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

2022-08-29

第一篇: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

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

第五章 近现代西方文化

第一节

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

中世纪的黑暗统治:约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时代(主要是西欧),自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476年)到东罗马帝国灭亡(公元1453年)的这段时期。另有说法认为中世纪结束于文艺复兴时期。

"中世纪"一词是15世纪后期的人文主义者开始使用的。这个时期的欧洲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统治。封建割据带来频繁的战争,造成科技和生产力发展停滞,人民生活在毫无希望的痛苦中,所以中世纪或者中世纪早期在欧美普遍被称作"黑暗时代",传统上认为这是欧洲文明史上发展比较缓慢的时期。人物不曾作过长途旅行,不会说四五种语言,不在几个专业上放射出光芒。《自然辩证法》

罗马教皇为了保持自己的独立地位,建立了教皇国, 并且伪造了《君士坦丁赠礼》文件,声称当年君士坦丁大帝把罗马城,拉特兰宫等地交给了教皇。意大利一直不能统一。

教会统治非常严厉,并且控制了西欧的文化教育。教士不能结婚,主张禁欲,要求人们将一切献给上帝才能死后上天堂,另一方面圣职买卖现象又很严重。宣扬三位一体、原罪说等经院哲学,严格控制科学思想的传播,并设立宗教裁判所惩罚异端,学校教育也都是为了服务于神学。在教皇格里高利一世(公元590年 ~公元604年)时期,古罗马图书馆也被付之一炬。

骑士,或称武士,是欧洲中世纪时,受过正规军事训练的骑兵,后来演变为一种荣誉称号,用于表示一种社会阶层。在此阶段的纷乱局势中,国王和贵族都需要一些在战争上具有压倒性优势的兵种,为此他们会悉心培育一些年轻人,使之成为骑士。而骑士的身份,往往不是继承而来的,其本质也与贵族不同,除了和贵族一样能够获得封地之外,骑士也必须在领主的军队中服役,并在战争时自备武器与马匹。

在骑士文学中,骑士往往是勇敢、忠诚的象征,每一位骑士都以骑士精神作为守则,是英雄的化身(实际情况不一定是如此),欧洲的骑士制度和日本的武士制度亦有相似。 一 、文艺复兴的背景

1、经济背景: 14世纪开始,意大利的一些城市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其中,佛罗伦萨、威尼斯和热那亚最为突出。佛罗伦萨(手工业中心) 14世纪的手工工场与资本主义萌芽。呢绒加工业与贵族政治。

佛罗伦萨: 是

13、14世纪欧洲最著名的手工业、商业和文化中心。它有极其发达的毛纺织业、丝织业、五金业和建筑业。其商业网遍布于西欧,在土耳其、埃及也有商号,其商人的足迹甚至于远涉中国。佛罗伦萨的金融业最为突出,其银行、钱庄超过100家,所铸造的"佛罗林",为欧洲和近东地区之通用货币。15世纪时,美第奇银行家族控制了城邦政权,不仅包揽了教廷税收,而且是许多君王的债主。

文艺的"保护神": 新的生活方式,新的市民阶级,需要新的文化生活。佛罗伦萨的统治者柯西莫·美第奇提出"和平、繁荣和文化"的方针,对外实行和平外交,对内注重市政建设,给贫民以实惠,让富人更富有,佛罗伦萨因此成为资本主义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柯西莫崇拜古典文化,他的身边聚集了许多著名的人文主义者,他还在佛罗伦萨建立了一所柏拉图学院,因此被称为文艺的"保护神"。

罗伦佐大公:罗伦佐·美第奇大公,柯西莫的孙子,他不仅是杰出的政治家、外交家,还是一位人文主义诗人,他的宫廷是文学家、哲学家、雕刻家、画家、建筑学家、音乐家和诗人荟萃之处。他有极其丰富的古典杰作收藏,还开办了一所美术学校。佛罗伦萨在美第奇家族统治时期,经济和文化空前繁荣,被历史学家称为"文艺复兴的摇篮"。

2、文化背景: 意大利继承了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又通过拜占庭、阿拉伯文化的联系,得到许多古希腊的许多典籍和艺术珍品。意大利学者通过对这些来自东方世界的文化珍宝的研究,发现了与欧洲中世纪文化绝然不同的文化宝藏。

1453年,基督教世界的坚固堡垒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土耳其人攻陷。大批的希腊人涌入西欧,他们带来的古典文化成果引起好一阵的文化休克。接着,一个对古典文化模仿和复兴的过程就开始了。

3社会心理背景:自14世纪以来,由于城市经济的发展和罗马天主教的庇护,越来越文雅化的意大利人对中世纪以来文学艺术的鄙陋状况越来越不满,人们纷纷指责古典文化结束以后,直到14世纪,在西欧没有出现过稍有水平的文化作品。

4、意大利人的文化秉性背景: 文艺复兴,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意大利人的文化秉性与古典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其间,古典文化只不过是一种媒介,而意大利人固有的功利主义、感性主义和个人主义才是真正起作用的东西。

崇拜感性主义: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是一种艳丽的感性文化。意大利人当时还处于崇拜权威的阶段,只不过他们用古典时代的权威代替了中世纪的权威,而实际上他们又用感性主义的权威取代了古典时代的权威,于是,古典权威成了愰子,而崇拜感性主义才是实质。 人的感性的解放:文艺复兴的时代精神是人性的解放。而这里所说的人性的解放,主要是指人的感性的解放。他们以感性意义上的人性反对抽象的神性,用人的正常情欲和感官享乐反对中世纪的禁欲主义和普遍虚伪。这种时代精神所规定的基本社会生活原则,就是感觉主义和唯美主义。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和文学

(一)人文主义

中世纪早期,神学是至高无上的学科。从14世纪起,一些学者开始研究以人类和人类社会为内容的学科,如哲学 、语言学、文学 、历史、政治、经济等 。人文主义这一名称,就由此而来。

是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斗争中形成的思想体系、世界观或思想武器,也是这一时期资产阶级进步文学的中心思想。它主张一切以人为本,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提倡个性解放自由平等。反对神的权威,把人从中世纪的神学枷锁下解放出来。

人的发现:文艺复兴早期的意大利诗人彼特拉克把自己研究的学问叫做"人学",或"人文学",自称"人文主义者"。以后,人们就称他为世界上第一位人文主义者。 人文主义的特征:

1、提倡以人为中心,反对以神为中心。

2、提倡个性解放,意志自由。

3、追求知识,重视实验科学,主张探索自然,用科学方法了解自然。

4、否认教皇和教会的绝对权威,揭露教会的腐败,嘲笑僧侣的无知。

正面的人文主义

当时,几乎所有的人文主义者在思想和行为上都表现出一种我行我素的自由人格。这有力地推动了人文学科的复兴和文学艺术的繁荣,特别有利于使人从中世纪普遍虚伪的状态下解放出来,实现人的觉醒。

人性的觉醒首先表现为个性的解放,普遍人格的发展首先表现为对每 一个个别人格的尊重。人道主义就首先表现为个人主义。要摆脱抽象的神性对人的生活的主宰,最方便的办法,就是打出感性的个体的大旗。

由于个性解放和人格的发展而导致的普遍的人性觉醒,与崇高典雅的古典文化相结合,就产生了这一时期意大利所独有的"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负面的人文主义

1、 道德方面,就更为糟糕。

马基雅弗里说:"我们意大利人较之其他国家的人更不信奉宗教,更腐败。"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人的道德堕落与他们的艺术成就一样著名。在北欧人的心目中,一个意大利化的英国人,就等于是魔鬼的化身。在莎士比亚的笔下,意大利人多为坏蛋,比如伊阿古 (《奥赛罗》)、夏洛克(《威尼斯商人》)之流。

布克哈特认为,由于个性的高度发展,非道德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许多人把犯罪作为体验的对象,为犯罪而犯罪。 他们抨击教士,不是针对教士们人性的弱点,而是针对他们由于过分的唯灵主义理想所导致的普遍虚伪。

人文主义不是廉洁和自律的运动,其目的是想让教士小偷小摸的欲望满足和感官享乐成为所有人的理直气壮的行动。

它还是美第奇等显贵家族支持的豪华运动,是意大利享乐主义和古典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它本身是贵族式的,根本与人民大众无缘。

(二)文学三杰

人文主义者从古典文献中寻找在中世纪文化中失落了的古典文化精神。

他们研究古代的文献,不是从中去寻找神学的合理性证明,而是因为他们由衷地欣赏这些宝贝。

人文主义者从古代文献中领略到许多新的人生体验,使他们感到惊异的是感到自己与古 人的距离竟然比自己和中世纪文化的距离小得多。

他们意识到直抒胸臆是一件很值得一做的工作,就这么作了,于是就有了人文主义的文学创作。

1、 但丁(1265-1321)

出身于佛罗伦萨没落贵族之家。早年曾在波伦尼大学学习,深受古典文化的熏陶,后又留学英国和法国。但丁在政治上属于代表市民阶层和下级贵族的圭尔弗派,曾任佛罗伦萨执政官之一,后因反对教皇,于1302年被逐出佛罗伦萨,最后客死他乡。

但丁最负盛名的作品《神曲》分为《地狱》《炼狱》《天堂》三部份。

但丁在《神曲》中对教会、教士、贪官作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指斥教皇的宫庭是"基督整日被买卖的地方",他对在烈火中受煎熬的教 皇的灵魂说:"你的贪婪使世界陷于悲惨,把好人蹂躏,把恶人提升"。"你们把金银做你们的上帝",他甚至在作品中为当时在世的教皇卜尼法斯八世在地狱的火窟中预留了一个位置。

在《神曲》中,但丁歌颂了人的理性、自由意志、才能和智慧。他说,人"生来就有理性的力量",人有天赋的自由,自由一种崇高的力量,"人生来不是为了象野兽一般活着,而是为了追求美德和知识"。

但丁歌颂现实生活,激励人们投入现实世界的斗争,去追求美好的现实生活。把但丁救出困境并引导他游历天堂的不是天使,也不是圣徒,而是童年时代倾慕的美女(贝亚特丽契)。但丁仰慕荷马、泰勒斯、苏格拉底、柏拉图、德谟克利特等先贤,尊称他们为"大师"、"圣哲",并以能见到他们的亡灵为荣。这反映了他对古典文化的高度推崇。

2、彼特拉克(1304-1374)

生于佛罗伦萨的阿雷佐城。十二岁入大学学法律。后改学文学 、修辞和宗教,他经常外出旅游,到过法国和德国。长期在教会供职,对个中黑幕所知甚详,但对其仍表敬意。

他热爱古典文化,到外搜求古希腊、古罗马的手稿、文物,专心研究,声称要来一个"古代学术的复兴"。他把自己的研究称为"人文学",与以宗教为主研究的神学区分开来。其主要著作有《歌集》《意大利颂》等 。

1324年,彼特拉克获得"桂冠诗人"的称号。

彼特拉克在研究当中,因接触到古罗马西塞罗的作品而热情倍增。在思想上,他深刻地体验到灵与肉、精神与物质的冲突,感到中世纪与近代、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他博学,极有文化气质,并敏感到了人的生命本质和人的生活态度之类的大问题,却生活在中世纪和近代两种文化的夹缝中。在山上与上帝对活的飘渺之感,那是完完全全的灵的召唤;但现实 世界的生活又总是把他从美梦中拉回,又不得不回到人间,与愚昧的人们讨论各种愚蠢的问题。

彼特拉克认为,人应当首先认识自己;不认识自己,就决不能认识上帝。他说:"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住在永恒中,或者把天地抱在怀里。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这是我所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凡人,既极力追求善良美好的生活,又为自私的欲望而烦恼;既向往永恒不朽的价值,又企求尘世的声誉;时而踌蹰满志,时而心灰意冷。他是一个行动、企求、和创造着自己的美和尘世命运的人。

"凡人的幸福" :主要是爱情和荣誉。其所作《短歌集》,是赞美其情人劳娜的十四行诗集。他说:"我同时爱她的形体和灵魂",这种爱,与中世纪所提倡的精神之爱大相迳庭。

彼特拉克还反对人们迷信权威。他说:亚里士多德是一位伟人,但仅仅是人而不是神,其著作不可能也的确没有穷尽一切的知识。因为在他出生之前,人们就已经有了许多知识,而在他死了以后,人们还在不断地发展知识。因此,亚里士多德并不是空前绝后的权威。

3、薄伽丘(1313-1375)

佛罗伦萨一个商人的私生子,儿时所受的教育非常马虎,十岁去巴黎学习经商,几年后成了他父亲的推销员。他的父亲发现,他所买的书籍,比他卖出的货物要多得多。其父因他学商不成,就打发他去那不勒斯大学学习法律。他学习努力 ,但法律实非他的心中所爱。在那不勒斯,他有机会出入宫廷,结识了许多人文主义者,也接触到了不少的古典著作。

1430年,他回到故乡。在政治斗争中,他站在代表市民利益的共和派一边,曾多次代表共和派出使其他城邦。在佛罗伦萨,他结识了彼特拉克,受益非浅。

薄伽丘的代表作: 《十日谈》

三、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

人文主义思潮的兴起,使绘画和雕刻在思想内涵、风格和题材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呆板的宗教画被世俗生活的新画卷所代替。

人的发现,是艺术家的重大成就。一方面 ,艺术家力图表现人的复杂性格、思想、感情、以及人的地位和价值。另一方面,是把艺术家自己的思想、感情和要求熔入作品中,使作品具有时代精神和个人的风格。 与人的发现具有同等是自然美的发现。在艺术家的笔下不再是清一色灰暗的天空和大地,而是绚丽多彩的大自然,艺术家都努力地表现大自然的秀美和壮丽,并用自然风光作为人物画的背景。

艺术家们还将解剖学、光学、几何学等的成果引进了文艺创作,使创作方法和艺术技巧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在创作肖像和雕刻作品时,首先考虑的是骨骼、肌肉,然后才是外形、肌肤、衣饰。光学和几何学引进绘画,确立了三维空间的度量概念,使画面呈现层次和立体感。艺术与自然科学相结合,把文艺复兴时代的艺术推向了高峰。

(一)早期绘画

1、 乔托(1267-1337)

佛罗伦萨画家。文艺复兴绘画的先驱。

他把人文主义精神和新的技法带到绘画中,开创了一代新画风。他的代表作《逃亡埃及》《犹大之吻》都取材自《圣经》,却带有浓烈的生活气息。

乔托绘画的创新意义,在于发明了一套直接观察自然,以再现客观现实的绘画实验方法,开创了绘画早期的科学时代。

他所塑造的宗教人物犹如雕像般的浑厚,个个都是有血有肉有人情味的世俗男女,不再是中世纪的幽灵;在画面艺术处理方面,力求在平面上再现立体空间的效果,空间具有空气感和深度感,画中形象具有体积感和量感;在人物安排上,善于突出主体形象,具有视觉的吸引力,这种艺术处理的方法,成为后来欧洲绘画的典范。

乔托是公认的使西方美术摆脱中世纪美术程式的第一人,从而成为开创写实画风的鼻祖,被誉为欧洲近代绘画之父。

乔托打破了平面结构的传统画法,开创性地运用了透视的新技巧,使绘画具有丰富的层次和立体感。他开始用自然景色作为绘画的背景,而且正十分注意刻划人物的感情世界。

《逃亡埃及》 在这幅画中,乔托把画中的人物极为平静,连驮人的驴子似乎也停止了迈动蹄子,马利亚的恐惧收敛得到家,一点也看不出来,只是急行在前的约瑟强调了这一事件的危急和可怕。一个忧愁的天使飞翔在前方的上空引路,背景的山树画得单纯,质朴,显示文艺复兴初期,人的思想意识总是放在"人"上面的。

《犹大之吻》 画中,犹大紧抱着老师,身体前倾,紧皱的眉重重地圧在眼眶上,目光灼灼,燃烧着痛苦的火焰。肥大的衣袍包裹着颤抖的他和目光绝望而内心平静的耶稣。基督的必死和犹大的负罪,都 是上帝的旨意,上帝已把酒交到子的手上,把吻交到犹大的嘴上,尽管他们都不情愿。乔托在画中把犹大拥抱并亲吻老师时的无奈、痛心表现得十分深刻。

2、 波提切利 (1445-1510年)

波提切利真名叫亚历山大·菲利普 。少年时代就酷爱绘画,开始时当金银艺匠学徒,因为有绘画天资,15岁时被做皮革匠的父亲送到画家菲利普 ·利比的画室学画。

利比带着波提切利一同描绘现实生活中的人,并借鉴古希腊艺术中的理想,所以他们创作的圣母子和神话人物都具有世俗的情态:和蔼可亲、动作轻盈、身着绢纱、临风飘逸。

后来波提切利又转从委罗基奥门下,与比他小7岁的达·芬奇同窗。

《春》里,一群象征春天的女神在阳光灿烂、树木葱茏、鲜花盛开的林间草地上翩翩起舞。小爱神丘比特自天而降,射来了爱情之箭。此画使人感到春回大地、爱洒人间的盎然生机。本图是波提切利最有名的作品之一从右边起,画中的人物依次是西风神泽费罗斯,花神克洛莉丝,花神弗洛拉(弗洛拉是克洛莉丝和泽费罗斯结婚后变成的成熟女性),画面中央是爱与美的女神维纳斯,接下来是美惠三女神,她们分别象征华美贞淑欢悦,接着是众神的使者墨丘利。人物从右向左的排布顺序象征情欲转变为知性之爱,而维纳斯则是促成这一转变的原因。

《维纳斯的诞生》,作于1485年,描绘美神维纳斯从碧波荡漾的爱琴海 中诞生,赤裸着身躯踩着贝壳飘然而来。节奏舒缓,韵律优美,色彩明丽。

(二)文艺三杰

达·芬奇,力求探索人的理性,人与自然的奥秘,有如深邃的大海; 拉斐尔,表达人的善良情感和美好心灵,有如明媚的原野。

米开朗基罗,表现人的斗争精神和蕴藏着的强大力量,有如峻峭的山岳。

1、 达·芬奇(1452-1519) 达·芬奇出身于佛罗伦萨一律师之家。画家、雕塑家、建筑家、工程师、哲人、还精通文学和音乐,以至于有"旷世奇才"之称。

从小爱绘画。14岁入佛罗基阿画坊。此地为艺术中心,亦为人文主义者聚会之所。受其影响,把理解世界、反映自然作为创作的原则。

为画好作品,亲自解剖30多具尸体,以深入了解人体结构。故其画,不仅能反映人的外部特征,还能表现人的肌肉、骨骼、以至于流动的血液。又研究光学,便于用色彩的变化表现出画面的立体感;研究力学与数学, 以便精确地表现人体的比例和运动中的人体结构;研究植物学、地质学、以便使画面背景反映出壮丽的自然景色。

以往无一画家用如此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进行绘画,故人称"科学的画家"。

他的《画论》把绘画诸要素:光线、明暗、透视、构图等整理成科学的法则,以人物的形象传达内心的情感。

代表作《蒙娜丽莎》。作品表达了对女性美、人的丰富、复杂、微妙的内心生活的赞美。少妇的右手被认为是美术史上啊完美的创造,如玉似脂的手上似乎可以看到内部流动的血液。蒙娜丽莎淡淡的微笑,给人以无穷的遐想,启迪人去探寻女性内心世界的奥秘。仅凭微笑,就能表达出如此丰富、变化不定的情感,真是神来之笔,空前绝后,不可模仿。还用透视法在背景上画出了起伏的山峦、茂密的森林、蜿蜒的河流,整幅作品中人生和自然的颂歌,充满了人文主义精神。

代表作《最后的晚餐》,为米兰城圣马利亚教堂作的大壁画。耶稣神态镇定安详,且流露出对叛徒的轻蔑。门徒露出不同的姿态与神情:惊愕、气愤、怀疑、表白自己,耶稣右二的犹大,震惊、恐惧,且身子后缩,脸部处于灰暗的阴影中,露出惶恐的心情,颤抖的手紧握钱袋。

美与丑,正义与邪恶,和谐地统一于同一作品中。

2、 拉斐尔(1483-1520) 出身于意大利中部乌尔宾诺城绘画世家。成年后在许多著名的画坊里学画。1540年来佛罗伦萨,接触到人文主义。他一直得到贵族的保护,过着优裕的生活,还得到教皇的赏识,为梵蒂冈宫殿画壁画,并主持圣彼得大教堂建筑工程。

最著名的作品是圣母像。有《西斯廷圣母》、《草地上的圣母》、《圣母子》(一称奥尔良圣母,因良家族收藏而得名)等 。

世俗化的圣母: 他是用人文主义思想来画圣母,圣母成为一个健康、美丽、温柔、善良的世俗女性,充满了母爱。《草地上的圣母》近乎农村风光画,一位母亲领着孩子在阳光下的原野上嬉戏,洋溢着天伦之乐。《西斯廷圣母》中,圣母抱着孩子降临人间,表现出把爱子奉献给人类的慈母的崇高心灵。拉斐尔的圣母像以秀美、温柔著称,但过于纤弱,可能是画家本人常出入于贵族社会之故也。

拉斐尔在梵蒂冈教皇宫大厅留下了许多辉煌的壁画。其中最有名的是《雅典学派》 《雅典学派》,描绘的是古希腊著名学者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毕达哥拉斯、阿基米德等人的群像。有的在辩论,有的在沉思,有的在创作,画面上一共有50多位名人,其神情不一,个性突出,但画面又是一个整体。由于对透视法掌握纯熟,背景显得十分深远、浑厚,带有雄浑、笃实、深沉和老到的风格。

3、米开朗基罗(1475-1564)

他的成名之作《哀悼基督》。

大卫像: 大卫是圣经中的少年英雄,曾经杀死非利士巨人哥利亚,肌肉发达,体格匀称的青年壮士形象。他充满自信地站立着,英姿飒爽,左肩扛着投石器,右手下垂,头向左侧转动着,面容英俊,炯炯有神的双眼凝视着远方,仿佛正在向地平线的远处搜索着敌人,随时准备投入一场新的战斗。体现着外在的和内在的全部理想化的男性美。作品解剖准确,人体结构表现细腻,表情中充满了全神贯注的紧张情绪和坚强的意志,身体中积蓄的伟大力量似乎随时可以爆发出来。

《创世纪》: 1508年,米开朗基罗受教皇之聘,负责绘制梵蒂冈西斯廷教堂穹顶的壁画。工作十分艰巨。《创世纪》,西斯廷教堂天顶画。大800平方米,有300多个人物。这件雄伟的杰作,是米开朗基罗用4年的时间完成的。 晚年,他还完成了祭坛画《末日审判》。他努力使他们的作品"要使希腊人和罗马人黯然失色"。

四、西欧诸国的文艺复兴 国家 代表人物 作品

英国

莎士比亚 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瑟罗》《麦克白》《李尔王》 四大喜剧:《威尼斯商人》 、《仲夏夜之梦》

《皆大欢喜》 、《第十二夜》

法国

拉伯雷

《巨人传》 荷 兰

伊拉斯谟

《愚神颂》

西班牙

塞万提斯

《唐吉诃德》

1、莎士比亚(1564~1616) 英国诗人、剧作家。

莎士比亚的创作:莎士比亚在20多年间共写了37部戏剧,154首十四行诗,两首长诗和其他诗歌。分为历史剧、喜剧、悲剧和传奇剧。他的作品代表了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文学的最高成就。

历史剧: 莎士比亚早期创作的英国历史剧共9部,其中8部可以归纳成为两个四部曲。《亨利六世》上、中、下篇和《理查三世》;《理查二世》、《亨利四世》上、下篇和《亨利五世》。此外有《约翰王》。

他写历史剧的主旨:要求在一个开明君主的统治下,巩固国内和平与统一。 喜剧:约从1593至1600年,莎士比亚写了10部喜剧:《错误的喜剧》、《温莎的风流娘儿们》、《威尼斯商人》、《驯悍记》、《维洛那二绅士》、《爱的徒劳》、《无事生非》、《仲夏夜之梦》、《皆大欢喜》、《第十二夜》等和一部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些喜剧各有特色但均以爱情为主题,反映了莎士比亚主张个性解放的人文主义理想。

悲剧:从1601至1607年,莎士比亚写了 "四大悲剧"、 5部以希腊罗马故事为题材的剧本和两出"喜剧"。

这一时期的剧作,思想深度和现实主义的深度大增。

莎士比亚写的悲剧是他对他那个时代的重大问题深入思考的成果,是新兴资产阶级思想最生动的形象的再现。

2、塞万提斯(1547-1616) 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最杰出的现实主义小说家。

《唐吉诃德》没落贵族的后裔 唐吉诃德因读骑士了迷,自己决心成为一名游侠骑士,于是带着侍从桑 却,出门去行侠仗义。

他沉浸于幻想中,把乡村旅店当作城堡,把风车当作巨人,把羊群当作军队,把理发匠当作武士,闹出许多笑话。

这部小说反映了西班牙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的社会现实,塑造了唐吉诃德这一不合时宜的理想主义者的生动形象,成为世界文学国外地里的一朵奇葩。

五、文艺复兴的历史意义

1、文艺复兴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唤起了人的觉醒,使人们把关注的重点从来世转移到现世,激扬起为创造现世的幸福而奋斗的乐观进取的精神。资产阶级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指引下创造近代资本主义世界的。

2、文艺复兴是人类向精神世界的大进军,在文学、艺术、政治思想及自然科学领域内创造了丰硕的成果。文艺复兴时期创造出来的精湛的艺术品及文学杰作,成为人类艺术宝库中的无价瑰宝。文艺复兴提倡科学方法和科学实验,为日后自然科学的大发展打下了基础。

3、文艺复兴为以后的思想进步扫清了道路。它打破中世纪经院哲学的统一局面,使各种世俗哲学兴起,从而在精神方面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开辟了道路。

第二篇: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运动的关系和特点

欧洲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两个运动开始与结束的时间有别“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以

14

世纪初但丁发表&神曲)(1321

年)为上限,而下限以培根的新工具)和笛卡儿方法论)(1637

年)的问世为标志“欧洲宗教改革运动,以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1517

年)为开端,欧洲各国的发展状况显然不同,按过去传统的说法,结束的时间各国互异“如:德国以奥格斯堡和约的签订(1555

年)为断限;法国则以&南特敕令)的颁布(1598

年)为胡格诺战争和宗教改革运动的基本终结,在欧洲围绕宗教问题的战争曾长期延续。

有关欧洲文艺复兴的年代分期问题,从14世纪初至

17

世纪中叶,通常有一个提法是文艺复兴四百年,就共经历过四个世纪的发展过程看,文艺复兴初始于

14

世纪发展于

15

世纪#.(或兴盛期)于

16

世纪,结束在

17

世纪“若按时代先后次序的类型分析,14、15

世纪基本上是意大利的城市共和国类型;而

16、17

世纪则是以英法西等君主专制国家类型为主“就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史实和发展特点来综合研析,笔者认为应划分为三个时期。

早期:从神曲(1321

年)问世起,至

15

世纪中叶,这段时期里,文艺复兴的活动主要在意大利,在文史艺术领域中,人文主义观点与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开始结合“早期亦称之为初始期与早期,

中期:时间范围是指

15

世纪中叶至

16

世纪中叶“这一时期的特点是:1.

艺术文学高度繁荣,艺术三杰: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以及丢勒霍尔拜因提香等,造型艺术杰作名垂千古;愚人颂),4乌托邦)巨人传)君主论)和论国家)等盛期代表作涌现“2.

新文化运动从意大利迅速向阿尔卑斯山以北传播“在文艺复兴的推动和影响下,欧洲宗教改革从德国爆发并扩及瑞士、法、英等国。

晚期:从

16

世纪中叶至

17

世纪前期,以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1543

年)和维萨留斯的人体构造论)(1543

年)的发表为标志,进入了文艺复兴的晚期(又称为鼎盛期与后期)“这一时期里,近代自然科学和新的人文科学相继诞生“许多自然科学的定理定律和新学科出现“由于研究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科学的发展从此便大踏步地前进了。

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是围绕宗教教会及与封建政权等关系问题展开的“各国发展不平衡,形势也复杂“既要揭露批判西门主义和尼古拉主义6、也要厘清慈温利宗教改革路德宗的改革主张和加尔文主义的异同“对库萨的教会改革主张闵采尔的宗教改革,特别是天主教会本身的改革活动也不可忽略“还应注意欧洲民族教会的形成“欧洲宗教改革运动促进了民族意识的增强和君主专制国家的确立“

欧洲宗教改革的发起人和积极活动者绝大多数都是投入文艺复兴运动的人文主义者“他们的宗教观直接影响着宗教改革的性质和进程“人文主义宗教观的主要特征是:(一)反对愚昧无知,反对盲目崇拜,提倡知识学问,提倡理性思考;(二)大胆怀疑教会的传统神学,冲破旧思想的束缚;(三)强调人的个性和思想解放,观察问题角度的多样化;(四)加强学术研究,了解周围世界,重新发现人的价值。

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同文艺复兴运动有两个类似的共同特点,即:(一)从过去的历史中找寻进行改革的灵感和可利用借鉴的内容“文艺复兴以复兴古希腊#

罗马文明为旗帜,利用古典作品当中哲学和自然科学的唯物主义因素和文学艺术中的现实主义成分;而宗教改革则是从原始基督教早期的思想#原始基督教教义以及因信得救,把爱作为信仰的核心内容和简化礼仪等作为改革的武器“(二)从各国的历史和不同的.实际出发,因而各国宗教改革的任务主和方式各有异同“改革过程中阻力问题和完成的时间也互有区别。

在德国,路德宗改革的思想理论和改革主张比较全面和系统,故成就明显“路德宗以唯信称义为理论核心,否定教皇是最高权威,否定圣礼得救和善功救赎论的七项圣事观以及否定教士特权论,改革主张是废除罗马教皇对德国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实行政教分离,清除等级制度,同时提倡立法教育,加强民族语言与文化等“路德的宗教改革活动击中了天主教的要害之处“在部分诸侯和新兴资产阶级的支持下,建立了新教路德宗。

在德国,宗教改革运动之初,闵采尔曾是路德的积极拥护者“他担任茨威考城神甫后同矿工贫苦农民密切接触及帮助再洗礼派活动过程中,逐渐形成人民宗教改革观点“闵采尔哲学思想的核心是泛神论,强调信仰的源泉是人的理性;要求根据上帝的启示应在地上建立千年天国,即建立没有阶级差别#没有私有财产的.,而人类得救的关键应用大震荡的方法“闵采尔的宗教改革和领导的农民战争,同路德迥然有别,在封建诸侯和反动势力镇压下失败。

慈温利的宗教改革以瑞士苏黎世为中心,扩大到附近城镇及同法德毗邻的地区“他在苏黎世教堂传教,揭批教会腐化,谴责雇佣兵制,反对罗马教廷贩卖赎罪券“1522

年曾发表关于菜肴的选择和自由使用)等布道文,反对教士斋戒和独身“慈温利著六十七条目注解)(1522

年)阐述他的教义,建立新的教会组织,教区牧师由信徒选举,教会组织的最高监督权属于州政府“他在神的正义和人的正义)论弥撒常典)真伪宗教论)等文章和书中否定圣体圣事的传统说法“慈温利的新教为各个城市州所拥护,但遭到森林州贵族的坚决反对,1531

年慈温利在内战中战死,缔结的和约决定瑞士分裂为新教州和旧教州。

布塞尔(马丁*布策)支持路德的宗教改革,在斯特拉斯堡曾发表&人活着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了别人)和维桑堡讲道摘要)及改革的起因与根据)等“布塞尔按慈温利的观点,对斯特拉斯堡的礼拜仪式进行了改革,并同康斯坦茨林道门明根三个城市共同拟定了四城信纲)推行宗教改革“1534

年,布塞尔曾被委任为斯特拉斯堡教士大会的.“1546!1548

年士马卡登战争中新教失败,决定了布塞尔宗教改革的终结。

加尔文的宗教改革,是

16

世纪欧洲产生的新教三大主流教派之一,而且在欧洲发生了较大的国际影响“加尔文本人比路德晚

26

年诞生,迟

18年去世“在加尔文的代表性著作基督教要义)(也译为基督教原理))及其在日内瓦建立新教政权的实践中,曾始终贯穿着路德所奠定的因信称义.)乃最高权威#人人皆可为祭司以及简化圣礼(只承认洗礼圣餐两种仪式)提倡廉俭教会等新教原则“加尔文的宗教改革,理论和实践自成体系,后人称为加尔文主义“加尔文同路德在宗教改革理论和主张上有明显差别,主要是:(一)路德学说的出发点是以人为中心,人靠信仰得救“加尔文学说主张上帝是主体,上帝是人们生命的基础,人为上帝而生存“(二)对预定论(或前定论)的观点“二人的预定论都来自奥古斯丁的学说,但路德强调人无意志自由,而加尔文更进一步提出上帝预定世人分为选民或弃民,前者注定得救成功和发财致富;后者为上帝摒弃,必被罚#受苦难“(三)对善功(善行)的分析“路德否认人的善功在获救中的作用,加尔文解释善功有多种形式:修道尊十诫事天职,主张通过善功,可获救。

加尔文在改革实践中做的是:(一)推行共和制的神权统治;(二)强化加尔文宗的信仰;(三)加强立法,整顿风纪禁止奢侈;(四)重视工商业鼓励人们发财致富;(五)从严限制人们的思想和生活,严惩异端;(六)加尔文宗的教会,不隶属于教皇,也不附属诸侯“教职由选举产生“废主教制,选长老(富有市民)管理教会。

宗教改革影响

(一)宗教改革促进了欧洲从中世纪向近代的衍化,加速了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以及资本主义经济的成长“在尼德兰革命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产生了重要作用“。

(二)宗教改革运动使南北欧一些国家综合力量的对比发生重大变化“信仰新教的欧洲北部各国,如英#荷#北欧各国在

16

世纪末至

1718

世纪都逐渐成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而抵制宗教改革的欧洲南部的西班牙意大利在

17

世纪或变得专制落后或更加分裂“德国南北部宗教纷争不断,三十年战争酿成经济大破坏,德国更加分崩“法国胡格诺战争结束的南特敕令,国家名义上信奉天主教,但国内王权至上,17

世纪后成为欧洲大陆强国“。

(三)宗教改革改变了天主教垄断一切的局面“威斯特法里亚和约签订后,新教徒权利得到确认“基督教主要教派平等的宽容精神使宗教生活与世俗生活融合,政教分离,世俗政权摆脱了宗教的控制,有助于.的发展“当然,宗教改革仍有许多弊端“新教对一些新的科学发现的巨人(如哥白尼塞尔维特等)和异端,仍排斥和迫害,选民弃民意识完全违背人类平等精神;

而路德教和安立甘教仍具有明显的贵族色彩“。

文艺复兴对“人”的发现

1.发现了人类在宇宙中的主体地位及其价值,亦即人类主体性。这着眼的是人与神、人类与动物的关系。高度赞扬人的崇高和伟大,充分肯定人的价值,竭力维护人的尊严,这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精神的出发点和归宿。针对中世纪宗教神学极力主张“人应该蔑视自己”的观念,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们以饱满的热情讴歌人的伟大和尊严。微未斯将人抬高到神的地位,认为人具有神的不朽性和尊严。但丁也认为,“人的高贵,就其许许多多的成果而言,超过了天使的高度。莎士比亚满怀.地赞叹了人类在宇宙中的中心地位,他说:“人是多么了不起的一件作品!理性是多么高贵!论行动,多么像天使!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为了说明人的主体地位和伟大作用,这一时期的思想家们一方面人与神相比,甚至将人置于神之上;另一方面又把人与动物相比,认为惟有人才具有理性和精神,任何动物都不能与人性的伟大相提并论。人,只有人才是这个世界的中心和主人,才是改造或创造这个世界各种伟大成就的主体。

2.发现了拥有能力和自由的个体及其丰富的主体个性。这着眼的是自我与.、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从神学的禁锢中解放出来,把个人看作自己命运的主人,可以凭其后天的努力发展其丰富的个性,实现自身的价值和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实现个性独立、自由和解放,发扬个人的首创精神和自我意识,这些都是文艺复兴时期思想家们对神学教条和宗教仪式扼杀人的自由的强烈抗议。拉伯雷将自由视为人的本性,指出人必须从奴役性的束缚和桎梏中解放出来,从而自由地生活,可以“想做什么、便做什么”。皮科认为,人的命运完全是由人自身的意志决定的,人最大的特点在于其非确定性,个人的命运和价值全靠自己后天的创造,这是由

于人一经出生就具有所有可能性的生活方式的幼芽,人凭自由意志可决定自己的生命自由,凭个人英雄热情可达到至上境界。

3.发现了人的自然欲求的现实合理性,看到凡人才是最真实的人,而凡人的世俗感性欲望是合理的。这着眼的是人的非理性和现实生活世界的关系。针对中世纪宗教神学对人性及人的世俗生活世界和感性欲求的排斥、贬低和压抑,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充分肯定人性及人的感性欲求的合理性,反对超自然的禁欲主义,坚持灵肉一致。他们认为,人的幸福不在天国而在尘世,不在来世而在现实生活世界,在现实生活世界,凡是人所具有的,我作为人也应该具有。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改革家路德就娶了一位修女为妻,以亲身践履提倡正常的婚姻家庭生活。这种肯定人的世俗生活的态度和行动深深触动了每个人的灵魂。“我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这已成为文艺复兴时期的一句名言。

4.发现了人的理性的至上性,看到人的伟大是与人的理性和科学知识联系在一起的,理性不应该成为人的统治力量,而是发展科学,弘扬人类主体创造性的精神动力。这着眼的是人的理性和外部世界的关系。文艺复兴时期的自然科学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而理性精神正是文艺复兴时期人们继承古希腊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理性精神与自然科学的结合使人们看到人类开创世界未来的潜力和希望。因此,人们一方面用理性和科学作为思想武器反对盲目信仰、蒙昧主义,另一方面鼓励科学研究,重视科学文化教育。达·芬奇主张科学与经验相结合,高度推崇数学等自然科学知识,提出了“科学是将帅,实践是士兵”的口号,这对人们深入实践,探索科学的奥秘,用理性和科学武装人们的头脑,提高人类的主体创造能力,起到很大作用。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们都对人类伟大的理性精神充满信心,自信人类在理性和科学的指导下能够把地球治理得更加美好。

5.还发现了多才多艺、学识渊博和具有冒险精神的人。这着眼的是人的全面发展和片面发展的关系,反对的是中世纪知识片面和循规蹈矩的人。

文艺复兴时期“人的发现”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特点:其一,文艺复兴时期“人的发现”从总体上确立了“人本”哲学视界。这是对古希腊宇宙实体视界的超越;其二,文艺复兴时期“人的发现”是从人的完整性上全方位对人加以揭示和发掘的,是建立在完整人的基础上的。在这里人类与个体、人的理性与非理性欲求、灵与肉、神圣性与世俗性、精神与物质、科学与人性是统一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人的理想模式;其三,文艺复兴时期人们虽然尚未摆脱上帝观念,但对上帝的理解已发生重大转变,上帝不再与人对立,而是成了说明人性伟大的参照和比喻,成为一种假设;其四,文艺复兴时期“人的发现”带有极度乐观向上的色彩,反映出人类向自身回归的莫大喜悦,并相信人定胜天,人具有不可怀疑的神性;其五,文艺复兴“人的发现”更多地带有思想解放的性质,是一种人文精神受到长期压抑后的“爆发”。人文主义思想家注重以人类主体性的名义反对神的主体性,以思想独立和精神自由的名义反对教会独断,以人性名义反对盲目信仰和蒙昧主义,以人性和人的自然的名义反对禁欲主义,以多才多艺、学识渊博和具有冒险精神的人反对中世纪知识贫乏、循规蹈矩的人,这就使他们对人的认识带有很大的理想成分和超前性,缺少现实层面的针对性、具体性和可操作性。总之,文艺复兴时期“人的发现”的确是人类自我认识的一次重大飞跃,它开启了西方工业文明时代人本精神和科学理性精神的大门。然而,文艺复兴时期“人的发现”并不是人类自我认识的终结,从某种意义上讲只是人类自我认识的新的开始。随着人类实践活动的进一步展开,人类在摆脱旧世界的束缚和开创新世界的过程中,不断发展着自身的主体性,同时也给人类自身提出新的问题。人类在接受新挑战的同时,

必将把对自身的认识发展到更新更高的水平。

[1]刘丹忱.试论欧洲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运动的关系和特点,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科学版).2021.

[2]韩庆祥,王勤.从文艺复兴“人的发现”到现代“人文精神的反思”——近现代西方人的问题研究的清理与总结,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科学版).1999.

[3]何光沪.宗教改革中的基督宗教与人文主义,复旦学报(.科学版).2021.

[4]张屏.文艺复兴与人文主义,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科学版).1998.

第三篇: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之美

雕塑艺术鉴赏与实践

论文题目: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雕塑美学

任课教师姓名:郑德东 学生姓名:薛嘉伟 学生学号:22013121

2015-05-14

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雕塑美学

西方雕塑经历了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时代、罗可可时期、19 世纪、20 世纪,一直到了今天。每个时代都有它的特点,令人印象深刻,对今天的雕塑艺术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雕塑艺术发展的这些时期中,对我影响最深的就是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艺术。从14 世纪到16 世纪中叶的三百五十年,是西方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的历史阶段,被称“文艺复兴时期”。它突破了长达千年的中世纪禁欲主义的束缚,以人文主义思想为宗旨,重新肯定了人类的生存价值和个人的意义。它不仅是古代文化艺术的复活与再生,而且是全面的新文化的诞生与繁荣,并且具有一种新兴和蓬勃的时代特点。它虽然以复兴古典文化为基础,但却超越了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影响,将人本身作为自己的美学象征和表现对象,在包括雕塑在内的各个艺术领域,创造出前所未有的辉煌。

在这里我将探讨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雕塑美学风格

一、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雕塑的美学风格概论 (一) 文艺复兴与意大利雕塑简述

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13 世纪末,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开始,借助研究和回归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艺术,主张现实生活中人生价值的追求、个性的解放以及反对宗教与迷信思想的宣传人文主义精神的思想文化运动,就是常说的文艺复兴。在意大利,这场思想文化运动涉及了文化艺术的各个领域,表现文学、绘画、雕塑等各个方面的艺术作品; 而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为称之为“美术三杰”的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琪罗。米开朗琪罗作为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雕塑家和绘画家,代表作品有《哀悼基督》《大卫》《摩西》《最后的审判》以及奴隶雕像; 受文艺复兴思想潮流的影响,其主要进行人体雕塑,特别是裸体的雕塑,并且总是能够展现出健硕之美。如果说米开朗琪罗的作品是文艺复兴时期思想追求的展现,那么早期的多纳太罗、吉贝尔蒂的雕塑作品,则为后期的雕塑风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无论是吉贝尔蒂的《天堂之门》,还是多纳太罗的《加塔梅拉达骑马像》《大卫》和《圣乔治》等雕塑作品,都一定程度上展现了文艺复兴的人文精神之美。所以说,当时的意大利雕塑主要展现文艺复兴的核心的人文精神之美,而这种美是通过对人体美以及宗教雕塑中的浪漫色彩展现出来的。

(二)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雕塑所展现出来的美学风格 简单来说,美学就是研究艺术所表现出的美感的学科和科学,而美学风格可以总体看作一切能够使得读者和观众获得美的感觉和享受的特色; 雕塑作品所具有的美学风格或者说美的感觉,不仅包括外在形态所造成的外部感官所感受的美,也包括透过外在形式而体会到的内在的精神和灵魂上的艺术之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作品不可避免地受到这场文化思潮的影响,而这种潜在的影响直接地影响了雕塑家的创作意识,进一步表现在作品的呈现上; 因而,该时期的意大利雕塑作品所具有的美学价值主要表现为以对人性解放和宗教批判为核心的人文精神之美,而这种美具体体现在外在形态之美、内在人性追求之美以及浪漫主义色彩在雕塑作品中的蕴含与显现。

二、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人体雕塑的内外美学风格探析 人体雕塑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雕塑作品的一大种类,特别是裸体雕塑几乎已经成为当时雕塑的主要潮流; 而研究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雕塑的美学风格不可避免地需要关注人体雕塑,特别当时的裸体雕刻艺术。就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裸体乃至人体雕塑的美学风格或者说美的普遍性体现而言,主要表现为外在的形体美和内在的气质美两个循序渐进的层次; 同时,外在的形体美是内在的精神美的体现,而内在精神美反过来也是外在形体美的源泉。

(一)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人体雕塑外在形体美分析 纵观整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体雕塑,其外在形体之美表现为优美的线条和雕像人物形态方面所体现出来的美学价值。人物形态所表现出来的美,主要是人物细节动作和不同神态所带来的美的享受和内在精神的显现; 而线条的运用和成熟则是在雕塑所展现的内容和风格回归古典时期的过程中逐渐兴起并最终发展成为当时表现人体健硕、力量及各种优美神态的途径和技巧。

1.男性雕像的健硕美和力量美意大利文艺复兴期间,出现了大量的男性雕像; 通观大部分男性雕像的风格,基本都具有外在形体的健硕美和力量感。米开朗琪罗的男性雕像《大卫》,展现的是少年英雄大卫即将面临战斗前的形象。该人物雕像双目凝视左前方,左手抓住肩上的投石袋,右手垂在大腿侧,一副随时准备发起攻击的形象; 更为显眼的是其健壮而丰硕的肌肉,无论其臂部、胸部还是腿部,都具有强健的肌肉,直接展现出一种令人羡慕的健硕感。在此基础上,随时准备作战的形态和健壮的肌肉,更多地显示出强劲的力量,进而带给人们力量美的视觉冲击。而正是这种健硕美和力量美的存在,使其成为经典的传世之作。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之父多纳太罗也曾雕刻了一尊青铜大卫像,展现的是大卫战胜敌人后将其头颅踩在脚底的形象。这幅作品虽然和米开朗琪罗的作品相比,所表现的主旨存在些许差别,其艺术感染力要稍微减弱,但其形态所表现出的精致健硕以及力量感却依旧可以找寻出来。纵观这一时期的男性雕像,其形象大多具有健硕的形体和较强的力量感; 由此,可以将男性形象的健硕和力量感,概括为这一时期雕塑作品外在美的具体表现之一。

2.女性雕塑神态美的展现

在这一时期,相对于男性雕塑而言,女性雕塑作品数量较少; 然而女性形象的美感的形成展现在雕刻过程中的细节和神态的刻画上,显得更为细腻。在运用优美的线条进行人物形象塑造的过程中,细致地刻画人物的表情和神态,从而使其在细节处展现出神态之美和外形之美。雕塑作品《夜》反应的是一位熟睡中的裸体女子。她左腿呈弯曲状,右肘倚在左腿上面,又以手臂支撑自然垂下的头部,呈现出自然而然的熟睡状; 此外,柔和的雕刻技法打造出松弛柔软的肌肉,呈现一种放松的状态; 而正是这种自然的熟睡状和放松状态的细致刻画,使得该作品呈现一种安详的神态美。而女性雕塑《晨》描写的则是处女苏醒时的神态,也是经过细节和神态的刻画,为人们呈现了充满青春与活力的神态美和外形美。 (二)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人体雕塑的内在精神美的展现

文艺复兴以崇尚人性价值的追求和个性的解放为核心内容,而这一时期的人体雕塑艺术也恰恰体现了这一内在精神实质,从而体现出雕塑本身所蕴含的内在人性美; 而就鉴赏的角度而言,这种宣扬和展现人性光辉的内在精神美的艺术价值要远远超过其所表现出的外在形象的形态美。这一时期雕塑作品将圣经中神的形象具体刻画为现实可感的人,就充分显现了对人性的崇尚和追求; 而在各个阶段不断深入地表现这一主旨,使得其雕塑作品内在的精神美更具感染力。早期的多纳太罗的《圣乔治》展现了来自理想化世界的神来到人间,显得并不冷漠; 其《大卫》青铜像则以沉思展示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与认识; 而到了后来米开朗琪罗的一系列人体雕塑作品,则显现了人性所具有的勇敢、母爱、正义、尊严和力量等具体内涵,使得作品中所蕴涵的人性的精神美更加深入,并发出更加耀眼和更具感染力的人性光辉。

三、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宗教建筑雕塑

所具有的美学风格探析由于宗教内部因素和社会外在因素的综合影响,这一时期的宗教对支持文艺复兴运动的雕塑家持有一定程度上的宽容态度,而这些人也常常为宗教进行服务,这就产生了许多宗教建筑上的雕塑; 而宗教建筑上的雕塑具有形神

兼具、气势磅礴和透视学原理的运用等特点和风格。

(一) 闪耀着浪漫主义色彩的宗教建筑雕塑

中世纪时的宗教雕塑注重于雕塑所展现的内在精神的传达,而忽视了外在形象的感染力; 而随着文艺复兴和人性复活的不断深入,以米开朗琪罗为代表的雕塑家在宣扬宗教雕塑的内在精神宣传的同时,运用高超的雕刻技艺实现了雕塑外在形态美,并通过外在形态的追求,表达自己对人性的追求和对宗教的理解,从而闪耀出浪漫主义色彩的光芒。宗教雕塑《圣殇》,描绘了圣母怀抱逝去的基督的痛苦表情,而圣母的形象是一位年轻的女子,表现出了圣母的圣洁; 同时通过圣洁的圣母的痛苦表情,反应出了神具有和人一样的母爱与情感,进一步提倡了人性的发现与追求。由此,本来具有束缚倾向的宗教雕塑,经过当时的雕塑家的创新,使其增添了更多的浪漫主义色彩。

(二) 宗教建筑雕塑作品中空间感所呈现的艺术之美 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建筑雕刻的过程,某些雕塑家运用了透视法则的基本理念,呈现出了空间感,使人们对雕塑的可感性和想象的空间增大,从而具有更深的审美意蕴和艺术价值; 多纳太罗的浮雕《希律王用施洗约翰的头送礼》讲述的是希律王将圣约翰的头作为礼物送给继女沙美乐的故事,其中雕塑的中央部分被一定意义上“闲置”; 这是由于纵观整个浮雕,故事的中心部分位置太过于靠左,而其他人物又显得过于靠右。事实上,他是运用了透视法则的基本理念,形成较强的空间感,表达出人见到头颅因害怕而向两侧躲避的心理,进一步诱导人们朝后面去看并思考。如此,宗教建筑雕塑作品的空间感的形成和增强,不仅使其具有外在的立体美,也具有对后续内容的遐想美。

综上所诉,在对意大利文艺复兴和该时期雕塑作品美学风格进行总述的基础上,从人体雕塑和宗教建筑雕塑对其所具有的美学风格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具体分析了人体雕塑的外在形体美和内在精神美,并进一步讨论了宗教建筑雕塑作品的浪漫主义色彩和空间感所形成的内外美学价值。从而完成对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雕塑美学的分析。

第四篇: 论述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特征

艺术的基本特征就是审美性,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任何艺术作品都必然是人所创造的,凝聚着人类劳动和智慧的结晶。我们又必须注意,并不是人类一切劳动和智慧的创造物都可以是艺术品。艺术的审美性是真善美的结晶。艺术类要以真和善为前提,并通过审美性体现出艺术中这种真、善、美的统一。

西方社会自14世纪起,就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即文艺复兴时代。文艺复兴的原义是指在复兴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学艺术思想的基础上,获取新知的运动。文艺复兴时代是艺术史上强烈的自觉意识觉醒的时代,恩格斯在讲到欧洲文艺复兴的时候写道:“这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

文艺复兴时期是一个艺术界群星荟萃、流派纷呈的时代。在三个多世纪的发展和变革中,先后涌现出佛罗伦萨画派、罗马画派、威尼斯画派、热那亚画派和那不勒斯画派等不同风格的艺术流派。

意大利文艺复兴在艺术发展上大致经历了四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从13世纪后期至14世纪中期,这一阶段为文艺复兴的预备期。主要以意大利佛罗伦萨为中心,代表人物有乔托、马萨乔等;第二阶段从14世纪中期开始至15世纪上半叶,为文艺复兴中期或发展期。主要代表人物有安吉利科、保罗·乌切洛、波提切利等;第三阶段从15世纪后半期至16世纪,为文艺复兴的鼎盛时期。此时文艺复兴的中心转向了罗马。主要代表人物有达·芬奇、拉斐尔和米开朗基罗;第四阶段从16世纪后半期至17世纪前期,为文艺复兴晚期。这一阶段以威尼斯画派的崛起为代表,主要艺术家有提香、乔尔乔内等. 文艺复兴建筑是欧洲建筑史上继哥特式建筑之后出现的一种建筑风格。十五世纪产生于意大利,后传播到欧洲其它地区,形成带 了有各自特点的各国文艺复兴建筑。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在文艺复兴建筑中占有最重要的位置。

文艺复兴建筑最明显的特征是扬弃了中世纪时期的哥特式建筑风格,而在宗教和世俗建筑上重新采用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柱式构图要素。

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师和艺术家们认为,哥特式建筑是基督教神权统治的象征,而古代希腊和罗马的建筑是非基督教的。他们认为这种古典建筑,特别是古典柱式构图体观着和谐与理性,并同人体美有相通之处,这些正符合文艺复兴运动的人文主义观念。

但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的建筑师绝不是食古不化的人。虽然有人(如帕拉第奥和维尼奥拉)在著作中为古典柱式制定出严格的规范 。不过当时的建筑师,包括帕拉第奥和维尼奥拉本人在内并没有受规范的束缚。

他们一方面采用古典柱式,一方面又灵活变通,大胆创新,

甚至将各个地区的建筑风格同古典柱式融合一起。他们还将文艺复兴时期的许多科学技术上的成果,如力学上的成就、绘画中的透视规律、新的施工机具等等,运用到建筑创作实践中去。

在文艺复兴时期,建筑类型、建筑形制、建筑形式都比以前增多了。建筑师在创作中既体现统一的时代风格,又十分重视表现自己的艺术个性。总之,文艺复兴建筑,特别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呈现空前繁荣的景象,是世界建筑史上一个大发展和大提高的时期。 一般认为,十五世纪佛罗伦萨大教堂的建成,标志着文艺复兴建筑的开端。而关于文艺复兴建筑何时结束的问题,建筑史界尚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有一些学者认为一直到 十八世纪末,有将近四百年的时间属于文艺复兴建筑时期。另一种看法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到十七世纪初就结束了,此后转为巴洛克建筑风格。

意大利以外地区的文艺复兴建筑的形成和延续呈现着复杂、曲折和参差不一的状况。建筑史学界对其它各国文艺复兴建筑的性质和延续时间并无一致的见解。尽管如此,建筑史学界仍然公认 ,以意大利为中心的文艺复兴建筑,对以后几百年的欧洲及其他许多地区的建筑风格都产生了广泛持久的影响。

文艺复兴的作品思想

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集中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主张个性解放,反对中世纪的禁欲主义和宗教观;提倡科学文化,反对蒙昧主义,摆脱教会对人们思想的束缚;肯定人权,反对神权,屏弃作为神学和经院哲学基础的一切权威和传统教条;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这是人文主义的主要思想。其中,代表性作品有:但丁的《神曲》、薄伽丘的《十日谈》、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拉伯雷的《巨人传》等。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歌颂了人体的美,主张人体比例是世界上最和谐的比例,并把它应用到建筑上,一系列的虽然仍然以宗教故事为主题的绘画、雕塑,但表现的都是普通人的场景,将神拉到了地上。

人文主义者开始用研究古典文学的方法研究圣经,将圣经翻译成本民族的语言,导致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

人文主义歌颂世俗蔑视天堂,标榜理性以取代神启,肯定“人”是现世生活的创造者和享受者,要求文学艺术表现人的思想感情,科学为人谋福利,教育要发展人的个性,要求把人的思想感情和智慧从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提倡个性自由,因此在历史发展上起了很大的进步作用。

艺术语言的创造来源于审美理想

艺术语言在经过原始的创造动机和崇拜自然物的巨大激情,创造了自己的稚拙艺术形式之后,艺术家对艺术语言的探索也在不断进行之中。外国艺术语言除了向世人传达精神层次上的文化意义外,并能在自己的作品中体现出一定文化的美学内涵,同时也是画家对现实生活审美理想的一种体现。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三杰———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基罗,其美术作品就是一个时代艺术语言鲜明的印证。由于受到写实主义艺术语言的影响,他们对美的崇拜,逐渐转向视觉的真实。他们的艺术创作一方面围绕着宗教题材展开,一方面又借宗教题材来表达画家对现实自然社会的看法,促使其作品具有浓烈的人文主义色彩。这就是以人性取代神性,反对宗教的精神禁锢,重视现实生活,发展人的个性,肯定人的价值和创造力等。例如米开朗基罗创作的《创造亚当》,作品表现的是上帝创造的第一人———亚当正渴望地等待,让上帝的手指触到他的手指,亚当健美的身躯就会获得生命。画中的亚当表现出画家对于人的健美、力量和智慧以及对人的觉醒的渴望。画家借宗教神话题材的描绘,一方面把中世纪美术的艺术语言尽情地发挥出来,另一方面反对宗教禁欲主义,对人性的尊重、人的价值的肯定。

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伟大时代。这场运动历时二百余年,它像一股摧枯拉朽的狂飙,彻底地扫除了欧洲长达千年之久的封建文化余孽,为人类艺术谱写了新的篇章。文艺复兴在艺术史中不是一个孤立的时代,它是古希腊罗马美术的复兴,同时又与中世纪美术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如果说古希腊罗马美术是文艺复兴的历史之源和遥远的榜样,那么中世纪后期的哥特式美术则是文艺复兴美术风格的现实之源和直接的基础。文艺复兴美术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追求着自己的理想并结合科学技术的进步而走向了时代的辉煌。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其性质都具有相同性,即它们都体现了以人为主体的人文主义世界观和以神为主体的世界观之间的斗争。然而不同民族在不同的地理环境、

社会环境以及时代背景中,又彰显着各自相对独立的艺术创造个性。欧洲文艺复兴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当推意大利和尼德兰,然而这两地域的绘画艺术既有不同的起源又有相互之间的传承影响;既有不同的绘画形式又有着趋同的人文理想„„关系可谓是错综复杂。本文对这两个地方在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艺术进行比较研究。本文主要围绕相同点和不同点两部分进行论述。其中相同点主要包括意大利与尼德兰文艺复兴时期绘画产生的经济基础和绘画所体现的进步的精神内核:首先看经济基础,文艺复兴之前的意大利和尼德兰都因为地理优势成为当时欧洲重要的贸易中心,导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萌芽的产生,新兴市民阶层的出现,从而产生了新的文化需求;其次主宰这次欧洲文化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当时的人文主义精神虽然具有明显的阶级局限性, 但是从否定中世纪的神本论,肯定人自身的价值方面来看,当时的人文主义精神无疑具有重大的历史的进步意义。表现在绘画上主要是宗教绘画的主体形象已经变成了生活中的自然人,神话故事传说已经成为了一个名存实亡的依托;而且在当时出现了适应市民阶层审美并与市民生活更为贴近的肖像画、风景画等画种。不同点主要是包括意大利文艺复兴与尼德兰文艺复兴绘画文化脉络和图式渊源;两地的画家在技术上的创新点;具体绘画作品的面貌特征。首先在渊源方面意大利文艺复兴虽然受多种艺术传统的影响,但是它最主要的图式来源是古希腊罗马的艺术作品。而尼德兰文艺复兴的绘画则是通过改良并发展晚期哥特艺术来实现的;其次,在绘画技术上的贡献方面,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更多的贯穿了科学主义的精神,发明了透视法,并首率先将人体解剖的理论成果应用于绘画中,创造了许多理想的形势比例和人物造型,形成了丰富的理论资源,促进了当时整个欧洲文艺复兴的绘画的发展;尼德兰对绘画技术的贡献主要在于改进了油画的技术,克服了丹培拉绘画技术干燥速度过快、不易反复细致刻画、画面光泽度差等缺点,从而使油画技术趋于成熟。在不同点的第三部分,本文分析了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和尼德兰各个时期的代表画家及其具体的作品:从乔托到提香,经过几代艺术家的努力,意大利文艺复兴创造出了大量典型的、理想化的人物形象。这种形象皆有典雅的姿态、匀称的比例以及优美的面容,成为后世西方古典绘画的楷模。通过分析凡艾克、博斯、博鲁盖尔等人的代表作,我们可以发现尼德兰画家感兴趣的不是理想化的形象,而是现实中的真实。通过本文的对比研究,揭示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两个最重要的地区在绘画方面所呈现出的不同的现象和现象背后相同的经济基础以及思想内核。

第五篇: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学改革

摘 要: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大学针对中世纪大学经院哲学教育的弊端提出了一系列教学革新主张,这些主张呈现四个基本特征,即教学思想的人本性、学科课程的综合性、教学内容的世俗性和教学方法的自然性。尤其是大学教学革新秉承以人为本、认识人、了解人、还原人的理念深刻地影响了西方近现代大学的发展 关键词:意大利;文艺复兴;大学改革

一、大学的类型

大学一直是传播新思想和知识的场所。文艺复兴时期,由于神权被打破,人们思想的解放,对于知识的渴求也增加,当时意大利大学的种类较多。一类是正规的大学。这类大学要求具有比较完备的学科,如语言、文学、法律、医学、神学和数学等。有至少6-8名固定的教授,还要有教皇或皇帝办法的特许状,即学校授予的权利证书。这类大学在意大利主要有建于12世纪下半叶的波伦亚大学;建于1222-1308年的帕多瓦、那不勒斯、锡耶纳、罗马和佩鲁贾大学;建于1343-1445年的比萨、佛罗伦萨、帕维亚、费拉拉、都灵以及1540-160

1①年间产生的马切拉塔、摩西拿和帕尔马大学等。

这一时期,意大利的大学不太看重神学,更加强调法学和医学;只授予博士学位,从未授予硕士学位;大学生的年龄都在18-25之间;大部分教授是已婚教外人士而非教会成员;大学里的教学采取“公开讲座”形式,即由市政府任命或付薪的教授对所有的人开设的讲座。从以上看来,意大利的大学更具有开放性和世俗性。

由于对高等知识的渴求,许多意大利市政当局尝试建立大学。但是因资金条件限制,一些城市的愿望未能实现,因此除了符合上述条件的真正大学之外,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还有另外两种大学——“纸上大学”和不完整的大学。“纸上大学”之仅拥有教皇或皇帝颁发的特许状,即学位授予权,并拥有博士,但不招生的学校。如威尼斯的医学院。不完整的大学之那些达不到要求,没有足够的教授的大学,这种不完整的大学有的地方授予博士学位。这是典型的文艺复兴时期的夸大的要求与失望的现实之间矛盾的反映。尽管如此,不完整大学和“纸上大学”还是有其存在的意义的。不完整大学提供了部分高等教育,“纸上大学”

②又授予了许多学位,满足了当时人们的现实需求。

二、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大学教学革新的基本特征

14世纪初,随着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促进人的发展,欧洲各国大学先后进行了相应的改革。意大利大学率先提出了人文主义的教育改革思想,对于促进大学教学变革发挥了重要作用。归纳起来,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大学教学革新呈现出四个③特征。

① 程新贤:《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女子教育》 ② 王云清:《试述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高等教育的改革》 ③ 朱龙华:《意大利文化》,上海社会学院出版 1.教学思想的人本性

教学思想的人本性体现在教育是对人性的解放的人文主义教学理念上。中世纪后期,欧洲大学日趋保守,由经院哲学把持的大学课堂几乎拒绝一切新知识,大学严重滞后于时代发展的要求。新兴资产阶级的不断发展壮大必然要求在教育领域冲破宗教神学教育的桎梏,为其培养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和需要的人才。在新兴权贵阶层的主导下,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大学针对这种扭曲人性的神学教育,提倡以人为本,解放人性,反对愚昧迷信神学思想的教学理念,极大地冲击了宗教神学教育,人文主义教育逐步成为意大利大学的主流思想,其提倡以人为中心,反对神性教育,倡导人性教育;反对压抑人性的禁欲主义教育,崇尚自然快乐的教育;反对践踏身心健康的苦行僧教育,主张人的多方面和谐发展;反对空洞的咬文嚼字的教学,渴望传授真正的知识,培养真正的理性和智慧;反对脱离实际的经院主义的引经据典,提倡在世界中、在生活中、在经验中学习的方法等等,意大利大学的这种教学思想的革新奠定了以人文主义为基石的新的教育思想体系,也成为16世纪17世纪资产阶级民主主

①义教育思想的重要来源。

人文主义教学思想除了继承古代的坚强、勇敢、节制、公正之外,还包括民族、爱国、勤劳、民主、自由等内容,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道德理想和政治追求。格里诺在费拉拉宫廷所创办的学校倡导的就是人文教育,他提出教育就是为了认识人、了解人、解放人、还原人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其教育目的是使学生们的身体、智力和道德都得到发展。他提出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实施“通才教育”或称为博雅教育,其中他特别注重学生的文学修养,主张要学好古希腊罗马的著作。他把道德教育放在重要地位,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重视实际示范。这个时期大学高度关注人的身体、智力、精神和美的全面平衡发展。道德教育贯穿于文学、音乐和体育活动之中,智育关注希腊语和拉丁语以及当代的诗歌和散文,艺术变得重要,不仅要培养学生欣赏音乐和绘画的能力,而且要培养他们成为艺术的创造者。

2.学科课程的综合性

相较中世纪经院哲学思想指导下教育的垄断性和单一性,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大学更强调广泛涉猎不同形式的知识,他们认为不仅要向书本学习,还要向生活学习,提出只有周全地掌握知识才能使人真正具有把握世界的能力,才能真正认识“上帝”,认识自我。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大学的学科呈现出人文与科学融合的综合性特征,具体表现为在重视人文学科的同时,科学学科进入大学课堂。大学课程设置上大致分为人文学科、职业性学科和自然学科三类。在人文科学中,传统的修辞、语法、古典语言等学科得到了延续,但去掉了浓厚的宗教色彩。人文主义教育家通过这些改良后的课程来进行古典文化教育。另一开创性的举措是把历史纳入到大学课程里来,使得历史学的重要性达到空前的高度;在职业性学科中,主要分为法学、医学和神学三类。在人文主义的旗帜下,神学的衰败是必然,而法学和医学则蓬勃发展。法学中民法和刑法的发展势头迅猛,各个大学里所设民法教授的数量相比以前都有大幅增加。医学中对解剖学的重视和医学人文主义的出现使得学科课程有了很大的改变和发展。在自然学科中,数学是从中世纪继承下来的,它将数学、天文学和星象学结合在一起,数学被看作是为天文学和星象学服务的一种技能。在15世纪末以后,这一学科内容发生了很大变化,代数和几何都成为了数学学科的内容,数学在天文学得到了广泛地运用。除此之外,绘画艺术、音乐和体育也进入大学的课程体系,成为大学学科的组成部分。

②这些学科共同为培养人服务。

① 黄虹:《论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初、中等学校教育》 ② 王文俊:《人文主义与教育》,五楠图书出版公司

从学科课程的发展来看,无论是人文学科还是职业性学科,学科课程逐步脱离了神学的控制,学科课程更加广泛。14世纪以前,只有文法、辩证法、几何学、天文学几门学科,文艺复兴时期发展到文法、文学、历史、逻辑学、辨证法、几何学、地理学、力学,天文学等学科。到17至18世纪,除了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之外,还增加了伦理学、植物学、动物学、物理学、化学等学科课程,极大地丰富了大学的学科课程。尤其是大量自然科学学科课程进入大学,尽管当时与人文学科相比,自然科学的地位相对还较低,但为后来近代自然科学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时的大学已经逐步具有了近代大学的雏形。

3.教学内容的世俗性

如果依据政府与大学之间的权力关系来划分现代高等教育系统,那么,意大利属于罗马传统的高等教育体系,强调国家对高等教育系统的控制和影响,强调大学为国家和社会服务,重视专业教育。因此,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大学的教学内容具有明显的世俗性特征。14至16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处于萌芽状态,资产阶级正在形成之中,新兴资产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经济和政治利益,要求在意识形态上打破教会的神学观,改变维护封建制度的各种传统观念。一方面,新兴资产阶级为了攫取更多的利润,需要不断改进生产资料、贸易手段,因此对自然科学的很多领域有着浓厚的兴趣,例如天文、地理、物理、化学等等,同时也对职业性学科有着更高的期望和要求,他们需要能够通晓国际法规、罗马法及精通工、商、金融各方面的人才甚至是跨领域的通才为他们服务;另一方面,他们还希望大学能培养出新的文学家、艺术家提供文学艺术作品为新兴的资产阶级提供享乐。大学的培养目标是为了培养适

①应资产阶级需要的各种人才,即培养为世俗社会服务的人。

可以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法学教学来窥斑见豹。在文艺复兴时期由于社会需求的增长,意大利资产阶级或者说政府需要一整套法律准则和一大批具有一定法律知识的管理者、顾问、法官及官员。所以,当时大学的教学内容都倾向于民法。

4.教学方法的自然性

人文主义者认为,在人的本性中蕴藏着特殊的天赋和巨大的可塑性,强调人的自由意志,强调个性的自由发展,在教育教学中应该以启发诱导、快乐教学、尊重学习上自然能动性作为大学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回归人的自然本性得到较充分的体现。而中世纪神学宿命论和封建特权论则是对人性的抹杀,如在中世纪,教会学校的教育内容是以论证神学即经院哲学为核心的,在教学方法上采取“读课”加辩论的形式。中世纪经院主义教育强调死记硬背、读死书;而文艺复兴时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开始注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也开始注重快乐教育、直观教学。作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人文教育思想提出者的佛罗伦萨文坛“三杰”之一的但丁,他认为人具有一切存在物包括矿物、植物和动物的性质,但人又有高于其他存在物的特性——理智力和自由意志,每个人都有一种内在的、奋发成长的力量,而正确

②的教育方法需遵循学生自然发展的特性,发挥其主动性。

意大利大学的“自然”教学方法虽然只停留在表面的“自然”上,但却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的特征,为后来形成完整的人文主义教学原则和方法的体系做了准备。而最能体现这种“自然”教学方法的是当时教学过程中的辩论。辩论内容可能集中于一个特殊的问题或任何科目,有两个或更多的辩论者依据“亚里士多德的辩论原则”针对不同的命题进行辩论。辩论一方面可以为教授建立声誉,另一方面也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① 林玉体:《西洋教育思想史》,三民书局 ② 曹孚 編:《外国教育史》,人民教育出版社

三、结语

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大学的改革中我们可以看到,教育不仅仅是提供知识和技能,还要唤醒对人类生活的可能性前景的认识,引发和培养人们的人性意识,是人们求真、求善、求美,造就身心俱健,和谐发展的人。这些给改革里面有很多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不仅仅是在大学领域,也应该在整个教育阶段。学校作为人类知识的传播和延续地,对人类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授予什么样的知识,以怎样的方法教授,什么样的考核制度较为合理?有好多的问题都需要我们考虑。当前,我认为改革教育制度是很重要的。新时期,我国正在进行着飞速的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有了变化,教育作为人才的培养基地也应改善。不断提高教育制度的有效性、教育内容的时代性、教育方法的灵活多样性,以提高国民素质,以培养祖国建设的人才。

参考书目:

1、 程新贤:《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女子教育》

2、 王云清:《试述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高等教育的改革》

3、 黄虹:《论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初、中等学校教育》

4、 王文俊:《人文主义与教育》,五楠图书出版公司

5、 林玉体:《西洋教育思想史》,三民书局

6、 曹孚 編:《外国教育史》,人民教育出版社

7、 朱龙华:《意大利文化》,上海社会学院出版

上一篇:物业费收缴管理办法下一篇:物业收费员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