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之行的心得体会

2022-09-03

当对生活有所感悟时,应当记录下来心得体会,这可以让我们在回首岁月时,了解自己的心灵成长之路。那怎么写出言辞合适的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延安之行的心得体会》,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第一篇:延安之行的心得体会

延安之行心得体会

延安,我心中久仰的圣地。几十年了,我只能从书本里、影视中、报刊上了解到它光辉的历史,看到它雄伟的身影。总想有一日能亲临延安去瞻仰它的风采,感受老区人民淳朴的风情和崇高的风范。近日,学校党委组织了延安红色之旅去参观学习,我有幸参加了这次活动,几天下来,感慨多多,一言难尽!

延安,陕北的一个小城,这里留下了党的战斗足迹。翻开中国的现代革命史,延安这个名字永远都闪耀着光辉,对它的功绩,怎么评价也不会过分。陕西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开展革命运动较早的地区之一。1931年以后,刘志丹、谢子长等,在陕甘宁边区和陕北领导游击战争、创建革命根据地,使这里成为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全国保存的一块较大的红色区域。19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率领红一方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与西北红军和先期到达陕北的红25军胜利会师,最终成为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的落脚点,诚如毛泽东所言:“没有这块土地,我们就下不了地”。从1935年到1948年,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延安生活和战斗了13个春秋,被后世称为“延安时代”。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的革命活动留下了大量革命文物和遗址,这里是我们新中国红色政权的摇篮。怀着崇敬的心情,我们到杨家岭、枣园参观了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张闻天、彭德怀等中央领导的故居和中央机关办公地。就是在这样狭小、阴暗、简陋的窑洞里, 1 毛泽东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雄才大略,运筹帷屋,决胜千里,指挥了全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就是在这窑洞的小油灯下,他们写下了一篇又一篇决定中国革命方向、指导中国革命的光辉著作,在这里领导和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人民共和国的坚定基石,培育了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谱写了可歌可泣的伟大历史篇章。延安,作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圣地而永载史册。

这次活动我们还参观了黄帝陵、黄河壶口瀑布、秦始皇陵、登临了西岳华山等。黄土地、黄皮肤、黄河水,这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发源地,华夏族的始祖炎帝和黄帝在这里留下光辉的足迹,九曲黄河,万里泥沙,浩浩荡荡,想我中华泱泱大国,幅员辽阔。观秦始皇兵马俑,几千年前我们的前辈们就创造了伟大的奇迹,可谓世界之最,这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西岳华山之险令人叹为观止,电大同志们发扬了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团结互助、集体徒步上华山论剑。中华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让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感到自豪,都深深的热爱这片土地。历史上多少英雄儿女为之抛头颅洒热血,换来了今天的中国。了解历史,展望未来,这也激励着我们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人民的幸福安康而奋斗!

延安之行,使我们受到了一次最生动的党性教育。延安之行坚定了我的信仰。在那艰苦的年代,延安的抗战大学吸引了全国无数的人,虽然那里的条件很艰苦,露天食堂,集体宿舍等,是党的方针政策吸引了大家,大家都怀着崇高的理想,奋斗目标,也正是这样,大家一块赶走了日本帝国主义,打倒了蒋家王朝。新的时期,我们更要坚定 2 信仰,在党的领导下,和全国人民一块,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现在改革开放了,一些西方传过来的不好的思想开始泛滥,什么享受主义,金钱主义,铺张浪费等等。

延安精神是党的传家宝,是我们民族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贯彻十七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我们进一步弘扬延安精神,始终坚持艰苦奋斗,执政为民,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弘扬广大伟大的延安精神,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不忘为人民服务的本质,牢记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精神,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好好学习,踏实工作,为伟大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

我们还要按照《党章》要求,发扬延安革命光荣传统,以延安精神教育和引导我们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形成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促和谐的文明风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牢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紧紧抓住提高人的素质这个核心,以丰富的道德实践引领社会风尚,以良好的文明素养保证和谐稳定,从而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人的全面发展。

延安之行归来,突然有一种强烈的学习欲望,感觉到很饥渴,要好好学习中国的历史,学习党的历史,学习党的一些基础理论,同时要学习一些新的方针政策,新的事务,与时俱进,用知识和文化来武装自己,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党在发展历史中,遇到过很多新的问题,我们的领导人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们可以从党的光荣历史传统中汲取营养,用到学校党建工作中 3 去。我们更应该加强党员的组织观念教育,坚定信念,结合具体工作环境,开拓创新,作好基层党支部的各项工作,从而加强学校党建工作,建立学校党建工作的长效机制.

第二篇:延安之行体会

让延安精神世代传承——延安之行体会

2010年7月10日,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参加了由学校党委组织的党员红色之旅——延安之行,参观了延安革命历史陈列馆、杨家岭、枣园、延河和宝塔山等革命圣地, 接受了一次红色圣地的精神洗礼。一路走来,感慨良多!来到延安革命纪念馆前,首先看到的是一大型广场,平坦开阔,绿茵覆盖。该馆陈列面积4000余平方米,展出照片及文物2000件,还有模型、油画、雕塑及场景复原等辅助展品,并运用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增强陈列的动态效果,使人身临其境,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了中国革命走向伟大胜利的历史进程。陈列空间装置有电子屏幕,播放延安时期的历史资料和一些重要团体、人物在延安参观活动的录像。抚触历史,让人唏嘘。1935年10月19日,衣衫褴褛的红军跋山涉水历经千辛万苦到达陕北,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入驻延安,从此荒无人烟的陕北高原成为中国革命的摇篮,成为亿万优秀青年魂牵梦萦的圣地。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从这里走出,毛泽东思想形成体系并日渐成熟,实现第一次国共和作,共同抗日„„延安开始创造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创造中国革命的奇迹,谱写中华民族全新的历史!

在杨家岭旧居、枣园旧址,我被深深地感染和震撼了。在那里我看到了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延安时期居住的窑洞,窑洞内设施极其简单,一张木板单人床,一把椅子,一张办公桌,院子里的手摇纺线车,还有用几块长青石板搭起的桌凳。一间间普通的窑洞,一张张斑驳的桌椅,一件件简陋的珍贵历史遗物,仿佛无声的历史,向我们倾诉着它们曾经经历过的峥嵘岁月。这些简陋得近乎“原始”的家什,清贫而节俭的生活,但中国共产党

人在这个偏僻的地方却做出了惊天动地的伟业,雕刻在中国历史年轮上的则是闪烁着时代光芒的深刻痕迹。更可贵的,是人们在这里还可以从留存的文字和资料中听到一些巨人曾经发出过的声音,就像先辈们谆谆的历史叮咛,始终萦绕于耳,久久难以磨灭。我在思考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让他们如此不畏艰难,坚忍不拔,开展大生产运动自给自足;是一种什么样的信念让他们在那样艰苦、物资匮乏、战火硝烟的环境下,开展整风运动增强了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又是一种什么样的睿智让他们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领导和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谱写了可歌可泣的伟大的历史篇章! 枣园,这里曾是中共中央书记处所在地。在这里毛主席领导了抗日战争、全党整风运动和南泥湾大生产运动。现在这里又修建了新的建筑,种植了大量花草树木,环境幽美,身处其中,就像漫步在山城园林。如今的枣园已经被建设的比较现代化,为当地人带来了富裕的生活,参观中我们见到了昔日的纺车,这让我们不禁想到了大生产运动。当时,为了战胜解放区财政和经济的严重困难,党中央号召自力更生,开展大生产运动。贫穷的南泥湾也变成了到处是庄稼、遍地是良田的沃土。“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就是大生产运动的口号,这是一种实事求是、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改变了当时解放区的面貌,克服了根据地极其重要的政治经济困难,减轻了人民的负担,改善了军民的生活,为将来积累了经验。

巍巍宝塔山,滔滔延河水是延安圣地的标志和象征,战争中由于敌机多次轰炸,要将宝塔炸掉,是毛主席的坚持,才将保塔保留了下来。尽管不能近距离观赏,大家便在远处摄影留念,让宝塔永在身边。延安这片土地上崛起了一代伟人,产生了无数革命志士,他们抛头颅撒热血,创造了一个今天的世界强国,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火种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它使人心里充满敬畏。感受着片孕育新中国的土地,感受着新中国开创者的艰辛和无畏。

今天,延安已经成为精神的化身。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永恒的灵魂所在。延安精神告诉我们的已经不仅仅是艰苦奋斗,实事求是

的精神含义,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会如何去传承这样一种时代赋予的特殊的精神文明,如何去体现这种精神所在的价值,而不是还仅限于口头上所喊的,“要艰苦奋斗,要吃水不忘挖井人”,由此我觉得,对于我们当代人来说,亲身经历这样一次红色之旅尤为必要。因为,曾历经那峥嵘岁月里遗留下来的因物而起的感触和感悟,不是我们可以从课堂上通过学习而得到。

此行参观革命圣地,对我们来说更是一次对心灵的洗涤,对灵魂的净化。虽然当年的峥嵘岁月我们只能从照片和文物中想像,那种艰苦卓绝的生活已经远离我们这幸福的一代。但延安精神——这宝贵的精神财富,将始终珍藏在我们的心底!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以及未来的工作岗位中,我将铭记此次延安之行所带来的警示和启迪,为传承延安精神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为党和人民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为延庆县农民教育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三篇:延安之行学习体会

冯娟

俗话说: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此次去延安参观学习,行程中,从枣园、宝塔山、凤凰山、杨家岭实地观摩,到延安保卫战、延安革命纪念馆等的参观学习,怀着激动、崇敬、感恩的心情瞻仰中国红色革命圣地的同时,时刻别行程所见所闻的一点一滴感动着,被老一辈革命家的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纯朴高尚的精神和情怀激励着。

1.此行让我更深刻、全面的理解了延安精神的形成过程、产生的历史背景、其科学体系包涵的深刻内容等。

2.受启迪,面对影响党和国家形象、损害人民利益的那些腐败分子,我们更应深思和反省,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是百年身”的道理,他们为图眼前小利益,在权、色、财等利诱下,走上了不归路,失去了自由、幸福、未来„„,可恨又可悲,这既是对党和人民的不负责,又是对自己、亲人„„的极端不负责,这些无不深深的警示着我们,在如今社会不良气息、畸形意识形态及不良道德和价值观等诸多不利、复杂因素的干扰下,青年一代要深思深醒、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牢固树立正确的党性意识和价值取向,大力抵制社会不良气息的干扰和侵蚀,坚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底线,全力惩恶扬善,全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工作和生活环境。

3.陶冶性情,青年一代应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陶冶性情,坚持刻苦学习和实践锻炼,切实提高自身的党性修养、道德情操和综合素质,培养和树立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心境。珍惜时间,珍视生活,珍爱生命,努力工作、学习,尽心尽力利用有限的生命光阴做些有价值有意义有益于社会的事。

第四篇:红色之旅延安之行心得体会

延安,我心中久仰的圣地。以前,只能从书本里、影视中、报刊上了解到它光辉的历史,总想有一日能亲临延安去瞻仰它的风采,感受老区人民淳朴的风情和崇高的风范。近日,集团党总支组织了集团公司所有党员红色之旅---延安,参观学习。

延安, 陕北的一个小城,这里留下了党的战斗足迹。翻开中国的现代革命史,延安这个名字永远都闪耀着光辉,对它的功绩,怎么评价也不会过分。陕西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开展革命运动较早的地区之一。1931年以后,刘志丹、谢子长等,在陕甘宁边区和陕北领导游击战争、创建革命根据地,使这里成为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全国保存的一块较大的红色区域。19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率领红一方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与西北红军和先期到达陕北的红25军胜利会师,最终成为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的落脚点,诚如毛泽东所言:“没有这块土地,我们就下不了地”。从1935年到1948年,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延安生活和战斗了13个春秋,被后世称为“延安时代”。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的革命活动留下了大量革命文物和遗址,这里是我们新中国红色政权的摇篮。怀着崇敬的心情,我们到王家坪、杨家岭、枣园参观了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张闻天、彭德怀等中央领导的故居和中央机关办公地。就是在这样狭小、阴暗、简陋的窑洞里,毛泽东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雄才大略,运筹帷屋,决胜千里,指挥了全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就是在这窑洞的小油灯下,他们写下了一篇又一篇决定中国革命方向、指导中国革命的光辉著作,在这里领导和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人民共和国的坚定基石,培育了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谱写了可歌可泣的伟大历史篇章。延安,作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圣地而永载史册。

这次活动我们还参观了黄帝陵,这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发源地,华夏族的始祖炎帝和黄帝在这里留下光辉的足迹,想我中华泱泱大国,几千年前我们的前辈们就创造了伟大的奇迹,让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感到自豪,都深深的热爱这片土地。历史上多少英雄儿女为之抛头颅洒热血,换来了今天的中国。了解历史,展望未来,这也激励着我们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人民的幸福安康而奋斗!

延安之行,使我们受到了一次最生动的党性教育。延安之行坚定了我的信仰。在那艰苦的年代,延安的抗战大学吸引了全国无数的人,虽然那里的条件很艰苦,露天食堂,集体宿舍等,是党的方针政策吸引了大家,大家都怀着崇高的理想,奋斗目标,也正是这样,大家一块赶走了日本帝国主义,打倒了蒋家王朝。新的时期,我们更要坚定信仰,在党的领导下,和全国人民一块,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现在改革开放了,一些西方传过来的不好的思想开始泛滥,什么享受主义,金钱主义,铺张浪费等等。

延安精神是党的传家宝,是我们民族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贯彻十六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我们进一步弘扬延安精神,始终坚持艰苦奋斗,执政为民,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弘扬伟大的延安精神,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不忘为人民服务的本质,牢记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精神,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好好学习,踏实工作,为伟大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

我们还要按照《党章》要求,发扬延安革命光荣传统,以延安精神教育和引导我们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形成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促和谐的文明风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牢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紧紧抓住提高人的素质这个核心,以丰富的道德实践引领社会风尚,以良好的文明素养保证和谐稳定,从而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人的全面发展。

延安之行归来,突然有一种强烈的学习欲望,感觉到很饥渴,要好好学习中国的历史,学习党的历史,学习党的一些基础理论,同时要学习一些新的方针政策,新的事务,与时俱进,用知识和文化来武装自己,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党在发展历史中,遇到过很多新的问题,我们的领导人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们可以从党的光荣历史传统中汲取营养,结合具体公司环境,开拓创新,延安之行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为党的事业奋斗终生其实很简单,那就是确确实实的干好本职工作,只有千千万万个你、我、他都能干好本职工作,那么党伟大的事业肯定是蒸蒸日上。

第五篇:延安之行的观后感

延安精神

张思德

站在宝塔山上 随想延长油田

——革命圣地学习心得体会

翻开中国历史,革命圣地——延安占据着中国历史辉煌的一页,巍巍宝塔山上的星光照耀着延安人历史的天空,排排枣园窑洞的灯火指引着延安人奋斗的方向,浩浩的城市高楼呈现着延安人艰苦奋斗的精神,滚滚的延河流水承载着延安人希望的明天。

人们从四面八方来到这里,表达的都是同一个心愿——心怀对革命圣地的由衷敬仰,接受伟大祖国、延安精神的教育。

二00九年九月二十三日,延长油田XX采油厂领导干部在党委书记XXX的带领下,参观了革命圣地,在宝塔山上,举行了全体党员宣誓活动,重温了入党誓词;在王家坪革命纪念馆,瞻仰了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的伟岸英容;在张思德纪念馆重塑了“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人生价值。

登上宝塔山,经济腾飞的延安全城风貌尽收眼底。宝塔山又称“嘉岭山”,位于延安城东南,宝塔建于唐代,塔高44米,共九层。它是历史名城延安的标志,是革命圣地的象征。塔旁边有一口明代铸造的铁钟,中共中央在延安时,曾用它来报时和报警。此外山上还有长达260米的摩崖石刻群和碑林,是难得的石刻艺术。山上还有范公井、摘星楼、东岳庙、嘉岭书院、烽火台等。宝塔山是延安市的标志性建筑,是游览延安的必去之地。

巍巍宝塔山,经常出现在诗人、画家的笔下,实际是在怀念延安岁月,歌颂延安精神,缅怀党中央在延安的革命业级,现在成了人们追寻当年,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好课堂。

站在宝塔山上,我心潮涌动,仿佛听到了革命胜利冲锋的号角,仿佛呈现出遭受战火硝烟摧残的城市旧貌,仿佛看到延安儿女解放斗争的顽强身躯。今天,和平的年代,经济腾飞的延安,和谐发展的延长油田,我作为油田中的一员,则要牢记革命先烈的过去,传承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立足当前,认真分析生产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着眼未来,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带领全体职工确保采油大队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踏进延安革命纪念馆的大门,纪念馆前是一大型广场,广场绿草成荫。广场正中巍然耸立的是高5米的毛泽东铜像,基座上镌刻着江泽民总书记手书的“毛泽东在延安”。铜像名为“高瞻远瞩”,毛泽东身着中山装,双手叉腰目视远方,浩气凌霄。馆内展出的革命历史文物一千二百六十余件,历史照片六百七十多幅。这些资料为我们学习中国革命历史史,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提供了极其珍贵的素材。 矗立于毛主席铜像前,感触伟大领袖的思想是何等的境界,结合当前,我们面对的问题有过去那么多吗?我们的条件有过去那么艰苦吗?我们的困难有过去那么难吗?没有,的确没有。那么生活在新时代的人们,又是怎样去对待困难和问题的?为此,在延长油田迅速发展的大好形式下,我们要树立持久的思想理念,树立牢固的责任意识,创造和谐发展的油田环境。

走进张思德纪念馆,张思德29岁的短暂人生,13年艰苦卓绝的延安岁月,平凡的烧碳战士,平凡的工作岗位,不平凡的人生经历。他朴实得像延河边的一颗沙砾,千万粒细砂聚在一起,就是砥柱中流的礁石;他微小如清凉山上一株草,千万棵小草共同摇曳,也能伸展勃勃生机。于是,窑洞里出了马列主义,黄土地哺育着一个政党,世界上最小的司令部里,指挥着世界上最大的人民战争……。当年延安物质并不富裕,但人们精神世界是充实的,张思德是那个时代的代表,民族的生命力也恰恰就在这个地方成长。从打江山到掌政权,从改革开放到加快发展,一个个平凡的生命延续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光辉历程。今天,时代发生了变化。然而,无论形势和任务有多么不同,都不能忘本丢根。要继续学习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优良作风,发扬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的传统精神。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业。

这次学习给了我们石油人精神上一次彻底的洗礼;给了我们石油人思想上全面的净化,给了我们石油人管理工作中新的启迪。我们要决心学习毛主席的伟大思想和革命精神,学习张思德为人民服务德高尚品德,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的光荣传统,学习窑洞的灯光照亮祖国大地,学习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为完成采油厂的各项工作任务而努力奋斗,为延长石油事业的发展、壮大尽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二〇〇九年九月二十六日

上一篇:烟草上半年市场调研下一篇:一般员工绩效考核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