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导论论文范文

2022-05-13

评职称或毕业的时候,都会遇到论文的烦恼,为此精选了《物联网导论论文范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近年来,随着物联网及其相关技术的发展,各行各业特别是服务业,积极从“信息化”转向“智能化”,这个潮流顺势也带起台湾岛内博物馆的诸多改变。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博物馆群带来了创新展示教育的机会与愿景。

第一篇:物联网导论论文范文

《物联网白皮书》背后什么制约了中国物联网?

发展物联网核心技术是关键。在近日新版的《物联网白皮书》中得知目前物联网制造业的境况,即感知制造获得局部突破;光纤传感器在高温传感器和光纤光栅传感器方面获得重火突破;中高频RFID技术产品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自主研发的超高频产品已打进国际市场;在工业物联网领域,研制成功了面向工业过程自动化的工业无线通信芯片。

技术短板:集成电路芯片、高端传感器、超高频RFID

虽然我国已经掌握了传感器、RFID技术等产品的生产能力,但大部分的核心技术,如芯片等仍然依靠进口。国内工业一旦用上“外围芯”将会形成长期依赖,在计算机、互联网以及物联网等方面继续落后。在石油天然气、交通运输、电力、污水处理、制药、化工、矿业等关系国计民生的公共基础设施领域,我国使用的芯片大多被国外芯片垄断。“关键控制数据有可能被篡改或丧失,造成环境灾难,人员伤亡,甚至危及公众生活及国家安全。”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教授缪向水表示,国外芯片制造厂商有可能通过在芯片面板某一程序上植入木马来窃取商业数据或机密,也可以通过病毒、恶意软件来操控工厂控制系统,导致工厂停工,发生安全事故等。

国内众多厂商也渐渐认识到芯片才是核心,如果没有自己的芯片而是依靠进口,就等于在日后的成本、供应等方面埋下了安全隐患。为了占领市场先机,一些敢于“吃螃蟹”的企业家投入血本加码芯片的应用开发,如中航微电子、光迅科技、厦门乃尔电子等一大批内地企业兴起,加上一系列扶持政策的出台,国内集成电路产业崛地而起。

在9月3日召开的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部际建设协凋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上,工信部副部长毛伟明指出,传感器及射频识别(RFID)技术作为物联网的基础与核心,其发展滞后于物联网产业的整体发展,“高端产能不足、低端同质竞争”已成为我国传感器产业的短板。一是传感器尤其是高端传感器自主创新能力还较低。部分多功能、微型化、智能化、网络化的高端传感器依赖进口,多数企业都是引用国外的芯片加工,甚至仅停留在代理国外产品的水平上。二是射频识别(RFID)芯片技术、工艺水平还不高。尤其是在超高频、微波产业链中,目前从事芯片设计的企业为数不多,芯片技术能力、工艺水平与世界先进国家存在较火差距。总的来说,高端传感器制造,以及超高频、微波射频识别(RFID)芯片制造仍是我国物联网发展中的技术短板。

是什么制约了中国物联网?

在日前举办的2014第五届物联网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这样形容物联网:论物联网的发展阶段,目前尚处于婴儿期,从概念炒作到现实至少还需要五年时间。邬贺铨认为,现在的物联网仍有不少问题亟待解决.包括标识问题、体系模型和语音交互、数据挖掘和安全隐私、商业模式、行业的进入门槛对成本的影响等;也有很多技术需要攻克,体系技术软件的服务、硬件等怎么做到低成本,还有数据信号处理,发现与搜索引擎,关系网络,电源与能量存储等等。峰论坛上,中国企联会长王忠禹提到:“2014世界500强中,在IT和高端装备制造两个领域内,我国大企业明显处于弱势,甚至是空白。国内企业要紧紧抓住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带来的发展机遇,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集中精力在高端制造领域抢得先机和实现赶超。”

尽管物联网技术在国外被视为推动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可在国内的应用还处于试验和示范性探索阶段。而阻碍物联网在国内快速发展的障碍,主要是传感器、RFID(无线射频识别)等关键技术。

工信部5月30日发布的新版《物联网白皮书》中提到,我国物联网近几年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2013年整体产业规模达到5000亿元,同比增长36.9%.其中传感器产业突破1200亿元,RFID产业突破300亿元。预计到2015年,我国物联网产业整体规模将超过7000亿元,信息处理和应用服务逐步成为发展重点。

值得注意的是,物联网在带给人们生活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安全威胁。近日,惠普旗下应用安全部门Fortify对10款高人气的物联网设备进行安全审时发现,这些设备竟然存在250个不同程度的安全漏洞,平均每款25个,这些设备包括电视、网络摄像头、自动调温器、遥控电源、喷水灭火器、门锁、家用报警器、体重秤、车库开关以及家用多设备控制器等。

截至2020年接入互联网的物联网设备会有多少? Gartner预测会有260亿个物联网设备,而IDC预测会有2120亿个物联网设备。无论是260亿还是2120亿,随着大量智能设备接入互联网,入侵网络的方式必定会比现在多得多。智能仪表、设备维护与监测传感器、工业机器人、资产追踪系统、智能零售货架、工厂控制系统乃至可穿戴设备等,都有可能成为黑客入侵攻击的对象。

由此看来,除了技术短板,安全问题也是阻碍国内物联网发展的“拦路石”。物联网的安全性不能得到充分保证,那么大数据系统中的个人信息、商业机密甚至国家、军事秘密,都有可能被不法分子窃取利用。不过,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一旦我们能突破技术瓶颈,解决好安全问题,物联网必将给每个人的生活带来大惊喜。

作者:小佚

第二篇:虚与实:“物联网特展”中的物联网

摘 要 近年来,随着物联网及其相关技术的发展,各行各业特别是服务业,积极从“信息化”转向“智能化”,这个潮流顺势也带起台湾岛内博物馆的诸多改变。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博物馆群带来了创新展示教育的机会与愿景。是故,2017年11月—2018年10月,台湾科学工艺博物馆配合“智慧博物馆计划”推出了“爱的万物论——探索物联网特展”,以互动叙事的方式将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与科技教育、日常生活连接,并在特展当中设置了一套“虚实整合参观民众行为系统”,实时撷取观众的参观行为。对我们来说,如何将“虚”拟网络透过“实”体展示,在互动展项的内容转化、叙述手法的择定及数据库系统的建构上都是考验。通过展场内所安装的系统进行数据收集与分析,从14 960名观众的资料中发现,98.4%的观众对本特展抱持满意的态度,总体参观时间平均为92 min,参与程度平均为22.35分,落在“高参与”等级,无“低参与”等级,可见本特展确已发挥教育的功能。

关键词 物联网 博物馆展示 互动叙事

0 引言

“物联网”产生了有史以来最重大的生活革命,它已经成为21世纪最重要的关键词。英国科幻小说家阿瑟·克拉克(Arthur Clarke)曾说过:“任何先进的科技都会带来像魔法一样的效果。”没错,当冰箱、桌子、咖啡机等物体都被施上科技魔法时,它们会变得有意识且“善解人意”,这就是物联网所创造的世界。

科技发展以近乎摩尔定律的速度前进,几乎每天都有让人惊喜的技术产生,或许你无法第一时间“更新”,但一定要记得“跟上”。而博物馆一向被视为社会的“创新典范”,千万不能小看这股锐不可当的科技洪流。2015年,台湾开始着手推动新兴科技发展政策,并在博物馆群里展开为期四年的“智慧博物馆计划”(2017—2020年),期望利用博物馆的丰沛资源及创新行动,对当前的科学应用及技术发展进行宣传。因此,台湾科学工艺博物馆举办了“爱的万物论——探索物联网特展”,以寓教于乐的展示手法,将虚拟的物联网诠释为普罗大众可以亲身体验的实体展示,并在特展当中设置了一套“虚实整合参观民众行为系统”实时记录观众的参观行为。在将知识转化为展示的过程中,如何建立信息技术与科技教育、日常生活的连接,成为本特展设计的重要工作。人类普遍存在着“听故事”的行为模式,借由故事性的述说方式,将使沟通变得更容易。而如何以互动叙事的方式把主题活泼化,引发观众的好奇心,进而融入展示,理解展览的内容,则是策划本特展的一项挑战。

1 物联网的发展

1995年,美国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Bill Gates)在《拥抱未来——“资讯高速公路”未来新蓝图》[1]一书中,展开对智能家居的狂想,擘画关于人类未来生活的图像,成为物联网概念的滥觞。199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自动识别中心主任凯文·爱斯顿(Kevin Ashton)提出“物联网”一词,认为“物联网是互联网通过无处不在的传感器连接到物理世界的系统”。全球化的网络基础建设,透过数据撷取以及通信能力,链接实体对象与虚拟数据,提供侦测及控制服务,从此这个名词广泛流传。归功于计算机的发明,促成电子、半导体、光电、生物科技等产业的结合,进而构造了覆盖世上万事万物的“物联网”。这是一个代表着逻辑计算和信息通信的技术革命,被誉为下个数码时代的浪潮。

物联网是在计算机网络的基础上,利用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全球定位、激光扫描等感测设备,按不同的网络协议,将物品与网络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以实现智能化读取、追踪和监控。随着物联网及其相关技术的发展,掀起了“第四次工业革命”。各国为提升竞争力,竞相培育跨领域、跨科别人才,也顺势带起博物馆的诸多服务从“信息化”向“智能化”转变。

据此,台湾在2015年的新兴科技发展政策中提出了“以智慧科技打造永续成长的幸福社会”的美好愿景,并制定了为期四年的“智慧博物馆计划”,以博物馆群为场域,推动数码智能与移动科技的创新应用,导入5G、云计算、智能感知、大数据、物联网、增强现实、虚拟现实、穿戴式装置等前沿技术。从观众的角度出发,提供创新便捷的贴心服务,增进人们对最新科技的了解与认同,重塑新时代的博物馆形象,创设融合人文、科技与生活的全方位智能学习场域。为纪念台湾科学工艺博物馆成立20周年,我们策划设计了“爱的万物论——探索物联网特展”,旨在透过多元的展示手法,让公众知晓物联网技术的实际应用及其对未来的影响。

2 以虚实整合诠释物联网

众所周知,物联网是无数科学技术演进发展后累积形成的产物,它的出现代表着人类走入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时代。就某个层面而言,物联网其实不单只是标志着一种新兴科技的崛起,另一方面也预示了人类文明的进程,这个脉络正是“爱的万物论——探索物联网特展”的叙事主轴。近年来,在博物馆空间设计中加入叙事要素,成为博物馆行业的整体趋势。展示可以像一出戏,在空间中展开,曲折变化,各有不同的氛围,有低潮,有高潮,有起承转合。[2]叙事注重的是对作品的诠释及观众的体验。从物到事,从欣赏到理解,当代博物馆日益重视“怎么展”,而不同于以往的“展什么”,展示叙事被提到了更突出的位置。对大部分人来说,对物联网的直观感受就是,“滑一滑移动设备,就万物连网,云端传输、分析计算后便可响应需求”。肉眼看不见它的“动作”,整个过程是“虚无缥缈”的。因此,一个以物联网为主题的展览到底怎么展?如何叙述这一技术?利用不同的展示手法,透过“实”体的展示搭起与“虚”拟世界的沟通桥梁,说一个易于公众理解的“物联网的故事”,成了我们的重要任务。互动叙事是当代博物馆陈列艺术的新形式,讓观众与展项之间适时发生交互关系,通过主动参与的方式展示所要表现的内容。[3]

2.1 展示故事

人们可以通过“叙事”的方式来理解未知的事物,就好比孩子可以通过听故事的方式来理解世界,用大脑中已有的知识结构来拼凑想象中的一切。综上所述,本特展的叙事脉络从“我(I)”到“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IT)”“信息与通信(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ICT)”“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贯穿了“工业1.0~4.0”的发展轨迹,展示的核心理念是建构一个“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组成的未来世界,以两段故事来论述“虚”与“实”,体现物联网精神。

(1)“虚”拟金币兑换“实”体商品

以虚实整合的展示方式,建设智能城市。物联网的基本架构为感知层、网络层及应用层。在此基础上,本特展将“在线游戏”与“现场展示”相结合,让观众通过自己的移动设备搭配专属App及展场中布置的感测节点来认识何谓物联网。此外,观众还可以借助App来累积虚拟金币,在展场当中的好“实”机上兑换自己喜欢的商品,收获“使用虚拟货币购买实体物品”的物联网体验。

(2)“虚”“实”整合,追踪“实”际参观行为

物联网的目的是期望透过感测组件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最终做到预测与应对。为了达到这一展示目标,让本特展更为名副其实,台湾科学工艺博物馆在展场当中建置了“虚实整合参观民众行为系统”,以追踪观众的实际参观行为。该系统以iBeacon室内定位技术为核心,搭配现场的互动单元,记录观众对展示内容的需求、认知与理解,建立参观本特展的学习履历。除了得出展览的叙述手法是否适切并加以改善外,也为博物馆累积了观众的参观行为大数据,可作为各项活动及服务规划的日后参考。

2.2 展示架构与铺陈

15世纪博物馆的展示呈现口语化的故事述说,这是博物馆展示的原形。自19世纪,科学性的知识理论成为博物馆展示的叙事基础与实质,观众在展示空间中沿着橱窗摆设、年谱箭头前进。自20世纪,当代博物馆的展示有了新的改变——以人为本,从心理、生理等角度入手寻找适合人们的最佳陈列手段。在不断的探索中,各种材料、灯光、多媒体等现代科学技术充斥着博物馆的展厅内部。

(1)展示架构

综上所述,可以发现博物馆展示的叙述活动,由直接的口语叙述逐渐转变为媒介和手法的运用。如表1所示,本特展分为6个区域:“现在就是未来”“0与1颠覆世界”“天涯若比邻”“跨界物语”“智能城市”“体验物联网的力量”。展示信息的发出者即博物馆策展人,隐身在各种展示媒体之后,将信息有效地传递给观众。[2]

(2)展示铺陈

在“现在就是未来”展区,通过机器人剧场阐述蒸汽、电力、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四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历程。如果没有计算机,我们现在所做的工作需要四千多亿人力才能完成。接着前往“0与1颠覆世界”展区,学习与计算机沟通,认识计算机产业的发展及技术的演进。20世纪,计算机与网络的结合写下了人类在通信史上的辉煌成就,以倍数的杠杆效果,让知识发挥了最大的作用。我们相信“连上网络,连上未来”,上网就像呼吸一样简单,网络资源的共享令“天涯若比邻”,不出家门便可知天下事。“跨界物语”展区探讨了物联网的定义,介绍了快速发展的关键技术及迫切面对的问题与挑战。如果将物联网比作人体,感知层如同皮肤及五官受到外界的刺激,而透过神经网络来传导则是网络层的任务,位于云端的主机执行应用层,仿佛人类的大脑中枢,接收大量的信息,经过大数据分析后,作出正确的反应并给各装置发布相对的指令。欢迎来到“智能城市”,我们仿真了一系列互动装置,邀请观众体验其对衣食住行的改变。如果数十亿个对象可以感觉、流通和分享信息,那么通过对数据的收集、分析和使用,就能帮助我们管理、决策和实施。当所有的对象透过网络随时随地地连接,变得可识别、可定位、可控制,无缝地整合到虚拟世界中,这里将成为实现物联网应用的重要场域。然而科学家口中的物联网真的好吗?每项技术的开发都是为了让这个社会更加进步,但物联网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可能会侵犯我们的隐私。是时候反思一下“体验物联网的力量”,它会是美丽的新世界还是被监控的圆形监狱?当机器人与人类共存时,我们又该信任谁?自然万物或许各有所长,但不要忘了人类的独特之处就在于爱的能力,这是现阶段所有科学家都无法破解的程序。

3 “物联网特展”中的物联网

“虚实整合参观民众行为系统”运用iBeacon室内定位技术,在多媒体互动软件中嵌入程序节点,化被动为主动,以自动化的规则去撷取数据,让数据成为有用的信息。同时通过信息反馈系统建立双向互动平台,实现观众与博物馆的实时对话。观众只需下载随展App,配对标识符后,启动并操作互动单元,即可收集与其相关的信息,包括基本数据、意见反馈及参观行为的综合表现等。

按照本特展的展示规划书,编写与设计互动单元的展示内容及目标,并检视展项的交互形式及学习成效。如表2所示,為每个指标行为设定等级标准,依据观众参与程度的高、中、低,分别给予3分、2分、1分,以便互动软件执行判断节点。本特展共有11个互动展项,故观众参与程度最低为11分,最高为33分,再依据级距分列“低参与”(1~11分)、“中参与”(12~22分)及“高参与”(23~33分)。[4]

2017年11月10日—2018年2月28日,我们共收集了14 960名观众的资料。然而数据本身并不具备意义,唯有经过分析之后才会产生意义。研究发现,98.4%的观众对本特展抱持满意的态度(非常满意的占57.2%,满意的占41.2%)。其中,最受欢迎的展项是“Maker网络线”(占32.6%),其次为使用虚拟现实技术设计的“体验智能车”(占22.5%)及“虚拟购物乐”(占14.4%)。在参观行为的综合表现部分,观众的参观轨迹并无特定的路线,总体参观时间平均为92 min,每个展项的停留时间平均为8.36 min,参与程度最低达15分,最高达29分,平均为22.35分,落在“高参与”等级,无“低参与”等级。这表明观众在参观本特展时,愿意了解展示内容,尝试参与互动,而不是随意按钮或转动展项。

4 结语

回顾过去的20年,台湾大举投入科技研发,推动了不少技术的跨越式发展,蕴涵着许多承前启后的意义,因此借着“爱的万物论——探索物联网特展”的契机,我们试图提出一种全新的展示模式,把观众的参观行为数据库融入展示架构中,打造一个虚实整合的智慧博物馆,让物联网特展中也有物联网,透过实际执行,记录与评量参观行为及学习形态。

未来的博物馆要朝向智能化管理,根据目标观众的偏好准确定位,为不同年龄、职业的人量身定做个性化的展示及教育活动。依靠大数据支撑,获取家庭、地区乃至全国的博物馆观众群体特征,帮助博物馆作出前瞻性的决策。例如,如何组织、实施活动?如何精准营销进而进行推广?[6]而这也是物联网技术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比尔·盖茨,纳桑·米佛德,彼得·雷诺生.拥抱未来——“资讯高速公路”未来新蓝图[M].王美音,译.台北:远流出版社,1996.

[2]吴语心.博物馆展示与电影之叙事比较:以“西仔反——清法战争与台湾”特展与《怒海争锋:极地征伐》为例[D].台南:台南艺术大学,2004.

[3]金海鑫,吴诗中,陈奕君.当代博物馆陈列设计的叙事性艺术特征[J].艺术研究快报,2015(4):65-70.

[5]苏芳仪.虚实整合:以Beacon技术探析博物馆参观民众行为[J].博物馆与文化,2018(15):43-64.

[5]Stephen Bitgood. Designing effective exhibits: Criteria for success, exhibit design approaches, and research strategies[J]. Visitor Behavior. 1994(4): 4-15.

[6]李林.网络时代的真实社交:博物馆展览社交设计初探[J].东南文化,2018(3):101-107.

作者:苏芳仪

第三篇:物联网产业发展背景下的物联网专业建设研究

摘 要:物联网是互联网应用的拓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目前,物联网技术正受到各个国家的青睐,随着各项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物联网在工业、交通、安防上的应用也越来越多,应用市场将成为物联网最大细分市场。文章对物理网的概念、应用、发展现状、发展趋势进行了初步研究和探讨。物联网对产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教师只有到企业中实践,才能对物联网行业的认知达到一定的高度。

关键词:物联网;应用;职业教育

0 引言

在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之后产生了一种物联网技术,物联网可以把RFID终端、生产行业、运输行业、销售行业、传感器等融合起来,物联网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改变。现在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很重视物联网,2009年我国提出:尽快建立我国的“感知中国”的中心,开启了我国物联网发展的新纪元。

1 物联网的概念

物联网又叫传感网,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在《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报告中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该报告指出物联网是解决人到物品、人到人、物品到物品之间的关系[1]。

2 物联网技术的典型应用

2.1 智慧交通

智慧交通是通过在车辆、桥梁、公路上安装感知设备,通过全球定位系统和计算系统达到对车辆的控制和导航。智慧交通体现在是没有红绿灯、没有堵车、没有交通事故。智慧交通实践应用:智能导航系统比如北斗、GPS广泛应用于百度地图、高德地图、谷歌地图等上面,智能推荐路线,方便人们出行;紧急救援系统比如微信中的定位,方便锁定救援对象,进行紧急救援。

2.2 智慧物流

智慧物流利用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信息流通和信息管理技术,来实现货物运输、货物配送、仓储、包装、装卸。在智慧物流中物联网可以追溯产品的根源、有全自动的物流配送中心。这有助于供应商实现利润的最大化,提供需便捷的服务,减少资源的消耗,保护好生态环境,建设节约型社会,让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2]。

2.3 智能电网

电网采用先进的技术可以实现安全、经济、可靠、无污染的目标。物联网可以解决电能过剩和新能源并网稳定性等问题。物联网对供电系统故障的定位和恢复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它可以快速的诊断和恢复,使用户用电比较稳定。

2.4 智能家居

2019年全球家用物联网市场规模达1 847.0亿美元。智能家居可以把网络通信、设备自动化、信息家电服务集成起来,为大家提供一种舒适、安全和便利的环境。智能家居在美国、法国、韩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已经发展比较成熟,在我国应用比较多的是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中国的智能家居销售对象为装修公司或者是业主本人。这为智能家居的营销教学提供了明确的市场细分。这要求培养出的学生不仅有物联网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营销能力。

3 中国物联网发展现状

3.1 生态体系渐渐完善

随着科技发展、产品升级。我国物联网各层级设备已进入成熟期。我国对于传感器的研制、生产和应用的企业有 2 000多家,但小型企业超过七成,连接层在国内发展比较成熟,竞争度相对集中,主要从事低端的产品,在应用环节也具有一定优势。但仍然能看到我国在基础芯片设计、高端传感器制造和智能信息处理等环节仍受制于国外。平台层是由网络运营、平台运营和应用层组成。网络运营主要是移动、联通、电信三大电信运营商;平台运营我国还是起步阶段。应用层也不断实现新突破。海尔、美的等家电巨头和小米、华为等智能终端厂商都已经成为国际行业的领军人物。在渠道、技术、供应链和管理能力方面很多公司都形成了自己的生态圈,依托中国消费大国地位,在智能制造、车联网、消费智能终端市场等发展迅速,增长趋势明显[3]。

3.2 市场规模增长趋势明显

受益于5G发展,我国物联网连接量将持续增加,2019年中国家用物联网整体市场规模为3 608亿元。估计到2022年,我国物联网整体市场规模在3.1万亿元。产品系列不断丰富,智能家电市场中智能影音娱乐、智能冰空洗、智能生活电器、智能厨房电器等备受市场青睐。智能摄像头、智能门锁、可视门铃智能台灯、智能顶灯、智能灯泡也很走俏。物联网在智能穿戴设备、无人机方面的技术取得大的进步。

3.3 形成新的标准体系

我国是ITU相应物联网工作组的主导国之一。近年来,在物联网国际标准化中中国的作用明显增加。《物联网概览》就是由国内有很多企业参与制定的首个国际物联网总体标准。甚至我国一些公司一直深入参与3GPPMTC相关标准的制定,制定了物联网综合标准化体系指南,梳理标准项目共计900余项。同时,我国对传感器网络、RFID、M2M、物联网体系架构等标准的话语权也在增加。

3.4 创新成果丰硕

物联网用户迅猛增加,全网基站规模不断扩容,全国已经建成商用网络。地方政府出台政策鼓励物联网发展,形成了很多基于物联网的新业态。在物联网领域国内已经建成一批重点实验室,出现了很多物联网专利[4]。

3.5 以产业集群发展物联网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已经形成环渤海、长三角、泛珠三角、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原城市群等。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形成东部沿海城市强,西部弱的特点。

职业教育服务于本地经济发展。郑州是全国重要的铁路、航空、高速公路、电力、邮政电信主枢纽城市,是全国普通铁路和高速铁路网中唯一的“双十字”中心。中国唯一一个国家级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未来智慧物流应用发展潜力巨大。

4 我國物联网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物联网对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起到了很大作用,现在云计算、人工智能(AI)、区块链、大数据等新技术将不断创新性地应用于物联网领域,提升了物联网在医疗、工业、新零售、能源、交通等领域应用范围不断,智能门锁、智能音箱、无人机等诸多产品成为物联网的新应用。

未来在民用领域,智能家用安防在家用物联网中使用较为广泛。未来个人物联网、家庭物联网与产业物联网的数据终将打通,数据无缝连接。人们通过可穿戴设备、车载物联网將信息传至云端,家中的智能家电将自动运行,生活更加便捷舒适。

5 物联网对职业教育的新要求。

物联网行业不断发展对学校提出了更高要求。学校要在人才培养,专业设置上不断调整。物联网行业广泛,在开展专业建设方面可以依托于一个点。比如,可以根据郑州的国家及航空港地位,打造智慧物流专业建设。再比如,智能家居进入千家万户是一个大趋势,整合校内资源,打造智能家居设计、安装、维修、营销的特色专业。

物联网行业发展也需要学校建立较为完备的校内实训基地。开展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与企业搞订单式培养。物联网行业发展需要教师不断提高。教师的行业认知,专业技能,甚至教学方法都要转变,这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简单的培训易流于形式,无法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开展校企合作,大力发展产教融合,让教师到企业中实践,了解物联网市场真实需求,了解岗位需求,提炼知识点,掌握最新应用,把握住生产经营的关键点。这样教师回到学校培养的学生才能获得真本领,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实用型人才[5]。

6 结语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中国人口红利逐步消失,各地区用工成本的上升,迫使企业转变生产理念,从过往粗放式经营转变为精细化管理,这为产业物联网发展奠定了基础。未来物联网渗透于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推动国家智能化发展。与至相关的产业逐步形成包含芯片和元器件、设备、软件、系统集成、电信运营、物联网服务等较为完备的物联网产业链体系。在这些行业,出现了一批物联网方面的领军企业,将在国际竞争中逐步发挥优势。在各项技术、制定的标准逐渐成熟的情况下,物联网会很规范快速地发展。物联网将与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一同改变人们的生活。中国的智能化时代即将到来,职业教育的发展只有紧跟物联网产业发展趋势,积极改革教学模式,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不断地与其他专业融合,才能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薛秀琴,许方曲,郝秀兰.物联网技术与应用综述[J].电脑开发与应用,2014(3):10-13.

[2]由高潮.浅谈物联网技术及其应用[J].科技成果纵横,2010(4):38.

[3]吴帅.我国物联网的发展现状与策略[J].科技创业月刊,2010(5):51-52.

[4]陈海明,崔莉,谢开斌.物联网体系结构与实现方法的比较研究[J].计算机学报,2013(1):168-188.

[5]王志良,王粉花.物联网工程概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编辑 姚 鑫)

作者:张迎春

上一篇:土木新材料论文范文下一篇:爱情心理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