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好人现象整改措施

2022-08-19

第一篇:老好人现象整改措施

“好人主义”的整改措施

好人主义整改措施一

提起好人,人皆赞之。但如果在好人后面加上主义二字,味道和性质就变了。习近平同志强调,要坚决反对党内生活中的自由主义、好人主义。这就要求我们敢于揭短亮丑、动真碰硬,力戒好人主义,克服庸俗之风。

增强党内生活的原则性、实效性,运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有力武器,提高我们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必须拿下好人主义这一“拦路虎”。好人主义表现很多。一是不说话。问题面前不表态,即使发言也先看领导说了什么,然后说几句云里雾里、无关痛痒的话。二是说好话。擅长于“吹喇叭”,热衷于“抬轿子”,无原则地逢迎讨好。三是好说话。不论是否符合原则,都是“行行行”“好好好”,只点头、不摇头。四是不理政。只要不出事、宁可不干事,对工作敷衍应付,四平八稳当“太平官”。

好人主义危害很大。一是误党害国。好人主义从庸俗关系学出发,批评上级谈期望、批评自己谈愿望、批评下级谈希望,奉行“多栽花、少种刺”“万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这种风气只会使党内正气不彰、邪气上升,侵蚀党的肌体,影响国家长治久安。二是误政害民。好人主义以损害人民的利益为代价,讨个人或少数人的好,打自己的“小九九”,该禁的不禁、该止的不止,你好我好大家好,就是不为群众好。这种风气只会破坏政府为民务实清廉的形象,不利于工作开展和事业发展。三是误人害己。好人主义奉行你犯规我不追究,我违纪你不过问;你说我做得不错,我说你干得很好。发现同志有了缺点、错误而不指出,只会让有缺点的同志越走越远,滑入错误甚至违法犯罪的深渊,最终误人害己。

祛除好人主义,须坚定政治立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好人主义的思想根源是缺乏坚定的政治信念,党性观念不强,宗旨意识淡薄,群众立场不稳。祛除好人主义,最根本的是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党性锻炼,把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一“总开关”,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以事业为重,敢于担当。对大是大非问题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对背离党性的言行要有鲜明的是非态度;面对软弱涣散要敢抓敢管、动真碰硬,面对歪风邪气要坚决抵制、绝不退让。

祛除好人主义,须拿起批评的武器。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改进作风的有效途径,也是党员坚持党性原则的重要体现。好人主义把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利器”变成“钝器”,将批评别人看成“不给面子”,将别人批评当作“结下梁子”,从而导致“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药性失效。应营造讨论、辩论、争论的氛围,增强坚持原则的正气、不怕得罪人的勇气、直面矛盾的胆气。

祛除好人主义,须细化组织制度。制度如渠,行为如水。渠正道则水直流,渠失范则水泛滥。祛除好人主义,既要靠思想觉悟,也要靠制度保障。关键是要让愿意批评、敢于批评者得到褒奖,让压制批评甚至打击报复者受到处理,让不敢批评、不愿批评的好好先生受到惩戒,用刚性要求规范党员行为,用制度约束纯洁党内生活,增强党内生活的原则性与实效性。

祛除好人主义,须净化思想和环境。好人主义与“四风”等不良作风同根而生,“四风”不除,好人主义也会相随相伴。应从思想和行动上净化不良风气,敢于向歪风邪气亮剑。净化思想,养成干事创业的良好作风;净化行为,坚持领导干部带头,敢于动真碰硬、揭短亮丑,鼓励和支持下级讲真话、道实情、提意见,营造敢说真话、愿说真话、争说真话的良好氛围;净化环境,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用科学考核的“指挥棒”推动作风转变,不让处世圆滑、不讲原则的老好人得利。

好人主义整改措施二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取得显著成效,但“好人主义”仍然一定程度地存在。一些人认为处理小毛小病是“吹毛求疵”,咬耳扯袖、红脸出汗不利于整体团结,宁愿多栽花、不愿多种刺,造成在约谈中出现“温吞水、留半句”的问题;甚至在提出批评时,对语言进行包装再包装,让批评失去了锋芒。“好人主义”的出现,是不愿意得罪他人心理的缘故,宁可多说一句好听话,也不愿意说一句“逆耳”忠言,从根本上折射出党性原则缺失和责任担当缺乏。

“小患不防、大患难挡”,正如身体患病,从病在肌肤、肠胃到病入骨髓,政治上的腐败也是循序渐进、由表入里的过程,因此必需抓早抓小,筑牢防微杜渐的纪律防线。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是第一道防线,是防病于未然、治病于初起的重要措施。要治病树、正歪树,就要破除“好人主义”、不当“甩手掌柜”。忽视小毛小病,搞“小事化了、下不为例”这一套,看似维护单位一团和气,实则为党员干部滑向违纪深渊埋下隐患。

敢于“黑脸”,才能真“红脸”。在抓作风建设的过程中,敢于动真碰硬、动辄则咎不仅是对领导干部责任担当的重要考验,更要让“带病”干部真正体会到“辣味”,犹如一击“当头棒喝”,猛然清醒。一个地方、部门的领导干部凡是能主动挑担子,一级压一级、层层抓落实,这个地方的党员干部的精气神就足,政治生态也就日渐清朗。

松是害、严是爱。对党员干部严在日常、抓在经常,是组织的最大厚爱。党员干部不仅要认识到抓早抓小的重要性,更要将责任落实到行动中,将党纪党规与日常工作结合起来,使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要严格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失责必问、问责必严,促使领导干部将担当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在严肃问责中落实“一案双查”、“一岗双责”,推动主体责任落地生根;通过问责倒逼责任落实,增强职责观念、激发担当精神,根除一团和气的痼疾。

好人主义整改措施三

东汉末年有个叫司马徽的人,无论别人讲什么事,他一律回答“好”。久而久之,得了一个“好好先生”的绰号。唐朝官居相位的苏味道,处事圆滑、模棱两可,凡事都“模棱以持两端”,人称“模棱宰相”。时至今日,党员干部中仍有这样的“好好先生”,你好我好大家好,多栽花少栽刺,谁也不得罪。

好人主义犹如“臭豆腐”,闻起来臭、吃起来香。不少党员干部说起好人主义“皱眉头”,用到好人主义“上心头”。究其根本,还是奉行好人主义能够四处逢源、八面玲珑,讨得好处、谋得利益。由此来说,整饬好人主义,关键在于不让好人主义者讨好得利。好人主义是一种讲私情而不讲党性、讲关系而不讲原则的庸俗作风。在一些地方好人主义能够大行其道,与党内政治生活不正常有着密切联系。党内政治生活开展不起来,好人主义者便有了讨好得利的空间。

整治好人主义,首先要严格党内政治生活,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武器,相互之间开展同志式的批评,有话放到桌面上,有一说

一、有二说二,不藏私心、不谋私利、不泄私愤,以整风精神整肃好人主义,让好人主义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要以身作则,乐听真话、善纳诤言、远离媚语,鼓励和带动广大党员干部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让好人主义者无机可乘、无好可讨、无利可图。

整治好人主义,关键在选人用人。用人是最大的导向,用什么样的人,就会形成什么样的风气。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树立重用老实人、不用老好人的用人导向。注重考察识别干部,既在平时考察干部、又在关键时刻识别干部,既听其言、又观其行,准确甄别老实人与老好人。发挥党组织在选用人上的把关作用,既坚持群众公认、又不唯票是从,克服简单以票取人现象,大胆起用那些敢于坚持原则,动真碰硬、敢抓敢管的“老实人”,不用那些处世圆滑、不讲原则、讨好谋利的“老好人”,让老实人得实惠、老好人没好处。

整治好人主义,既要靠思想觉悟,更要靠严厉惩戒。好人主义之所以屡禁不绝,主要是因为好人主义者屡得甜头、少吃苦头。刹住这股歪风邪气,必须以重典治乱的决心、刮骨疗毒的勇气,向好人主义“亮剑”。要建立完善相关制度,对那些不负责任、不讲原则的好人主义者,该批评的批评、该诫勉的诫勉,不搞碍于情面、睁眼闭眼那一套。对因搞好人主义造成损失的,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不姑息、不迁就,发现一起、惩处一处,以严惩重处从根本上遏制好人主义。

第二篇:干部“走读”现象整改方案

为进一步深化学校“四风”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切实抓好教师队伍作风建设,纠正教师队伍中存在的“走读”现象,不断规范工作行为,我校高度重视“走读”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召开专题会议向全体教师传达了教育局文件精神,根据康教党发„2015‟22号《关于进一步集中整治教育系统干部“走读”现象的通知》精神,我校高度重视“走读”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召开专题会议向全体教师传达了教育局文件精神,成立领导小组,对我校教师“走读”现象进行认真分析、深入查找。根据分析、查找情况特制定整改方案如下:

一、目标任务

通过集中整治,进一步强化学校全体教师的组织观念,坚决杜绝“庸、懒、散、冷”等不良风气,真正做到为人师表、立德树人、爱岗敬业,以良好的工作态度,推动全县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

二、整治内容

主要整治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组织纪律意识不强、工作精力不集中,不能按时坚守工作岗位,自由散漫,离开工作岗位不请假,上下班迟到早退,随意离岗回家或办工作以外事的。二是工作责任性不强,工作期间不在状态,人在岗心思不

在岗,不安心本职工作。三是不遵守值班制度,夜间、双休日、节假日及特殊时期值班不在岗,有紧急工作或群众有事找不到人的。四是各校以开会、出差、进城办事为名,随意延长在外滞留时间,或出现意外情况、重大事故等突发性事件时,不能迅速到达事故现场,及时妥善处置突发事件或重大事故的。

三、对照落实,逐一整改

(一)整改内容:关于组织纪律意识不强、工作精力不集中,不能按时坚守工作岗位,自由散漫,离开工作岗位不请假,上下班迟到早退,随意离岗回家或办工作以外事的。

整改措施:

1、进一步完善请销假和报告制度,严格签到制度。

2、严格遵守上下班纪律,不得无故迟到、早退或不请假不到岗。上班时间不能离开校园,学校要认真考勤,作好记录。

3、严格执行周日晚工作例会制度。学校领导必须在每周晚7点主持召开学校工作例会。

(二)整改内容:工作责任性不强,工作期间不在状态,人在岗心思不在岗,不安心本职工作。

整改措施:

1、要求教师提高党性修养、增强宗旨意识为目的,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对待工作。

2、学校配置文化娱乐设施,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文明的文

体活动,积极为教育职工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

3、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加大奖惩管理力度,激励工作积极性。

(三)整改内容:不遵守值班制度,夜间、双休日、节假日及特殊时期值班不在岗,有紧急工作或群众有事找不到人的。

整改措施:

1、工作日实行轮流值周制度,值周领导和教师及时处理工作时间以外的突发事件和有关事务工作。

2、住校生学校须安排校领导和宿舍管理员在夜间值班。

3、节假日安排领导和教师值班,领导和教师必须到岗到位,确保学校财产安全,确保节假日群众办事有人办理,突发事件和日常事务有人处理。

(四)整改内容:以开会、出差、进城办事为名,随意延长在外滞留时间,或出现意外情况、重大事故等突发性事件时,不能迅速到达事故现场,及时妥善处置突发事件或重大事故的。

整改措施:

1、工作日期间,校长外出到县外地区,必须向县教育局主要领导报告;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和其他干部外出,必须向校长或分管校领导报告。

2、校长外出二天及以上的,需履行书面手续,经县教育局主要领导批准后方可外出。

3、校长外出时间较长的,要事先召开班子会议,对学校工作作出具体安排,明确班子成员各自职责,并书面向县教育局报告。

四、保障措施

1、严格监督,规范干部从政行为。

学校办公室不定期对各位教师“走读”现象进行督促检查。学校校长是整治“走读”现象的第一责任人,对全乡教育系统负总责。

2、严厉查处,狠刹走读风。

对未经请假缺勤脱岗或未在校住宿的,一次查岗不在位的,由其本人做出书面检讨;二次查岗不在位的,给予通报批评;三次或三次以上查岗不在位的,上报县教育局。人员脱岗,贻误工作,造成不良影响或产生严重后果的,视情节对当事人进行组织处理或纪律处分。

第三篇:迟到现象的解决措施

关于学生上课迟到的方案

一、确定学生迟到的原因及其表现模式

一些学生经常因为各种各样超出他们控制的原因而上学迟到。一些学生因为他们做出的某些选择,在上课铃声之后才到达学校。他们的迟到可能是学校焦虑症的一种症状,这是由于担心学习或者人际关系所引起的。也有些学生喜欢外面徘徊,总是要晚进教室几分钟,因为他们喜欢这种在众目睽睽之下进入教师时所获的关注,尤其能够因此获得几分钟和教师进行面对面交流的机会。

如果有学生经常上学迟到,设法确定学生表现的模式。当然你可以和这个学生以及他的家长谈一谈;也可以与以前的教师协商,查看过去的成绩单的评语,看看他与过去迟到是不是一个问题。也可以思考一下是否学生的迟到是更大的行为涣散问题的一部分和对时间管理的困难。

二、解决迟到的方法

1、让学生明白准时到校的重要性。有些学生可能没有时间观念,总以为迟到几分钟没有什么关系,养成迟到的恶习,在将来的工作当时,随时会面临被罚款甚至辞退的危险,并且在更加不利于人际交往,一个人守时的观念有时候能反应一个人的品质,教育学生守时从最基本的上课准时开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不能让迟到的学生打断老师的教学进程。告诉学生,如果他们迟到了,要安静的进入教室,做到自己的位子上,并且设法跟上课程进度。当有迟到的学生到达时,不要给他们太多的注意力,更不要因为迟到而批评他们。如果有学生经常迟到,在不打断教师讲课的情况下,花几分钟找出原因,并且告诉学生他的迟到会干扰教学和他的学习。问问学生可以做些什么样的改变,来保证准时到校。

3、要求学生填写一份迟到报告表。告诉他们,任何迟到的学生进入教师都要保持安静,拿一份迟到报告表,填完后,交给老师。在这份表格中,让学生写上日期,他们到达的时间,以及他们迟到的原因。在表格的底部有一句口号:“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尽我最大的努力准时进入教室”,并且让学生签字.。老师要检查这份填好的表格的准确性,如果觉得有必要,可以和学生当面讨论一下他迟到的问题。另外还有一个办法,可以让迟到的学生把日期时间以及他们的签名写在班级的“迟到簿”中。

4、和经常迟到的学生家长谈一谈。确信他们知道学生应该进入教室的时间,并且了解他们的孩子迟到以后,所面临的学习困难。可以问问家长孩子早上的例行程序,提出一些方法,改变现在的模式,让他能够早点出家门。例如,如果因为早上要花太多的时间来收集他的学习材料,而导致他经常迟到,可以建议他在头天晚上做这件事情。

5、规定迟到的后果。当某个学生迟到次数累计到一定数量的时候,你可以让他在课间休息的时候留在教室里,或者在放学后留校。不过确保只计算那些学生有一定责任的迟到。进行处罚的时候,要用一种平和的态度,不要表现出愤怒。同时当这个学生准时到达的时候,要表示赞赏。

6、让每堂课的开头部分特别有趣。这可以诱使那些怠惰的人准时到校。在铃声响过之后,用一个简短但是有趣的任务开始一节课,比如一个谜语、一个笑话、一个脑筋急转弯、一首幽默的诗,或者一个教育性游戏。你甚至可以布置一个有趣的任务放在他们的课桌上,只要他们进入教室,就可以着手进行。你也可以给学生一个“摇铃人”的选举权,允许他们投票选出他们最喜欢的那个。

7、给习惯迟到的学生一件他喜欢的晨间工作。例如,可以让他负责向办公室呈递出勤人数,或者负责向他的同学收取困惑反思集。

第四篇:论腐败现象,谈反腐措施

摘要:近年来,党内腐败现象不断涌出,一批又一批的高官因腐败落马。而腐败现象,也呈现出了五花八门的各种形式。如何应对腐败问题?如何进行反腐工作,严惩腐败问题?这是本文所要讨论的问题及主要内容。

关键词:中国,腐败,反腐倡廉,

正文: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指导思想的政党。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党越是长期执政,反腐倡廉的任务越艰巨,越要坚定不移地反对腐败,越要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而十七届四中全会关于《决定》的通过,强调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为加强新形势下反腐倡廉建设指明了方向。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全面提高纪检监察工作能力和水平,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而今年以来,一批省部级高官密集落马,我国掀起了新一轮声势浩大的反腐风暴:原深圳市委副书记、市长许宗衡,原公安部部党委委员、部长助理郑少东,全国人大财经委原副主任委员朱志刚,浙江省纪委原书记王华元,广东省政协原主席陈绍基……这些高官均因严重违纪或违法问题正在接受组织调查、审查。而随着一批有一批高官因腐败问题落马,不禁引人深思,应该如何对待腐败问题? 总的来说,腐败现象大概分为十九中模式:

1.集体腐败型

中国大陆《民主与法制》杂志曾特别提到警惕集体腐败现象。这种集体腐败不是以个人行为为主体,而是遵循“利益均沾”原则,即建立一个“集体利益共同体”,凡参与者有福共享、有难同当,故“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其表现形式有集体行贿、集体截留、集体走私、集体骗税、集体贪赃、集体渎职、集体倒卖、集体造假、集体浪费等,总之,所有经济犯罪或违纪的形式都可以以集体的名义进行。这些“集体投资”犯罪或违纪的人,以为可以抱成一团,“串案窝案”,一致对外,分担风险,而造成法不治众。这种情况甚至形成了所谓“法人犯罪案”。

2.官家私店型

私营的官家店是指由党政干部直接或通过家人亲属间接经营的私营酒店、歌舞厅等行业。从全国范围看,私营官家店多如牛毛。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是通过权力和“后门”关系等社会资本和非经济手段,进行不公平的市场竞争,从而牟取暴利。以权谋钱是这类官家店牟取利润的先天条件。

3.执法犯法型

根据统计,在1994年,经济案犯中属行政执法人员者1648人、司法人员者2539人,两项相加比上年上升了50.8%。深受广大群众欢迎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焦点访谈》节目中,曾揭露江西省抚州市检察院利用查贪案大举勒索。例如一名被查者贿赂8000元,而办案的检察院却勒索对方20余万元。

4.体制漏洞型

即钻体制的各种漏洞,炒批文、炒配额、炒车皮、炒双轨制造成的差价,并利用自己的权力资源,在制定、审批、执行的过程中,大挖政策的墙角、大钻管理的空子。从中国大陆近年来侦破的众多腐败案件看,其中相当数量的案子都出在管理的漏洞上

5.隐性灰色型

一些在公有企业自主权扩大中,由于厂长经理的权力相对集中和加强,故在分配中产生许多漏洞。在公有制企业,由于企业自主权扩大,权力集中到厂长、经理身上,分配模糊,“红包”、“回扣”盛行,此外由于企业转制,对经营者实行重奖,经营者(尤其是企业承包者、包工头)与生产者的收入差距迅速扩大加上其他隐形收入,有的高达十几倍、几十倍、几百倍,个别公司总经理年薪高达100多万元。各种迹象表明,领导干部收受红包礼金的问题不仅没有从根本上得到遏制,而且还在暗中蔓延,数额越来越大。许多贪官都是从收受红包礼金开始逐步滑入犯罪深渊的。

6.卖官鬻爵型

当今中国腐败的一个重要动向就是要想权钱交易,必须首先买通领导干部的老婆、子女、家属、亲戚、秘书等。

7.行业垄断型

一些与金融、股票、保险、外贸、海关、房地产、流通部门以及有国家特殊政策保护的行业的有关的国家工作人员,利用权钱交易,比其他任何行业都更容易获得私利。

8.权色交易型

不少官员加速贪污腐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英雄难过美人关,包养了婚外的女人,即所谓金屋藏娇,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有财源保障。于是权色交易与权钱交易便混杂在一起。

9.及时行乐型

这类官员,常常利用职位便利,任意挥霍。花钱大笔,变本加厉的公款吃喝。及时行乐。

10.宗族家长型

中央有关部门曾指出,一些基层党组织被宗族势力所把持。这类官员把自己的众多亲属安排在重要岗位上,大搞“家天下”。

11.红黑勾结型

据有关部门调查,在许多省份地区,流氓犯罪集团甚至有严密组织的黑社会势力,对经济活动有很大渗透,如控制资源、把持交通、垄断市场、哄抬物价、收保护费、做黑白两道的生意等,他们与政府官员、宗族势力、各种不法分子甚至海外黑社会相勾结,造成了社会秩序的严重混乱。这从近来的重庆大黑案,就可见一斑。

12.家属作恶型

13.新星堕落型

不少原本前程看好的年轻干部,甚至年轻的高级干部跌入经济犯罪的深渊。

14.模范变质型

一些本来似乎德才兼备的中年干部,终于禁上住金钱的诱惑而堕落。

15.晚节不保型

不少官员甚至高级官员,曾做过很多好事甚至有很惊人的业绩,但在临退休时,却产生了最后捞一把的邪念。中国《民主与法制》杂志专门为这种"最后捞一把"的现象进行了透析,称之为黄昏悲剧,或叫"五十九现象"。这些人都总觉着为党工作一辈子,却没有得到任何好处,于是在即将失去权力的时候来了个"有权挥霍"

16.财产不明型

各种贪污类型最初的直接表现都是财产不明,因为事情没有败露,人们无法定罪。而一旦被查,就会转而成为其他具体类型。

17.暴力贪赃型

18.公款行贿型

公款行贿,有些是为了本单位的利益,更多的是慷"公家"之慨,为自己拓宽道路、日后升官发财奠定基础。

19.内外勾结型

一些不守法的洋人、港台人士或海外华人,利用中国经济法律制度的不完善,买通某些具有权力资源的人,于是内外勾结,使国有资产大量外流。

腐败现象根源于剥削阶级腐朽没落的意识形态,它与我党的性质和宗旨严重对立,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严重的破坏性。如果听任腐败现象蔓延,我们党和人民的政权就有可能被葬送。反腐败斗争是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的特殊表现形式,是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腐蚀与反腐蚀、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的政治斗争,是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为巩固政权建设而迫切需要解决的政治任务。如何加强法制监督,标本兼治,从根本上解决腐败的问题? 1, 切实加强党风政风建设,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

党风政风关系党和政府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要在巩固廉洁自律有关专项治理成果的同时,针对一些地方和部门存在向领导干部送钱、跑官要官的歪风,领导干部插手建设工程招投标、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等微观经济活动中谋取私利的问题,领导干部的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利用领导干部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谋取私利的问题,少数党员干部参与赌博的问题,采取有力措施,严加整治。

而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也是反腐的必然,随着改革开放的力度不断加大,社会发展越来越好,国家经济增长进入了一个新的台阶,物资发展明显比精神文明发展要快得多。这样就导致了个别小部分的党员在面对诱惑时,无法保持自身党员的先进性,利用法律的不完善及漏洞,进行贪污受贿等违法违纪的行为,不但断送了自己的前程,还给党和国家的形象抹黑。因此,在全党深入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把廉政教育列入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有针对性地开展示范教育、警示教育、岗位廉政教育,改进教育方式,提高教育实效。争取从源头中根除腐败。

2, 严肃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坚决惩处腐败分子。

查办违纪违法案件是贯彻从严治党方针的重要体现,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有效手段。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重大违纪违法案件一再发生。要增强查办案件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继续加大查办案件工作的力度,严惩腐败分子。重点查处领导干部滥用权力、谋取私利的问题,特别是利用审批权、人事权、司法权严重违纪违法的案件,党政机关和公务人员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的案件。对顶风作案的要依纪依法从严惩处,绝不姑息。

打击腐败,单靠自身党性先进性的培养固然能起作用,但是这并不能保证根除这种行为。自古以来,奖罚分明才是真正的管理之道。对于表现突出,政绩优秀的党员,必定要给予鼓励。但是对于贪污腐败分子,就一定要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坚决遏制一些领域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势头,决不让任何腐败分子逃脱党纪国法惩处。严肃查办发生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滥用职权、贪污贿赂、腐化堕落、失职渎职案件,严肃查办商业贿赂案件和严重侵害群众利益案件,严肃查办群体性事件和重大责任事故背后的腐败案件。只有让有贪污腐败念头的个别党员看到了贪污的代价,让血的教训来证明贪污的不好下场,才能树立反贪的决心和达到反贪的效果,才算是为人民负责。

3, 继续加大纠风工作力度,认真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

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执政。能力建设的核心问题。那些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以权谋私、与民争利、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既直接影响群众的生产生活、引发民愤民怨,也严重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针对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加强监督检查,坚决予以纠正。对损害群众利益导致的恶性事件要严肃查处,对措施不得力、

不良风气长期得不到治理的地方要追究领导责任。坚持纠建并举、寓纠于建,把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同制度建设结合起来,努力形成一套能用管用的制度体系,从源头上解决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

4, 加强和改进行政监察工作,促进依法行政和廉政勤政。

这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在要求。要加大行政监察力度,增强党政监督的整体效能,推动各项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围绕党委和政府的工作重点,加强执法监察,特别是要结合重庆实际加大对移民资金和移民工程质量管理的监督力度,加大安全执法监察和事故责任追究力度;进一步加强效能监察,促进行政机关转变作风,提高办事效率,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步伐。

贪污之所以不断产生,跟权力的滥用有着很大的关系,我们要健全法律法规制度,把法律执行落实到实处,才能体现出法律的尊严,只有保证“法律之下人人平等”才能够防止个别党员非法使用权力。同时,坚持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专门机关监督与群众监督相结合,发挥好舆论监督作用,增强监督合力。这样不但能监督到违法行为,还能让人民参与到反贪反腐的行动中来,让人民群众能够真正体会到当家做主。

5, 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创新。

随着现在反贪工作在展开扩大,我们可以发现,各种各样的贪污行为也开始被暴漏,一些行为甚至钻了法律的空子,打“擦边球”。就如上面所提到的十九种贪污模式,我们可以看出,反贪工作也要紧跟步伐,不断推陈出新,在遇到问题时立刻处理。并及时补充相关的法律法规,推进制度创新。这样才能确保反贪反腐工作彻底高效地进行下去。

腐败的本质是运用公共权力谋取私人利益,只有合理科学地利用权力,对于权力使用者进行有力的监督制约才能从根源上防止腐败。反腐倡廉,是一个长久的过程,只有一直执行下去,才能真正出效果,才能真正让老百姓满意。

参考文选:正义网 “腐败现象的十九种模式” 作者:丁子江

十七届四中全会关于《决定》的学习思想

第五篇:党内腐败现象及其对策措施初探

摘要:中国共产党走过了近90年的历程,由于监管机制的欠缺,党内潜规则的盛行,司法系统的纵容使得党内腐败滋生,极大的损害了党的光辉形象。剔除腐败,还党一个青春面貌不光是要加强立法,重视民主监督更应该多吸收党内外群众的意见。只要有反腐败的决心,党的生机就会更加有活力。

关键词:党内腐败

党内潜规则

司法腐败

党内民主

一个国家,腐败不除,无以立国;一个政党,腐败不除,无以立本。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坚决反对腐败,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在坚持惩治腐败的同时加大教育、监督、改革制度创新力度,更有效的预防腐败,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创新”。[1] 关于腐败和反腐败,一直是媒体与社会的热点话题。这一点我想毋庸置疑了。只要稍微观察下媒体的头版头条,就知道群众对反腐的热点有多高。一个“文强案”虽然已经结束,但是人们还是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文强”这个人。随着国家对反腐的力度加大,全国各地纷纷栽了些大大小小的腐败官员。只要到反腐网去看看,那数目就会触目惊心。

2010年6月初至今,短短半年内,全国范围内多名官员因腐败被处理。其中,有像国家药监局副局长张敬礼,云南大理原市长,中山传奇女市长、原商务部副司长邓湛,郑州市,江门市原市长这样的高官,也有像运管所副所长,县交通局长这样的“芝麻官”。其中,山西蒲县一个小小的县煤炭局局长,居然在北京、海南等地有房产35处,家财达数亿元震惊全国。

关于腐败这个问题,学术届也提出了些自己的看法。我参考了数位专家点评,结合自己看法,完成了本次论文。

1 党内腐败的现象及其原因

什么是腐败呢?腐败在广义上说是行为主体为其特殊利益而滥用职权或偏离公共职责的权力变异现象,从狭义上说泛指国家公职人员为其特殊利益而滥用权力的权力蜕变现象。换言之,只要有权力,就有了腐败的可能——所谓官

1

不在大小,有“权”就灵。权力不在大小,只要制度监管不力,只要权力心态异化,再小的权力都能“腐”出最大价值。[2]这也就是为什么会经常出现小职员贪污数百万、小会计挪用上千万之类现象的关键所在了。

腐败之“腐”实在没有什么“大小多少”之分,腐败的发生与“权力”有必然联系,但与“级别”却没有必然联系。不能说大贪就是大官,而小官只能小贪。事实上,腐败从过程和结果上来说,虽然有“程度”不同,但却没有“性质”上的差异。不论是大官员大腐败或者小官员大腐败,背后无一例外都折射出共同的警示关键词:权力道德的高度沦丧,制度的形同虚设,权力不受制约,公共监督乏力等等。[2]

认为级别高的贪官腐败数量就大,级别低的贪官腐败数量就小,这实在是一种“审视”的错觉。权力来自于人民,权力的宗旨是管理和造福社会,可当权力失去了“公”的属性,蜕变成为以权谋私的个体私器,任何公共财产都可能被疯狂攫取,任何公共利益都有可能被出卖——贪腐的小科员拥有数辆豪车和豪宅,比富豪还有钱,也就没有什么好奇怪的。腐败的形成也不是一个简单的事,因为贪污受贿和腐败并不只是一个人的事,更多的是由于经济转型时期制度不健全造成的。

1.1 中国纪检监察体制落后

现在继续沿用于计划经济时期的中国纪检监察体制,已经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3]30年来,经济转向市场化已基本完成,建在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特别是党委领导体制和纪检体制,在30年的改革过程中明显慢于并弱于政府的机构改革。历经五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包括最近提出大部制改革,虽然还没有很好摆脱精简膨胀的循环问题,但相比之下,党委领导体制(包括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更慢于行政体制改革。[3]

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在于缺乏从宏观的体制制度层面上的突破,只好抓中观突破,以便通过巡视、派驻使同体监督有所改观。中观层面不便深入,就不断把工作向微观层面铺开。党内监督机关,工作细微到上马路检查收费,下矿井察看矿难事故„„纪委查办的案件越来越多,教育的面越来越广,纠风的事越来越细,而监督的缺位、虚位和不到位改进不大,也越来越疲于奔命。于是,8小时内的监督困难,有的就转向抓8小时外的监督;对官员本人难以监督,有的就转向监督其配偶、子女、秘书;查处窝案、串案容易影响稳定,有的就搞定点清除、量体裁衣,而不再深入查处顺藤摸瓜。在目标的锁定存在不合理情况下,这种靠投入更多财力物力人力的高成本反腐方式,有如扬汤止沸,难以持续发展。

2

30年改革开放中的反腐败,从只重治标,到标本兼治;从重视办案,到源头治理;从惩防并举,到注重预防;从一个注重,到三个注重(注重预防、标本、制度建设)。但是,预防腐败的工作怎么搞,始终还是未能破解的难题。各地各单位多着眼于教育和技术层面的预防。由于缺乏体制预防和制度预防的试验田,因此无法根据试验田的收成而及时提出“预防为主”的战略方针。[4] 我们现在对火灾、疾病等公共灾害形成了以预防为主的体制机制。但在反腐领域还形成不了一个“预防为主” 的共识。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最关键的原因,就在于我们缺乏这方面体制制度改革试点的有力支撑。

1.2 党内出现的潜规则滋生腐败

关于党内潜规则的具体表征大多见诸于网络材料,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干部人事任免方面的潜规则,处理上下级关系遵循方面的潜规则,领导的身边人透视出的潜规则,腐败现象滋生蔓延背后的潜规则,“一把手”问题背后的潜规则等等。

潜规则是在错误观念的支配下,在一些领导者中形成的一些普遍认同下以“组织”领导名义实际奉行的、不在民主制度之中而在制度之外,与制度原则精神相悖的运行规则。[5]潜规则就是权力意志规则。在有些人看来,党章的规定只是贴在墙上、挂在嘴上、写在纸上的宣传,而真正用来指导言行的是彼此心照不宣、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规矩”。这些“规矩”就像一只无形的手调节着党内的关系,成为或多或少左右某些基层党组织内部状况的潜规则。在中国,党内潜规则基本上就是“官场潜规则”,而我们所说的官场腐败,实际就是党内腐败。

潜规则使公权变成了实权,使权为民所用变成了权为私用,或为小集团所用。官场潜规则是党的意志在往下传达过程中层层出现的“中梗阻”现象。其存在必然导致权力腐败和制度虚置。[5]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的某种程度上,它反映的已不仅仅是官员自身的道德问题,而是表明我们已有的制度即正规则本身也有某些严重的缺陷,制度本身的漏洞和破绽给了潜规则生长的空间。正是制度上的不健全,才使某些潜规则得以盛行。党内权力结构形成集权的特性使党内关系上出现带有封建色彩的权力依附、人身依附、个人崇拜、家长特权等现象,在一些党组织内权力意志规则取代党内正式的制度规定,成为实际操纵党内运行,甚至操纵个人命运的强悍力量。于是腐败便自然不自然的滋生出来。

由“小金库”形成的集体腐败其实就是潜规则的最好表现。“小金库”屡禁不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有深厚的“群众基础”。一些单位通过搞创收,把一部分经营收入通过不列入规定账簿核算的方式留下来,变成集体的“小金库”,给职 3

工组织旅游外出、聚餐活动等,作为职工福利的来源。取消“小金库”,很容易遭到这个集体组织内部成员本能的反感甚至抵触,至少,他们不会很积极地去配合。

1.3 司法腐败纵容腐败

文强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说了让我们深省的话。他说,“我从一个领导走到这里,教训是沉重的。就在这里,我目睹了张君等一大批刑事犯罪分子受审。而现在,我作为被告人,也站在这里。这种巨大的变化,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自身的,也有社会环境的影响,制度约束的滞后等等。但自己的、自身的原因,才是走向犯罪的主要原因。所以,我希望广大干部,特别是公安人员,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警钟长鸣。我希望今后没有公安民警再次站在这个位子上。” 文强2008年出任重庆市司法局局长,于2009年8月7日凌晨1时在北京参加全国司法厅(局)长座谈会期间被抓获,8日上午通过民航班机押解回渝,成为重庆打黑风暴中被双规的最高级别官员。

在文强的案子中,让人们很惊愕的是他是一位司法局局长。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他还是在首都司法厅座谈会期间被抓,这很具有戏剧性的一幕竟然真的是发生在实际中。一般认为,司法系统的干警都是为人民伸张正义,除暴安良的人民公仆,百姓对他们寄予了很高的期望。文强的落案让人不惊对我们的司法系统产生了很大的担忧。因为司法腐败从根本上腐蚀了社会正义的底线,往往被视为“最难以容忍的腐败”。培根有一句名言:“一次不公正的司法裁判比多次不法的行为后果严重得多,因为这些不法行为不过弄脏了水流,而不公正的裁判则把水源污染了。”

而在中国,从基层法院到最高院,从苏如明到黄松有,近年来,中国法官频频落马。其中不乏学者型法官,像武汉中院13名法官腐败案中的武汉中院常务副院长柯昌信,四川高级人民法院执行局局长罗书平,几个月前刚刚被免职的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黄松有,等等。这些人有的著述颇丰,有的是法学博士,还有的兼任高校法学教授。反观一些法治发达的国家,新加坡自独立至1994年统计,没有一名法官犯案。德国上世纪60年代以来也几乎没有法官犯案。英国全国250名法官,犯案者极其罕见。美国自立国200年来仅40余名法官犯案。

司法腐败,给了腐败份子一种侥幸心理,小贪变大贪,越贪越多,而忘了自己人民公仆形象,丝毫没有心理罪恶感。也正如老师所说:现在国家的反腐在大力进行。但是反腐力度小了不行,力度大了更不行。如果反腐力度不够,只抓了小鱼小虾,国家的蛀虫依然逍遥法外,百姓对这个政党就会失去信心。但倘若力度很大,把一些深入司法系统的蛀虫也统统的挖出来,公布于众,同 4

样会产生很严重的社会效应。百姓开始怀疑这个政党的司法是否完善,这个政党的基石是否牢实,对这个政党表现抱怨失望,那么也有可能对这个政党失去信心。所以司法系统的腐败造成的社会影响是最为恶劣的。

2 防治党内腐败的对策措施

2005年1月,中央制定了《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并提出:要用五年的时间建成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基本框架, 其中包括法律建设的工作。2005年10月,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8次会议批准通过了《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说明我国在反腐立法上又前进了一步。2008年中共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的制定,对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作出了积极指导。加上2010年2月24日《 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的正式印发颁行,体现了中央惩治腐败、 取信于民的信心和决心。

2.1 加强立法,加大惩处力度

目前我国还没有制定颁布惩治和预防贪污腐败的单行法,现有的法律规范主要是我国《刑法》典中的贪污贿赂专章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 ,另外还有2005年我国人大常委会批准通过的《联合国反腐败公约》 中的相关规范。

从完善刑法结构来说,制定反腐倡廉相关法律和规范国家工作人员从政行为的制度,加快廉政立法进程,制定反腐败方面的专门法律,如制定《反贪污贿赂法》、《反腐败法》、《举报法》、《国家公职人员财产申报法》等是非常必要的。而且在立法基础上我们已经有了相关铺垫,一系列政策法律的制定,为系统建立惩治和预防腐败方面的立法奠定了基础。国家社科规划《中国惩治和预防腐败重大问题研究》课题组组长王明高已表态:“我们已经对反腐败立法有了一个初步的构想。” [6]

对惩治腐败不光是要加强立法,更为重要的是细化法律,实施法律,依据我国实情来加大惩处力度。加大反腐败惩处力度,让人不得不联想到前不久对腐败分子废除死刑条例的争论上。因为目前法院对腐败份子的判决上很少适用死刑,很多只是判有期、无期或死缓。在加上有些贪腐官员刑满释放后竟收到原行贿人送来的巨额“坐牢补偿费”,百姓中间流传着一种“不杀不足以平民愤”的情绪。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在第五次全国刑事审判工作会议上说:“死刑是剥夺犯罪分子生命的最严厉的刑罚方法,适用死刑,必须慎之又慎。”“当前,[6] 5

我国废除死刑的社会物质文化条件尚不具备。”他说,严格控制和慎重适用死刑,凡是可杀可不杀的,一律不杀,以减少死刑。腐败之所以发生,是由于现存制度有漏洞,我们不能将制度的缺陷所造成的恶果由一个人来承担,因为贪污受贿和腐败并不只是一个人的事,更多的是由于经济转型时期制度不健全造成的。现在最重要的是加强制度建设,亡羊补牢,而非提高刑罚,乱用重典。杀贪官,用意之一就是杀鸡儆猴。现在,杀掉的贪官不可说不多不大,成克杰、胡长清、王怀忠等,但是别的贪官还是照样贪污受贿,没有起到预想的警示作用。只有贪官的把柄还在别人手里,这人又被查处抓进了牢房,蹲在监狱里交待问题,他们才会害怕,才会惊慌,一失措就会露把柄。这时候,留活口的威慑力就比杀掉要大得多。

贪官没有人命案,所以不宜用死刑。不杀贪官,留有活口,总可以再查出一些行贿者或受贿者,扩大反腐败战果,使漏网之鱼尽量减少,为国家挽回更多的损失。如“中国第一秘”案的李真,不是速杀,而是缓杀,就查出了中纪委的一个副组长和更多受贿之人,使漏网之鱼大大减少,这样的经验和教训应该吸取和借鉴。杀贪官,只是惩治,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如果只重杀,而不重防,那么就是本末倒置,是舍本逐末,是不可取的。

2.2 提升党内民主

为什么我们现在是越反腐越腐败?除了经济资源这个盘子比过去打得多而导致的机会和渠道比过去多这一客观因素外,最重要的是,中共作为执政党,事实上不存在有效的外部制约力量,而内部也缺乏分权、参与和制约机制。[7]外部的监督暂且不说,内部监督机制的失灵根本原因就是缺乏党内民主,从而使权力集中到各级领导人那里,并导致在一些地方,一党执政变成一人执政。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的主题是:加强党的建设 促进党内民主和反腐倡廉。实事求是地说,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化进程其实早就开始了。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实现资源配置市场化,扩大企业自主权,扩大公民经济自由,废除指令性经济计划,人权入宪,保护私产通过并推行《物权法》,活跃非政府组织,对政府官员施行问责制,基层民主选举„„ 无一不是扩大社会的自治功能,缩小政府的统制职能;无一不是民主化进程的体现。近些年来我们党公开宣布,要以党内民主促进社会民主。[8]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的最新决定就是极其关键的一步。

邓小平指出:革命队伍内的家长制作风,除了使个人高度集权以外,还使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组织成为个人的工具。家长制破坏了党内的上下级关系,使得上级对下级颐指气使,下级对上级无原则地尽忠服从,把上下级关系搞成 6

君臣父子关系或帮派关系。很显然,,在家长制营造的政治氛围中,家长们如果对自己的要求不严格,要想搞腐败、要想通过制定决策、人事调整、日常管理为个人捞好处,要想向下级、向臣子们索贿受贿,都会变得异常的容易。[9]而民主是根治家长制最好的武器。

在民主与反腐败的关系上,大家越来越公认的一个事实是:暗箱操作是腐败滋生的技术手段,而阳光是最好的反腐剂。一旦暴露在公开的阳光之下,任何腐败行为,任何腐败分子都无处藏身!这其中的原理在于:民主保证了党员群众和人民群众的知情权,有了知情权才能谈得上群众对反腐败的参与权。对腐败行为的监督权有了群众雪亮眼睛的自觉监督制约,真正置身于群众监督的汪洋大海 中,腐败的火星就能够被提前察觉,腐败的火苗就能够被及时掐灭,腐败的大火造成的损失也能够大大降低 。[9]所以,在民主需要公开,民主意味着公开的逻辑层面上,在公开能够防控腐败的价值层面上,民主作为惩治预防腐败的治本之策、战略之策将会面对越来越少的流言蜚语。

2.3 吸收党内外群众意见

腐败毕竟是一个阴暗的东西,是见不得光的,之所以腐败现象猖獗,是因为监督的力度还不够广泛。而民众数量庞大,无所不在,民众监督则将使腐败无处藏身。清康熙时期在腐败非常严重的时候就采用了“风闻言事”的做法,结果揪出了一大批深藏不露的腐败分子。而当时风闻言事仅仅限于官员之间就有如此威力,那么如果让全体民众参与,将会有多大威力了。所以吸收党内外群众意见,是反腐倡廉取得成功很关键的一个要素。

现在反腐败还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官员的落马不是由纪检部门直接调查发现,而是由官员的情人举报、网络申述抗议、网民的热情推高问题„„然后才传到纪检部门的耳边,这样纪检部门才深入调查。腐败份子自以为自己办的事神不知鬼不觉,哪知道一招不甚传入网络,惹来黑暗见光明。

群众的眼光是雪亮的,任何违法乱纪的事情终有一天被群众发现。及时认真的听取党内外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可以很好的遏制腐败。

3.结束语

中国共产党从建立以来就十分重视党性的纯洁性,严防腐败现象的滋生、严惩腐败份子的做乱。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国家的绝大多数党员干部是廉洁勤政、克己奉公的,尤其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无私奉献、艰苦奋斗、联系群众、鞠躬尽瘁体现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真正做到了“朗如日月,清如水镜”,成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光 7

辉典范。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各个历史发展时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极少数人经不起考验、腐败蜕化的现象。

中国共产党如今已走过了近90个年头,好如一棵参天大树郁郁葱葱。但是一棵树上不长虫子也是不可能的。党内的腐败份子就好如生长在中国共产党这个大树上的蛀虫,他们披着共产党的外衣却不干为人民服务的事。他们藏于大树的骨干中,吸取大树的精华。我们要做的就是搞清楚为什么会长这些蛀虫和怎么预防并消除他们,还党一个光辉形象!

我只是一个年轻的大学生党员,对党内腐败的事情有所听闻。但由于我缺乏调查实际生活,对党内腐败不可能完全了解,只能求助于媒体和文献。于是对党内腐败问题我也提不出真知灼见的看法。只能通过学习,认识、思考来初步了解。如今中国共产党有7000万党员,在这个庞大的集体中,由于生活经历的变化,周围环境的熏陶,个别党员思想发生动摇也在所难免。但是我们可以时时自省,保存着一份纯洁的心,少受污染来纯洁我们的党。

参考文献:

[1]:张书林 “民主”反腐:惩治预防腐败的新治本之策[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 2009.6 [2]:张懿 论反腐败的权力制约[J].党政建设

[3]:李华 对预防遏制腐败的几点思考[J].广东党史 2009.3 [4]:段良 毛志强 浅谈完善惩治预防腐败体系的路径选择[J].实事求是 2009.5 [5]:李小曼 党内潜规则的研究述略[J].今日中国论坛 2009.11 [6]:邵俊彦

浅析有效防治腐败[J].人文论坛

[7]:王小明

论强化党内监督[J].资治文摘

[8]:廖逊

反腐的关键在于促进党内民主[J].新东方 2009.10 [9]:易群

预防和治理腐败问题初探[J].社会管理

上一篇:龙江园市场运作方案下一篇: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