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山有路勤为径全诗

2024-04-08

书山有路勤为径全诗(精选14篇)

篇1:书山有路勤为径全诗

冰生于水而寒于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身怕不动,脑怕不用。

手越用越巧,脑越用越灵。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三心二意,一事无成。

一日练,一日功,一日不练十日空。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自身。熟能生巧,业精于勤。

篇2:书山有路勤为径全诗

业精于勤疏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有关学习的谚语

1.知识是智慧的火炬。

2.读一书,增一智。

3.不吃饭则饥,不读书则愚。

4.不向前走,不知路远;不努力学习,不明白真理。

5.树不修,长不直;人不学,没知识。

6.用宝珠打扮自己,不如用知识充实自己。

7.蜂采百花酿甜蜜,人读群书明真理。

8.劳动是知识的源泉;知识是生活的指南。

9.知识是智慧的火炬。

10.宝剑不磨要生锈;人不学习要落后。

11.茂盛的禾苗需要水分;成长的少年需要学习。

12.星星使天空绚烂夺目;知识使人增长才干。

13.造烛求明,读书求理。

14.粮食补身体,书籍丰富智慧。

15.世界上三种东西最宝贵——知识、粮食和友谊。(缅甸谚语)

16.书籍备而不读如废纸。(英国谚语)

17.积累知识,胜过积蓄金银。(欧洲谚语 有关学习的谚语

1.知识是智慧的火炬。

2.读一书,增一智。

3.不吃饭则饥,不读书则愚。

4.不向前走,不知路远;不努力学习,不明白真理。

5.树不修,长不直;人不学,没知识。

6.用宝珠打扮自己,不如用知识充实自己。

7.蜂采百花酿甜蜜,人读群书明真理。

8.劳动是知识的源泉;知识是生活的指南。

9.知识是智慧的火炬。

10.宝剑不磨要生锈;人不学习要落后。

11.茂盛的禾苗需要水分;成长的少年需要学习。

12.星星使天空绚烂夺目;知识使人增长才干。

13.造烛求明,读书求理。

14.粮食补身体,书籍丰富智慧。

15.世界上三种东西最宝贵——知识、粮食和友谊。(缅甸谚语)

16.书籍备而不读如废纸。(英国谚语)

17.积累知识,胜过积蓄金银。(欧洲谚语

刀要磨才锋利,人要学才聪明。(越南)

002 你所不理解的东西,是你无法占有的。(德国)

003 钻研知识有益处,养成娇气害处多。(蒙古)

004 日出照亮大地,读书清醒头脑。(蒙古)

005 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法国)

006 读书在于造成完全的人格。(英国)

007 并不是胡子使人成为哲学家。(英国)

008 要讲卫生得清洁,要获本领得勤学。(蒙古)

009 即使智慧远在中国,人们也会想方设法却寻找。(阿拉伯)

010 不学习的人象不长谷物的荒地。(印度)

011 不知道不算惭愧,不想知道才是羞耻。(土耳其)

012 不学习的人总以后悔而告终。(土耳其)

013 要想获得科学知识,就得从字母学起。(法国)

014 如果想研究高深学问,就得从字母学起。(日本)

015 要想学到很多东西,就不要一下子学很多东西。(英国)

016 要从书本中学习,更要从生活中学习。(苏联)

017 爱好学习的是聪明人,喜欢指点的是蠢家伙。(苏联)

018 只要肯学,永远不嫌晚。(英国)

019 要想懂得一门知识,先得承认自己无知。(柬埔寨)

020 不虚心的人永远和愚昧在一起。(非洲)

021 好高鹜远的一无所得,埋头苦学的获得智慧。(苏联)

022 即使是聪明绝顶,也要从头学起。(苏联)

023 刻苦耐劳是获得知识的前提。(缅甸)

024 知识从刻苦中得来,无知在松懈中造成。(蒙古)

025 谁游乐无度,谁就没有功夫学习。(法国)

026 要想懂得多,就要睡得少。(苏联)

027 越学习,越会发现自己无知。(苏联)

028 没有艰苦的学习,就没有最简单的科学发明。(南斯拉夫)

029 本领是从困难中学会的。(古巴)

030 天才免不了有障碍,因为障碍会创造天才。(法国)

031 谁要有知识,就得多请教。(埃塞俄比亚)

032 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芬兰)

033 走路能开口,天下随便走。(日本)

034 善问路的人能够过高山,不愿问的人在平原也会迷路。(土耳其)

035 请教人家,不要怕羞。(阿富汗)

036 即使已经明白的东西,再问问人家也会得到教益。(古巴)

037 好问不需脸红,无知才应羞愧。(日本)

038 不懂就问,脏了就洗。(缅甸)

039 知识渊博的人懂了还要问,学识浅薄的人不懂也不问。(土耳其)

040 学习好比驾车登山,不前进就后退。(日本)

041 背得烂熟,还不等于掌握知识。(法国)

042 如果没有充分领会前面,就不要急于学习后面。(苏联)043 要告诉人家的事情,自己先要熟悉。(土耳其)

044 重复是学习知识的母亲。(德国)

045 笨人的笔记比聪明人的脑子要可靠得多。(朝鲜)

046 走得勤的人,比活得长的人见识广。(阿拉伯)

047 幼年时代学的东西,就象石头上刻的花。(阿拉伯)

048 靠父亲的学识成不了学者。(土耳其)

篇3:“书山有路勤为径”质疑

一直以来, 出版物中的文字差错, 首屈一指的是别字。根据别字识别的难易程度, 可分为三个等级:显性别字, 隐性别字和潜性别字。显性别字具有比较明显识别的标志, 稍有语文基础的人, 一眼便能分辨出来;隐性别字则因音形义某一方面的纠缠, 表现出相当的顽固性, 往往是这家错了, 那家也错, 今天错了, 明天又错, “重重叠叠上瑶台, 几度呼童扫不开”。不过, 掌握了相关的文字知识, 还是可以发现的。而最富有挑战性的后者, 数量虽然不多, 却是“潜”得很深, “伏”得很低 (久) , 甚至已习非成是, 鹊桥鸠占。常见于中学教室里的“书山有路勤为径”的“径”字, 就是一个潜性别字。

之所以说这个“径”字是别字, 而应该是“胫”字, 那是因为如果把“径”作“路 (或小路) ”来理解, 它与“书山有路”的“路”字意义重复了, 下联却没有重复;如果“径”作“方法”来理解, 还是有不妥之处, 一是该联中的“勤为jìng”、“苦作舟”都是比喻用法。我们知道, 比喻的特点一般都是本体是抽象无形的, 而喻体是具体有形的, “径”当“方法”来理解的话, 它已经被比喻化了, 与喻体应该是具体有形不相符, 再说, 辞书上已明显规定“径”字的这个义项——比喻达到目的的方法, 而下联的“舟”字就没有被比喻化。二是结合上下联来理解, 下联可以这样说:学海因有 (刻苦之) 舟而航行 (或远航) , 而上联却不能说书山因有方法而攀登, 应是因有 (勤奋之) 胫 (腿或脚) 而攀登。登山, 要用腿脚;登书山, 要用勤奋这一双腿脚啊!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嘛。所以应该用这个“胫”字。这样一来, 整副对联的意思就好理解了, 即书山有路, 勤奋就是腿, 再曲折的路, 有腿就能攀登;学海无涯, 刻苦就是船, 再辽阔的海, 有船就能远航。

篇4:书山有路勤为径

一、重视学习情感激发,以境激情,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情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积极学习情感能够对教学活动和学习活动的深入开展提到推进和促进作用。教师在教学中,一方面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友谊,关系、爱护学生,带着一颗“热心”、“爱心”和“诚心”,与学生真诚交流,解决生活学习难题,帮助鼓励学生树立学习信念,使学生能够把内心对学生爱转化为主动学习知识、探知知识的内在情感。另一方面,要抓住数学情境在探究情感培养的熏染作用,激发探究热情。古语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当前数学教材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学习实际和生活实际,都是运用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数学问题,展示给学生。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设置一些生活性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解答这些问题,对我们生活学习具有较大的作用。如在教学“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问题课时,教师就可以设置“学校离烈士陵园14千米,同学们步行从学校到烈士陵园,开展1.5小时行驶了6千米。照这样计算,还要行几小时到达烈士陵园?”生活性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与我们并不遥远,而是就在我们身边,从而让学生带着情感,主动参与到问题分析、解答过程中。同时,教师要抓住教学语言的“潜移默化”功效,多用“老师还没有做,看谁会做。”、“看谁能动脑筋,自己把这个题目做出来”、“老师还没有想到这个办法,这个同学做得不错”等鼓励性教学语言,帮助学生慢慢建立起学好数学知识的信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二、发挥评价互动特性,以辩促探,领悟问题有效探究的方法

在数学问题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师生评价辨析问题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开展探究问题辨析活动,结合解题要求及自身解题观点,进行问题的有效思考、分析活动,让学生在“反思、评析”中,逐步领悟问题解答的方法要领,促进问题解答方法的有效掌握,为有效探究问题活动打下“方法基础”。如在“一个无盖的圆柱形水桶,它的周长为12.56分米,高位40厘米,做100个这样的水桶至少需用铁皮多少平方米?”问题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先解后辩”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根据问题要求,结合现有解题经验,进行该问题案例的解答活动。教师在学生解题过程中,通过巡视,有意让其中一位学生展示出解题过程为:“3.14×12.56÷3.14÷2+12.56×40=6280平方米”。此时,教师要求其他学生对照自身解题过程,进行思考,分析活动,找出解题中的不足之处。然后向学生提出:“你能像其他学生分析一下,该同学在解题中的不到之处吗?”要求对其他学生解题过程进行评析。部分学生提出:“该问题解答时,忽视了条件中三个长度单位名称,未能认真审题,将不同单位名称换位同一个单位,从而导致解题错误。”最后,教师要求学生小组探析,总结解答该类型问题时,一般采用的解题方法和思路。这样,学生在辨析评价问题过程中,解题思路及方法更加熟练的掌握和运用,从而将问题辨析的过程变为探究反思的过程,切实提升了学生探究效能。

三、优化问题教学方式,以活促探,提升学生探究问题的效能

教学活动的多样性和灵活性,能够对学生学习效能的提升,探究活动活动的实效,起到推进作用。教师应变动课堂教学的程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让学生自觉、自动、自主地参与探究教学过程。可以采用“先练后讲”方式,让学生在已有内容的基础上先探究练习,然后教师再根据探究练习的结果向学生提供在形式上和解答上均具有多样性的练习题,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可以采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对教学内容先行进行尝试探究,然后,教师在学生预习探究的基础上再进行拾遗补缺的针对性指导,这样,就能够使师生之间将探究获得的信息进行及时地交流,共同地讨论,切实提高学生自我探究能力。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知识内容时,教师先向学生提出计算做一个长方体形状的鱼缸需要多少材料。虽然学生已经学会了如何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但是由于学生缺少生活实践经验,导致计算出来的结果不符合实际要求:多加了一个上面的面积。一个看似很简单的问题,学生似懂非懂:鱼缸的外形是什么样的?长方体吗?计算所需材料的面积是否就是计算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鱼缸没有哪一个面,所以实际上是计算哪几个面的总面积?如何计算这些面的面积?这样,当学生经历了探索发现的过程,就学会了如何用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实践,并且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表述能力。同时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了探究、发现问题和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学习的地位,逐步形成了创新精神和能力,达到叶圣陶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总之,小学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问题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抓住数学学科的内涵要义,紧扣数学问题特性,遵循学生认知学习规律,开展行之有效的探究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有效问题情境中增强探究主动意识,在分析解答问题过程中,掌握问题解答方法要领,在多样问题解答中,发挥学生主动作用,逐步积累和树立探究素养。

篇5:书山有路勤为径

——专访07级刘芹同学

编者按:与刘芹学姐的第一次接触是在上学期的一个期末经验交流的主题班会上。我们班团支部有幸邀请到她来为我们讲解一些期末复习时应注意的技巧,当时就觉得获益匪浅。后来又有幸拜读了王予民老师的《我所认识的刘芹同学》一文,更感到刘芹学姐身上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于是笔者主动联系了刘芹学姐,并为她做了专访,希望更多的法苑学子能了解她的事迹,并从中有所收获。

笔者的专访是在凌波舒吧内展开的。刘芹同学开始有些腼腆,但很快便进入了状态。首先,针对2010级很多同学头疼的刑法各论,刘芹同学介绍了一些她自己的方法。她认为刑法各论中那么多的罪名确实有些让人“纠结”,但同学们可以有选择地学习,即不需要对每个罪名进行详细地记忆,反过来说,对一些很重要的罪名就需要重点掌握。例如“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中的前几类罪(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等)就需要同学们在记忆的基础上加以理解与掌握。当罪名复杂繁多时,同学们就需要培养一种善于抓住重点和关键的能力来学习。同时,刘芹同学也着重强调了平时上课认真听讲,勤做笔记的重要性。她也承认期末考试前的突击复习可能会帮助你在考试中取得高分,但如果在平时认真听课、多做笔记的话,考试前可以轻松很多,而且通过平时的听课可以从老师那得到很多关于考试重点的各类“提示”,明确老师出题可能的重点所在。总之,大学不等同于高中,但完全摒弃高中的学习方法也是不可取的。现在的法科学生,确实需要重拾高中学习时的那种学习激情与学习习惯。

刘芹同学为人踏实低调,但俗话说“好酒不怕巷子深”,在经过北京大学法学院与人民大学法学院两所顶尖法学院的“推免”测试后,两所学院都向刘芹同学发出了橄榄枝。谈到这段经历,刘芹同学很谦虚的说自己只是运气好。但是这样的“谎言”有谁能相信呢?实际上,刘芹同学为了本次的研究生“推免”做了丰富的准备。从2010年6月份起她就开始准备,整个暑假就耗在了学校里,每天早上7点起床去计算机科学院自习,晚上9点半左右回寝室,回去之后睡觉之前还要再学上一会,就这样度过了两个月的时光。(其中兼顾司法考试的复习)她为了“推免”考试准备的人民大学的辅导教材上面画满了她做的笔记,其准备之充分可见一斑。面对竞争激烈的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法学院的研究生“推免”考试,刘芹同学之所以能够在北京大学的录取名单上占据第一,在人民大学上的名单上占据第二,除了本身的天赋之外,更多依靠的还是后天的努力。在专访中,刘芹同学不止一次的谈到自己从来不打无把握之仗,对每一次的挑战,她都要为之做最好的准备。这不得不引起同学们的深思。

转眼间,2008级的学长们又要面临国家司法考试的挑战了。谈到司法考试的准备,刘芹同学感触颇多。在她看来,司法考试是一段特殊的经历。由于她将司法考试与“推免”考试一起准备,所以她的训练强度比一般的本科生还要大。对于即将参加司法考试的2008级同学,她的忠告非常简单:千万别放弃,享受这段劳累的时光。她说现在的自己很怀念去年的那段时光,因为那时的自己有目的,有追求,有一股“劲儿”。笔者想,也许现在的法苑学子可能正缺少那种“劲儿”吧!

在很多人的眼中,类似刘芹同学这样的“学霸”一定是很内向的,包括她自己也是这样认为的,但是笔者并不这么认为。访谈中,刘芹同学不时露出阵阵微笑,并丝毫不介意向笔者透露些自己很“平常”的一面。她为人很随和,所以说她只能是低调,而非内向。她有很多的好朋友,并且很多都是同她一样优秀的同学。记得她说过在准备“推免”考试的过程中,她的一位朋友总是常伴其左右,两人早上一起去占座,一起学习,互相鼓励,最后两人都顺利的通过了考试。这,才是真正的朋友!

对于像刘芹同学这样通过外校“推免”考试的2007级同学来说,呆在武汉大学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回首这四年,刘芹同学感慨颇多。初来武汉大学时,她同我们现在很多的2010级同学一样,觉得咱们的法学院比起北京大学、人民大学的法学院差远了。然而经过四年的洗礼,尤其是在北京参加的几个法学院的考试过后,刘芹同学发现身为武汉大学法学院的本科生才是最让自己骄傲的地方。除了充分准备,在“推免”考试中,母校给她带的那种人文素养也让她在众多优秀学子中脱颖而出。她语重心长的告诉笔者,能身为武汉大学法学院的一员应该

是我们每个法苑人的骄傲!它带给法苑人的好处,只有当你真正离开它,在外面闯荡时才会想起。每个法苑人都应该为自己的母校,自己的学院感到骄傲!

篇6:61书山有路勤为径[定稿]

——读书赋

古人有云‘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席诗笺,本本上精。却不闻读书二字,最是高尚的。

古代的作品经典当属四大名著了,那些种种引人入胜的情节和首首紧扣情节、精彩绝伦的诗词,却难为作者从何想来?闲时开了吊灯,坐在藤木的吊椅上,手捧厚厚的一本书,微风徐徐窗口进,舒逸阙阙心头来。若下雨时,轻轻的水声伴奏在耳畔,越发显得舒适安逸,美妙绝伦了;更好的的是如此的环境下还看着这令人拍案叫绝,仿佛深入其境的书籍,淡淡的书香气浸在心头,确符了这中国从古至今一直大肆宣扬的读书之好。

外国文化精品的构思就更为玄妙,情节跌宕起伏,越发的令人不舍得松手了。暂先不说别的,只说收录在小学课本里的《鲁滨孙漂流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便是精妙至极了,单看那些千挑万选的精彩片段,就可看出那语言描写、细节交流,竟比电视剧活演出来的还真呢。再说环境的描述,往往是轻描淡写的几句带过,但其勾勒出的意境,却比那几十行诌出来的构造还绝。

读书有许多的好处,例如写作精湛、文章理解深厚就是其中的几大处了。单看我们班里的那几个书虫,便是次次考试都阅读题正确率极高、作文连一分也不扣还更加上一个笑脸的主儿了。这读书一点点积累的,比那背成语手册硬是坳了来的,不知强几倍,单看内容,就是精彩、充实,并非死框子作文能够比的分毫的了。读书中若有什么见到了便忘不了的语言、句子,轻轻的下笔一划,默默记在脑中,写作时若要用,现套了去便是再好不过的,就连神思、精神气都从这“读书”一词中省简了不少。

寥寥书吟,对读书的生活用如此一说再好不过了,正恰似一江清水潺潺下,似淡而无味,其实在心中,添色,最佳。

篇7:书山有路勤为径作文

书,自古以来就被人们称为精神的食粮,而赞扬书的名人名言也有许多。正因为此,爱读书的人就更是多的不胜其数,我就是其中的一位。

从我开始识字起,我就已经读了许多的书。但是,那时我只是去盲目的读书,并不去理解、分析它告诉我们的道理,也更没有人告诉我应该怎样读书。就这样,我毫无收获的读了6年。直到4年级的时候,学校给我们规定了一个学期应该读的书,我就有了读书的范围。后来,王老师又教我们读书时,应该先圈出不会读的字,解决它,然后画出好词好句,最后写感受。等到5年级的时候,李老师又举行了阅读评比这个项目,并教了我们一中读书的方法:带着问题去阅读。这样一来,我对读书的兴趣就更加浓厚了。每天放学后,只要写完了作业,我就会抽出一点时间去阅读。渐渐的,我发现:我用老师教的方法去读书,比像以前盲目地去读一个小时收获的知识还要多呢!后来,李老师又推出了了一种记录阅读的方法:写读书卡。这下可激起了我的兴趣。因为读书卡不仅要概述文章主要内容、写读书感言,还让我们把封面设计新颖,画些图案!我就更加爱读书了。当然,通过这两种阅读评比和记录,我也知道了许多知识,如:我国四大名著指《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和《西游记》、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

谢谢老师教我们阅读的方法,谢谢老师让我从以前的盲目读书变成带着问题读书,谢谢老师让我懂得了更多的知识。

篇8:书山有路勤为径全诗

夜幕徐徐降临, 忙碌了一天的城市慢慢沉浸在夜色之中。许多人家打开了电视机, 屏幕前响起了欢笑声.....而在兰州市西固区里的一幢家属楼里, 一位教师戴着眼镜正专注地写着她的第四本书, 周边堆满了厚厚的资料和工作笔记, 她就是兰州市首届“陇原名师”孙建华。

陌生的专业, 仰之弥高, 钻之弥坚

1983年孙建华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化学系, 但却被分到兰化三中担任英语教师, 这在当时看来或许是件很荒谬的事, 但谁能想到就是因为当年的一次阴差阳错, 才成就了现在的教育教学专家。

当年孙建华在中学阶段没有学过多少英语, 词汇量没有过百, 当时高考成绩只算30%, 而大学学的又是化学类的专业英语, 可见当时的情形对孙建华有多大的挑战。或许这事在别人看来简直不可思议, 但孙建华并没有被困难打倒, 她经过慎重思考, 作出了一个坚毅的决定——边学边教。于是, 慢慢学习之路开始了。

有的人也许天生就是为教师这一职业而来, 分到学校担任英语教师后, 孙建华如饥似渴、没日没夜地学习, 教和学成了孙建华唯一的生活, 她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学习了《新概念》《今日英语》等中高级英语教材, 同时, 背单词、背课文、背优秀英语作文。她还买来四六级词汇书, 撕开一摞一摞地背, 自费上英语口语训练班、提高班, 听磁带, 她把满腔的热情都投入到英语专业的学习和教学工作上。

在她家到学校的路上有一个小公园, 这个公园就成了孙建华背书、朗读的地方。当人们早上还在睡梦中时, 孙建华已经拿着书在公园里大声背诵了, 前来健身的老人们都被这个热爱学习的女孩感动了。无论烈日炎炎还是寒风刺骨, 孙建华都始终如一地来公园背书, 就是因为这种坚持, 孙建华的英语突飞猛进。

繁重的任务, 孜孜不倦, 默默耕耘

担任英语教师, 语法成了疑难问题。为了攻克语法方面的难关, 孙建华自修了张道真的《实用英语语法》、米西尔思万的《英语语法指南》等语法书籍。她边学边教、归纳总结, 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 教学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在孙建华家里, 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书柜了, 里面摆满了各式各样的书籍:有古代文学名著, 有英语专业书籍还有很多哲学类的书。书柜的一搁中还摆了几本厚厚的笔记本, 这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打开一看, 不觉让人震惊。这厚厚的笔记本记录了孙建华这么多年的成长历程, 密密麻麻的英语单词满载着孙建华的学习之路。“我喜欢写, 看了书之后, 就习惯于写读书笔记, 这样以后万一忘了还可以拿来温习, 读任何书我都喜欢摘抄喜欢的句子。”“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孙建华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英语教学上, 所以她的教学水平以一日千里的速度在提高, 短短四年之后, 在1987兰州市举办的英语教学比赛活动中, 孙建华获兰州市教学能手奖。

随着英语教学知识的极大丰富, 教学水平也随之提高。孙建华的教学能力得到学校领导同仁的认可, 她经常超课超量, 对学校交代的工作从不推诿, 她认为多带课, 经验就越丰富, 教材也就吃得越透, 驾驭课堂的能力也就越强。几年下来, 孙建华对教材非常熟悉, 几乎能倒背如流, 给学生在课堂上举例子信手拈来, 在学生中享有极高的声望。

孙建华由于教学水平高, 在繁重的工作之余, 每学期都要承担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等教学任务。从2000年开始, 孙建华就指导青年教师备课、上课、撰写教学论文等, 还开专题讲座, 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经验倾囊相授, 带动了一批青年教师的成长。

优秀的成绩, 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当时, 计算机还没有普及, 很多教师备课都是用手写, 而对什么都好奇的孙建华已经开始了电子备课, 在当时她是学校第一人。她每天都用打字机写教案, “啪啪啪”的打字声每天都回荡在办公室里。后来, 随着电子书、ipad的普及, 孙建华也配备了先进的教学工具, 她把很多资料下载到ipad里, 每天带到家里看, 坐在车上看, 只要有空闲时间, 她都在不断学习。

经过十几年的教学实践和积累总结, 孙建华把高中英语所设及的所有语法全部归纳了出来, 在教学中得到检验, 效果非常好, 于是孙建华想把这些汇总起来, 与广大同仁分享, 这样, 出书的念头便自然产生了。

“如果你什么都不懂, 就从写书开始, 等书写完了就什么都懂了。”孙建华说。

说干就干, 从1994年开始, 历时两年, 孙建华总结归纳了高中英语语法规律, 完成了第一本35万字的教学理论书《高中英语语法详解与练习》。该书一经出版, 就深受学生和同仁好评, 获得兰州市、甘肃省基础教育教学科研成果一、二等奖。紧接着, 在教学过程中, 孙建华经过总结发现, 英语语法不仅有规律, 而且结构性、逻辑性也很强, 可以快速学成。于是, 经过两年时间于2002年完成了40万字的第二本书《中学生英语语法速成手册》, 获得中石化基础教育教学科技成果一等奖。

2002年, 孙建华参与了兰州市教科所晁生荣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关于西部贫困地区中学英语学习困难生的教育理论及其实践研究》的子课题《语法教学在中学英语学困生转化教育中的运用》的研究, 出色地完成了科研工作, 于2004年获兰州市、甘肃省基础教育教学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2004年, 孙建华还受甘肃教育出版社邀请, 历时一年出版了30万字的第三本书《新课标初中英语语法完全手册》, 受到了同仁和学生们的欢迎。

2009年, 孙建华参与了国家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国基础英语语法能力发展研究》的研究工作, 2010年的阶段性试验报告获兰州市科研所优秀论文二等奖, 她本人获得2010年“优秀实验教师”称号。

不懈的追求, 黑发积霜, 蚕丝吐尽

为了梦想不服输, 再苦也不停止脚步。在取得优异的教育教学成绩和丰硕的教育科研成果的情况下, 孙建华并没有停下自我修养的脚步。时下, 随着升学压力的增大, 许多学生都出现了学习困难和学习心理问题等诸多问题, 为了更好地和学生交流, 孙建华先后学习了施良方的《学习论》, 邵瑞珍的《教育心理学》, 胡德海的《教育学原理》等教育教学理论专著, 并写下了几十万字的学习笔记, 为自己游刃有余地驾驭学生学习心理和改变学生学习态度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在此过程中, 孙建华深深体会到, 文学修养对英语教学有很重要的作用, 于是孙建华在教育教学科研中挤时间阅读了《呼啸山庄》《包法利夫人》《红与黑》《傲慢与偏见》《红楼梦》等中外文学和哲学著作, 还阅读了几十本英文缩写版名著, 为更好地和学生交流, 更科学地从事英语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28年的教学历程中, 孙建华的付出是巨大的, 同时收获也是丰硕的, 她的教育教学理念获得了专家、同仁的好评, 教学方法受到家长、学生的欢迎。孙建华时时刻刻关注着学生, 这28年的教学之路上, 留下了她坚实的脚印, 洒遍了她辛勤的汗水。

篇9:书山有路勤为径

林加国兼任世界书画家协会总会理事、中国人才研究会艺术家学部委员、中日韩新书画家友好联盟常务理事、中华当代书画艺术研究会名誉主席等多家艺术团体职务。

观赏书法名家林加国的几本书法作品选集,其中既有唐诗宋词,也有我国现代领袖、老一辈革命家写的诗词,还有战友和同事们写的诗词以及书家自作的诗词。从字里行间感悟到一种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深厚底蕴,以及他丰富的情趣爱好。前不久,人民美术出版社精心编辑《世博之士》画册,收录了国内沈鹏、欧阳中石与林加国三位著名书法家的精品,作为献给上海世博会的礼物;该书封面“世博之士”几个字就是林先生书写的。

1939年,林加国出生于福建莆田艰苦的偏远农村家庭,父母双亲都是脸朝黄土背朝天的普通农民,家族中读过书的人也很少,更谈不上有人指导从事书画艺术学习创作的奢望。书家早年毕业于武汉测绘学院,学的是理工科,而不是文科。他在一首名为“抒怀”的自作诗中,写道:“清赏翠竹雄,更爱劲松风。事物平心对,人生喜顶峰。”就抒发出自己追求清贫高雅生活的豪情。由此知道林加国长期甘于清贫,自学书法,钻研传统诗词,追求书法艺术取得突出成绩的艰辛困难。

数十年来,林加国常年在野外从事军事勘测工作。野外流动艰苦的工作条件,工作游动带来的家庭生活困难,时常烦扰他的心。但革命军人为祖国和人民的事业走南闯北,哪里需要,就在那里安家工作的无私情怀始终燃烧在他心中。他在一首自作词中写道:“野外露风餐,尝尽辛艰。拓荒测绘历千难。夜伴孤灯人伴影,恬淡清欢。景色上毫端,无限河山。江天寥廓换新颜。海角边关召即去,走遍人间。”使我们领略到他长期生活在野外工作的艰辛,以及他饱览祖国辽阔秀丽的大好河山,得天然巍峨美景的触动,心旷神怡地追求书法艺术爱好的革命乐观主义胸怀。

在祖国各地工作之余,林加国有更多的机会去当地的翰墨古迹、碑林遗址参观。他在进行大量临摹学习中,尤好对“二王”、米芾、孙过庭、怀素和汉隶等历代书法碑帖艺术精品的观赏领悟,充分地消化、吸收历代书法前辈大师的艺术精髓。他这种舍得下很大功夫用心对历代碑帖艺术精华的领悟意会,使自己在书法学习上起到了一种事半功倍的神奇效果。他在一首《夜读》自作诗中写道:“明灯长伴夜,陋室溢书香。皎月无暇顾,潜心细品尝。” 这首小诗形象描绘出书家长期默默地在明灯作伴的夜晚,独居陋室里凝神挥毫耕耘,满屋充满墨韵书香,无暇观赏美丽月色,潜心于对历代碑帖书法精华神会品尝的真实情景。

书家的书法新作“中国精神”,行笔遒劲,展现出阳刚大美的硬派风骨,也是弘扬中华民族振兴之路的正气歌。他善于书写多种书体,笔下的书法作品风格多变、神逸大气,源于传统,却不局限于历代的哪一位名家,是纯正的“加国书道艺术”风采。

篇10:书山有路勤为径作文

记得三年级时,我们每周都进行国学打擂赛。因为在假期里,我提前背诵了几篇,所以我自以为“擂主”宝座非我莫属。下午就要进行打擂了,我认为自己这几章背得很熟练了,通常要读五遍背两遍的模式,也就草草的只读了两遍。结果可想而知,打擂赛上,我被背诵娴熟的对手击败了,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对手戴上了“擂主”的桂冠。

那天放学回到家,我十分沮丧地收拾书桌,不经意间看到了字典上的两行小字: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查阅资料后,我得知这是出自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的一句治学名联,意思是:在读书、学习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可走,没有顺风船可驶,想要在广博的书山、学海中汲取更多更广的知识,“勤奋”和“潜心”是两个必不可少的,也是最佳的条件。我猛地恍然大悟,凡事只有踏踏实实一步步地坚持下去,付出的努力才会有收获。

篇11:书山有路勤为径作文

从此,我也学会了看书。

现在我来到了县城里,妈妈特意给我买了好多书,我看得如痴如醉,书籍像磁铁一样吸引着我,我也心甘情愿的扑到它们的怀抱,去感受那些扣人心弦的情节。我一天也离不开书,像匹恶狼般贪婪地读着。有时看得着迷了,我还会趁着父母睡觉时偷偷躲进被窝里,借着手电筒的光偷偷地读着,。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已经看了许许多多的书了,养成了做笔记的好习惯,收获了很多好词好句,我的写作水平和考试成绩也直线提高。

篇12:2012书山有路勤为径 一辩稿

1.首先我方认为勤是巧的前提。无论学海无涯什么做舟,书山有路勤为径才是辩论的基础,我方所说的勤不是愚勤,不是埋头苦读的碎碎念,勤不等于死学,一直学,而是说要多听多想多练,而是不排斥娱乐性但排斥偷懒的,低级的,盲从盲目的思想,帮助大家攀登书山、遨游学海的勤学精神,苦不是要接受各种苦难的洗礼更不是死读书,苦而是在漫长的学习过程中解决无尽困难的决心而是指一种付出思考,积极试错,追求思维多样化、迎难而上的积极学习态度。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天上不会掉馅饼,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学海无涯,学习需要我们以勤为径,以苦为舟。勤如米,巧是做饭的花样,巧妇再巧也难完成无米之炊,饭都吃不上了,要花样有什么用?

2巧究其根本是为勤的表现形式之一。巧是由勤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

对方辩友的巧 虽经万般修饰,但究其本质不过是勤于试错,其最终实质依旧是我方的勤。所谓巧看书,不过是勤动脑。对方一再强调的巧其实是在劳动生产率上下功夫,可是你们却忽略了经济学最重要的知识点商品的最终价值取决于凝结于其中的 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你想要获得 高收益 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可是这个方法并不是说说那么简单,更不是对一切大众都适用。巧不是天生而来的,更不是每个人都学得会的。我们需要的是一条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定律,而反方的观点只有以我放观点为基础才能绽放光芒的。对方辩友如此巧妙的的论证依旧找不到攻破点,看来还是前期不够 勤奋 准备不足啊!

3以苦为乐实为苦,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 其实在心里已经承认 其苦在先。乐观在百度中意为拥有美好的信念,即在知道事物存在不足之处的情况下相信事物的美好。这与苦中作乐有什么区别。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所以学习的过程中辛苦会一直伴着你 我方所定义的苦绝不是跟乐所对立的,只有下功夫,知识才能学的透彻,快乐学习可取,可并非适应任何人。在读书、学习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可走,没有顺风船可驶,想要在广博的书山、学海中汲取更多更广的知识,“勤”和“苦”是

两个必不可少的,也是最佳的条件。乐作为一种主观感受在被人类利用的同时加入了对其性质的美化,即读书虽枯燥乏味、不易坚持但是有心人将其主观易化为一种乐趣,由于最终的目的性而对其产生了兴趣就将其称之为乐。殊不知。不以勤奋的态度去学习接触一项事物如何能在其中找到乐趣!

4.我方再次重申,在社会浮躁之气盛行,不顾一切的追逐利益成为公众认识,人人纷纷取巧的这一事态下,我们更要以勤为先,脚踏实地。现代社会是个高速发展且全球化的社会,互联网,学习机等等遍地的学习产品,无疑是增加了学习过程中的巧和乐,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老师们,家长们仍然每天的跟我们强调勤奋刻苦,这无疑更加说明了勤的主导地位

综上 所述,我放坚持认为”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首先请允许我指出对方辩友的几点错误,1我们并没有否认巧和乐,我们只是说在学习的过程中,勤更占有主导 地位,巧很多时候更是从无尽的练习中得来的,不是一切都可以巧解,但却是一切都可勤,所谓”勤能补拙”便是无巧而 有勤可行的最好证明,而无勤有巧,便成为了”投机取巧”了(巧解只能解一道题,可是多练且可以掌握一种类型题,)

2巧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的减弱了勤的程度,但却不能磨灭勤,在对方辩友所举例的巧学的例子中(或许还有其他的类似于巧学这样方法得当的例子,可以临场添加进来),对方辩友只是注重了巧的过程,却忽略了巧之前、之后的勤,这不得不说是有点以偏概全了,若只有巧的技巧而没有日复一日的坚持和整理,巧的功能也会化为乌有.3我们今天讨论的一切是在”书山,学海”的前提下的 ,即 我们的目的是学习知识,掌握知识,以攀得书山,畅游学海,是在学术方面 而不是如何生存,所以,对方辩友所列举的因为勤奋学习而缺乏生活技能 的例子(11岁的大学生等)并不能支持对方辩友的观点,而从另一个角度看,他们通过勤和苦,在短短的时间内就达到了高的学术境界,不得不说这是”书山 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好的例证啊

4对方辩友一直再说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这点我方并没有否认,只是要以兴趣为第一主力还是勤奋呢?兴趣是有拘束的,每个人的兴趣是有限的,当对于一个事物没有兴趣或是失去兴趣的时候,是不是就不学了呢?兴趣只是辅助于勤的,是想要勤持续更长久的, 而这 只是将苦作舟变相的主观积极化了而已,要想学有所成,归根揭底还是要靠勤奋

篇13:书山有路勤为径

如果说教材突出的是规范性、典范性,那么课外读物就应该突出丰富性和多样性。现今中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又如何?我以汨罗市普高高一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对当前中学生课外阅读状况进行了分析。

一、阅读倾向与习惯

66.72%的学生表示喜欢阅读,过半学生认为阅读对自己有很大帮助,56.11%的学生表示会买自己喜欢的书。

但课外书目的阅读受到了影视娱乐领域的冲击,尽管有23.56%的学生会在课余时间多看书籍,但仍有25.18%会把时间更多投入在电视节目和音乐上。

关于内容,武侠小说吸引力相对较弱,喜欢科幻、鬼怪、侦探内容的学生偏多,四大名著中多数学生印象最深刻的是《西游记》。

具体到书的分类上,韩寒、郁秀、郭敬明等同龄人所写的书、报纸新闻、游戏网络文学、通俗漫画的比例旗鼓相当,而以前两者比例略占上风。

按常规文学分类,现当代小说、历史小说或名人传记、中外名著、校园文学同样比例接近,现当代小说和校园文学居多。

从具体的书目来看,学生大多对《西游记》、《三国演义》较为熟悉,关注的期刊主要是《读者》、《意林》、《青年文摘》、《演讲与口才》、《高中生》等。有的学生家里也订购如《南方都市报》、《南方日报》等报纸,另外也常看《书屋》等杂志。少数学生倾向娱乐杂志或时尚杂志。

从书的体裁来看,小说以过五成的比例遥遥领先于其他三大体裁;从国别上看,书出自哪国影响并不大,75.29%的学生中外书籍都看。

学生在课外阅读上自觉性有待加强,认为时间不足而减少阅读量的学生有74.08%,过半数学生仅能用15至30分钟阅读课外读物,并选择在假期空闲时阅读。

对于感兴趣的书,学生一般能在半个月内认真阅读,但同学交流时较少涉及阅读书目。

遗憾的是,阅读过程中,遇到不懂的字或词,有38.59%的学生选择“跳过去”,因此影响了学习态度和语文基础。而在阅读习惯上,约半数的同学能养成良好的摘录习惯,24.89%的学生会写下感想。但值得注意的是,有22.53%的学生采取应付式记录,有18.7%的学生不愿意摘录。

二、建议

针对当前同学们的阅读习惯,如何与教学结合,我有以下建议。

1.欣赏一本期刊

利用学校期刊阅览室,向学生介绍各类期刊,让学生自选一本期刊,不定期到阅览室阅读并做阅读笔记。可定期做适当的评比活动,激发学生兴趣。

2.重视阅读课

实践表明,汨罗市一中和二中开设阅读课后,学生的阅读意识被激发,很多学生能自觉利用课余时间到图书馆借阅课外书。

教师应利用阅读课,引导学生阅读经典作品,比如开列阅读书目,帮学生制订课外读书计划;或由语文老师在阅览室灵活安排一些经典书籍,引导学生的阅读方向。

3.坚持摘抄,注重回顾和交流

在调查中发现,许多学生已养成良好的摘抄习惯和方法,可加以引导、强化。还应学会回顾已有的摘抄成果,互相交流。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辑录成集。

4.“两周一练”

每两周让学生自愿写随笔一篇,字数不限,并在作文中应用一个典故。大部分同学特别喜欢某一领域或某一作家的书籍。对此,如果引导得当,必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及时调整馆藏

学校图书馆并不是将书买回来上架就可以了,须根据读者的需求、时代的发展及时调整馆藏。有些学校图书馆的藏书数量不多而且书目陈旧,严重影响了同学们的阅读。因此及时调整馆藏、建立剔旧制度十分必要。

学校应保证文学类书籍占所有馆藏的30%以上,同时禁止一些口袋书、妖魔鬼怪恐怖类图书,尤其是暴力、黄色的有害读物进入图书馆,也应限制武侠、言情、卡通漫画类图书的数量。

随着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展,同学们对自然科技类图书的需求急剧增多,因此,各学校应扩大自然科技类的藏书量。根据《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中藏书分类比例表的规定,此部分的藏书量应达到38%,并且在图书广度和深度方面适当放宽,给学生更多的选择机会。

定期将一些过时、复本过多、流通率低或严重损坏、影响阅读的书籍剔除,每年分次购进新书,为图书馆输入新鲜血液。

6.引导探究式阅读

根据中学生的阅读特征,举办各种类型的阅读课或阅读讲座,创办“班级读书角”,引导学生理解作品所反映的思想内容及艺术成就,提高文化修养和欣赏水平,培养健康的阅读兴趣。

开展读书会、书评、演讲比赛、好书推荐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成就感,营造“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书好读”的氛围。

篇14:书山有路勤为径作文500字

从小,我就是不爱读书的孩子。只知道整天与同伴们无忧无虑地玩。而上了三年级后就要求写作文了,每次写作文时我的感受就是:头疼!不知道写什么好。这只能说明我读的书极少。直到上了小学五年级,接触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后,我才渐渐意识到了读书的重要性:知道只有读许多书,自己的作文水平才能有所提高,所以我也从那个时候开始对书产生了兴趣。

小时候书可以把我带到美丽的童话世界,让我展开了理想的翅膀。我真的很希望自己是那机灵活泼的小红帽,有个疼爱自己的奶奶;我真的希望自己是那只人人排斥的丑小鸭,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最后变成一只人人羡慕的.白天鹅;我真的希望……这些童话点缀了我金色的童年。

随着知识的增长,我喜欢看关于历史的书。这时,书,又把我带到了历史的长河里。在书中,我认识了宁死不屈的文天祥;认识了爱国将领丁汝昌;认识了堵枪眼的黄继光,炸碉堡的董存瑞,火烧身的邱少云,为人民服务的雷锋;认识了少年英雄小萝卜头、王二小……

上一篇:文古诗分类下一篇:省级优秀学生干部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