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三级知识总结

2023-02-12

无论是开展项目,还是记录工作过程,都需要通过总结的方式,回顾项目或工作的情况,从中寻找出利于成长的经验,为以后的项目与工作实施,提供相关方面的参考。因此,我们需要在某个时期结束后,写一份总结,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力资源三级知识总结》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篇:人力资源三级知识总结

人力资源三级基础知识总结材料

基础知识 第一章 劳动经济学

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市场经济体制中的劳动力市场现象及劳动力市场运行规律的科学。

资源的有限性成为资源的稀缺性。

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具有一下属性;1相对的稀缺性2又具有绝对的稀缺性3本质表现是消费劳动力资源的支付能力、支付手段。 即在个人可支配资源的约束条件下,使个人需要和愿望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两种,即实证研究方法和规范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方法是研究“是什么”的问题。

规范研究方法是说明经济现象及运行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规范研究方法的特点:1规范研究方法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解决客观经济现象“应该是什么”的问题,既要说明所要研究的对象本身是好还是坏,对社会具有积极意义还是具有消极意义。2.规范研究方法研究经济现象的主要目的在于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服务,实现互惠的交换当然对社会具有积极意义,它有利于社会总体福利水平的提高。

劳动力是指在一定年龄之内,具有劳动能力与就业要求,从事或能够从事某种职业劳动的全部人口,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即社会劳动力。

计算公式为:总人口劳参率==劳动力/总人口X100% 年龄别(性别)劳参率==某年龄(性别)劳动力/该年龄(性别)人口X100% 所谓劳动力供给,是指在一定的市场工资率的条件下,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家庭或个人)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

所谓经济周期是指经济运行过程中繁荣与衰退的周期性交替。 附加性劳动力假说与悲观性劳动力假说

二级劳动力主要由中年妇女构成。耳机劳动力参与率与经济运行周期存在着较敏感的反应性。 附加性劳动率假说认为,在经济总水平下降时期,由于衰退,一些一级劳动力处于事业状态,此时,为了保证家庭已有的收入水平,二级劳动力走出家庭,以期寻找工作。

悲观性劳动力假说认为,在就业率下降、失业率上升时期,一些一级劳动力处于失业状态,但仍滞留在劳动力市场,而许多二级劳动力对寻找新的工作机会前景持悲观态度,因而宁愿退出劳动力市场二不愿意作为失业者。

劳动力需求,是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在某种工资率下愿意并能偶雇用的劳动量。劳动力需求是企业雇用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 劳动力需求是一种派生性需求。

劳动力市场的含义:劳动力市场分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个劳动力市场是指劳动力所有者和个体与使用劳动力要素的企业之间,在劳动交换过程中所体现的、反应社会经济特征之一的经济关系,狭义的劳动力市场是指市场机制借以发挥作用,实现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的机制和形式。

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1.劳动资源最优分配2.同质的劳动力获得同样的工资3.充分就业

工资:就是劳动力作为生产的要素的均衡价格,即劳动力的需求价格与供给价格相一致的价格。

货币工资率、工作时间长度和相关的工资制度安排。

实际工资==货币工资/价格指数CPI

福利的支付方式大体划分为两类:1实物支付2.延期支付

福利无论以何种具体方式表现,实质上都是由工人自己的劳动力支付。

福利的特征:1福利以劳动力为基础,但并不与个人劳动量有直接相关。2.法定性3.企业自定性和灵活性。

实物支付的好处:1.实现支付可以下降企业俺基本工资支付的法定保险金,而降低人工成本。2.实物支付变相的提高了个人所得税的纳税起点。3.从社会角度看,实物支付可以增加就业,改善居民生活质量。

所谓就业与劳动就业一般是指有劳动和就业要求的人,参与某种社会活动,并通过劳动获得报酬或经营收入的经济活动。

总供给==各类生产要素供给的总和(劳动+资本+土地+管理)

==各类生产要素相应的收入的总和 ==消费+储蓄

总需求==消费+投资

失业,是指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在总量或机构上的失衡多形成的,具有劳动能力并有就业要求的劳动者处于那天就业岗位的状态。 失业类型:1,摩擦性失业: 劳动者进入劳动力市场寻找工作直至获得就业岗位时所产生的时间滞差,以及劳动者在就业岗位之间的变化所形成的失业,成为摩擦性失业。它反应了劳动力市场经常的动态性变化,表明劳动力经常处于流动过程之中。因而。摩擦性失业是一种岗位变换之间的失业。

2.技术性失业: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引起先进技术替代人力。以及改善生产力方法和管理而造成的失业,成为技术性失业。解决技术性失业最有效的办法是推行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强化职业培训,普遍的实施职业技能开发。

3.结构性失业: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动,造成劳动力供求结构上的失衡 所引起的失业成为结构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在全部失业中占有很大比重。环节结构性失业最有效的对策是推行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包括超前的职业指导和职业预测、广泛的职业技术培训。以及低费用的人力资源管理。 4.季节性失业:由于气候状况的变化对生产、消费产生影响所引致的失业成为季节性失业。

失业率和失业持续期。失业率是失业人数占社会劳动力人数(经济活动人口)的百分比。 失业率==失业人数/社会劳动力人数*100%==就业人数/就业人数+失业人数*100%

面对劳动力市场人们可以有三种身份,即就业者、失业者和非劳动力三种状态。

失业的负面影响:1.造成家庭生活困难。2.劳动力资源浪费的典型形式3.失业直接影响劳动者净胜需要的满足程度。

政府支出

政府支出包括各级政府支出的总和,主要分为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两类。

最低劳动标准包括最低工资和最长劳动时间标准等。 财政政策分为:1扩张性(积极性)的财政政策2紧缩性(稳健性)的财政政策。

政府实施财政政策的措施:1调整政府购买水平2调整政府转移支付水平3.变动税率

货币政策:是指政府以控制货币供应量为手段,通过调节总需求水平,以促进充分就业、稳定物价和经济增长的一种宏观的经济管理政策。

政府实施货币政策的措施:1.调节法定准备金率2.调整贴现率3.公开市场业务 收入政策作用:1有利于宏观经济的稳定2.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3.有利于缩小不合理收入的差距。

收入政策的措施:1.调控收入与物价的关系2.收入平等化:第一,实行个人收入所得税制度。第二,对遗产、赠与、财产、(土地、房产等不动产)、高消费征税。第三,发展社会保障失业,解决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未成年子女的家庭补助、低于贫困线的家庭与个人的救济等方面的支出。第四,对失业者,特别是贫困者,提供就业机会与就业培训,第五,发展教育事业,这有利于从根本上消除贫困,扩大社会平等。第六,改善居民住房条件,向低收入阶层提供廉价住房或住房补贴。

基尼系数:是衡量收入差距的衡量指标

第二章 劳动法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是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一些社会关系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即必须遵循的基本规范好指导思想。

劳动法原则的作用:1.指导劳动法的制定、修改和废止,保证各项劳动法律制度的统一。2.指导劳动法的实施,正确使用法律,防止出现偏差。3.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有助于劳动法的理解、解释,对于认识劳动法本质有指导意义,可以弥补劳动法规可能存在的缺陷。

保障劳动者劳动权的原则:劳动权是指法律保证的有劳动能力的公民能够参加社会劳动并因劳动产生或与劳动有密切练气的各项权利,包括,平等的劳动就业权、自由择业权、劳动报酬权、休息休假权、劳动保护权、职业培训权等。

平等的就业权和自由择业权的劳动权的核心。

劳动权受到国家保护,具体体现为1基本保护2.全面保护3.优先保护

劳动关系民主化原则的内容:1劳动者有依据法律的规定享有参加和组织工会的权利2.劳动关系当事人双方有就劳动关系实物和生产精英实物进行平等协商的权利3.劳动关系当事人双方享有集体协商权和共同决定权,不能由单方决定。4.政府制定或者调整重大劳动关系的标准应该贯彻“三方原则”即政府、工会和企业家协会(雇主协会)共同参与决定或者听取工会和企业家协会的意见5.用人单位制定重要规章制度涉及劳动者利益的,用人单位对劳动者进行重大处罚等事项应当通过一定形式听取工会意见。6.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组成应该贯彻“三方原则”7.在劳动关系领域的其他方面,工会享有广泛的参与权、知情权和咨询权等。

物质帮助全的原则:物质帮助权作为公民的基本权利,就劳动者而言,主要通过社会保险来实现。社会保险的基本属性就是它的强制性,通过物质帮助权的实现,保证劳动关系的稳定和谐。

物质帮助权特征有:社会性、互济性、补偿性。

我过宪法规定了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劳动权、报酬权、休息休假权、劳动安全尾声保护权、物质帮助权、培训权、结社权等原则。

劳动法律的劳动发的最主要表现形式。主要内容为:劳动关系法和劳动标准法。

雇用规则==(内部劳动规则) 雇用组织为完成其特定的生产经营任务,必然要求其组织内的雇主与雇员的行为有所规范。

劳动(雇用)合同:是雇员与雇主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协议。

集体合同:是通过工会与雇主协会按照合法的程序,经过集体谈判达成的关于一般劳动条件的协议 劳动法律制度:1.促进就业法律制度2.劳动合同法律制度3.劳动标准法律制度4.职业培训制度5.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6.劳动争议处理制度7工会职工民主管理制度8劳动法的监督检查制度

劳动法律关系:所谓劳动法律关系是指劳动法律规范在调整劳动关系过程中所形成的劳动者(雇员)与用人单位(雇主)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劳动法律关系种类:1.劳动合同关系2.劳动服务法律关系3.劳动行政法律关系

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1.是劳动关系的显示形态2.内容是权利和义务3.劳动法律关系的双务关系4.具有国家强制性

劳动法律关系构成要素分别为:主体、内容、客体。 主体:是指依据劳动法律的规定,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劳动法律关系的参与者。所谓劳动权利能力是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依法享有劳动权利和承担劳动义务的资格。

客体:是指主题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实物,即劳动法律关系所要达到的目的和结果

行为人做出意思表示的劳动法律行为成立的一般要件(即事实要素)应符合一下基本要求:1行为人的意思表示必须包含建立、变更、终止劳动法律关系的意图,即包含追求一定法律效果的意图。2.意思表示必须完整地、合于规范地表达劳动法律关系建立、变更、终止的必须内容。残缺不全的,通常不能使法律行为成立。3.行为人必须以一定的方式将自己的内心意图表达与外部,可以由他人客观地加以识别。

第五章

人性的内容:1自然属性又称生物属性。2.心里属性,包含四方面:

心理过程、心理状态、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一是倾向。

人性的特征:1.具有能动性。2.具有社会性3.具有整体性4.具有两面性5.具有可变性6.具有个体差异。

管理中人性假设:1.人性是人类社会中的客观存在,人性假设则是对这一客观存在的主观认识、看法与判断。2.人性假设的主体是管理者,客体是被管理者,人性假设是管理者对被管理者的人性认识和判断。3.人性假设的管理者对被管理者实施管理的依据 基础或前提。4.管理者对被管理者的人性的看法并非一成不变,随着人性假设的变化,管理者手段在变,以至于呈现出不同的管理阶段。

四种人性假设:1“经纪人”假设,认为人的行为是为了追求自身的经济利益,由此经济诱因才引发了人的工作动机,人们的工作目的是为了报酬2.“社会人”假设,是假设人性是在善良的基础之上,人不只为经济利益生存,更在于工作中的社会关系。3.“自我实现人”假设,即是指人都是需要发挥自己的潜力。充分展示发挥自己的才能,实现理想抱负,以及人格趋于完善的一种人性。4.“复杂人”假设,既不是单纯的“经纪人”,也不是完全的“社会人”,更不是纯粹的“自我实现人”,而是“复杂人”。

人本管理的基本含义:1.企业中的人是首要因素,企业是以人为主体而建成的。2.企业为人的需要而存在,为人的需要而生产,为人的需要而管理。3.人本管理不是企业管理的又一项工作,而是现代企业管理(包括人力资源管理)的一种理念、指导思想、管理意识。

人本管理原则:1.人的管理第一2.满足人的需要,实施激励.3.优化教育培训,完善人、开发人、发展人4.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构建企业的组织形态和机构5.和谐人际关系6.员工个人与组织共同发展。 人本管理的机制:1.动力机制2.约束机制3.压力机制4.保障机制5.环境优化机制6.选择机制。

人力资本的含义:所谓人力资本,是指通过费用支出(投资)于人力资源,而形成和凝结于人力资源体中,并能给人带来价值增值的智力、知识、技能及体能的总和,人力资本概念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含义:1.人力资本是最活的资本,它凝结于劳动者体内2.人力资本直接有投资费用转化而来3.与物质资源要素相结合,转移价值、创造价值并产生新的价值增值。4.人力资本内含一定的经济关系。

人力资本特征:1.人力资本存在于人体之中,与人不可分离2.是以一种无形的形式存在3.具有时效性4.具有收益性5.具有无限的潜在创造性6具有累积性7.具有个体差异性

人力资本投资:是指投资者通过对人进行一定的资本投入(货币资本或食物),增加或者提高人的智能和体能,这种劳动能力的提高最终反应在劳动产品增加上的一种投资行为。

人力投资的特征:1连续性、动态性2.主体与客体具有统一性3.投资者与受益者的不完全一致性4.投资收益形式多样

人力资本支出分为三类:1.实际支出或直接支出2.放弃的收入或时间支出3.心里损失

人力资本投资与成本相关的概念:1.人力资本投资的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因投资于人力资本而放弃其他投资营利机会的损失。投资支出一旦发证,你就不能再把这笔钱用语储蓄

购买股票或者其他产业投资,即使再高的利息、红利,你也放弃了这次机会,同样,用于人力资本投资时间也是一种机会成本损失。2.社会成本和私人成本3.边际成本,每增加一个单位的人力资本投资所造成的人力资本支出的增量,成为边际成本,边际成本在人力资本投资理论中被广泛使用。4.沉淀成本。

培训和教育投资一样,也有类似的成本支出,只是因影响因素不同而与教育支出有所差别。1.时间因素2.收益分布3.费用分担

影响私人投资收益率的因素包括:1.个体偏好及资本化能力2.资本市场平均报酬率3.货币的时间价值及收益期限4.劳动力市场的工资水平5.国家政策

人力资源开发目标的特征:1.多元性2.层次性3.整体性

人力资源开发的理论体系:1.人力资源的心里开发2.生理开发3.理论开发,主要通过人类劳动过程中的道德理想、道德信念、道德规范、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行为、道德品质、道德教育、道德评价和道德控制等一系列劳动理论问题的研究和指导,使员工正确认识和处理道德与利益的矛盾,或称“利”与“义”的关系问题

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源创新能力的联系:1一般型人力资本2.专业型人力资本3.创新型人力资本。

影响人力资源创新能力的因素:1天赋2.知识和技能3.个人努力4.文化5.经济条件

职业开发的内涵,阐述如下几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几个问题:1.改善组织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活

动2.改进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员工更有效地应付和拜托工作困境3.改善所有职业阶段上的匹配过程,使之于早、中、晚期职业危机的组织和个人都能更有效地解决这些危机4.正确助理员工在职业生涯中、晚期出现的落伍退化、激情消失和但求安稳的问题。5.在不同的生命阶段使家务和工作取得均衡6.使所有员工保持生产率和动力。

管理开发的基本手段包括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宣传教育手段和目标管理手段等。

人力资源的特点:人力资源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的条件下,劳动力数量和质量的总和。按照不同的空间范围,人力资源可区分为:某国家或区域的人力资源、某一产业(行业)或某一企业的人力资源,具有以下特点:1.时间性2.消费性3.创造性4.主观能动性。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的劳动人事管理的主要区别是:1.在管理内容上,传统人事管理以事为中心,主要工作就是管理档案、人员调配、职务职称变动、工资调整等具体的事务性工作。现在人力资源管理则以人为中心,将人作为一种需要资源加以开发、利用和管理。2.在管理形式上,传统的人事管理属于静态管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属于动态管理,强调整体开发。3在管理方式上,在传统的劳动人事管理主要采取制度控制和物质刺激手段,现代人力资源管理采取人性化管理,考虑人的情感、自尊与价值,以人为本,多激励,少惩罚,多表扬,少批评,多授权,少命令,发挥每个人的特长,体现每个人的价值。4.在管理策略上,传统的人事管理侧重于近期或当前人事工作,就事论事,只顾眼前,属于战术性管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不仅注重近期或者

当前具体事宜的解决,更注重人力资源整体的开发、预测与规划。根据组织的长远目标,制定人力资源的开发战略措施,属于战术性与战略性相结合的管理。5.在管理技术上,传统的人事管理照章办事,机械呆板,而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追求科学性和艺术性,不断采用新的技术和方法,完善考核体系,评测系统等科学手段。6.在管理体制上,传统的人事管理多为被动反应型,按部就班,强调按领导意图办事,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多为主动开发型,根据组织的现状和未来,有计划、有目标的地开展工作。7.在管理手段上,传统的人事管理手段单一,以人工为主,而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的软件系统具有计算机自动生成结果,及时准确地提供决策依据。8在管理层次上,传统的劳动认识管理部门往往只是上级的执行部门,很少参与决策,现代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则处于决策层,直接参与单位的计划与决策,是单位最重要的高层决策部门之一。

高素质人才包括三类:一是具有经济战略头脑的企业家人才,二是掌握并具有开发能力的管理和技术人才,三是一大批训练有素,具有敬业、创业精神的员工队伍。

管理哲学:一种哲学是将员工看成单一的技术要素,认为:他们或多或少地、有意无意地总是与组织的目标发生抵触。另一种哲学则认为:员工是组织中“活”的要素,是具有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一种特殊的资源,他们具有内在的无限的建设性潜力。

不同的人力资源管理哲学根本区别在于:一个是用人做事,一个是乐于成事。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理:1同素异构原理:总体组织系统的调控机制。2.能位匹配原理:人员招聘、选拔与任用机制。3.互补增值、协调优化原理:员工配置运行与调节机制4.效率优先、激励强化原理:员工酬劳与激励机制5.公平竞争、相互促进原理:员工竞争与约束机制6.动态优势原理:员工培训开发、绩效考评与认识调整机制。

现在人力资源管理原则:1.完整全面的看待人的因素,2.使员工认识到工作的意义以员工与企业的利益休戚相关。3.肯定个人尊严4.鼓励员工自立自强5.不断加强员工之间的沟通,随时向员工提供有关信息。6.不要高估自己而低估自己下属的能力。7.领导者与管理者的计划、决策和意图,要用简洁的语言向下属解释清楚。8.因人而异,随机制宜,适时适度,有理有利有节。

人力资源管理三大基石和两种技术:现代人力即具有中国特色的现在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应当建立在三大基石,即定编定岗定员定额、绩效管理和员工技能开发,以及工作岗位研究和人员素质测评两天技术的基础之上。 第三章

企业战略具有全局性、系统性、长远性、风险性、抗争性的特征,离开这些特征就称不上经营战略。

企业外部的经营环境,按照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影响的密切程度可以分为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宏观环境是指市场和产业环境,宏观环境是指间接影响企业活动的环境因素。

现有竞争对手的微观分析:1.对手的数目2.对手的经营战略3.对手的产品差异化4.固定成本的高低5.行业成长过剩。

经济环境:1经济体制2.经济形势3.经济结构4.经济政策

企业资源分析:1.物质资源状况2.人力资源状况3.财务资源状况4.管理资源状况5.无形资产状况

企业总体战略选择有:进入战略.发展战略.稳定战略.撤退战略

发展战略:1单一或服务的发展战略2.横向发展战略3.纵向发展战略

企业经营战略的实施:1.建立与实施经营战略相适应的企业组织2.合理配置资源,制定预算和规划3.调动群体的积极性,实现战略计划4.建立行政支持,实现有效的战略控制。

战略控制的方法: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

科学化决策的特点:1合理的决策标准2.有效的信息系统3.系统的决策概念4.科学的决策程序5.决策方法科学化

决策的分析程序:1.绘制树形图2.计算期望值3.剪枝决策

不确定决策方法:1.悲观决策标准2.乐观系数决策标准3.中庸决策标准4.最小后悔值决策标准5.同等概率标准(机会均等标准)

PDCA循环法:就是按照计化(plan)、执行(do)、检查(check)和处理(acyion)四个阶段的顺序,周而复始地循环进行计划管理的一种工作方法。

目标管理特点:1.它是一种系统化的管理模式,2.要求有明确完整的目标体系3.更富于参与性4.强调自我控制5.重视员工的培训能力开发

影响消费者购买的因素:1.文化因素2.社会因素3.个人因素心里因素:消费者购买行为要受到动机、知觉、学习以及信念和态度等主要心里因素。

组织市场构成:1产业市场2.转卖市场3.政府市场

影响产业购买者的购买决定的主要因素:1.环境因素2.组织因素3.人际因素4.个人因素

4PS:产品(prducy)地点(place)、促销(promotion)市场营销组合也就是这四个“P”的适当组合与搭配。

产品包含:核心产品、有形产品、附加产品三个层面。

包装策略:1相似包装策略2.差别包装3.组合包装4.复用包装5.附赠品包装

面对衰退期产品策略:1维持2.集中3.收缩4.放弃.

定价策略:1成本导向定价2需求导向定价法3竞争导向定价法

促销策略:包括广告、人员促销、营业推广、公关关系等方式,其中广告是较为重要的方式,广告在促进产品销售、改善企业形象等方面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

第四章

能力差异:其实是指个人在某方面所表现的出实际能力,即“所能为者”。其二是指个人将来有机会通过学习,在行为上表现出的能力,即“可能为者”,前者成为成就,后者成为潜在能力或者“性向”,人的实际能力有可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所谓一般能力也就是平常所指的智力水平的差异,特殊能力则是从事某项活动或者专业的能力。

五种核心人格特质高分者的特征: 1情绪稳定型:平静、安全、高兴、不忧虑、不冲动

2外向型:热情、乐群、支配、精力充沛、寻求刺激、自信、健谈、爱交际。

3开放性:想象力、审美、好奇、尝新、有创造性、灵活、有教养、智慧。

4宜人性:可信、直合作、温顺、谦虚、好脾气。 5责任感:自信、有组织、可依赖、更多的不同决策方案3.增加决策的可接受性4.增加决策过程的民主性

群体决策缺点:1要比个体决策需要更多的时间,甚至会因难达成一致观点而浪费时间2.由于心里检测的技术标准:1.信度,稳定性或者可靠性2.效度,可信的测验不一定是有效的测验3.难度4标准化和常模

测量方法在培训中的作用:它是培追求成就、自律、深思熟虑、坚持不懈。

影响工作满意度的因素:1富有挑战性的工作2.公平的报酬3.支持性的工作环境4.融洽的人际关系5.个人特征与工作的匹配

社会知觉:1首因效应2.光环效应3.投射效应4.对比效应5.刻板印象

归因:所谓归因就是利用有关的信息资料对人的行为进行分析,从而推论起原因的过程。行为的原因可以分为内因和外因,也可以分为稳因和非稳因。

归因由于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影响而发生种种失真和偏差:1.行为者的自利性偏差2.对他人行为的归因还取决与他人行为是否已发生厉害关系。3.人们还常有“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归因倾向,因而当有人受害时,人们对受害者的责难多于同情.

组织公正与报酬分配:1.分配公平2.程序公平3.互动公平。

三个行为法则:强化原则、惩罚原则、消退原则。

什么是工作团队:一个团队是一个小数目的人群,他们具有互补性的技能,承诺一个共同的目标,一系列绩效目标和他们共同负责的方法。一个团队的实质是共同的承诺,没有它,群体作为个体运作,有了它,他们变成为一个强有力的集体绩效单位。

群体决策优点:1.能提供比个体更为丰富和全面的信息2.比个体

从众心理会妨碍不同意见的表达训需求分析的必要工具2.为培训3.如果群体由少数人控制,群体内容和培训效果提供依据3.它是讨论时易产生个人倾向4对决策员工职业生涯管理的重要步骤。 结果的责任不清。

人际关系的反战阶段:1选择或者定向阶段2.实验和探索阶段3.加强阶段4.融合阶段5.盟约阶段

根据周哈利窗把个体沟通划分为四种类型:自我保护型、自我暴露型、自我实现型

领导者的特质:1内驱力。即对成就的渴望,并且精力充沛2.自信心。3创造性4领导动机,即领导他人和对他人十佳权利影响的愿望5领导者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高水平的灵活性”,即随机应变的能力。

领导的关键特征:1.自信、2远见、3有清楚表达目标的能力4.对目标的坚定信念5.行为不循规蹈矩6.变革的代言人7.对环境敏感

心里测量:就是将人的智力、人格、兴趣、情绪等心里特征按一定规则表示成数字,并赋予这些数字一定解释的过程。

心里测试的类型:1按内容测试可分为两大类:能力测验和人格测验2.按测验方式可分为纸笔测验、操作测验、口头测验和情境测验3.按同时施测的人数多少可以分为个别测验和团体测验。4按测验目的分日描述性测验、诊断性测验和预测性测验5.按测验应用分为教育测验、职业测验和临床测验。

第二篇: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知识点总结

一、笔试:

是一种古老而最基本的选择方法。是让应聘者在试卷上笔答事先拟定好的试题,然后根据应聘者解答的正确程度予以定成绩的一种选择方法。通过测试应聘者基础知识和素质能力的差异,判断对岗位的适应性。

两个层次:一般知识和能力与专业知识和能力。

优点:

1、可以增加对知识、技能和能力的考察信度与效度;

2、可以对大规模的应聘者同时进行筛选,花少时间达到高效率;

3、对应聘者来说心理压力少,易于发挥;

4、成绩评定比较客观。

缺点:不能全面的考察应聘者的工作态度、品德修养、以及管理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操作能力等能力要求。

笔试往往作为评聘者的初次竞争,成绩合格者才能继续参加面试或下轮的竞争。

(一)分析简历结构

(二)审察简历的客观内容;主观内容:个性描述

(三)判断是否符合岗位技术和经验要求

(四)审查简历的逻辑性。

(五)对简历的总体印象

判断应聘者的态度

关注与职业相关的问题

注明可疑之处

1、命题是否恰当

2、确定评阅计分规则

3、阅卷及成绩复核

第三篇: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绩效管理知识点总结

艾德教育: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绩效管理知识点总结

第四章 绩效管理

1、绩效管理系统的设计包括(绩效管理制度的设计)与(绩效管理程序的设计)。

2、绩效管理程序可分为(总流程设计)和(具体考评流程设计)

3、绩效管理的环节:目标设计、过程指导、考核反馈、激励发展。

4、成功的绩效管理组成:指导、激励、控制、奖励。

5、绩效管理总流程的设计:准备阶段、实施阶段、考评阶段、总结阶段、应用开发阶段。

6、绩效管理涉及五类人员:考评者、被考评者、被考评者的同事、被考评者的下级、企业外部人员。

7、确定具体绩效考评方法的重要因素: ①管理成本

②工作实用性

③工作适用性。

8、一项没有全员支持和参与的管理制度将是难以得到贯彻实施的制度,一个没有全员理解和认同的管理系统将是难以有效运行的系统。为了切实保证企业绩效管理制度和管理系统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必须采取“抓住两头,吃透中间”的策略,具体办法:

①获得高层领导的全面支持

②赢得一般员工的理解和认同

③寻求中间各层管理人员的全心投入。

9、提高员工工作绩效的环节:目标第

一、计划第

二、监督第

三、指导第

四、评估第五。

10、绩效反馈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改进和提高绩效。

11、对企业绩效管理系统的诊断内容:

①对企业绩效管理制度的诊断

②对企业绩效管理体系的诊断

③对绩效考评指标和标准体系的诊断

④对考评者全面过程的诊断

⑤对被考评者全面的、全过程的诊断

⑥对企业组织的诊断。

12、应用开发阶段是绩效管理的终点,又是一个绩效管理工作循环始点。在这个阶段,推动企业绩效管理顺利开展的方法:

①重视考评者绩效管理能力的开发

②被考评者的绩效开发

③绩效管理的系统开发

④ 艾德教育:

企业组织的绩效开发。

13、绩效面谈具体内容区分:计划面谈、指导面谈、考评面谈、总结面谈。

14、绩效面谈的类型:单向劝导式面谈、双向倾听式面谈、解决问题式面谈、综合式绩效面谈。

信息反馈方式(简答):针对性、真实性、及时性、主动性、适应性。

15、分析工作绩效的差距的方法:目标比较法、水平比较法、横向比较法。 企业外部环境 资源/市场/客户 对手/机遇/挑战 员工绩效的影响因素图 个人/体力/条件 性别/年龄/智力 能力/经验/阅历 心理/条件/个性 态度/兴趣/动机 价值观/认识论 个人行为 工作表现 企业内部因素 资源/组织/文化 人力资源制度

16、正向激励策略:通过制定一系列行为标准,以及与之配套的人事激励政策如:奖励、晋级、升职、提拔等,鼓励员工更加积极主动工作的策略。

17、负激励策略,也称反向激励策略。采取惩罚的手段,防止和克服绩效低下的行为。惩罚的手段有:扣发工资奖金、降薪、调任、免职、解雇、除名、开除等。

18、激励策略有效性体现的原则:及时性、同一性、预告性、开发性。

19、绩效管理中的三种矛盾:员工自我矛盾、主管自我矛盾、组织自我矛盾。 艾德教育:

20、化解绩效矛盾冲突的措施:①在绩效面谈中,应当做到以行为为导向,以事实为依据,以制度为准绳,以诱导为手段,本着事实求是,以理服人的态度,克服轻视下属等错误观念,与下属进行沟通交流

②在绩效评价总,将过去的、当前的以及今后可能的目标适当区分开,将近期与远期的目标分开

③适当下放权限,鼓励下属参与。

21、评估绩效管理有效性的方法:座谈法、问卷调查法、查看工作记录法、总体评价法。

22、员工绩效的特征:多因性、多维性、动态性。

23、绩效考评分为:品质主导型、行为主导型、效果主导型。

24、考评的三类效标:特征性、行为性、结果性。

25、品质主导型着眼于“他这个人怎么样”,考评涉及员工信念、价值观、动机、忠诚度、诚信度、以及一系列能力素质。

26、行为主导型着眼“干什么、如何去干的”。重点考量员工的工作方式和工作行为。

27、成对比较法:也称配对比较法、两两比较法; 强制分布法:亦称强迫分配法、硬性分布法。(综合分析题考点)

28、关键事件法:重要事件法,对事不对人,以事实为依据。

29、行为观察法是在关键事件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30、行为导向客观考评方法:关键事件法、行为锚定等级评价法、行为观察法、加权选择量表法、

31、结果导向考评的形式:目标管理法(可测量的工作结果)、绩效标准法(指标要具体、合理、明确)、直接指标法(可监测、可核算的指标构成)、成绩记录法(适合从事科研教学工作的人员)。

目标管理法的步骤(简答):①战略目标设定②组织规划目标③实施控制。

为了有效避免、防止和解决在绩效考评中出现的各种偏误,应采取必要的措施和方法:①以工作岗位分析和岗位实际调查为基础,以客观准确的数据资料为前提,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要素指标②强调绩效管理的灵活性和综合性,避免考评误差的出现③绩效考评的侧重点应放在绩效行为和产出结果上④为了避免个人偏见,可采用360度的考评方式,由多个考评者一起来参与⑤重视对考评者的培养训练,定期总结考评的经验⑥重视绩效考评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管理

第四篇: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第五章知识点总结

艾德教育: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第五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薪酬管理

1、(1)薪酬:泛指员工获得的一切形式的报酬,包括薪资、福利和保险等各种直接或间接的报酬。薪酬有不同的表现形式:精神的与物质的,有形的与无形的,货币的与非货币的,内在的与外在的。

(2)薪酬分为货币形式和非货币形式。货币形式又分为直接形式和间接形式,直接形式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其他工资,特殊津贴。简介形式包括:其他补贴,社会保险,员工福利。非货币形式包括表彰嘉奖,荣誉称号,奖章授勋。

2、外部回报指员工因为雇佣关系从自身以外所得到的各种形式的回报,也称外部薪酬。

3、外部薪酬包括:直接薪酬和间接薪酬。

4、内部回报指员工自身心理上感受到的回报,主要体现为一些社会和心理方面的回报。(参与企业决策)

5、影响薪酬水平的主要因素:

个人:劳动绩效、岗位、综合素质与技能、工作条件、年龄与工龄。

企业:生活费用与物价水平、企业工资支付能力、地区和行业工资水平、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产品的需求弹性、工会的力量、企业的薪酬策略。

6、企业薪酬管理: (1)企业薪酬管理的原则:

①对外具有竞争力原则。支付符合劳动力市场水平的薪酬,确保企业的薪酬水平与类似企业,类似行业的薪酬水平相当,虽然不一定完全相同,但是相差不宜过大,薪酬太低则使企业对人才失去吸引力。

①对内具有公平性。支付相当于员工岗位价值的薪酬。在企业内部,不同岗位的薪酬水平应当与这些岗位对企业的贡献相一致,否则会影响员工的积极性。薪酬的设定应该对岗不对人。无论男女老少在统一岗位上工作都应该享受同等的薪酬。

③对员工具有激励性。适当拉开员工之间的薪酬差距。根据员工的实际贡献率付薪,并产生激励作用:使业绩好的员工认为得到了鼓励,业绩差的员工认为值得去改进绩效,以获得更好的回报。

艾德教育:

④对成本具有控制性。在实现前面三个基本原则的前提下,企业应充分考虑自己的财务实力和实际的支付能力,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对人工成本进行必要的控制。 (2)薪酬管理的内容:薪酬管理包括薪酬制度设计和薪酬日常管理两个方面。

a①企业薪酬制度设计与完善。薪酬制度设计主要是指薪酬设计,薪酬体系设计,薪酬体系设计,薪酬水平设计,薪酬结构设计等。

B薪酬日常管理:薪酬日常管理是由薪酬预算,薪酬支付,薪酬调整组成的循环。

7、企业薪酬制度设计的基本要求:

①体现保障、激励和调节三大职能

②体现劳动的三种形态:潜在形态、流动形态、凝固形态

③体现岗位的差别:技能、责任、强度和条件

④建立劳动力市场的决定机制

⑤合理确定薪资水平,处理好工资关系

⑥确立科学合理的薪酬结构,对人工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

⑦构建相应的支持系统。

8、制定企业薪酬管理制度的基本依据:

①岗位薪酬调查

②岗位分析与评价

③明确掌握企业劳动力供给与需求关系

④明确掌握竞争对手的人工成本状况

⑤明确企业总体发展战略规划的目标和要求。

⑥明确企业的使命、价值观和经营理念

⑦掌握企业的财力状况⑧掌握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和员工特点。

9、在薪酬方面,国家的主要政策法规主要体现在最低工资、经济补偿金两大方面。

10、确定和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参考因素:劳动者本人及平均赡养人口的最低生活费用、社会平均工资水平、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劳动就业实际状况、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11、常用工资管理制度制定的基本程序:岗位工资或能力工资的制定程序、奖金制度的制定程序。

12、工资奖金调整的方式:

①奖励性调整

②生活指数调整

③工龄工资调整

④特殊调整。

14、工资岗位评价的原则: ①对岗不对人 ②参与评价 ③结果公开。

15、工作岗位评价的基本功能:为实现薪酬管理的内部公平公正提供依据、以量化数值表现出工作岗位的综合特征、进行横向纵向比较,具体说明其在单位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为企事业单位岗位归级列等奠定了基础。

16、工作岗位评价的主要步骤:

①将全部岗位划分为若干个大类

②收集有关岗位的各种信息

③建立工作岗位评价小组④制定出工作岗位评价的总体计划

⑤找出与岗位有直接联系、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因素及 艾德教育:

其指标

⑦抓几个重点岗位进行试点

⑧全面落实工作岗位评价计划

⑨撰写各个层级岗位的评价报告书

⑩对工作岗位评价工作进行全面总结。

17、确定工作岗位评价要素和指标的基本原则:少而精原则、界限清晰便于测量的原则、综合性原则、可比性原则、

18、测评误差的分类:登记误差、代表性误差。

19、工作岗位评价的方法:(非解析法:排列法、分类法)、(解析法:因素比较法、评分法)。 20、企业人工成本:也称用人费(人工费)或人事费用,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用于和支付给员工的全部费用。

21、人工成本包括:从业人员的劳动报酬、社会保险费用、住房费用、福利费用、教育经费、劳动保护费和其他人工成本等七个组成部分。 确定合理人工成本应考虑的因素(案例分析) 企业的支付能力、员工的生计费用、工资的市场行情。

22、计算考点:P257人工费用比率、劳动分配率P259例3

23、福利:是一种补充性报酬,它往往不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员工,而是以服务或实物的形式支付给员工。

24、福利的形式:全员性福利、特殊福利、困难补助。

25、社会保障的基本要素:经济福利性、社会化行为、以保障和改善国民生活为根本目标。

26、住房公积金的计算:

27、员工住房公积金的缴费:

28、薪酬体系 (1)薪酬体系的概念

薪酬体系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薪酬体系是指薪酬中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补充的各个构成要素形成的有机统一体,其基本模式包括基本工资,津贴,奖金,福利,保险等形式。

(2)薪酬体系分为岗位薪酬体系,技能薪酬体系,绩效薪酬体系。

(3)薪酬体系设计要体现薪酬的基本职能:补偿职能,激励职能,调节职能,效益职能,统计监督职能。

(4)薪酬体系设计要体现劳动的基本形态:潜在劳动,流动劳动,凝固劳动。

第五篇:2013年11月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理论知识

1、什么是人力资源的流动?

人力资源流动一般是指员工相对于人力资源市场条件的变化,在岗位之间、组织之间、职业之间、产业之间以及地区之间的转移。简单地说,人力资源流动就是指员工离开原来的工作岗位,走向新的工作岗位的过程。人力资源流动包括水平流动和垂直流动。

2、人力资源规划程序是什么?

人力资源规划制定过程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步骤:预测未来的人力资源供给;预测未来的人力资源需求;供给与需求的平衡; 制定能满足人力资源需求的政策和措施;评估规划的有效性并进行调整、控制和更新。

3、职业选择的原则是什么?

尽管在职业选择中,不同的人可以从自己的职业价值观出发,采用不同的策略,达到不同的满足。但是,在职业选择中,有必要遵循一般性的原则,如可行性原则、胜任原则、兴趣原则、独立原则、特长原则、发展原则等,才能使你顺利地达到人生目标。

4、人力资源成本核算有哪些程序?

一般来说,人力资源成本的核算应按以下程序进行:⑴掌握现有人力资源原始资料;⑵对现有人力资源分类汇总; ⑶制定人力资源标准成本;⑷编制人力资源成本报表。

5、绩效考核的方法有哪些?

常用的绩效考核方法主要有以下七种,即:⑴分级法;⑵量表绩效考核法;⑶强制选择法;⑷关键事件法;⑸评语法;⑹立体考核法;⑺情景模拟法。

1、如何积极开发人力资源?

要理解人力资源开发的涵义,应关注到:人力资源开发是组织和个人发展的过程,其重点是提高人的能力,核心是开发人的潜能。因此人力资源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它贯穿人力资源发展过程的始终,预测规划、教育培训、配置使用、考核评价、激励和维护,都是人力资源开发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一个组织若要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就需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占有资金;二是拥有掌握专业技能从事管理和操作的人员。两者之间,人的因素更为重要。人力资源的核心问题是开发人的能力,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所以说,制定和实施人才战略,是组织实现发展战略的客观要求,是现代组织人才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也是现代科学知识和教育的客观要求和发展趋势。

2、什么是人本管理?

人本管理是指在人类社会后任何有组织的活动中,从人性出发来分析问题,以人性为中心,按人性的基本状况来进行管理的一种较为普遍的管理方式。由此出发,建立或考察人

本管理,都要从分析人本管理的基本要素开始,确定人本管理的理论模式和基本内容,建立人本管理体系。

3、什么是市场定位法?其操作步骤是什么?

市场定位法是以市场平均工资为参照决定各职务价值的方法。其操作步骤是,首先从所有职务中选出50%—60%的代表职务。然后作市场调查,获得每个代表职务的“市场价格”及市场平均工资。最后在此基础上决定每个代表职务的价值大小。

4、什么是员工考评?

员工考评是考评者对员工及其所干的工作考查评定的总称。员工考评又称人事考评。实际上员工考评是指考评者在一定的目的与思想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技术方法,依据一定的考评标准,对员工及其相关工作进行事实评判或量值与价值评判的过程。

5、工作分析的方法可分成哪些类型?

工作方法的分类,依照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形式。依照功能划分有基本方法与非基本方法;按照分析内容的确定程度划分,有结构性分析与非结构性分析;依据对象划分,有任务分析、人员分析与方法分析;依照基本方式划分,有观察法、写实法与调查法等。

1.招聘的效度:招聘效度是指招聘的有效性。具体指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真正测到的品质、特点与其想要测的品质、特点的符合程度。它主要由预测效度、内容效度、同测效度等指标来进行衡量。

2.考绩的信度:就字面而言即指考绩结果的可相信程度,具体指考绩的一致性(指考绩结果不会因所用考绩方法及考评者的不同而不同)和稳定性(指不长时间段内重复考绩的结果应相同),也即对同一个被考评者的考评结果应不随考评者、时间、方法的不同而不同。

3.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计划是为了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根据企业目前的人力资源状况,为满足未来一段时间企业的人力资源质量和数量的需要,在引进、保持、利用、开发、流出人力资源等方面工作的预测和相关事宜。

4.人力资源管理:指的是为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组织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理论,通过不断地获得人力资源,对所获得的人力资源的整合、调控及开发,并给予他们报偿以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之。

1、绩效考核的方法有哪些?

答:常用的绩效考核方法主要有以下七种,即:⑴分级法;⑵量表绩效考核法;⑶强制选择法;⑷关键事件法;⑸评语法;⑹立体考核法;⑺情景模拟法。

2、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将原来的公费、劳保医疗制度实行统一管理,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城镇员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即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根据财政、企业和个人的承受能力,建立保障员工基本医疗需求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

上一篇:燃气安全质量管理体系下一篇:燃气锅炉节能环保措施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