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单位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分析

2022-09-10

一、施工阶段造价管理与控制存在的问题

建设工程项目在具体施工之前经过了项目施工的评估勘察, 并在各阶段做出了预算规划, 保证各阶段的进度符合方案要求。但在现实的执行中, 随意变动性大, 具有几个原因:其一, 前期勘察和方案设计的不到位, 遗漏了重要内容, 导致在施工中出现问题, 要实地解决, 当由于准备不充分, 解决的方案难以达到科学合理, 不够严谨, 导致成本上升;其二, 实际环境中遇到突发性状况, 但往往为了赶进度而忽视了问题的解决措施的探讨, 有的甚至有意忽视存在的不足, 施工随意性大;其三, 施工中需要必要的质量监控措施, 保证执行中的安全到位, 但监控人员出于减少施工成本, 忽略某些质量问题, 有的需要返工的施工项目也被忽视, 虽然掩盖了一时的成本, 但给项目工程带来了隐患, 给后期的维护增加了更高的成本得不偿失;其四, 在面对施工中的问题, 需要必要的改动时, 审批部门的把控环节也具有随意性, 导致项目的变更随意性大, 没有经过科学的论证。我国的建设工程施工项目造价的成本控制以利益最大化为指向性的趋势非常明显, 并且在整个项目工程造价的环境中形成了一种习惯。

二、施工阶段成本控制强化措施

1. 进行成本预算

预先对建设施工的总体成本进行预算评估, 既可以为招标竞标工作的良好开展打下基础, 也能以此为总参考方向, 对具体的阶段性工程造价的成本控制在既定的目标之内, 以防严重超支的现象发生。工程项目造价的成本评估涉及到的内容非常广泛, 如人力资源的配制、材料成本、施工机械、水电供应、管理组织费用、安全防护设备等, 成本评估要列出详细的成本清单, 并就即将开展的施工活动进行论证, 拾遗补缺, 完善评估的内容, 使之更加科学合理, 一般要遵照以下的规范加以执行:

(1) 材料成本:作为施工建设的基础, 施工材料是工程造价的重要参考指标, 虽然材料价格在市场中有一定的波动性, 但为了保证施工的质量, 材料品质必须达到相关标准, 此外, 针对某些加强型的建设功能, 还需要特殊的材料, 增加适当的材料成本预算则是非常有必要的, 但前提是控制施工建设的总成本不能超标。

(2) 人力资源配置费用:员工的施工费用是项目成本的最基本支出, 在此过程中既要控制项目的总体成本, 也要尽量满足员工的薪资需求, 提高其工作的积极性。

(3) 设备成本:工程施工中的机械设备是项目执行的媒介, 机械化的提高既可以节省人力物力, 又能提高施工建设的进度和质量, 但要针对具体的施工环境, 综合评估机械化程度的必要性, 以控制成本预算。

(4) 现场管理成本:现场管理是服务于施工建设的, 其实际成本和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施工环境、施工工艺等因素相关, 但要将之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一般在工料机总费用的7%左右比较合理, 某些具体工程也要视情况而定。

(5) 项目部上级机构成本:建设项目施工中, 上级部门要对施工的总体进度、质量等要素进行把关, 并组织相关的活动解决施工需要的问题, 在此过程中也会产生费用, 但上级机构成本的控制原则是“按实计算, 总价控制”, 其费用开支也要遵照企业既定的制度标准加以执行, 在成本预测中适当的要放宽预算额度, 以便应对施工中可能出现的突发性事故。

2. 回避施工风险

所谓的风险回避就是采取一定的手段对可能造成施工风险的因素进行有效遏制。风险回避主要有两种方式, 一种就先期回避, 再有一种就是在施工过程的中期回避。两种方式都能够做到风险回避成本远远小于不回避成本。先期回避主要在对于高风险的施工项目拒绝进行合作, 中期回避主要是根据施工情况果断判断项目未来发展情况, 进而终止合同。风险回避是种理论上的风险控制方法, 这种方法有着一定的适用范围和应用空间, 大部分的施工企业都不会采用这种方式降低施工风险。损失控制不同于风险回避, 损失控制指的是在承担风险的前提下采取各种方式来降低施工风险, 损失控制的主要内容就充分发挥管理者的主观能动性, 根据施工风险的特点采取必要的措施来降低施工风险, 损失控制主要是控制施工风险发生的几率, 还有就是在施工风险发生后, 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施工风险扩大化。风险转移不同于损失控制, 属于一种财务手段, 因为在具体施工过程中, 存在部分类型的风险无法通过上述手段来解决, 这就需要采用风险转移的方式来降低对于风险的控制, 风险转移并不是非法手段, 属于正常的财务活动。某些风险对于某种企业而言能够造成损失但对于其他企业而言未必能够造成损失。需要明确的是风险的转移必须采取合法的途径进行, 要遵循我国法律法规。通常情况下施工风险转移一般都用于工程承包中的分包, 利用这种方式来降低自身承包风险的压力, 有效降低施工风险有可能带来的财产损失和施工成本的增加。有效的评价机制是合同签订双方能够顺利签订合同的有力条件, 有效评价机制的建立主要是将建设行业相关部门的日常信用记录统计在一起, 形成完整的信用等级模式, 并且要组织专业评估单位对双方进行信用及能力测评, 提高合同履行效率。高效的合同评价制度是一个动态管理制度, 需要不断的完善补充, 在合同签订的时候可以根据用户的信用等级优先选择信用度高的单位。

总结语:

土木工程的建设与施工中, 通过转变项目施工的管理模式, 能够进一步加强工程开展中的施工管理, 通过监察工程的施工质量并完善施工管理制度, 能够从根本上避免工程项目在施工中出现的问题, 提升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土木与土木建设工程的复杂程度日渐提升, 这就要求建设工程在施工过程中要建立起更为完善的项目施工管理制度, 通过探索项目施工中的创新型管理策略, 为我国土木建设工程中的发展提供更为有效的保障, 并促进土木建设工程的稳定发展。

摘要: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逐步加快, 建设行业迅猛发展, 每年在建的工程项目数量都呈增长趋势, 但是工程造价管理理论的研究还比较落后, 不能很好的满足建设行业的发展需求。本文主要就建设单位施工阶段成本控制措施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建设单位,施工阶段,成本控制

参考文献

[1] 读维丽.工程建设定额概论[M].天津科技翻译出版社, 1989:45.

[2] 吕维宁.工程造价双轨制的缺陷和对策研究[J].中国建材资讯, 2006 (1) :57-59.

[3] 马淑敏.浅析工程造价控制的重点[J].建设市场与招标投标, 2006 (2) :35-36.

上一篇:润物细无声——班主任工作中的点点滴滴下一篇:论各个产程产妇的心理护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