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生育统计信息分析

2022-12-24

无论是我们生活还是工作中,计划总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帮助我们认清前进的方向,能让我们更顺利的实现目标,那么你会拟写计划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计划生育统计信息分析》,供需要的小伙伴们查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计划生育统计信息分析

计划生育统计信息分析

一、据报表数据分析

1、人口出生及自然增长情况年度全乡共出生婴儿154人,人口出生‰,期末总人口为12773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全乡出生人口增加86人,人口出生率增加‰,全乡共死亡88人,死亡率为‰,与去年同期相比死亡人数增加15人,死亡率增加‰,全乡自然增长率‰,自然增长人

数66人。

2、生育情况⑴从孩次结构来看:1至12月全乡一孩出生87人,二孩出生66人,多孩出生1人,多孩出生率‰,与去年同期相比,一孩出生增加14人,二孩出生增加3人。⑵从计内计外比例来看:在出生人数中,计划内

出生149人,比去年同期增加16人,政策符合率为%,比去年同期下降%,计划外出生5人,比去年增加2人。⑶从出生性别比及构成看:在1至12月出生婴儿中,男孩63人,女孩91人,总性别比为:100。其中一男孩出生32人,一女孩出生55人,一孩出生性别比:100,二男孩出生30人,二女孩出生36人,二孩出生性别比为:100。

3、育龄妇女结构和女性初婚情,12月底,全乡育龄妇女总数3194人,占总人口比重%;已婚妇女2779人,占总人口比重%,占育龄妇女的%。已婚妇女中,一孩妇女1038人,占已婚妇女的%。二孩人数1496人,占已婚育龄妇女的%,无孩人数117人,占已婚育龄妇女的多孩128人占已婚育龄妇女的%。年度全乡女性初婚51人,比去年下降26人,其中早婚39人,早婚率为;晚婚12人,晚婚率为%,4.、避孕节育情况⑴总体节育情况:到12底综合节育率为%。

二、存在问题由报表数据看,存在

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1、人口出生率偏低,存在漏报现象。在计生专项清理那么大的工作力度下,我乡统计报表中往年出生漏报人数仍上报了14人,每年上报的往年出生漏报人数都不少,这说明人口出生上报不实,存在漏报现象。

2、存在已婚育龄妇女漏档现象,无孩妇女漏档较突出。已婚育龄妇女漏档突出表现在隐性婚姻中,近年来,由于外出务工人员逐渐增加、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及计生政策的修改,外出务工的未婚男女间非法同居现象增多,往往一个人出去,两个人或三个人回来的现象越来越多,计生系统掌握情况的只是在未婚青年阶段或一孩妇女(二孩妇女)阶段,无孩妇女(一孩妇女)阶段时根本不在我们的管理视线,从而导致已婚育龄妇女漏档。

3、出生人流比低。三个月一次的孕检,有的已婚育龄妇女在两次孕检之间发现意外妊娠而采取了补救措施,我们计生系统不掌握,或由于补救措施不到位、工作

力度不大从而造成了人流比偏低。从实际工作来看,存在着:

1、计生队伍不稳定,人心思走的现象。计生系统独特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它是天下第一难事,因而要求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必须要付出很多。但在实际工作中,计生工作者付出的和得到的反差较大让人难以接受,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也非其它工作可比。一直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政策的变化,工作难度的加大及种种因素,计生工作者想脱离计生系统的越来越多,造成了计生队伍的不稳定。

2、群众的维权意识增强,工作难度加大。新的计生政策要求以人为本,以优质服务来推动工作,但由于地区限制及历史原因,我们地区群众的生育意愿和现行生育政策之间还有一定的差距。随着群众文化水平的提高,对计生政策的了解越来越深,维权意识增强,计生工作者在工作中稍有不慎,就会引起群众维权事件的发生。

三、下步工作建议

1、落实“村为主”的工作机制,鼓励基层说实话、报实数,减少出生错漏报,减小统计误差。

2、加强孕情跟踪,减少引流产及生后死亡现象的发生。

3、加强对计生业务人员的培训与指导,让他们在熟悉、理解政策的前提下更好地开展工作,灵活地处理工作中碰到的各种问题。

4、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实行流出人口定期随访制度,同时加强与流入地的联系,及时掌握流出人口的流向、婚育状况等。

5、提高计划生育户的各种奖励优惠待遇,奖励少生与惩罚多生相结合,让群众看到两种生育的差距。

6、稳定计生队伍,增加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造性。

第二篇:“计划生育统计信息分析”计划生育工作计划

一、据报表数据分析

2、生育情况⑴从孩次结构来看:2008年1至12月全乡一孩出生87人,二孩出生66人,多孩出生1人,多孩出生率0.65‰,与去年同期相比,一孩出生增加14人,二孩出生增加3人。⑵从计内计外比例来看:在2008出生人数中,计划内出生149人,比去年同期增加16人,政策符合率为96.75%,比去年同期下降1.04%,计划外出生5人,比去年增加2人。⑶从出生性别比及构成看:在2008年1至12月出生婴儿中,男孩63人,女孩91人,总性别比为69.23:100。其中一男孩出生32人,一女孩出生55人,一孩出生性别比58.18:100,二男孩出生30人,二女孩出生36人,二孩出生性别比为83.33:100。

二、存在问题由报表数据看,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1、人口出生率偏低,存在漏报现象。在2004年计生专项清理那么大的工作力度下,2008年我乡统计报表中往年出生漏报人数仍上报了14人,每年上报的往年出生漏报人数都不少,这说明人口出生上报不实,存在漏报现象。

2、存在已婚育龄妇女漏档现象,无孩妇女漏档较突出。已婚育龄妇女漏档突出表现在隐性婚姻中,近年来,由于外出务工人员逐渐增加、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及计生政策的修改,外出务工的未婚男女间非法同居现象增多,往往一个人出去,两个人或三个人回来的现象越来越多,计生系统掌握情况的只是在未婚青年阶段或一孩妇女(二孩妇女)阶段,无孩妇女(一孩妇女)阶段时根本不在我们的管理视线,从而导致已婚育龄妇女漏档。

3、出生人流比低。三个月一次的孕检,有的已婚育龄妇女在两次孕检之间发现意外妊娠而采取了补救措施,我们计生系统不掌握,或由于补救措施不到位、工作力度不大从而造成了人流比偏低。从实际工作来看,存在着:

1、计生队伍不稳定,人心思走的现象。计生系统独特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它是天下第一难事,因而要求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必须要付出很多。但在实际工作中,计生工作者付出的和得到的反差较大让人难以接受,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也非其它工作可比。一直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政策的变化,工作难度的加大及种种因素,计生工作者想脱离计生系统的越来越多,造成了计生队伍的不稳定。

2、群众的维权意识增强,工作难度加大。新的计生政策要求以人为本,以优质服务来推动工作,但由于地区限制及历史原因,我们地区群众的生育意愿和现行生育政策之间还有一定的差距。随着群众文化水平的提高,对计生政策的了解越来越深,维权意识增强,计生工作者在工作中稍有不慎,就会引起群众维权事件的发生。

三、下步工作建议

1、落实“村为主”的工作机制,鼓励基层说实话、报实数,减少出生错漏报,减小统计误差。

2、加强孕情跟踪,减少引流产及生后死亡现象的发生。

3、加强对计生业务人员的培训与指导,让他们在熟悉、理解政策的前提下更好地开展工作,灵活地处理工作中碰到的各种问题。

4、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实行流出人口定期随访制度,同时加强与流入地的联系,及时掌握流出人口的流向、婚育状况等。

5、提高计划生育户的各种奖励优惠待遇,奖励少生与惩罚多生相结合,让群众看到两种生育的差距。

6、稳定计生队伍,增加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造性。>>>>

【范文网】

第三篇:浅析医疗信息统计分析

于金华 潘丞中

医疗卫生管理者的水平高低, 很重要的一点在于他们掌握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医疗信息是领导决策的基础和指导工作、实施有效控制的保证,通过对诸多医疗信息进行统计分析, 来确定和调整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可使其在现代化竞争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 在新形势下, 如何对各类医疗信息进行统计分析,把各类原始数据进行归纳、总结, 对比分析, 并为各级领导提供决策依据, 是目前医疗统计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1 医疗信息统计分析的含义及重要性

医疗信息统计分析是对医疗卫生机构在业务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原始数据进行分类、汇总, 分析各数据间的内在联系和动态变化, 得出结论, 提出管理咨询建议, 为领导的决策提供依据。它是医疗信息系统处理的末端环节, 是医疗卫生统计工作的最终目标, 没有医疗信息统计分析, 统计工作是不完整的。试想一下, 一个医院, 若只有简单的由各类原始数据汇总而成的统计报表, 各级领导难于从纷繁复杂的统计报表中发现对决策有用的信息; 一个地区, 若没有医疗信息统计分析, 则医疗卫生主管部门的领导无法从各类医院上报的统计数据中发现本区的医疗发展变化疾病分布流行和控制状况以及医疗资源的分布状况; 一个国家, 若没有医疗信息统计分析, 则其卫生政策的制定缺乏足够的科学依据。由此可见, 小到一个医院, 大到一个国家, 都需要有医疗信息统计分析来为领导的决策服务,使领导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所属范围内的医疗卫生状况及医疗质量, 能在最短时间内作出有效的决策。

2 医疗信息统计分析的现状

目前我国各级卫生管理部门对医疗信息统计分析工作均比较重视, 各地区基本上成立了卫生统计信息中心, 负责对本地区的医疗信息进行收集、整理、统计分析, 而各类医院对医疗信息统计分析的重视远远不够。目前我国医疗信息统计分析工作开展较好的只有部分军队医院, 而各地的各类综合性医院绝大多数都没有专人负责医疗信息统计分析工作, 有部分医院也只是局限于把各类统计报表按期装订成册, 对部分医疗质量指标的升降稍加描述, 并没有非常具体的原因分析及横向或纵向对比分析, 更不用说对院内或地区内的疾病构成及医疗费用等的对比分析, 也无具体的分析报告。究其原因, 一方面是由于统计人员自身知识的欠缺以及对统计分析工作认识上的不足, 对如何利用信息重视不够, 以至于昂贵的计算网络及设备只被用于数据的录人和存储, 医疗信息在完成了报表汇总生成统计, 打印后被束之高阁, 信息的利用处于较低水平, 仅满足日常业务性决策需要, 而对管理性决策和战略性决策等较高层次决策无能为力ln; 另一方面是由于各类医院领导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医疗信息统计分析的重要性和作用, 认为只要统计室按时上报各类统计报表即可, 对于报表中有的数据或报表中没体现但已为统计室收集整理的各类医疗信息并没有进行提炼加工成可供利用的信息资源。

3 医疗信息统计分析的作用.

3.1 医疗信息统计分析能为领导和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依据在医疗信息中, 一是效率指标, 它包括病人流动J清况, 床位周转情况等; 二是质量指标, 它包括治疗情况, 手术情况, 诊断符合情况等; 此外还有疾病构成地区分布及流行情况, 病人年龄和性别情况, 医疗费用等情况。定期对这些医疗信息进行统计分析, 把静态数据变为动态信息, 使医疗信息成为管理者决策思维的源泉, 为各级领导和院内职能科室提供可靠的依据, 各级领导根据这些信息和数据, 作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制定出相应的政策。因此, 准确及时、可靠的信息反馈和统计分析是领导决策的依据

3. 2 医疗信息统计分析能有效提高统计工作的作用,提高统计人员的地位统计分析是统计工作中统计设计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统计分析信息反馈5个阶段, 中最关键的一步。如果缺少这一步或这一步做得不好, 均将降低统计工作的作用。确切地说, 没有统计分析, 统计工作就没有活力、没有发展, 也没有统计人员的地位。统计人员学会了统计分析, 善于统计分析, 积极为领导提供有效的决策依据, 领导反过来将越来越依赖统计分析, 越来越重视统计工作, 重视统计人员的培养。

3 3 医疗信息统计分析有利促进统计信息的交流, 加快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以住各单位或各地区只了[4]

解本院或本地区的医疗状况, 对本院在本地区或全国医疗行业中所处的状况不大了解。通过对院内医疗信息的统计分析或地区医疗信息统计分析, 能更快更准确地掌握更多的医疗信息, 实现医疗信息资源的共享, 加快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4 医疗信息统计分析的模式

4.1 医疗信息统计分析按分析时间可分为定期分析和随机分析定期分析是定期对各类医疗信息进行固定模式的统计分析, 定期写出统计分析报告, 以便让领导了解某一时期内的各项医疗状况, 及时作出决策。随机分析是根据领导的要求或医疗卫生状况的变化, 临时对某一方面的医疗信息进行统计分析, 及时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4. 2 医疗信息统计分析按信息来源范围可分为医院内部统计分析、医院之间统计分析、地区之间统计分析

医院内部统计分析主要是由医院内的统计人员完成,主要对院内各科室的各类医疗信息进行横向或纵向统计分析; 医院之间统计分析主要由市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分析各医院上报的各类医疗信息, 对同一项目

进行医院之间横向和纵向的统计分析: 地区之间的医疗信息统计分析主要由省卫生信息统计中心负责, 主要分析地区之间及跨地区医院之间的各类医疗信息,通过统计分析, 写出分析报告, 以供各级领导有针对性地作出决策。

4. 3 医疗信息统计分析按分析内容可分为医疗工作效率分析, 医疗工作质量分析、疾病构成分析。医疗工作效率分析主要是对在一定时间内, 在医院现有人员、病床、设备、经费等情况下完成医疗工作的进展情况进行分析, 从而发现问题加以改正。它主要包括平均病床工作日病床使用率、病床周转次数、出院病人平均住院日等指标的统计分析。医疗工作质量分析主要是诊断质量的分析和治疗质量的分析。诊断质量分析包括对临床初诊符合率、病人入院与出院诊断符合率, 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及放射诊断符合、病人人院到确诊的平均日数等各项指标的统计分析;治疗质量分析包括对治疗效果、出院者平均住院日、同一疾病重复住院率等指标的统计分析。疾病构成分析主要包括单病种和病例组合分析某单位或某地区前十位疾病分析前十死亡疾病分析病人年龄与性别分析、同一疾病不同单位或地区的医疗费用分析等.

参考文献

l 徐一引.现代医院如何发挥病案统计信息功能.中国病案, 2 戊瞬, 5(6 ): 5 一6

2 王书..统计信息与现代医院管理. 山西统计, 2 0 2 , 10 : 27

3 郭俊霞加何加强医院信息管理. 中国医院统计, 2 砚x )4 , l( 3) : 2 73

4 熊巨全, 董军. 医院管理与医学统计.人民军医出版社, 北京,P2 01

第四篇:统计局关于统计分析和统计信息奖惩办法

为了加强我区统计信息(包括政务信息)和统计分析的报送工作,实现统计信息工作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提高统计信息和统计分析报送的数量和质量,结合我局统计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信息报送的目的意义

编发统计信息和统计分析是搞好统计服务,加强对外交流,提升统计品位,树立统计形象的有效载体,是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单位)了解掌握原州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窗口之一,搜集、撰写、编发统计信息和统计分析是统计干部的一项重要职责,因此,必须高度重视统计信息和统计分析的编发报送工作,切实加强对统计信息和统计分析报送工作的领导,及时反映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运行趋势,分析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改进的措施和办法,为各级领导进行宏观管理和科学决策提供统计数据和分析资料,为社会各界提供较为广泛的统计信息与咨询服务,努力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报,为促进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服务,当好参谋。

二、信息报送的主要内容

(一)对市统计局以及区委、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执行情况及在贯彻执行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二)统计工作中的主要情况,重要举措和重大活动。

(三)及时反映我区工业、农业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业、建筑业、贸易、法制、能源、人口及社会发展新情况、新问题。

(四)分析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措施建议等。

(五)围绕各级党政领导关心的重大问题进行调研、分析,撰写统计信息和分析。

三、信息的编辑及审签

(一)编发统计信息和统计分析应做到主题明确,数据真实可信,文字精炼,表述确切。

(二)统计信息撰写应以标题为开篇导语,选题要准确,立意要新颖,语言要朴实,计量单位、标点符号等要规范。

(三)统计分析要能反映全区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要有数据,有分析、有措施和办法,分析建议要有力度,产生的社会经济效果好。

(四)统计信息要求短小精悍、言简意赅,内容要体现真实性、针对性和时效性。

(五)撰写统计信息和统计分析,观点要正确,层次要清晰,结构要严谨,文字要简练。

(六)统计信息和统计分析起草人起草信息和分析要附原州区统计信息或统计分析底稿签发单并署名,初稿完成后报经主管领导修改审定签字同意后,送局长签发。

四、信息报送要求

(一)撰写统计信息和统计分析不得有明显的逻辑错误、事理错误和语法错误,统计信息和统计分析的布局谋篇要符合写作规范和要求,内容要符合工作实际。

(二)统计信息和统计分析撰写人要树立质量第

一、数量第二的意识,围绕本专业职责,体现统计信息和统计分析内容的宽广性和思想的深刻性,要注意对原州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深层规律的挖掘、总结和深化。

(三)各专业人员在自治区统计局数据反馈后3日内,要

2 完成统计信息及统计分析的撰写、签发和发送工作。有特殊情况的,需由主管局长报请局长批准,方可延缓编发。

(四)统计信息和统计分析撰写人应将经局长签发的文稿打印并存盘,通过电子信箱、区、市统计局内网、信件三种方式进行报送。报送范围为:自治区、固原市统计局,区委办、人大办、政府办、政协办、宣传部、政研室,区委各书记、人大各主任、政府各区长、政协各主席。

五、信息报送任务

(一)统计分析:各专业人员全年撰写统计分析6篇,区统计局内网至少采用2篇。

(二)统计信息(包括政务信息):各专业人员全年撰写统计信息20篇,区统计局内网至少采用6篇。

(三)各专业所撰写统计信息或者理论文章全年至少在《固原日报》、《新原州报》各登载1篇。

六、信息报送奖惩

(一)统计分析及信息的编发奖励

凡统计分析在完成下达任务的基础上,多写一篇奖励50元,多采用一篇奖励100元;统计信息(包括政务信息)在完成下达任务的基础上,多写一篇奖励10元,多采用一篇奖励20元;凡统计信息(包括政务信息)以两人或两人以上合写的均按署名作者分摊计奖。

(二)统计分析及统计信息刊登奖励

凡撰写的统计分析被中国信息报、宁夏日报、固原日报、新原州报刊登的分别奖励400元、300元、200元,100元;统计信息(包括政务信息)被中国信息报、宁夏日报、固原日报、新原州报刊登的分别奖励300元、200元、100元,50元;撰

3 写的统计分析被区统计局评为《优秀统计分析》

一、

二、三等奖的分别奖励600元、500元、400元;被市统计局评为

一、

二、三等奖的分别奖励500、400、300元;被自治区统计局各处室评为

一、

二、三等奖的分别奖励400、300、200元,被宁夏《统计与经济》杂志刊登的统计分析和理论文章奖励400元,一般信息奖励150元;被各种报刊头版刊登的加倍奖励。同一篇作品分别被市、区评为优秀分析的取最高奖励,不重复记奖。

(三)未完成统计分析及信息的惩罚

根据目标任务,对未完成统计分析及统计信息(包括政务信息)任务的责任人,不得参与当年优秀公务员及年度目标考核先进个人的评选,并给予相应的经济处罚。

1、凡未完成年度统计分析目标任务的,每少写一篇罚50元,少采用一篇罚100元。

2、凡未完成年度统计信息(包括政务信息)目标任务的,每少写一篇罚10元,少采用一篇罚20元。

(四)各专业人员所撰写的统计信息和统计分析每半年公示一次,年终总考核兑现。

第五篇:传染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统计规则与资料分析

一、工作规定

(1)属地管理原则

传染病报告实行谁接诊,谁报告。监测病例遵循属地管理的原则。 (2)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

履行传染病报告职责的机构为责任报告单位,主要是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采供血机构、卫生检疫机构;责任报告单位执行职务的人员为责任报告人,主要是执行职务的医护人员和检疫人员、疾病控制人员、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 (3)依法报告的传染病病种

(4)依法报告的传染病,由责任报告人负责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以下简称传染病报告卡),由责任报告单位负责组织录入报告卡信息,由县(区)级及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审核。

二、工作流程

(1)医疗机构、采供血机构、卫生检疫机构传染病监测报告工作流程

填卡 → 检查 →核对→录入

暂无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

(2)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监测报告工作流程 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审核报告卡

发现暴发疫情或异常疫情报告: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三、信息流程

传染病监测信息主要通过传染病报告卡采集,并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进行网络直报。 医疗机构、采供血机构、卫生检疫机构应保证疫情信息报告的及时、准确与可靠。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对网络直报传染病疫情信息进行动态监测分析,对月、年监测数据进行全面分析。

各专病管理系统的使用和管理由各专病管理部门(机构)负责。除专病管理部门(机构)指定的监测机构或专门防治机构外,其他医疗机构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报告的、属专病管理的传染病信息,由县(区)级及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疫情管理部门负责审核;各专病管理部门(机构)负责该报告病例的调查、核实、订正。

机构的责任报告人在发现法定传染病病人后,填写传染病报告卡进行报告。发现漏报的传染病病例应及时补报。在健康体检过程中或采供血机构、医学检验机构执业活动中,检测出本指南工作规定中要求的传染病病原阳性者时,均按病原携带者填写传染病报告卡进行报告。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发现法定传染病病人时,应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报由当地负责传染病管理的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核实后,按规定时限和程序进行报告。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现场调查人员在发现法定传染病时,由当地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与调查的专业人员填写报告卡,按规定时限和程序进行报告。

部队医疗卫生机构发现地方传染病病人时,应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按规定时限和程序进行报告。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按卫生部有关规定执行。

实行专病管理的传染病,除传染病报告卡规定外的其它信息,根据有关规定进行收集和报告。 •

省级人民政府规定报告、管理的地方性传染病,可按当地规定填写传染病报告卡进行报告。 •

慢性传染病的报告遵循以下原则:

医疗卫生机构在做出乙肝、肺结核、艾滋病、血吸虫病等慢性传染病诊断时,如已知该病例曾经作出诊断并被报告过,则本可不再进行报告;如对该病例的报告情况不清楚,或在同年内多次接诊的该类病例(包括复发病例),则仅对首次就诊进行一次报告,再次就诊且诊断结果未发生变跟时则可不再进行报告。

发现乙肝病原携带者,可不进行网络直报,但需进行登记,以周为单位报告至属地的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传染病监测或管理部门。

四、数据统计规则

传染病日、周、月、年的报告分析以《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统计数据为准。疫情分析所需的人口资料使用《疾病预防控制基本信息系统》的数据(来自当地统计局公布的数据)。 •

(1)统计标准 •

①按审核日期统计 •

②按发病日期统计 •

③不同属地病例统计规则

根据国家属地化管理原则,不同属地病例均以县(区)为单位按照现住地址(不含港澳台、外籍病例)进行统计。 •

(2)常用指标及公式

• 发病率某年某病新发病例数该年平均人口数100000/10万

死亡率某年死于某病人数该年平均人口数100000/10万

病死率某时期内因某病死亡人同期患某病的病人数观察期间新发生病例数同期暴露人口数某期间内某病现患新旧某期的平均人口数某病漏报病例数某病已报病例数数100%

罹患率100%

患病率病例数100000/10万

漏报率某病漏报病例数100%

漏诊率未就诊传染病病例数同时查出实际传染病病例数100%

某病校正发病率当年报告病例数漏报数漏诊数当年平均人口数当年新生儿发病例数当年100000/10万

新生儿发病率0~28天出生人口数1000/千

发病上升/下降百分比本期发病人数上期(去年同期)发病人数人数上期(去年同期)发病100%

五、分析利用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每日动态地监视辖区内传染病报告信息,对疫情变化态势进行分析;及时分析报告甲类传染病及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疫情;并高度关注辖区内的聚集性病例、可能的传染病爆发疫情、不明原因病例或死亡病例等异常情况,对其“三间”分布特点、流行病学史及可能的流行趋势进行分析与预测。

①传染病监测日分析

分析目的:通过GIS及与历史同期发病水平相比较的方法,识别传染病爆发疫情,实现传染病早期预警。

②传染病监测周分析

分析目的:识别传染病爆发疫情,汇总分析周重点传染病的流行特点,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和必要的预防控制建议。 •

③传染病监测月分析

对本月疫情监测情况进行全面概述,除对月内的重点疫情进行描述外,需对月内传染病发病和死亡情况进行统计汇总,对报告信息的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并作为传染病疫情监测历史资料进行归档。

④传染病监测分析

传染病监测分析是对全年传染病疫情监测数据进行总结描述,对年内发生的重要传染病爆发流行事件进行总结,对其他各传染病的流行特点进行高度概括。可结合大量的统计图表进行表达。此外,分析报告还应包括全年疫情监测信息的质量评价内容。

传染病监测分析报告主要作为传染病疫情监测的历史资料进行归档,供日后传染病监测部门及其他信息使用部门或科研部门的查询。与传染病监测日、周、月分析不同的是,分析按照病例的发病日期进行统计,反映内实际新发病例水平。

上一篇:计划生育宣传标语大全下一篇:教孩子学英语最佳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