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技术管理规定

2022-08-21

第一篇:青岛市技术管理规定

青岛市科学技术专项资金拨付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我市科学技术专项资金(以下简称“科技专项资金”)的拨付管理,规范资金拨付流程,保证资金安全、及时、足额拨付,加快资金执行进度,提高工作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益,根据《青岛市科技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青财文【2008】65号)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科技专项资金是指由市财政从预算中安排的专项资金,分为项目资金和管理工作经费,由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共同管理,主要用于推动我市科技事业发展、促进企业技术进步。科技专项资金实行专款专用。

第三条 科技专项资金的拨付遵循“科学规范、快速严谨、安全高效”的原则。

第四条 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及资金使用单位按照《青岛市科技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确定的职责分工,认真履行各自职责。

第二章 项目资金拨付流程

第五条 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及预算的确定。市科技、财政部门按照规定的程序和各自职责,对当年科技发展计划项目进行评审、立项、审核及经费预审后,报经市政府同意,确定科技专项资金明细预算。

第六条 科技发展计划的确定。科技专项资金明细预算确定后,市科技局会同市财政局制定分批次科技发展计划通知文件,确定项目内容、项目承担单位、项目承担单位所属区市、项目经费预算等。

第七条 指标文件的制定。科技发展计划通知文件下发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市财政局按照科技专项资金明细预算和科技发展计划通知文件,会同市科技局制定分批次科技发展计划指标文件。

第八条 科技发展计划和指标文件的下发。市科技局负责在科技发展计划指标文件下发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将科技发展计划通知文件和由市财政局直接拨付的指标文件下发到单位;市财政局负责在科技发展计划指标文件下发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将市财政局转拨的指标文件下发到各区市财政局。 第九条 项目资金拨付形式的确定。市本级科技专项资金按项目承担单位的行政隶属关系或工商注册地拨付。单位行政隶属关系或工商注册地属区市的,市财政局将补助指标下达给各区市财政局,由各区市财政局转拨项目承担单位。项目承担单位为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市直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中央、省驻青企业的,由市财政局直接拨付。

第十条 计划项目任务书的签订。项目承担单位应在科技发展计划和财政指标文件下发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与市科技局签订计划项目任务书,明确项目具体内容、项目资金的开支范围及具体用途、区市及项目承担单位配套资金、项目实施方案、单位银行账户等相关内容。

第十一条 项目资金的申请拨付程序。

属市本级直接拨付的项目资金,项目承担单位在科技发展计划和财政指标文件下达并签订项目任务书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携已签订完毕的计划项目任务书原件1份(未在市财政局办理过拨款手续、银行账号未在市财政局备案的单位,还需携带单位基本户开户许可证复印件,并填制“青岛市市级预算单位银行账户印鉴卡”),到市财政局申请拨款,市财政局按程序及时拨付资金;属区市财政拨付的项目资金,项目承担单位比照上述流程,到区市财政局申请拨款,区市财政局应按程序在科技发展计划和财政指标文件下达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拨付资金。

若有特殊情况不能按时申请拨付资金和需要延期申请拨付资金的单位,应及时书面向市财政局、市科技局说明情况,并征得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双方同意后,方能延期拨付资金。科技发展计划和财政指标文件下达并签订项目任务书之日起60个工作日内,项目承担单位既未办理延期拨款申请,也未按时到财政部门申请拨付资金的,考虑到科技专项资金时效性较强的特点,由市科技局会同市财政局研究后,如无特殊情况原则上资金不再拨付单位,并将项目资金统一收回,按照专款专用的原则,另行安排其他科技项目支出。

第三章 管理工作经费拨付流程

第十二条 管理工作经费的范围。管理工作经费是指列入科技专项资金的、用于组织实施和管理科技项目以及对科技项目资金进行监管而支出的费用。

第十三条 管理工作经费的确定。管理工作经费预算按照财政预算管理的有关要求,根据科技项目管理职能和业务工作需要,由科技管理部门按照各支出科目的开支标准本着勤俭节约的原则编制。管理工作经费经市财政局审核后提出安排建议,并经市政府同意后,确定科技管理工作经费预算。

第十四条 管理工作经费的拨付。科技管理部门分季度将管理工作经费的支出情况报市财政局,由市财政局审核后据实拨付。市财政局应按规定加强对管理工作经费支出的财务审核,对无预算、超预算、不符合开支范围或者手续不完备的支出不予拨付。

第四章 资金监督管理

第十五条 科技款项资金的财务处理。

按照财政部《关于工业企业会计制度若干问题的补充规定》(财会字【1993】29号)、《关于对国家专项科研开发费用核算的复函》(财会便【2002】36号)、《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教„2004‟3号)等有关文件的规定,企业单位在收到财政科技专项资金项目拨款时,应按规定计入“专项应付款”科目,按拨款种类进行明细核算。形成资产部分,应借记“固定资产”等科目,贷记有关科目;同时借记“专项应付款”科目,贷记“资本公积一拨款转入”科目。不能形成资产部分,予以据实核销,冲减“专项应付款”。属于贴息拨款,冲减财务费用。

行政事业单位在收到财政科技专项资金拨款时,应按照专项支出的规定单独记账管理。

第十六条 科技专项资金的各项支出均应在核定的预算范围内,按照规定的开支范围、开支标准、资金用途严格执行。资金使用单位应加强资金内部管理,建立健全支出的监督约束机制和内部控制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第十七条 对未按规定时间申请资金拨付的科技项目资金及结余的管理工作经费,由市财政统一收回,并纳入下一科技专项资金,重新论证,统筹安排,滚动管理。

第十八条 建立科技专项资金责任追究制度,对项目承担单位在项目申报、实施、管理过程中,因弄虚作假、玩忽职守造成项目失败的,或者违反财经纪律开支资金、未按照项目任务书落实配套资金等的,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将视情况采取通报批评、停止拨款、终止项目、取消以后申报科技计划项目资格等措施,并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十九条 各区市行政部门应加强对科技专项资金的拨付使用管理,由区市财政转拨的科技专项资金,应按照规定的程序及时足额拨付到位,并按要求落实配套资金,不得更改项目和资金预算,不得截留挪用资金。

第二十条 中央、省下达地方的科技专项资金拨付办理程序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一条 资金使用单位对科技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应接受财政、审计、纪律检查等有关部门的监督。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2009年1月1日起实施。

第二篇:秦皇岛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选拔管理办法(试行)

(2003年11月修订)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我市高层次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切实做好市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以下简称拔尖人才)的选拔管理工作,根据中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指拔尖人才主要是指经选拔在我市从事科学研究(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技术开发与转化、经营管理、文教卫体等领域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业技术人员。

第三条 拔尖人才选拔工作应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和控制总量的原则,不受身份、技术职务和资历的限制,以对社会贡献和政治表现为依据,严格按照选拔条件和规定程序进行,确保质量。

第四条 拔尖人才的选拔管理工作由市委组织部负责,具体工作由拔尖人才所在单位及主管部门负责。

第五条 对拔尖人才实行动态管理,每三年选拔一次,管理期限为三年。

第二章 选拔范围和条件

第六条 凡在我市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未脱离专业技术岗位的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和在专业技术方面做出突出成绩的党政机关干部,均可参加拔尖人才的评选。已列入市管干部的,不再作为拔尖人才的评选对象。选拔拔尖人才,以中青年专业技术人员为主,年龄一般不超过52岁;对贡献大、名望高、身体健康仍从事其研究领域工作的专家学者,年龄可放宽到57岁。

第七条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遵纪守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近三年在专业技术工作方面做出突出贡献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

(一)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下列成绩之一:

1、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和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的主要研究人员;获国家星火奖、专利奖、发明创造奖和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奖的主要研究人员;

2、承担国家基金项目或列入国家、省科技计划项目科研课题的主要主持人或课题负责人,参加国家或省(部)重大科研、技术、工程项目(正在进行或已完成)实施的主要人员;

3、获省(部)级科学技术省长特别奖、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或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的前三位人员;

4、以第

一、第二作者在国外杂志或国际会议上发表,并被SCI(科学引文索引)、SCIE(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S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EI(工程索引)、ISTP(科技会议索引)检索的论文一篇,或以第一作者在国家一级期刊上发表本专业论文二篇,或独立撰写正式出版过专著二部,或参编国家计划的教材二部,本人撰写在10万字以上;

5、获两项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的前二位人员。

(二)在教育教学方面取得下列成绩之一:

1、获一项国家教育教学科研成果奖、优秀教学成果奖或获国家级荣誉称号的教育工作者;

2、直接培养的在校学生在国际学科奥林匹克竞赛中获二等奖以上或在全国中学生学科联赛中获一等奖的教师;

3、直接培养的在校学生在全省中学生学科联赛中获二项一等奖的教师;

4、获一项省教育教学科研成果、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或两项省教育教学科研成果、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的负责人(主持人)及获省级荣誉称号的教育工作者;

5、培养出打破全国记录的运动员的教练员或直接为国家培养(两年以上)输送(三年以内)优秀运动员(在国家大型运动会或锦标赛中获金牌)的教练员。

(三)在工程技术方面取得下列成绩之一:

2

1、在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省重点工程中解决了重大理论或关键性技术、疑难问题,取得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并获省(部)级以上奖励的人员;

2、在市以上重点工程建设、重大技术改造、引进项目中,担任设计、施工方面的主要技术负责人,并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

(四)在农业技术方面有下列成绩:

从事农业栽培、农产品加工等相关技术研究、应用、推广或引进、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成果,获得一项三等以上国家农牧渔业丰收奖或一项二等以上省山区创业奖或取得了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的人员。

(五)在医疗卫生方面取得下列成绩之一:

1、在医疗卫生(含计划生育)方面,技术或成果填补了省级以上本专业空白,并得到了推广,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的人员;

2、在医药科研中,发明研制新药、特药,被省以上卫生或医药药品监督部门认定,属省内首创,疗效显著,并获省(部)级以上奖励的主要研究人员。

(六)在新闻出版方面取得下列成绩之一:

1、在新闻宣传工作中,成绩显著,获国家级新闻作品评奖活动一等奖或连续三年来每年在国家级报刊(台)发表头条文章二篇以上的新闻工作者;

2、获二项省级新闻作品评奖活动一等奖的专业人员。

(七)在文化艺术方面取得下列成绩之一:

1、在中宣部、文化部、中国文联主办的全国性有届次的权威性评奖活动中获三等以上奖项者;

2、在省政府、省委宣传部、文化厅、省文联主办的全省性有届次的权威性评奖活动中获二等以上奖项者。

(八)在管理科学方面取得下列成绩:

在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中,首创或推广、应用现代化管理方法,有重大改革和创新,使企业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达到国内行业先进水平,单位经济效益居全国、全省同行业领先水平,主要产品获国际、国家、

3 省(部)级奖,企事业单位通过国家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本人获得省级以上奖励或二次市级荣誉称号的优秀管理者。

(九)在推广应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下列成绩之一:

1、完成科技项目产业化一项,项目投资额500万元以上或转化高新技术成果二项,累计成交额200万元以上的;

2、在省(部)级以上的行业技能大赛中取得技术能手(标兵)称号或在企业技改项目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取得显著经济效益的企事业单位的技术工人。

(十)获国家、省以上优秀专家称号的各类人才。

(十一)在律师、公证、刑侦、审判、检察、交通管制或其他行业中做出突出贡献,被公认为专业学科技术带头人,并在全省乃至全国享有较高声誉的人员。

第三章 选拔方法和程序

第八条 选拔拔尖人才,采取组织推荐与个人自荐相结合的方法。

第九条 拔尖人才的选拔程序:

(一)公布条件。宣传选拔拔尖人才的指导思想、标准条件和方法步骤;

(二)个人申请。由单位、学术团体向所在单位主管部门推荐,同时提交能够反映本人专业技术水平和工作实绩的论文、著作、获奖证书等原始材料(管理型人才涉及经济效益的材料,要有财税部门的证明)。

(三)人选初评。各县(区)、市直企事业各单位组织人事部门根据选拔范围和条件对人选进行初评,初评时要组织专家和有关人员对被推荐对象进行考察,科学、公正、准确地确定初选人员,并将初选人员申报材料和论文、著作、获奖证书等原始材料,报送市委组织部。

(四)专家评审。市委组织部将初审后的人员名单按专业类别分别送交各专业评审委员会进行评审,由综合评审委员会确定预选人员。

1、专业评审委员会组成:

为了使评审工作更加科学、公正、准确,评选设六个专业评审委员会,分别是:

(1)应用科学和理论研究专业评审委员会;

(2)教育体育专业评审委员会;

(3)工程技术和管理科学专业评审委员会;

(4)农业专业评审委员会;

(5)卫生医疗专业评审委员会;

(6)文化艺术专业评审委员会。

对上述六个专业评审委员会没有包括进去的专业,由市委组织部根据具体情况,临时定向组织专业评审委员会进行评审。

各专业评审委员会由二十人组成,市委组织部负责聘任各评审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随机抽取五至七名评委进行评审;综合评审委员会由各专业评审委员会主任、副主任组成,主任由市委知识分子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担任;专业评审委员会的职责是对上报材料进行真实性和专业水平的认定,确定本专业范围内拔尖人才人选,人选按拔尖人才名额的120%确定;综合评审委员会的职责是依据总量控制兼顾专业覆盖面的原则,按照我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对人才的需求,对各专业评审委员会评选的人选进行综合平衡,确定预选人员。

2、评委的选聘条件: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政治立场坚定,能够认真贯彻实施党的“科教兴国”战略;

(2)在本学科领域中有一定造诣,了解本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和专业人员状况,具有高级职称或荣获过“秦皇岛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以上荣誉称号;

(3)作风正派,为人公道,有较强的责任感和大局意识,在群众中有较高声望;

(4)非本批拔尖人才候选人。

3、评审:

各专业评审委员会在认真审查核实参选人员有关材料、证件的基础上,对有关论文、论著的学术水平和奖项的级别、位次等予以确认,

5 并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排列人选名次,逐人写出专业评议报告;综合评审委员会进行综合平衡后,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对入围人选排列位次,确定预选人员,由新闻媒体予以公示。评审会议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评委出席方能召开,人选获得应参加评审评委三分之二以上的赞成票方为通过。

(五)确定人选。市委组织部会同有关部门对预选人员的政治表现、思想作风、专业水平、群众基础等方面进行考察,逐人写出考察报告,经市委组织部部务会通过后,报市委知识分子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常委会审批。

(六)市委、市政府命名。

第四章 管理制度

第十条 目标管理制度。在管理期内的拔尖人才根据自己所承担的任务,结合实际,制定出在管理期间的工作目标、计划和具体措施,认真填写《秦皇岛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考绩档案表》,每年以书面形式向市委组织部报告一次业务工作、政治思想、生活学习等方面的情况。

第十一条 实绩考核制度。市委组织部对拔尖人才的日常工作进行跟踪考察,管理期内对拔尖人才进行一次考核,主要考核其思想政治表现、职业道德、工作实绩及其工作目标完成情况;各单位、各部门每年对拔尖人才进行一次工作目标考核。对完成工作目标的发给全额津贴,取得突出成绩的给予奖励,没有完成的视情况减发津贴。

第十二条 联系制度。市委组织部、拔尖人才所在部门和单位领导与拔尖人才建立联系制度,经常交流思想,掌握情况。所在部门每年就拔尖人才的管理情况向市委组织部报告一次。定期召开不同类型的拔尖人才座谈会,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和要求。

第十三条 调整制度。在管理期限内,有以下情况之一,由市委组织部审查,报市委知识分子工作领导小组批准后取消其拔尖人才称号和本办法规定的待遇:

1、因个人原因给国家或集体造成重大损失和严重后果;

2、有严重违纪行为;

3、有违法犯罪或参加反动(邪教)组织行为;

4、经考察发现不适宜继续作为拔尖人才管理。

第十四条 档案制度。市委组织部建立拔尖人才档案和信息库。记录拔尖人才的实绩考核结果和调整情况。

第五章 管理内容

第十五条 给予拔尖人才政治上的尊重和保护。

(一)发挥好拔尖人才参政议政作用。必要时邀请拔尖人才参加有关专业研讨会;大力宣传拔尖人才的先进事迹,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社会政治地位。

(二)培养选拔复合型拔尖人才担任领导职务。根据领导班子建设的需要,对适合担任党政领导职务和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复合型拔尖人才要大胆提拔重用。

(三)做好拔尖人才思想政治工作,关心他们政治上、思想上的进步。定期组织拔尖人才学习党的重大方针政策,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素养,树立求实、创新、协作、献身的良好职业道德,激励他们在我市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中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十六条 合理使用拔尖人才,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

(一)对拔尖人才的工作,应根据其专业特点合理安排,充分发挥其特长。对专业不对口的,要有计划的逐步予以调整。

(二)尽量减少拔尖人才的社会兼职,使其专心致志地从事本职工作。确因工作需要兼职的,应征得本人同意,并报市委组织部备案。

(三)无特殊情况,拔尖人才的工作岗位不得轻易变动。调出本市工作的,必须事先报市委知识分子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再办理有关手续。

第十七条 帮助拔尖人才更新知识,提高业务素质。

积极创造条件,有计划地组织拔尖人才进行国内外的学术、技术交流。在安排出国考察或选派出国留学进修人员时,优先从年轻拔尖人才中挑选。

第十八条 为拔尖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

(一)拔尖人才申报的科研项目,在同等条件下,本单位优先申

7 报,各级主管部门优先审批,科研经费要确保专款专用。

(二)以拔尖人才为主承担的工作任务,配备助手和其他人员时,应尽量尊重拔尖人才本人的意见,以形成最佳群体结构。

(三)拔尖人才科研成果的开发应用,所在单位和有关部门在政策、经费等方面予以优惠。

(四)拔尖人才可优先申报推荐专业技术资格,优先聘任专业技术职务。

第十九条 改善拔尖人才的生活条件。

(一)市财政按管理期内拔尖人才的实际人数拨付管理经费,根据组通字[2000] 23号文件精神,每人每月发给技术津贴费150元。享受政府特别津贴和获国家、省优秀专家称号的人员,不重复享受此待遇。管理期内去世、已调离本市及正式办理退休手续后又未被单位续聘的,从离岗之日起不再发放津贴。

(二)拔尖人才夫妻两地分居的,可根据本人要求将其配偶调到拔尖人才所在地。

第二十条 关心拔尖人才的身体健康。

(一)卫生行政部门每年组织拔尖人才进行一次体检。体检费、医药费由拔尖人才所在单位负责。

(二)每年为拔尖人才安排10天以上的休息疗养时间。学习考察与休息疗养可以结合在一起,由市里统一组织,经费由拔尖人才所在单位实报实销。

第二十一条 连续两次评为拔尖人才的,由拔尖人才所在单位一次性奖励5000元;拔尖人才达到国家规定退休年龄并被本单位续聘的,继续享受规定的保健待遇至届满为止。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二条 对扶持、保护拔尖人才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对压制、刁难甚至打击拔尖人才的单位和个人,及时查处,情节严重的,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第二十三条 优先从拔尖人才中向上级推荐省管优秀专家、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人选。

第二十四条 各县(区)、市直各部门,可参照本办法,结合实际情况和行业特点,制定选拔管理拔尖人才的具体办法,并报市委知识分子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第二十五条 过去有关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本办法由市委知识分子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本文档系网络所得,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本人定尽快处理!

第三篇:青岛市《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及政府扶持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青发改高技〔2007〕91号

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及政府扶持资金

管理暂行办法

青发改高技〔2007〕91号

第一条 为规范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管理,充分发挥政府扶持资金的投资效益,确保项目顺利实施,根据《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04〕20号)、《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发改委43号令)和《财政部、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科技部关于印发〈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建〔2002〕30号)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通过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发改委)按规定申报,由国家发改委批准列入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计划,中央、地方两级政府分别给予资金扶持,由我市项目单位承担的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以下简称国家高技术项目)。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国家高技术项目,主要包括国家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研制与重大产业技术开发项目、高技术产业技术升级和结构调整项目(含电子商务、企业信息化项目)、国家产业技术创新能力项目等。

本办法所称项目单位,是指依法登记、注册,申请高技术项目国家补贴资金的企业或事业法人。

第四条 国家高技术项目扶持资金包括中央预算内资金和我市各级财政预算内配套资金。资金扶持方式主要为投资补助、贷款贴息、直接投资、资本金注入、转贷等。

第五条 市发改委主要履行以下职责:

(一)根据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国家高技术项目公告,进行项目初审、申报,组织项目单位参加国家组织的项目评审。

(二)协调处理项目管理和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问题。

(三)配合国家有关部门进行稽查、审计。每年向国家相关部门报送项目执行情况。

(四)经国家发改委授权后组织项目验收。

第六条 市财政局主要履行以下职责:

(一)负责中央和地方扶持资金管理,按规定办理资金拨付手续。

(二)加强资金日常使用和财务管理的监督检查,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绩效评价。

(三)协助主管部门进行项目验收。

第七条 项目单位应具有较好的经营管理水平,具备承担国家高技术项目所需的技术开发能力和资金筹措、工程建设组织管理能力,并履行以下职责:

(一)按照本办法和项目公告的要求,编制并向项目主管部门报送高技术项目国家补贴资金申请报告,并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承担责任;

(二)按照项目组织部门、主管部门批复的项目资金申请报告确定的内容和要求实施项目;

(三)按要求向项目主管部门报告项目实施情况和经费落实情况,及时报告项目执行中出现的重大事项;

(四)对国家补贴资金实行专账管理;

(五)接受国家发改委及各级财政、审计部门,项目主管部门或上述部门委托的机构所进行的评估、稽察、审计和检查;

(六)项目总体目标达到后,及时按要求进行项目验收。

第八条 市发改委根据国家发改委发布的项目指南和专项公告,定期通过市发改委网站()发布项目通知,明确项目提报重点领域、重点任务、实施时间、提报方式等。

各区、市发改局和项目单位按公告要求申报项目。

第九条 对各区(市)发改局和项目单位申报的项目,市发改委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备案或核准。对符合申请国家高技术项目法定条件和国家公告要求的备案或核准项目,由市发改委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初审。对通过初审的项目,市发改委组织编制国家资金申请报告(具体编制格式以各项目公告为准)上报国家发改委,并组织项目单位参加国家发改委进行的项目评审。

第十条 市财政局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加强对扶持资金的管理,根据项目实施情况拨付资金,并严格资金审核。项目实施单位属于五市的,扶持资金由当地财政部门负责管理。

第十一条 市财政局在收到国家扶持资金10日内,对项目单位下达资金划拨通知。项目单位应当持资金划拨通知,按照国家发改委批准的《项目资金申请报告》要求,向财政部门提报项目资金使用计划,市财政局会同市发改委核实项目进展情况后办理资金划拨手续。

第十二条 扶持资金原则上按进度分期拨付,项目验收前拨付总额的90%,其余10%在项目验收后一个月内拨付。

项目验收前,由市财政局委托有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对国家扶持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财务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所需费用在扶持资金中列支。

第十三条 项目单位对扶持资金要专款专用,专账核算。扶持资金主要用于项目的研究开发、购置研究开发及产业化所需的仪器设备、改善工艺设备和测试条件、建设产业化或工程化验证成套装置和试验装置、建设必要的配套基础设施、购置必要的技术软件等。项目单位收到扶持资金后记入“专项应付款”,待项目验收合格后按有关规定进行财务处理。

第十四条 项目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发改委批复的《项目资金申请报告》组织项目实施,并于每年的1月底和7月底前,以正式文件向市发改委提报项目进展情况报告。项目进展情况报告包括项目进度情况、扶持资金使用情况、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措施等内容。对项目发生如下重大事项的,项目单位应当及时向市发改委报告:

(一)项目规模发生变化;

(二)项目设计发生重大变更;

(三)项目单位法定代表人或总经理变更;

(四)重要的工程、设备招标事项;

(五)项目单位出现经营性亏损;

(六)项目单位资金周转出现危机,或发生可能对项目实施发生影响的事件。

第十五条 项目总体目标完成后,项目单位应及时向市发改委提出验收申请。申请验收需提供的材料包括:竣工验收报告、项目试运行报告、工程质量检查报告、工程质量评价报告、工程质量监督报告、工程监理报告等。项目验收后,项目单位应妥善保管有关档案和验收资料。

第十六条 市发改委会同市财政局、市审计局根据国家批准的《资金申请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等有关文件进行验收。对不能完成总体目标的项目,由市发改委提出处理建议报国家发改委;对于其他不影响项目总体目标实现的调整,由市发改委负责审核,并报国家发改委备案。

第十七条 市财政局、市发改委等部门按照《青岛市财政支持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对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跟踪问效和不定期检查。发现弄虚作假或违反资金使用规定的,依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2004年第427号令)等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和处分。

第十八条 项目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市发改委将报请国家发改委责令其限期整改,核减、停止拨付或收回国家补贴资金,或视情节轻重提请或移交有关机关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行政或法律责任:

(一)提供虚假情况,骗取国家补贴资金的;

(二)转移、侵占或者挪用国家补贴资金的;

(三)擅自改变项目总体目标和主要建设内容的;

(四)无违规行为,但无正当理由未按要求完成项目总体目标延期两年未验收的;

(五)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行为。

第十九条 本办法自二○○七年五月一日起施行。

第四篇:中共青岛市科学技术局党组

文件

青科党组字„2011‟8号

━━━━━━━━━━━━━ ★ ━━━━━━━━━━━━

关于印发《青岛市科技局党组

党务公开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机关各处室、知识产权局、局属各单位党组织:

现将《青岛市科技局党组党务公开工作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一一年四月十四日

- 12和管理情况;党组织换届选举,保障落实党员权利、涉及党员群众切身利益重要事项的办理落实情况;党组织建设活动安排及落实情况。

(四)领导班子建设情况。领导班子执行民主集中集、召开民主生活会情况;领导班子成员参加党组织活动情况;领导班子职责分工、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领导班子及成员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及考核情况。

(五)干部队伍建设情况。选拔任用干部情况(包括公推公选、竞争上岗、轮岗交流等);干部任用情况(包括考察预告、任前公示、干部任免等);干部管理情况(包括录用、考核、奖惩、培训、职称评定等)。

(六)党风廉政建设。

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执行情况;党员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执行情况;述职述廉情况;受理群众来信来访情况;党员干部违纪案件查处情况;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情况等。

(七)联系和服务群众情况。党员和群众联系点工作情况;党员领导干部听取和反映群众意见,接待群众来访,排查化解矛盾纠纷情况;落实结对帮扶制度,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等情况。

(八)其他应当公开的事项。其他有必要公开的不涉及党内秘密的党务工作等。

五、党务公开的形式、程序和时限

(一)党务公开的形式:坚持党内公开与党外公开相结合, 单位内部公开与社会公开相结合,定期公开与不定期公开相结合,不断拓展和创新行之有效的公开形式。

1、在本单位党组织内部公开的,可通过有关会议、印发文件、简报等形式进行。

2、对本单位全体人员公开的,可通过全体干部职工大会,以及建立党务公开栏、宣传园地、局域网等形式进行。

3、对于向全社会公开的,经局党务公开领导小组审核后,可通过网站、报纸、电视等媒体,分不同情况进行公开。

(二)党务公开的程序:推进党务公开,原则上要把握以下五个程序:

1、制定公开的方案。根据党务公开工作的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公开方案,报上级党组织审批。

2、确定公开的内容。按照党务公开的规定,收集、整理公开事项的有关资料,经局党务公开领导小组研究后确定。

3、组织公开的实施。按照方案规定的形式和时间,对确定的内容予以公开。

4、收集和处理意见。通过设立意见箱、开通电话等形式,收集党员、群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进行调查处理,并及时整改。

5、立卷和归档。按照档案管理的要求,对公开的有关资料进行立卷归档,并妥善保存。

(三)党务公开的时限:公开时间要与公开内容相适应,力求做到及时到位。

1、长期公开:对政策措施、文件规定、审批事项、工作程序等具有稳定性的内容要长期固定公开。

2、定期公开:对在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的常规性工作,要根据实际情况定期公开。

- 56

附件:

市科技局党务公开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 长: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 副组长: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市科技局党组成员、纪检组长

市科技局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

成 员:市科技局办公室主任

市科技局人事处处长

市科技局机关党委调研员 市科技局监察组主任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局监察组。

- 9 -

第五篇:《青岛市户外广告招牌标识设置技术规范》

关于印发《青岛市户外广告招牌标识

设置技术规范》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青岛市户外广告招牌标识设置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已试行一年,经综合各方意见对《规范》进行了修订。现将修订后的《规范》印发给你们,请各相关审批和行政执法部门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加大对户外广告的审批、管理力度,确保户外广告合法设置,整洁美观。

本规范自二○○七年一月一日起施行,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六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青岛市户外广告招牌标识

设置技术规范

为加强本市户外广告、招牌标识设置管理工作,规范其设施设置行为,维护市容整洁、美观,美化城市环境,依据《青岛市户外广告的设置管理办法》和相关法规、规章,制定本规范。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户外广告、招牌标识的范围

本规范所指户外广告,是指利用建筑物、构筑物、道路、场地、交通工具、亭体、空间或其他位置所设置的广告牌、灯箱、霓虹灯、电子显示屏(牌)、招贴(布告)栏、路牌、标志牌、指示牌、实物造型广告,以及升空气球(系留气球)、充气物、布幅(横幅、竖幅、巨幅)、彩旗、花篮、展牌、咨询(宣传)台、太阳伞、遮阳篷等临时性户外广告,或其他形式广告等。

户外招牌标识,是指企事业单位或个体工商户在其用地范围内,在户外设置与其注册登记名称相符的标识、字、招牌、灯箱、霓虹灯等。

第二条 设置户外广告、招牌标识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一) 严格按照批准的地点、时间、规模、形式、面积、内容等发布。保持在设置期间的外观完好、整洁、美观和安全使用。

(二)必须与城市各区域的规划功能相适应,其设计风格、造型、色调、规模、位置、材质等应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在主要商业街和迎宾路等两侧设置的户外广告和招牌标识,其画面应以有动感变化的为主。

(三)不得影响建筑物的整体形象。其支架不得锈蚀、裸露。在残旧的建筑立面设置的,应进行建筑立面装修,整体设计制作。外打灯广告的射灯支架不得与广告牌面分离设置,且颜色应与周边环境、色彩相协调。

(四)不得影响航空安全。在国家航空管理法规规定的管制范围内,禁止使用霓虹灯、闪烁光源、红色光形式的户外广告及

2 升空气球。

(五)升空气球(系留气球)、充气物、布幅等临时性户外广告,其设置期限一般不得超过10日,设置期满后,广告发布设置者应在一日内拆除。特殊情况可申请延期一次,总设置发布时间不得超过20天。

(六)户外广告经营单位应在所发布的户外广告牌面内的右下角清晰标注《青岛市户外广告设置发布许可证》编号,霓虹灯在其牌面外右下角标注。升空气球(系留气球)在其固定物外观须清晰标注设置单位、联系电话。

(七)符合国家有关安全质量要求。

(八)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规定。 第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禁止设置户外广告:

(一)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规定利用交通安全设施、交通标志的;

(二)影响市政公共设施、交通安全设施、交通标志使用的,或者妨碍安全视距和车辆行人通行的;

(三)妨碍生产或居民正常生活,损害市容市貌的;

(四)遮挡、损毁绿地,影响绿化景观或利用行道树的;

(五)遮挡水域、山体、城市雕塑或其他景观设施的;

(六)国家机关、学校、居民楼、文物保护单位、优秀历史建筑及其建筑控制地带;

(七)占用城市交叉路口、公路交叉路口(机动车停车线40 m范围内)设置占路式户外广告的;

(八)占用或影响残疾人设施的;

(九)利用机动车车行道净空的;

(十)妨碍消防通道,影响消防供应设施或其他市政公用设施使用的;

(十一)遮挡建筑物特色装饰细部,影响建筑物采光、通风等功能使用和安全的。在建筑物二层以上、多层和高层建筑物的窗间墙、窗下墙设置非镂空字的;

(十二)利用透空式围墙、护栏、特色石墙设置的;

(十三)在建(构)筑物坡型、异型顶部设置的。在相邻建(构)筑物之间跨越式架设的;

(十四)利用车辆的前身、顶部、车窗的;

(十五)非建设用地范围设置围挡式广告设施的; (十六)影响高压输变电设施安全使用的; (十七)在人行天桥桥梁上设置的;

(十八)在建(构)筑物上直接喷绘涂写文字、图形的; (十九)其他法律、法规规定不得设置的。

第二章 户外广告设置技术规范

第四条 在建筑物顶部设置的一般规定

(一)建筑层数3层以下(10 m,含3层),广告牌面高度最高不得超过3 m。

(二)建筑层数3层以上(10 m,不含3层),8层以下(24m,含8层),广告牌面高度最高不得超过6 m。

(三)建筑层数8层以上(24 m,不含8层),20层以下(60 m,含20层),广告牌面高度最高不得超过7m。

(四)层高20层(60 m,不含20层)以上的建筑物顶部不

4 得设置底板式的户外广告。

(五)广告牌应与建筑物外墙持平、顺向设置,宽度不得超出建筑物两侧墙面。

(六)广告牌底部与建筑物顶部女儿墙之间,其最大间距不得大于0.5 m。

(七)在同幢建筑物设置多块广告或在同一视角内多幢建筑设置广告的,其广告设施的造型、规格要相协调。

(八)广告牌高度应计入建筑高度,建筑间距应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五条 在建筑物、构筑物立面设置的一般规定

(一)平行于建筑物外墙面设置的,广告结构与广告牌面设置高度不得超过建筑物女儿墙,宽度不得超出所设位置的两侧墙面,底部净空高度须大于3 m,广告牌面突出墙面的距离不得大于0.5 m。广告牌规格应相互协调。

(二)利用沿路实体围墙设置的,其突出墙面的距离不得大于0.2 m,高度不得超出围墙高度,宽度不得大于围墙柱墩之间的石墙面。

第六条 在地面上设置的一般规定

(一)宽度小于4 m的人行道不得设置立柱式和其他落地式广告。

(二)在人行道上设置广告的纵向间距(步行街除外),主要商业街广告间距不得小于35 m,其他道路广告间距不得小于50 m。

(三)原则上立柱式广告的牌面(单面)面积一般不得大于2.5m。牌面底部距离地面不得低于3 m,总高度不得大于4.5 m。牌面外缘距离人行道沿石外缘不得小于0.2 m;道路红线40 m以

5 2上的地段,牌面规格可适当扩大,但牌面单边长度不得大于2 m,且牌面高度应与之协调。

(四)双立柱式广告的牌面(单面)面积一般不得大于3m,且应与道路顺向设置,牌面底部距离地面不得低于1 m,总高度不得大于2.5 m。牌面离人行道沿石外缘不得小于0.2 m。

(五)立牌式落地广告牌的牌面高度不得大于1.8 m、宽度不得大于1.2 m,厚度不得大于0.2 m,支撑高度不得大于0.6 m;

大型立牌式广告牌应当结合建筑物周边空地或绿化带设置,总高度不得大于9 m(含底座),宽度不能大于1.8 m,厚度不得大于0.5 m。底座高度不得大于0.5 m,长度不得大于2.5 m,宽度不得大于1 m。

(六)依附于电杆设置的广告,每个电杆只能设置一个灯箱广告,且必须具备亮化效果。其牌面底部距离地面垂直距离不得小于3.5 m,牌面外缘距离人行道沿石外缘不得小于0.2 m,且灯箱单面面积不得大于2.5 m。

同一路段上的电杆广告应统一方向设置,且高度、规模、形状应统一协调。

(七)利用候车亭、出租车招停点(班车停车点)、公用电话亭、售货亭、配电箱等形式设置户外广告的,应当结合该构筑物本身协调设计。候车亭顶部不得设置广告牌面,其亭身单侧立面可以设置户外广告媒体,单幅规格控制在高2 m、宽1.5 m、厚0.2m以内。公用电话亭、售货亭原则上只能设置1块户外广告,单幅规格控制在2.5 m以内。

(八)在人行道、广场设置地面广告的,其平面要与人行道、广场持平,其耐压强度要与人行道、广场耐压强度一致。

6

222

(九)大型立柱式广告应设置在高速公路或城市出入口两侧,且应限于空旷地设置,城市出入口路段同侧的设置距离不得小于500 m;牌面外缘不得侵入非机动车道,离建(构)筑物不得小于倒伏距离,立杆外缘后退道路红线不得小于5 m,距城市主要道路中心线交叉点(平交)间距不小于100 m,立交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建城区以外的道路牌面单幅规格为高5 m、宽15 m,其同侧广告牌间距不得小于1000 m;高速公路两侧广告牌单幅规格为高不得大于6 m、宽不得大于18 m,其同侧广告牌间距不得小于2000 m;广告牌柱高不得超过18 m,其牌面的底端距离地面净空高度应控制在10m — 15m范围内,且其面板垂直投影不得进入高速公路和公路的路肩。

(十)在公路纵坡、弯道、平交道口、立交桥匝道、跨线桥、城市出入口、穿村镇路段及收费站等位置设置大型立柱式广告设施,不得影响行车视线和整体观赏效果。

(十一)在建设工地设置围档式广告设施,总高度不得大于5 m(牌面底部距离地面不得大于0.5m),单体规格长度不得大于12 m(原则上不得占用绿地、道路)。且应结合周边环境协调设置,不得侵入道路红线范围,建设项目竣工后立即拆除。

第三章 临时性户外广告设置技术规范

设置临时性户外广告不得影响或损毁其所依附的附着物,严禁妨碍人、车通行,不得因其设置行为侵害相关利害人的利益(噪音扰民等)。

第七条 设置升空气球(系留气球)的一般规定

(一)必须取得国家行政主管部门认可的相关资质证明,符

7 合《施放气球管理办法》及国家有关消防安全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二)设置地点应与高大建筑物、树木、架空线路及其他障碍物保持安全距离,球与球之间应设置安全间距。

(三)应派专人24小时维护,确保气球系留牢固,其固定物必需美观整洁。

(四)升空气球球体直径不得大于2.5 m或者体积容量不大于8m,升放的高度不得高于地面25m。

第八条 设置充气物的一般规定

(一)人行道宽度小于4 m的不得设置。

(二)充气物的宽度(厚度或支柱直径)不得大于人行道宽度的四分之一,且应与门面平行设置。

(三)在非独立门面或两相邻单位距离较近的位置设置充气物,应紧贴门前设置,其跨越距离不得超过门面宽度。

第九条 设置布幅的一般规定

广告幅面不得使用白底黑字(或黑底白字),其颜色、字体、内容、规格、设置方案等应与现场相协调,并须绷紧设置。

(一)横幅

1、长度不得大于15 m,宽度不得大于1.2 m; 2、二层以上(7 m,不含二层)不得设置;

3、在道路同侧多条设置的,条与条之间的距离必须在50 m以上。

(二)竖幅

1、长度不得大于25 m,宽度不得大于1.5 m; 2、八层以上(24 m,不含八层)不得设置;

8 33、利用建(构)筑物同一位置多条并列设置的,其规格应统一。

(三)巨幅

单体面积不得大于300 m。

第十条 彩旗、花篮、太阳伞、遮阳篷,应在自有用地范围内设置,不得占用、破坏人行道和绿地等公共设施。

第十一条 设置展牌、咨询(宣传)台的一般规定

(一)人行道宽度小于4 m的不得设置。

(二)占地总面积不得大于所使用场地面积的三分之一。 第十二条 设置其他形式的临时性户外广告,参照以上类似条款执行。

2第四章 招牌标识设置技术规范

第十三条 在建筑物顶部设置的,应以漏空形式为主。 第十四条 在建筑物立面设置的一般规定

(一)平行于建筑物外墙面设置的

只能设置在建筑物二层窗台线以下,牌面高度一般不得超过1.5 m,突出墙面的距离一般不得超过0.3 m。相邻店面的招牌标识,在其规格、形式、高度及外挑距离等方面应当统一有序,相互协调。原则上实行一店一牌制;

单层平屋顶建筑设置的招牌标识,其广告牌顶端不得超出女儿墙顶部,总高度不超过1.5m。

(二)垂直于建筑物外墙面设置的一般规定

垂直于建筑物外墙面设置的,顶部不得超出该建筑物女儿墙,

9 且其招牌标识的底部不得低于门头的下沿,且距离地面距离不得小于2 m,厚度不得大于0.3 m。沿路建筑退让规划红线的,广告牌外挑距离,原则上不得大于2 m;

建筑物的同一立面上设置数量一般不宜超过两块; 同一建筑物上的招牌标识,形式、高度应当统一。在四层以下建筑物上设置的,高度不得超过5 m。四层(含四层)以上建筑物设置的,灯箱高度不得超过7m;

高层建筑消防登高面上不得设置。

(三)利用本单位所属沿路实体墙设置的,原则上同意设置一处,其它要求同本规范第五条第二款内容。

(四)商业街沿线的餐饮、休闲娱乐等场所设置的招牌标识,形式以动感变化的为主。

第十五条 设置镂空字的一般规定

(一)每幢建筑物墙面设置单位名称的镂空字的数量原则上不超过2处(含大楼冠名);

(二)镂空字的色彩应与该建筑物外观主色调相协调(企业的统一标识除外)。

(三)镂空字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原则上要求亮化,且其配电等设施应当做隐蔽处理。

第十六条 在地面上设置的一般规定

(一)凡作为写字楼使用的建筑物,实行一楼一牌,多个单位一并考虑,统一设置。

(二)其它要求同本规范第六条第

三、

四、五款内容。

第五章 户外广告、招牌标识的安全质量要求

10

第十七条 设置户外广告、招牌标识应由具备建筑结构设计资质的单位进行设计,制作和安装应当符合国家的有关技术、质量、安全标准,不得粗制滥造。施工图纸应盖有设计单位图章;并应由具备建筑、安装资质的企业按图制作安装施工。较大型户外广告、招牌标识(单体面积≥50 m、单体字≥3 m)施工必须委托监理。

设置的户外广告、招牌标识设施,其荷载应执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并考虑高度系数。

户外广告、招牌标识采用钢结构的,应执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GBJ17。

在屋顶和墙面设置户外广告、招牌标识的,除考虑广告设施自身强度外,还应保证广告设施的载荷对原有建筑物没有安全影响,并满足其抗震构造要求。

户外广告、招牌标识与原有建筑物的连接应确保连接可靠,牢固安全。

第十八条 设置户外广告、招牌标识设施应根据其所处环境,采取安全的防雷措施,包括防直雷击和防电磁波侵入,应执行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

第十九条 户外广告、招牌标识设施应以低压配电,一般采用三相五线制供电,并确保接地和安全,可执行行业标准《民用建筑电器设计规范》JGJ/T16。

第二十条 户外广告、招牌标识设施在有效设置期限内,设置单位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维护,消除存在的安全隐患,做到整洁、安全和美观。其续延使用时要进行安全检测,符合安全指标

22的可续办。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一条 户外广告、招牌标识用字,应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规定,并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基本的用语用字,不得单独使用外国语言文字,且应书写规范准确。禁止使用繁体字、异体字。外文字要规范。字体的高度及宽度不得超过底牌高度及宽度的2/3,中文在上,外文在下,中文字体大,外文字体小。国际、国内统一品牌的连锁店、专卖店,名家题字除外。

第二十二条 本规范由青岛市户外广告联合审批办公室制定,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

上一篇:全国肾病医院排行榜下一篇:汽车修理厂奖罚制度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