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寨小学校园欺凌预防和处理制度

2024-04-29

宋寨小学校园欺凌预防和处理制度(共10篇)

篇1:宋寨小学校园欺凌预防和处理制度

宋寨小学校园欺凌预防和处理制度

1、加强对校园欺凌治理的人防、物防和技防建设力度,确保人员、安全防卫设施及时到位。

2、安全处定期召开班主任会议,研究解决学生心理疏导和矛盾纠纷排解问题。

3、德育处和少先队充分利用心理咨询室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和疏导,4、办公室公布学生救助或校园欺凌治理的电话号码并明确负责人。

5、办公室及时做好值周领导和值周教师安排,明确相关责任人职责,确保正常上课期间校园中不发生校园欺凌事件。

6、门卫人员要详实记载交接班记录和来人来访登记表,防止外来人员进入校园闹事。

7、安全处要求班主任做好假前学生安全防事故教育工作,确保学生来去学校路途安全,及时安排每日(节假日)值、带班人员,确保校园安全。

8、安全处及时发现、调查处置校园欺凌事件,涉嫌违法犯罪的,要及时向公安部门报案并配合立案查处。

篇2:宋寨小学校园欺凌预防和处理制度

一、预防措施

1、各年级、班级要加强对师生进行思想品德、心理健康、法制和安全教育,增强师生的法制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2、要结合学校班级实际,开展学生、老师心理健康咨询和疏导工作。

3、严格门卫登记、管理制度,控制外来人员进入学校。发现可疑人员或不法分子非法侵入校园应及时报告或报警。

4、对可能引起矛盾激化事件的当事人要逐一排摸登记,耐心接待,尽力做好化解工作。

5、经常性地与派出所、联防队沟通联系,及时掌握校园周边地区存在的不稳定的因素(人或事),及时采取有效对策。

二、处置措施

一旦发生学校欺凌暴力事件,一般应按下列程序处理:

1、校内一旦出现非法侵害现象,在场教职工应尽力予以制止并及时通知学校领导。无力制止的,可调集力量,同时拨打报警电话110。

2、启动应急处置预案。各工作小组按照职责开展工作,如发生劫持人质事件,应变保护组的人员要在公安部门赶到之前,尽力与歹徒周旋,规劝其终止犯罪;同时学校要全力保护好在现场或附近的其他学生,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要对学生进行疏散。若有需要,发出紧急集合信号。各班班主任、任课教师到班级指挥学生有序疏散。

3、如有人员伤亡,人员救护组要提供及时有效的救护,有可能的以最快的速度把伤员就近送往医院抢救,并通知家长或家属。

篇3:宋寨小学校园欺凌预防和处理制度

关键词:校园暴力,防治,分层,分化,分类,处理

一、校园暴力的概念[1]

对于校园暴力的界定, 存在多种标准。如以暴力表现方式不同, 可以将校园暴力分为校园硬暴力和校园软暴力。以暴力的被害人不同, 可以将校园暴力分为针对教师的、针对学生的, 针对师生的校园暴力。此外, 还有根据校园暴力的实施主体、实施地点、校园类型、实施对象等不同标准进行的区分。本文从少年司法的主体范畴出发, 将校园暴力界定为未成年人在校学生在校园内、校园附近或者集体活动地点实施的针对未成年人在校学生的侮辱、诽谤、暴力、威胁等行为。对于校园暴力是否包括冷暴力如语言暴力, 对此存在理论上的争议。但基于校园的群体生活、未成年心理脆弱、较强的同伴依赖的特点和实践中因为较为严重的侮辱、诽谤等语言攻击行为产生导致学生自杀的严重后果, 故对于达到一定程度的侮辱、诽谤等非武力的攻击行为也应该纳入校园暴力的范畴。

二、校园暴力的特点

( 一) 生理低龄化

随着时代的变化, 儿童进入青春期提前、互联网时代也使得未成年人接受了更多成年社会的资讯、信息, 使得未成年人身体和智力“早熟”。但是由于学习期的拉长、真正进入社会的时间推后, 这一时代的未成年人又表现出心理晚熟的特点。在这一矛盾下, 校园暴力的生理出现低龄化的趋势。如云南3 名7 岁男童, 在教室内, 对班上10 名女生、13 名男生进行“体检”。所谓体检, 是指用手指、木棍插入女生的阴道、男生的肛门。[2]

( 二) 主体同伴化

未成年人的校园暴力通常都是与同伴结伙进行, 从脱离家庭依赖到社会化期间, 会有同伴依赖的特点, 其同伴对其行为影响较大, 许多暴力行为都是结伙进行。

( 三) 手段成人化

从系列校园暴力案事例来看, 部分校园暴力手段呈现成人化特征。如有的校园暴力手段残忍, 已经区别于具有一定游戏性质的校园暴力。有的受到成人社会的影响, 如班干部以逼吃屎吃尿等方式向同学索贿等。

( 四) 性别差异化

媒体的统计表明, 女生之间的暴力行为在今年所有暴力事件中的占比达到了32. 5% 。与过去相比, 女性实施的校园暴力上升, 其类型也与男性暴力不同。男性一般以殴打、强行索要等为主, 女性施暴者主要是通过侮辱、诽谤、威胁或轻微暴力行为, 体现出性别差异。

( 五) 传播网络化

纵观一系列校园暴力事件, 许多施暴过程都拍有视频或图片, 并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上快速传播, 从而极易引起广泛关注, 而施暴者拍摄视频的动机, 据调查绝大部分是出于“炫耀”。而通过新媒体的快速传播, 极易在未成年人之间产生传染性。

三、校园暴力的原因

( 一) 个人原因

校园暴力的主要诱因系青少年的个体攻击性太强。根据心理专家的研究, 当一个人受到挫折时, 容易引起情绪上的冲动和愤怒, 因而产生对一定的对象报复和攻击的行为。各种导致挫折感的动因, 如受欺辱、遗弃、排挤、自卑等都容易引发攻击性的行为。现在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 由于家长的宠爱, 极易染上心胸狭隘、自私、任性、万事以我为中心的毛病。所以在学校学习和日常生活中, 一遇冲突就会把这种不良的心理带出来, 酿成校园暴力。

( 二) 家庭原因

家庭对未成年人人格形成具有重大的影响。问题少年来自问题家庭, 未成年人的越轨行为通常能从其家中找到答案。通常家庭氛围紧张、缺少父母关心的环境中成长的未成年人, 可能出现缺乏“同理心”和伴有攻击行为的问题;父母、亲友溺爱, 或者家人行为不端的, 也会使未成年人容易产生偏差行为; 而心理学专家研究更显示, 曾遭受父母等家庭成员家庭暴力的未成年人, 会模仿父母的行为, 将暴力作为处理纠纷的方式和发泄情绪的出口。因此, 未成年人进行校园暴力这一反社会行为, 反映了家庭教育的缺失或者不当。

( 三) 学校原因

通过对校园暴力的研究表明, 实施主体的学习成绩一般较差。在目前比较功利化、分数化的教育体制中, 成绩普通或较差的学生难以获得认可, 于是容易转而从亚文化当中寻求价值和认同感。同时, 学校过于强调知识的学习, 对于品格教育和公民教育则存在缺失, 在学习压力下思想品德教育也流于形式。

( 四) 社会原因

校园暴力是一个社会问题, 而非单纯的学校问题。未成年人的一切行为皆来自对成人社会的模仿。而成人社会里暴力、色情充斥, 崇尚金钱的氛围, 对世界观、人生观尚未完全形的学生来说, 很容易受社会不良风气和因素的影响。

( 五) 政府原因

对于校园暴力的预防、处置、教育、矫治和被害人抚慰、疏导、赔偿等, 均缺乏有效的机制, 仅凭学校和家庭的教育难以实现对校园暴力的防控。对于属于严重不良行为的校园暴力或者未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而不追究刑事责任的校园暴力, 根据规定可以送专门学校或者送收容教养。但一方面专门学校、收容教养的程序与效果等均饱受争议, 在实践中一般未采用此两种方式; 另一方面对于其他的校园暴力行为缺乏规定和应对措施。

四、校园暴力的防治对策

校园暴力带给未成年被害人的伤害是长期的, 在其成长的关键时期遭受的校园暴力, 造成的身体、心理的伤害将会对其一生的性格发展、心理健全产生重要的影响。而对于施暴者而言, 未成年时期的反社会品质如不及时矫治, 则可能导致其反社会人格的定型而走向犯罪道路, 甚至形成习惯性犯罪, 正如研究表明绝大多数习惯性再犯在青少年时期都有过严重的越轨行为或者犯罪行为。因此, 对于校园暴力必须通过建立分层处理、分化处理、分类处理的制度, 进行有效防治。

( 一) 分类处理

针对不同类别、程度的校园暴力, 宜针对性地制定具体的规定。如网络霸凌、侮辱诽谤、疑涉违法事件、性侵害性骚扰事件等。如台湾规定骂人“死gay”、“娘炮”、“娘娘腔”或“男人婆”等属“性霸凌”, 将进入性平会调查, 义务教育阶段的处理方式应是道歉或上8 小时性别平等教育课程, 非义务教育阶段最重可退学。如侮辱诽谤、网络霸凌等特殊的校园暴力形式对其认定和处理宜进行具体的规定, 避免出现保护的真空地带。

( 二) 分化处理

对于校园暴力, 应当坚持双向保护。在保护被害人的权益的同时, 也要保护施暴者的权益。根据校园暴力性质、情节、后果的不同, 进行分化处理。应当移送司法机关的必须报案, 由警方处理, 对于情节轻微的应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 达到特殊预防的目的; 即使具有情节轻微的情况也应由司法机关进行分流, 不得瞒报、不报, 通过让其进入司法程序面临指控可能, 达到一定的教育效果; 对于未成年人对于未成年人实施的犯罪行为, 应基于双向保护的原则进行处理, 对于严重犯罪行为应依法予以惩处, 达到一般预防的目的。对于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 应依法进行行政处罚。

( 三) 分层处理

对校园暴力应从保护、预防、处遇三个层次展开。

1. 对困境儿童进行福利保护

处于家庭暴力、物质匮乏、身体或智力残障等困境的学生容易成为校园暴力的施暴者和受害者。因此, 通过对困境儿童提供福利保护脱离困境, 也是对于校园暴力风险的一种早期预防。政府可成立专门的儿童保护部门, 建立高风险家庭服务网络, 发现高风险家庭弱势学童并建立档案, 及时进行关怀, 询问其生活概况, 了解其是否有福利需求。学生的严重不良行为或者越轨行为与父母的不法行为 ( 如吸毒, 酗酒) 有关, 以及父母对孩子实施家庭暴力的, 有关部门应当及时介入、批评、教育父母乃至撤销父母的监护权。

2. 对校园暴力进行事先预防

( 1) 对父母应当进行教育指导和法制教育。学校、政府、社会组织等应该通过开设家长教育指导公共课程、法制教育课程、法制宣传、家长会议等多种方式, 加强对父母教育方式的指导、强化父母管教子女的责任, 引导父母对学生进行教育。

( 2) 学校应加强教育、干预和咨询服务。 (1) 是学校应推行素质教育, 开展各项活动, 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爱好、擅长的方向、领域, 对于弱势学生应该进行关怀、不应进行歧视。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 不应该进行体罚或者其他贬损人格方式的处罚。 (2) 是学校应加强品格教育、公民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通过品格教育, 引导学生建立判断是非善恶的标准、形成良好的品格。通过公民教育、法制教育, 让学生懂得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自由的边界和违法犯罪行为的危害和后果。通过安全教育, 教给学生在暴力危急时刻的应对措施, 和遇到暴力危急后及时向老师、父母、警察等求助。 (3) 是学校应建立校园暴力投诉中心、咨询中心和心理疏导中心。通过建立心理疏导中心, 及时发现、疏导学生的心理和情绪问题, 避免发生暴力冲突。通过建立校园暴力投诉中心、咨询中心, 亦能起到预防校园暴力的效果。 (4) 是学校应加强对不良行为的矫正、学生冲突的化解。对于携带管制刀具等进校园的学生, 应当及时予以制止。对于学生不良行为的, 应该及早发现, 予以矫正。对于学生之间发生冲突的, 应该及时予以化解, 避免冲突升级。 (5) 是学校应建立强制上报制度。对于校园暴力, 学校常常处于避免影响学校声誉的角度出发, 而选择将暴力事件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内部处理。应建立校园暴力干预登记制度以及达到一定程度的校园暴力的强制上报制度。

( 3) 社会应宣扬正气, 营造良好氛围。对于媒体报道、影视节目、书刊杂志、网络等应建立分级制度, 未成年人读物等不得刊载有害儿童及少年身心健康的内容, 包括描述 ( 绘) 犯罪、施用毒品、自杀行为细节的文字或图片, 以及描述 ( 绘) 暴力、血腥、色情、猥亵、强制性交细节的文字或图片。引导社会公益组织进入宣传教育、心理辅导等干预措施。

( 4) 政府应制定、出台相关的规定, 建立早期预警、及时上报、事中处理以及事后心理干预等全方位机制, 联合各部门、社会各界力量应对校园暴力问题, 加强对校园暴力的预防和惩罚。在各学校设置校园警察, 达到对校园暴力的预防和及时反应目的。

3. 对校园暴力应进行多种处置

( 1) 引入家长、学生、校警、社工等多种人员组成校园自治委员会, 对于校园暴力行为进行调解, 对施暴者进行教育, 对受害者进行抚慰, 尽量恢复双方被破坏的关系。

( 2) 对施暴者、受害者及其家庭进行心理辅导。被霸凌的学生如没有接受妥善的辅导, 将留下非常大的心理创伤;而霸凌他人的学生常因心理压力没有被倾听, 才会造成这样的行为。对行为偏差的施暴者通过心理辅导进行矫治。对被害人进行心理辅导, 尽量减小校园暴力对其产生的不良影响, 以防有创伤后症候群产生。成立由社工、心理咨询师等组成的“受害者志愿小组”, 设立咨询电话, 保障对受害者的心理支持。此外, 还应该对双方家庭进行心理辅导, 以帮助纠正施暴者行为偏差和帮助被害人恢复创伤。

( 3) 设立分级、多元的处置方式。现行法律体系对于不构成犯罪的校园暴力行为, 或者不追究刑事责任的校园暴力行为, 缺乏有效的干预、辅导措施, 仅规定了严重不良行为送专门学校、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不追究刑事责任可收容教养等较严厉的措施和“责令父母加强教育”这一空洞措施。对于14 - 16 周岁的未成年人,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 即使违法被判处行政处罚也不执行。学校对学生没有惩戒权, 而教育效果不良的情况下对于校园暴力无权采取其他措施。而家庭教育则通常失效的情况下, 才会导致未成年人实施校园暴力, 因此“责令父母加强教育”通常难以实现。因此对于司法分流的刑事犯罪、不追究刑事责任的校园暴力、不予执行行政处罚以及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调整之外的校园暴力, 缺乏有效的处置和相关的规定。对此建议通过立法设置多元处置方式, 授权学校、儿童权利保护机关、公益组织实施。如强制父母接受教育指导、强制学生接受相关教育课程、接受心理治疗、接受社工辅导、从事一定的公益活动、校园劳动、服从宵禁令、接受家庭内拘禁、一定时期的感化训练等等。一方面可以矫治学生, 另一方面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 认识到对自己的行为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避免对学生的行为矫治走向“教育代替责任”和“刑罚代替教育”两个极端。

参考文献

[1]朱作鑫.校园暴力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定义, 本文主要从未成年人保护的角度着手, 因此, 讨论的范围略有不同.关于校园暴力的分析参加:校园暴力之概念、现在及防治对策[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05 (5) :21-26.

篇4:国外如何预防和处理校园欺凌?

提供法律保护,用健全的法制保障校园安全

美国 约瑟夫森青少年伦理品格研究所的报告显示,50% 的学生承认在过去一年里欺负过别人,47% 的学生说他们在过去一年里被以非常令人难过的方式欺负、取笑或者嘲弄过。这说明美国的校园欺凌现象非常普遍。为解决校园欺凌问题,联邦政府颁布了一些校园安全法案。 如:1990年,联邦政府通过了《克雷利法案》,要求公立学校必须发布校园犯罪统计和安全政策的年度报告,以方便准备入学的学生提前获知相关情况。2001年通过的《为学生和教师提供更好教育的法案》,有一项内容是识别潜在危险、危机准备和干涉程序、识别青少年暴力的早期预警标志并做出反应。到2011年,全美共有46个州制定了与反欺凌有关的法律,36个州通过教育令的方式要求禁止网络欺凌,41个州制定了相关政策。美国教育部门2015年5月公布的报告显示,发生在12~18岁孩子身上的校园欺凌事件在减少。

日本 校园里也经常发生欺凌事件。京都大学和一个高中家校联合会的调查表明,超过40% 的高中学生曾遭受欺凌或欺凌过他人。日本每年都有不少学生因欺凌受到身心伤害,导致不去上学、性格变异甚至选择自杀。为全面遏制校园欺凌现象,日本参议院于2013年6月通过了由执政党和在野党共同提出的《欺凌防止对策推进法案》。按照法律要求,日本的地方教育委员会和各级学校,都要设置欺凌事件的相关调查机构。如若出现危害学生生命的欺凌事件,学校应迅速启动应急预案进行有效处置。如果认定欺凌事件为犯罪行为,学校应及时报警并与警方合作。

澳大利亚 校园欺凌问题也比较严重。2003年,澳大利亚政府部门制定了《国家安全学校框架》。这是澳大利亚乃至全世界第一份国家级别的安全学校建设指导政策,矛头直指常见的校园欺凌、骚扰、暴力、问题。该法案不仅重视传统的校园安全,更加注重学生心理安全。该法案的实施,让学校的安全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英国 1998年颁布的《学校标准与框架法》,将制定反欺凌措施当作对中小学校的法定要求。1999年,英国首次在法律上规定中小学校必须制定反欺凌的政策。2003年11月,英国出版了《反欺凌行动宪章》,鼓励学校和学生签署相关约定,同年发表《欺凌:中学的有效行动》,提出了应对校园欺凌现象的指导性意见。在英国,反欺凌已经成为地方政府的法定职责。

给欺凌者必要的惩治,以期杜绝校园欺凌现象发生

校园欺凌现象不容忽视,欺凌者对受害者往往造成程度不一的伤害,这种伤害可能是身体上的,也可能是心理上的,轻则可能在短时间内改变受害者的行为方式,严重时可能会影响受害者一生。尽管中小学生年龄还比较小,但很多国家还是主张对欺凌者采取必要的惩罚措施,期望通过惩罚减少或避免校园欺凌现象的发生。

美国 提倡坚决制止在校园内外打架、谩骂和使用侮辱性语言、现象发生。 一旦出现,欺凌者将会受到警告、停课、处理,学校也可根据欺凌程度的不同,将欺凌者交由警察处理或让其接受心理医生的治疗。当青少年有明显的伤人和敲诈行为时,执法机关会立即介入。

德国 对校园欺凌现象也非常重视,打击力度也很大,其重视程度远远超过了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西方国家。对于校园里那些恃强凌弱的“小霸王”,学校反对的态度非常明确,对两次记过后仍不思悔改的“小霸王”,学校可果断地予以开除,接着再交由“不良少年管教部门”给予管教。 德国的“不良少年管教部门”实现了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无缝对接”。

英国 欺负弱小者的现象也比较严重。英国教育白皮书认为,对于本应为学生恃强凌弱行为负责却没有负好责任的人,学校不能坐视不管、法庭会强制家长接受养育课程教育,学习如何正确引导儿童。那些不服从这项法规的家长,将被处以最高1 000英镑的罚款。英国的学校还可以开展模拟欺凌法庭,用来解决严重的校园欺凌问题。此举虽受到质疑,但对欺凌者的教育和震慑作用却十分明显。

教育引导是重要措施,可以让孩子从小远离暴力

学校毕竟是育人场所,在这个人员密集、成员心智还不成熟的群体环境中,针对反欺凌问题,教育手段应发挥出最大、最好的功能。学校要通过正面的教育引导和反面的典型展示,让孩子正视校园欺凌,远离校园暴力。

德国 希特勒曾将德国拖入战争泥潭,德国人民深受其害。经历了巨大的战争创伤后,德国各阶层对战争的反思特别深刻。德国人民非常渴望和平,希望后代远离战争,他们的“善良教育”从孩子刚刚学会走路就开始了。从爱护小动物到同情弱者、宽容待人,直至唾弃暴力,德国的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持之以恒、毫不松懈。更难能可贵的是,德国人不赞成玩具商开发高科技“暴力玩具”,更不支持孩子(特别是男孩)与玩具枪炮、玩具坦克为伴。德国人还有一个共识:小时候以虐待动物为乐的孩子,长大了往往更具有暴力倾向。在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监督下,德国校园里的欺凌现象日益减少。

法国 法国人对自身的反省也很深刻。 他们认为,自己的民族是一个有暴力倾向的民族,应该从根本上加以改进。同德国一样,“暴力玩具”在法国也不受欢迎。 法国人认为,小时候如果经常用玩具“模拟杀人”,用血腥来解决问题,长大后很难成为爱好和平的人,至少会远离善良与仁慈。所以,法国也十分重视教育孩子成为善良友好的人。

美国 在健全法制,保障校园环境安全的同时,美国也非常重视对学生进行纪律教育和预防欺凌教育,并且这种教育从学前班就开始了。

英国 英国政府从2005年开始,每年11月举办1次全国性的反欺凌宣传周活动,集中开展以反欺凌为主题的全国中小学生诗歌竞赛活动,广泛宣传校园欺凌的危害性,让学生知道校园欺凌的危害及应对办法。

澳大利亚 学校教育很有针对性,校内开设“公民教育”“法制教育”“人类社会与环境”课程,具体教学内容包括“创造和平环境”“与同伴平等相处”“我的权利与别人的权利”“解决冲突”。其宗旨是反对歧视与欺凌,要求同学之间平等相待,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冲突。

提供必要的保护和援助,让学生生活在安全环境中

以色列 有关部门调查发现,欺凌现象发生的地点大都在走廊和厕所,时间段大多是在放学后或教师监控不力时。因此,以色列要求学校建立全校范围的反欺凌政策,并对教职员工进行专门的教育培训。很多学校采取切实措施保障校园安全,如增加警力、保证照明、休息时间在走廊上安排更多教师、让父母接送孩子,办法虽然简单,但效果比较好。把控好了时间和地点,加以有针对性的管理和干预,校园欺凌现象自然就能大幅度减少。

韩国 通过向一些中小学生提供免费“警卫服务”,让其免受校园欺凌的侵害和威胁。担任“警卫”工作的人员,除警察外,还有民间保安公司的保安、体育馆协会的人员,只要学生向学校或教育管理部门提出保护申请,政府就会安排“警卫”到学校或特定地点暗中保护学生。韩国的办法虽然被动,但照样有确实的效果。

挪威 非常重视校园欺凌现象并首先在这方面开展调查研究。 他们在校园里实行(学校、班级、个体)“欧维斯反欺凌三级干预方案”和“零容忍方案”,全方位实时监控学生在校园里的活动,一旦发现有欺凌的苗头,立刻进行干预,力图将欺凌现象消灭在萌芽中。挪威于2002年通过了一个宣言,号召国家、地方政府以及家长和教师团体加入到尽快根除校园欺凌现象的行动中。挪威的反欺凌效果非常明显,校园欺凌现象逐年减少。

篇5:校园欺凌事件的预防和处理制度

日前,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向各地印发《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各地各中小学校针对发生在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伤害的校园欺凌进行专项治理。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校园欺凌事件的危害,保障学生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全面提高应对校园欺凌能力,根据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一、可能引发校园欺凌事件的主要原因:

是什么原因导致“校园欺凌”事件如此频发? 深究原因,一是家庭教育的匮乏,很多欺凌事件的施暴者都是留守儿童,他们从小缺乏亲情的抚慰,缺少关爱和教育,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另外部分孩子在极端宠爱中长大,养成了事事以己为先、偏狭自私、冷酷无情的个性。二是全球流行文化中对暴力的大肆宣扬和美化,造成孩子心理的误区,那就是暴力可以解决一切事情。三是学校教育的缺位,在应试教育影响下,不少教师只懂“教书”,不会“育人”,过分看重分数、成绩、升学率和绩效考核,而不注重学生的人格培养和德育教化。四是对欺凌事件的惩罚力度不够,多数只是“说教”性质,很少采取法律手段予以惩罚。

二、校园欺凌事件的预防:

1.聘请符合条件的专职保安担任门卫,严格门卫登记、验证制度,控制外来人员进入校园。

2.组建护校队,加强校园及周边的巡查。

3.加强对校内有精神病症状的人员的管理。一旦发现具有精神异常症状的人员,经正规的专业部门鉴定,确诊为精神病人的,学校应劝其在家休养治疗。

4.对可能引起矛盾激化事件的当事人要逐一排摸登记,耐心接待,尽力做好化解工作。

5.加强对学生的法制和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6.积极组织学生进行防范欺凌事件预案的演习,提高学生的应急防范能力。

7.经常性地与辖区派出所沟通联系,及时掌握学校周边地区存在的不稳定的因素(人或事),采取有效对策。

三、应急处置组织及工作职责:

成立以一把手校长为组长、其他校领导和处室、部门负责人为组员的校园欺凌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校园欺凌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加强部门、人员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决定应急处置工作中的决策和措施,确保校欺凌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及时、有序、高效。

四、校园欺凌事件应急处置程序及措施:

(一)校园内犯罪分子行凶事件应急程序

本应急程序的要点是:迅速集结优势力量,及时处理欺凌事件。

1.如果是教师发现欺凌者正要对被欺凌者实施欺凌,此教师应立即上前阻止,并加以教育,然后及时巧妙地派人报告情况。如果是学生发现的欺凌事件,应不予理睬,迅速跑向老师办公室求助。如果是学生发现了校外人员正在对其他学生欺凌,学生应立即报告与其最近的老师,然后再报告相关领导。

2.应急领导小组各负责人立即实施应急救援行动。

(二)校园内发现可疑人员应急程序

本应急程序的要点是:迅速采取措施,控制可疑人物。

1.在校园内发现形迹可疑,四处游荡,可能作案的可疑人员,在场人员都应当立即向值班领导或校长报告。

2.保卫人员和领导指派人员应当迅速对欺凌者进行询问,同时把他的行动限制在局部区域内,防范可疑人员进行欺凌,要确保周围人员的安全。

3.学校应当把事件情况及时向教育局报告。

(三)校园内群体性欺凌事件应急程序

本应急程序的要点是:迅速制止斗殴,避免人员重伤。

1.获得欺凌事件信息的任何人员都应当在第一时间,向值班领导和分管领导报告,若事态已经失控或后果严重,应立即拨打“110”报警。

2.学校领导应迅速集结优势力量(必要时携带防卫器械)赶到现场制止学生欺凌事件,若欺凌者手中有器械,应首先收缴所有斗殴器械,防止事态扩大。

3.校外人员参与欺凌,对有流氓恶势力嫌疑的校外人员,应交警方处理。对外校学生,应与学生就读的学校联系。

4.若有学生受伤,应立即进行救治,或打120送医院,并及时与家长联系。

5.对欺凌事件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对参加斗殴的学生进行教育,对情节严重的给予必要的处分,防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五、事件调查及善后处理:

在公安部门的指导下维持秩序,配合警方调查,作好善后处理

篇6:宋寨小学校园欺凌预防和处理制度

二〇一六年九月二十八日

XX小学预防校园欺凌和暴力工作

为严肃校规校纪,规范学生行为,加强法制教育,建设平安和谐校园,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加强对此类事件的预防和整治,从而切实维护文明和谐的校园秩序,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人身及财产安全,特制定此制度。

一、加强预防,防患与未然

1、加强校园值班和校园巡查工作,重要时间(早上上学、中午午休、放学后至晚自习前、晚自习后)、重要场所(操场、食堂、校园角落、宿舍楼、教学楼)的巡逻和查看,并做好相关记录。

2、督促学校安保人员加强校园巡视;加强对安保人员的培训考核,将巡视的频率和发现、制止突发问题纳入考核和奖惩。

3、在部分重要场所增加高清监控摄像头,对已有的非高清摄像头进行部分更换,从技术上提高防范、发现、制止校园欺凌事件的能力。

4、加强学校督导人员督导和巡视,对发现的苗头性问题及时上报。

5、督促宿管人员加强宿舍管理和巡视,提高巡视频率;同时要求监控室值班人员认真负责,通过校园监控发现校园内的学生打斗及欺凌事件,要求加强与宿管、巡逻保安、行政值班人员的联系和沟通。

6、班主任利用加强家校沟通和联系,发现苗头问题及时提醒,并共同教育。

7、向学生公布学校

“校园欺凌”救助电话。

8、利用教职工会议、班主任会议、校行政会议等加强宣传教育,明确全体教职员工的全员育人职责和要求。

9、充分利用心理咨询室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和疏导,发现校园欺凌的苗头或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跟进解决,防止事态恶化。

二、及时处理,教育惩戒。

对已发生的校园欺凌事件,学生发展处应及时调查处置,根据学籍管理有关规定进行处理。涉嫌违法犯罪的,由学校或受欺凌学生及其监护人向公安部门报案并配合立案查处。

XX小学

二〇一六年九月二十八日

END

篇7:宋寨小学校园欺凌预防和处理制度

主讲人:刘志明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在校园中,校园欺凌事件时常发生,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在威胁与暴力来临之际,首先告诉自己不要害怕。要相信邪不压正,本文是预防和应对校园欺凌的建议以及预防措施,让我们一起预防校园欺凌,共创和谐校园吧!

一、校园欺凌事件存在的原因

1、家庭防线的失守。很多农村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一些人许多年才回家一次,孩子的教育无人过问。从学校情况来看,出现问题的孩子超过80%来自单亲或类似单亲的家庭。一方面,家庭结构失能,使得孩子在成长中缺少关爱和教导,另一方面,一些家庭虽然看起来美满,家长对孩子也充满关爱,但由于教育理念和方法存在问题,也给孩子的成长带来消极影响。一些家长这种明显走偏的观念,不仅使孩子遇到问题时倾向于用暴力方式解决,同时也让校园里一些原本稀松平常的“磕磕碰碰”,被上升到不可调和的程度。

2、社会不良风气侵蚀渗透。现在的社会上,经常能够看到相互偶尔触碰就会引爆无休无止的争吵,甚至为一点小事就大打出手。目前市面、网络上的大量小说、游戏都包含色情、暴力情节,处于青春期的学生非常容易受到影响。甚至连一些热门幼儿动画片里也开始出现“暴力美学”,这些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和行为,导致他们极易因盲目模仿、追求刺激而产生暴力冲动。十多岁的孩子正是表现欲和模仿能力最强的时期,如果不加以限制,很多孩子就会不自觉模仿从网络上接受的信息。此外,当前社会上“一夜成名”“拜金主义”等不良风气也影响着校园。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不会被追究刑事责任,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也只有8种严重犯罪才会追究刑事责任。由于年龄原因,很多孩子实施校园欺凌却不会受到惩罚,这也容易使他们形成“藐视法律”的心态。当前社会应提高对包括校园欺凌在内的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重视程度,做好预防工作,避免这部分孩子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二、校园欺凌事件建议

1.治理校园欺凌,应遵循事前预防和事后惩戒相结合的原则,在强化家庭的监护责任,净化社会风气,加强未成年人品德、法制、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还应完善相关法规,为校园撑起保护伞。2.严守法律底线 加大矫治力度校园欺凌事件频发,反映出我国在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处理制度建设方面,存在一定滞后和不足。孩子们不懂法、对法律缺少应有的敬畏,这说明法制教育没有落实到位。在现有法律框架下,未成年人出现严重不良行为,对其负有监护和教育责任的家长、学校并未承担相应责任。在监护人方面,虽然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不满14岁的未成年人出现严重不良行为,父母会受到公安机关的训诫。如果未成年学生因欺凌行为而被送到青少年法院,父母也要一起进入司法程序;如果法官认定孩子欺凌行为与父母不法行为(如吸毒、酗酒)有关,法官可以把孩子的监护权转移到寄养家庭;如果父母管教不当,法官会要求父母上训导课程,学习如何合法管教子女;如果子女的欺凌行为造成他人受伤,父母必须承担相应民事赔偿责任。针对当前校园欺凌低龄化的趋势,可以考虑适当降低完全不负刑事责任的年龄。

3.对于已经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相应的惩戒措施也是必不可少的。对未满18岁的校园欺凌涉案者,法院可以辅导警告等方式处置。但如果后果严重且施暴者有前科,即便是未成年人涉案,也可以当做成人刑事案件审理,按成人标准定罪量刑。

4.法制教育也至关重要。在校园法制教育层面,学校应提高对法制教育的重视程度,把法制教育摆在和其他学科同等重要的位置。同时,针对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确定教育内容,形成一套完整的法制教育体系。应把中学生法制教育列入教学大纲,作为学生的必修课,并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律实践,如案例教育、法官指导模拟法庭等。通过法制教育进课堂,普及法律知识,形成对法律的敬畏,使青少年养成遵纪守法、恪守社会规范的行为习惯。

三、校园欺凌的预防与措施

1、通过各种形式开展专题教育

①国旗下讲话,向学生宣讲什么是校园欺凌、校园欺凌的危害,并告知学生如何预防方法及发生校园欺凌的紧急应对。

②主题班会,通过主题班会深入开展讨论、分析“面对校园欺凌,我们该怎么办?”。

③ 通过“家校沟通平台”加强宣传教育和家校联系。④ 专题讲座,邀请派出所、司法所、法院或法律顾问来校开展专题讲座,进行宣传教育,让学生了解校园欺凌的危害及后果。

⑤ 召开教职工会议,组织教职工集中学习对校园欺凌事件预防和处理的相关政策、措施和方法。

2、完善相关规章制度。

①及时制定《实施方案》,指导预防校园欺凌的宣传教育和校园欺凌应急处理;

②保卫处及时制定《“校园欺凌”应急处置预案》,明确相关部门、相关人员 “校园欺凌” 处置的职责。

③校长、分管副校长组织校行政人员参加专题会议,学习《行政人员值班制度》,明确职责,强化责任意识,做到“谁当班谁负责”、“谁首接谁负责”,杜绝相互推诿、不闻不问、甚至听之任之的现象。做好应急处置和汇报。如情况紧急,可直接向当日总值班或校长汇报,在当日总值班或校长指导下进行应急处置或报警;如情况失控,紧急联系校园安保人员,第一时间进行隔离、疏散,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和恶化;如发生人员伤害,视情况可先报120并组织紧急救护,后汇报。

3、加强预防,防患与未然。

①加强行政值班和校园巡查工作,重要时间(早上上学、中午午休、放学后至晚自习前、晚自习后)、重要场所(操场、食堂、校园、宿舍楼、教学楼)的巡逻和查看,并做好相关记录。②督促学校安保人员加强校园巡视,采购巡视记录仪;加强对安保人员的培训考核,将巡视的频率和发现、制止突发问题纳入考核和奖惩。

③加强学校督导人员督导和巡视,对发现的苗头性问题及时上报保卫处和学工处。

④要求班主任利用加强家校沟通和联系,发现苗头问题及时提醒,并共同教育。

⑤向学生公布学校 “校园欺凌”救助电话。

⑥利用教职工会议、班主任会议、校行政会议等加强宣传教育,明确全体教职员工的全员育人职责和要求。

⑦充分利用心理咨询室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和疏导,发现校园欺凌的苗头或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跟进解决,防止事态恶化。

篇8:校园欺凌的预防和处理工作总结

工作 总 结

近年来,发生在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伤害的校园欺凌事件,损害了学生身心健康,引起了社会高度关注。根据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国教督办函〔2016〕22号)及含山县教育局《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实施方案》(含教秘〔2016〕184号)的要求,仙踪中学积极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工作。

现就相关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领会精神,明确目标

我们认真学习了相关文件精神,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通过加强法制教育,严肃校规校纪,规范学生行为,积极主动和扎实认真地做好预防和处置校园欺凌事件,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保障校园安全、维护校园稳定、推进平安校园、和谐校园建设提供良好的环境。

二、加强领导,科学部署

学校成立了专门的校园欺凌专项治理领导小组,并明确了责任分工。

领导小组 组 长:庆承国

副组长:赵昌斌 徐兴钊

成 员:行政会成员、各年级组长及各班班主任 下设办公室与政教处,王啸任办公室主任。工作职责:

组长:对校园欺凌专项治理负总责。审订《校园欺凌专项治理预案》,对此次治理活动督查并评定实施情况。副组长:对《校园欺凌专项治理预案》的科学性、可操作性进行评审,治理过程督促处室、年级组、班主任、保安宣传教育到位,确保各项工作的落实。并组织召开以预防校园欺凌为主题的知识讲座。

成员:服从领导,各司其职。值班领导加强校园巡视,及时处理突发事件;总务处备好“三防”相应防范器械;保安做好门卫出入安全管理工作和校园巡查监督工作;年级组长、班主任等做好对学生的一日安全教育管理、宣传工作,为学生保驾护航。

三、周密安排,精心组织 本次专项治理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6年5月—7月,开展专项治理工作。

(一)完善制度。学校制定了完善的校园欺凌的预防和处理制度、措施,建立了校园欺凌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明确了相关岗位教职工预防和处理校园欺凌的职责。

(二)开展教育。学校集中对学生开展了以校园欺凌治理为主题的专题教育,开展了品德、心理健康和安全教育,邀请公安、司法等相关部门到校开展法制教育。组织教职工集中学习对校园欺凌事件预防和的相关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

(三)加强预防。学校加强对校园欺凌治理的人防、物防和技防建设,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和疏导,公布学生救助或校园欺凌治理的电话号码,并明确负责人。及时发现、调查处置校园欺凌事件,严肃处理了实施欺凌的学生。

第二阶段:2016年9月—12月,学校自查,接受普查。学校对专项治理第一阶段专题教育情况、规章制度完善情况、加强预防工作情况、校园欺凌事件发生和处理情况等,进行全面自查、督查和总结,形成报告并上报。对不足地方及时弥补。

四、制度齐全,措施得力。

1.相关岗位教职工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实行全体教职工一岗双责制,对玩忽职守,对学校安全造成不良后果的,追究其责任。

2.加强校园欺凌治理的人防、物防和技防的建设,如有丢失、损坏、不健全的相关器械总务处要及时配备。

3.班主任要经常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和疏导,公布学生救助或者是校园欺凌治理的电话号码(4219969)。

4.当天值班教师要认真负责,对学生厕所、宿舍等容易发生纠纷的地段要做好巡查工作。

5.学校利用主题班会、教育讲座、国旗下讲话等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

6.如发生校园欺凌事件,及时向保安、值日领导、值班教师汇报,接报人员要及时到位并严肃处理实施欺凌的学生,涉嫌违法犯罪的,要及时向当地公安部门报案并配合立案查处。

五、明确奖惩 奖勤罚怠

对不负责任,玩忽职守,造成不良后果的欺凌事件的责任人在评比、晋升、绩效等方面,学校根据考核制度予以处理,造成严重后果的报上级纪检部门、司法机关予以处理。对在教育、预防、发现、处理校园欺凌事件等方面有突出表现的责任人,根据学校考核制度予以奖励。

篇9:宋寨小学校园欺凌预防和处理制度

校园欺凌暴力事件预防与处理应急预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有效防范校园内发生欺凌暴力事件,切实保障广大师生人身和国家财产的安全,及时处置侵害师生安全的恶性事件,维护学校的稳定,特制定学校欺凌事件的预防与处理应急预案,小学校园欺凌暴力事件预防与处理应急预案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发生在我校校园欺凌暴力伤害事件。

三、组织机构

1、学校成立校园欺凌暴力防控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组 长:牛艳芸 副组长:刘金生 下设四个小组:(1)应变保护组 组长:牛艳芸 组员:刘金生(2)人员救护组 组长:吕建平组员:各班主任(3)疏散引导组 组长:苏姣姣 组员:各班主任、科任教师(4)通讯联络及沟通协调组 组长:张云霞

2、各组职责

①应变保护组负责在公安部门介入之前与侵犯势力的周旋,紧急时的格斗等;②人员救护组负责为受伤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救护; ③疏散引导组负责疏散引导学生到安全场所;④通讯联络及沟通协调组负责对内对外的联络汇报工作和与家长的沟通协调安抚工作。

四、预警预防

1、分析可能引发事件的原因

由于种种因素对社会不满和因矛盾激化而铤而走险、因严重利益冲突而报复、精神病人发病以及极少数歹徒行凶犯罪、学生之间的矛盾等情形是引发学校欺凌、暴力事件的主要原因。

2、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①各班级要加强对师生进行思想品德、心理健康、法制和安全教育,增强师生的法制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②牢记校园欺凌报警电话,相关人员第一时间向学校报告。③心理咨询室要结合学校班级实际,开展学生、老师心理健康咨询和疏导工作。

④严格门卫登记、管理制度,控制外来人员进入学校。发现可疑人员或不法分子非法侵入校园应及时报告或报警。

⑤对可能引起矛盾激化事件的当事人要逐一排摸登记,耐心接待,尽力做好化解工作。

⑥经常性地与派出所沟通联系,及时掌握校园周边地区存在的不稳定的因素(人或事),及时采取有效对策。

五、处置流程

一旦发生学校欺凌暴力事件,一般应按下列程序处理:

1、校内一旦出现非法侵害现象,在场教职工应尽力予以制止并及时通知学校领导。无力制止的,可调集力量,同时拨打报警电话110。

2、启动应急处置预案。各工作小组按照职责开展工作,如发生劫持人质事件,应变保护组的人员要在公安部门赶到之前,尽力与歹徒周旋,规劝其终止犯罪;同时学校要全力保护好在现场或附近的其他学生,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要对学生进行疏散。若有需要,则通过校园广播,发出紧急集合信号。各班班主任、任课教师到班级指挥学生有序疏散。

3、如有人员伤亡,人员救护组要提供及时有效的救护,有可能的以最快的速度把伤员就近送往医院抢救,并通知家长或家属。

4、协助警方阻止欺凌暴力行为的最后实施。

六、善后处理

1、保护现场,配合警方调查取证。

2、在警方的指导下维持秩序和善后处理。

篇10:宋寨小学校园欺凌预防和处理制度

预防处置措施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教育局相关文件精神,进一步做好校园安全整治工作,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促进学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防范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切实有效降低和控制校园欺凌事件的危害,依照上级有关要求及相关法律法规,从本校实际出发,特制定本预防处置措施。

一、多种渠道预防

1.召开“校园欺凌专项治理”会议。强调“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工作的重要性,成立“校园欺凌专项治理”领导小组,部署“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工作,要求大家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认真贯彻落实上级通知和方案要求,结合本校实际制订具体实施方案。

2.开学初召开班主任安全工作、“校园欺凌专项治理”会议。强调专项治理工作的重要性,要求班主任做好对学生的宣传教育和管理工作,对班级安全隐患和矛盾纠纷进行全面排查和摸底,建立隐患和矛盾纠纷排查台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上报。

3.开学初,组织召开以“讲究文明、杜绝欺凌”为主题的班会。从校园欺凌现象的表现、校园欺凌现象经常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以及如何预防校园欺凌现象等方面对班级学生进行了细致的培训。并要求班主任把会议精神传达到每位同学,切实做好宣传教育和防范工作。这次会议对校园欺凌现象有了全面认识,对有效预防和抵制校园欺凌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4.积极开展假期安全教育。通过《致家长的一封信》、短信提醒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二、“校园欺凌”整治处理措施

1.完善制度。制定完善《头道镇中学校园欺凌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建立校园欺凌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明确相关岗位教职工预防和处理校园欺凌的职责。

2.加强预防。学校加强对学校门口、厕所、操场、宿舍等重点区域的巡查,做好巡查记录。加强门卫管理,守住安全防线。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对来校人员、车辆加强管理,做好出入登记记录、学生请假出校记录、加强校园巡查,提高警惕,守好第一道安全防线。

3.随机对学生宿舍和教室进行管制刀具和违禁物品检查,及时清除安全隐患。加强对住校学生的管理。宿舍教师加强夜间抽查,严防学生欺凌和其它违纪现象的发生。对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和疏导,进行心理调节与教育。充分利用好我校录像监控系统,进一步增添现代校园安保装置,提高物防、技防水平。

4.及时处理。对出现的校园暴力事件反应迅速,及时调查处置校园欺凌事件,切实保护学生的人身安全不受侵害。严肃处理实施欺凌的学生。

5.责任追究。专项治理期间各班仍发生校园欺凌事件,造成恶劣影响的,将予以通报和追究责任。

上一篇:带书的成语下一篇:转导师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