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外包在纳税服务应用中的思考

2023-02-02

一、引言

构建现代纳税服务体系是实现税收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但客观来讲, 税务机关服务资源有限, 随着纳税服务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和复杂化, 纳税服务供需矛盾日益凸显, 影响了征管质效和纳税服务水平。按照新公共管理理论提出的“提倡依靠市场化手段对公共管理进行变革”的观点来看, 纳税服务外包或将成为一种降低税收成本、优化政府与社会资源配置的重要方式。

二、纳税服务外包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 新公共管理理论发展给税务机关提供了改善纳税服务的理论支撑。

新公共管理理论主张在政府管理中广泛引入市场化机制, 让私营部门参与提供公共服务, 以节约成本, 提高服务供给的质量和效率。新公共管理理论对行政机构改革创新提出按照市场化的管理手段, 将纳税人作为顾客, 以顾客需求为导向, 追求效率、兼顾成本, 引入竞争机制。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 服务外包已成为企业降低资产规模, 提高专业化水平, 增加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税务机关可以引入新公共管理理论方法, 将企业管理理念引入税务机关工作, 外包非核心业务, 引入社会化竞争机制。

(二) 新一轮税制改革为纳税服务外包提供了内在需求。

财税体制改革是“十三五”时期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环。随着营改增和资源税政策逐步调整到位, 房地产税和个人所得税将是改革的重点。可以预见, 随着个税和房产税改革的不断推进, 纳入税务管理的纳税人将越来越多, 对纳税服务的广度和深度的需求也将越来越大。但由于税务资源的有限性, 对纳税服务引入第三方服务外包机制, 可以补充的税匮乏的税务资源, 减轻征纳双方的负担, 促进税收治理的现代化水平。

(三) 《全国县级税务机关纳税服务规范》的落实为纳税服务外包提供了有利条件。

《规范》具体包括9类236个服务事项1372个服务规范, 既从税务登记、发票办理、申报纳税等方面规定了征纳双方的权力义务, 还从宣传咨询、权益维护等方面规定保障纳税人权力的事项。《规范》的出台, 为全国的税务机关提供的统一的行动指南。规范化的操作使得纳税服务外包工作可以量化, 更加简单可行。分类的明确具体, 也有利于制定纳税服务外包的标准。

二、纳税服务外包应注意的问题及建议

(一) 明确纳税服务外包的范围

首先要明确纳税服务的性质, 一类是核心纳税服务, 即涉及税收执法的服务, 如税收征管, 税务稽查、纳税救济等工作。一类是非核心纳税业务, 如纳税辅导、税收宣传、信息采集等工作。第三方服务外包机制的运用应当仅限于非核心纳税业务, 可以将其分为两类, 一类是基础的业务咨询类、税收宣传类服务, 一般工作量大, 业务水平要求不高, 属于风险可控的一类业务。第二类是专业性较强的信息技术类、评估类业务, 以及个性化服务项目。第一类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服务, 大幅增加了税务机关征收成本, 可以引入纳税服务外包。例如为纳税人提供初级的纳税辅导, 引导纳税人正确掌握办税程序;对纳税人的提醒服务等。其次, 专业性较强的纳税服务, 这类纳税服务需求较小, 但需要引入中介机构参与, 可以引入纳税服务外包。比如网络信息平台建设、双语服务等。

(二) 把握纳税服务外包的原则

一是要遵循成本效益的原则。在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基础上完善竞争、退出机制。如果外包后, 纳税人满意度不升反降, 需考虑外包业务的合理性。具体而言, 需要判断服务效率下降是由于监管缺失, 还是承包商尽职能力问题。外包承包方达不到业务要求, 应及时要求改进, 或引入新的竞争者。二是要遵循法治原则。纳税服务外包要坚持税收法治化原则, 制定合法高效的纳税服务外包制度, 严格按照规定执行, 确保纳税服务长期健康的开展。三是风险可控原则, 根据对纳税服务的分类, 执法性和涉密性的纳税服务不能外包。税务机关应当明确规定禁止外包或禁止过渡外包的业务。

(三) 防范执法风险和涉密风险

防范风险, 一是应当建立执法风险防控体系。办税流程向纳税人公开, 实现业务流程透明化, 不断完善纳税服务规范标准, 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二是优化人员和岗位配置, 加强人员培训。税收业务相当复杂, 将业务细分, 一般税务干部只掌握其中数个办税流程, 将工作做精做细, 坚持定期培训, 减少业务水平不高所带来的执法风险;定期轮岗, 以解决自身利益所造成的执法风险。三是税务机关应根据各地实际情况细化税收执法标准, 严格限制纳税服务外包项目执法权限, 禁止纳税服务外包项目的自由裁量权。四是建立监督考评机制, 可以通过第三方纳税人满意度调查进行考评, 通过征管系统数据建立预警指标, 定期抽查相关资料, 强化后续管理。

(四) 与外包服务提供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税务机关将项目外包后, 与外包承包商之间的沟通交流不可或缺。一方面, 税务机关主要职责是监督外包承包方是否正确履行职责。税务机关应该严格把握“时间表”, 用好质量监督体系。设立项目组对接外包承包商, 必要时向法律顾问等第三方法律机构进行咨询, 明确纳税服务外包合同权责。对合同执行进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监督。另一方面, 基层税务机关应加强外包项目人员管理, 配合承包商, 建立服务质量为上的绩效管理体系, 为外包项目人员提供良好的后勤保障和业务支持。同时要增加税务人员和外包项目人员的交流活动, 形成良好的单位内外部沟通机制。

摘要:随着纳税人对纳税服务的需求日趋多元化和个性化, 对非核心的纳税服务引入第三方服务外包机制, 对提高纳税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合理配置税务资源, 促进税收现代化进程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纳税服务,外包,实践,建议

参考文献

[1] 韩青.我国税收征管模式改革的思路[J].税务研究, 2014, (9) .

[2] 邵凌云.基于纳税人需求优化纳税服务机制[J].税务研究, 2013, (5) .

[3] 邹蓉.基于纳税人权力视角的税收服务优化研究[J].学术论坛, 2013, (8) .

上一篇: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财务管理的路径下一篇:矛盾的成人世界——谈徐静蕾的商业电影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