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考一作文讲评范文

2022-06-19

第一篇:月考一作文讲评范文

月考作文讲评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近期媒体关注有两大人物:屠呦呦,黄晓明。

2屠呦呦,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中国本土科学家,也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其研究成果拯救了、拯救着、还会拯救无数人的生命!

3黄晓明,结婚。

4电视、广播、app新闻等各大媒体争相报道黄晓明的婚礼,铺天盖地全是后者消息,屠呦呦的报道却明显冷清很多,甚至很多人不知道屠呦呦是谁。

5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自拟标题,明确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本次作文属于材料作文,材料作文获取理想作文得分的前提条件就是先要提出符合最为切合材料的中心论点。先看材料:材料由5个语段组成。第一段:关键词语为关注。关注的意思为,关心重视。通常指:用眼睛去看某人、某事;用实际行动去或用心去对待某人、某事。这里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用眼看,二是用行动去对待。第二段:简要概括第一个人物的主要成就,突出的词语是科学家及科学创造的重要意义。第三段:概括指出一个事实:黄晓明婚礼。对于黄的婚礼如何只字未提,对于黄也未作必要的介绍。黄为何人,婚礼如何?未提。第四段:是第一段关注一词的具体表现:观众看的全是黄婚礼的报道,报道的主体对象为:各大媒体。做的是:争相报道。争相一词表明媒体的态度及心态:唯恐落后,唯恐被人说不时髦不摩登,这背后是什么,命题者只字未提,需要我们的考生去细细分析,将暗藏的东西明朗化。值得注意的是:材料中的一个却字,这个却,明显是命题者有意将两者组合在一起,有意构成所谓的对比,这个对比的背后究其是何用意呢?这里值得我们的考生去细细思考。命题这者用了一个递进复句,较为明显的体现了自己的情感价值倾向。这里有两个可关注的点:

1、媒体的这种‚无限放大黄的行为‛究竟该怎么看?做法对或错?对在哪?有何意义?错在哪?有什么后果?应如何处理?

2、命题者的这种有意将媒体报道进行对比意图应如何看?这些问题应该是在解读材料时应该关注和思考的问题。第五段:是本次写作的指令性要求。最为关键的是两个词语:对此和看法。此为代词,这个此究竟指什么?是写好本次作文的关键。联系前面的分析,的内涵为:媒体对屠黄二人的报道所持的不同态度和做法。弄明这个词的内涵所在,就抓住了写作思维展开的起点。从阅卷来看,不少的同学并没有很好的把握好这一点,提出的看法游离于材料的内涵所指。可以从这两点作出回答:

1、对媒体的做法提出自己的看法,评议的主体对象为媒体。

2、从材料出发,就命题者的有意对比提出自己的看法,主体评论对象为对屠黄二人比较背后所隐藏的价值导向的理性内涵与外延。这应该是本次作文思维的起点,把握好这个起点是审读材料的关键所在。由此可作如下的立意:

评论角度1:评媒体对屠黄二人的态度与做法是否妥帖?评的主体对象为媒体,立足于媒体在新时代应扮演的社会角色,这个角度比较容易写,也容易出彩,比如下面的标题就是比较好的标题:为哗众取宠的报道叫停,媒体报道的主流价值究竟指向什么? 让庸俗的报道走开 我们的时代需要昂扬的时代精神 媒体必须迎合观众的口味 这样追热点无可厚非 等。

评论角度2: 联系时代背景,评论的主体为比较背后所隐藏的价值导向的理性内涵与外延。比如:对这种对比的看法角度---这种比法要不得 不要道德绑架 何必大惊小怪 中国梦更需要科学精神 艺人需要这种个性张扬 娱乐致死可休矣 多元的文化应该并存 等。

参考:参考角度:

(1)国人对科学缺少看重 (2)“娱乐至死”可休矣 (3)道德绑架

(4)艺人就须“曝光率”

(5)何必大惊小怪(存在即合理) (6)媒体也须追热点

黄晓明婚礼,让中国败坏的世风雪上加霜

我从不崇拜明星,也不关心他们的踪迹与八掛。最近无意中看到一个演艺明星的婚礼报导,感觉忧心仲仲,几天不是滋味。

一个叫黄晓明的电影明星,与一位取了一个稀其古怪外国名字的女孩,刚刚举办完一场婚礼。据说花费了骇人听闻的2亿人民币,二千佳宾云集,包下了整个上海展览中心,聘请了国内外顶尖专家进行策划和设计,雇佣了沪上最有名气的厨师团队主厨,从全球空运了高档食料,摆设了百桌美味佳肴。其豪华程度空前绝后,被众多媒体吹捧为世纪婚礼。

所谓世纪婚礼,我理解就是本世纪花钱最多,最奢侈豪华,影响最深远的婚礼。

婚礼主人洋洋自得,各路宾客争奇斗艳,据称中国演艺界半壁江山汇聚,其气氛及场面可与奥斯卡颁奖典礼媲美。还据说礼金就达几千万元,有些大牌明星一个人就抛赠六十来万,现场设立四个保险箱收纳,钱在这里象哗哗流淌的溪水。

各路媒体大肆宣传報导了这场金璧辉煌的稀世婚礼。

婚礼全国围观,众人羡慕,不少粉丝特别是少男少女流着口水,将其视为他们心中的梦想。

我对黄晓明本人並无恶感,反而觉得他阳刚帅气,演技很好,据说在圈子里人缘也不错,只是不知他是一时头脑发热还是智囊团出了问题。

他们可能並不知道,他们是在错误的时间,用错误的方式向全中国的老百姓,炫耀他们的富有,彰显他们的气派,招摇他们的身价。

当今的中国,正处在历史上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社会财富分配不公,公平与公正严重欠缺,贫富差距相当悬殊。很大一部分人还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很多人还买不起房,看不起病,读不起书,死不起人。在各行各业里勤奋工作的人们,一直在为生活的艰辛所困扰。我曾在一篇回忆录里写过这样一段话:《我在五冶工作的几十年里,见证了工人阶级的伟大,也目睹了他们的艰辛与无奈,因为他们的付出与收入不成正比》,目前的状态仍然没有多大改变。现在,甚至包括一些顶尖的科学技术专家们,为祖国繁荣富强作出过卓著贡献,他们的收入也十分平平,生活也並不富裕。

这种现象,已成为当今社会极不安定的因素,已引起本届政府的高度重视。

可那些唱了几个歌,演了几场戏,拍了几个电影电视的,稍有名气后,通过片酬,通过广告,通过代言或被邀出场等渠道日进斗金,进而挥金如土,极度奢华。他们是这分配不公制度的既得利益者。照理讲,应该得了便宜学乖点,做人低调一些,做事收敛一些,或许这会相安无事。可他们就是生怕人们不知道他们有钱,竟然忘乎所以,高调张扬。

他们的婚礼让多少勤恳努力的人们受到心灵上的极大伤害。同时刺痛了当今社会最敏感的神经。

它仿佛一下子让更多的人,看清了我们社会的价值观,它真的变成了:

做科研不如演戏的;

卖技的不如卖艺的;

搞实的不如作秀的;

救命的不如搞笑的;

这段时间,中国人的目光,中国人的热闹,中国人的梦想,全部落到了一群艺人身上。

这,正常吗?!!

最近有人在微信上写文哀叹:得了诺贝尔奖的屠呦呦没见风光,而对一场明星婚礼却趋之若骛。

难怪我们的社会虚荣成为风尚,娱乐成为主流,浮华成为气氛,选秀成为流行。难怪我们的孩子不崇拜科技精英,只崇拜明星。中国社会的价值观完全遭遇扭曲。

这样下去,我们的民族还有希望吗?我们的国家还有前途吗?

我们看在眼里,真的不担心吗?

这场世纪婚礼,我们到底是该恭维呢还是该悲哀呢?

我要说,它是给我们本来已经败坏的世风雪上加霜!

我们的媒体在为这败坏的世风推波助澜!

我们的政府却对此缄黙不语!

我担心,过不了多久,还会冒出另外的明星,会操办一场更为豪华的婚礼。超越前者弦富,已成为土豪们追逐的时尚,因为他们实在太有钱了。

我们除了目瞪口呆外,只能叹息!深深的叹息!

关于报道 网友吐槽

1、引发大讨论的博客文选

让我不禁以为难道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不是屠,而是黄吗?

当黄晓明婚礼因参加的大牌太多,导致浦东和虹桥两机场几近瘫痪,婚礼现场比诺贝尔颁奖典礼都要隆重的时候。

让我不禁以为难道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是靠演艺圈推动的吗?

当黄晓明挥金如土,婚礼奢华,费用达两亿的时候,而诺奖得主屠呦呦呕心沥血,一生奉献,奖金却只能在北京买半个客厅,所获报酬远比不得baby一季跑男的收入。 这真的不会让年轻人以为读书并没有什么卵用吗?

当屠呦呦以身试药,历尽坎坷,若未获诺奖,必终身默默无闻;即使得奖,带来的是争论,更被某些人吐槽的时候,黄晓明的婚礼带来的却是全国围观,全民羡慕,更被尊为典范。 我不敢想象,多少勤恳努力的人会受到多大的价值观上的伤害。让我不禁以为难道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不是屠,而是黄吗?

当黄晓明婚礼因参加的大牌太多,导致浦东和虹桥两机场几近瘫痪,婚礼现场比诺贝尔颁奖典礼都要隆重的时候。

让我不禁以为难道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是靠演艺圈推动的吗?

当黄晓明挥金如土,婚礼奢华,费用达两亿的时候,而诺奖得主屠呦呦呕心沥血,一生奉献,奖金却只能在北京买半个客厅,所获报酬远比不得baby一季跑男的收入。 这真的不会让年轻人以为读书并没有什么卵用吗?

当屠呦呦以身试药,历尽坎坷,若未获诺奖,必终身默默无闻;即使得奖,带来的是争论,更被某些人吐槽的时候,黄晓明的婚礼带来的却是全国围观,全民羡慕,更被尊为典范。 我不敢想象,多少勤恳努力的人会受到多大的价值观上的伤害。

据亚洲新闻周刊杂志消息,近期媒体关注有两大人物:屠呦呦,黄晓明。屠呦呦,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中国本土科学家,也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其研究成果拯救了、拯救着、还会拯救无数人的生命!当电视、广播、app新闻等各大媒体争相报道黄的婚礼,铺天盖地全是后者消息的时候,屠呦呦的报道却明显冷清很多,甚至很多人不知道屠呦呦是谁。有人又开始把科学家和娱乐明星做比较了。 不知谁想出这么个无聊的话题:科学家和娱乐明星谁的贡献大?我想应该是网络愤青发起的。其目的是什么?很明显,看不惯娱乐明星。背后的逻辑是,你们一帮戏子,凭什么整那么多钱?中国人现在道德沦丧,把戏子捧上了天,还是古代好,让他们成为下三滥。这个话题的目的,不是为了抬高科学家,而是为了贬低娱乐明星,你们丫的凭什么挣那么多钱?

娱乐明星比科学家挣得多,太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原因很简单,刘德华唱的歌,演的电影,只要智力上没有问题,都能懂,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有几个能懂的?那些为科学家们鸣冤叫屈的愤青,你们肯花几十块钱,买一本牛顿的《数学原理》吗?更别说国内科学家的著作了。你们这样,怎么能让科学家挣钱呢? 科学家和娱乐明星,代表了人类精神的两种最重要的需求,探索的需求和快乐的需求,但是被一帮网络愤青对立起来,非要争出个高下。

科学家当然伟大,他们的伟大是孤独的,没有几个人能触摸到他们的思想。娱乐明星是大众化的,他们注定是为了满足大众的需求,所以他们光鲜亮丽。市场决定了一切。科学家再了不起,没有市场,一定鲜为人知。再说他们也不需要市场。我没听说过哪位科学家发表了论文,要批量发行,搞个粉丝团,再弄个签售会。如果没有娱乐明星,听不到音乐,看不到电影,连吐槽的明星绯闻也没有,生活少了很多趣味。科学家与小百姓的生活,只有间接的关系(不知道拐了多少弯了),娱乐明星却和他们有直接关系,这就是百姓喜欢娱乐明星的原因。愤青们再看不惯娱乐明星,这个群体依然活跃,他们是商业社会必不可少一部分。大家看看好莱坞就知道了,那是美国经济的支柱产业。我觉得,中国人的娱乐还不够,还没有形成较为成熟的产业。

黄晓明和屠呦呦孰优孰劣,只是愤青们的一次发泄。他们看不惯这个世界的种种,总想方设法的制造矛盾。科学家人家自己都没说什么,好好的呆在实验室里发射火箭,而他们皇上不急太监急,替袁隆平着急,你为什么挣钱不如娱乐明星啊?娱乐明星依然在舞台上载歌载舞,没招谁也没社会。而愤青、社会道德评论家,总要找找茬,让这两个毫不相干的群体PK一下,满足自己不满的情绪,结果,科学家们和娱乐明星们,大家心照不宣,各干各的,科学家也没有买愤青的帐。2013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被各路媒体围追堵截,莫言表示,不需要媒体这么关注他,因为太烦人了。

台湾文人李敖曾炮轰娱乐圈:‚演艺人员古称戏子,是下三烂行业。中国人骂‘婊子无情,戏子无义’,就是定论。这一行业太现实、太虚荣、太炫耀、太不择手段竞争,的确情义荡然。不料电影、电视出来,这一行业窜起来了,名利双收,演艺人员居然表率群伦了,结果带来虚浮的坏影响。年轻人不务实学,连康熙皇上都给带坏了。‛

先这个观点根本站不住脚,所谓的‚虚荣‛、‚现实‛、‚炫耀‛在任何行业都可能存在。而娱乐圈过于明显,只是因为媒体聚焦而已。其次,李敖属于老派文人。这类人,最善于用传统的道德标准去衡量现代错综复杂的商业社会。道德标准并不是最正确的,而是最简单的,只要分出对与错,黑与白即可,不需要深度的追问,以及缜密的逻辑。

按李敖的观点,‚戏子‚应该回归到下三滥,读书人应该高高在上,一厢情愿的渴望恰恰证明传统文人被逐渐边缘化。中国文人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拒绝现代思维,崇拜古代道德,将农业社会诗意美化。假设一个现代人,写诗赛过李杜,作文赛过苏轼,适用价值何在?因此,传统文人注定被社会淘汰。

文人的道德壁垒越坚固,思想就越狭隘,习惯用否定性思维去批判。与李敖的狭隘相比,黄晓明反到豁达很多,为全社会带来一次集体性的狂欢(别认为狂欢是一个贬义词,在饿殍遍地的年代,人们是狂欢不起来的)。集体狂欢意味着一个社会商业的发达。

娱乐明星为全社会提供免费的传播内容,各大品牌抓住娱乐事件进行消费。可以说为社会创造的商业价值不可估量。

李敖向娱乐圈开炮,也并非出于哗众取宠,是他的思维模式决定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商业、传播、经济、利益……,这些属于商业社会出的词汇,与李敖这样的老派文人的距离实在太远。

或许,传统文人对商业社会的排斥是一种习惯。因为在农业社会时期,道德标准是第一位的。在商业社会里,经济利益是第一位的。商业社会解决了农业社会所有的问题,不必啼饥号寒,不必生灵涂炭,闲暇之时,还可以关注一下明星的绯闻,有什么不好呢?老派文人就认为这样不好,因为商业社会不再遵守他们的道德标准。

作家陆天明也在炮轰娱乐圈:‚不少女明星参加公开活动时越来越暴露,近来又有一发明,侧露。侧面身体和后背全露,只遮正面的三点,外加一层薄纱。这些星们不明白这也是在卖肉吗?怎么就甘于如此污辱自己呢?这是在做文艺吗?港台欧美尽可以这么做,大陆是否多少要给‚中国特色‛留一点面子呢?" 一百年前,鲁迅先生在《而已集》中《关于旗袍》一文中写道:‚一见到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胳膊,立刻想到全裸体,立刻想到生殖器,立刻想到性交,立刻想到杂交,立刻想到私生子。中国人的想象惟在这一层能够如此跃进。‛

二百年多前,哲学家黑格尔说:‚存在即合理‛,这句话,给当时的欧洲打开道德桎梏的枷锁,人们开始包容除宗教之外的领域。在黑格尔去世后30年,英国工业革命轰轰烈烈的开始了。包容是什么?就是各行各业,各司其职,黄晓明和屠呦呦没有高下之分,在工作岗位上把自己的本质工作做好,整个社会就好了。

第二篇:“生活的味道”作文讲评--高二语文月考作文讲评

“生活的味道”作文讲评--高二语文

月考作文讲评

作文讲评要点

本篇命题作文为“生活的味道”,要求写自己生活中的人和事,说真话,抒真情,切忌胡编乱造。

本篇作文存在问题仍然较多,讲评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1、 切题。

文章要切合题目写,题目也可说是文章的灵魂。 本文题为“生活的味道”,那就要通过叙事写出生活的一点感受或一些感受,这种感受用比喻的手法说即是“味道”。要通过叙事来说明:生活究竟有何种味道,要明确,是甜?是苦?还是其他味道?这一点一定要明确,但很多同学不明确,文章洋洋洒洒写到最后,含糊地说“生活的滋味就是这样”,“生活中我有很多滋味”。这种文章可视为不够切题。

有的文章从头至尾,没有看见“生活的味道”几个字,完全写的另外的内容,如“生活的色彩”,“亲情的美好”,“爱的可贵”,等等,虽然也写到“生活”,却没有写到一点“味道”,可视为偏题。

2、 选材

本文要从生活中选材,要写事件,写自己参与的事件,看来的听来的事,间接知道的事,虽也可写,但缺少真切感,不能感染人。

有的同学也记叙,却是以写人为主,套用了“一个尊敬的人”的内容来写,重心偏离,不能很好表达主题。

有的同学写事件,写了四五个片断,中间并没有什么联系,显得零碎,没有明确的中心。 好的选材,写一个事件或两个有关联的事件,从事件中感受到生活的味道,中心明确,前后联贯。这篇作文宜写一种或两种味道,如苦,如甜,如从苦到甜。不宜什么味道都写。800字的文章,主题一定要明确集中,不要写得太庞杂,挖一口井,见到水,不要挖很多井,都不见水。写很多滋味,却都蜻蜓点水,吃力不讨好。具体可参见好作文。

3、 立意

立意即是文章的主题。主题要挖掘得深刻一些,有点高度,让人读了之后有一定启发。很多同学写的文章,主题停留在“生活就有甜酸苦辣”,“生活中什么味道都有”,“我的生活就是这样”,没有议论出生活有这种味道的意义。

很多同学不会适当议论,更不会点题。

其实,有时一两句画龙点睛的句子可使文章生色不少,可提高5至6分的分数。如同样写“生活就有甜酸苦辣”,但如加上几句 “这些滋味都是生活的赠予,甜酸苦辣都有价值,都让我明白生活的真谛:只有经过艰辛努力,才能由苦变作甜,才能最终尝到生活甘美的味道。” 有的同学叙事详写了“生活中的苦味”,也可适当议论点题,如加上这样的话:“生活的滋味是厚重的,在如今的生活中,我或许更多尝到的是苦味,但生活着就有希望,相信以后我的生活不会只有这一种滋味。”立意马上高了不少,表现了作者在生活中的坚忍不拔。

4、 结构

写文章要有结构意识。要明白记叙文什么样的结构是好的,不能让文章像一盘散沙,没有好的结构。

开头。开头如开门见山记叙,会很生动。也可以适当议论,写两三行,不能议论过多。

中间。写一件或两件事,800字的文章,不宜写过多的事件。有的同学中间写“甜”“酸”“苦”“辣”四个标题,写四件事,势必平均使用力量,每部分都蜻蜓点水,写不深刻,文章显得零散,吃力不讨好。这种“甜酸苦辣”的四部分结构当戒。

如写一件事,描写细腻一些,要写出点波澜。如一位同学写生活的甜味,写一家人难得相聚去火车站看火车,这个事件挺不错。但如平铺直叙写,先写计划议论,再写上路,再写看到火车,再写回来,显得单调。为什么不在路上穿插一段回忆呢,既然主题是亲情的甘美,可穿插写一段“从前家人忙碌难得相聚,彼此疏远,亲情失落”的往事呢,这样一写,主题就深一些了,事件也生动了。

如写两件事,两年事应该是有关联的,如都写学习方面的事件,可从“苦”写到“甜”,体现前后的逻辑关系,又能提高文章立意:只有经过生活的苦,才能尝到生活的甜。如写亲情的甘美,也可写两件事,从“亲情的失落苦涩”写到“亲情的回归”,体现生活的甜味。事件间有逻辑联系,往往中心就明确而集中。

两个事件之间应该有几句议论的话,来过渡。没有过渡,显得突兀。过渡勾联上下文,也点题,作用很大。议论宜两三句话即可,不可长篇大论。

结尾。结尾要点题。如果你在开头或中间已点过题,你结尾含蓄一点也可。但大多数同学没有写含蓄有味的结尾的能力,还是点一下题为好。总结点出生活中感受的味道,点出这种味道给人的启示,在以后生活中还会有怎样的影响。结尾议论不宜太长,三四句即可。太长变画蛇添足。

另外,也可采用倒叙,插叙等手法来写。但结构一定要完整。

5、 语言

语言很重要,语言是文章的第一要素。语言看出文采。有的同学选材立意都很好,但语言不好,病句多,前后不能连贯,影响主题的表达。还有的同学语言丝毫没有文采,文章不够生动形象,不能感染人。

文采问题,对作文水平比较高的同学尤其重要。语言要美一点。看有没有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有没有注意细节描写,有没有外表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看有没有一些抒情的语言,有没有几句耐人寻味的精警的议论,能不能让人回味。

要多读好作文,多练笔,注意文采。

生活的味道

我家门前有一条路,路的两侧种着道不出名字的树。树的样子很普通,我却以为其奇特,因为这树无论在什么季节什么天气,总散发着甜美的味道,或浓或淡,总在人的唇齿间留下麦芽糖般的甜美。

父亲是普通的,但他似乎不像别的父亲那样对子女疼爱不已,他总是显出一别很认真、很严肃的样子。记忆里他似乎从来不向我显示亲热,我从小就没有与父亲拥抱的记忆。他的威严仿佛总在提醒我“父亲就是父亲”。

我想或许父亲与我最为亲近的表现就是握住我的手了。每当过马路的时候,父亲总是先望我一眼,示意我停步,然后就向前走出半步,略居于我前。他很认真地左右观看车流,观定的时候,一伸手握住我的手,一副自然中不经意的样子。父亲的手宽大而厚实,无论在什么季节,父亲手上的温度总是略高于我的。他微用力,遇到车,便略向后带一分力,止我前行。过了马路,父亲便自然地松开了手,微舒一口气,而后便恢复了平静,就如同不曾出现过刚才那一幕一样。门前的这一条路,我也不知道走下了多少遍,从小小的我,到如今的我,每次与父亲出行,他总是领着我。每当这时我便假意留心那路边树的香味,其实那树的味道真有温暖的感觉。

那一次,一次较为重要的考试我考得不好。甚至可以说是很差。我不敢回家。在城市里游荡,虽然我知道他们会着急。天晚了,天上飘起了小雨,我不觉已走到了门前的那条路。我在家的对面徘徊着,我忘记注意周围的一切。不经意间,我看见了父亲,他站在路的那一边,手里拿着一把伞,站在雨里。父亲还是那样静静地、认真的样子。我百感交集,却只是默默地站着。车少了些,父亲看到我了。他向我的方向走来,我依旧呆呆地站着。他走到我身边,淡淡地说了声:“算了,回家吧。”我不清楚“算了”所指何义。他慢慢撑开伞,举在我头顶,望了望来往的车辆,很自然地伸手握住了我。手有些湿,却依然温暖,我已经完全不知是怎样被他领过那条马路,只知道似乎整个路,整个世界只有一只大手握着另一只手。恍忽间,我又嗅到了那树的味道,我惊异于雨天里,这香味还会这般清晰,更伴着泥土的清新。我仿佛深得这树的香味能够融化人心底的什么东西。

我知道这世上有无数车辆穿行的马路,而路上种上这树的少之又少。我不会一直走在门前的路上,但我可以带走这一种香味,如麦芽糖般甜美,那是生活中最好的味道。

生活的味道

寒风呼呼地吹着,直往我的衣领里钻,我赶紧将拉链再向上拉了一点。手伸出来袖管才一会儿,我不禁又打了一个寒颤。

我这阵子,越发觉得生活的乏味和枯燥,整天被书海题为包围,生活除了学习还是学习,我再也发现不了什么别的快乐了,生活真的很苦,我越想越沮丧,干脆不去想了。我继续低着头,顶头寒风往家走去。

刚经过拐角,就听见两个粗而哑的男人的声音,虽然不好听,却透出一种轻松和愉快。我抬起头来,看见两个三轮车夫,坐在自己车子的客座上,正说着什么,不时会憨厚地笑几声。“哼”我心中苦笑了一下:蹬三轮这么苦这么累的活儿,居然还有闲情这样说笑,真是无法体会生活本质的麻木的人们啊!我几乎不作停留,继续向前走。这时,忽然听到刚才的声音仿佛起了争执,我很奇怪,不知发生了什么,便转头朝他们看,而接下来发生的一切却让我为之一震,突然间明白了什么。

一个中年男子向他们走去,要坐其中的一辆三轮车。他并不谈,直接就上了那辆离他近的三轮车。我以为那个三轮车夫会很高兴并且立即做他的生意去,可没想到,他谦恭地对那个中年男子说:“您上那辆车吧,我这车骑起来颠得厉害。”中年男子很是奇怪,愣在那里未做任何反应。而男一位三轮车夫同样奇怪,问道:“你这车不是昨天才修过的吗?怎么,又不好使了?”“不是,这个客就给你拖吧,你今天不过才拖了三四个客,回家你老婆又该埋怨你了。”“不行,不行,他先上的你的车,你又把生意让给我,这讲不过去,不行,不行。”另一个三办车夫连连摆手,表情挺严肃。“都是出来挣钱的人,谁容易啊?你就领了我这份心意吧,我们也认识这么久了。”另一位三轮车夫实在推脱不了,便接受了,他载着那个中年男子,感激地望了一眼他的伙伴,调转车头,开始在寒风中穿行。

看到这一幕,我什么话也说不出来,只深得内心有很复杂的情感。其实,谁的生活不苦呢?可有的人却能够忽略这种苦,因为他们内心充满着爱,心中有爱的人觉得生活是甜的,即使看上去苦,但本质是甜的。我想我真的应该改变一下自己的想法。

生活就是一杯咖啡,如果你在痛苦时喝它,你会觉得它是苦的;而如果你对生活充满爱意,再去喝它时,你会觉得它是甜的。(高二12班成梦佳)

生活的味道

醉过方知酒浓,爱过方知情重,经历过方知乌云背后的彩虹,心灵的波折将日子烘烤得蓬松而略苦,沁出生活味道的厚重。

——题记

外婆病了,病得很严重。 母亲陪外婆去上海求医,不到一个月就回来了。从母亲的眼泪和那几张白纸黑字斩钉截铁不容更改的诊断书中,我知道,外婆留在人间的时间不多了,她已如晚秋的寒蝉。

那段日子里,生活已不再是生活。它化开了糖衣的外表,让我舔舐到了莲心一般的苦涩。

舅舅姨母们不愿放弃最后的希望,将外婆再次转入第一人民医院。于是母亲不得不在工作结束之后匆匆赶向医院,而让我一个人做饭。那时的我才十六岁。

十六岁的我太纯太真,以为自己的劳碌就能换来外婆康复后安详平宁的笑脸。然而,上苍是无情的,外婆最终被宣告治疗无效而回到了家中。当时正值我初三那个寒假,我便有了更多的时间去陪伴疼爱我的外婆。

其实说陪伴,已经毫无意义了。外婆已深度中风,不能说话,不能移动,甚至连眼睛都无法睁开。我看着昔日硬朗而如今昏睡着的外婆,心如刀绞。然而我又能做什么?我只有一遍遍用纸巾擦去外婆当年光洁而如今蜡黄多皱额上不断渗出的黏厚的汗珠,日夜守在她身边,不让她感到孤独罢了。生活已不再是生活,生活的味道为何又要苦浓至此呢?

我的孝心无法感动上苍。一天夜里,我手里半捧着一本中考模拟试卷,正坐在外婆身边打盹时,我突然听到一阵奇怪的声响。我猛然从梦中惊醒,看到外婆正在不停地挪动着,喉间不断地动着,仿佛有痰液堵塞了气管。我扔掉了手中的笔大声呼喊着,母亲他们都冲进了房间。姨妈还哭着提议用吸痰器,被舅舅含泪制止了。我知道,外婆已到了弥留时刻。外婆的喉咙一息一息地,她大口大口地喘着,很快就出气大,入气小„„慢慢地,时间凝成了窒息的灰色,外婆最后挣扎了一下„„走了。永远地走了。我的生活中永远地失去了一种甜甜的味道。那是外婆给我的爱。我大声呼唤着外婆,泪流得满脸都是。生活中的这种味道已消失,留下的只有绵远的回忆。我哭着,用手轻拍着外婆尚有余温的脸颊,抹去外婆额上大片黏浓的汗液。远远地,似乎有一阵疾风,侧耳细听,却又什么都没有了。满世界都是凝固的黑色„„

然而,在殡仪馆和外婆作最后的告别时,我忽然感觉生活中又多了一种非苦非甜、亦苦亦甜的味道。我似乎一下子长大了。我知道,在以后没有外婆的日子里,我会更加坚强,我会不断咀嚼外婆离去的苦涩和她曾经给予我的爱。走过外婆身边时,我心中默念着:外婆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了。最后一滴泪将我的生活中刚失去与刚诞生的味道自然地衔接了起来,构成了我味觉中不可磨灭的风景,让我永久珍藏。(高二37班

姜淼)

生活的味道

生活就像剥洋葱,一层一层地剥 ,总有一层会使你流泪。

我们总是抱怨,生活太苦啦,整天就是学习,教室、食堂、宿舍三点一线的生活,太单调也太累了。但只要我们用心体会,苦其实并不是唯一的味道。 诗人说“月圆是画,月缺是诗。”昨天正是月圆时,中国传统的中秋佳节。“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样的日子,我却不得不坐在教室里,复习准备今天的考试,郁闷煞人啊,窗外不时烟花爆竹响起,将夜空点缀得五彩缤纷。一阵阵巨响掠过心头,不禁觉得心酸。不知此时的爸爸、妈妈、弟弟在赏月还是在吃月饼,是否在想着紧张复习的我?

正在写作业,没发觉旁边站了个人,四周叽叽喳喳起来,抬头一看,一下子呆了:是惊讶?激动?是感动?应该是感动更多吧!因为眼睛开始湿润。站在面前微微笑着的,正是我的爸爸!偌大的教室,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站在一群学生里,不免有些显眼,我顿觉脸上有些发烫,拉着爸爸出了教室。灯光映照下,是一张疲惫的脸,。爸爸手中还拎了一大袋东西,看上去风尘仆仆,我迫不及待地接过口袋,高兴地问:“你怎么来了?”爸爸笑了,说:“我小时候上学,一没东西吃,就会想家。今天中秋,你看人家吃月饼,花生,自己没得吃,肯定要想家了,我就给你带了些月饼、栗子、花生、菱角什么的,有东西吃,就不会想家了。”爸爸一向是个粗人,可却说了这样细腻的话。我惊讶于他的周到和体贴,也为自己开始的脸红而惭愧。我想我是值得骄傲的,有这样的父亲。

爸爸不能久留,我还得继续上自习。临走时,爸爸又嘱咐了几句:“不要太紧张,考试尽力就行,晚上早点睡,考完给家里打电话„„”我一个劲地点头,眼中早已噙满泪水,背着先不让爸爸看见。看着爸爸的背影走向夜色中,他还回头摆手让我进去。一直到看不到他的背景,我才转身,泪水再也忍不住,滚落下来,手中的东西似乎有千斤重。擦干眼泪,我又笑着走进教室。

晚自习下了,走在回宿舍的路上,仰望中秋之月,眼前又浮现爸爸的身影,忽然觉得月圆不仅是一幅绝美的画,也是一首绝佳的亲情诗。

原来苦涩并不是生活的全部,有家人的牵挂,泪水也可以是甜的,生活就像陈年老酒,那味道,越品越香,越品越醉人。(高二15班吕婷婷)

生活的味道

我曾以为,只要给我机会,我就可以显示我在社会上立足的能力。然而我错了。面对着顾客那张怒气冲冲的脸和他衣服上刚洒上去的热咖啡,我不知所措。

“去叫你们经理来!”他大专地说,声音有些吓人。也许声音过大,引来了经理。我受了训斥后,忍着泪水飞奔了出云。

真是的,脸都丢到太平洋了。

懊丧地回到家。家里没人,我索性放声大哭。也只能怪自己太过马虎,碰翻了客人的杯子,可他用得着这样吗?用得着用得着吗?

电话铃响了,是妈妈,说:“回来啦?这半天挺辛苦吧?坚持下去啊!我有事中午不回来了„„”

不回来就不回来吧,免得看见我现在的样子。想起今天出门时自己还声唱“我天不怕地不怕,勇敢大步向前走„„”,可发生这件事情后,今天下午怎么好意思再去呢?也许是天气过于炎热,汗水滴了下来,眼泪也跟着凑热闹,眼前又模糊了。

模糊中,我想起自己曾站在经理而前,认真地说:“我会努力工作的!”我站在妈妈面前也说:“等着看吧,我会做得很好的!” „„这些都是我自己曾经说的,自己不对这些话负责吗?因挨训就“逃”回家,就想放弃,就怕丢人,这样对吗?

于是洗完眼睛就去了咖啡店。经理显然怒气未消,却又很惊讶。“请原谅我上午的行为,再给我一次机会吧!”她立刻笑了起来:“我知道你不会就这么走掉的。只是下次做事要多留心啊!”她走后,一起工作的小李悄悄将我拉进厨房,说:“你没吃饭吧,特地为你留的。”我不知说什么好,不好意思地道谢着。

“小姑娘,这儿有什么特色点心吗?”“有,有„„奶油„„奶油鸡汤,不对,是奶油鸡丝汤,我„„”完了,菜单没有给顾客看,菜名也没背上。我盯着他,想象他的脸就要发生变化„„

“你是新来的吧,没关系,你拿菜单吧,我等着。”他一脸理解的笑。我立刻取来菜单并记录菜名。我心里充满感激,我确只是来暑假实习的,或许他看出来了„„,隔着窗户,我看见外面的太阳好亮啊。

一个月过去了,接过装工资的信封时,心中涌上许多滋味。这就是生活,是生活的味道。它像柚子,皮是苦的,里面的果肉却是甜的,其中还有一种独特的味道。心怀着希望,就会有信心和信念,生活也就不会抛弃我们。

生活的味道

他是个傻子,人们都这么说。他逢人便嘿嘿地笑,不管认识的抑或不认识的。他一咧开嘴,口水就滴滴答答地,顺着衣襟往下淌。

他是这路公交车的“常客”,每次坐固定的位置,手里永远拿着同一份过期的报纸。他喜欢看报纸,但也仅仅是“看”而已,因为他常将报纸拿倒了却不自知。他非常在意别人是不是关注他在看报纸。一旦有人看他,他就会朝那人挥挥手里的报纸,谄媚似的笑笑:“看报纸?”

他还喜欢给人让座。一天,公交车到站了,上来一个步履蹒跚的孕妇。傻子支楞着一双眼盯着孕妇隆起的肚子,半天吐出一句含糊不清的话:“给弟弟坐。”一边不由分说地将孕妇拉到自己的座位上。孕妇红着脸说了声“谢谢”。她满脸堆笑说了好多声“不用谢”。一路上,他威风凛凛昂首挺胸地站在孕妇旁边,像是凯旋的英雄。

傻子做这些的时候,车里没有一个人嗤笑他,甚至连异样的眼光都不曾有过,买菜的老太太、时髦的女郎、染黄发的青年、夹公文包的上班族、不停打手机的中年人,通通都对他行注目礼,车里变得很安静,游离着莫名的感动,呼吸变得很轻,很长,甚至捉摸不定。

还有一次,黄昏的阳光穿透车厢寂寥的灰尘。人群慵懒,面无表情地上车下车,然后各投归宿。我坐在座位上昏昏欲睡。只听见耳边一阵炸雷似的狂叫:“看啊,多美的夕阳!”睁开眼,就看见傻孩子在那儿手舞足蹈。过了一会儿,他又把脸贴在车窗上,贪婪地去看那天边的夕阳。落日通红浑圆,比任何时候都要安详,仿佛要把人世一切的苦难与烦忧都溶在它红彤彤的余晖里。傻孩子几乎把整个身体都贴在车窗上,我看见他的眼里很亮很亮。

我想:做个傻子有时是幸福的,尤其是当他受到足够的尊重的时候。生活于他,好像是一根巨大的棒棒糖,他不停地吸啊吮啊,永远都是那么满足的幸福模样。他总能找到一些美好的东西,比如泛黄的旧报纸,比如红彤彤的夕阳。生活是一粒钻石,要想它熠熠生辉,办要给它点亮光。

这就是愚钝的我所能咀嚼出的生活的味道。但愿随着年岁增长,我能在宽闲岁月里品出更加香醇与浓厚的意蕴。

第三篇:高二10月考作文讲评

“眼光”作文讲评

【原题回放】

“眼光”,词典的解释是:①人的视线;②人观察、鉴别、认识、发现、预见事物或者问题的能力,也即眼力。

请以“眼光”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不少于800字;(3)不得抄袭。

【审题指导】

对于命题作文的审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审导语或者引述材料:本题前面的导语部分主要是对“眼光”字典义的解释,我们必须对它作全面了解;

(2)审清作文标题,确定写作方向; (3)审要求。

据此立意:(1)用远见卓识的眼光,引领我们走向新的航程;

(2)在人生茫茫的旅程中,需要用明察秋毫的眼光辩明前进的方向;

(3)以自信的眼光屏弃盲从。

【优秀作文】

眼 光

高二(1)朱滋奕

“眼光”这个词想必大家也是既熟悉又陌生,我们总会在各式各样的评论间听到这个词。有人计划失败了,就会听到说:“这个人眼光太短浅。”有人做事成功了,就会听到说:“这个人眼光很长远。”诸如此类的话语总会在耳畔响起,所以,心中不禁纳闷,眼光到底是什么?(设问以引起思考。) 眼光是人观察、认识、发现、鉴别、预见事物或问题的能力,即眼力。(回答眼光是什么。)

来谈谈马云吧。说起马云,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有钱。确实,他手底下的资产数以亿计,着着实实一个亿万富翁。然而,大家可还记得他的第一个产业?没错,正是阿里巴巴集团。这个在当时那个年代完全不被看好的集团,却在几年后脱颖而出,拔得头筹。不得不说,当时尚年轻的马云确实眼光长远,才奠定了如此夯实的基础,为现在做打拼,才使现在的事业如日中天,别具特色,成为商业界的“老大”。(举例证明眼光长远就能夯实基础。)

由此看来,眼光正是架起理想和现实的桥梁,使我们走向成功。(归结一个观点:眼光正是架起理想和现实的桥梁,分论点一)

在68年前,有位老先生(伟人)创立了我们如今生活着的新中国,他就是毛泽东。通过历史,我们可以知道,其实在他还年轻时,只不过是不为人知的小兵(中专生尚未毕业的一个学生)一枚,但又是什么让他成为了新中国的领袖呢?没错就是眼光。他用他长远的眼光认清了“社会主义”这个社会性质,然后走上革命道路,然后拿起枪杆子起义,然后发动群众起来斗争,然后推翻了旧中国,率领我们走进新中国。如此看来,这一切的一切不都是源于深远的眼光吗?眼光带我们走出黑暗,走向光明。(用毛泽东的例子证明,敏锐的眼光,带领人民走出黑暗,走向光明。分论点二。以上是回答为什么要有眼光。)

读书万卷,培养我们的眼光,对世俗,对未来,对我们自身。(过渡,回答怎样具有眼光。)

1 说个最近的热门人物——撒贝宁。他因一句“北大还可以”瞬间走红网络。众人皆笑他狂妄,而我却说他是我们所有人学习的榜样。他只轻描淡写地讲着结果,却不曾说起他努力的过程。根据合理猜测,他的青春一定是在万卷书中度过的,没有丰富的阅读,哪来对社会高深的眼光,哪来对未来长远的眼光,哪来对自身审视的眼光。我想,在他身上发现的这些,不都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吗?他有着努力过后该有的自信,又何来嘲笑这一说?正如那句名言,“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用撒贝宁的例子证明,丰富的阅读,才能让人具有高深的、长远的、能对自己审视的眼光。分论点三。)

“眼光”总会出现在我们耳畔,耳濡目染间,你是否也会有所行动,还是继续无动于衷?培养好眼光,成就新自我。(收束全文,简洁而明了。)

眼 光

高二(3)班 祁天杰

在漫漫人生路途中,每个人的眼光是大相径庭的,当你站在高处时,眼光就会比站在低处时远;当你眺望远方时,眼光就会比观察近处时开阔;当你年迈高龄时,眼光就会比年少轻狂时丰富独特„„

眼光的不同有时也会发生“碰撞”。爷爷今年七十有六了,算得上是年事已高,自然不比我们这些年轻人灵活、聪敏、好动。他很喜欢古代文学,酷爱诗词歌赋。因此就有自己动手写诗抒情的爱好。每次的出游,总会留意身边的人、事、物,为的就是积累他的创作素材。一回到家,放下行李便躲在书房好久,摊开诗词欣赏书籍,研究平仄韵律,编写自己的诗词佳句。有时甚至废寝忘食也不愿终止这来之不易的灵感。

写完后又会卖力的推销“佳作”,强行分享给我们每一个人:瞧这新作,用词妥帖,诗句压韵,借景抒情,古今贯通„„

可在我们的眼光中这就是老顽童爱四处游逛的借口,所谓的意境优美、韵律合宜的佳作并不怎样。面对不懂欣赏的我们,爷爷嘟囔说:“你们眼光不高,不是会欣赏的人。”

不久,爷爷瞒着我们报名上了老年大学诗词赏析班,在那里,他如鱼得水般溶入大集体,坚持认真听课,详细记录笔记,老学生虚心向小先生请教。我们知道后也只是佩服他的毅力但不以为然他的作品。

或许这就是不同年龄层的眼光。终于有一天,他的诗句在一本看起来有点“高大上”的校刊上发表了,执着的他得意洋洋;将信将疑的我们翻开诗刊,拜读了他的大作,面对一旁的注解还有老师的点评,洋洋洒洒大半页,令我们大吃一惊: 昔日通读都很困难的诗词今日却如此生动优美。爷爷娓娓道来他的成功原委,原来他的诗词老师认为他比别人更努力,阅历更丰富,就对他开了小灶-单独辅导,如何将景物融入感情,倾注于笔头。爷爷虚心接受,刻苦训练,这才有了今日小小的“辉煌”成绩,赢得我们赞不绝口。

通过努力并肯付出,都可以消除不同年龄段的眼光差异;更何况年轻的我们会透过老一辈的视野将眼光更开阔,站上更高的台阶,望向更远的天空。

眼 光

高二(3)班 钱禹衡

每一个人看任何事物的眼光都是不同的,因为每一个人的内心想法都不同。乐观的人看这个世界都是美好的,而悲观的人看这个世界一切都是黑暗的。这个就是体现出不同的人看事物的眼光是不同的。

去年冬日,我因为受到了某些沉重的打击,整日闷闷不乐。在某一天的下午,我打算去附近的咖啡店独自一人解闷。

走进咖啡店,点了一杯拿铁,就静静地走到一个角落,享受着我的咖啡。

2 这个一家仿古的咖啡厅,昏暗的灯光配上深蓝的色调,让我的心渐渐平静,这时一阵悠扬的琴声从咖啡厅的深处飘荡而来。我刚刚平静下来的心因为这琴声而产生了一丝波动,渐渐地,我又开始回忆起过去往事„„

过了好久,一阵轻快的脚步声把我从回忆中拉了回来,我闻声望去,是一个二十出头的小姑娘。

这个小姑娘穿着一件不太合身的橙色上衣,下身穿着一条已经洗得泛白的牛仔裤,眼神不安地向四处张望。

我不禁冷笑起来,以我的目光来看,这个小姑娘怕不是来找工作的吧,我喝了一口咖啡,便坐在角落暗中观察起来。

她走到服务台前,略微有些羞涩,不知该说些什么。这时,在服务台上的女服务员问道:“请问要喝点什么?”女服务员头也不抬,眼睛死死的盯着桌上的账本,手中也不停的转着笔,那涂了唇彩嘴唇不停的咀嚼着,似乎在吃口香糖。

小姑娘这时鼓起勇气问道:“请问你们这还收服务员,我„„”语声未落,那名女服务员抬头打量了一下,笑着摇了摇头。我认为她就会这样失望的走出去。却不曾想到她对服务员说了一句谢谢,微笑着走了出去。

看到这个小姑娘后,我又想了想我之前受过的打击。我一直都是用一个悲观的眼光去看待一件事情,这样能做好什么事呢?为何不换一种眼光去对待呢?想到这里,我便喝完眼前的咖啡,从店里走了出来„„

眼 光

高二(3)陈子逸

今年的冬日蒙上了几分灰暗与寒冷。

大雨扑啦啦地下着,奏起了沉重的交响乐也同时迎来了一个不幸的消息。

您的病情加重了,给我们仿佛狠狠地敲上了一棒。

连夜冒雨赶回老家,高速上车辆飞快地奔驰着,如同天上下的雨那一般的急骤。

父亲的手机不断地响着,加速了我心中的慌乱又如同外面的雨无绪地蹦跳着,噼里啪啦,未曾远离。

两个小时的行程头一次感到是如此的漫长。未到家门口就看见灯光闪烁,停着许多车辆,徘徊着的是许多亲戚。一下车就跑到您的房间,众人看见皆说:“维维回来了。”我看着您,可您的眼光呆滞,就像看见一个陌生人一样。病魔摧残得您说不出话,难道还要剥夺您生命的最后那一点记忆吗?

呼啸的寒风吹冷了眼眶中炽热的泪水,我站在门口望着那一片您曾经劳动过得热土。

您所剩的时日不多,唯一能做的便是留下来多陪陪您。

爆出声中一岁除,夕阳沉落在天际,遥远的天边被染成了一片温暖的橘红。您艰难地陪我们过了最后一个春节。吃力地抬起苍老而又干瘦的手,示意着奶奶给我们发压岁钱。那一刻您的眼光中饱含着垂死前最后一点欣喜。

大年初七,极为寒冷。您的床边多了一瓶氧气罐,我在床边抚摸着你的手。我看着您,您看着我,脑海之中不禁浮现起儿提时的场景,可如今一切都流逝而去。我的眼眶再一次的红润了,您的眼里竟然也布满了眼珠,眼光中展现了对人间的不舍,更展现了对亲人的不舍。一切都是依依不舍的。

氧气罐被拔掉了,您快走到了生命的尽头。您的房间里站满了人可安静得只有您微弱的呼吸声,我的心里再一次紧张起来,生怕有一刻寂静一片。我站在门口,看着您。您的眼里有泪花,眼光中有不舍。

一片寂静,寂静的令人发慌,随后而来的是人们嚎嚎的哭声。灰色的墙上有一只灰色的猫,

3 那只老猫也叫了几声。

我忍不住悲伤跑到窗外,透过窗户看着您未曾闭合的眼光。

门口的老树上几片稀疏的叶子也在大风中飘落下来,萧瑟萧瑟。

眼 光

高二(4)班 吴雯欣

眼光是什么?通俗来说就是人的视线,但更深层面来理解这更是一种眼力,一种观察认识,发现鉴别事物或问题的一种能力。眼光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重要,甚至可以说是必不可缺少的。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去训练自己的眼光,来使自己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先来说说发现了万有引力的科学家——牛顿,为什么坐在苹果树下的人有那么多,却只有一个牛顿被苹果砸到后提出万有引力呢?因为牛顿具有一般人所没有的眼光,拥有预见事物或问题的能力,所以他成了一名留传青史的伟大科学家。再看看“发明大王”——爱迪生,他通过观察镜子扩散光源而为母亲手术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条件,他通过观察身边的事物,在他84年的生涯中统共发明了1099项专利发明,这难道不是他拥有好的眼光的明证吗?

我们再来看看中国的伟人——李时珍,通过他的眼光,鉴别了上千种草药,如果不是他的眼光帮助他鉴别毒草,他可能就不会留传下《本草纲目》这部响遍世界的医药著作。还有一位学医却不是靠医学而是靠文学被后人所铭记的伟大作家——鲁迅,他在日本留学学习医学,深刻了解了日本对中国的耻笑,中国人的麻木与腐败,他果断地选择弃医从文,选择了这个在当时并不受人注重的职业,写下了千百篇骂醒中国人的文章。他拥有当时千千万万中国人所没有的眼光,去认识了当时那个腐败落后的中国。就是因为他的眼光、他的真知灼见,唤醒了许许多多的人的思想,拯救了一个即将腐败衰亡的国家。眼光是必不可缺少的,要是鲁迅没有这样的眼光,可能许多中国人还没能清醒过来呢。

说了这么多正面例子,其实也有反面例子。中国有个成语“亡羊补牢”。牧羊人就是一个极其没有眼光的人,圈养的屋子破了一个洞,他却没有预见不去修理的后果,一直等过狼叼走了羊,牧羊人才后悔莫及,补上破洞,但为时已晚了,羊再也不会回来了。可见眼光是多么重要,它可以帮助我们预见事态发展,使事态不向坏处发展。

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拥有眼光。去观察,去认识,去发现,去鉴别,预见事物或问题。眼光不可或缺!

眼 光

高二(4)班 吴石毅

这个世界是不确定的。升学、就业、升职、加薪、出名都需要机遇。寻找机遇,需要的是眼力。

而眼力则需要身心的成熟和对社会的了解才能慢慢锻炼。 有一位小孩子看见蝴蝶正在破茧,努力半天也只把头挣扎了出来。乐于助人的他拿来了一把剪刀,帮助蝴蝶剪开了剩下的茧。蝴蝶很轻易地从茧里钻了出来,翅膀却因为没有充血断送了后半生的幸福。

这位孩子被许多人唾骂,其实他并没有做什么错事。只是因为他涉世较浅,没有遇见或认识事物的眼力。又有几位孩子懂得不需要帮蝴蝶剪茧的事呢?所以眼力并不是人们一生下来便拥有的,需要身心的成熟。

学完了《长亭送别》和《报任安书》两篇文章,里面的人物也说明了这一点。张生与莺儿最后成了夫妻,倘若莺儿在张生外出京考的三年里,又爱上了另一位公子又或者张生在京都认识并相恋上另一位女子,不就没有后来流芳百世的佳话了吗?莺儿是有眼力的,她看中

4 的张生是一位痴心不改,具有大作为的男人;张生是有眼力的,他看中的莺儿也是一心一意,不水性杨花的女人,所以最后在一起过上了幸福的日子。

司马迁也是有眼力的人,但他并不像上述人们因为身心成熟才锻炼出来眼力。他是涉世较深懂得人情世故,他的《报任安书》看上去是为了回复他朋友所提出的要他向皇帝推贤进士之事,实则是告诉后人他为什么要忍辱负重完成历史使命的雄心壮志,因而为后人所敬仰。

刚开始司马迁被关入牢狱施以宫刑,让他受尽了折磨和屈辱。换作了一般人早就坚持不下去一命了结所有痛苦,但他没有。因为他把眼光放得长远了,知道自己如果平常的死去,后世便不会记得他的名字,不会知道他毕生创作的《史记》。他的眼力预见了时代终将发展,所以凭借《报任安书》将自己的名字随着雄心壮志一起为后人敬仰。

现在人们却失去了眼力,为了一时的利益搭进了自己后半生的幸福,。食品问题、贪污腐败、违法犯罪,人们做事的时候并没有预见或发现后果。眼光并没有随着身心的成熟和涉世的加深而锻炼,因为他们并没有懂得“眼光还要放长远”这个道理。

眼力不仅需要锻炼,还需要把眼光放长远。

眼 光

高二(5)班 卢佳怡

你以什么样的眼光看待世界,世界便会用同样的眼光看待你。 首先我们要拥有鉴别是非的眼光。众所周知,新东方创用人俞敏洪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在他高考的那个年代,英语显得并不重要,在高考中所占比例极低。在他第一年高考时,他向着自己的目标常熟师专进发,但是失败了,而且败在英语上。他没有放弃,再一次参加高考,总分超过常熟师专录取线,可英语还是未达际。以常人的眼光看,他没有必再坚持去了,那个时代不读书照样可以养家糊口。可俞敏洪不一样,他用自已鉴别的眼光决定自已还要再考一次,而且这一次他的目标变成了北京大学。高考中英语规定用时是两个小时,他仅用了四十分钟就交了卷,老师气愤地指着他,“你把唯一考上北大的希望给毁了!”偏偏这一次,他以足够优秀的成绩进入了北大。这个世界没有辜负俞敏洪的好眼光,这也是他成功人生的开始。

光有鉴别的眼光还远远不够,更需要拥有正确认识自己的眼光。从江阴的一个小村庄走出来,俞敏洪在火车上站了36个小时到达了北京,这一切仅仅是开始,这个从农村走出来的放牛娃一开口让大家都笑了,他说的英语充满乡土气息,很快俞敏洪的成绩让他排到了最后一个班级。在后来的访谈中俞敏洪说,他当时是在同学老师们鄙夷和无视的眼光中度过的。让我们去做当时的俞敏洪肯定会放弃自已,因为我们没有他那种正确认识自己的眼光,他苦练普通话和单词发音,绝不相信自己仅有这点能力,有空就记单词背英语。皇天不负有心人,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且留校任教。当初同学们的那种质疑必定变成了佩服的眼光。 最终使俞敏洪成功的还是他那预见事物的眼光。随着中国的强大和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英语在生活中越来越重要,俞敏洪正是预见了这一点,坚定地选择了辞职。在一家教育机构工作后,自己创立了一家学英语的教育机构。正如电影《中国合伙人》中演绎的那样,创办过程充满艰辛和阻挠,可他预见的眼光告诉他,英语教育在未来必为大势所趋,坚持!一定要坚持!很快,新东方教育拥有了一万五千多名学员。后来,新东方在美国纽约股票交易所上市,如今新东方已经遍布全中国。

倘若我们能拥有鉴别是非,认识自己,预见事物的眼光,那么成功离我们不会太远了。

眼 光

高二(5)班 沈梦瑶

5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眼光。

有些人骄傲地说,每次家庭聚会上大人们聊到我时,总会说:“这丫头眼光好,以后长大了能干大事。”而这原因,只是源于我几年前的一个小小的决定。

那时,妹妹刚上小学。正如她那个年纪的孩子一样,她好动,喜欢展示自己,却不同于其他女孩子,她仿佛有着用男孩子般用不完的力气。有一次,见她跟着电视机前的明星学样扭动着,我便有个想法,于是跑去问母亲,“让她去学跳舞怎么样?”母亲先是一愣,后来想着有些道理,“这丫头力气这么多,使该找个地方给她使去。”去征求妹妹的意见,她自然是听姐姐的话的,只是眨巴着眼睛,晕乎乎地答应了。

这时间一长,妹妹不仅爱上了舞蹈,还展现出了惊人的舞蹈天赋,连舞蹈老师也对她赞不绝口,说她是跟好苗子。妹妹也十分争气,每天都拼命地练习,却从来不喊苦,只是练着。估摸着学了快四年了,她的实力已经到了可以代表苏州,甚至代表江苏去首都比赛,去澳大利亚开阔眼界。

曾经有许多人问过她,是如何发掘出自己的舞蹈天赋的,她总是笑眯眯地说:“我的姐姐眼光好,要不是没有她,我也不会这样!”

看着妹妹即将远赴首都去专业舞蹈学校学习,我的心中也是感慨万千。

曾经有人问我,为什么我的眼光这么准,能一下看出妹妹的天赋所在。我沉思许久,却也总想不明白。或许是在一次听音乐时她扭动着身体?或许是因为她有用不完的力气?有或许是她在看电视时看到有人跳舞后脸上欣喜的表情?„„我不知道,或许与这些都有关系,那只能说我观察力还不错;或许与这些都没关系,那也只能说我的感觉也还不赖。

这世上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眼光,视力好,看得远,自然可以说他眼光好;脑子好,看得长远,这也是眼光好;观察事物仔细,能对未来作出正确的判断,这眼光固然也是很不错的„„这世上,人很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眼光,只是需要慢慢去发现罢了。

或许是在一次玩耍中,或许是在一次深刻的思考后,又或许是在经历了很长一段路后,你终会发现它的。

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眼光。

眼 光

高二(5)班 肖斌

他是那么的有眼光。

他是我的爷爷,爷爷是个老頑童喜欢和孩子玩,喜欢打牌,还喜欢看风景。 爷爷喜欢和孩子玩,玩什么呢?捉迷藏。可爷爷每次只肯去当一个角色那就是抓的那个人,他这个人就是有非比寻常的眼光,每次都像偷偷看似的无论你藏哪都能寻到你,有一次我躲在后面人家院子的菜铺子里居然被他抓了出来为什么呢?就因为泥上面有我的小脚印。哇!当时对他满是崇拜,他是间谍吗?怎么会有这种眼光?

爷爷喜欢打牌。一打就是一天有时吃饭的时候都忘了,可日子久了就没人和他打了因为他们老输,记得有一次老李就剩两张牌了笑眯眯看着爷爷说出对子呀!爷爷像看穿了什么就依他出了对子,嘴里自信地说好!可有范啦!果不其然,老李剩两单牌还很大,爷爷的眼光真是无人能及。

爷爷的眼光真是自然明察秋毫,我记忆中最深刻的一次便是过节时的那次。

春节,家里自然少不了年糕,买年糕这种小事肯定是非我莫属了,母亲给了我20让我去切20块年糕回来,我到了店里对那个老人说;”老板切20块年糕,他切了一块年糕在秤

6 上秤了秤说21块5毛要不要,我一把夺过说:”我说20就20,然后给了20给他,回家后爷爷看到了问:”这年糕怎么多了?我有了慌说没呀!爷爷很肯定的说:”绝对多了!你撒谎,这绝对不只20,我没办法说:”21块5毛妈妈给我的,这时爷爷大怒说:我看到你妈妈给你20怎么会多?我灵机一动便说:我自己贴了点,后来爷爷去问了店主知道了真相还了那些钱回来将我打了一顿,原来他早就看出来年糕多切了,我在撒谎,从那以后,我再也不敢撒谎因为在他那神奇的眼光下没有用。

爷爷喜欢看风景,更喜欢把风景画下来,有一次,他画了一副家旁河边的风景,柳树,小鸟,蓝天,河流什么都有,可让我惊诧的是居然有一丛玫瑰在画上,我不信结果下去一看真有!一种敬佩感从心里油然而生这是什么眼光?

他是一个非常有眼光的人,他是我爷爷。

眼 光

高二(5)班 邱方吾

我妈妈的眼光很独特。

从小到大,我妈妈总是一语中的地说中事情,就好像万事万物都听从她的言语来行事一样。

小时候,我总爱炫耀。有一次春游,要出发了,我偷偷地拿了新买的溜溜球打算去向同学展示,可还没等到我放入口袋,妈妈就进门看到了。我立刻说:“老师没有说不让带,只说不带手机,所以不如带着玩玩。”妈妈用扫描仪一般的眼睛把我从上到下扫了一遍,用玩味的语气说:“是要给同学炫耀吧!但我还是不建议你带。”“为什么?”我一边问一边暗想她是怎么知道的。“直觉。”果不其然,由于我太过招摇,被老师发现直接没收了。

我长大后,她的眼光似乎更为独特了。在年初春时节,天气忽冷忽热,人们只得不停穿上厚外套,又不得不脱下厚外套。我正打算去上课,可我的公交卡不知踪迹,翻遍了书桌的每一本书,找过了房间的每一处角落,仍然毫无收获,眼看要错过时间了,我只得打电话给妈妈问她有没有看见过?谁想她却一语道破天机说:“你有没有找过外套口袋?”而我的交通卡真的安安静静无声无息的躺在温暖的大衣口袋里。我立即带着它去赶课。

我回到家,发现妈妈正在忙着做家务,我便疑惑地问道:“为什么你连看都没有看过就知道我的交通卡的去向?”她说:“你有没有注意观察和仔细思考过?现在是什么天气?人们穿什么衣服?东西一般放哪?最后一次见到它是什么时候?没有的话,你怎么找,你能找遍世界的每一处角落吗?”“这一次是天气的原因。哪小时候呢?”“溜溜球那次阿,如果老师允许你带就没有理由不许你带手机!”

我如同醍醐灌顶一般大彻大悟,回想之前的事,总是在发生前有着那细微的预兆,上到国家大事,下到鸡毛蒜皮,总是存在着规律和征兆,只不过我以前从未在意过它,所以我没有妈妈那些未卜先知,见微知著的眼光和“运筹帷幄”猜透事物于千里之外的能力。

没有预言,从不占星,不是算卦,每一个人都可以有与妈妈一样独特的眼光。

眼 光

高二(6)班 谈晗婷

生活中处处都有机遇和挑战,许多时候从表象上是看不清的,只有着眼远处才能发现其中的奥秘。是否有眼光很多时候会决定成败,可见它的重要性非同一般。

眼光是扣开成功殿堂的敲门砖。在大航海时代,许多航海家正是凭借长远的眼光与坚定的意志完成了一项项创世之举。如果不是哥伦布坚信地圆学说,凭着信念一路向西越过大西洋,就不会发现美洲,使世界连成一个整体。在中国古代,在科学不被重视的时代,却仍有人坚信科学,刻苦研究,留下许多的成果结晶,像浑天仪、《九章算术》等,为后人留下了

7 无数瑰宝,直到今天还被人们称赞利用,而腐朽的封建迷信却消失在历史长河里。

眼光是在大海航行时的罗盘。在科技高速发展的现代,有许多企业家抓住机遇,从平凡的人生中一跃而起,成就了许多商业神话。如果不是拥有长远的眼光,他们是很难成功的。马云利用互联网平台打造了淘宝,刘强东使网上商城和快递一体化成就了今天的京东,美团掌握人们的需求发展了外卖行业。在现代社会一切都日新月异,如果不抓住机遇,把眼光放得长远,又怎么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不被淹没在平凡之中?

眼光是能冲破黑暗的翅膀。许多人都会遇到困境,那种无力感与挫败感常会使人一蹶不振,令人难以拜托而走向失败。只有在困境中不放弃自己,向困境外存在的机遇看齐才有摆脱现状的可能。鲁迅到日本留学学习的是医学,他想通过学医救人治好处在混沌中的中国人,但很快他发现这是行不通的,学医救不了中国人。他一定困惑过不知道如何救国人,不知如何为祖国做出贡献,但很快他弃医从文,用另一种方式医治中国人的思想。一篇篇檄文的发表也让越来越多的国人站起来反思自己,共同反抗。看到问题,解决问题,正是眼光让我们有能力尝试新的角度、新的方式,从而解决问题,从黑暗之中挣脱出来。

生存很难,生活也很难。光有能力是不够的,还要有长远的眼光。有了长远的眼光才能让我们不被眼前的一切所拘泥,让我们有实力展望未来,相信有更美好的远方。

附:

眼 光

高三(3)班 殷敏华

眼光是什么?它是昭君望穿两个民族的历史,迎着风沙,造就了两个民族的安宁与和谐的壮举;它是屈原用自己的理性智慧洞察万物后,吟唱出“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的千古名句,来诠释高洁与纯朴的伟大。眼光是黑暗中照亮前方的明灯,引领我们走向光明;眼光是航海中指明方向的罗盘,指引我们走向成功。

我们为什么需要眼光呢?

在凄风苦雨的年代,面对繁多的选择与诱惑,我们需要眼光;在动荡不安的时期,面队真理与酷刑,我们需要眼光;在灯红酒绿的社会,面对国家利益与个人安危,我们更需要眼光.

因为具有眼光,鲁迅看到了国人愚昧麻木的灵魂,毅然地弃医从文,用手中的笔唤醒沉睡的国人,在那风雨如晦的年代,是他凭着敏锐的眼光,用心燃起激情的火炬。

因为具有眼光,马寅初看到了真理的伟大,不怕油锅炸,不怕鞭子打,不怕坐牢,更不怕死亡,一直用生命捍卫真理,在那瘴烟四起的岁月,凭着独特的眼光铸就辉煌。

因为具有眼光,王百姓看到了人民的幸福与安康,毫不犹豫地离妻离娃离开温暖的家,去专门与危险打交道,在人情冷漠的今天用远大的眼光,感动了全中国。

因为具有眼光,他们演绎了生命的华章。 那么,我们需要怎样的眼光呢?

人之一世,殊为不易,在看似平坦的旅途中充满种种荆棘,我们需要发现和观察问题的眼光,需要预见事物的眼光。

苹果的落地,引发了牛顿的思考,牛顿那发现问题的眼光造就了万有引力的横空问世;人民的饥饿,引起了袁隆平的思索,袁隆平那观察问题的眼光造就了东方魔稻的胜利完成,解决了民生之苦;世界的黑暗,启发了爱迪生的思维,爱迪生那预见事物的眼光为人民留下了万家灯火,让光明照亮世界。

我们还需要坚定的眼光,需要“不指南方不罢休”的执着;需要自强的眼光,需要“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进取; 需要温暖的眼光,需要“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

8 深情。坚定的眼光让我们始终咬定青山不放松,塑造人格;自强的眼光让我们有决心为中华之掘起而读书的壮志,发展自我;温暖的眼光让我们感受温暖,传递幸福,滋润身心。

我们需要有眼光,敏锐独特远大的眼光,能让我们演绎生命的华章;坚定自强温暖的眼光,能使我们暗淡的人生熠熠生辉。

关于眼光的名人名言

陈旧的眼光感受不了任何新景像。 ——英国作家 萨克雷

以嘲弄的眼光看待人生,是最颓靡的。——美国31位、第32任总统 罗斯福

一个成功的创业者,三个因素,眼光、胸怀和实力。 ——阿里巴巴主席首席执行官 马云

不要对一切人都以不信任的眼光看待,但要谨慎而坚定。 ——古希腊哲学家 德谟克里特 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朦胧诗人食指

第四篇:七年级月考一数学质量分析报告

七年级上学期月考一质量检测数学学科试卷分析评价报告

为了更好地监控义务教育新课程进入常态以来各学校的课程实施情况,我校组织了全七年级教学质量的检测,现将数学学科的命题情况及检测结果做出分析报告。

一、命题指导思想和原则。指导思想:七年级学业水平测试试题的指导思想是有利于义务教育新课程的实施; 有利于减轻学生 过重的学习负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引导教师和学生关注社会和身边的热点问题,增强应用数学 的意识。 命题主要依据《全日制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本理念和基本要求,从数学 内容、数学能力和数学素养三个方面考查学生的数学学业水平。命题基本原则

1、体现基础性。体现基础性表现在:试题题目首先要突出“双基”的考查,严格依据《数学课程标准》的具 体现基础性 体要求命题,试题的难、中、易比例约为 1:2:7,满分一百分;

2、体现全面性: 试题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 体现全面性 值观的全面考查,以激励学生为手段,以发展为目的,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拓宽视野,重视 课堂、书本以外的数学。

3、体现数学的应用性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生产实际出发设计数学题目,试题要体 。

4、体现数学的体现数学的应用性 、现应用性、生活性和时代性。

5、体现灵活性和趣味性试题要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体现灵活性和趣味性:体现灵活性和趣味性 和数学素养。要使学生感到数学好玩,从而产生对数学的兴趣。

7、体现数学学习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

8、体现数学学习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试题要考查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作图等操作能 体现数学学习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力。体现公正性:试题要适合学生实际与学科教学实际,尤其要注意对不同起点学生水。

9、 体现公正性 平考查。试题的背景体现公平性,是每个学生所熟悉的问题。

10、 体现导向性试题要体现新课程理论,指导教师执行和把握《数学课程标准》。

二、试题主要特点

(一)试卷基本结构及概述 试卷分为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画图题、解答题、探究题、应用题七道大 题,试卷考查全面,知识点覆盖率较高。试卷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在全面考查基础知识的基础上, 注重考查了学生的运算能力、作图能力,观察、分析、概括、推理和数学表达能力等基本技能;注重考查了数学思想方法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试卷布局由易到难,螺旋式上升,体现了层次性和发展性。试题力图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基本理念。(二) 试题特点和考查意图 1.试题突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考试题突出基础知识、 《数学课程标准》将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分成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 与态度四个部分,其中知识与技能为首位,只有通过知识与技能这个载体,才能培养学生数 学思维、问题解决的能力,才能在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充分发展。因此期末试题有 70 分的题目是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情况。对于基本运算能力,主要是考查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没有运算繁琐的计算题。对于空间观念,也只是考查简单的几何图形中基本元素的关系或现实生活中的基本事物之间的关系。试题没有考查学生机械记忆和模仿的题目,而是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 基本事实和法则理解和运用的能力。2.试题注重了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社会的生产实践,体现数学的应用性 试题注重了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社会的生产实践,“标准”的总体目标中指出:“学生能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本试题尽可能的联系学生熟悉的生产、生活实际问题和学生亲身经历的事情,体现数学的应用性。试卷中的第 2 题、第 4 题、第 8 题、第 12 题、第 21 题、第 22 题、第23 题、第 24 题、第 25 题都以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事物为背景考查数学的相关知识。

三、试卷分析 1.部分学生“三基”掌握程度不够部分学生“三基” 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扎实, 基本技能的训练不到位,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和运用不够灵活。对数学的概念、法则、性质、公式的理解、存储、提取、应用均存在明显的差距。不理解概 念的实质和知识形成发展过程,死记硬背,因而不能在一定的数学情境中正确运用概念,不能正确辨明数学关系,导致运算、归纳、推理发生错误。部分学生运算能力、作图和识图的能力较弱,运算能力弱则表现为算理不清,不能正确应用符号语言表明数学关系,运算技能低,不能按照一定的程序步骤进行运算,更不善于通过观察题目的特点寻求设计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例如,第三大题是计算题,考查学生有理数运算、合并同类项、代数式求值、解方程等运算能力。是“标准”对七年级学生的基本要求,但此题全地区的得分率只有 62 . 3%。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学习的灵魂,对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答卷情况看,有些学生对数形结合思想、分类思想、方程思想和统计观念理解和运用不灵活。例如,第 6 题、第 13 题就是运用数形结合思想,第14题就是综合运用数形结合和分类的数学思想,第

24、25 题是运用方程思想。2.部分学生的数学能力还处在较低水准部分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处在低水平状态。其主要表现为:第一,阅读理解能力差,审不清题意,尤其不能正确理解关键词的意义;不能正确辨明第一数学关系,导致解题失误。例如,第

24、25 题得分率较低,丢分严重。第二,对数据的处理能力较低,不善于分析处理数据。第二, 数学表达能力较差。例如第23 题是考查合情说理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 第三 说理能力、 失分率达到了 30%。第四,思维不全面,灵活性差,缺少创新精神。第四对数学学习没有自信,遇到不熟悉的问题,放弃思考机会,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3.阅卷的质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在查阅试卷过程中, 我们发现有些学校期末阅卷工作做得认真细致, 每小题的得分或去分,在什么地方出现错误,每个大题得分,都标志的清晰明了,一目了然,这样学生在进行试题反思和校正时会很清楚地知道自己什么地方是正确的,什么地方是错误的。而有些学校试卷,在每个题目上即没有得分或扣分,也没有错误标记,只在前面得分栏中给一个分数,也给试卷分析带来很多不便。试题评分标准是按照解题步骤给分的,但有些学校的试卷,只要学生结果错误就给零分,这种评卷方式不利于激励学生数学学习,更不能客观地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

四、从分析结果看我校义务教育新课程数学教学的基本状况:

1、能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能重视基础知识、从统计中我们看到,一些学校的课堂教学比较扎实,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 本数学思想方法掌握较好。另外,一些学校学生整体水平比较均衡,这说明这些学校在日常 教学工作中,能面向全体学生,不抛弃、不放弃每一个学习困难的学生。2.能重视对数学课程标准新增内容的教学 试卷中的第 4 题、第 9 题和第 22 题是考查统计与概率相关基础知识的试题,这三个题 的得分率都高于 70%,说明教师们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比较重视,实效性强,学生们初步具 备了统计意识和观念。 3.能重视对学生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和训练除演绎推理外,合情推理也是数学的重要推理,而七年级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第 22 题第三问,第 23 题都是考查学生合情推理能力的试题,从学生作答情况看,得率都超过 60%,这说明大多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重视了对学生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2、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概括地说,两个现象,两个不好。 1.学生成绩呈现严重两极分化现象 受学生智力、爱好、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学生成绩有小幅度的差异是正常的,但从以 上各表和统计图中我们看到学生成绩差异过大,两极分化现象突出,这就属于不正常了。 有些指标差距相当明显。 原因有二个方面:其一,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好;其二,学生学习条件的差异较大。受家庭环境等因素影响,农村学生基本没有课外学习的时间和条件,也很少有书本以外的学习资料。 第二,班级与班级之间的差异现象。从统计中我们清楚地看到,成绩最高的平均分56.1 第二 分, 最低的学校平均分只有 41.6 分, 相差近15分 ; 及格率最高为 49.4%, 最低则为 17..1%, 相差 32.3百分点;优秀率最高的为 13%,最低则为 0%,相差 13个百分点;学生最高分 98 分,最低分只有 6 分, 极差为 92分。 原因有二个方面:其一,学生生源分布的不均衡性;其二,学生课堂纪律的差异性。在一些学校调研时,我们了解到学区的部分优秀学生在小学升入初中时,就到其他学校 就读,学生整体素质“天生不足”。

3、学生与学生之间分化现象突出。在同一所学校中,学生之间的差异也很突出,试卷中有的试卷的极差为 90 分, 这已经不是在认知水平上正常的差异了。其原因是:一些学生受网络游戏、社会不良倾向的影响和诱惑,沉迷于虚幻的网络和不健康的活动中,经常逃课,不完成作业,甚至放弃学习,导致人为的分化现象。 2.学生中存在严重的厌学现象 在抽样的 490 份试卷中,成绩低于 30 分共有 71 人,占样本数的 14。5%,其中有 9 人低 于 10 分。翻阅这些学生的试卷,我们会发现这些学生对数学知识一窍不通,仅有的几分也是 随意选择 A、B、C、D 蒙得的分数。这部分学生对学习已没有任何兴趣,对考试成绩的好与坏 无动于衷,已经达到的厌学的程度。 产生厌学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其一,部分学生小学的学习基础较差,升入初中 后学习吃力,欠帐越来越多,包袱越来越重,久而久之产生厌学情绪。其二,学习成绩的进 步是长时期努力的结果, 需要勇气和毅力, 一些学生在一段时间内成绩不好或有些退步就失 去信心,自动放弃。 3.中小学数学知识的衔接不好 长期的中小学教学互不通气,学生升入初中后,对初中教学管理方式、教学方式、课程 设置较多极不适应,学习负担越来越重,分数与小学相比越来越低,失去了学习的信心,造 成了学习上的逆反心理,形成了学习基础的欠缺。 4.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不好 翻开学生们的试卷,从多个方面反映出有些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好。解题步骤不完整,代数式求值不化简, 解题格式不正确, 解答题只写结果不写解答过程; 丢符号、 字母和丢题目; 数学符号表示不清楚;作图不用尺和圆规,不标明字母;审题不认真,只看前半部分不看后 半部分。 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 要经过长时间的培养和磨练, 它与家庭教育 和学习环境, 教师严格的要求和学习伙伴的影响都密不可分, 因此学习习惯的培养要从小学 阶段开始抓起。

对今后命题工作和教学工作的建议和思考 对今后命题工作和教学工作的建议和思考

(一)关于命题的几点思考命题工作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试题的质量关系着考试的成败。命过题的人都有一种感受,每一套试题都是不完美的作品,通过学生的作答和反复推敲,都会发现这样或哪样 的不足。这次七年级数学试题同样有许多地方需要改进。从学生得分率看出,考试之前预测的一些容易题的得分率不高,说明部分学生对这些题的解答产生困难,预测与实际结果有一定的差距。第 19 题,若多项式的项数少一些,此题的错误率可能就会降低一些。 2.试卷的布局再合理一些试卷的布局再合理一些 从得分率角度看, 3 题放在选择题的最后一个会更好。3.试题的开放度不够,开放题的评分标准再放宽一些 试题的开放度不够, 试卷中第 7 题、第 10 题、第 21 题、第 22 题,第 23 题是开放题,分值总和只有 15 分。 试卷应再增加一些考查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开放性试题。第 7 题和第 21 题答案评分标准可以再放宽一些。

对今后数学教学工作的建议:1.加强“三基”的教学,体现基础性 加强“三基”的教学, 扎实的基础知识、 娴熟的基本技能和数学思想方法的灵活运用是形成数学能力和继续学习的基础, 也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毋庸置疑, 学生对“三基”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学生考 试成绩,间接影响后续的学习, 因此很抓基础是数学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对于各种运算要一个 一个的过关,基本作图和数学书面语言的训练要抓实抓牢,不能蜻蜓点水一带而过。 2.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 注重在平时教学中由实际问题和具有挑战性问题引入,创设新颖、开放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探索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避免单纯的模仿与枯燥的记忆,使数学学习成为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的数学素质只有整体提升,才能迎接新的问题的挑战。

第五篇:第四次月考作文一棵大树的庄严作文讲评

第四次月考作文“一棵大树的庄严”试题导写

(一)试题回放

22.请你根据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或文化的感悟,以“一棵大树的庄严”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不少于800字。(60分)

(二)写作指导

湖南师大附中2011届高三第四次月考的作文题,考生普遍反映比较难写。难在哪? 第一,“一棵大树”的特征难识别。虽然同学们对大树都比较熟悉,但观察、了解似乎并不太多,对大树的基本特征普遍缺乏全面的、清楚的、明确的认识。然而,“大树的庄严”又正是对大树基本特征的抽象和升华,如果抓不住一个或若干个特征,写作“庄严”自如老虎吃天无从下口。从写“墙”、写“鼠标”、写“毛毛细雨”,到这次写“大树”,我发现了同一个问题:同学们对自己身边的事物,虽熟视,却多无睹。生活源泉枯竭若是,光靠所谓灵感和技法,是不太可能写出高质量的文章的。

第二,“一棵大树”的本体难确定。面对这道作文题,很多“经验丰富”的同学先入为主,将其归为比喻型作文题之类,因而陷入了求本体、找相似点的烦恼之中。其实,“一棵大树”可理解为喻体或象征体,也可理解为实体;也就是说,既可将题目理解为比喻或象征型命题,也可以理解为论题型命题。可以直接将“一棵大树”作为写作对象,通过对它的生态、形态、动态等方面的特征的描摹,赞美其可歌可师的“庄严”之处;可以直接将“一棵大树”作为写作对象,揭示其对于森林、对于气候、对于环境的重大意义;可以直接将“一棵大树”作为写作对象,讴歌其活不择土壤环境、生为人遮凉献氧、死为人作材作柴等等品德;甚至可以将“一棵大树”直指胡杨,颂扬其“活着千年不死,死去千年不倒,倒下千年不朽”的精神„„其实,题干中“对自然„„的感悟”已明确提示考生,“一棵大树”可以理解为实体,可以直接作为表现对象。知此,“大树”本体难求的困扰,就将烟消云散。

至于“大树”的本体,其实非常简单,一个国家、一个集体、一个人„„都可比喻或象征为“一棵大树”,都可纳入写作范畴。项羽是“一棵大树”,顶天立地,迎风斗雨,视死如归;屈原是“一棵大树”,身为国家栋梁,绝不同流合污,至死忠贞不二;司马迁是“一棵大树”,虽刑余之人,仍发愤写作,矢志名山事业„„农民伯伯是“一棵大树”,扎根土地,默默劳作,平凡之中显“庄严”;爷爷是“一棵大树”,劳苦一生,荫庇后人,质朴之中寓“庄严”;妈妈是“一棵大树”,支撑门庭,养育子女,慈爱之中蕴“庄严”„„只要展开联想的双翼,在“自然、社会、人生或文化”的天宇里展翅翱翔,思维壅塞的状态就可以迅速冲破,文思就可如泉涌至,行文自可左右逢源。

第二,“大树的庄严”的内涵难界定。界定“庄严”的内涵,是写作本文所无法绕开的重大关节:不作界定,审题会有走偏甚至迷失之虞;界定不当,立意会有主观甚至偏狭之嫌„„要准确界定“大树的庄严”的内涵,对于青年学生来说,是有些难度。但是,只要抓住了大树的若干特征,然后加以合理想象,抽象出某些既具大树独特性又富人生启发性的“庄严”,并非没有可能性。例如,大树不择环境、扎根土壤、高大挺拔、无惧风雨、贡献绿荫、清新空气、收容鸟雀、提供木材„„可以升华出诸如顽强、忠诚、傲岸、无畏、奉献、宽容等等美质,无不可谓之“大树的庄严”。看来,问题仍然出在观察不到、积淀不足、联想不丰、思域不宽。

第四,“对自然、社会、人生或文化的感悟”难形成。既要表现“一棵大树的庄严”,又要从中结出“对自然、社会、人生或文化的感悟”,是本文写作的基本要求,做到不易,自有难度。考场上,最好莫贪大求全,一篇800字篇幅的短文是不可能将满天麻雀捉尽的,考生应该果决地从“自然、社会、人生或文化”四者中选取一隅,或写“一棵大树”对于自然的意义,或写“一棵大树”对于社会的影响,或写“一棵大树”对于人生的启示,或写“一

棵大树”对于文化的意味(考虑到中学生的社会认识、生活阅历、文化修养等等方面的现状,笔者建议尽可能从“自然”和“人生”两个角度切入)。其实,只要抓住了“大树的庄严”的内涵,联系人生谈感悟并不太难。

与往常的作文试题相比较,本次作文题的审题、立意有些难度。但俗语云:“难者不会,会者不难。”只要有一定的观察体验,有一定的联想水平,有一定的概括能力,有一定的生活积累,就能透过“意料之外”的表象,看出“情理之中”的实质,就能较快突破思维壅塞,理清写作头绪。

(三)习作评改

1.一棵大树的庄严

高0802班 周莉

每一株小苗都会抱有成为参天大树的梦想:梦想将树根深深地扎入黑暗的泥土,任凭风吹雨打,依然屹立不倒;梦想将树枝高高地伸向明亮的苍穹,高大挺拔,使人遥不可及;梦想像大树一样庄严地活着――正直不倚地、自强不息地、大度洒脱地活着!

无论是一个国家,一个集体,还是一个人,都应该拥有这样的大树的庄严。

国家拥有了大树的庄严,才能走向繁荣与富强。朱熔基总理一生以“公生明,廉生威”为信条,有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怀。在他任国务院总理期间,中国社会和谐,经济腾飞,这与他公正、廉洁的办事理念是密不可分的。他曾说:“要准备一百口棺材,九十九口送给贪官,最后一口留给自己。”于是,他为国家树立了正直不倚、傲岸挺拔的大树的庄严,使中国这棵庄严的“大树”正气凛然,世风肃然,人民安居乐业,国力不断强盛。

集体拥有了大树的庄严,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著名的搜索网站百度就是拥有大树的庄严的集体。如今搜索领域的领头羊百度也曾面临被吞并的危险,然而这个集体通过开发超链接搜索以及改善搜索页面和搜索报务,在网民面前树立了自强不息的庄严形象,终于避免了被贱踏的小草命运,茁壮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拥有了不择土壤、自强不息的大树的庄严,使百度成为搜索之林中最挺拔夺目的大树。

个人拥有了大树的庄严,便能“直挂云帆济沧海”,顺利抵达成功的彼岸。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都像大树一般大度宽容,气量宏大,最终名留千古,受到世人的景仰。公子小白,不计较管仲曾追赶射杀他的旧事,重用管仲为相,成就了霸业;李世民,不计较房玄龄曾为李建成设计谋害他的过往,策封他为丞相,留下了“贞观之治”的美誉;刘邦,不计较韩信的傲慢无礼,以亲和的形象待人、接物,赢得了民心。拥有大度洒脱的大树的庄严,成功的航程上就多了一树风帆。

无论我们身处何种境地,心中都要有一棵大树的身影,都要像大树一般庄严地活着,活出生命的质量,活出大树的庄严。

(约790字,9次点扣“大树的庄严”)

【简评】本文围绕“应该拥有大树的庄严”这一中心,阐述“拥有大树的庄严”对于国家建设、集体事业和个人生活的重大意义,审题确切,立意较高;九度点扣“大树的庄严”,使略显散杂的“形”具有了共同而强大的“核”,且将略觉勉强的材料点化成了颇具说服力的证据,既画龙点睛,又点石成金,作用不可谓不大。作者采用总分式的结构模式,既用“正直不倚地、自强不息地、大度洒脱地活着”作内容上的总摄,又用“无论是一个国家,一个集体,还是一个人”作结构上的总起,最后又用“无论我们身处何种境地„„”总收,构思精心,结构严谨。主要缺点是对于“大树的庄严”的内涵揭示得有些主观和武断,如果辅以对大树的相关描写,从中逐一揭出“庄严”的内涵,或许将更令人信服。

2.一棵大树的庄严

高0802班 姜沐林

如今,新一轮的气候变化大会在坎昆正如火如荼的进行。大会的目的就是要提高森林覆盖率,控制碳排放,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加强。就在他们为此紧张地争辩的时候,森林覆盖率却在急剧下降。这也不得不引发我们思考:我们难道不要维护一棵大树的庄严吗?

即使仅是为了美丽的风景,我们也应该维护大树的庄严。从很小的时候开始我们就知道美好故事开头总会说“很久以前,一片葱绿的森林里……”。树不仅是美妙故事的引子,而且是美丽的化身。就其本身而言,从树干到树叶到树皮,都会让我们深深的感受到大自然赋予我们这份厚礼的意味,古老而又深沉。想象一下那将无边翠绿尽收眼底的情景吧,想象一下树在春冬夏秋不同季节的不同美丽吧,想象一下我们在树下聆听到的故事领悟到的道理吧……树是如此美丽的精灵,我们能不尽心维护她的庄严?

即使仅是为了动物们的栖息地,我们也应该维护大树的庄严。最近在美国南部几次出现森林狼伤人事件,经过研究人员反复调查后发现,由于森林大面积被砍伐,森林狼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家园,所以才会“留落街头”,被迫伤人。可怜的还不只有森林狼,有报道说:小猴子到路上“抢劫”游客,引来人们满口怨言。然而,是谁让小猴子食不裹腹的?是谁让小猴子无奈的走上了这条“犯罪”之路的?人们总是说要与动物和谐相处,但又一而再、再而三的把它们逼到绝境,真不知道人们所谓的文明被摆在哪里了呢?为了动物们的家园和安宁,请保卫森林、维护大树的庄严!

即使仅是为了人类自己的呼吸,我们也必须维护大树的庄严。我们周围的空气,日渐浑浊,原因是废气渐多,而树木渐少。森林可是地球之肺呀,人类可不要等到没有新鲜空气可以呼吸的时候,才知道自己铸成了大错呀!捍卫一棵大树的庄严,其实在捍卫人类自己的生命!

古人早在几千年前就说过:“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

我想,每个人都自觉维护大树的庄严,生命之花才会常开不败,越开越艳!

(约770字,7次点扣“大树的庄严”)

【简评】本文将“大树”作为实体加以表现,以“维护一棵大树的庄严”为中心,阐说保护“大树”从而保护森林、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角度独特,立意高深。尤其是将保护森林艺术化地表述为“维护一棵大树的庄严”,既巧妙扣题,又增强了保护森林这一概念的形象性和神圣感,非常贴切而且巧妙。三个分说均采用“退一步”说理法,选取一些貌似细枝末节的方面启发人们的觉悟,既避免了人云亦云的口号般的环保理论,又直击世间大道理人人懂但小常识人人轻的要害,与开头所言世界大会开得轰轰烈烈但破坏环境的行为依然故我的情形暗相照应,尤其值得称许。7次点扣“大树的庄严”,既有反复强调之功,又有增强行文“向心力”之效。

3.一棵大树的庄严

高0802班 向 逸

告别了平原的的挽留,拒绝了小溪的邀请,一棵树种,毅然地走上了一条不归路:不顾同伴的嘲笑,不顾前方的荆刺密布,它停留在了悬崖边,只为活出一棵大树的庄严。

它选择了崖边,从而选择了孤独。它甘愿独自承受世上最残酷的磨难,甘愿独自忍受无边无际的孤独。它相信,要活出一棵大树的庄严,就必须经过上天的磨砺,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艰苦、磨难、孤独……或许正是上天的恩赐,是活出大树的庄严的必需!

它选择了崖边,从而选择了执着。没有同类的陪伴和守护,独自面对艰难的处境,在石缝中奋起,在空隙中发芽,接受风雨的洗礼,挺起雄壮的躯干,舒展茂密的枝叶。他的树荫下,没有诗人吟诗作对,没有乐者奏乐放歌,没有孩童打闹嬉戏……但是,为了活出一棵大树的庄严,它依旧执着在崖边!他深知,只有执着追求不已,才能拥有那大树的庄严!

它选择了崖边,从而选择了无畏。在陡峭险峻的崖边,它直指苍穹,雷来劈过,风来吼过,雪来压过,雨来侵过,雹来打过,它仍就丝毫不动摇。险象环生的境遇,反而更加强化了它的无畏,磨练出它的意志。无所畏惧,才能拥有庄严;无所畏惧,也正是大树的庄严!

终于,它成了绝壁悬崖边的一棵参天大树,拥有了一棵大树的庄严!登山者看到它,向它顶礼膜拜;画家看到它,对它赞叹不已;诗人看到它,因它诗兴如潮;雕刻家看到它,将它视为极品……一个又一个的人看到它,在险峻的悬崖边尽展雄姿的它,让人惊叹为“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的它,用艰苦卓绝的努力捍卫了大树的庄严的它!

活出一棵大树的庄严,需要有选择孤独的勇气,需要有执着的毅力,需要坚强和无畏。 平凡者也应当追求不平凡,纵然一棵大树也得活出大树的庄严!

(约670字,10次点扣“大树的庄严”)

【简评】本文也以“大树”作为实体,通过对一颗树种毅然选取艰苦环境最终长成参天大树受到世人景仰的经历的艺术描写,形象地揭示了“活出大树的庄严”的前提和途径,是一篇不错的哲理小品。作者舍弃琐碎的过程性描写,将树种成长为参天大树的过程,进行理性的剖析,借童话的体式,写人生的哲理,寓理性于形象之中,阐道理于叙描之中,笔法灵动,颇有新意。10次点扣“大树的庄严”,使行文不枝不蔓,使中心明确突出。如果将“它”改造为“你”,采用第二人称写作,抒情效果会更好,礼赞特色会更明朗。至于不足800字,问题不难解决。

(四)病文修改

一棵大树的庄严

(修改稿)

高0802班易慧

人生有幸福,有快乐,有挫折,有忧伤,有成功,有失败„„点点滴滴,都令我刻骨铭心。每当心烦意乱之际,我常常来到一棵大树之下,请它来抚慰我浮躁的心绪。

是的,大树顶天立地,枝繁叶茂,活得多么简单,而又多么庄严!

我想,人生也当如大树一般,简简单单,而又无比庄严!

首先,当有准备。大树在树种、树苗之时,就不愿像小草一般卑贱地活,而有着长成参天大树的准备,于是,它长成了参天大树,拥有了大树的庄严。人也如此,成功从来只会眷顾那些有准备的人。周润发为了引起广线高层的注意,每天打扮好后站在电梯门口装作等电梯,遇到每一个人都热情地打招呼。后来,人们对他产生了兴趣,久而久之,他引起了一位电影界人士的注意。经过几年的努力,他成功了,成为了一棵电影界的参天大树。可见,有准备,才能有成功;有准备的人,才能拥有大树般庄严的人生!

其次,当能坚持。大树成长为大树,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长年累月坚持不懈的结果。人也如此,要想拥有大树般庄严的人生,必须学会坚持,能够坚持。桑兰,十年前的运动员,参加了《非同凡响》,引起了各界人士的议论。有人说她是为了筹钱给她患先天性心脏病的母亲治病,也有人说这纯粹只是一种炒作。但作为当事人的她却选择了沉默。她坚持了自己的选择,毅然地表示:“当初选择离开跳台是我的选择,现在站在舞台上也是我的选择,我会一直坚持我的选择。”是啊,“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唯有坚持到底,大树般庄严的人生的目标,才有达成的可能。

还有,当愈挫愈勇。大树历经风的折腾、雨的洗礼、雷的轰击、人的摧残„„百折不挠,愈挫愈勇,这样才成长为参天大树。人也如此,必须历经生活的重重考验,才能拥有成功的庄严的人生。左丘有失明之痛,孔丘有断炊之忧,周文王有牢狱之灾,司马迁有腐刑之辱„„人生总难避免坎坷挫折。要紧的是拥有一颗大树般坚强的心,将艰难困苦,视作成功的硎石,愈磨愈强,愈挫愈勇,唯其如此,生命才会厚重而庄严。

人生很复杂,常令人“寻寻觅觅”一生却每每“凄凄惨惨切切”;人生也很简单,只要像大树一般活着,就能拥有大树般的庄严。

有大树相伴,我想,我的人生,会像大树般庄严!

(约870字,10次点扣“大树的庄严”)

【简评】原文是一篇严重偏离题意的作文,经修改后,应该说是基本符合题意了。老师作了哪些方面的努力?第一,让“大树的庄严”在文中频频出现,达10之多;第二,在分论点和“大树的庄严”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从而从容实现了“大树”和人生的过渡;第三,对开头结尾进行了修改,使它们与正文浑然一体;第四,对语言进行了必要润饰,使其表述更到位达意更确切。不少考场作文,与易慧同学之作类同;然而,其与成功佳作之间,其实仅一步之遥。有兴趣者,可借易慧之作对比揣摩一下;有志趣者,可将自己之作好好修正一番。

上一篇:研究生导师评语范文下一篇:医联体建设管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