不动笔墨不读书。”家长在阅读后要求孩子摘抄书中的美词佳句, 撰写阅读笔记。随着阅读次数的增加, 孩子的读书笔记越写越好, 写作文不再像挤牙膏一样费劲了。携手共进, 亲子共读, 能够扩展古诗文教学打造“诗意花园”的辐射功能, 促进“诗意家园”的建设。

古诗文教学一旦形成“诗意文化场”, 就能以鲜明的特色和深厚的文化, 潜移默化地同化每位学生, 使每一个生命都能诗意地栖居。在古诗文“三段三维九式”教学模式建构过程中, 我们坚持“三结合”策略, 通过“诗意课堂”、“诗意乐园”、“诗意花园”建设, 形成了“诗歌遍地、词满校园、诗情画意”的文化特色, 孩子们拾金不昧、宽容诚信、敬老爱幼、言行文明, 呈现出“玉律金声进校园, 师生骚客结诗缘;水滴浇花花千树, 学生舞墨墨三千”的亮丽风景。

参考文献

[1] 成尚荣, 构建生活的课堂, 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

[2] 成尚荣, 让儿童的道德生命自由生长, 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

[3] 许俊仪、孔祥桐、于莉, 诗意课堂概说, 当代教育科学, 2007年第16期.

上一篇:语文高效课堂情境创设的类型与形式的研究下一篇:建筑施工中混泥土防裂控制技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