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新加坡关系

2022-07-27

第一篇:中国和新加坡关系

中国和新加坡的思想政治教育比较

【摘要】

中国和新加坡同属于东方世界里的国家,中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新加坡是新崛起的资本主义国家。两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下发展成熟,相互之间有着吸收借鉴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因各国的国情不同而有所不同,中新两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之比较对提高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有良好的指向性作用。

【关键词】

中国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

【正文】

中国和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比较

杨发艳09政教0903040070

中国和新加坡同属于东方国家,在文化上有着“东方文化”这一共同渊源。虽然两国国情不同、制度不同,但在许多方面具有相同的文化根源,新加坡是现代化的发达国家,比较和研究新加坡成功的思想政治教育经验,对于提高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具有良好的借鉴作用。

一、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五四运动前后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到我国,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开始发展,《古田会议决议》是其形成的重要标志。1944年4月11日,在毛泽东和周恩来主持的报告会上,谭政作《关于军队政治工作问题》的报告,标志着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成熟,由此,

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进入成熟时期。在经历了“大跃进”“文革”时期的曲折发展后,进入拨乱反正和发展的新阶段并至今。我国是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两手抓”的总方针,物质生产力与精神生产力全面发展,同步进行,在具体的思想政治工作当中,贯彻疏通引导相结合。在党的不断发展中过程中,形成了“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的论断。思想政治教育不是永恒、凝滞的,而是不断发展、进步的,我国领导人根据时代进步,继承性、创新性地提出了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体系,体现人全面发展的同时,提出了培养“四有新人”教育的目标。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促进人自身全面发展的、具有超越性的社会实践活动,其正向着宏观领域、未来领域、以及生活世界发展。功能也由单一功能向多样功能发展,由传承功能向创新功能发展,呈渐进与飞跃、协调与突破相结合趋势。

二、 新加坡的思想政治教育发展

新加坡是一个多元种族、多元文化的国家,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国家教育政策的三大基础之一,经历了60年代的忽视、70年代的醒悟,在80年代,新政府针对社会道德水平滑坡、人们人文素质下降的状况,开始实行并不断加强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 1991年,经新加坡经国会批准的《共同价值观》白皮书公布发表,制定了: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关怀扶持,同舟共济;求同存异,协调共识;种族和谐,宗教宽容的国家意识,于此定型。从此以后,所有活动均围绕五大价值观展

开。国家把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方法灵活、途径广阔,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做到个人、社会、国家“三兼顾”。新加坡进行公民教育的总任务是非常明确的, 即服从、服务于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占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政府注重培植公民的国家意识 即“爱国主义”意识,以各民族都能接受的方式向国民灌输“我是新加坡人”的国家意识,使人们产生归属感和责任感,在心理上认同一个国家,一个新加坡。

三、 中新思想政治教育相互借鉴

1、我国传统儒家文化对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新加坡面临着东西方文化的双重冲击,对此新加坡政府进行了准确的定位,明确了其文化的东方属性,在对待东西方文化的态度上,坚持“技术上依赖西方,精神上固守东方”。 新加坡人认识到,加强以儒家伦理为核心的东方价值观教育,是抵御西方腐朽价值观的侵蚀,保证新加坡现代化建设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因此新加坡倡导 “东方价值观”,这一价值观的核心就是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文化。当然新加坡政府所倡导的并不是原原本本的中国古代儒家文化,而是经过改造和选择后的继承。

(1)新解 “五伦”

我国传统儒家文化倡导“五伦”,即父子有亲,夫妇有别,长幼有序,君臣有义,朋友有信。这五伦关系是任何一个社会、国家、民族、时代的人都必须面对的最基本的伦理关系,新加坡

从现代的观点从新来解释人与人之间的这五种关系,使“五伦”跟上了现代社会的发展,符合现代华的要求。首先,将父子改称为父母和子女,君臣寓意为国家和人民,则改作兄弟姐妹。其次,对“五伦”的内容作适当的调整。在夫妻一伦里,提倡男女平等,摒弃了中国男尊女卑的封建观念,强调夫妻双方相互包容、相互敬爱。在人民和国家一伦中,主要体现在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国家对人民有责任和义务,人民对国家的发展和建设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样把国家和人民相融合在一起,丢掉了传统儒家君主专制的色彩,使得儒家思想获得了当代的认可。

(2)新说“八德”

传统的“八德”,即“忠孝仁爱礼义廉耻”,而被赋予了现代意义的“忠”,就是爱国,忠于国家,把国民培养成为具有凝聚力的新一代新加坡人;“孝”就是要孝敬父母、尊老敬贤;“仁”与“爱”就是富有同情心和友爱精神,要关心他人;“礼”和“义”就是讲究礼貌和礼节,对外国人不要卑躬屈膝,对同胞应一视同仁;“廉”就是为官的德行,是做官的基本道德规范,它要求新加坡的官员树立为国、为众人服务的思想,要有为国为民牺牲奉献的精神;“耻”就是指人们的羞耻之心,号召国民堂堂正正做人,为社会进步、富国强民做贡献。新“八德”吸收了儒家的精神,又超越了古代儒家的传统思想,剔除了封建性的糟粕,添加了现代意义的精华,被各族人民所普遍认同。通过创造性的改变,新加坡坚守了“东方价值观”的根,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莫

大的成功。

2、新加坡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给我国带来的启示

(1)、内容上,注重法制观念的培养

新加坡把精神文明建设的许多内容都纳入了法制的轨道,以完备的立法和严格的执法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法制保障,制定的法律法规详细具体。对随地吐痰、乱扔废弃物、随便攀折花木等不良习惯都立法规定相应处罚并严格执行。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是我国的治国战略,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要注意培养法制观念,宣传道德规范的同时,应加大相应的立法,以借助法律手段保证各项道德规范的落实。另外,法律法规的也应不断细化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只有将道德规范与法律法规教育相结合,形成规范的奖惩机制,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才会有显著的成效。

(2)、方式上,教育性和实践性相结合

思想政治教育在学校开设德育课的同时,应增加实践性活动。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多从理论上告诉如何符合社会道德规范,很少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意志和行为,以至学生面对具体的问题时不知该怎么做。新加坡注重开设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课程,组织各种学生社团进行实践活动和服务,如升降国旗、文明礼貌月活动等。我国各级各类学校要重视社会实践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利用和挖掘各种素材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感,使之内化为道

德观念,形成道德素质。对于整个社会来说,要将公民的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的经济活动联系起来,与公民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在宣传说教的同时开展各种形式的、人们喜闻乐见的活动,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自尊, 孔琳.新加坡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启示

[J].2003,7.

2、郑汉华.新加坡共同价值观及其启示[J].高等农业教育,2006,1.

3、王瑞荪.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第二篇:中国银行和新加坡淡马锡旗下的富登金融控股公司携手打造的中银富登村镇银行(精选)

中国银行和新加坡淡马锡旗下的富登金融控股公司携手打造的中银富登村镇银行,致力于“立足县域,服务社区”,为县域中的中小企业、微型企业、工薪阶层、农业客户提供完整金融服务,填补县域经济金融覆盖率上的空白,帮助中银富登村镇银行的客户完成人生各个时期的梦想,与客户一起“共同成长,成就梦想”。

1、公司介绍

中银富登村镇银行贯彻落实国家有关“三农”政策和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要求,本着“服务社区”的价值立场,在践行社会责任的同时,坚持为金融服务不足的群体提供现代金融服务,帮有梦想的人实现愿望,让社区变得更好。

中银富登村镇银行在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大胆创新,形成独特的村镇银行投资管理模式,该模式包括六大创新:

一、“批量化”、“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的布局规划,弥补县域及周边村镇社区的金融服务薄弱环节;

二、创新的信贷机制和金融产品;

三、有效的成本和风险控制机制;

四、全新的人才培养及发展模式;

五、先进的科技支持体系;

六、以社区和谐发展为核心的企业社会责任实践。

在经营短短一年之后,中银富登村镇银行就已在山东、湖北、安徽和浙江开设了18个网点,未来,中银富登村镇银行计划在中国,尤其是中西部地区设立更多网点,让更多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三农”客户得到现代金融的创新服务。

2、品牌理念

共同成长,成就梦想

山,代表了永远向上的坚毅精神,也是稳定扎根的象征,由连绵不绝的山峰形成的曲线更体现出灵活互通、广阔无垠的深意,而标志整体选用的红、橙、黄色孕育着青春、活力、温暖和信赖感。中银富登的品牌理念就是由这些元素共同组成,表达出广阔无垠、不断前进、稳健可信的企业形象。

中银富登村镇银行希望以这样的企业形象,为客户服务,与他们共同成长,一起实现彼此的梦想。

3、目标愿景

为金融服务不足的农村和县域地区 提供国际领先水准的专业产品与服务

中银富登村镇银行在追求品质和服务不断进步的同时,追求自身成长和客户发展的同步协调,以实际行动帮助核心客户——中小企业、微型企业、工薪阶层和农业客户——提高生活水平,改善县域环境,加速社区经济发展。 同时,也会在全国范围内广开多家村镇银行与支行,将中银富登村镇银行国际化的产品设计、客户服务与风险管理经验与中银富登村镇银行对本地社区的深入了解相结合,为更多社区带去繁荣和美好。中银富登村镇银行将用专业创造价值,用真诚回报信任。

4、服务承诺

专注县域,扎根社区

在深入了解社区需求的基础上,中银富登村镇银行为其量身定做多款产品与服务,最大程度地促进社区发展;同时聘请对社区有深厚感情的本地员工,利用员工对本地社区需求的深入了解,结合我行国际化的产品设计、服务水平和风险管理能力,为社区加速发展带来保证,体现共同成长的核心价值 简单方便,快捷安全 服务流程方便快捷,采用国际先进的风险管理体系,提供适合县域农户和小微企业的产品与服务。通过简易的流程、先进的科技以及员工的全心协助,中银富登村镇银行希望带给您更简单、更方便、更安全的金融服务,让您的生活更加轻松。 国际水准,一流服务

中国银行的本土优势与富登金融的国际经验,二者强强联合,是中银富登村镇银行的自信之源,确保为您带来更加优质的金融服务。 放眼未来,共同成长

扩大视野,着眼潜力,是中银富登村镇银行评估客户时的准则。结合本地特点,中银富登村镇银行接受更多种类的抵押及担保,以解决您的后顾之忧,全心激发客户发展潜力,一起创造美好未来。

5、股东

跨国伙伴 强强联手

中国银行和富登金融控股公司(富登金融)的战略伙伴关系开始于2005年,富登金融占中国银行4.1%的股份。在2007年,富登金融建立中小企业业务模式咨询团队,以协助中国银行对该模式的推行。在2009年中期,中国银行及富登金融组成了筹备组,为拓展县域经济的金融机会而制定村镇银行的策略和商业模式。在中国银行的本土优势和富登金融的国际经验下,中银富登村镇银行于2011年3月开设了第一个网点。

第三篇:中国梦和美国梦的关系

学院:城市建设学院班级:B1209 姓名:王先来 学号:141312092

3中国梦和美国梦的关系

中国梦

根据习近平的说法: 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习近平在人大闭幕式上的讲话中,提到实现中国梦的三个条件,那就是:1.实现“中国梦”必须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3.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美国梦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指美国的平等、自由、民主;狭义上是一种相信只要在美国经过努力不懈的奋斗便能获得更好生活的理想,亦即人们必须通过自己的勤奋工作、勇气、创意、和决心迈向繁荣,而非依赖于特定的社会阶级和他人的援助。

“中国梦”与“美国梦”的本质区别

中国已经告诉你怎么实现这个梦,但很难看出来跟个人有什么关系。透过表面的东西我们看到背后的本质,同样是美好梦想,甚至表面看上去都有点相似,但有着本质的区别。中国梦是个人依托于群体,而美国梦是群体依托于个人。中国梦强调所有国民加紧努力促进民族复兴,民族兴,个人才能好,民族完蛋了,个人就完蛋了。美国梦强调个人,把个人搞好了,这个国家才能强大,个人完蛋了,这个国家再强大都没用。这相反的差异使整个逻辑关系就反过来了。

第一方面:从路径选择上讲,美国走的是资本主义道路。我们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具有鲜

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第二方面:从概念内涵上讲,“美国梦”主要以自由、繁荣为标签,宣称一个人无论什么背景,只要来到北美新大陆,通过个人奋斗,就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但这经不起时间和事实的检验。美国直至建国87年后才废除奴隶制,随后又长期推行种族歧视。种族藩篱消除了,但阶级阶层的鸿沟依然存在,不断扩大的贫富差距使越来越多的人感到“美国梦”十分虚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包括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三个层面,落脚点是“人民幸福”。全国各族人民是实现“中国梦”的主体力量,也是实现“中国梦”的直接受益者。因此,“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是社会主义的强国富民之梦,是对“美国梦”的超越。提出“中国梦”的概念,是自信和实力的体现,吹响了民族复兴伟大征程上新的进军号角,令人心潮激荡豪情满怀。

第三方面:从动态或趋势上讲,“美国梦”早已褪去其耀眼光环,缺少新内涵和活力,缺乏可持续性。我国则持续保持着强劲发展势头,中国社会充满生机和活力,“中国梦”正一步步地从理想变为现实。 借鉴“美国梦”实现“中国梦”

梦想对一个国家的发展具有巨大影响和重大意义。虽然“美国梦”和“中国梦”有着根本的不同,但我们可以借鉴“美国梦”中的一些积极因素,来推动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首先,我们要尊重个人的梦想和追求。“中国梦”涵盖了民族梦想和个人梦想。我们不能简单地用“中国梦”替代每个人的个人梦想。

要借鉴“美国梦”中对每个人的梦想和追求的尊重,我们需要用“中国梦”凝聚和激励全体中国人民,从而汇集力量去实现国家和民族的梦想。

其次,积极寻求“中国梦”和每个人的梦想和追求的结合点。奥巴马强调,“美国梦”要把所有的美国人团结在一起,风雨同舟,荣辱与共。这也正是我们实现“中国梦”所需要借鉴的。

第三,实现“中国梦”要客观公正评价我们的历史和伟人。“美国梦”强调对美国历史的自豪感和国家的忠诚,强调并不断教育人们要尊重华盛顿、林肯、罗斯福、里根等美国历史上的伟人,这是实现“美国梦”的根基。但在当今中国,历史虚无主义等资产阶级思潮又开始沉渣泛起甚至兴风作浪,有的人在所谓“反思历史”的名义下,怀疑甚至否定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等历史伟人。我们要看清楚,这些历史虚无主义者蓄意歪曲历史就是为了制造思想混乱,他们否定历史的真正目的就是为了否定现实。对此,我们要保持警惕。

第四,要多塑造一些能凸显“中国梦”的时代符号。要大力宣扬像罗阳、杨善洲、袁隆平、郭明义等那样的新时期优秀典范,各行业以及体现新时期时代特点的优秀人物,真正体现出中国人的价值自信和民族自信,使更多的人为实现我们共同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第五,要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美国梦”的背后,体现的是美国的发展模式。鸦片战争以来170多年的历史告诉我们,实现“中国梦”一定要走中国自己的路。要看到,“中国梦”彰显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当前,我们必须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这样才能早日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早日实现“中国梦”。

第四篇:正确看待“中国梦”和个人梦的关系

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大的梦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闭幕时又系统阐述了“中国梦”。“中国梦”成为当下的一个热词。那么,我们怎样理解“中国梦”呢?

1. “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乃至我们整个民族的梦想。这个梦想是从哪里来的呢?

“中国梦”要从历史上追溯。中华民族曾经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但到了18世纪我们落伍了,那时候西方已经走上工业化道路,我们还在封建社会徘徊。1840年鸦片战争打破了我们“天朝上国”的迷梦,中国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过程中,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明白无误地表达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愿望。但为什么这个美梦没有成真呢?因为当时缺乏一个真正能够担当革命重任的先进的领导阶级。在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1921年发生了一个开天辟地的历史事件,就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把阶级的使命和民族的使命融于一身,勇敢地承担起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

新中国成立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为新中国实现一个梦想而奋斗。1954年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国家的一个根本政治制度奠基下来,毛主席庄严宣布要为建设一个富强的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斗。到1964年底的时候,周恩来在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宣布了四个现代化目标。在这个“中国梦”的指引下,新中国的建设取得了一系列伟大的成就,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独立自主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2.我们已经实现了很多梦想,但是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仍然有较长的一段路要走,我们距离目标还有多远?实现“中国梦”还面临着怎样的挑战?

李捷:改革开放后,我们的“中国梦”开辟了新的航程。从来没有任何一个时候像今天这样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梦想这么近。党的十八大重申了两个“一百年”的追求,提出到建党一百周年时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我们现在距离这个梦想还有八年的时间。但这八年,我们一定要殚精竭虑,绝对不能够在改革开放这个路途上退缩、停留,一定要往前走。这以后我们还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的时候,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这之后,我们还要继续奋斗,为实现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现代化而奋斗,要为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更加有质量、更加个性化的生活而努力奋斗。另外,我们不能忘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还要实现祖国统一大业。

3.总书记指出,“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我们应该怎么看待“中国梦”和个人梦的关系?

个人梦和国家梦,有内在联系,这就是个人的奋斗离不开国家,离不开国家梦的实现。同时,国家梦的实现,特别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又有赖于每一个人最大限度地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发挥出来。所以,为了实现这样一个梦想,要在全社会中营造一种氛围,把全民族的梦想和追求凝聚在一起。只有13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成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才能把历经苦难而又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送达梦想的彼岸,让每个人在“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的逻辑中梦想成真。像总书记说的那样,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第五篇:论中国的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

现在的中国,很多专家学者,不管是官方的还是民间的,都在讨论一个改革开放初期就提出来的一个问题,既:怎样看待和处理我国的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对于这个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我也有自己的理解。

首先,我们必须深刻的认识到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的紧迫性和其重要性。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要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12个重大关系。这12个重大关系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来说是最重要的、最有决定性意义的12对矛盾。其中,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又是全部矛盾关系中首要的基本的关系,是总揽全局的关系。而党的十五大报告更是直接指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同稳定的关系,保持稳定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秩序,具有极端重要的意义。"所以,在现今的中国,尤其是在改革开放32年之后的今天,在我国综合国力的大幅度上升以及GDP达到世界第二强的关键时刻,就更需要也必须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 一:改革是动力

改革是动力,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正确、有效的途径。改革开 放三十年,我国经济建设必须实现两个带有全局性的根本转变,解决好涉及长远性、全局性的两大课题,即;一是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就必须继续深化改革。

邓小平同志在《邓小平文选》中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他又说: “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 不改善人民生活, 只能是死路一条因此, 他向全党提出: 改革“是我们党和国家当前压倒一切的最艰巨的任务”。并且说: “我是主张改革的, 不改革就没有出路, 旧的那一套经过几十年的实践证明是不成功的”。

在谈到改革的基本内涵和内容时邓小平同志认为: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革命是解放生产力, 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他还进一步阐述道:“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 还要从恨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 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而且是“解放生产力的必由之路”。他又说:“改革和开放是手段,目标是分三步走,发展我们的经济。从小平同志的这些精辟的论述中我们可以清晰地认识到: 改革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恨本动力, 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手段和途径。

二:发展是目的

发展是目的,是硬道理。发展首先是经济,但不仅仅是经济,也包括政治和文化诸方面的全面进步。我们必须认识到,改革的真正目的,是发展,是大力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包括经济实力、国防实力以及文化实力。归根结底,就是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在当今风云变幻的国际大环境下,中国只有也必须坚持改革,包括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三重改革,才能保持国民经济的快速、健康和有效发展。

我国是世界上古老的文明大国,理应对世界文明作出更大的贡献,然而在新中国成立以前整整一个世纪的时间里,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不仅没有发挥一个大国应有的作用和享受应有的尊严,反而被视为"东亚病夫",尝尽了"落后挨打的"滋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生产力得到了迅速发展,国家的综合国力得到了明显增强,因此,我们在国际事务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越来越突出,充分显示出发展起来的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作用。

实践证明:只有发展了,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发挥出来;只有发展了,我国才能尽快摆脱落后,进入世界现代化强国之列;也只有发展了,人民才能安居乐业,社会才能更加稳定,社会主义改革才能顺利进行。因次,在发展问题上,我们应牢牢把握机会,抓住机遇,争取经济更上几个台阶。

三:稳定是前提

稳定是前提,是发展和改革必备的政治社会条件。没有稳定,就根本谈不上什么发展和改革,试想一个动荡不安,兵荒马乱的国家,人民会有心思去大力搞发展,搞改革吗?怕是个个都逃离这个国家出去,当国际难民了。所以,稳定是发展和改革的必要条件。这其中,稳定包括路线和方针两方面,它们是互为条件,相互促进的。直白的说,路线和方针的稳定,即代表了国家政治的稳定,作为上层建筑,政治

的稳定不光是有利于国家政局和党的政权,而且还有利于经济文化等下层建筑的发展和稳定——包括经济体制和生产方式的稳定以及教育、人权等方面的稳定。

因此,中国一定要坚持改革开放,要坚持发展经济,这是解决中国问题的希望,但是要改革,要发展,就一定要有稳定的政治环境,离开国家的稳定就谈不上改革和开放更无法提高经济实力和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四: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

改革、发展与稳定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相互统一的。改革是动力,发展是改革的目的,要发展就必须改革,改革是解放生产力,也是发展生产力。首先,改革是否成功,既影响发展的进程, 也影响社会的稳定。邓小平同志说:“改革的意义,就是为下一个十年和下世纪的前五十年奠定良好的持续发展基础,没有改革就没有今后的持续发展。”

其次,发展是否健康, 既影响改革的进行, 也影响社会的稳定。发展能为改革创造良好的环境,增强改革的承受能力,减少改革的风险,有利于检验改革,有利于推进改革。如果发展不顺利、不健康,尤其是发展速度太快,形成"过热",反而又会影响改革。

其三,社会是否稳定, 既影响改革的推进, 又影响发展的进程。稳定,是社会上一种相对平衡、均衡协调的运动状态。稳定是指政治稳定、经济稳定、人的稳定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稳定是发展的基本条件,其中政治稳定是前提。稳定的社会环境也离不开改

革和发展,改革和发展是造成稳定的社会环境的物质基础。邓小平在强调发展的同时,十分重视稳定的作用,并把稳定作为社会发展的前提条件。他在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指出:“中国不能再折腾,不能再动荡。一切从大局出发,中国发展的条件,关键是要政局稳定。”当然,这里的稳定绝不是指死水一潭,了无生气,这就要我们在改革的过程中不断创新,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这样才能有效地把改革发展与稳定辩证地结合起来。

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 不仅仅是个现实问题, 而且是个战略问题、全局问题它贯穿于整个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中国要想实现伟大复兴,中华民族要想始终立于世界优秀民族之林,就必须在今后的道路上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从全局上,从总体上把握住方向和战略。也要从整体上把握好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之间的辨证关系,要做到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做到在政治和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在改革和发展的推进中实现政治和社会的长期稳定。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总而言之,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 我们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使三者有机地统一起来.立是全局, 把握好发展的速度、改革的力度和稳定的程度, 使三者协调地向前推进,这就是使我们的事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

上一篇:中国联通分析报告下一篇:中国家禽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