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书山有路学海无涯

2023-02-16

第一篇:书法书山有路学海无涯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初二(6)班 记得有一位哲人说过:世界上能登上金字塔的生物有两种:一种是鹰,一种是蜗牛.不管是天资奇佳的鹰,还是资质平庸的蜗牛,能登上塔尖,极目四望,俯视万里,都离不开两个字——勤奋.一个人的进取和成才,环境,机遇,天赋学识等外部因素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依赖于自身的勤奋与努力.缺少勤奋的精神,哪怕是天资奇佳的雄鹰也只能空振羽翅,望塔兴叹.有了勤奋的精神,哪怕是行动迟缓的蜗牛也能雄踞塔顶,观千山暮雷,渺望万里层云.

一个聪明的人如果懒惰,也将是一事无成."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一诗句就说明了一个人勤奋的重要性.只有多思一点,多想一点,多学一点,日积月累,就会变成一个聪明的人,人的聪明无非是先天的,或者是后天的.只有勤奋,发掘大脑的潜质,成功才会变成现实.

在世界历史上,有许许多多的文学家为了成功,勤奋好学,刻苦钻研.世界文豪高尔基的集蜡读书就是一个例子.这位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高尔基,早年过着流浪生活.他在一家商店学徒时,干完活便躲在物品储藏室里读书.没有蜡烛照明,他就把老板烛盘上的蜡油收集起来,做灯夜读.他阅读了许多国家的古典文学名著和进步报刊,从中汲取了宝贵的营养,使他得以写出了《海燕》,《母亲》等传世之作.

其实,我们学习其他学科也是这样.一开始,困难与挫折是难以避免的.在学习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积累和运用,而积累与运用则必须要勤奋和刻苦.学习必须要有一丝不苟和精益求精的学习精神,碰到问题要打破砂锅问到底,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只要搞不懂就一直要挂在心上,一有机会就要学要问.对于学到的东西决不要满足于知其然的程度,而要深入钻研,努力做到知其所以然.

正所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作为青少年,学习是我们的重要任务,更应该以"勤"为"径",在学习和知识的海洋上遨游.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勤学习,勤积累,勤思考,勤质疑,勤钻研,努力朝着成功冲刺.整个过程仿佛是登山,经过艰苦跋涉方得片刻小憩,回味过程的曲折和体验阶段胜利的欣慰是对攀登者最大的鼓励.学习除了"勤",还需要"苦".在学海上涉猎,必须通过"苦作舟",才能行驶到成功的彼岸.人虽然有天资的差异,但一个人学业成功与否,成就大小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刻苦的程度.我们必须要与勤奋和刻苦签约,在知识的海洋里泛起一簇簇灿烂的浪花.只要踏踏实实一步一步地坚持下去,付出的努力必然会有收获.

我们青少年是跨世纪的一代,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使命,任重而道远.发展中国这道跨世纪的方程,需要我们来求解.祖国需要我们早日成才,社会需要我们早日成才.既然成才的航船需要以勤奋为风帆,就让我们扬起勤奋之帆,去乘风破浪吧!

第二篇: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主题班会)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目的: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并以此目标为指引,珍惜时光,勤奋学习,用汗水获得知识。

过程:

1、 请有代表性的学生谈谈自己的学习目的。

(1)为父母而学;(2)为分数学;(3)混日子;(4)为自己的理想和前途而学;

2、 学生讨论以上四种学习目的,并确立为自己的理想和前途而学的学习目标。

3、明确了学习目的,那学习当中又该如何去更好地实施?此时来个小品赛:时光是怎样溜走的?

(1)明明的早晨(睡懒觉浪费时间);

(2)早读的争吵(不认真读书浪费时间);

(3)课堂精神旅游病(上课开小差浪费时间)

小品表演完后,请大家讨论:以上的学习方式是否正确?并谈谈时间是怎样白白地溜走的,怎样才能抓住时光的尾巴,做到勤奋学习。

4、 学生讲勤奋学习的小故事(如:悬梁剌股、凿壁偷光等)。让同学们学会抓紧时间,不要让时间白白地浪费掉。

5、 请一些非常勤奋刻苦而取得较大进步的同学,用他们的亲身经历来说明: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从而,让同学们知道:明确了学习目的之后,还要有勤奋学习这一实际行动,才能取得成功!

6、 学生比赛:看谁朗诵的勤奋学习的名言、警句多?

7、 班主任发出倡议并板书: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8、 全班表决通过本班的座右铭: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第三篇:初二演讲稿-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中学生优秀演讲稿: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同学们: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爷爷曾经说过一句很富有哲理的话:“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这句话给我们以很好的启示:聪明的人不一定都成才,笨的人不一定不能成才,成才的关键是勤奋。

天才在于勤奋,知识在于积累,天性固然重要,但后天的努力才是最关键的。笨鸟先飞的故事就说明,通过勤奋可以弥补天资的不足,懒惰,荒废,即使是天才也会自我扼杀。

相反的,有些天资较好的人不努力勤奋学习,反而一事无成。宋人王安石的文章《伤仲永》里讲了一个叫方仲永的小孩。他天资很好,五岁便能作出很好的诗来。其父为了赚钱,便带他挨家挨户去作诗,却荒废了他的学业,结果

到了十二岁时,已经什么也写不出来了。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一块玉石经过磨练才能发光。如果有的少年朋友自以为自己聪明而不认真学习,免不了有“江郎才尽”的一天。

学海无涯苦作舟,只有不间断地耕耘才会有收获,想一口吃个大胖子是不可能的。《荀子·劝学篇》云:“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则亦及之,功在不舍。锲而不舍,朽木不折;锲而舍之,金石可镂。”

天资差的人,不必自暴自弃,记住: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篇二:再谈“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龙源期刊网 .cn 再谈“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作者:白文杲

来源:《中国教育探索学刊》2013年第05期 【摘要】“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崖苦作舟。”这一自古流传至今的名言,激励着多少有志之士,潜心书海,发奋攻读,为人类做出了有益的贡献。学习需要有老老实实的态度和苦学精神才能取得进步。这句名言不仅仅是一种说法,而且应该当作教师一种教学观念和主张,学生的一种学习精神和信念来看待,切不可轻易的抛弃。爱迪生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我们应该培养孩子们勤奋好学,吃苦耐劳的精神,不应该助长那种不想动手动脑,贪图轻闲安逸,只想投机取巧,不劳而获的懒汉学风。

【关键词】名言 观念 主张 精神 信念 学风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崖苦作舟。”这一自古流传至今的名言,激励着多少有志之士,潜心书海,发奋攻读,为人类做出了有益的贡献。学习需要有老老实实的态度和苦学精神才能取得进步。可是现在有些人却说什么:“书山有路趣为径,学海无崖乐作舟”。由于受这类言论的影响,不少小孩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以“趣”、“乐”为目的。只要自己不感“兴趣”的事就不做,只要使自己“乐”不起来的事就不干。

我曾经多次听到一些学生相互聊天时议论道:“我最不乐意背那些公式呀,定理呀,英语单词呀,对那些需要死记硬背的东西最不感兴趣”。“哎!现在是什么时代了,傻子才苦学苦干呢,这好那好,我看吃好、喝好、玩好比什么都好”。试想,他们才是几岁或十几岁的顽童呀,以他们的“乐”、“趣”任其自由地发展下去怎么得了。

不搞传统教育,不守旧,要改革创新这是完全对的,但古人留给我们的优良传统、好的学风、宝贵经验,我们也应该继承和发扬广大,牛顿是说过:“我的成就是踩在巨人的肩膀上取得的”。所以,我们应培养一种好的学风。宣传一种观点,改变一种说法,要考虑到它的正负作用,应该全面地辨证地宣传它,首先应该考虑到它给社会和孩子带来多大的好处和坏处。把“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崖苦作舟”中的“勤”与“苦”改为“趣”与“乐”也未尝不可,只是宣传时应该讲清楚它们之间的关系,以便达到激励孩子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目的。前年暑假,一些同事好友到我家小聚,我用自己小院里种植的蔬菜招待他们,大家非常高兴,吃的津津有味,对我别出心裁的招待赞不绝口,我觉得其乐无穷。如果没有我平时的“辛勤”劳动,那有这样的“其乐”无穷呢?生活中任何果实都是用汗水换来的,天上是不会掉馅饼的。要给孩子们讲清楚类似的道理,不要给孩子们留下不经“勤”也有“趣”,不吃“苦”也能“乐”的阴影。“不是一番寒彻骨,怎的梅花扑鼻香?”这一诗句是有一定哲理的。

第四篇:书山有路趣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宁波外国语学校

书山有路趣为径 学海无涯乐作舟

宁波外国语学校

鲁玲莉

古人云:“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在数学中更是强调“一分辛苦一分才”。而面对学生有增无减的学习压力,日益增长的厌学情绪,作为数学老师更应该有“书山有路趣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的本领,把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变学生“要我学”为“我要学”,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笔者在数学(华师大版)课堂教学实践中,作了如下尝试。

一、重视每章新知识中导图的阅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华师大教材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每章开始时,都有相应的导图与导入语。这些导图画面呈现方式卡通化、生活化,导入语有的借用名家之言,揭示知识的本质,显示数学世界的风貌,有的则从身边的实际问题入手,引发学生对身边问题的思索和对新知的渴求,语言简洁优美,引人入胜。例如:

第1章《走进数学世界》的导入语: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等各个方面,无处不有数学的贡献.”让我们走进数学世界,去领略一下数学的风采. 第2章《有理数》的导图:

在上面的天气预报电视屏幕上,我们看到,这一天上海的最低温度是-5℃,读作负5℃,表示零下5℃。这里,出现了一种新数——负数.

我们将会看到,除了表示温度以外,还有许多量需要用负数来表示.有了负数,数的家族引进了新的成员,将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更加便于应用. 本章将与你一起认识负数,把数的范围扩充到有理数,并研究有理数的大小比较和运算. 第23章《圆》的导图和导入语:

古希腊的数学家认为:“一切立体图形中最美的是球形,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形.”它的完美来自于中心对称,无论处于哪个位置,都具有同一形状.它最谐调、最匀称.

教师可以有感情地解读导入语,同时结合教材的内容,适当地介绍一些相关的数学史话,特别是我国古代数学的伟大成就,古今数学家的生平、趣事,如华罗庚努力钻研,靠勤奋创造了奇迹等故事,以及一些著名数学问题的历史典故,一些已经解决或尚未解决的数学难题和猜想等等,都会令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兴味盎然地投入学习,而且还会激发学生勇于探索的钻研精神,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也是创设问题情境的一种极好的方式!

二、借助多媒体教学软件分解难点,展示数学的实用性、现代性和发展性

在平常教学中除了使用PP(POWERPOINT)制作一些课件之外,也可以有意识地向学生展示一些其他与数学相关的工具。常用的工具有:

1、 Excel软件 在讲“数据的收集与处理”一课时,可以借助Excel软件处理数据,制作图表,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会使用好的工具,展示数学学科和计算机学科的紧密联系。

2、“七巧板”软件 在上“平面图形”一课时课后有一阅读材料“七巧板”,七巧板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深受广大人民的欢迎。除了让同学们动手制作外,还在网上下载了“七巧板”游戏,只要按照一定的图案直接就可在电脑上拼接,丰富多彩的图案,加上便捷的操作方式,令同学们爱不释手。除了“七巧板”之外,还有一些计算24点的软件和学生爱玩的“扫雷”游戏,都蕴涵了计算、逻辑推理等数学方面的知识,寓教于乐,深受同学喜爱!

3、 几何画板 这也是在教学中常用的辅助工具,例如轴对称变换、旋转变换中的作图问题;二次函数中的抛物线的开口大小与二次项系数之间的关系、抛物线的平移问题;圆当中的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问题;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中分割三角

2 形时点的位置的不同选择问题等等。几何画板对于动点的展示能帮助学生想象,将几何中复杂的动点问题直观化,降低理解难度。同时在教学中注重展示这个软件的使用过程,如旋转变换中要先“标记中心”,选择“旋转对象”之后要输入“旋转角度”,这恰恰是学生用笔作图过程中旋转的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及旋转的角度,对于学生如何描述一个旋转变换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通过与计算机、实物投影等多媒体的积极合作,能使数学课堂显得更加生动和形象,枯燥的数学也不再那么地单调,同时让数学与其他学科相辅相成,显示了数学的实用性,前瞻性。当然对多媒体的熟练操作也能让学生对老师刮目相看,于无形之中增加了教师在学生心目当中的地位。

三、合理设置数学实验,在动手实践中加深体会

数学实验教学就是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进行探究、发现、思考、分析、归纳等思维活动,最后获得概念、理解或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过程。通过数学实验课,学生不仅掌握了必要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乐于研究探索问题的起源和发展过程,有利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实例1:在“用字母表示数”的教学中,提出下列问题:搭一个三角形需要3根火柴(如下图):

……

(1)按上图的方式,搭两个三角形需要 根火柴,搭三个三角形需要 根火柴。 (2)搭10个、100个这样的三角形需要多少根火柴?你是怎样得到的?

(3)如果用n表示用火柴搭三角形的个数,那么搭n个这样的三角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

通过学生的操作实践,探究交流,学生从多角度中去思考、去发现规律,发现如下一些结果:

1、 … 2n+1

2、 … 3+2(n-1)

3、 … 3n-(n-1)

4、 … n+n+1 实例2:在“菱形”的教学中,认识了菱形的定义及如何识别菱形之后,,为了加深对识别的理解,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实

3 验:如何利用一张矩形的纸剪出一个菱形,如何说明这是一个菱形?同学们的做法五花八门,如对折后以折痕为底边剪一个等腰三角形,或对折再对折(如图),然后沿着图中的虚线剪下。同学们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理解了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这样两种识别方法。

通过搭火柴棒与折纸这些直观形象的实验来阐述抽象的数学内容,这在教材中是很多的,如“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勾股定理”、“特殊直角三角形”等等。通过这些实验操作,一方面使学生能更深入、更扎实地掌握数学知识;另一方面,实验本身也激发了学生去主动探究的兴趣,在学生动手实验、操作和探索的过程中,充分体现它们的主体地位,从而让学生喜爱数学!

实例3:在教学“数据的收集”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我们班同学中有同月同日出生的吗?通过全体同学的讨论,这个实验可以采用举手表决的方式,按月份来对全班同学和老师进行同类分类记录,然后再看同一个月中有否同一天出生的?具体操作时可以请一个同学在黑板上作记录,请两位同学唱票的形式来提高效率。

实验的设计,让学生在一个十分人文的数据收集的过程中,亲历调查收集数据的六个步骤,同时充分感受到,整个数据的收集在十分温馨、和睦、快乐的气氛中进行着,每一次、每一组生日的“偶遇”都给师生们带来莫大的惊喜和亲情。这样的实验大家能不喜欢吗?

实例4:这个游戏公平吗?首先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在拔河比赛中甲乙两队如何选择场地?(大家纷纷献计献策),若采取掷硬币的办法(甲同学建议),任意掷一枚均匀的硬币,若正面朝上,由甲队选择场地,若反面朝上,由乙队选择,是否公平呢?接下来就由同桌两人做20次掷硬币的游戏实验,收集数据并计算正面朝上的频率和反面朝上的频率,填在表格上。累计全班同学的试验结果,分别计算试验累计进行到20次、40次、80次、120次……400次时正面朝上的频率,利用计算机完成折线统计图,并观察寻找规律。

利用生活中的概率,学生通过动手实验,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形成概念。在数学实验中,学生由于亲自动手操作,从一个旁观者和听众变成了一个参与者,同时,实验中要求合作互动,因此,学生对实验的结果、产生结果的原因、新的知识、方法等产生强烈的愿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合作精神。

著名数学教育家乔治·波利亚曾指出:“数学有两个侧面,一方面是欧几里得式

4 的严谨学科;但是另一方面,在创造过程中的数学更像是一门实验性的归纳学科。”同时数学实验也符合中学生的好动、喜新、求变的心理特征。在教学中数学实验就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演示、动手操作,获得对抽象的数学概念、定理等的感性认识,进而通过加工、整理上升为理性认识。

四、在班级当中构建“玩”数学的良好氛围

做法

1、在刚进入七年级时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寻找数学游戏,笔者利用班主任的优势让他们在班队课时交流,有些小把戏能当场 “戳穿”,挖掘其数学本质。让人印象深刻的有个女孩带来的6张卡片,依据数字的出现与否能猜出他人心中所想的数字(1-63),虽然简单但极其准确而且有意思,只是其中的原理当时没能参透,只好让大家一起寻找这个问题的解答。后来在一次讲座时才知道宁波市教研室曾经以类似的问题考过学生,让学生以邮寄答案的形式进行抢答。在了解原理之后我在第二批学生的教学时先让学生由简单着手,用4张卡片猜1-15的数字,找出这个游戏的原理,然后再自己设计一套能猜1-63的卡片。获得成功的学生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甚至回家后也不忘向父母 “炫耀”。这样一来,大家对于数学的喜爱之情自然又增加了几分!

做法

2、利用班级图书角的建立,笔者把自己购来的数学书籍置于其中,有介绍数学家及其事迹的《希尔伯特》,《数学和数学家的故事》等,有张景中先生主编的《好玩的数学》系列丛书,“趣味数学专辑”等等,共计二十多本。这些书籍有的介绍了数学家及数学史,有的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了数学问题或是一些尚未解决的数学难题。虽然学生未必能成为数学家,但通过这些书籍他们也能得到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这个可能比单纯地学习数学更加重要!当然,对于一些热爱数学的学生,数学书籍是鼓励他们的最好奖品!

做法

3、及时向学生介绍一些数学界取得重大突破,比如被列为七大“数学世纪难题”之一的庞加莱猜想,2006年6月由中山大学朱熹平教授和旅美数学家、美国利哈伊大学曹怀东教授加以证明;华裔数学家Terence Tao(陶哲轩)在第25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获得菲尔兹奖(数学中的诺贝尔奖)等等。这些同时代的人研究成果以及他们的成长经历,更能激起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增强数学的亲切感。

“书山有路趣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觉得有趣,才会主动去学,自觉去学,积极去学,即使遇到挫折也不认为是苦,反而还会从中找到战胜困难的乐趣,产生强劲的内驱力!

第五篇:书山有路“真读”为径

摘 要:随着人教版语文新教材的使用,初中生的名著阅读迎来了真正意义上的春天。根据新教材的要求,初中生每一个学期要完成6部名著的阅读。其中两部为名著导读,注重读书方法的指导,另外四部为自读推荐。课外名著阅读已成为语文课程的有效组成部分,也是提升初中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所在。如何提高初中生的名著阅读效率,也就成了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生;名著阅读效率;语文核心素养

原国家总督学柳斌说:“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生是缺乏获取新知识的能力、缺乏发展潜能的学生;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家庭是平庸的,没有智慧的家庭;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校肯定是一个呆板的沉滞的只会应试的学校;一个不重视阅读的民族必然是没有希望的民族。”

可见,阅读对于学生个体、民族和国家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那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名著阅读效率呢?笔者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和探索。

一、教师要改变观念,重视学生课外名著阅读和名著阅读教学指导

顾之川教授曾说:“语文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大量阅读熏陶出来的。”所以,在平时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课外名著阅读,鼓励学生多阅读课外名著。根据人教版部编语文教材,每个学期的名著导读都有相对应的读书方法的指导。例如:七年级上册的名著导读内容为:《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膜和《西游记》精读和跳读;而七年级下册的名著导读内容为:《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和《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教师可以根据以上内容,对学生的名著阅读进行有效的读书方法指导,借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例如:本学期的《骆驼祥子》的读书方法是圈点与批注,笔者上完读书方法指导课之后,学生较之以前的阅读,有了更深的体会。对于文中的人物形象感受更加全面,对于文中所反映的社会现象的了解也更为深刻。有部分学生,甚至用辩证的观点去看待一个人或者是评价一个社会现象。同时,新教材每一个学期都有四部自读推荐的名著,一方面可以为学生提供践行读书方法的实践机会,另一方面又可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这都给我们教师重视学生课外名著阅读和名著阅读教学指导提供了有利条件。

阅读能培养一个人良好的习惯,一个有良好阅读习惯的人能享受不一样的快乐,这也正是我们语文教育所追求的,也是当下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要求之一。

二、给予学生时间上的保证

对于中学生来说,繁重的学业负担,势必会造成时间上的紧张。要有效地让学生真正读完一本书,必须要有时间上的保证。而时间,只可能来自语文课和课外时间。所以,顾之川教授说:“教师可以把语文课‘让’出来一些,全班同读一本书,专门供学生阅读、研究、探讨、展示。”这样,学生的阅读所得也就可以与同学进行分享。另外,在布置周末家庭作业的时候,也可以将名著阅读内容结合进去。对于广大寄宿制学校来讲,晚自习也可以利用。只有时间有所保证,学生的名著阅读才可能做到真正地阅读而不是敷衍了事。

三、教师要起示范作用

对于一线的语文教师来说,平时备课、上课和批改作业,加之一些学校任务,早已把教师的时间瓜分得一干二净。但是,要真正提高学生名著阅读的效率,教师必须“下水”阅读,跟学生一起读。这样,一方面可以丰富教师自身阅读储备和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同时也可以更加有效地对学生的阅读加以指导。俗话说得好:“言传不如身教。”不管我们如何强调名著阅读的重要性,都不如跟学生们一起读。这样,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一定能激发出来,从而为提高学生名著阅读的有效性,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四、借助互联网,拉近学生与名著的距离

现在的中学生对于名著所写的内容和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总存在着一定的时代距离。如果没有相对应的辅助资料,学生很难真正理解名著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借助互联网,让学生去查找作者生平、著作创作的背景和其他名家对该名著的评论。例如:笔者在指导学生读沈从文所写的《湘行散记》时,就先上网查阅了沈从文先生的相关生平和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并给予两节课的时间,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了解沈?奈南壬?及《湘行散记》,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也为之后学生对《湘行散记》的有效阅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学生曾在读完《湘行散记》之后,写下这样的文字:“对于生活在辰河边的水手来说,他们即使生活在社会底层,每天都用生命作为赌注,但他们仍然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并认真地活。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去深思和学习!”如果学生在阅读之前,没有对沈从文和其作品有所了解,很难想象学生会有这样的阅读感受,而这样的感受正是语文核心素养所要求的。

五、开展阅读展示课,为学生提供分享阅读感受的平台

由于每个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在语文素养上存在的差异性,学生对同一部名著和同一个主人公的阅读感受都会有所不同。正如英国谚语所说:“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开展阅读展示课,为学生提供一个分享阅读感受的平台,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交流展示,学生可以将自己个性化的感受与同学分享,引发学生之间思想上的交流。从而促进学生深入文本,提高学生名著阅读的效率,并引发学生对名著内容和人物形象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思辨性思维。

本学期,笔者曾经开展了一次《骆驼祥子》的阅读展示课,并以“我眼中的”作为本堂展示课的主题。要求学生在上课之前,结合相关情节,写下自己对《骆驼祥子》中的人物形象的感受。经过课前的精心准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超出了笔者的预设。有学生对虎妞的形象进行以下评述:“虎妞,以为祥子是自己的幸福所在,因而她想尽一切办法得到了祥子,谁知,这是她厄运的开始。最终,她用假孕赢得了所谓的幸福,却因为难产而失去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所以,有些事看上去很美好,但结果却很难预料。”还有学生对祥子的形象有这样的评价:“祥子的命运悲剧,可以说是时代所造成的。但我隐隐约约看到了他身上的性格缺陷和小私有者的狭隘性,感觉他并不适合这个时代的变化发展。因而他成了社会发展的淘汰者。悲剧命运,也就在所难免了。”这样的人物形象评价,大大超出了笔者对学生阅读所得的预设。这也体现了语文教学的真谛:培养学生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也体现了阅读即思考的理念。

六、完善阅读的检查机制

对于当下的初中生来说,真正自觉地去认真读名著,仍存在诸多不利的因素。所以建立有效的检查机制也是十分必要的。例如:阅读摘记本,要求学生将自己在阅读过程中所发现的好词好句和心得,写在摘记本上,方便老师对学生阅读进度的了解。还有,教师可以根据名著中的内容,编写试题并进行检测,一方面借此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另一方面对于优胜者给予一定奖励,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名著的效率。

每个人的人生之路,从来都只有一条。而文学名著所涉及的几乎遍及人类生活的所有领域,它的内容无不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文学名著对人性的塑造和对社会风尚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优秀文学名著表现出来的高尚的理想,坚强的意志,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真善美的心灵,无不对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加强和提高学生的名著阅读效率,为他们的幸福人生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期待我们的学生能做到“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

参考文献:

1.顾之川.考试改革与中学语文教学.

2.语文课程标准(2013版).

3.王意如.语文素养和语文教师的素养.

(作者单位:浙江省义乌市下骆宅初中)

上一篇:司法联动调解工作意见下一篇:十二生肖本命佛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