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花白绢病预防和处理方法研究

2022-09-11

1 茉莉花白绢病症状

其病特点是先株后丛, 从下到上, 由点至片, 之后会凋零、干枯。被害的部位变成为褐色, 造成了茎基部皮层变色、腐败, 让养分无法输送而导致了叶片脱落, 让植株不会再继续生长且花蕾瘦小, 严重的情况会让整侏都枯死。在病部的表面, 会产生很多白色绢丝状菌丝体, 几四周以及土面蔓延, 之后这些菌丝体会慢慢结果, 形成很多白色的小菌核, 质量软, 之后再慢慢变成棕色、变碣, 最后会形成油菜籽状的小菌核。

2 病原

茉莉花白绢病原除了形成菌核之外, 在的环境中可以产生担子以及担孢子, 但是担孢子作用不大。在菌核的初期为白色, 之后会变成茶褐色, 球形且表面是光滑的, 直径在2.0mm左右, 形状如油菜籽般。病菌主要是以菌核在土壤中可以过冬, 由来年初侵染源。且菌核可在土壤中存活6年左右, 在温度适宜条件之下会萌发成为菌丝, 之后可以拓展成危害的植株。

该病主要传播方法是病菌以及健株接触和菌核随着雨水的传播。有时新区由病区所调进带病苗木也是茉莉花白绢远距离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在一些老区, 如横县以及云表镇的一些老种植区, 砂质土病害比较严重, 或是管理不善的茉莉花区, 其发病率可高达20%以上。

3 发病因素

3.1 茉莉花白绢病属于是高温高湿型的病害

茉莉白绢病菌主要是以碳源、硝酸钾来作为氮源, 28℃, PH在5~6左右或是黑暗的条件下, 适合菌丝生长。而萌发的条件则在温度28~33℃左右, PH在4~6间。病菌以营养体作为害植株, 除形成了菌核之外, 菌核在湿热的环境条件下, 可产生担子、担孢子。发病比较严重, 在早春、晚秋季节。因为温度比较低且气候干旱, 茉莉花白绢病发生比较轻, 且在夏秋季节温度比较高, 雨水也比较丰富, 田间相对来说温度比较大, 因此发病也比较严重。

3.2 田间菌量

连续五年以的以年老区, 其病原菌数量积累的比较多, 因此白绢病也生的比较严重。而在新建的茉莉花园或是栽培面积不集中的地区, 则发病比较轻。

3.3 栽培方式

委员会密度细弱大, 植株的郁田发起人, 通风的透光性比较差。

3.4 田间管理

沟渠比较浅, 排水不良田块, 发病比较重。未能及时修剪、杂草丛生且是粗方式的定处理, 因此发病比较重。偏施氮肥、磷肥、钾肥以及有机肥不足的田块, 发病比较重;覆盖地膜田块且发病比较轻。

4 防治方法

4.1 清除病株

需要及时对病株的残体进行清除, 并且还要做好集中销毁的工作。这一点非常重要, 因为如果未能彻底清除, 那么就会有残留的病株, 而这些病株会将病菌带入到田中, 影响到茉莉花的生长。

4.2 农业防治

加大田间的定期处理, 并且要做好严格的检查防疫工作, 要把病源直接杜绝。首先, 要选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排灌方便田发起人种植。地势低以及地下水位高的地块, 要采用高畦裁培的方式, 方便排水。推广健身栽培并进行合理密植, 建议要采用双株双行栽培方式, 每667m2种植密度为4 000~6 000株为宜。适当开展中耕除草, 及时进行修改, 保证园内有着良好的通风透光性, 防止病菌杂草以及残株上的寄生。科学肥水管理, 重施基肥, 氮磷钾配方开展施肥, 有机肥需要腐熟之后才可以使用。

同时, 选择好无病苗木, 排灌方便田块, 并且结合高产的栽培, 要重视施加腐熟有机肥, 同时还要增加并施加有机肥料, 增加施石灰。一般来说, 每1hm?需要用到1 500~2 250kg, 这样可以收到极好的防治效果。并且可用40%的菌核净800~1500倍液以及25%施加保克乳液1 000倍, 对茉莉茎基部喷洒1~2次左右。

4.3 生物防治

施用一些植物类免疫诱导剂, 如氨基酸寡等, 同时配合好微生物叶面肥、复合微生物肥为, 为茉莉花提供了各种营养成分并且能增加植株的抗病力。以菌来治疗病菌, 或是可以利用寡雄腐霉菌等生物防菌的抵制此病的蔓延。

摘要:白绢病是茉莉花的危险性的病害之一。广西南宁于2014年引起了外来茉莉花种在横县、云表两县开展种植, 但在种植中发现了带入白绢病“菌核”, 导致了种植后发病严重并也造成了一定的损失。当时采用的化学防治的措施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因此对于茉莉花白绢病要以预防为主, 开展综合防治。

关键词:茉莉花,白绢病,预防

参考文献

[1] 刘琼英, 杨子威, 杨志刚, 李娟, 彭成林.8种杀菌剂对茉莉花白绢病的田间防效[J].中国植保导刊, 2016, (08) :68-70.

上一篇:青年教师如何提高实践教学能力下一篇:互联网视角的常州小微制造企业成长与发展模式研究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