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检执纪监督工作措施

2022-12-25

第一篇:纪检执纪监督工作措施

建强纪检监察队伍,打造执纪监督铁军

小金街道纪工委书记 刘晓宇

近年来,小金街道纪工委不断加强自身干部队伍建设, 加强对政治纪律、政治规矩的监督检查,聚焦主业问责,以案代训,并扎实开展专业知识学习,掌握办案流程及技巧,认真开展网络评论,整体执法执纪能力不断增强,队伍整体结构不断优化,能够较好完成纪检监察各项业务工作,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

一是干部队伍素质还需要继续提高。目前,我街道纪工委配备2名纪检干部,由于日常工作繁琐,以及个人干部对培训工作不重视,业务知识常常得不到有效补充,知识面窄,内容过时,理论水平、工作思路、方法举措等相对滞后。

二是个别干部思想上存在畏难情绪。个别纪检干部在实际工作中有时存有畏难情绪,有的在监督监察、查办案件时,担心领导不支持,影响人际关系,影响今后工作和自身的发展。有的担心自己管严了、限制多了,会成为干部完成工作目标任务的“绊脚石”,影响干部工作积极性。

三是监督执纪工作效率需提升。在监督执纪过程中,有时处理方式过于简单,对出问题的干部职工,仅仅是简单的批评教育,没有切实帮助他们认清问题所在、自觉整改,常常使对方口服心不服。

四是日常工作方法还比较陈旧。面临着“四风”新情况新问题,没有作细致地调查,不善于研究新情况,仍凭过去的习惯、经验开展工作,有时对遇到的非常见问题不知道如何处理。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制定了以下改进措施:

一是严格培训要求,全面提高素质。一是开展内部培训,突出有重点的培训,有计划,有安排,持之以恒,避免应景、应时的短期行为,确实做到学有所用。二是开展新入职培训,对新从事纪检工作的同志,除搞好岗前培训外,经常举办业务培训,加快从不懂到较懂到精通的进程,提高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

二是加强组织领导,发挥头雁作用。充分发挥纪工委书记的模范带头作用,努力形成以上率下带动全局的良好局面。一方面是带头守规矩。严格落实工作纪律、生活纪律,坚决执行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扬民主,施行末位表态,确保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另一方面是带头抓工作。坚持做到重要工作亲自谋划、重要活动亲自组织、重要事项亲自调度,谋在前、干在前,以勤奋敬业的工作态度影响纪检干部,做给大家看,带着大家干。

三是健全制度机制,规范队伍管理。着力深化纪检监察队伍规范化建设,一抓运行管理规范化,一手抓业务工作规范化。一方面是建立健全队伍管理制度。对纪检监察干部行为、印章管理、请销假制度、保密工作等日常运行管理制度进行精细化、扁平化管理。另一方面是建立健全工作落实制度。实行重点工作定期调度,周调度、月通报,尝试出台《工作督查办法》,实施三级督查,一把手督导书记,书记督导分管部室,职能部室督查具体制度和工作落实,逐级细化,压实责任,建立台账、挂账督办,形成“三位一体”工作督查机制。

四是落实考核激励,充分激发活力。建立激励办法。对各部室工作完成情况每月通报,量化到人,在公开栏公开,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开展争当“办案星”“写作星”“创新星”活动,鼓励全体干部多办案、办优质案,勤写作、以文辅政,出新招儿、推动工作,对“三星”干部优先提拔重用、全会通报表彰。严格评议考核。制定实施考核评议办法,全面考核工作成效,评议干部作风,培树先进个人,让奋发有为的干部有地位、有奔头,业绩突出的干部受褒奖、受尊重。

第二篇:纪检监察机关执纪监督工作存在问题和对策分析

纪检监察机关执纪监督工作

存在问题和对策分析

执纪监督是纪检监察机关基础性的工作,结合实际,将现阶段纪检监察机关执纪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如下:

一、存在问题

(一)监督队伍专业化的问题。

随着转录融合和派驻监督全覆盖,纪检监察干部队伍不断壮大,内部职能部门工作力量也得到了不断强化。新形势下,特别是监察体制改革后,对执纪监督队伍的专业化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做到执纪执法一专多能。当前执纪监督队伍专业化方面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大量随编划转纪检监察机关的干部没有专业知识,也没有纪检监察工作经验,全面掌握纪检监察监督工作要求需要较长时间,距离专队伍业化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尤其是派驻纪机构检监察干部参与问题线索处置的机会相对较少,纪检监察业务不够熟悉,执纪监督水平难以在短期内得到有效提高。二是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各类矛盾不断突显,问题线索不断增加,随着干部转录一起从各级检察机关移交到纪检监察机关的问题线索较多,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为了消化积淀的问题线索,只有不断强化执纪审查力量,将专业化水平较高、工作能力较强的同志安排到案件查办上,执纪监督队伍一定程度上有所弱化。

(二)执纪监督机制规范化的问题。

一是内部协调机制不畅。执纪监督和执纪审查分设工作开展时间不长,各“监督”力量之间尚未实现整体系统部署、集中统筹。纪检监察机关内设机构协调配合不够到位,党风政风监督与执纪监督、巡视巡察监督、派驻监督的工作联动没有形成有效机制,存在“各自为政”的问题。二是监督手段不多。当前执纪监督大多停留在查资料和现场检查层面,难以深入发现问题,要深入、系统、精准地掌握被监督地区和单位的腐败和作风问题,只有探索拓展监督办法,真正实现执纪监督“长牙”“带电”。

(三)执纪监督定位的问题。

执纪监督定位“监督的再监督”职能不够准确,没有站在纪检监察视角剖析问题,有效破解执纪监督短板。一是过分依赖主责部门。把执纪监督等同于主责部门的行业监督,监督工作的主动性、前瞻性、针对性还存在一定差距,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审计、财政等责任部门的业务监督,监督发现的问题停留在主体责任部门业务监督视点层面。二是监督没有紧扣纪检监察职责。执纪监督发现的问题很多是主责部门程序规范、资金管理、项目推进等方面的问题,执纪监督变成了为主责部门拾遗补漏,发现的问题与纪检监察工作的契合度较低,与六大纪律和违法犯罪关系不紧密,没有深入发现或者刨根问底存在问题“表象”后面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腐败和纪律作风问题。

(四)执纪监督质量方面的问题。

一是执纪监督部门职责权限的问题。纪检监察机关执纪监督更多是运用“第一种形态”给党员干部敲警钟,让其“红红脸出出汗”,执纪监督部门工作人员可以采取哪些方式进行监督,目前尚无准确界定。二是谈话函询后续工作深入的问题。当前由执纪监督部门负责处置的问题线索,以谈话函询方式为主,对于党员干部矢口否认、避重就轻的问题,进一步深入了解核实存在一定制约因素。实践中通常情况是转为初核后交执纪审查部门办理,让“第一种形态”的实际效果打了折扣。这种情况一方面会助长相关违纪人员的侥幸心理,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谈话函询工作的震慑力。

二、对策分析

(一)完善工作机制。

一是优化线索管理机制。执纪监督部门要建立内部监督制约机制,落实专人管理问题线索,对重要问题线索要严格实行室务会议集体商议、领导层层审批制度,防止有价值的线索流失。二是探索建立执纪监督、执纪审查信息互通机制,由执纪监督和执纪审查部门互相通报办结的问题线索情况,并可在开展重点执纪监督检查和重大审查调查案件过程中,及时通报、交流有关信息,避免信息不对称影响工作成效。三是建立对外协作联动机制。针对监督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专业性强等特点,建立健全监督工作对外协作联动机制,增强监督合力,强化司法、财政、审计等有关部门前置监督职责的履行,提高监督的规范化水平。

(二)强化运用“四种形态”。

认真践行“四种形态”,加强形态间相互转化,切实提高执纪监督的灵活性和有效性。发挥好谈话函询的作用,以采信一批、处理一批、通报一批的方式加强谈话函询工作的严肃性和震慑力。探索“谈话函询+核查”工作模式,选择部分反映相对具体、有一定可查性的问题线索,在开展谈话函询的同时,对相关问题进行核查。建立谈话函询倒查制度,凡被反映人有新的问题线索需要进入初核的,对其已了结的谈话函询问题线索一并开展核查。

(三)不断创新监督方式。

探索研究将监督范围扩展到监察全覆盖公职人员的有效途径,实现从单纯的发现违纪问题线索到善于挖掘违纪违法问题线索的转变。采取“准初核”“准审查”“准调查”“谈话函询+”“面对面”谈话等方法,增强执纪监督工作的专业性、实效性,精准性。纪检监察机关“监督的再监督”中,重点要督促主责部门监督发现问题并整改,执纪监督中要以两个责任落实情况、存在问题整改情况、腐败和纪律作风问题为重点,把执纪监督重点放在违反六大纪律、违法行政、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的苗头和问题线索上,让执纪监督工作“长牙”“带电”,充分体现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特点。

(四)强化监督队伍建设。

一是加强培训。通过派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加强干部队伍培训,将执纪监督业务素质强干部派出去培训,派出去的干部回到单位后要对单位干部进行培训,将学到的知识传达给所有执纪监督人员。二是加强业务指导。通过抽调人员参与问题线索处置等形式展开实战指导,让执纪监督干部在实践中增长才干,提高水平。三是加强监督。由执纪监督部门加强对对应联系的派驻机构和下级纪检监察机关开展执纪监督工作进行再监督,积极探索与被监督单位党委(党组)沟通联系、专题听取工作汇报、派员专项督查相关工作、发放纪检监察建议等方式,形成发现问题、纠正偏差的有效机制。

第三篇:国企纪检组织把握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的实践与思

摘 要:新时期做好纪律监督工作,保持国有企业健康长远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金城集团的实践,就国企纪检组织如何把握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谈几点思考和认识。

关键词:国企;纪检组织;监督;四种形态

把握运用好“批评教育、组织处理、纪律处分、立案审查”四种监督执纪形态,即“党内关系要正常化,批评和自我批评要经常开展,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党纪轻处分和组织处理要成为大多数;对严重违纪的重处分、作出重大职务调整应当是少数;而严重违纪涉嫌违法立案审查的只能是极极少数”,是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新思考、新要求、新部署,为国企纪检组织进一步深化“三转”指明了方向。

1 把握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基础在于压实两个责任

“四种形态”正是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在纪律建设中的具体体现,既需要党委在批评与自我批评、纯洁党内关系、干部能上能下等方面主动担当,也需要纪委在监督提醒、纪律审查等方面积极作为。加强批评教育,咬耳扯袖、红脸出汗,强调的是党委主体责任,看见问题就批评,发现苗头就教育,涉及班子成员、班子自身的,要将问题摆到桌面上来,随时开民主生活会,解决班子和党员干部亚健康问题。组织处理、纪律处分和立案审查,强调的是“两个责任”的融合,既是监督执纪的要求,也是党章规定的主体责任。

作为国企纪检组织的金城纪委,为压实“两个责任”,认真协助党委谋划党风廉政建设年度工作,分解任务,推动实施,督办考核。做到“三个突出”,即逐步建立任务清单,突出责任精度。2015年以来,逐级100%签订个性化《党建目标责任状》和《岗位任职期间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102份,通过内部网络、报纸等形式以“晒”树“责”,以群众监督强化履职意识;抓住党员领导干部队伍这个“关键少数”,突出责任准度。进一步强化领导干部述廉述纪、背书承诺,将廉洁守纪纳入AVIC-JC-Do 领导力模型,切实廉洁自律,履行“一岗双责”;坚持挺纪在前,加强日常教育,突出责任严度。

2 把握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重心在于用纪律管住大多数

“四种形态”既给出了量纪的适用情形,又明确了执纪的“党法解释”。没有党员天生就违纪违法,违法必先破纪,纪在法前,纪严于法,只有把纪律管到位、严彻底,才能让误入歧路者迷途知返,防止小病养大、大病恶变。

金城纪委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届中央纪委历次全会精神,准确把握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大方向,做到“两强两严”。一是强化思想教育,严明党的纪律,协助党委扎实开展专题教育,通过“学”“讲”“写”“赛”四个环节,领导干部带头讲,全体干部系统学,专题教育全覆盖,补足精神之“钙”。健全经常性教育机制,运用好正反两方面“镜子”,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切实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宣传舆论引导。将日常廉政教育纳入年度党委中心组学习、党员干部学习、新入职员工培训计划。通过以案说纪、案情剖析、办案札记、零距离参观等方式深入开展警示教育。组织开展领导干部廉洁从业正确履职考核评估。综合运用传统内刊与新媒体,设立“金城微廉堂”,多元化立体推进反腐倡廉宣传教育。2015年以来,党政纪领导给全体党员领导干部讲党风廉政建设专题党课9次,党委中心组、各单位开展集中专题学习、上廉政党课60余场次,参与人数共计1400多人次。二是强化日常监督,严肃执纪问责。以“四种形态”为抓手,以“六项纪律”为尺子,对藐视纪律、破坏规矩的行为发现一起,查纠一起。深入推行纪检监察干部下基层,让监督范围内的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感到监督的“存在感”。通过工作约谈、廉政约谈,立足于抓早抓小,及时咬耳扯袖。

3 把握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要害在于刮骨疗毒形成震慑

“四种形态”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体现的是违纪必究、宽严相济,对最终走向严重违纪违法道路的党员,必须零容忍,决不能手软,才能刮骨疗毒,保证肌体健康。原厂办大集体瑞金机械厂负责人担任行政正职10多年,能力比较强,任职伊始,想方设法将该厂从濒临破产边缘拉回到正常发展轨道。任职中后期,一些干部职工,包括支部负责人,反映其独断专行,搞“小圈子”,遇事也不与支部负责人商量,金城纪委、组织部领导曾多次找其谈话提醒,但其表面上态度诚恳,实际上依然故我。2012年7月,金城纪委根据群众实名举报初核发现其涉嫌违纪。2013年3月,纪委会研究决定进行立案调查,认定其存在违规置换股权、设立账外账、在下属企业违规领取报酬等事实。同年6月,经纪委会研究,报集团党委会审议批准,给予其开除党籍处分、收缴其违规置换股权的不当得利111.71万元、其他违纪违规款项14.52万元,对其涉嫌违法问题经向上级纪检组织和集团党委报告,移送所在地人民检察院刑事拘留,7月依法批捕,11月提起公诉。2015年5月,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其“犯贪污罪,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六个月,没收财产人民币八万元”。切实以重处分、重大职务调整、立案审查、移送司法等雷霆手段形成有效震慑。

4 把握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关键在于常抓不懈形成长效

常抓不懈形成长效重点是强化制度建设,严控权力运行。以认真执行和完善“三重一大”集体决策为核心,深化“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及其配套制度建设,近年来围绕“三重一大”、中央八项规定、“四风”整治、选人用人、投融资、工程建设、物资采购等重点,新建制度16 项,修订48 项,废止8 项;下属各公司新建制度50 余项,修订7 项,进一步扎牢制度笼子,强化制度约束力;聚焦中心工作,开展涵盖“三重一大”四个方面的7项决策后评估工作,做到流程规范、程序清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交代,可评估、可追溯。

研究构建基于母子公司管控模式的“两个责任”清单,进一步明确各级主体工作职责,制定完善“两个责任”追究办法,为强化监督执纪问责提供制度保障。积极探索基于“六大纪律”的日常监督机制,创新方式方法,构建全方位的监督体系。协同财务审计、内部控制与全面风险管理,合力推进廉洁风险防控管理,重点对投资并购、资产评估、园区建设、招标投标、物资采购、选人用人等重点领域、关键环节风险点的查找和防控,帮助业务职能部门从职责、流程、制度上提高风险管控的针对性、有效性。

“四种形态”指引纪委回归党章“原教旨”,进入到监督执纪新常态。“四种形态”的提出,对纪检监察干部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与时俱进提高自身工作能力,才能担当起反腐倡廉的重任。要强化自身过硬,严正履责担当。

参考文献

[1]全面从严治党,严明党的纪律,把握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 王岐山《党风廉政建设》2015年第10期(总第106期)

[2]准确理解和把握监督执纪“四种形态” 中央纪委案件审理室《党风廉政建设》2015年第12期(总第108期)

[3]做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监察干部 杨晓渡《党风廉政建设》2016年第1期(总第109期)

第四篇:严格执纪是纪检监察干部的天职

严格执纪是我们党的一贯主张,也是一贯坚持的治党原则。我们党的执政历史,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一部严格执纪的历史。从成立的第一天起,纪检监察机关就被赋予对党纪政纪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的职责。可以说,严格执纪就是纪检监察机关的重要使命,也是纪检监察干部的天然职责。

这些年来,纪检监察

机关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充分发挥组织协调职能,主动承担很多重要任务,为推动反腐倡廉工作的深入开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但是,在社会上也引起了很多议论,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声音。一种声音认为纪委大包大揽、什么都管,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不应管得“过宽了”。还有一种声音盲目认为纪委只要抓好教育预防,抓好日常监督就行,不易管得“太严了”,并美其名曰“为改革开放保驾护航”。总之,模糊的定位导致纪检监察机关往往由“督战队”变成了“冲锋队”,由监督者变成了执行者。为此,王岐山同志强调,当前反腐倡廉工作的重点是治标,为治本赢得时间。李兆前书记明确指出纪检监察机关要做“牧羊人”,盯住“牧羊犬”把羊看好。

严格执纪,首要的就是严明党的政治纪律,维护党章的权威性,确保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和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纠正和查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在贯彻执行中央决策部署上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等破坏党的纪律的行为,确保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

严格执纪,还要注重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首要任务,从群众最期盼的事情抓起,从群众最需要的事情做起,切实解决群众上学难、看病贵及土地征用、城镇拆迁、教育收费、医疗购销等领域的突出问题,把损害群众利益的各种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坚决控制住、刹下去、根治好,真正让老百姓“不吃亏”。

严格执纪,更要加大案件查办力度,不让任何腐败分子逃脱党纪国法的严惩。查办案件是纪检监察机关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的一项重要职能。要以老虎苍蝇一起打的态度和对腐败分子零容忍的决心,有案必查、有腐必惩、违纪必究,特别是对发生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身上的腐败案件坚决查处、一查到底。要通过强有力地案件查处,切实解决发生在人民群众身边的各种腐败问题。

执纪不严,必生贪腐。近年来出现的消极腐败现象,很大程度上与某些地方执纪不严、失于宽宥有着直接的关系。教诲谆谆,总有执迷不悟者;制度严密,总有以身试法者;监督完善,总有铤而走险者。十八大后,我党先后查处了李春城、刘志军等一大批党内贪腐分子,充分体现了党中央从严治党、严格执纪的坚定决心,同时也说明严格执纪的紧迫性。前不久,市纪委严肃查处了阳城县国土资源局原局长李某借乔迁之机收受礼金30余万元一案,并给予李某留党查看二年、行政撤销职务处分,就是向社会发出严格执纪的强烈信号,就是对“治标为治本赢得时间”的具体践行。

培树严格执纪型纪检监察干部,既是党章的基本要求,更是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执纪不严必将失信于民、动摇根基。因此,广大纪检监察干部必须时刻紧绷执纪必严这根弦,时刻牢记执纪宽宥就是失职,真正把自己锻造成一名敢于动真碰硬不手软、敢于依法执纪不徇私、敢于一查到底不姑息的反腐斗士。

第五篇:对县级纪检监察机关执纪执法环境的思考

县级纪委监察局是党在基层的忠诚卫士,肩负维护党纪政纪的重大责任,其职能发挥如何,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的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以来,随着中央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战略重大转变和各组党委的高度重视,县级纪检监察机关执纪执法环境逐步改善,整体效能全面发挥,为县域经济

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和纪律支持。但是,由于多种原因,县级纪检监察机关执纪执法环境尚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和障碍,影响了县级纪检监察机关职能的全面发挥,需引起各级党委的高度重视。

一、影响县级纪检监察机关执纪执法环境的主要因素

(一)社会认知程度上的差异。

一是人民群众由于受文化水平和文化传统的影响,参政议政意识不强,渠道不畅,尚未成为反腐败的主体力量。二是一般党员干部对腐败表现出两重性,即说起腐败现象,咬牙切齿,恨之入骨,说起腐败分子,必欲除之而后快。可一旦有条件面对一些违反廉洁自律规定的活动和机会时又自觉不自觉参与。而组织上因为工作需要找其调查了解时,又隐隐约约,欲言又止,甚至有情不说,知情不报,给取证带来障碍。当查处到与其自身有这样或那样的利害关系的关系人时,则要么四处活动,找领导施压力,找关系来说情,要么威胁恐吓办案人员,给办案设阻力制造障碍,大大增加办案工作量,增加反腐败工作的成本。三是“大面积不廉政”行为的存在。县里中层干部手中有一定的权力,认为用公款吃喝算不上什么腐败,只要不往兜里装,纪委也不会查处。少数人甚至认为纪检监察办案是搞经济建设,是以自己的经济建设为中心,不管人家的经济建设,讲约束不讲和谐。特别是在查处经济案件时,认为有审计和财政部门,纪检监察是“狗咬耗子多管闲事”。四是党委政府和纪委主要负责人的性格和素质因素也对该地区的反腐败工作有较大影响。如果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自身清正廉洁,重视和支持纪检监察工作,则纪检监察工作好开展,而且威信高。反之,纪检监察或成为摆设,或成为县委政府的“灭火器”、“消防队”,很难真正全面履行职能。

(二)体制机制上的障碍。党章规定,地方各级纪委实行双重领导,纪委监督在党内监督体系中属同级监督范畴。作为党内专门监督机关,事实上是一种变了形的“下级监督”,同级监察局更是同级政府的一个工作局,是事实上的下级。在上级纪委监察局的领导权的作用尚未充分显现的情况下。由于纪委监察局的双重领导体制造成同级纪委监察局对同级党委政府的监督形同虚设。因为关系到县纪委监察局切身利益的决定权,包括人事安排权、财政权、干部使用提拔权都掌握在同级党委手里。这种领导体制的直接后果是导致了纪委缺乏应的独立性,严重依附于同级党委及其领导成员,并成为其事实上的下级。二是由于体制原因,纪委监察局人事权财政权受制于人。因此在实际工作中,特别是在确定执纪执法对象时不得不要权衡考虑。长期以来,县里的几大家和由常委担任主要负责人的单位,可以说形成了一个事实上的“既得利益群体”,纪委监察局在执纪执法中不得不有所顾虑。而这些单位的所作所为在社会上往往影响较大。多年来多地工作实践证明,上述单位被查处的概率几乎为零,除非上级纪委监察局查处。三是纪委工作经费保障机制不完善。尽管中央三令五申不准给执纪执法单位下达罚没收入任务,但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财政负荷太重,纪检监察机关的办案经费难以及时足额落实,上级又没有专项经费拨款,因此,县财政对纪检监察机关没有不下达收缴违纪款任务的。纪检监察机关被社会上一些人戏称为“第二收费局”。由于要完成违纪款追缴任务,在研究给单位或个人党纪政纪处分时难免失之于宽、失之于软。长此以往,影响纪检监察机关形象和威信,不利于纪检监察机关严格执纪执法。损害党的纪律和国家法律的严肃性。

(三)法律法规上的缺陷。近年来,随着国家民主化、法制化进程持续推进,党内立法与国家立法节奏迅速加快,纪检监察有法有纪可依程度不断提高。据统计,仅党的十五大以来,全国省(部)级以上机关共制定党风廉政方面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规范性文件200*余项,其中中央纪委、监察部制定的就有120余项。但是,执行党内法规仍存在三个方面的障碍:一是党内法规过于抽象化。特别是关于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定大多是禁止性规定,“不准”、“不许”、“严禁”、“禁止”字眼多,没有具体的细节规定,一旦到具体个案,就难以处理。在1997年2月中共中央印发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试行)和12月中共中央印发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均没有对违纪情节较轻、轻重、严重做出明确界定,致使在审理案件时难以把握分寸,做到处理恰当。二是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相抵触。如现行《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案件检查工作条例》第28条规定,案件调查组“经县级以上(含县级)纪检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对被调查对象在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存款进行查核,并可以通

知银行或其它金融机构暂停支付”,而根据《商业银行法》第29条、30条规定,只有法律或者行政法规才有权规定对个人储蓄存款和单位存款的查询、冻结、扣划。又如到电信部门查阅通话记录,由于受部门行业法规方面的限制,阻力较大,也与《行政许可法》有关规定相违背等。三是党内法规越权限或超前性。如领导干部财产申报问题,以党内法规形式出现,而此权涉

及领导干部物权的行使,对其查询又与《商业银行法》有关规定相抵触,造成事实上申报制度流于形式,一纸空文。四是一些国家法律规定的缺陷。如刑法中的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不管财产有多少,最高刑罚是五年以下。成了贪污腐败分子在法律上可钻的“空子”,在纪委查处的一些严惩违纪案件在移送司法处理时,可能因查处对象得不到应有的刑事处罚而影响纪检监察机关的办案效力。五是与法规法律不健全相对应的纪检监察机关执纪执法手段上的缺陷。如在实施“两指”措施中,违纪违法对象不接受“两指”,或在“两指”期间被审查人逃逸、自残,以及什么条件下解除“两指”的程序手续等都没有做出明确规定。在办案中可能出现夹生案,或“两规”、“两指”对象解除措施后失踪、死亡,影响纪检监察机关依纪依法办案形象。此外,由于县级纪委没有侦查权,遇到重大或疑难案件时需借助检察、公安的办案手段,在工作效率与工作效果上大打折扣。

(四)县级纪委自身建设滞后。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纪检监察干部的本土化。县级纪委机关干部除书记已实行异地交流外,一般是本县人,他们生活、工作在本县,父母、配偶、子女、亲属也大多生活、工作在本县,致使纪委干部在工作中不得不瞻前顾后。一方面各种人情网、关系网的障碍。纪检干部是常人,有自己的工作圈和生活圈。在执纪执法过程中,工作对象有自己的老同学、老战士、老领导、老乡、朋友等生活圈,两个生活圈因同在一个县难免会有交织点。所以往往案子一上手,说情风马上就到。另一方面是出于自身及家庭的考虑。由于纪检监察干部同属一个县委管理,今天的工作对象可能明天会成为自己的领导,在执纪执法过程中难免会有所保留。同时,纪委干部的家属、子女要就业、要上学,不得不考虑方方面面的关系。况且在一些重大案件查处还要面对恫吓和威胁。二是来自上级领导的压力。有时一个领导电话弄得办案人员不得不考虑得失,因为他生活工作在本土。三是办案装备和手段相对落后。一张嘴、一支笔、几张纸,仍然是纪委机关办案的主要装备手段。如查处公车迎亲,在没有摄像设备的情况下,很难查处到位。由于装备落后,一方面在办案取证比较困难的时候,难以避免个别素质较低的办案人员采取不规范的办案手段取证。另一方面也可能因为没有相应装备而无法证明调查取证行(来源:公务员在线 http://)为的合法性,而有关证言证词司法机关不予确认,造成一些违纪违法人员在司法机关接手侦查后翻供。四是纪委机关工作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办案理念和办案手段落后,尤其是面对利用高智商、高新技术手段作案的案件查处显得一筹莫展,力不从心。

二、优化县级纪委执纪执法环境的对策

(一)加强廉政文化建设,营造崇廉倡廉风尚。

文化是一种意识形态,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廉政文化是围绕廉政行为和现象形成的心理倾向、价值取向,思想认识和道德判断,行为规范和实践活动的总和,对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具有潜移默化作用。县级纪委建设廉政文化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通过新闻出版、文学艺术等等文化形式,积极开展廉政文化创建活动,特别是大力宣传县内勤廉兼优典型。在机关、社区、企业、农村营造反腐倡廉的良好氛围,赢得广大群众对廉政的认同。二是加强反腐倡廉教育,把她与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结合起来,重点是曝光并剖析县内查处的一些典型案件,以解决一些党员干部思想意识中的“比起成克杰、胡长清,我们吃点喝点不算什么腐败”的糊涂认识。三是从娃娃抓起,在中小学开展廉洁自律教育,在幼小心灵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评判标准。四是把加强教育与严格管理严肃执纪执法相结合,重点查处一些违反廉洁自律规定的人和事,并予以通报曝光,提高教育与管理的整体效能。五是加强新闻舆论的宣传和监督作用,把党的反腐败方针政策和党员干部从政准则公布于众,做到家喻户晓,真正让人民群众享有充分的知情权,以提高人民群众参与监督和反腐败的积极性。六是要把廉政教育与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结合起来,让廉政意识内化为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使廉洁从政成为党员干部内在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在履行公务中自觉不自觉执行廉政规定。

(二)突破体制机制障碍,理顺纪委与县委、县政府及反腐败工作责任部门的关系。一是加强市级纪委监察局对县级纪委监察局的领导和指导力度。市级纪委监察局对县里的处级干部监督存在“雾里看花”的困境,市纪委监察局在加强对县纪委监察局业务指导的同时,应把着力点转向对县纪委监察局的领导上来,以强化县纪委监察局对同级的监督作用,在查处一些县(区)里处级干部案件上适当的选用本县纪检监察干部参与,以提高县(区)里处级干部接受同级纪委监督意识。二是在不改变现有双重领导体制的前提下,对县直单位纪检监察组织实行由县纪委监察局直管,在县直单位中根据工作性质,实行区域管理,在几个或十几个单位设立联合纪检组。这种体制有利于纪检监察组织强化对县直单位和县内中层干部的监督,便于县纪委集中力量办大案。三是改变现有纪检监察干部的管理体制。县纪委机关及联合纪检组工作人员实行县纪委管理为主。纪检监察干部的考核考察、提拔任用以纪委为主,商组织部后报县委研究决定。工资福利不在原单位领取,以解决所谓“猫鼠共舞”现象。四是改变现行财政体制。上级财政应改变现有的财政体制,特别加大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财政支持和转移支付力度。县财政在确保纪委工作经费和办案经费全额预算的基础上,不给纪委分配违纪款收缴任务。纪委只履行教育、监督、惩处、保护职能。对经济案件的查处,纪委只按照有关规定下达处理决定书,违纪款由财政部门收缴,以提高纪委的工作效率。五是改善纪委与反腐败工作责任部门的工作机制,完善反腐败工作领导体制与工作机制。反腐败工作责任部门主要是组织、人事、财政、审计、公、检、法等部门。一般在县委分属不同的副职分管,在整合反腐资源,形成反腐合力方面显得比较麻烦。因此,县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分管政法工作是较为合理的领导分工体制选择。

(三)克服法律法规缺陷,加大法律法规的审查落实力度。

一方面,要加大党内法规、行政法规与国家法律相一致的审查力度,防止在执行法律的过程中出现相互打架的漏洞,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如二oo六年一月一日《国家公务员法》实施以后,对乡镇、县直单位所辖事业单位不是党员的普通干部职工的违纪违规行为的处理则无据可依,导致这一类人员的违纪违规行为的处理政策依据出现空白。另一方面,要赋予地方纪委制订党内规定的权力,使其在遵守《党章》我中央纪委监察部各项原则性规定的前提下,根据本地区党员干部现状、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承受能力,制订具体的执纪执法细则,防止在执纪执法过程中失之过严或失之过宽的现象,保证其严肃性。县级纪委是较基层的纪检监察机关,无权制定党内法规,但是在具体落实上级廉政法规规定方面尚有空间。县级纪委要克服廉政法规上的缺陷,增强廉政法规的可操作性,可以制定一些符合县情的实施办法、实施细则,把上级廉政法规细化、具体化、程序化,便于在工作中操作。但是,在制定时要综合考虑国家法律和上级有关规定,切不可违反国家法律不规或其相抵触。如多项廉政法规中明确规定不准借学习考察之名公款旅游,而没有规定因公外出学习考察的要求和审批程序,只是对因公出国(境)有具体审批手续规定,使得县纪委很不好操作,要审批又没有哪一个文件哪条规定要纪委审批,但是该项又确实属廉政建设范畴。所以我县底专门下发了2个文件,为因公外出学习考察提供了制度保障。县级纪委要把查办案件,特别是一些违反廉政法规案件与健全法律法规结合起来,以查案促进法规建设。县级纪委制定的廉政法规虽然不多,但是要高度重视法规的严肃性和连续性。一些县内法规不符合上级规定的要及时废止,一些实施多年行之有效的法规要严格执行。

(四)加强纪委监察局自身建设,促进依纪依法办案。

一要加强纪检监察干部的素质培养强调纪检监察干部的政治素质,坚定反腐必胜信念,敢于碰硬,确保机关干部不违法违纪办案,保持纪检干部的昂扬锐气、浩然正气和逢勃朝气,树立纪检监察干部可亲、可敬、可信形象。尤其是要吸收一批懂高科技、市场经济知识、金融知识的人才进入纪检监察队伍,应对高科技腐败。要高度重视纪检干部培训,有计划地选送干部赴中央、省市培训,以提高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二要更新执纪执法理念,完善办案手段,加大执纪执法力度。要真正让腐败分子政治上丧失前程,经济上得不到好处,使腐败分子消除“牺牲我一个,幸福几代人”的侥幸心理,提高腐败成本。三要改善办案装备和办公条件,跟上时代发展步伐。比如设置专门的问话室,购置监控设备和问话录音录像设备,增强办案工作的科技含量。四要逐步加大纪检监察干部异地交流的力度,在现阶段要积极争取县委加大对纪检监察干部的培养、使用和交流力度,真正让纪检干部解除后顾之忧。五要强化县纪委和纪检监察干部接受监督意识。县纪委监察局有一定执纪执法自由裁量权,也易产生腐败行为。因此,县级纪委监察局要加强对纪检监察干部主动接受监督的教育,自觉接受人大、政协、新闻媒体和人民群众的监督。

上一篇:监控室的个人工作计划下一篇:家教中心与家长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