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之行心得范文

2022-06-01

第一篇:苏州之行心得范文

苏州之行学习1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苏州行五天所学

为了灌云教育的发展,灌云教育局领导高屋建瓴,着力提升教学管理者的专业素养与能力,提高教学管理水平,经过周密的策划布置,于5月14日到5月19日安排了为期一个星期的专项教学管理者培训活动:灌云县中小学分管教学管理者苏州大学高级研修班培训学习活动。此次培训学习活动,给我的整体感觉是:

一、领导更重视,开班时局领导到场讲话,五天时间,师资科的两位领导全程参与;

二、全程学习期间,学员无后顾之忧。从吃、住、行的后勤工作到听、观、研的学习工作都一一到位;

三、参加培训学习的人数来看是最全的,中小学、高中分管教学人员要求都到,且是针对灌云的专场培训,培训期间基本上没有缺课现象;

四、各位专家、领导的讲座内容非常贴近副校长们的实际工作。它们的讲座既有高度的理论概括,又有实践性指导,这些内容都是我们分管教学副校长,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和实际工作中需要的理论指导纲领。

在此期间,我们认真听取了苏大继续教育学院的执行院长夏骏的别具一格开班仪式讲话,就感受到了苏大的人文翡翠。夏教授那如道如仙风格谈吐,由《苏州园林文化与教育管理之道》为题,通过借景、物、事、人顺势而为道出了教育管理的真谛或最高境界:学无用之用,做无为之为。要求一个管理者要有理想、情怀、与前瞻性,要有审美与生活结合的能力,要返朴归真顺应自然的本真;管理中也要有太湖石的透、漏、瘦、皱的技巧。听吴永军教授的《谈校长领导力的建设》,体会到自己的不足:不仅仅是理论基础,经验能力,人文素养方面;不管是对问题的概念化还是结构性方面;我、包括我们都欠缺的太多太多,不在同一层面上思维,何谈深度与广度,何谈课程的管理与融合。通过学习,还是有些收获:学科领导力是课程领导力建设的最主要方面,领导者可以通过领导班主任、任课老师对教学的定义化的建设,建构思考型课堂,从而提升课程建设。从哲学层面让我体会了少、多;深、宽;小与美。不能让规划变为鬼话。听了苏大教授、博导黄辛隐老师的《阳光心态、压力管理》——《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与调试》。她从提问我是谁?我想让自己成为谁?即兴生成,达成目标,给我们生动的上了一堂心理健康课。从她的讲座中,知道人文素养的培养是提高幸福度的前提,人文素养方面要有要求:学会倾听,别人开口说话,就要学会闭嘴。人要有三心:感恩之心、陪伴之心、孝顺之心。人生的游戏规则要遵守,功利心、攀比心是缺少幸福感的根源。要求管理者关注教师心态,引领老师多读书,读好书,培养老师幸福指数,幸福力就是一种感悟力、是生活的源动力。一个人要有感动、感思、和感谢,教师的管理依存一体两翼,关注教师心态进行管理,老师态度的改变才是根本。听星河小学校长、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庄惠芬老师的《为了最美的相遇》——《创新课程的建构与探索》感受了教育之美,愿景:教育就是无止境的相遇,并且是抵达一个叫学校的地方,办学应该办成是学生向往、家长期待、社会敬仰的地方。对老师的关心,每一件小事都是大事。创新课程要护根、固本、培育、才能生枝、结果。她的不求第一,但求唯一,要协同、统整、融合,创思无界,心筑未来办学品格理念让人耳目一新。听了苏州发展中心主任顾苏云老师的《服务学生发展》——《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转型》,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而教育要靠学校,学校的发展要靠老师,因此,教师的发展是学校首先要最最做好的事,而教师的发展的第一场域是课堂,教研又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最好台阶。教师发展的高度决定学校、学生的发展高度,教师是一把梯子,而校长是扶梯子的人。大多数学校的教师是用昨天的知识教明天的学生,因此教师必须要学习新知识,教育现代化,必须是教师现代化。听了溧阳实验小学副校长、特级教师周梦莉老师的《用最美的姿态生长》——《来自校本研修的力量》体会了一个做教育人的感悟,最需要与培育对象有情感交流的就是教育,教育就是要不忘初心,要有专业之心,而什么是专业,她也给了不一样的诠释,就是心与技术的结合。校本研修的核心在于理解儿童,儿童需要有闲暇。校本研修的根本在于改变教师的行动方式,教师不变,课堂不会变,课堂不变,学生也会不变。校本研修其宗旨就是要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来提供最好的为学生服务,要提高教师核心素养,需要学校引领,老师要培训、学习,多读书、读好书。听了扬州师资处处长、特级教师王力耕《学校办学方向和管理策略的选择》,他认为办好学校的两个选择一是办学方向的选择,二是办学策略的选择。在报告中提出管什么的思考与怎么管的探索,提出对人的尊重是前提,发展是过程,完善是目标。管理是大智慧,学校的办学品位高低、质量好坏,虽不能说是校长造就的,但有一位素养品位能力高的好校长,这个学校就一定差不了。参观了两所学校:苏州新区实验小学与苏州平江中学。通过实地的走看、坐听,尤其是听了邓大一校长的一席话,了解了这些品牌学校的办学条件与办学理念、施政策略、取得的成绩,更看到了他们领导者的付出与担当,办学理念与办学定位的融合,管理的智慧和人文情怀的流露。

五天时间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很多好的经验和理念是钱买不来的,此次学习活动让人身心兼修,为自己定位和今后工作开辟了新的一页。这,要感谢局领导的精心策划和安排,感谢师资科领导的全程陪同关注。

不抓教学就不是学校,只抓教学办不好学校

——苏州行五天所获

历时五天的培训学习让我受益匪浅,收获多多,感想多多,留下的思考也是多多,让我加深了对初中分管教学工作副校长培训的意义的理解:副校长培训是灌云县教育委局党进一步贯彻落实伟大复兴靠教育具体体现,是形势发展、时代前进的选择,是副校长一线工作的需要。要想保证学校教育可持续发展,学校文化建设不断提高,必须进行培训学习。此次学习丰富了自己的头脑,开阔了知识视野:领略了教育专家的前瞻理论,尤其是校长们的先进办学理念,科学的管理方法,周密、严格、具体、创新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经验。但让我更多思考的是:办好教育,必须有三个要件,一是钱、二是理念、三是人。办好教育,第一要务是质量前提,用不雅话说;成功者放屁也是经验。失败者最经典的话也是放屁。所以学校的一切活动都必须是以提升教学质量为中心。

因此在学习中,时常听到的一句话是:不抓教学就不是学校,只抓教学办不好学校。

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应是学校的核心工作,其他工作最终都是为教学工作服务的。抓住了教学,就抓住了学校发展的根基。

学校的教学管理好坏,最终还是要用考试成绩来说话。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核心工作,但不是全部工作。因为,学校应该是一个让学生安全、健康、快乐成长的地方;学校应该是一个让孩子的理想、品格、习惯朝着正常人的方向发展的地方;学校应该是一个让孩子知识、能力、情感都能快速增长的地方。因此,如果学校的教学工作,离开了其他工作的有效服务,也是办不好学校的,就培养不出正常的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

因此,作为分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一定要明白“学校如果不抓教学一定不是好学校,但只抓教学不一定办好学校”的道理。

怎样抓好教学管理工作,成就一所好学校,这是要大智慧与经济基础的。

当前灌云教育的一点思考

——苏州行五天所想

温总理曾说:百年大计,系于教育,教育大计,基于教师。现在,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要求更迫切,至使教师的压力越来越大,从而也使有的教师产生职业倦怠或教师专业发展出现高原现象。现在国家专门成立了一舆情机构,随时了解各方面信息情况,从各舆情反馈中,多种声音都指向了教育,社会说;现在的教育是怎么了?老师说,现在的孩子和家长是怎么了?家长说:现在的老师是怎么了?国家层面说;教育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

教育从来都不是教育部门的单纯行为,其发展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和制约,而社会大环境则是教育发展的土壤。灌云教育的现状就更不是学校、老师的努力就能改变的。苏北与苏南各方面差别不是一言两语能敝之。

苏北教育的落后尤其灌云教育的滞后有很多因素决定 1.落后的社会政治素质对教育带来的影响。

2.落后的社会经济对教育带来的影响。 3.落后的个人素质给教育带来的影响。

„„

灌云教育的春天的到来: 1.灌云经济腾飞。 2.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3.社会综合素质的提升。 4.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 „„

这仅是我个人从近二十年的灌云教育的变迁的现状中而产生对教育问题一点个人看法,但绝不是悲观失望,我也许只是那《皇帝的新装》中的那个小孩。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也定会立足当下,做好自己该做的事,为努力提高本校的教学管理水平、提升教学质量尽心尽责。

他山之石,不一定可以攻玉

——苏州五天行后所做

要想保证学校教育可持续发展,学校文化建设不断提高,不论管理者还是教师都必须进行适时的培训学习。只有丰富了自己的头脑,开阔了知识视野,领略了教育专家的前瞻理论,尤其是优秀且成功的校长们的先进办学理念,科学的管理方法,周密、严格、具体、创新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经验,才能用明天的知识教明天的学生。但说一千道一万,是一地一情,一校也一情,不是所有经验或方法都可以照搬复制或克隆的。作为我们现在的实际情况,只能是立足当下,脚踏实地做好相关工作。

首先:我认为作为一所中学副校长,一定要深入教学第一线,而且一定要上课,而且上好课,只有这样,你才能以自己优于其他教师的教学业绩来说话,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影响全校教师,引领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脱离教学第一线的副校长在教学管理中是没有发言权。同时,作为副校长就要多学习,学习教学新理念,经常听课,会听课、会评课,有自己的想法。

其次:分管教学很关键的一项基本功是听课、评课。那么作为副校长如何通过听课、评课来进行教育思想的引导呢?此次平江中学之行,听了邓校长的一席话,更让我觉得我们也应有所为,我们可以从听课、评课、上课入手,抓课堂教学,只有老师变了,课堂才会变,学生才会动、才会变。而听课、评课,是有效推动老师上课热情的手段。老师们都会听课、评课,就必能提升自己的业务素养和能力,反思自己的课而行动起来上好课。同时分管教学就要开展好课堂教学评价,带动有效教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促进学生全面而和谐的发展。

另外:必须要有良好的服务意识,当好师生的公仆,耐得住清贫,忍得住寂寞,镇守住自己的“阵地”,正确处理好和自己团队的工作、生活关系。当好主管而不主观,处事果断而不武断,充分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培养团队工作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团结诞生希望,和谐创造奇迹。”

上面的事,我认为这是我当前要做好的事。

以上是我苏州五天培训学习的一点感慨或一点想法,不成熟,请领导批评指正。

第二篇:杭州之行心得

哦 ,数学应该这样教

四月六号我有机会到杭州学习,四天的紧张、辛苦、震撼、感动、惊讶。。。。。。让我感受到什么是生态课堂,什么是名师风采,什么是高效课堂,什么是尊重学生,什么是教师引领,什么是。。。。。。“千人万课”的魅力让所有在场的老师和孩子受益无穷,作为台下学习者的我们,在不断学习、感受名师风采的同时,更多的会对自己的教学做出评判和反思,作为受教育的孩子们,他们有幸和名师互动,能得到专家的引领,不仅仅是知识方面的,更多是对生活的态度和价值观一定会让孩子们一生受益的。原来数学还可以这么教!

着眼全局,精心设问,培养学生以用促学,学以致用的能力。

作为教师的我或我们,无论是教前计划、教后总结还是学科研讨活动总是免不了提到重视学生知识的迁移,发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发展数学思维。。。。。。真正实现以用促学,学以致用的目的。但是想法终究只是想法,“可能”也没有变成“一定”,想法没能落实到我们教学的每一堂课,每一个教学实践活动里去,那想法也不过只是个口号。“千人万课”让我心中的困惑豁然开朗,活动中每一位专家的课堂都让我受益匪浅,他们课堂中所反映的数学思想和实践体验让我突然明白,其实把想法变成现实,把口号变成行动并非那样深不见底、高深莫测。着眼全局,精心设问,就能达到培养学生以用促学,学以致用的能力的目的。

许淑一老师所上的《小数的性质》这堂课,给我很大的启示。许老师首先用多媒体出示填空:用小数表示下图涂色部分(把1米平均分成10,取其中1份,用小数表示是0.1米;把1米平均分成100,取其中10份,用小数表示是0.10米;把1米平均分成1000,取其中100份,用小数表示是0.100米。);然后引发猜想,0.1米、0.10米、0.100米三个小数是怎样的关系?(有学生说出三个数量是相等的关系,还有更大一部分学生表示沉默,这说明这些同学没有真正的弄明白三者之间的关系,绝不能用少数学生的状态来说明整体情况,所以探讨必须继续。);接着鼓励学生验证,你能用学过的知识验证你们的猜想吗?

生1:0.1米是1分米,0.10米是10厘米也是1分米,0.100米是100毫米也是1分米,所以三者相等。(用到了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生2:0.1里面有10个0.01,0.10里面也有10个0.01,所以三者相等。(运用了相邻两个计数单位的进率是10)

生3:0.1、0.

10、0.1000三个数整数部分都是0,十分位上都是1,其他位上都没有,所以三者相等。(运用了数位顺序表了)

生4:1米平均分成10,取其中1份,和把1米平均分成100,取其中10份,在尺子上表示同样的长度。(运用图形模式帮助理解)

当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对自己的猜想得到验证后,猜想便成为由孩子们自己寻找的结论。这其中的满足感、成功感是不言而喻的,此时的孩子们还沉侵在自己收获的喜悦之中,许老师便接着着高涨的热情,继续深“挖坑”,从刚才的学习过程中,你明白了小数具有怎样的性质呢?孩子们谈的很多。我记得其中有一个孩子说到:在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几0,它的大小都相等。徐老师首先表扬孩子,你用到了一个很准确的词语“末尾”,说明你很会观察!紧接着徐老师就在黑板上出现一组题“5—50—500”,还是问那个孩子50和500的0在不在末尾,他们也相等吗?这时他恍然大悟,马上改口说:老师应该是小数末尾不管有几个0,小数大小都相等;太了不起了,你能观察出这些都是小数,很会自我调整!这还不是最终的目标,问题出在还没有抓住小数末尾0的变化特点,于是徐老师指着板书引导孩子从左往右读(末尾添0),从右往左读(末尾去0),反反复复,读完之后在静静观察这几个小数的异同,最后我转向问全班孩子,对他的话你们有什么想要补充的吗?做了这么多的铺垫,终于有很多孩子明白了,慢慢的小数的性质就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出来了。徐老师着眼全局,精心设问,孩子们用已有的概念验证新的概念,既帮助学生解除疑惑,降低知识的难度,又能让学生感受的知识之间的紧密联系,加深理解新的知识点;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既渗透学习数学的方法,又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从杭州回来,我也尝试用徐老师的设计给我的学生上了一节课,效果着的很不错。

真心爱护学困生,让他们也生活在充满阳光的课堂里。

吴正宪老师《搭配》,课堂中的句句真言,深深呼唤至今与犹在耳、刻骨铭心。一个藏在角落里的“小三毛”,还是躲不过吴老师的眼睛,当其他孩子都在众目睽睽之下积极寻求表现机会时,只有“小三毛”可怜巴巴的坐在角落里,吴老师在拥挤的过道里踏踏实实的走到了教室的最后排,摸了摸小男孩的头,笑呵呵的说“你长得真有特点,老师叫你小三毛得了,喜欢吗,孩子怯怯地说喜欢。吴老师接着说,我想请你到讲台上帮老师一个忙,孩子上讲台了,把服装的搭配打理的颠三倒四,说起话来也是语无伦次,我都替吴老师着急,可是吴老师不急不躁,先让“小三毛”尝试,再让他的同桌上讲台和他合作,最后让他独立尝试。。。。。。直至“小三毛”成功完成服装的搭配,高高兴兴地走下讲台。“小三毛,你别急啊,慢慢来!” “小三毛,你真理解自己的同桌啊,能把她所有的想法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来!”“小三毛,其实你很棒,吴老师会永远记得会学习的小三毛!”。。。。。。没有高谈阔论,没有阵阵掌声,吴老师的课堂有的只是这些对学生饱含真情的言语,细致入微的关爱,如涓涓溪流滋润每个受教的孩子,也感动着在场的每位教师,难怪会有孩子好奇的问吴老师“你怎么知道我的知道呢?”我深深反思自己的课堂,总是抱怨某某不会听讲,某某考试总是不及格拉班级的后腿,我作为老师又为他们做了些什么呢,耐心?不够!爱心?缺乏!尽心?却又总是灰心!

从杭州回来,我迫不及待的回到自己的课堂,一进教室就看见了让我难过的“30分”我摸了摸孩子的头,他开心的冲我笑了笑。环顾教室四周,没有看到那个让我一直头疼的“20分”,我笑着问同学们:“我的陈子衿呢?”。“我在这里呢”矮小的个头坐在教室的后面角落里,脆生生地答道“老师我在这里呢!”望着他们可爱的笑脸,心里暖暖的。每一道练习题首先让他俩尝试着做,做不出来,就让他们暂时站到一边,听别人讲,看别人做,之后再让他俩说一说,做一做,来来回回的交流、探讨,俩人终于有明白的时候。“20分”开心的说:老师我明白了,今天不用课后麻烦老师补课了!“30分”得意地说:今天的数学内容还简单啊!俩个人笑着乐着就回座位了。以后几天的数学课堂我总会把他俩紧紧地拽进学习活动中去,一周下来竟然发现原来 “小数”作为本学期教学难点的内容,他俩却没有掉队。是我的耐心、爱心和尽心让这俩个孩子享受到课堂中的阳光。 三 老师智慧课堂,点拨学生人生哲学。

“怎么会这样?”“原来是这样”“不一定都这样”,看到这三句话,你肯定不会相信这竟然是一位名师一节数学的板书。一开课华老师让学生把下面分数化成小数(课件展示七分之

一、七分之

二、七分之三。。。。。。七分之六),观察这些小数并思考你发现什么?(课件出示小数:0、1428571428

5、28571428

57、0.428571428

57、0.571428571

42、0.71428571428

5、0.85714285714)观察探讨后终于发现这些小数中都有“142857”这些数字。接着华老师又课件出示一组算式:142857×

2、142857×

3、142857×

3、142857×

4、142857×

5、142857×6)请同学们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再次观察并思考你能发现什么?孩子们再次进入华老师设计的紧张的学习活动中去,计算、观察、比较、推测、、、、、、但最终孩子们好像还是不能说明其间的规律,这时华老师在一张长方形纸片画上六匹马卷成一个圆筒,演示给孩子们看让孩子们感受,不能圆筒怎么转动,总有一匹马领头,并且每匹马都有领头的机会,你们用这样的观念再去看这组数一定会有发现的,孩子们再次观察果然有了不小的收获。华老师随机告诉学生这样的排列数字的方式叫“走马灯书”。正在孩子们自我陶醉时,华老师又用课件闪出“142857×7”再算吧,结果是999999“啊,怎么会这样?”孩子们异口同声发出这样的感叹,老师也假装很好奇的在黑板上写下“怎么会这样?”!接下来更是让孩子们感慨华老师课件闪出算式:142857×

8、142857×9.。。。。。一直乘到14,当计算结果摆在眼前的时候,孩子们再次感叹,怎么又有了前面规律啊。“真理向前就是谬误”“规律是有范围的”华老师一语惊醒学生的疑惑。“哦,原来是这样”!

在后面的教学活动中华老师又介绍了“三角形内角和”“神秘的黑洞”等相关知识,他用自己的教学智慧,一次次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学生在轻松、愉快、探究的过程中灵动的思维不断跳动。“怎么会这样?”“原来是这样”“不一定都这样”孩子们在好奇、质疑、解惑、收获等学习活动中获得了数学知识,发展了学生思维,增强了探究数学的兴趣,更重要的的是“真理向前就是谬误”“规律是有范围的”“规律超过国界就没有了规律”这些新奇的观念,将影响到学生一生学习、生活的态度。

“千人万课”是真正的精彩纷呈,真情连着感动,智慧接着幽默,轻松包含和谐,激情蕴藏睿智,所有的课堂都那么让人感动,让人留恋,让人发人深省。。。。。。。张莉老师的《秒的认识》教学设计细致入微,层层递进,巧夺天工能让学生在原本枯燥抽象的课堂里学得轻松愉快。黄爱华老师的《认识24时法》,让我感受到大师的原生态,没有浮华的外表,没有华丽的语言,只有对数学本身真实的坚守,只有对孩子心灵真诚的尊重。刘延革老师的《小数的意义》,课堂中刘老师将一个数位表多次呈现在课堂,发挥不同的作用真可谓:一表多能,独具匠心啊!朱德江老师的《小数点搬家》将枯燥的教学内容借助有趣的故事、真挚巧妙的语言、直观形象的图形帮学生打开心中的一扇窗。徐长青《重复》更是回味悠长,“数学中有相声,相声中有数学”,学习、游戏,收获、娱乐一切尽在不言中。刘德武老师的《找规律》,真不愧是大师风采,一年级的小毛头在刘老师的课堂里竟然表现的那样规矩、懂事、睿智,孩子们刘老师精心设计的图形世界里开开心心的找规律、用规律、创造自己的规律。

作为数学老师的我们,应该学习华老师在《我就是数学》一书里所说的那样,必须借助数学这个通道,引导学生去感受世界的奥秘,而不仅仅是传授数学知识本身。数学的好玩,学数学有趣,也就在这里。我们不能只停留在讲解数学知识上,更重要的是要展现了数学文化,展现了我们对数学的理解,并带着你所理解的数学世界,而不是一种数学教材,走进学生的。只有这样你才能让自己的数学教学更生动与多样,学生的数学学习、数学思考也才能丰富多彩。

第三篇:巴蜀之行学习心得

朱凤云

在巴蜀中学参观学习一个星期后,给我很多启发。真正体会到学校教育以人为本,校长以教师为本,教师以学生为本。在管理、教学、校园文化等方面都值得我们学习。

首先,学校管理非常制度化、专业化、科学化、人性化。学校的管理理念是责任立己,制度立校。我们分别参加了学校的班主任会议、半期考试教师交流会和家长会。每一次会议都能体现学校领导在管理上的专业性和科学性。校领导的发言每一句都是经过反复推敲的,有理有据用数据说话。及其重视细节,班主任会议上把要发言的会议稿打印出来发给每个班主任,上面清清楚楚写着班主任工作的细则,注意事项,这给教师的工作提供了有效的指导,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比如在班主任会议上讲到即将到来的家长会,每一个细节说的都很到位,每一步都计划的很完整。注意到细节,特别是对于学生家长提问环节,教给教师沟通技巧,告诉教师家长想知道什么,让班主任提前做准备,充分考虑到各个方面的问题。除此之外,在期中考试的分析交流会议上,用强大的数据库科学分析各科成绩,根据分析结果让各个老师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及接下来自己对教学调整和计划。每个年级领导的办公室都在该年级的教学楼,时刻为学生服务。整个学校的管理都是一个团结的团队,用爱帮助学生成长,用心促进学校的发展。

在教学方面,张扬个性,挖掘潜能。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特色,并没有因为我们去听课而刻意去做什么。听了两天课,最大的感受是每一个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都特别精通,对课本上的每个知识点把握的都非常准确,教学的基本功特别扎实。每讲一个知识点都能很准确定位在高考中所占比例,讲练结合,一步步打好基础。特别是学生在课堂上已经养成做笔记的习惯,课下习题也按时写完,教师特别注重习题的讲解。其次是每个星期的教研会。每个学科的老师都会聚集到一起开教研会,不是搞形式主义而实实在在解决教学问题,讨论教学进度,教学重难点,教学设计,集体备课、教学反思等。每次的教研会对新教师成长都很有帮助。当然教学中也有点不足,不太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满堂灌,上课拖堂,还是旧的教学模式。不过我们更应该学习他们教学中对知识点的把握和教学细节做的比较好。

最后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做的特别好。我们参观了巴蜀学校的校史馆充分展示了学校发展历程。这是一个国内一流,世界知名,受人尊敬的学校。几十年不变的校训,校歌,每个走廊教室标语,学生规范,都统一用淡紫色贴纸,非常大气整洁。学校中有各种社团,选修课,开展演讲,辩论,读书,班会活动,看新闻周刊了解国内外大事,各种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总之整个巴蜀的教学理念都是全面育人,为学生未来幸福奠定基础。培养具有民族自尊心的人,踏实能干的人,身心健康的人,勇于创新的人,具有国际视野的人,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做教育一定要有先进理念,国际视野。

第四篇:深圳之行学习心得

参加“创新杯”全国教学艺术大赛学习

心得体会

张鲜明

2014年4月21-27日,全国第39届“创新杯”教学艺术大赛在深圳市东方英文书院举行。我有幸观摩了这次大赛,领略了刘显国、白金声等全国教育教学前沿的课堂教学艺术专家和全国各地优秀教师的风采,真切感受到教学艺术的发展和理念创新跳动的时代脉搏。下面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课堂教学精彩纷呈优质高效

这次教学艺术大赛活动全国共有70多所学校教师代表参赛,讲课、说课共有一百多堂,涵盖了语文、数学、外语、音乐、美术、体育、科学等学科,分三个会场同时比赛。其中语文讲课30堂,我主要观摩学习的是语文讲课。赛课老师们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带着他们自己的梦想而来,带着他们对教学艺术的理解而来,带着他们对教育教学研究的执着追求而来。他们对教材的准确把握,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教学环节的巧妙设计,教学语言的丰富生动,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的精彩表现,不时博得台下观课老师的阵阵掌声。这次教学艺术大赛还规定每节课的教学时间是三十分钟,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的确是对参赛教师们的考验。我看到每一位教师都能科学地设计教学过程,灵活地选择教学方法,恰当地进行教学评价,及时地获取反馈信息,有效地调控教学过程。都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在较少的时间内学到较多的知识,并充分发展其认识能力,表现出了精湛的教学艺术,展示了一个个优秀的语文

教师的基本素养。这次比赛除了有讲课、说课比赛,在闭幕式上还有老师们的才艺展示。参赛教师们的才艺表演同样让人大开眼界,给各位参会的老师们提供了一台丰富的视觉盛宴。

二、专家的教学艺术沙龙,见解独到、引人深思

本次活动亮点之二就是(享受国务院津贴的小学语文教育专家)白金声老师教学艺术沙龙。这个活动安排在每天上午和下午的赛课结束之后,时间大约40分钟。有两次活动给我的映象很深,一次是22号中午白老师作的《我对教学艺术的理解与实践》学术报告,他从三个方面讲了他对语文教学艺术的理解。一是,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二是学会微笑,倾注感情,让学生觉得上课是春天。三是,功夫用在备课上,本领显在课堂上。他特别讲了他对作文教学艺术的理解,在这里分享给大家:作文的兴致是练笔;作文的要务是育人,作文的主体是学生;作文的源泉是生活;作文的诀窍是多练;作文的生命是真实;作文的动力是兴趣;作文的先导是说话;作文的基础是阅读;作文的阵地是课外。另外一次印象深刻的沙龙活动是23号的下午,他以自己曾经发表的一篇文章《给姚笛老师的一封信》展开讨论,表达他对语文教学的理解,中心意思是:语文姓语名文字实践,语文不是靠老师教会的,老师在课堂上少说为佳。他的老师姚笛曾送给他一首诗,他说他终生受用,我认为对我们也有帮助,我把它记录了下来带给老师们:

文为衣兮字为裳

书作饰兮笔作装

朝读诗兮暮读賦

气自华兮容自芳

白老师不但教育教学理论功底深厚,而且文学功底了得,他给我们讲话是不带稿子的,思路清晰,出口成章,幽默诙谐,引人入胜。语言极其富有鼓动性、激励性,使你不知不觉被他所感染,有想向他靠拢,向他学习的冲动。

这次学习使我深深认识到一堂精彩的语文课必须要层次清晰,各部分要能很好衔接,使整堂课形成为一个整体。其次,教师在教学生时要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尤其是突破教学难点时,引导学生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在这里就能看出一个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第三,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还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能把握住文本中最值得带领学生推敲的字词、句子,巧妙地将这些语句整合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做到润物无声。第四,语文课堂要注重读的训练,没有琅琅的读书声就没有语文课。在语文教学的路上,需要我们不断去探索,去实践,去创新,寻找更为合理和有效的教学方法,做好孩子们语文学习的引路人,让孩子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力,我将带着我的思考努力改进我的课堂教学,与我的孩子们一同成长。

第五篇:滕州之行学习心得

给我机会,给您惊喜……

山东省初中语文优质课评选心得:邢电岩

11月3日到11月5日,我和孔庆明、颜保华、杨洪芳等三位老师一起到滕州的腾北中学听了全省初中语文优质课的评比,回来的车上,我想用一句话表达我当时的心情,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既然学校、学校领导及同事给予我这样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我自当以优秀的教学实绩给您惊喜,这样的想法更多的来源于这一次优质课的观摩。通过近三天的学习,共听优质课30课时,之后又由省教研员张伟忠老师做了深入点评,分析很透彻,感到执教教师基本功好,精神饱满,激情飞扬,自然轻松,教学流畅, 师生配合默契,效益明显,鲜明地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整个教学流程从“初步感知”到“精读赏析”,最后结合学生生活“体验反思”,给人以非常严谨的感觉。给我的感受是:

一、深入落实了新课程理念,以学为主,注重了学生学习以活动贯穿课堂,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理念,这几堂课,将分组学习讨论,课堂学生表演,分角色朗读(魏梅霞老师执教的《安塞腰鼓》)等多种形式结合起来。执教的大多是中青年教师,架驭课堂能力很强,无论是问题的设置和环节的安排,还是对时间的把握,都很好,松驰有度。

二、教师在教态上都很自然亲切,充满自信,给学生感染力。

三、提出的每一个问题他们都只是起的是引导作用,带动学

生积极参与,引导学生参与进来,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充分来表现,尽量让学生多说,教师少说的原则,以激起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乐的情趣。张伟忠老师评价道:部分课堂存在问答得多,评价的少,对学生的语言回答,没有其他学生及教师的评价。例如刘智老师执教的《雪》中,让学生拟一幅对联,而学生写的却不是对联格式,老师对此仅是简单的肯定,老师却未能从深层次进行点评、纠正。

四、语文课上都侧重阅读的个性化及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现出教法千变,朗读为本。在阅读中达到对文本的理解,同时指导学生如何阅读。比较突出的是《安塞腰鼓》,设计了朗读、精读、演读等多个环节,并分别提出具体的阅读要求。让学生读,然后要求学生根据利用工具书、课文下的注解疏通文意,能够找出难词难句,并对课文有初步的印象。

五、注重了教学上的创新,在这方面教师注重扑捉精彩,用身边新颖而典型的事例拉近与学生的关系,与文本理解的距离。例如:刘杰老师的作文指导课——听……。另外,感觉对传统经典篇目在教学上可挖掘的东西很多,如在《孔乙己》教学设计上可以突破常规,以笑为突破口。

六、专家的每节课都在透漏出这样一个信息,一节课的成功与否不在于教师教了多少、讲了多少,而是学生从中掌握了多少,通过对专家优质课的观摩,让我有这样一个比较深的体会,在语文教学上,要着重培养学生对语文的感受力和理解力,传统语文

教学上太关注对思想内容的概括,而缺少的是对语言的品读。例如:于霞老师执教的《最后一课》,在这方面做的比较好,全文所传达的“爱国主义”思想,学生们是比较容易体会的,对这一点于老师没有花大量时间去引导,相反,而是从课文题目入手,问学生为什么称为“最后一课”,这与以往的课有什么不同吗?让学生自己从课文中找答案。在实际教学中,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让学生通过学习实践,既学到知识,又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充分地体现大语文教学观念。

不学习如井中之蛙,学习后方知世界很大。做教师,应该让学习成为习惯,身为年轻教师,更是如此,唯有如此,才能开拓视野,使自己不断反思,更新观念,不断进步。

用一句话作结束语:给我机会,给您惊喜!

2010-11-8

上一篇:数字营销分析范文下一篇:石油石化行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