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生态村建设标准

2022-08-28

第一篇:文明生态村建设标准

创建文明生态村考核验收标准

文章标题:创建文明生态村考核验收标准

创建为建立规范科学的考核验收机制,把我市创建文明生态村工作向广度和深度推进,根据市委、市政府创建文明生态村工作部署,在__年考核验收办法基础上对本办法修订如下:

一、考核验收对象:各县(区)委、政府。

二、考核验收时间:_年_月。

三、考核验收方式:

1、由市创建

领导小组组成若干个考核验收小组深入各县(区)、各创建村考核验收。考核验收采取打分形式,县(区)满分为105分,其中县(区)组织领导部分占35分,创建村部分占70分。

2、此次考核验收采取听取汇报、实地察看、访问群众、检查档案资料等方式进行。

四、考核验收标准

(一)县(区)组织领导部分(35分)

1、组织领导力度大(20分)

(1)县(区)委高度重视。常委会适时研究部署创建工作,成立了专门机构;年初有安排发动,年中有组织调度,年底有总结表彰;县(区)领导每月下村督导、协调、检查创建工作。(6分)

(2)专门制订《创建文明生态村规划》,总体目标和阶段性任务明确。(2分)

(3)各级创建工作领导机构健全。主要领导负总责;县(区)创建办工作人员不少于5人;办公经费和办公车辆有保障。(4分)

(4)建立县(区)领导联系乡(镇)、村责任制,明确各职能部门任务,确定结对帮建单位、“五帮”要求得到落实。(4分)

(5)制定配套扶持政策,专项资金与市拨资金比例不低于1:1,各项涉农资金能够最大限度地捆绑使用。(4分)

2、创建工作结合实际,特色鲜明。(5分)

(1)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干部群众积极捐资出力,效果明显。(1分)

(2)在一定区域内,8个以上高标准创建村连成一片。(2分)

(3)坚持因地制宜,创建与特色农业、工业、加工业、旅游业等产业相结合。(2分)

3、日常工作效率高(5分)

(1)对上级部署的创建工作组织和落实到位。(2分)

(2)工作反馈和汇报及时认真。(1分)

(3)在县(区)级以上的报刊、电视等传媒宣传报道充分。(1分)

(4)创建档案齐全规范。(1分)

4、创建计划超额完成,整体效果明显(5分)

(1)超额完成创建计划,每超额完成1个达标村加0.1分,最多不超过2分。

2、领导力度大、工作思路清晰、措施得力、效果明显、整体印象较好。(3分)

(二)创建村部分(70分)

1、创建知晓率、参与率、满意率高。(2分)

2、“两委”班子作用发挥好,得到群众拥护。(6分)

(1)村班子团结、依法办事、村务公开、民主决策好。(2分)

(2)群众自治组织开展活动经常。(1分)

(3)减轻农民负担效果明显。(1分)

(4)党群、干群关系融洽,村风、民风正,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和谐。(2分)

3、创建机制健全。建立健全了建管并重的创建工作长效机制,建立健全了充分利用文化阵地有效开展创建活动的规章制度,建立健全了充分发挥农民群众创建主体作用的有效措施。(2分)

4、村“两室一栏”等设施齐全,“两图一书”等规划科学规范,村规民约等主要制度上墙,整齐美观。(8分)

5、主要街道全部硬化(沥青路面或水泥混凝土路面),次街道最低达到砂石路标准,示范村主要街道有路灯,并根据实际需要设排水边沟。(10分)

6、基本杜绝“五乱”,街道院落齐整有序;建立“门前三包”等保洁制度,有垃圾集运点,有专门人员定时清扫街道。(6分)

7、根据实际发展沼气池,完成改水、改厕、改圈任务,主街道有厕所且干净卫生。(6分)

8、主街道两旁栽植树木或花灌木,庭院内外见缝插绿,村内村外有环村林带。(10分)

9、落实创建“十星级”文明户要求,评选结果动态公布,且在农户门前挂牌。(3分)

10、经常组织群众性科技培训和文体活动。(2分)

11、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制度健全,村务大事由村民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民主讨论决定。(3分)

12、村无重大刑事案件、严重经济案件、重大治安案件和重大责任事故,无计划外生育。(2分)

13、村集体经济组织健全,作用明显,村集体经济收入不断增长,农民家庭收入增长明显,村集体资产、资金、资源管理和使用制度健全。(5分)

四、考核验收程序

1、考核之前,由市创建办制定细则或测评表,报市创建领导小组批准。

2、各县(区)首先自查,再由市创建领导小组组织力量通过随机暗访、听汇报、查档案、实地看等方式进行严格考核验收。

3、由市考核验收领导小组对各县(区)的创建工作考核结果进行初评,再经过市创建领导小组审定。考核验收总分85分以上为达标。

4、对于考核达标的县(区),由市委、市

政府进行表彰,并给予一次性物质奖励;对于考核不合格的县(区),党政班子年度考核不能评为“实绩突出”,市委市政府给予通报批.

《创建文明生态村考核验收标准》来源于,欢迎阅读创建文明生态村考核验收标准。

第二篇:为什么要建设生态文明及如何建设生态文明

1 生态文明的定义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态,它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以引导人们走上持续、和谐的发展道路为着眼点。生态文明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既追求人与生态的和谐,也追求人与人的和谐,而且人与人的和谐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前提。可以说,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 2 为什么进行生态文明建设? (一)政治方面

生态文明是和谐社会与文明建设的支撑点,关系到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和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关系到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生态文明将使人类突破民族、国家、阶级的藩篱,强调整个人类对地球的共同责任和义务,在更广泛领域形成一种平等的合作关系,共同保护和建设地球家园。

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维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二)经济方面

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往往是生态环境最易遭到严重破坏的时期。近年来我国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力度每年都在加大,但成效不显著,我们面临着严峻的生态环境压力。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不仅严重损害了群众健康,而且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1950年代我国自然灾害年均直接经济损失为476亿元,而到2007年,水利部透露,截至7月16日,全国仅洪涝灾害的直接经济损失即达3726亿元。

(三)生态文明与中华文明

中华文明虽然是工业文明的迟到者,但中华文明的基本精神却与生态文明的内在要求基本一致,从政治社会制度到文化哲学艺术,无不闪烁着生态智慧的光芒。生态伦理思想本来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涵之一,这使我们有可能率先反思并超越自文艺复兴以来就主导人类的“物化文明”,成为生态文明的率先响应者。

中国历朝历代都有生态保护的相关律令。如《逸周书》上说:“禹之禁,春三月,山林不登斧斤。”

中国儒家生态智慧的核心是德性,尽心知性而知天,主张“天人合一”,其本质是“主客合一”。儒家的生态伦理,反映了它一种对宽容和谐的理想社会的追求。

中国道家的生态智慧是一种自然主义的空灵智慧,通过敬畏万物来完善自我生命。这种追求超越物欲,肯定物我之间同体相合的生态哲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也与现代环境友好意识相通,与现代生态伦理学相合。

中国佛教的生态智慧的核心是在爱护万物中追求解脱,它启发人们通过参悟万物的本真来完成认知,提升生命。

中华文明虽然是工业文明的迟到者,但中华文明的基本精神却与生态文明的内在要求基本一致,从政治社会制度到文化哲学艺术,无不闪烁着生态智慧的光芒。生态伦理思想本来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涵之一,这使我们有可能率先反思并超越自文艺复兴以来就主导人类的“物化文明”,成为生态文明的率先响应者。

中国历朝历代都有生态保护的相关律令。如《逸周书》上说:“禹之禁,春三月,山林不登斧斤。”

中国儒家生态智慧的核心是德性,尽心知性而知天,主张“天人合一”,其本质是“主客合一”。儒家的生态伦理,反映了它一种对宽容和谐的理想社会的追求。

中国道家的生态智慧是一种自然主义的空灵智慧,通过敬畏万物来完善自我生命。这种追求超越物欲,肯定物我之间同体相合的生态哲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也与现代环境友好意识相通,与现代生态伦理学相合。

中国佛教的生态智慧的核心是在爱护万物中追求解脱,它启发人们通过参悟万物的本真来完成认知,提升生命。

(四)生态文明与社会主义

文明的转型决定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变革。农业文明带动了封建主义的产生,工业文明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兴起,而生态文明将促进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

生态文明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社会主义生态文明首先强调以人为本原则,同时反对极端人类中心主义与极端生态中心主义。极端人类中心主义制造了严重的人类生存危机;极端生态中心主义却过分强调人类社会必须停止改造自然的活动。生态文明则认为人是价值的中心,但不是自然的主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生态文明应成为社会主义文明体系的基础。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离不开生态文明,没有良好的生态条件,人不可能有高度的物质享受、政治享受和精神享受。没有生态安全,人类自身就会陷入不可逆转的生存危机。生态文明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前提。

生态文明也只能是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作为对工业文明的超越,代表了一种更为高级的人类文明形态;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对资本主义的超越,代表了一种更为美好的社会和谐理想。两者内在的一致性使得它们能够互为基础,互为发展。生态文明为各派社会主义理论在更高层次的融合提供了发展空间,社会主义为生态文明的实现提供了制度保障。

对中国而言,中国传统文化中固有的生态和谐观,为实现生态文明提供了深厚的哲学基础与思想源泉。今天,中国共产党提出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包括环境友好型社会)等一系列新的政治理念,完全可以与生态社会主义、世界可持续发展理念、中国传统文化相互借鉴。它们之间的融合,必促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必促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促成全世界可持续发展的新潮流,必促成社会主义真正代替资本主义,必促成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和谐。对此,中国责无旁贷。

生态马克思主义属于政治生态学,认为生态问题实际上是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只有废除资本主义制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生态危机;它致力于生态原则和社会主义的结合,力图超越资本主义与传统社会主义模式,构建一种新型的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主义模式。第一,自然是客观自然与历史自然的统一。马克思、恩格斯充分肯定自然界对人的优先存在地位,认为自然界制约和规定着人的生存和发展,随着实践水平的提高,人必将走向与自然的和谐。第二,人是自然存在属性与社会存在属性的统一。马克思认为人的解放只能是在对自然规律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调整人的社会存在属性与积极顺应自然才能实现。第三,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是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协调的重要基础,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结果。 3 建设生态文明的意义

生态文明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科学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体现了人类尊重自然,利用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理念。建设生态文明,树立生态文明观念,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它有助于唤醒全民族的生态忧患意识,认清生态环境问题的复杂性、长期性和艰巨性,持之以恒地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尽最大可能地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需要利用自然资源,改造自然环境,但我们不能无节制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不能忽视自然规律去改变自然环境,更不能牺牲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地球的面积和空间是有限的,它的资源也是有限的,它对人类活动的承载力更是有一定限度的。恩格斯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

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人类的活动必须保持在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中,才能得以长久地生存与发展。

(以下内容是吕老师“生态文明建设的PPT内容”) 4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生态文明是超越工业文明的新型文明境界,是在对工业文明带来严重生态安全进行深刻反思基础上逐步形成和正在积极推动的一种文明形态,是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形态。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追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 一直高度重视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越来越严重的资源环境制约。

要想从源头上、从根本上跨过资源环境这道槛,不仅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还必须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5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

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确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方针和目标。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途径和方式,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任务和重要内涵; 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目标; 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贡献,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取向和根本目的。

6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任务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2010年12月,国务院印发了《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这是我国第一个国土空间开发规划,是战略性、基础性、约束性的规划,旨在构建高效、协调、可持续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2020年基本形成主体功能布局,构建”两横三纵”:以陆桥通道、沿长江通道为两条横轴,以沿海、京哈京广、包昆通道为三条纵轴,以国家优化开发和重点开发的城市化地区为主要支撑,以轴线上其他城市化地区为重要组成的格局,集中全国大部分人口和经济总量;构建”七区二十三带” 以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长江流域、汾渭平原、河套灌区、华南和甘肃新疆等农产品主产区为主体,以基本农田为基础,以其他农业地区为重要组成的格局,切实保障农产品供给安全;海洋主体功能区战略格局,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全面促进资源节约。2020年基本形成主体功能区布局: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合理开发;发展循环经济

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由于部分地区对国土空间的盲目开发、过度开发、无序开发、分散开发,带来和造成了森林破坏、湿地萎缩、河湖干涸、水土流失、地面沉降,沙漠化、石漠化和草原退化,生物多样性锐减,各种灾害频发等自然生态系统严重受损的问题。因此,必须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快水利建设,增强城乡防洪抗旱排涝能力:2011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提出了力争通过5年到10年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到2020年基本建

成防洪抗旱减灾体系的目标任务;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气象、地质、地震灾害防御能力:必须进一步加强防灾减灾的法制和体制、机制建设,努力推进防灾减灾各项能力建设,大力倡导防灾减灾的社会参与,积极开展防灾减灾领域的国际合作;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十一五”期间,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节约能源提高能效、增加碳汇等多种途径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取得了显著成效。中国将继续积极推动气候变化国际谈判进程,积极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会议,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更大的贡献。

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加强生态文明考核评价制度建设;健全基本的管理制度;建立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建立市场化机制;健全责任追究和赔偿制度 7 当代博士生与生态文明建设

当代博士生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又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提升生态文明素质:树立建设美丽中国人人有责、家家有份,每个人都要为改善环境、保护生态承担义务,不仅对当前的生态状况负责,也要对未来子孙享有良好生态负责的使命感、责任感,从心底唤起关心地球、善待生命、热爱生态的道德情操,成为建设“美丽中国”的主力军、重视生态文明的未来决策者;立志做生态文明建设的践行者;积极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引领者、宣传者。

第三篇:发展生态经济 建设生态文明

编辑:admin 时间:2011-1-31 21:19:00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贯彻落实这一精神,要求我们进一步增强危机意识、责任意识,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加快发展生态经济,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加快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水平,是发展生态经济的根本举措。《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根据科技进步新趋势,发挥我国产业在全球经济中的比较优势,发展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必须始终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这一核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增长从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实现第

一、第

二、第三产业协调发展。为此,应大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不断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特别是制造业,优化产业结构,增强产业配套能力,淘汰落后产能;培育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形成先导性、支柱性产业,不断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发展新业态,培育新热点,推进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

大力开发推广节能、环保先进技术。一方面,加强节能、低碳、环保技术的攻关和突破。从政府层面来说,应制定能源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的科技规划,加强领导和指导,加大财税金融等方面的支持力度,组织科研力量推进节能减排技术的研究开发和自主创新,努力在重大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特别是要根据现阶段我国能源结构的特点,在煤炭资源清洁高效开发和循环利用技术、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利用技术等领域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和重大技术改造项目。另一方面,大力推广节能、环保先进技术。引导企业引进和采用国内外先进节能减排技术和设备,并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节能减排关键技术和装备。抓住落后产能相对集中的重点行业,依法坚决淘汰那些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安全生产条件不达标的企业,建立落后产能退出机制。注重总结推广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节能减排的先进经验。

促进能源资源的循环利用。能源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从一定意义上讲,能源资源决定着经济发展的类型和性质,影响着经济发展的模式和布局。比如,建立在煤炭、石油等化石资源基础上的经济是工业经济,建立在土地资源基础上的经济是农业经济,建立在太阳能、氢能等资源基础上的经济是生态经济。从能源资源的视角来看,经济模式大体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以煤炭、石油为代表的传统经济,其主要特点是资源不可再生、环境污染严重;二是以太阳能、氢能为代表的新型能源经济,其主要特点是资源可再生、污染少。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应逐步实现由以煤炭、石油为主的化石能源经济向以太阳能、氢能为主的新型能源经济或低碳经济转变。与此同时,还应重视废弃资源的循环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城市生活垃圾急剧增多。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的垃圾历年累积堆存量达60多亿吨,有200多座城市饱受垃圾问题的困扰,而许多城市现在仍然采取填埋、堆肥、焚烧等不科学的方法来处理垃圾。这不仅严重浪费可再生资源,而且严重污染环境。应改变以往把垃圾等废物视为包袱和灾害的观念与做法,将其视为再生资源和巨大财富,通过加快城市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等手段,努力防止垃圾造成的“二次污染”,并充分挖掘其巨大的资源潜力,实现“二次利用”。

重视利用荒野这一宝贵资源。所谓荒野,是指未受人类活动干扰或者人工改造较少的自然环境。在传统观念中,荒野是没有多少价值的。然而,在生态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荒野显得越来越重要、越来越有价值。荒野是一种具有原生性、多样性、开放性等特点的自然系统,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休闲价值、审

美价值。应进一步转变对荒野的认识,深入研究荒野资源的价值,在坚持开发与保护相结合原则的前提下不断创新荒野资源利用的方式,科学利用和合理开发荒野资源,努力做到以最小的资源消耗获取最大的社会和生态效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河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来源:人民网

第四篇:坚持生态立市 建设生态文明

周先旺

《 人民日报 》( 2014年02月13日07 版)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系国家未来。习近平同志在湖北考察时指出,湖北要着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取得新成效。黄石市作为老工业基地、资源型城市,留下了巨大的生态赤字。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重要讲话精神,必须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加强生态修复治理,积极建设生态文明。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是消除环境危机隐患的重要保证。黄石市着力做好 “加减乘除”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通过加法做大经济总量,加快推进产业链建链强链补链工程,着力打造特钢、铜产品精深加工两个千亿元产业集群和国内第三大PCB生产基地;通过减法淘汰落后产能,依法强制关闭和整治全市348家“五小”企业和438家重点污染企业;通过乘法做优传统产业,重点支持特钢、铜材、建材和装备制造类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升级,促使传统企业提升效能;通过除法推动绿色发展,大力发展现代旅游业、现代农业等生态产业,做大绿色经济这个“分子”,提高生态产业比重。

加强生态修复治理。深入推进水污染综合治理、大气污染防治、工矿废弃地复垦、地质灾害和重金属污染治理等重点生态环境修复工程;全面启动覆盖城乡的“五边三化”生态环境治理示范工程,在城区边、集镇边、干道边、长江边、湖泊边持续大力进行绿化、洁化、美化。坚持把开发利用与修复治理统一起来,把采矿显性收益与环境治理成本兼顾起来,把原矿开采与矿产资源延伸加工、形成产业链布局统筹起来,按照“有序、有限、有期”的原则,做到依法开采、规范开采、集中开采、科学开采,实行开发一片、治理一片,开发完毕、治理到位,让绿色真正成为黄石发展的主色调。

完善生态保护制度体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加快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的要求。黄石市按照“谁污染谁付费、谁破坏谁赔偿”的原则,建立生态补偿和激励机制,健全矿山治理备用金制度,推动形成生态环境破坏者赔偿、建设和保护者得到合理补偿的格局;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激发农民造林育林护林的积极性;探索运用市场化机制,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生态环境治理修复、城市环境卫生管理、资源交易、环境设施建设;探索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领导干部生态环境离任审计、生态建设实绩公示制度,把发展的责任套上生态的“笼头”。

加强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全社会的生态自觉,健全的生态基础设施是支撑。黄石市在各工业园区建设统一的污水处理、固废处置、热电气联供、生态隔离带等环保设施,实现园区生态化、低碳化;在城区打造一批小型森林公园,加快标准化农贸市场、星级公厕、污水管网等系列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公交优先、出租车换代升级等系列交通改革;在村镇,推动村镇生活垃圾和污水集中处置,力争到2017年,每一个乡镇至少建一座垃圾压缩转运站和污水处理厂,每一个村有一辆垃圾清运车。

开展生态创建活动。生态创建活动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引领和激励作用。黄石市大力开展生态县(市)、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联创和评选最美乡村活动。扎实推进森林城区、卫生城区创建,鼓励各县(市)区、各乡镇(街道)举办各层次园林博览会。2013年,铁山区将500多亩乱石成堆的工矿废弃地进行绿化改造,在国庆期间成功举办了园林花卉展览会,使工矿废弃地变成了大花园。以此为契机,黄石市积极筹办2014年首届市级园博会,坚持以园博会为导向,以各类生态创建活动为基础,加快形成全市动员、全民动手抓生态文明建设的工作格局。

(作者为中共湖北省黄石市委书记)

第五篇:建设生态文明

建设生态文明,打造美丽中国

——《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者》 读后感

大丰市新丰镇中心小学五(5) 班李进祺2013·6·8·

家庭住址:江苏省大丰市新丰镇裕北村康平小区3排2号邮编:224171 手机号码:13815567691或13961957623

最近,我反复阅读了《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者》 一书。本书的主题是:号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都做生态文明建设者,为打造美丽中国努力奋斗。

什么是生态?生态是人类的综合状态与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界的综合状态的总和。自然界包括土地、江湖河海、空气、植物、动物等等。土地、江湖河海、空气虽然不具有生命,但是它们是孕育生命以及生命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所以我们把它们划入生态的领域。什么是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人类的综合状态和自然界的综合状态的平衡局面。什么是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就是人类按照科学发展观打造人类的综合状态和自然界的综合状态的平衡局面,就是打造美丽中国。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一直处于美好状态,这个愿望当然是无可非议的。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人类状态和自然界状态是相互制约的,也有些人在理论上是知道的,在实践上却是背道而驰的。这种知与不知本质上是一样的,都不利于生态文明建设。前者要加强学习,后者要知行统一。如果破坏了两种状态之间的平衡,人类就要受到自然界的惩罚,实质上是人类在惩罚自已,因为这种不平衡是人类自已造成的。

那么怎样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呢?工厂等企业单位在创造利润的同时要大力治理废气、废水,使空气和河水不受汚染。农民要发扬几十年前的勤劳品德,田里要多施羊粪、鸡粪、猪粪、人粪尿等有机肥,以达到增加土壤腐殖质,改良土壤,庄稼长期高产稳产的目的。只施用化肥是掠夺性的种田,长此以往势

必使土质越来越差,当然会影响到庄稼产量,希望农民们不要做这种剜肉医疮的蠢事。过去农民烧饭烧莱都是用秸杆做燃料的,现在绝大部分人家用液化汽,电作为烧饭烧莱的能源了,这是一种社会进步。农民觉得秸杆多余了,就采取了错误的处理方法,付之一炬,一烧了之或者抛进附近的沟河里。这样做就污染了空气和河水。一旦空气和河水被严重污染,“1930年比利时境内马斯河谷烟雾事件”、“1948年美国多诺拉烟雾事件”、“1949年——1954 年日本境内水俣湾事件”就会重演。那几次事件都造成了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产生的原因就是因为空气和河水受到了严重污染。农民们可以把秸杆粉碎后施到田里做肥料,增加土壤的有机质,促进庄稼高产。我在电视里看到,目前盐城市有关单位正在大力推广秸杆粉碎机,希望农民们购买使用。

“天生吾材必有用” 。 我们要合理使用森林资源,保护植被, 保持动物界相生相克的关系。吸取因乱砍滥伐森林,破坏植被引起山洪暴发、泥石流暴发以及因灭狼护鹿破坏了狼鹿间相生相克的关系而产生的恶劣后果的惨痛教训。我们要大力保护珍禽珍兽、奇花异草、不捕猎野生动物等等。总之,只有保持自然界万类竞自由的状态,才能有我们人类生存得更好的状态。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要随地吐痰、不要乱扔乱倒垃圾、不使用容易造成污染的物品。在有条件的地方要植树造林,养花栽草等等。我们少年儿童要尽自己所知向社会宣传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和全国人民一道投入到生态文明建设的行列中去,立志当一辈子生态文明建设者,为打造美丽中国奉献毕生精力!

指导老师评语:该文紧扣原书主题,理解正确。阐述层次分明,能运用定义明确概念。列举的事例真实典型,有说服力。建议较全面,切实可行。文笔流畅,词语丰富。指导老师陈鹏

《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者》小学版本书编委会编江苏文艺出版社http//wwwjswcnyi.com2013年3月第1版

上一篇:五年级细节描写教案下一篇:五年级大队委竞选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