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模式创新范文

2022-05-31

第一篇:融资模式创新范文

成都创新八大融资模式

2009-8-26 出处: 成都日报作者:钟文

在成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市经委大胆创新思路,多管齐下,努力破解企业融资难题,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截止6月底,全市工业短期贷款余额609亿元,比年初增加10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4.3%,比5月份增加35亿元;全市工业长期贷款余额129.8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9%;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流动资金贷款余额为603.99亿元,比年初增加96.69亿元。全市中小企业6月份贷款余额为2994亿元,占全辖金融机构贷款总额的32.99%,比5月份增加196亿元;中小企业担保贷款余额195.79亿元,实现新增担保贷款额60.79亿元,在保企业6765户。

创新融资方式

成都模式全国推广

7月5日,由中国总会计师协会民营企业分会、市金融办等单位联合主办的2009年中国中小企业融资发展论坛(成都论坛),在世纪城娇子会议中心举行。论坛的主题是“经济转型中的西部机遇”.实行企业抱团“统贷统还”、“互联互保”模式贷款融资……成都中小企业融资的实践探索,作为论坛典型案例进行推广。

在论坛上,市经委党组成员、中小企业局局长李忠仆作了“成都市中小企业融资的实践探索”的演讲。据李忠仆介绍,近几年来,通过积极探索,逐步形成了中小企业8种融资模式,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这8种融资模式具体为:国家开发银行“统贷统还”模式、软件企业“资金池”模式、“互联互保”模式(社区金融模式)、中小企业“信贷工厂”模式、工业集中发展区“整体授信”模式、“会员制”担保模式、“紧急拆借”模式以及高新技术企业“信用贷款”模式。

“这其中的关键是要改善服务,建立中小企业融资服务长效机制!”据李忠仆介绍,我市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制度建立健全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建立和完善包括中小企业融资辅导培训、企业(项目)定期推荐、政银企联合调查、风险分担等多项制度措施。其中,企业(项目)定期推荐制度,则由中小企业主管部门牵头,“助贷机构”具体负责,通过调查、筛选企业(项目),并经“信用组织”对信息进行采集、民主评议后,向金融机构、担

保机构集中推荐需融资企业(项目)名单。金融机构和担保机构收到推荐企业(项目)名单后,按照银行(担保)审贷(保)程序开展各项工作,并在次月定时反馈推荐企业资金落实情况。

以专项行动为突破

构建融资工作长效机制

在市中小担保、市小担保及政策性担保机构、金融机构积极参与配合下,开展了中小企业融资专项行动,组织融资小分队送担保下基层。共计555户企业落实贷款25.35亿元。在总结融资专项行动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围绕建立中小企业融资工作长效机制,与人民银行成都营业管理部联合制定了《关于建立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工作长效机制的指导意见》。针对中小企业融资工作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风险分担机制滞后,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成本过高等主要问题,建立起定期培训、长期推荐、联合调查、风险分担和协同监管五项制度。截止6月30日,全市各区(市)县已全部完成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平台建设,开展入园企业融资代理“一站式”服务。

共建担保体系

力促全市担保能力提升

针对区(市)县担保机构的担保人才缺乏,注册资本规模偏小,难以单独开展业务的现状,一是坚持“以联保为主,独立担保为辅”的原则,市经委积极导引区(市)县担保机构与市中小担保、市小担保建立联保合作关系,形成合力;二是指导市担保协会和市中小担保采用“集中授课、基地实习、委托培养”等方式,积极开展担保人才培训,今年来已开展担保机构、平台公司人员培训3期,培训人员206人次;三是积极帮助担保机构争取国家和省上的政策、资金支持。8家担保机构获省级“止滑回升”专项资金452.5万元。4个担保机构获得工信部中小企业司担保机构补助资金共计2570万元,占全国补助资金总额的2.57%;四是督促各区(市)县担保机构全部进驻工业集中发展区,重点开展对入园企业的担保业务,从而在担保体系建设上取得了新的突破。

截止6月底,全市19个区(市)县和高新区政策性担保机构注册资本达8.18亿元,比年初增加了3.31亿元,注册资本过亿元的区(市)县担保机构达到4家(双流、武侯、高新、

大邑),注册资本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5家(温江、龙泉、郫县、新津、锦江).1-6月20个县级政策性担保机构实现担保余额10.03亿元,担保户数338户。

全市备案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58家,注册资本总额63.70亿元,已形成约300-630亿元的年融资担保能力。担保总量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位居第二,仅次于深圳。

实施培植计划,

引导企业诚实守信

同时,市经委与人民银行共同实施“模范守信中小企业培植计划”,每年筛选120户符合国家和地方产业政策、有市场、守信用的中小企业,通过开展系统性辅导培训活动,使企业较快达到金融机构信贷准入条件,帮助他们与银行建立起信贷关系。培植工作分动员宣传、推荐筛选、培育辅导、融资对接、总结推广等五个阶段进行。目前,报名筛选工作已完成,已进入培育辅导阶段,有129户企业入选培植计划。

用好应急资金,

支持有订单企业发展

经各区(市)县工业主管部门推荐,市经委与市中小担保、市小担保联合审定,在接到企业申请后三个工作日内,受理以委托贷款方式办结资金拆借手续。截止6月末,已向47户企业发放,资金总额5420万元。

组织推介会,

增加项目贷款

从4月14日至17日,根据亿元以上工业投资项目融资专项行动方案,市经委组织项目企业参加,分别按重点行业组织了电子信息、光伏光电项目,生物医药项目,食品项目,化工项目,轻纺(鞋业、家具)项目,冶金建材项目,机械、汽车和重装项目等七个专场推介会,吸引了我市各级金融机构、投资机构和担保机构约50余家部门到会,更好地实现了政银企良性互动,并建立了跟踪制度,至5月底,有个37项目获得项目贷款58亿元。关键点击

8种中小企业融资模式

1、中小企业“信贷工厂”模式

联手中行打造中小企业“信贷工厂”,提供标准化服务,发挥政府的组织优势与银行的资金优势,建立中小企业代理机构与中国银行各网点对接的工作机制,采用工厂式的流水线运作和专业化的分工,专门针对中小企业开展融资工作。前不久,市中小企业局与中行四川省分行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中小企业信贷工厂有关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信贷工厂”的具体要求,仅2个月,已有36户中小企业通过“信贷工厂”获得贷款4.15亿元。

2、 小企业“统贷统还”模式

采用市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国家开发银行、区(市)县政府三方共同承担风险的方式,以单户贷款不超过500万元为上限,3-5户中小企业抱团,助贷机构为贷款平台,专门解决小企业的贷款难问题,从2005年以来,累计为近600户次小企业解决20亿元的贷款,“统贷统还”已成为我市小企业贷款的重要品牌。

3、软件企业“资金池”模式

充分利用地方金融资源,解决我市中小软件企业融资难问题,促进成都市软件产业快速发展。成都银行、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有限责任公司三方本着优势互补、平等自愿、诚实守信的原则,设立了5000万元的软件企业资金池,为轻资产、重科技的软件企业增信,已累计为54户软件企业提供了近8000万元的贷款。

4、“互联互保”模式(社区金融模式)

国家开发银行四川省分行与我市武侯区工业集中发展区管委会按照一定比例的风险分担,采用助贷机构推荐企业,信用促进会开展信用评议,园区内信用公示,3-5户企业互保方式,专门解决园区内小企业融资问题,截至目前,已累计为园区内150户次企业发放贷款

1.5亿元,有效缓解了园区内小企业融资难题。

5、工业集中发展区“整体授信”模式

建设银行为全市21个工业集中发展区3年授信300亿元,成都银行为21个工业集中发展区授信40亿元,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入园企业的融资,农业银行为“成阿工业园”授信180亿元。(其中:基础设施60亿元,入园企业120亿元。)有力地促进了工业集中发展区的建设和发展。

6、“会员制”担保模式

采用行业协会(商会)、担保公司双会员制的办法,紧紧围绕企业的行业属性和地域属性,实现企业、协会、担保公司、银行、政府五方联动,我市以郫县惠福担保公司(豆瓣行业)、量力担保公司为代表,已累计实现担保贷款2.5亿元,为行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7、“紧急拆借”模式

今年,我市设立了5000万元的应急资金,经各区(市)县工业主管部门推荐,市中小企业局与市中小担、市小担联合审定,在接到企业申请后三个工作日内,受理以委托贷款方式办结资金拆借手续。确保有订单、有信用、有成长性的中小企业的应急资金需求。截止6月末,已向47户企业发放应急资金总额5420万元。

8、高新技术企业“信用贷款”模式

4月份,我市探索形成了《成都市高新技术企业信用贷款试点工作方案》,对成长型高新技术企业,灾无担保、无抵押的情况下,以企业信用为保证,向企业发放不超过300万元的信用贷款。成都银行高新科技支行和建行高新科技支行作为试点银行,向硅宝科技、光恒通信、亚联高科技、济生堂药业、芯通科技等首批企业发放了信用贷款1000万元。今后将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做好在全市的推广工作。

探索建立网上融资服务的“呼叫中心”

“中小企业融资方式,必须不断进行创新,推出更多适合中小企业融资的方式,让更多中小企业能够顺利融资,促使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市经委融资担保处处长丁天军介绍,根据全市中小企业融资工作的安排,下一步将进一步完善融资长效机制,探索建立成都市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网上呼叫中心--更好地为企业融资服务!

进一步完善融资长效机制

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融资培训、定期推荐、联合调查、风险分担、贷后协同监管等制度;开展中小企业融资帮扶,由各区(市)县筛选推荐,定期对接,市上统一协调,加大对“与大企业配套企业、出口产品企业、地方名优产品企业、承接产业转移项目、兼并重组企业”的贷款支持,每年帮助一批列入成长企业培育名单的企业与银行建立起信贷关系。发挥中小企业“助贷机构”和“平台公司”的作用

逐步增加“助贷机构”的资本金,增强“平台公司”的造血功能,提高其抗风险能力和融资能力;建立和完善基层信用组织、民主评议机制、风险分担机制;鼓励银行逐步增加对“助贷机构”和“平台公司”的配套授信规模,探索多种方式实现政府为中小企业增信,实现“统一授信、批次处理”,发挥中小企业助贷机构在中小企业融资工作中的平台作用。

探索建立成都市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网上呼叫中心

通过呼叫中心,整合资源,利用信息技术,探索开发针对中小企业的高效、组合式融资服务产品,努力破解中小企业融资瓶颈问题。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建立融资网上直通窗口,逐步实现金融和担保机构网上审批;建立政府、银行、担保、企业之间的沟通管道;建立发布银行融资信息、宣传政府扶持政策的平台;利用电子商务模式,实现银企互动,引导中小企业融资;推广和宣传服务质量优的融资服务机构。建立和完善“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多方参与”的融资服务创新,全面推进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机构建设。减少中小企业融资环节,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提高融资服务效率,建立针对中小企业融资的„一站式‟服务。着力缓解小企业融资难

切实把握国家允许设立小额贷款公司、消费金融公司、村镇银行的契机,通过发挥小规模担保公司的担保作用,采用“个人+企业”的贷款担保组合方式,同时引入民间借贷的中介服务机制,有效改善小企业抵押难、财务审查过关难、风险控制难等问题,重点帮助贷款在50万元以下的小企业融资难题。从而在小企业融资上取得实质性突破。

加大项目对接,千方百计提高中长期项目贷款比例

围绕十一大重点产业和新能源、新材料产业跨越式发展为目标,以亿元以上工业投资项目为重点,加大产业规划和产业推进意见的宣传力度,提高重大技改项目与金融机构的对接密度,加强信息沟通和项目的政、银、企良性互动,进一步发挥工业投融资平台的功能,千方百计加大工业项目和工业园区基础设施的信贷投放,促进工业的集中、集群、集约发展。

第二篇:深圳创新信用融资担保模式

来源: 深圳特区报 时间: 2012-03-19 09:38 新华微博“给我一个支点,就可以撬动地球。”这是古希腊哲人阿基米德的雄心,而对于深圳融资性担保行业而言,这是一个正在实现的“野心”。

对8000多家中小企业,尤其是其中得到“银行首贷”的6000多家企业、58家已上市企业来说,它们当年从深圳市中小企业信用融资担保集团得到的,就是这样一个“阿基米德支点”。

“担保”,联接和浇灌起深圳中小企业群体健康发展的坚实土地。

12年提供担保近900亿

2007年,华大基因研究院迁入深圳。白手起家,首先就面临着巨大的融资需求。但这样一个凭独门绝技起家、全部家当就是一批难以用作抵押的高端设备的科研机构,传统银行的信贷门槛显得高不可攀。

华大基因决定向深圳市中小企业信用融资担保集团求援。负责华大基因项目的业务经理刘晓告诉记者,第一次带着资料上担保集团内部评审会,评审委员们全都傻了眼:对于这种技术极为前卫、又没有同业可以参照的专业科研机构,究竟应该如何评估其中的风险?华大的技术实力究竟如何?他们问计于深圳市专家库,却发现,那里的生物基因领

域的专家也全部来自于华大基因本身。

无奈,只有自力更生,从所有能够找到的公开资料入手,仔细梳理企业运作思路……一个月后,两位项目经理再次捧着厚厚的企业资料上会。评审会也终于拍板,与盐田区财政联袂担保,使华大基因从深圳建设银行获得了成立以来的第一笔贷款:1500万元。彼时华大基因的年销售额尚不足100万元。

随着华大基因的快速成长,担保集团与之合作的规模也逐年扩大。目前,担保集团为之提供的担保余额已达1亿元。与华大基因的合作,只是担保集团成立12年来扶持中小企业的一个缩影。新纶科技、飞马国际、三诺集团……这些备受资金追捧的资本市场“新贵”们,当年也是由担保集团扶上战马,拿到银行的第一笔贷款。统计显示,获得担保集团支持的企业中,100%为中小企业,97%为非公经济企业,超过80%的企业属于首次获得银行贷款。成立12年来,担保集团已累计为8000家中小企业提供担保867亿元。实际上,与担保集团合作过的企业中,已有58家成功上市,拟上市企业超过240家。

2011年,深圳担保集团服务企业数量、担保金额,创下国内中小企业信用融资性担保机构业务规模最高纪录。领跑者承受全部风阻

仅看这些辉煌的数字,很难想象信用担保行业在中国当

前经济环境中经营的艰难。实际上,2011年市场流动性出现系统性紧张,大批民营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也让处在中介环节的担保企业经营风险暴露无遗,中担投资信用担保、华鼎担保、创富担保、温州某担保公司……近期行业内引爆的一系列“炸弹”,把融资性担保公司推上了风口浪尖。

刚刚卸任的深圳担保集团老董事长叶小杭告诉记者:“12年前,深圳设立担保集团的初衷,就是为了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这让我们从一开始就定位于服务中小企业的融资性担保,力求打造链条式、一体化的综合性服务平台。”

融资性担保,素有担保行业“金字塔尖”之称,技术要求最高、经营难度最大、风险程度最高。近年来,舆论直指的担保机构“挂羊头卖狗肉”、参与高利贷、资金黑洞等,均是融资性担保暴露出来的突出问题。

深圳担保集团如何能绕过险滩?

“我们有一个好的体制。”叶小杭认为,这是深圳担保集团能够成为全国担保行业领军企业的首要前提。虽然是国有担保企业,承担了大量的政策性目标,但深圳市政府一开始便明确提出:不给担保集团任何指令性担保任务,不搞行政性干预,是否担保,完全按市场化机制决策。那么,市场化的架构体系究竟是怎样的?

1999年12月,深圳担保集团正式开始运作之时,国内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行业尚是一片空白。“领跑者必然要承受全部的空气阻力。”担保集团对此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担保集团确立了精干、高效的人才战略。2011年集团的担保单数突破1800单,总收入4.6亿元,利润3.4个亿,而集团员工一共才121人,其中72%为一线项目经理。这个平均年龄才30岁的年轻团队,人均创利高达320万元。

在这个研究生林立、海归占比达到1/4的团队里,大部分员工都拥有一流的教育背景,企业文化却单纯、积极。一位项目经理告诉记者:“平时,只要工作没做完,加班加点也是常有的事情。一周下来,我至少要跑4家企业。除了做项目,还要见缝插针地做自己的专业研究课题。虽然很累,但是很满足、很充实。”

“担保集团54%的客户是技术含量较高的企业,80%的企业是首次获得银行贷款。”担保集团要求每一个一线项目经理都是一位全能选手。

最为业内津津乐道的,是担保集团的风险控制能力。在代偿率指标上,深圳担保集团一直保持着中国企业新纪录。担保集团12年来累计代偿率始终控制在万分之几的水平上。截至2011年底,他们累计担保的867亿元贷款中,代偿余额仅152万元。

一位业内人士深有感触地说,在人人谈资金链断裂而色变、担保行业也不乏“跑路者”的2011年,深圳担保集团居然连续两年实现了风险零代偿。这样的资产质量着实令人难以置信。

走向全国的高端服务品牌

成功树立了信贷担保领域的第一品牌,并不能满足担保集团在融资性担保领域一路攀向高端的雄心。

2007年,深圳担保集团大胆试水直接融资担保业务,成功发行我国第一只中小企业集合债——“2007年深圳市中小企业集合债”。

以往的债券市场,通常由大型企业、国有企业专享。当中小企业首次抱团登陆债券市场,由于其信用评级较低,为了保证投资人的权益,达到发行要求,必须通过担保来提升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资本市场增信,对担保机构提出了全方位的高要求,准入门槛较高,是典型的高端市场。一旦进入,则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前景。

深圳担保集团瞄准这块诱人的“新蛋糕”,在战略规划中,将其作为一个新的利润增长点和“走出去”市场布局的重要武器。2010年初,受黑龙江省工信厅邀请,深圳担保集团一次便派出7个小组的一个小分队,分赴黑龙江省各地,在当地政府初选推荐出的数十家优秀中小企业中开展调研,以设计发行“2010年黑龙江省第一期中小企业集合

票据”。

时值春节刚过,东北仍是零下十几摄氏度的冰天雪地。曾经参加那场“东北会战”的一位项目经理记忆犹新:“从深圳到黑龙江,突出的感受是天黑得特别早,天气特别的冷,企业特别地分散。有一次,跑了很远去调查一家企业,看完已经晚上8点了,可距离吃饭的地方还有80公里的路程。”正是在这样困难的环境下,深圳担保集团受邀当年,便成功发行了全国首只跨地域担保的“黑龙江省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并一举打开了中小企业集合票据业务的全国市场。随后,郑州、温州、武汉等多地政府主管部门纷纷向深圳担保集团发出邀约,拿出自己最优秀的中小企业参加“选秀”。截至目前,担保集团已成功发行了4只中小企业集合融资产品,正在筹发“深圳2012第一期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14个项目,是全国首家成功实施跨地域担保的地方性担保机构,资本市场评级达到AA级。

第三篇:城投公司的融资模式及其创新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而城投公司作为城市投融资的载体,承担着巨大的融资任务。自20世纪90年代城投公司成立以来,融资模式及其创新可谓“风起云涌”,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20世纪90年代中期,城投公司开始建立,主要由财政支持,后来这种公司变成财政设立的独资公司,由这类公司向银行贷款。因此在此阶段,城设公司的主要融资模式就是“财政拨款+信贷融资”。

20世纪90年代后期,城投公司的融资模式突破“财政+信贷”的传统模式,开始以土地政策、收费政策及国有资产的重组为新的融资模式。通过向政府争取土地补偿、经营性项目的收费政策,以及将市政公用基础设施的国有资产的整合重组,城投公司初步形成了多元化的融资渠道。

2000年以来,城投公司的融资也开始注重良性循环和滚动发展。随着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城投公司突破了“公司融资”的传统模式,“项目融资”逐步成为有效的补充,主要以BOT、TOT为代表。此外,股权转让、资产转让、信托融资也不断成为融资的首选。

近年以来,随着地方政府对城投公司融资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的融资模式很难继续满足城市建设的资金要求。资产证券化(ABS)、“一对多”委托贷款、城市资源资产化、发行债券等,成为现阶段城投公司融资创新的选择。由于ABS、“一对多”委托贷款等模式对操作的专业化要求非常高,因此很多城投公司对其还不甚了解。江苏现代公司作为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中国证监会注册认定的专业咨询机构,可以为各地的城投公司提供融资创新的咨询和运作服务。

第四篇:小微企业融资服务与模式创新

2013-3-

5摘 要:分析和总结我国小微企业信贷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障碍,介绍四种国内小微企业信贷融资模式的创新经验,提出结合区域经济特点和小微企业发展状况选择融资模式的策略。

关键词:金融创新,小微企业,融资模式

2011年6月,我国将中小企业细分为中型、小型和微型三种类型,并针对不同的行业,依据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明确了中、小、微企业的划分标准。小微企业是中国实体经济中最具发展活力的群体,但金融支持的缺位严重桎梏着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细分中小企业类型,为提高金融服务的“普惠性”,让小微企业获得信贷支持提供了新的机遇。

一、我国小微企业信贷服务体系建设

(一)小微企业信贷扶持政策

为支持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2011年10月国务院出台了9条金融财税政策,被称为“国九条”,其主要内容是重点加大对小微型企业的信贷支持,清理纠正金融服务不合理收费,拓宽小微型企业融资渠道,对小微企业贷款细化差异化监管政策,促进民间借贷健康发展,提高小微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扩大中小企业专项资金规模。2012年4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加大对小微企业的财税支持力度,努力缓解小微企业融资困难,落实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各项金融政策,加快发展小金融机构,拓宽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加强对小微企业的信用担保服务。同时,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也相继出台了一些针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扶持政策,引导金融机构积极探索小微企业贷款模式、产品和服务创新,着力解决小微企业融资方面的突出问题。

(二)小微企业信贷服务体系

尽管我国对小微企业标准的认定仅有一年,但近年来部分金融机构积极开展“蓝海战略”,开始关注和建设小微企业信贷服务体系,金融部门对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持续增长。据中国人民银行2011年年报,截至2011年末全国金融机构中小企业贷款余额21.8万亿元,同比增长18.6%,增速比大型企业贷款高7.1个百分点。其中,小企业贷款余额10.8万亿元,同比增长25.7%,增速分别高于大型和中型企业贷款14.2和12.5个百分点。

从实践中看,传统个人商户贷款和小企业贷款仍然是小微企业信贷服务主要对象,部分金融机构在此基础上创新金融工具,如工行推出的小企业循环借款,在合同规定的额度和有效期内,客户通过网银自助进行循环借款和还款。邮政储蓄银行引入了德国复兴开发银行的小微企业信贷模式,结合国内经济、信用环境现状,探索出了一套符合自身经营特点的小微贷款经营模式。包头商业银行对微小企业“重信用轻担保、重经营轻抵押、以现金流为核心”的风险识别判断技术得到了业内的广泛赞誉和认同。民生银行的“商贷通”和招商银行的“生意贷”等信贷产品在支持小微企业方面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此外,政府部门还积极推动银行间债券市场直接融资工具创新,鼓励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运用短期融资券、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多种债务融资工具融资,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二、小微企业信贷融资:现状与困境

尽管近年来小微企业信贷服务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小微企业毕竟是企业群体中的最弱势群体,仍然是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核心问题。

(一)金融业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现状

据全国工商联调查,我国银行贷款主要集中在大中型企业,其中大型企业覆盖率为100%,中型企业在90%以上,而小型企业则不足20%,规模或限额以下企业更是不到5%。近80%的中小企业长期处于融资渠道不畅的格局,90%以上的个体私营企业完全靠自筹来解决创业资金问题。

以河南商丘市为例,截至2011年12月末,辖内各项贷款588.28亿元,中小企业贷款余额为161.75亿元,占全市贷款总量的27.5%,较2010年提高了3.1个百分点。其中,中型企业贷款余额59.90亿元,占全市企业贷款总量的17.8%;小型企业贷款余额101.85亿元,占全市企业贷款总量的30.2%。近年来,商丘市中小企业贷款呈现小幅增加态势,2010年增加3.19亿元,增幅仅为2.2%,是各项贷款增速的六分之一;2011年增加13.18亿元,增幅为8.9%,中小企业贷款增量虽有所增加,但仍不能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

(二)造成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困境分析

近些年来小微企业发展迅速,创业意愿强烈,但普遍存在融资难度大、融资渠道单

一、政策扶持效果欠佳、自我发展能力欠缺等问题,具体表现为:

一是小微企业融资能力不足。与大中型企业相比,小微企业具有规模小、稳定性差、信用度较低的特点,其资金需求又受到额度小、时效性强、担保能力弱、用途监控难等的制约,致使小微企业长期处于融资弱势地位。

二是小微企业信贷管理缺位。长期以来,由于小微企业信贷风险高、成本高、效率低,加上信贷管理体制上的不完善,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的信贷营销还存在诸多盲点,如缺乏小微企业信贷专营机构,与小微企业特点相适应的信贷产品与金融服务不足等。

三是小微企业增信难度较大。目前针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扶持政策中,通过建立政策性担保、组建“信用共同体”、开展产业链融资等方式增强小微企业信用能力,但在实践中由于小微企业客户数量多、行业分布广、担保物及担保方式匮乏,以及客户信息采集较难等,增信效果不明显,在现有银行信贷管理体制下难以有效满足小微企业的贷款需求。

四是小微企业融资成本较高。小微企业由于信用等级、高风险等原因,其贷款利率一般高于市场平均水平。据调查,目前地方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一般上浮20%左右,加上担保、公证等相关费用,综合融资成本高达12%—14%。此外,小微企业融资往往还被要求过多的附加条件,如存入保证金、预扣利息等,造成实际融资成本比大型企业要高出一倍至数倍。

三、小微企业融资模式探索

尽管小微企业在融资中存在较多的困难,但随着国家对小微企业重视程度的不断加深,金融业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也随之加强,各地金融机构也在不断探索小微企业信贷支持模式,以求在防范风险的基础上实现企业发展和

信贷增长的双赢。

(一)联保贷款模式

小微型企业依据一定的规则组成信用共同体,由银行对信用共同体内的成员进行统一授信、成员之间相互承担连带保证责任的一种融资新模式。根据“自愿联合、依约还款、风险共担”的原则,当联保体内任意一家企业无法归还贷款时,其他企业应替欠债企业偿还本息。这种模式能以点连线,以线带面,增加了银行客户存量,实现了社会、银行以及企业的多赢。能有效解决单个小微企业受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和担保抵押物不足等因素影响,很难满足金融机构信贷要求的问题。中国民生银行近两年来推出的以自然人联合担保为主的“商贷通”已经成为小微企业贷款产品中的领头羊,在业内获得了较高的评价。

(二)信贷工厂模式

“信贷工厂”是由新加坡淡马锡金融控股集团首创、致力于解决中小型企业融资难题的一种业务模式,其核心是对中小企业实行专业化、标准化、流水线式的批处理金融服务。与传统的小企业贷款管理相比,信贷工厂摒弃了以产品、办理效率、客户发展为主的分散经营管理模式,将机构设立、人员配置、目标客户、融资产品、风险控制、市场销售等方面合理整合,打造成为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全新模式。目前已经有建设银行、中国银行、民生银行、杭州银行、北京银行等银行已开始采用这一模式。

(三)无抵押小额贷款

渣打银行推出的无抵押小额贷款是针对中小微企业客户推出的一种贷款创新产品,其特点是无需抵押,申请流程简易,审批速度极快,提供一站式融资方案,并与国际银行建立信用合作关系。目前在渣打银行已经将这一贷款业务的额度提高至100万元。在放贷时间上,渣打银行采用了标准流程运作的方式,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从申请到获得贷款一般只需要10个工作日左右的时间。

(四)微型网商贷款模式

近几年来,以中小企业和个人为主体的网络商户群体迅速成长,2011年底全国网购规模达到7735亿元,成为我国商业领域一个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群体。网商群体的崛起极大改善了网络购物的环境并拓宽了就业渠道,但与之相伴的周转资金短缺问题严重困扰着网商群体的发展。网商贷款“易融通”业务通过现代化网络手段,从前期的贷款申请到银行评估再到贷款发放,全部在网上一站式完成,使企业足不出户即可完成贷款申请、审批、放款和归还的全部过程,打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特别适应小型及微型企业信贷“短、频、快”的特点。目前开展小微网商贷款业务的主要有工商银行的“网贷通”、“易融通”,建设银行的“敦煌e保通”和“金银岛e单通”,中国银行的“一达通”等。

以上四种融资模式,虽然运作方式和管理体制有所不同,但都是商业银行针对小微企业特点而设计的信贷创新,其共同的特点是对小微企业贷款实行批量管理,充分利用企业的行业或产业链上的共性,建立信用增强和信用约束机制,有效地简化贷款手续,提高贷款效率,降低信用风险。

四、构建我国小微企业融资服务的创新机制

前文总结归纳了国内几个较为成熟的小微企业融资模式,但在有效缓解小微企业融资过程中,还有很多的工作需要做,既要依托区域经济特点和小微企业发展现状,选择相适应的融资模式,又要在多方面加强政策扶持和技术

创新,为开展小微企业融资创造良好的环境。

(一)完善小微企业信贷支持体系

小微企业融资困难的最直接表现就是小微融资服务的缺位。

对此,一是商业银行要在内部组织制度和管理制度方面有所创新,组织小微企业信贷部门,吸收借鉴先进的小微企业信贷管理模式,建立适合小微企业特点的信用评级、授信制度,逐步建立小微企业融资服务体系。

二是逐步放宽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的门槛,大力发展村镇银行、社区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真正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等金融服务,为民间资金流向中小企业提供一个合法的渠道。

(二)选择适宜的小微企业信贷融资模式

商业银行要因地制宜,选择适合自身经营特点的小微企业贷款业务模式。从国内现状看,完全依赖技术、数据和金融工程来开展小微企业贷款业务,我国的数据积累和信用环境还不具备条件。对此,商业银行可以运用“技术”初选客户,运用“关系”甄选客户,建立适合小微企业特点的信贷管理模式,如针对小微企业财务不健全的现状,探索利用小微企业的“三品三表”(即人品、产品、抵押品,电表、水表、纳税或海关申报表)建立贷款风险模式,从而简化信贷流程,提高信贷效率。

(三)建立小微企业融资服务与风险分担体系

由于小微企业生命周期较短,信贷风险仍是制约其融资的主要障碍,需要不断建立和完善小微企业融资服务与风险分担体系:

一是政府部门要建立小微企业发展专项基金,对小微型企业产品结构调整和科技成果转化、技术改造项目进行贴息扶持。

二是加快融资性担保公司的建设,建立风险分担机制,信贷风险要由担保机构、贷款银行和借款企业分担风险,充分调动贷款银行、担保机构和借贷企业三方的积极性。

三是探索建立小微企业信贷与保险的有机结合,实现风险向专业保险公司的分散。

第五篇:浅谈珠三角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创新

广东商学院会计学院中小企业融资模式的创新——基于珠三角中小企业案例分析

中小企业融资模式的创新——基于珠三角中小企业案例分析

一、 引言

作为中国有影响力的两个经济圈之一——与长三角一样,珠三角也是中国经济最有活力的一个地区。但目前珠三角经济圈的融资情况却不容乐观,自08年金融风暴以来,珠三角的许多中小企业都面临巨大的压力特别是资金压力,一些支撑不了的企业纷纷倒闭,而融资的环境却没有得到很大的改进改善。珠三角的港台资本比较多,是以民营企业为代表、中小企业为代表,长三角是国有企业、外资企业为主,也有一部分民营企业。相比GDP增长的光鲜,珠三角的中小企业融资难比长三角更为突出,其融资生态更为复杂。如何对融资模式进行创新,以实现更快,更有效的融资是珠三角经济圈目前急需解决的瓶颈问题。 本文通过对珠三角经济圈中一些不成功和成功的案例的简要分析,进而讨论融资模式创新对珠三角经济圈的中小企业的影响及其重要性。

二、融资模式在具体案例中对珠三角中小企业的影响

(一) 珠三角企业融资遇阻案例浅析

由于珠三角企业多以民营企业及中小企业为主,因此在融资上呈更为复杂的局面,其对各种金融法规政策,经济环境变化及金融危机的应对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在融资问题上容易陷入困境。

案例一:以广州市某食品公司为例,该公司虽然有良好的发展空间,但由于没有抵押物,仍然无法获得银行贷款。

该公司成立于1992年,注册资金1000万元,职工约300人,销售网络稳键,主要生产某类高端食品,是南方地区某类高端食品第一品牌。近年来,企业发展迅速,2007年营业收入约8000万元,是典型的成长型中小工业企业。2004年因市区经营条件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所需,租用村民宅基地60亩50年,新建约两万平方米的现代化生产

第1页

基地。因搬迁兴建耗尽积累,导致流动资金吃紧,资金缺口约1000万元。该企业跑了多家银行,也与外资银行进行过接触,因没有土地权证,不能给银行提供法定的抵押物,尽管有良好的现金流,仍然没有获得银行贷款。

案例二:以中山某电器公司为例。

该公司生产装饰型电风扇,产品通过香港的关联公司销往海外,年销售额6000多万元,纯利过1000万元。最近扩大再生产,向多家国有银行申请贷款融资,因在国内银行没有好的现金流量和信用记录,该企业始终无法获得银行贷款。从该公司可以发现,银行重视企业的信用纪录,说明了企业信用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案例三:以东莞某机电设备公司为例。

该公司是成立于1996年的一家台资企业,主要为华为、朗讯、西门子、爱立信等国内外通讯企业提供配套产品。2002年前公司一直没有向银行贷过款,今年广东发展银行东莞分行为其提供7300万元的授信,去年实际用掉7000万元授信,今年还有约700万元资金缺口,现在正在想办法解决资金周转的困难。公司产品约70%为内销,30%为外销,其中为华为提供的配套产品约占公司全部销售收入的50%。而华为一年销售收入超过200亿美元,其中超过一半是出口到国际市场。今年由于国际市场需求下降,华为的国际销售大幅下降,致使该公司生产和销售受到较大影响,至今仓库还积压着2300万元的产品,造成该公司流动资金紧张。该公司的情况说明,当前中小企业面临的资金困难,其实质是中小企业经营困难的一种表现。

最大限度地降低融资成本并获取银行的专业金融服务,是众多中小企业的心声。珠三角外向型企业比较多,出口的市场主要是欧美国家,这些中小企业往往会碰到两个问题:一是融资难,二是对国外买家的信用风险和汇率风险很难控制。

(二)浅析融资模式创新的成功案例

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信用不足是珠三角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主要原因。但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珠三角的中小企业之所以以那么高的速度在发展,是因为他们生意越做越大,交易伙伴不断增加,市场份额不断增加,如果他们没有信用的话,是不会如此快速发展壮大的。因此,只有创新融资担保模式、进行探索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有益尝试,才能从根本上改善珠三角中小企业的融资情况。

案例一:TCL、迪信通与华夏银行的成功合作案例

2001年,迪信通与TCL达成TCL8688手机的全国包销协议,运作资金吃紧。作为

中小型民营企业,连锁店店面大多为租赁,固定资产不多,迪信通很难单独向银行争取到大额贷款。华夏银行巧妙地绕过了反担保条件限制,为迪信通“量身定做”了“三方承兑”的融资模式。通过三方承兑授信协议,由TCL承担几乎所有的风险使迪信通获得这笔贷款。迪信通电讯在华夏银行得到累计总额度达6000万元的贷款。作为北京银行业第一笔类似协议达成的贷款,此事轰动了银行界。事隔一年多之后,迪信通又通过一项与诺基亚的直供协议,在华夏银行拿到2000万的授信额度。

①供货商、进货商和银行三方签订《合作协议》;

②银行向进货商开出以供货商为收款人的银行承兑汇票;

③进货商向银行交存一定比例的保证金;

④银行向供货商出具《提货通知书》,货物价格不超过保证金金额;

⑤供货商据《提货通知书》向进货商发货;

③④⑤循环往复。

⑥银行承兑汇票到期时,供货商将累计发货价格低于银行承兑汇票金额的部分向银行退款。

案例二:广发银行:“物流银行”

物流银行业务是以市场畅销、价格波动幅度小、处于正常贸易流转状态且符合质押品要求的物流产品质押为授信条件,运用较强实力的物流公司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将银行资金流与企业的物流有机结合,向公司客户提供集融资、结算等多项银行服务于一体的银行综合服务业务。该业务通过广发行、生产企业以及多家经销商的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的互补,突破了传统的地域限制,使厂家、经销商、下游用户和银行之间的资金流、物流与信息流在封闭流程中运作,迅速提高销售效率,降低经营成本。

物流银行业务作为以授信为主体,集融资、结算、贴现等业务于一体的综合类金融产品,创新了原来银行承兑业务的运作模式,能更有效地控制风险,是目前除了现金、国债质押外,风险最低的银行综合服务业务,达到了银行、厂商、经销商、物流公司“四方共赢”:

(1)由实力强大的厂商及市场畅销的质押存货作保证,由全国性物流公司监管,避免了动产质押业务中货物在申请人自有仓库不利于独立监管的情况;

(2)将银行资金结算系统与物流公司物流信息系统相结合,业务处理电子化,突破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使厂家、经销商、物流公司和银行之间的资金流、物流与信息流在广发行操作下的封闭流程中运作,能有效规避信贷风险;

(3)以真实贸易为基础,避免了厂商银业务模式下生产商挪用资金、虚假销售等情况;同时,还能满足经销商节假日销售的需求,解决因对生产商纯授信而造成风险

资产较高的现象。

以一家小型商贸企业——A企业为例,该企业一般在21天的销售周期内销售75万元的商品。采用物流银行融资模式后,用60万元作为保证金开出200万元的银行承兑汇票向厂商购买商品,厂商将商品发至银行指定的物流公司在A企业所在城市的仓库,并由物流公司负责质押监管。

A企业在银行存入15万元的补充保证金后,银行计算发货量,当天通知物流公司将商品发至A公司进行销售。如此,A企业用37天便完成了按原销售模式约需56天才能达到的200万元的销售规模,销售额扩大了近 50%。

物流银行业务流程如下:

①供货商、进货商、物流公司与银行四方签订《合作协议》;

②进货商向银行交纳一定比例的保证金,银行向进货商开出以供货商为收款人的银行承兑汇票;

③进货商以银行承兑汇票向供货商购买商品;

④供货商发货至物流公司

⑤进货商向银行补存一定比例的保证金;

⑥银行向物流公司出具《提货通知书》,货物价格不超过保证金金额;

⑦物流公司依据《提货通知书》向进货商发货;

⑤⑥⑦循环往复。

⑧银行承兑汇票到期时,供货商将累计发货价格低于银行承兑汇票金额的部分向银行退款。

三、模式创新对珠三角中小企业的重要性

通过上面的案例不难看出,融资模式创新是珠三角中小企业目前面临的融资困难局面的一个有效解决方法。

中小企业作为世界公认的“金字塔底层财富”,正在成为信贷紧缩环境下的最直接承受者,重新审视和思考中小企业的现状及其在市场上扮演的角色已经成为当前必须认真面对的一个新任务。广东中小企业潜在资金需求高达2万多亿元,要么承担资金断裂的风险,要么以高成本从民间融资,成了众多资金紧缺的中小企业面临的两难抉择。

长期以来,珠三角中小企业在发展期往往因自身实力、规模以及担保方式达不到银行的一般授信条件,让银行顾虑甚多,这些中小企业获贷不易。大银行天然地倾向于跟大企业打交道,这似乎成了一条市场定律,但是,融资模式的创新恰恰能够帮珠三角中小企业打破这一“定律”。例如,对于那些因经济下行造成存货占据流转资金的企

业来说,“动产融资”尤为合适。

珠三角的中小企业只有结合自身的特点,在融资模式上进行适合自身特点的创新探索,努力需求与银行合作创新,才能更好,更有效地为自身融资,解决企业资金上的问题,从而不断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施雯.收入分配对居民消费需求结构和倾向的影响[J].商业时代,2007,(6).

臧旭恒,曲创.公共物品供给不足对我国消费需求的制约[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2,(6). 陈文标,阮兢青.浅谈金融危机下的中小企业融资[J].学术纵横.2009,(2)

郭继辉,王涛,李烨.民营高科技企业融资创新研究[J].特区经济.2007,(5).

李勇.中小企业融资创新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07.(9)

张润斌.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创新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08(10)

菲利普•莫利纽克斯, 尼达尔•沙姆洛克.金融创新[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李苏波.国际贸易融资定价问题探讨[J].上海金融,2001(12)

陈四清.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通论[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4)

上一篇:人物先进事迹范文下一篇:人员调查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