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经济地理的论文

2022-05-14

小编精心整理了《物流经济地理的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物流经济地理”是物流学和经济地理学相结合的一门综合性课程,课程教学必须摆脱传统地理学窠臼,不拘泥于教材内容,利用各种信息化手段打造高效课堂。打造“物流经济地理”高效课堂,分析目前“物流经济地理”教学的主要问题,以期找到相应的解决途径。

第一篇:物流经济地理的论文

高职物流经济地理教学改革之浅见

摘 要 随着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对于物流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物流企业需要的不仅仅是物流专业毕业生,而是懂理论、技术强、素质高的物流人才。在此背景下,如何提高物流专业课程教学效果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对物流经济地理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些做法进行了总结,与广大同行进行探讨。

关键词 物流经济地理 课程改革 教学模式

Opinion on Vocational Logistics and Economic

Geography Teaching Reform

SUN Guonan, WU Xiaochen

(Department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Nanjing City Vocational College, Nanjing, Jiangsu 210038)

Key words logistics economic geography; course reform; teaching mode

物流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大量优秀物流人才的培养,物流专业也成为各大高职院校纷纷开办的热门专业之一。物流经济地理课程不是简单的经济学与地理知识的拼凑,而是研究为运输生产和物流配送工作服务的基础理论和知识的一门综合性专业课程,是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教材一般由我国的生产力与物流的基本布局、农业物流经济地理、工业物流经济地理(轻工业、重工业)、交通、商业、港澳台以及国际物流经济地理等部分组成。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了解物流及相关产业在我国的布局概况,了解各个经济区的发展概况,交通情况,培养学校运输路线的规划设计能力,解决有关物流、经济、地理互相之间的关系问题,并能够运用基本原理进行分析与预测物流行业的发展前景。

1 物流经济地理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1.1.1 传统教学方法存在问题

目前,物流经济地理课程采用的教学方法一般分为讨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演示教学法。这里主要分析讨论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在物流经济地理课程教学中的现状。讨论教学法是广大课堂教学中广泛采用的一种常用教学方法。一般来说,教师在课程授课过程中,提出一个或几个问题,让学生围绕这些问题进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做适当的引导和启发帮助学生得到较好的答案,最后教师要对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评价。案例教学法是行动导向教学法具体实施方法之一,也是目前课堂教学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一般认为案例教学可以使学生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达到固定所学知识点,学会思考,学会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当中去,从而达到在既掌握知识要求也掌握技能要求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提高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有的老师也会使用小案例或者小故事进行本章节教学的导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也是一种很好的安排方式。但是,这种教学方法对于老师教学水平的要求和学生学习主动性的要求都更高。物流经济地理对于案例的选择和应用相对于其他物流类专业课程来说难度更大一些。该课程案例的特点是对学生来说比较“空”,不像采购实务课程,案例很实际,不管是角色扮演还是案例使用设计本身内容都很丰富。让刚接触该课程的高职学生分析一个地区物流布局的成败,难度相当大。此情况下,这些广泛采用的教学方法在物流经济地理课程实际教学中往往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出现课堂上学生对于老师提出的讨论问题或者案例不能积极响应,最后学生讨论沦为教师自问自答或者完全是教师一个人把案例分析讲解一遍的尴尬局面。

1.1.2 形成原因分析

(1)学生对课程学习兴趣不高。首先,学生对该课程存在错误理解。很多学生心里对学习这门课程有疑问,他们觉得学物流,就是学习仓储与配送、学习采购、学习供应链、学习运输管理等等,学经济地理,以后出去干什么工作都用不到。而且作者所教授的该课程实际课程教学只有2学分,在学生看来就是来混混日子,混混学分的。其次,学生学习基础的缺失。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物流专业的学生是文理兼收的,有部分学生在高中后期的学习中根本就不接触到地理课程,前面学过的相关知识也早就记忆不清。相对应的,我们的物流经济地理专业理论的体系还为完全形成,前置的课程几乎没有,使得学生学习该课程的时候如果没有事先准备,对于老师提出的一些讨论问题不知道怎么讨论,也没有任何想法和见解,于是不如不讨论,听老师讲。第三,是物流经济地理课程本身的特点与教师教法不当造成的。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发现,该课程教材乍一看觉得绝大部分只是识记性的知识点,因此学生拿到书翻翻,觉得只要死记硬背就可以考试过关,还有的学生看到农产品产地,各种公路路线这么复杂一张地图,就觉得这课程没法学习,再加上教师念经式教学,学生当然没兴趣。当然,还有少部分学生出于众心理,看别人不发言,虽然自己有想法也不好意思站出来表达,这就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来区别对待。

(2)所学知识陈旧,严重滞后于行业发展。现有的专业课程普遍存在内容陈旧,与社会实际脱节严重的现象。物流业飞速发展的今天,不断有新生的事物出现,供应链金融(电商供应链金融)、冷链物流、港口物流等课程在很多高职院校都没有开设。有的学校没有很好地把握课程开设的时机,使得学生的学习难度与教师的教学难度进一步加大。就教材本身而言,许多知识和方法是已经淘汰了的,有的区域划分已经发生了变化,但是在教材中还在继续使用,学生觉得学得再好也没用,都是过时的知识,使得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难度加大,对学生培养极为不利。

1.2 实践教学存在问题分析

物流经济地理课程实践教学的效果是很差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该课程本身的校内实践性不像其他物流专业课程那么强,校外实践教学难度极大。例如,现代物流基础课程,该课程为我系所有专业必修课程,学生学习人数多,学分大,投入实训设施设备利用率也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也较好。再如,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不管是3D仿真还是仓储设备实训室,基本都是高职院校必备的实训实验室,对学生的实践教学起到一定的效果。在后续的毕业实践环节,许多学生在企业实践的过程中,都要在仓储或配送部门进行轮岗,进一步加深了对该课程的学习和掌握。反观物流经济地理课程,仅仅是物流专业开设,并且是小学分课程,有限的课时中实践环节的安排就更少,投入后的设备使用率很低,因此,有的学校并不愿意进行本课程的实践教学设备的投入。再者,就算学校愿意投入,物流经济地理课程的实验实训设备极少也是存在的问题。在毕业实践的环节中同样面临该问题,给本课程的实践教学带来很大困难。

2 物流经济地理教学模式改革实例

如何在有限的教学课时和教学资源条件下上好物流经济地理课,作者在多年教学摸索中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改革的探索,也取得了一些效果,先总结如下:

2.1 课堂教学的改革

鉴于物流经理地理课程的如上特点,作者最主要考虑的是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上如果学生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参与到教学中来,这节课就成功了一半。要想做到这一点,作者进行了一些教学尝试,举例说明如下:

2.1.1 上好第一节课

有的老师认为第一节课有什么难的,无非就是概述部分,一些简单的理论与知识点,照本宣科就可以,作者认为不然。 如上文所述,学生对于本课程存在错误的认识,因此,上好第一节课对于后续的课程教学至关重要。第一节课最重要的是要解决学生心里的疑惑,所以第一节课应该安排物流经济地理课程的认知内容,告诉他们为什么要学本课程,可以做什么,将来有什么用处,本课程应该怎么学,考核要注意的要点等。

2.1.2 教师“教中学”,学生 “学中教”教学实例

与传统的讨论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不同,在考虑物流经济地理课堂教学的时候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学学时很重要。因此,不要在上新课的时候提出案例让学生现场讨论,一是可能出现上述教师唱独角戏的情况,二是学生从看案例到思考再到得出结论所花的时间不短。一般作者是采取在上节课结束之前,按照第一次课进行的分组发放讨论计划或者下次课要用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式自主学习,在课堂上请各小组代表给出本组的结论,然后小组互评,有不同意见的当然也可以辩论,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起引导和控制作用,并且做最后的点评,这样可大大节约课时,比当堂现场出题现场讨论达成的最终效果要好得多,当然一些引导小案例不在此列。

充分备课,做好教材的整合工作对于上好这门课也有很重要的作用。在做到上好第一节课后,作者将所用教材一共12章节打碎融合成8个模块进行授课,除去第一次课和一些最最基础的识记性知识外,前置课程学过的知识点,不要浪费时间多次重复,例如:运输的公、铁、水、航空、管道五种方式的优缺点之类的知识点,都可以直接点出请学生自主学习和复习,把有限的课时放到课程的重点上来。在这8个模块的学习中,安排一次“课堂小老师”,不要认为只有小学生才喜欢当“小老师”,事实证明大学生也是一样的。近三年来,作者都是在讲到国际物流经济地理模块的时候,请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可以参考教材与老师平时讲课的内容,自己选取一个最感兴趣的国家,向同学们传授该国的物流经济地理知识,这也是作为一个课程项目布置给学生的形成性考核的一个组成部分。实际证明,该方式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对自己的同学站在讲台上讲课表示出了极大的热情,听课的同学要给演讲的同学评分因此注意力集中程度大大提高,台上讲的同学不但准备的时候要参阅教材,回忆老师授课内容,还要对自己选取国家做非常详细的资料搜集整理工作,在讲的过程中,对自己又是从知识点到综合能力的一大提高,老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发现一些平时没有发现的闪光点,学习从学生的角度看同一事物,是一个“多赢”的教学过程,老师教得高兴,学生评得认真。因为课时有限,没有能够上台讲的同学,课后把PPT和讲稿交上来,也作为考核依据。

当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有很多正在摸索的方法,这里就不一一详述了,总之,本课程要想教好,老师就要想办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动力。

2.2 课程考核的改革

在课程考核方面同样也是以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主要考量。我首先把学生粗略地划分为“会学习”和“不会学习”两种。“会学习”指的是背书功夫一流的学生,这种学生其实很认真,但是他们认为到期末把书背背就可以得高分,平时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就受到了影响。另一种是“不会学习”的,这类学生,一背书就头疼,但实际动手能力非常强,在其他操作课程上表现非常好,他们认为即便再认真也记不住,反正考不好,所以学习积极性也不高。于是,在课程考核方面我采取了课堂讨论发言、课程小论文、课堂小老师以及课后大作业相结合的考核方式,每种占据形成性考核的一部分,最后形成该同学的课程成绩。这样一来,“会学习”的同学知道,不是死读书就可以得高分,“不会学习”的同学也认识到背书不是强项不一定得低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2.3 课程实践的改革

在课程实践的改革上,其实笔者还有很多困惑。物流经济地理课程究竟该如何进行课内和课外的课程实践是我们一直在学习摸索的问题。笔者也学习了一些这方面专家的文章,一些专家提到建立一体化教室引进相关软件,这一点目前我们暂时不具备条件。因此,在课程内部我采取的是课程大作业与课堂小老师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既进行了理论教学,又提高了他们对这门课程的实践能力,还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外实践方面,该课程我们是安排在每年下半年,目前只能采用在国庆放假期间,布置学生用物流经济地理的角度重新认识自己的家乡并写成体会,促进他们把课堂所学知识用到实践中去。当然,现在正在与企业进行对接,争取在毕业实践和课内企业实践的环节能插入物流经济地理课程的实践内容,以后还将继续探索其他的途径,给学生提供较好的实践学习环境。

3 结束语

物流经济地理实际上是一门对教师来说“难上”,对学生来说“难学”的课程。当然如果只是死记硬背书上的知识点以应付卷面考试,那该课程是相当容易教,也相当容易学。要想真正提高该课程的教学实效,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摸索切合自己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师、生、校、企四方面配合才能真正走出物流经济地理课程“上完容易,上好难”的困境。本文就作者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实际经验与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些做法进行了分享,希望能对教授该课程的教学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 袁旦.物流经济地理课“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框架构建探讨[J].新经济,2014.2.

[2] 秦瑞.物流经济地理教学案例创新情境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4.3.

[3] 冯其河.中职物流专业理论类课程评价改革探析——以物流经济地理课程为例[J].物流科技,2010.4.

[4] 李振.浅谈《物流经济地理》教学方法[J].考试与评价,2014.4.

[5] 杨晓楼.高职物流经济地理课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J].科教导刊,2013.3.

[6] 郑广春.论高职校物流经济地理课内外教学改革的探索性研究[J].时代教育,2010.8.

[7] 吴玉芝.物流经济地理浅析[J].价值工程,2013.5.

作者:孙国楠 吴晓晨

第二篇:打造“物流经济地理”高效课堂的策略探析

摘 要:“物流经济地理”是物流学和经济地理学相结合的一门综合性课程,课程教学必须摆脱传统地理学窠臼,不拘泥于教材内容,利用各种信息化手段打造高效课堂。打造“物流经济地理”高效课堂,分析目前“物流经济地理”教学的主要问题,以期找到相应的解决途径。

关键词:高效课堂;信息化手段;教学设计;物流经济地理

作者简介:芦娟,硕士,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物流管理。(湖南 长沙 410000)

“物流经济地理”是物流学和经济地理学相结合的综合性课程,是物流专业应用性较强的一门课程。随着物流业的不断发展,物流经济地理学逐渐成为一门研究工业生产布局、物流发展条件和规律的新学科。作为物流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该课程的教学必须摆脱传统地理学窠臼,不局限于教材中相关文字的介绍,而应紧紧结合国家物流和区域物流经济发展的现实,借助对物流经济活动所涉及的流体、载体、流向、流量、流程、流速和流效的具体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和研究我国物流产业布局现状。

一、目前“物流经济地理”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以文字教学为主,图片教学为辅。传统的经济地理教学过程中,不论是教材,还是课件资料,都是以文字为主、图片为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枯燥无味,并且很多地理知识,光看文字没有直观效果,识记起来非常困难。

2.以老师讲授为主,交际互动为辅。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占绝对主体,是教学活动的中心,中间辅以一定的交际活动,学生的主要任务还是听讲和做笔记。整个教学活动和教学结构都围绕着教师转,教师的教學水平、教学技巧和教学艺术直接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效果,而课前准备,老师往往就是熟悉课程内容,了解相关知识点,重在对教学内容的熟悉,而忽略了对教学过程的设计。

3.以教材内容为主,行业知识为辅。目前,授课老师在“物流经济地理”教学过程中,基本都按照教材内容来,授课分为我国生产力与物流的基本布局、农业物流经济地理、工业物流经济地理(分轻工业、重工业)、交通、商业、港澳台以及国际物流经济地理等几部分。教材内容严重滞后于行业发展实际,不能很好地与行业现实接轨,学生学到的知识较为陈旧,与行业需求不相匹配,教学模块无法反映物流学科新进展以及物流业发展新动态和新经验。

二、提高“物流经济地理”课堂效率的途径

1.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教学质量。信息化教学,是以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学资源,优化教学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素养为重要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而基于物流经济地理课程特点,在其教学过程中应多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的专注力。图片资料极大地充实、拓展和深化了教材内容,在授课过程中合理使用图片资料是培养学生学科素养和能力的有效途径。高职学生往往对形象、生动、具体的视频资料感兴趣,图片结合视频可以穿插在授课中间,在学生容易走神的关键点,吸引大家的注意力。另外,应利用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平台。通过教学平台,可以提前布置预习、复习任务,通过教学平台可以发布学习任务、穿插小测验,学生有互相学习,有相互对比,还可以通过教学平台计时计分,形成竞争比赛,大家兴趣更浓,老师也能更方便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不但在课堂上进行,还能在课前课后进行延伸。

2.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设问、小组讨论、答题竞赛等形式,让学生自己总结知识点。要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主动建构知识,而不是死记硬背。在教学中应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其理解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想学习、爱学习、会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3.教学内容与时俱进。从“物流经济地理”课程本身来说,其内容与经济社会活动联系密切,受经济社会活动和物流行业发展影响较大,课程内容应及时更新,跟上物流业前进的步伐。在把握好教材内容的同时,要关注国内外物流发展的新动态,结合当下时事新闻、前沿资讯,做到教学内容与时俱进。例如,在介绍我国铁路运输网络分布时,除了可以借助各种信息手段将布局概况展示给学生看,还可以设计背景资料,要求学生搜索我国最新最近的铁路运输相关政策、铁路运价,规划出行路线。

4.结合实践教学提升教学效果。目前,“物流经济地理”课堂实践非常困难。在技术手段上,应该引进相应的地理教学软件,让学生在虚拟实训的过程中学习,做到“学中玩、玩中学”,避免了理论学习过程的枯燥无味。这方面需要学校经费支持,需要任课老师排除万难极力争取。倘若短时间无法引进软件设备,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职业行为习惯和综合素质。

三、“物流经济地理”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笔者以一次“物流经济地理”的设计为例,主要讲解内容为铁路运输地理知识,时间为90分钟。

1.导入阶段(10分钟)。本阶段设计意图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课堂一开始,通过温故,再介绍一些铁路建设的可喜成绩,激发学生的兴趣。①对上节课介绍的交通运输知识进行简单回顾。(1分钟)②谈一谈当前最新最热的话题,吸引大家的注意力,并顺利引出主题。如“一带一路”给全球给中国带来了哪些机遇,铁路运输在“一带一路”中的地位,同时运用相关统计数据说明铁路运输近年来所取得的可喜成绩,让学生意识到学习铁路运输现状及进行未来发展规划的必要性。(5分钟)③展示教学相关内容,即课程教学重点和难点:铁路运输的概念、特点、现有铁路网概况及铁路中长期发展规划,清楚学习任务。(4分钟)

2.多元授课,介绍我国现有的铁路运输网分布(45分钟)。在此环节中,结合图片、视频、FLASH等多种方式传授知识。①铁路运输概念(讲授)。②铁路运输特点(作比较分析、设问)。此部分做设问,让学生从分析铁路运输优缺点的基础上得出铁路运输的适用范围,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③通過动态地图展示我国铁路网“五纵三横”分布,中间穿插相关小故事和时事新闻以加深印象。

3.实战演练,小组讨论(25分钟)。五人一组,进行必答、抢答相关知识竞赛。进行课堂演练1(看图填线)、课堂演练2(观察京九、湘黔铁路示意图,回答相关问题)、课堂演练3(角色扮演,小明家住北京,假期要去多个城市旅游,作为他的导游,请为他设计实惠的铁路路线游玩图)。此处的设计意图是采用小组合作方式拓展知识,鼓励学生发言,鼓励他们联系实际,展现自我,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赏识激励,在线作业(10分钟)。应用在线APP,老师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在APP出题,通过APP计时计分。①登录APP进行答题(8分钟)。利用APP平台,学生登陆进去进行限时答题,答题分数和排行情况系统自动生成,有竞争有比较,学习者能更好地发现自己的薄弱点,及时查漏补缺。②颁奖激励,布置课后任务(2分钟)。根据在课堂中及APP的答题表现,选出一个最佳团队进行嘉奖,并鼓励其他团队继续努力。同时,为了引导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布置一道课后作业(请同学们去网络搜索一下我国高铁规划状况,并提出自己对于某地区铁路路网规划的想法)。

5.课后反思。主要有以下三点体会:①让学生在案例中学习借鉴。让学生通过阅读案例、分析案例,掌握铁路运输的优缺点,落实知识目标。②让学生在探究中体会成功。角色扮演,让学生自己为客户规划运输路线,探求新知,得出结论,体会成功,达到技能目标。③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成长。培养合作沟通、交流的能力,将个体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让学生感受到团体的力量,提高自信,实现情感目标。

参考文献:

[1] 杨利峰.高职“物流经济地理”课程实践教学效果提升策略探析[J].开封大学学报,2016,30(3):74-75.

[2] 杨传喜.“物流经济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策略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5,(12):249-250.

责任编辑 陈 莉

作者:芦娟

第三篇:《物流经济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策略研究

摘 要:《物流经济地理》是物流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适当充实物流最新理论、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更新考核方式等,以便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实现学生专业素质和非专业素质的同步提升。

关键词:《物流经济地理》;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改进

引言

《物流经济地理》是物流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物流学和经济地理学相结合的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熟练掌握各地区物产分布、商品集散的中心和范围、贸易联系、货运情况,理解商品流通的基本原理,了解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旅游业等部门的生产布局理论,解决有关物流与地理、经济与地理、物流与经济等之间的关系问题。该课程的学习可以为后续阶段货代实务、报关实务、物流系统工程、物流案例设计与应用、物流模拟与实务等物流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夯实基础[1]。近些年来,物流理论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对指导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总体而言物流理论研究仍然滞后于物流产业发展的实践[2],因此,有必要深入地进行物流管理方面的理论探索,优化整合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切实提升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培养社会急需的物流专业人才。《物流经济地理》作为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之一,现有的教材编写方面存在内容陈旧、体系残缺、案例缺乏等问题,物流经济地理是一门开设相对较晚的课程,教学材料的积累比较欠缺、教学经验的丰富程度也有待提升。因此,任课教师在讲授该门课程时具有很大的难度,如果不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内容并注意教学方法的改进那么学生在课堂上也会觉得枯燥乏味以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教师在进行物流经济地理课程的教学时必须摆脱传统地理学的教学模式,密切结合国家物流和区域物流经济发展的现实情况,借助对物流经济活动所涉及的流体、载体、流向、流量、流程、流速和流效的具体实例分析,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深入探究我国物流产业布局问题。

经过高等院校物流管理方面教学科研人员及物流从业人员的努力,国内有关物流管理专业的教材编著工作取得了不少成果,但仍存在缺乏高水平的教材、配套的教辅材料欠缺、教材的实践性不强、有些课程的教材内容上有重复等不足之处。因此,在教材的选择问题上,应根据教学大纲,尽量选择权威的、优秀的教材。作为物流基础课程《物流经济地理》的教学内容必须适度优化,以便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国内目前使用的《物流经济地理》教材的内容主要包括:吕项生主编的高职高专物流专业新课改规划教材《物流经济地理》,全书内容包括两个模块共11个课题:模块1是国内篇——共5个课题、模块2是国际篇——共6个课题。叶素文主编的高等院校物流管理与物流工程专业系列教材《物流经济地理》,王智利主编的高等职业院校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工程规划教材《物流经济地理》。王智利编写的教材章节结构与叶素文编写的教材结构大致相当,没有旅游经济地理的内容。曾宪培主编的《物流经济地理》与以上几本教材大同小异。

一、完善的物流基础理论贯穿于课程教学始终

如果学生对物流经济地理基本理论和构架把握不准,涉及的理论知识无法理解、消化、吸收,那么在实际问题的操作与解决就可能困难重重。于是,物流经济地理的课堂教学必须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掌握课程的基本理论。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大背景下,物流理论创新驱动的根本任务之一是如何切实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众所周知,我国工业品生产领域的物流成本过高、农产品流通与物流费用也居高不下、我国物流总成本占GDP比率高达17.8%。那么,在讲授物流经济地理时就必须时刻将如何解决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的问题贯穿始终,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积极寻求解决的办法。引导学生关注现代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广泛应用的集成创新理论。启发学生思考怎样构建布局合理、渠道畅通、运行高效快捷的现代物流系统体系。认真谋划绿色物流的发展,减少物流碳排放。重视现代物流技术的研发与创新,提高物流装备现代化水平和物流标准化程度,推广物流供应链管理模式等。为了加深对理论问题的理解,可以穿插播放央视纪录片如《穹顶之下》、《断裂的冷链》、《转基因水稻种植调查》等。

二、丰富的教学内容与时俱进

物流经济地理的教学内容必须能够反映学科的最新进展,尤其要关注国内外物流发展的动态,以及可能为物流经济地理所用的其他相关领域的理论和研究方法。比如,在讲授物流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内容、学科性质、意义等内容时,可以与物流学、地理学等学科进行详细的比较分析,这样更有助于学生把握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进行中国物流环境与物流布局解读时,可以结合国家不同时期的主导政策及区域发展战略进行追踪剖析,从而有利于学生结合我国自然条件和人力资源条件理解物流布局的计划化、直达化、短距化、钟摆化、集中化、社会化、服务化和标准化原则。讲解中国农业物流地理时,结合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的历史过程,各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林业和牧业的生产分布情况,使学生了解我国农业生产的特点,掌握我国农业与物流的关系,也可以补讲云物流环境下及大数据分析条件下,“农、物、商一体化”的新型的物流模式[3]。在对中国工业、商业物流地理进行分析之后,可以围绕内地市民赴港抢购奶粉、旅日游客购买马桶盖及电饭锅等现象进行深度挖掘,以便启迪学生思考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转型的迫切性等问题。在讲解完交通运输业的地位、影响因素及运输方式的特点和分布后,可以围绕中国高铁的飞速发展、一路一带及新海上丝绸之路等热点问题进行探索性研究。在分析中国旅游物流地理时,侧重讲授物流业与旅游业的二者如何协作互动发展及影响旅游业的布局因素,同时,结合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巴马避暑治病热等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

三、灵活的教学方法交叉运用

大多数教师讲授《物流经济地理》课程的过程中,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案例分析为辅,结合课堂内容进行讨论,必要的时候加以多媒体演示说明,同时穿插适当的实习实训[4]。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借鉴讲授式、互动式、启发式和案例法教学等方式,也可以因地制宜尝试进行情境教学法[5],以便激发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适宜的教学场地、组建合理的教师团队、按照既定的详细教学计划进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也是不错的选择[6]。以上教学方法可以交叉运用到课程的教学中,但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的开发内化教学方法也值得尝试。开发内化教学模式是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为前提,注重学生潜质潜能的开发,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引导和促成学生将观念、品格、知识、能力、方法内化为成功素质[7]。开发内化教学将教学基本环节分为教师布置学习任务、学生自主学习、检查检验、随堂小测验或课堂讨论及讲授与答疑等基本环节[8]。开发内化教学法运用于物流经济地理课堂教学中,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将课堂内的教学活动与课堂外的自主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获得全面、系统的知识,并逐渐提高个人能力,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四、考核方式的适度创新

物流经济地理课程的考核评价不能简单地用名词解释、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等传统的题型进行测试,而应采取多样化的评判方式,注重学生“观念、品格、知识、能力、方法”五位一体的综合素质。据有关研究的结论,用传统的考试方法只能测出一个人才能力的三分之一,其他的毅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方法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等则需要更灵活的方式进行测度[1]。注重学生的学习态度考察、布置适量的应用型作业任务、“调查报告”考试模式等都可以尝试。注重平时成绩的记录,平时成绩分可以包括课堂提问、随堂小作业、课堂测验、到课情况、课堂分组讨论和课堂提问及互动等。期末考试所占总成绩的比重可以适当下调。

结语

“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因此,要切实提高物流经济地理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就必须对自己对学生提出高标准的要求,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高教发展变革,更新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方法,以便切实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培养社会急需的物流人才。开发内化教法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可以尝试在《物流经济地理》教学中加以运用。

参考文献:

[1] 冯其河.中职物流专业理论类课程评价改革探析——以物流经济地理课程为例[J].物流科技,2010,(4):107-109。

[2] 陈建中.物流理论研究的几个热点问题[N].光明日报,2013-11-01.

[3] 丁丽芳.云物流环境下的农物商一体化农产品物流模式[J].中国流通经济,2014,(6).

[4] 兰琪.《物流经济地理》课程教学方法初探[J].科技创新导报,2009,(9):111.

[5] 秦瑞.物流经济地理教学案例创新情境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4,(3):214-215.

[6] 袁旦.物流经济地理课“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框架构建探讨[J].新经济,2014,(2):150-151.

[7] 赵作斌.大学成功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8] 杨传喜.开发内化教学法在《西方经济学》授课中的运用[J].经济研究导刊,2012,(15).

[责任编辑 王玉妹]

作者:杨传喜

上一篇:大学体育专业毕业论文下一篇:土木工程概论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