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政治知识点

2022-10-12

第一篇:八年级下册政治知识点

八年级政治下册知识点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精编

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

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公民权利保障书

1.我国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

2.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3.宪法对我国的国家性质是如何规定的?

确定国家性质:宪法第一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宪法第二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4.宪法规定的我国的经济制度保证了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5.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什么?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6.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它对各级国家机关有什么要求?它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7.在我国,人权主体很广泛: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

8.我国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包括平等权、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9.现代法治国家立法的基本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

10.国家应如何做到尊重和保障人权?

(1)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广泛的基本权利,法律进一步明确了公民享有的各项具体权利,规定了侵害权利的法律责任。

(2)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

(3)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4)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成现实。

第二课维护宪法权威治国安邦总章程

1.我国的权利机关: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利的机关。

2.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是怎样的?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人民通过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3.除人大这样的权力机关外,我国还有哪些国家机关?它们与权力机关的关系是怎样的?

(1)我国还有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

(2)这些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4.宪法是如何组织国家机构的?(宪法是如何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权力实现的)

(1)在我国,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宪法的基本原则。人民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产生人大代表,由人大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这样的国家权力机关,由它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2)宪法通过组织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特定职权,明确国家机构的组成、任期、工作方式等内容,使得国家权力的运行稳定有序。国家机构依据宪法行使权力,守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从而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权力的实现。

5.我国国家机构组织和工作的原则是什么?这一原则又是如何贯彻执行的?

(1)我国宪法第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2)我国国家机构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主要体现为:在国家机构与人民的关系方面,国家权力来自人民,由人民选举产生国家权力机关,国家权力机关在国家机构中居于主导地位;在中央与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方面,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在国家机关内部作出决策、决定时,实行民主集中制。

6.我国宪法是如何规范权力运行的?

(1)宪法不仅组织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相应的职权,而且严格规范职权的行使。任何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的权力。我国宪法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

(2)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行使。国家机关行使权力应当有法律依据,不能超越权限行使权力,也不能滥用权力。任何超越权限、滥用职权的行为均应承担法律责任。

(3)人民通过宪法和法律将国家权力授予国家机关。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来说,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必须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不得懈怠、推诿。

(4)宪法和法律还规定了国家权力行使的程序,要求国家权力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途径和方式行使。凡不按法定程序行使权力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5)国家权力的行使不能任性,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7.为什么要依法规范权力运行?只有依法规范权利运行,才能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利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第二课保障宪法实施坚持依宪治国

1.我国宪法的组成和基本内容分别是什么?(熟悉)

2.宪法是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根本法。

3.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宪法集中体现人民的共同意志,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宪法的权威关系国家的命运、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一切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维护宪法权威,捍卫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能凌驾于宪法之上,一切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4.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必须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具体要求怎么做?)(重点)

把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党自身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党既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也领导人民执行宪法法律,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带头守法。

5.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是怎样的?(重点)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

(2)从内容上看,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而其他法律所规定的内容通常只是国家生活中的一般性问题,是对刑事、民事、行政等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的规定,是对宪法的具体化。

(3)从法律效力上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

(4)从制定和修改程序上看,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

(5)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全面依法治国,保障宪法实施,必须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宪法的规定具有原则性的特点,各种法律制度是对宪法规定的具体落实。宪法是对公民基本权利的根本确认和保障,其他法律也对公民基本权利的实现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二课保障宪法实施加强宪法监督

1.为什么权力行使需要接受监督?(重点)

监督是权力正确行使的根本保证,不受监督的权力将导致腐败。

2. 如何保证国家机关依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力?(重点)

为保证国家机关严格按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力,需要建立健全完备的监督公权力行使的制度体系,在这一监督体系中,宪法监督制度具有基础性意义。www-

3.人大如何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

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解释宪法和法律;地方各级人大在本行政区内负有保证宪法和法律实施的职责。

4.如何全面依法治国?(重点)

全面依法治国需要我们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不断加强宪法监督工作。

(1)要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监督机制和程序,担负起宪法监督职责。

(2)要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加强对宪法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维护宪法权威。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对于各种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和纠正。

5.如何增强宪法意识?

加强宪法监督,既需要完备的制度措施,也需要人们增强宪法意识。

(1) 增强宪法意识,对国家公职人员来说尤为重要。设立国家宪法日、建立宪法宣誓制度等,就是为了强化国家公职人员的宪法意识,让他们珍惜宪法授予的权力,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

(2)宪法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我们的一生都离不开宪法的保护。我们要增强宪法意识,热爱宪法,捍卫宪法。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①学习宪法;②认同宪法;③践行宪法;④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我们坚持宪法至上,自觉践行宪法精神,积极推动宪法实施。

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

1.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宪法的核心内容;

确认并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实现,是宪法的核心价值。(与第一课P2重复重点

第三课公民权利公民基本权利

2.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是由谁规定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主要有哪些?依法行使这些政治权利和自由有什么意义?(重点)【版(权(所有:21教育】

(1)由宪法规定。

(2)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和监督权等。

3(3)意义:我国公民依法行使这些政治权利和自由,有利于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重要形式。

2.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行使这项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重点)

3.我国对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作出哪些规定?我国年满18周岁的公民,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P344.公民的监督权表现在哪些方面?▲行使这项政治权利的重要性或意义是什么?(重点)

(1)表现:我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2)重要性或意义:公民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行使监督权,有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P34-355.什么是公民的人身自由?人身自由的内容和意义分别是什么?宪法是对人身自由权作出怎样的规定?

(1)含义:人身自由是指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侵犯的自由。

(2)内容:包括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3)意义: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只有在人身自由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公民才能独立、自由、有尊严地生活。((1)-(3)重点)

(4)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或以其它方式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P36(5)(重点)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公民的人格尊严权包括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等。

P36(6)对住宅不受侵犯和通信自由和通讯秘密受法律保护的规定。(理解掌握)

P36-394.除三项政治权利和自由外,我国公民还享有哪些基本权利?这些权利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公民享有广泛的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

(1)公民基本权利:①社会经济权利:主要有财产权、劳动权、物质帮助权。②文化教育权利:主要有受教育权、文化权利。(P38-39)③我国公民还享有平等权、宗教信仰自由等权利,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等特定人群的权利。(P39)

(2)权利的共同特点:由宪法规定,并受到宪法和法律保障。

P37-39(3)宪法的相关规定。(理解掌握)

P385.教育的地位(或作用)是什么?(重点)我国为保障公民受教育权利制定的政策是什么?

(1)地位(或作用):教育为个人人生幸福奠定基础,为人类文明传递薪火,成就民族和国家的未来。

(2)保障政策:国家实行义务教育制度,保障所有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国家制定资助政策,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第三课公民权利依法行使权利

P41-421.我国公民应该如何行使基本权利?(重点)(行使权利有界限维护权利守程序)

(1)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2)公民行使权利应依照法定程序,按照规定的活动方式、步骤和过程进行。每个公民都应该树立按照法定程序办事的意识,通过正确的途径和方式,维护自身权益。公民权利如果受到损害,要依照法定程序维护权利。维护权利要用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等方式进行。

P422.为什么公民行使权利要遵守正当的程序?

遵守正当的程序,有利于公民实际享受权利,有效避免和化解纠纷,有利于维护自身权益。

第四课公民义务公民的基本义务依法履行义务

P46-521.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些?(基本义务的具体内容及地位依据课本理解掌握)

基本义务有:①遵守宪法法律。②维护国家利益。③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④依法纳税。⑤我国宪法还规定了公民应履行的其他义务,包括劳动的义务、受教育的义务、夫妻双方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父母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和成年子女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等。

P462.为什么要遵守宪法法律?(重点)我国宪法和法律是全国各族人民意志和利益的集中体现,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是公民对国家和社会应尽的职责。

P463.遵守宪法要怎么做?(重点)要忠于宪法,维护宪法权威,保障宪法实施。

P474.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P525.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怎样的关系?我们应该如何坚持二者的统一?(重点)

(1)二者关系:①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促进权利的实现。②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③公民的某些权利同时也是义务。如劳动和受教育。

(2)坚持二者统一做法:任何公民既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承担义务,也不应只承担义务而不享受权利。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意识,依法行使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法定的义务。

P546.什么是公民的法定义务?我们应该如何履行法定义务?

(1)含义:法定义务是由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具有强制性。

(2)要求或做法:(重点)①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如履行受教育义务、依法纳税、遵守公共秩序、保护野生动物、遵守交通规则、依法服兵役、爱护公共财产等。②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

P557.什么是违反法定义务的行为?其后果是什么?(理解掌握)

(1)含义:在社会生活中,公民实施了法律所禁止的行为,或者没有实施法律要求做的行为,都是违反法定义务的行为。

(2)后果:违反法定义务,必须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公民违反民事法律,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违反行政法律,应当依法承担行政责任;违反刑事法律,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承担刑事责任。

第三单元人民当家作主

第五课我国基本制度(基本经济制度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

P611.现阶段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它是由什么决定的?(重点)

(1)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

现阶段:是指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P612.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形式和作用分别是什么?

(1)地位:我国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2)形式: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3)作用:在多种所有制经济中发挥主体作用。

P613.我国国有经济的含义、地位和作用分别是什么?(理解掌握)

(1)含义:国有经济是生产资料属于全体人民共同所有的一种经济形式。

(2)地位: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3)作用: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对于提供公共服务、发展重要前瞻性战略性产业、保护生态环境、支持科技进步和保障国家安全等,具有关键作用。

P624.我国集体经济的含义、地位和作用分别是什么?(理解掌握)

(1)含义:是生产资料属于一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的一种经济形式。

(2)地位: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作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对于广泛吸纳社会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积累和实现共同富裕等具有重要作用。

P625.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形式和作用分别是什么?(重点掌握)

(1)形式: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

(2)作用:在支撑经济增长、增加税收、扩大就业、促进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P1-636.国家对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或态度是怎样的?这两种经济的地位如何?

(1)公有制经济:P61①对于国有经济,国家保障国有经济的巩固和发展。P62②对于集体经济,国家保护城乡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鼓励、指导和帮助集体经济的发展。

P63(2)非公有制经济: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P63(3)地位:在我国,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7.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这一制度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重点)

(2)基本内容: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这些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并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受人民代表大会监督;实行民主集中制,重大问题经人民代表大会充分讨论,遵循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民主决定。(理解掌握)

P658.我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代表的权利或职责是什么?(理解掌握)

全国人大代表大会和地方各极人民代表大会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各项职权,参加行使国家权力,有权依法审议各项议案和报告、表决各项决定、提出议案和质询案。

P659.我国人大代表与人民的关系是怎样的?

人大代表是由人民选举产生,必须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P6610.我国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如何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熟读理解掌握)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以来,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展现出蓬勃生机活力。实践充分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

(2)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必须保证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扩大人民民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国家机关既有合理分工又有相互协调,保证国家统一高效组织推进各项事业。

P6811.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什么?它的内容是什么?

(1)政党制度:我国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内容: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坚持中国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

P6812.我国的政党制度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重点)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由国家性质和党的性质决定的,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P6913.我国的民主党派的地位或作用是什么?

这些民主党派,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的政治联盟。各民主党派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参政党。

P7014.我国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是什么?(重点)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P7015.中国人民政协的地位、工作主题和职能分别是什么?(理解掌握)

(1)地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机构,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2)工作主题:团结和民主。

(3)职能: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

P7016.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义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它有利于反映民意,集中民智,促进科学民主决策;有利于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和谐;有利于凝聚人心,反对分裂,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21•世纪*教育网

P7117.我国有多少个民族?我国形成的民族关系是怎样的?民族分布特点又是怎样的?

五十六个民族。形成了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民族分布呈现出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

P7118.我国的民族制度是什么?实行这一制度的原因是什么?(重点)

(1)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实行这一制度是尊重历史、合乎国情、顺应民心的必然选择。

P7219.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如何实施的?(理解掌握)

(1)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是自治机关,在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文化等方面的特点,自主管理本地方、本民族的内部事务。

(2)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是国家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民族自治机关必须服从中央的领导。

P73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意义是什么?(重点掌握)

①有利于把国家的集中、统一与各民族的自主、平等结合起来;②有利于把国家的法律、政策与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具体实际、特殊情况结合起来;③有利于把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的感情与热爱自己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力促进了民簇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P7420.什么是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什么?(熟练理解掌握)

(1)含义:我国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由居民或村民分别选举产生居民委员会或村民委员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这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组织:城市的居民委员会和农村的村民委员会。

P7421.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的产生及与居民(村民)的关系是怎样的?

(1)居民委员会成员由居民直接投票选举产生;凡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重要事务,要提请居民会议讨论决定;居民委员会实行办事公开制度,定期向居民会议汇报工作,接受居民监督。

(2)村民委员会成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村民可以通过村民会议等形式,参与本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决策与管理;村民制定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规范村委会和村民的行为。

第六课我国国家机构(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

P771.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什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位是怎样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代表全国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在整个国家机关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

P782.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是怎样的?它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是怎样的?

(1)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它是本行政区域内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2)地方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都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3.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有哪些?

P78(1)立法权。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大及其常委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根据宪法和法律行使地方立法权。

P79(2)决定权。各级人大和县级以上各级人大常委会依据宪法和法律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

(3)任免权。各级人大和县级以上各级人大常委会依据宪法和法律享有对相关国家机关领导人员及其他组成人员进行选举、决定、罢免的权力。

P80(4)监督权。各级人大和县级以上各级人大常委会有权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县级以上人大及其常委会有权监督本级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的工作。

P814.什么是行政机关?我国的行政机关是如何组成的?

(1)含义:行政机关是依据宪法设立的,依法行使国家行政职权,组织和管理国家行政事务的国家机关。

(2)组成:我国行政机关由国务院及其领导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成。

P825.国家行政机关与国家权力机关的关系是怎样的?

国家行政机关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负责贯彻执行国家权力机关通过的有关法律、决议和决定。各级人民政府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本级人大常委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P826.行政机关与人民的关系是怎样的?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行政机关的权力来自人民的授予。行政机关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21•

P837.如何理解行政机关的职权?

(1)根据宪法,我国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主要管理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城乡建设事业和财政、民政、公安、民族事务、司法行政、监察、计划生育等行政工作。

(2)行政机关层级不同,职权也不同。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我国最高行政机关,统一领导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P838.如何使行政机关依法行政?(重点掌握)

(1)从行政机关自身来讲,行政机关享有哪些职权,具体如何行使职权,都必须严格遵照宪法和法律。行政机关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坚决克服懒政、怠政。

(2)从外部来讲,为了防止工作人员出现履职不力、监管缺失、失职渎职、徇私枉法等问题,必须加强对行政权的监督和制约,切实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权责要对等,失机关职权的同时,依法行使自治权,即根据本地方、本民族政治、经济、社会、责要追究,侵权要赔偿。

第四单元崇尚法治精神

第七课尊重自由平等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国定层面的价值取向。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个人层面的价值取向。

法治是实现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保证;追求自由平等,维护公平正义,则是法治的价值追求,体现法治的基本精神。

P91-921.什么叫自由?自由的意义有哪些?(无法治不自由)

P92(1)含义:自由主要指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照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自由在法律上的体现,就是我们享有的和正当行使的各项权利。21cnjy.com

P91(2)意义:拥有自由,不仅能增强个人的幸福感,而且能激发每个人的活力,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繁荣。

P912.如何理解自由的限度?(重点掌握)

①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②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③无论现实世界还是网络空间,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

P923.法治与自由二者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二者相互联系,不可分割。一方面,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另一方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损害。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社会生活中,有边界才有秩序,守底线才能享自由。2•1•c•n•j•y

P934.平等的意义是什么?(重点掌握)

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

P935.从法律意义上理解平等的含义。

在法律意义上,平等具有两层含义:一是同等情况同等对待,比如男女同工同酬、一次选举一人一票等;二是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比如老人、儿童、孕妇、残疾人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获得优先权和得到特殊关照。【来源:21•世纪•教育•网】

P94-956.如何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一原则?(重点掌握)

(1)任何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等,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21教育名师原创(2)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违法或犯罪行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P967.我们应该如何珍视自由?(重点掌握)

⑴珍视自由,就要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

(2)珍视自由,必须依法行使权利。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意识。

P978.什么是特权?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是什么?(理解掌握)

(1)含义:所谓特权,就是法律、制度规定之外的特殊权利。

(2)表现:现实生活中,有的人或只享受权利不承担义务,或利用手中的权力以权谋私,或利用社会关系追逐一己之利,并想方设法逃避法律制裁等。

P989.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不平等现象?这些不平等现象的危害是什么?(重点掌握)

(1)现象列举:就业歧视、性别歧视等。

(2)危害:损害了公民的人格尊严,违背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P97-9910.我们应该如何践行平等?(重点掌握)

P97(1)践行平等,就要反对特权。每个公民都应平等地承担法律规定的义务,不得享有不受法律约束的特权。

P98(2)践行平等,就要平等对待他人的合法权利。我们要以法律为基本的行为准则,平等地对待所有成员,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

(3)践行平等,就要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面对一些不平等现象,我们不能听之任之,应据理力争,必要时依法维权。

P99(4)需要每个公民把平等原则落实到日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我们要增强平等意识,努力践行平等,共同建构平等有序的社会制度。

第八课维护公平正义

建立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和共同的理想。公正正义是法制社会的核心价值。

P1011.什么叫公平?它的内涵及具体要求是怎样的?(重点掌握)

P101(1)含义:通常指人们基于一定标准或原则,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不倚的态度或行为方式。

P102(2)内涵:包括权利公平、规则公平、机会公平等。

P102(3)具体要求:权利公平,要求每个人依法平等参与社会活动;规则公平,要求每个人受到行为规范的约束;机会公平,要求社会为每个人提供同等的发展机会和条件。

P1022.公平的意义或作用是什么?(重点掌握)

⑴公平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⑵公平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基础。

P1033.什么是正义的行为?(重点掌握)

一般而言,正义行为都是有利于促进社会进步、维护公共利益的行为。

P103-1054.追求正义有重要性(正义在现实生活中有怎样的价值或力量?)国家或政府应该怎样维护正义?

⑴重要性、价值或力量:①正义是社会文明的尺度;②正义是法治追求的基本价值目标之一。③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重要价值。④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

(2)国家或政府维护正义要做到:①依法保障人们的正当权利,使受害者得到救济、违法者受到惩罚。②要求人们分辨是非,惩恶扬善,维护社会公共利益。要求人们对弱者给予必要的扶助,以保证其有尊严地生存。③制定正义的制度,使社会弱势群体,能获得基本的生活保障,得到社会的关爱。④出台体现正义原则的法律法规,使之成为维护正义的有力保障。⑤采取一系列措施,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正义。

P1055.正义对社会制度的重要价值体现在哪里?(重点掌握)正义往往被当作社会制度的评价标准,制度的生命在于正义,制度的效用在于保障正义。法律成为维护正义的有力保障。

P1056.正义对促进社会和谐有什么作用?它有利于恰当地调整和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人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营造和谐、稳定、安宁的社会环境,为社会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

P1077.如何把公平从美好的愿望转化为现实?(作为公民,我们如何坚守公平?点⑴⑵)(重点掌握)

(1)公平从美好的愿望转化为现实,离不开我们每个人的积极参与和不懈努力,需要我们在生活中追求公平,捍卫公平。

(2)个人维护公平。面对利益冲突,我们要站在公平的立场,学会担当,以公平之心为人处事。这样才能赢得他人的信赖与尊重,形成有利于我们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遇到不公平的行为时,我们要坚守原则立场,敢于对不公平说“不”,采用合理合法的方式和手段,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努力营造一个公平的环境。

(3)制度保障公平。对于立法而言,在规定权利义务、分配社会资源时,要公平地对待每个人,保障每个人得到他应得的;对于司法而言,在解决纠纷、化解矛盾时,要公平地对待当事人,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

P108-1108.作为公民,为什么要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正义感是公民的基本德性。期盼正义、实现正义、维护正义,是我们的共同心声。

P108-1109.如何守护正义?(作为公民,我们如何守护正义?点⑴⑵)(重点掌握)

(1)我们要做有正义感的人,以实际行动建构正义的大厦。

(2)个人守护正义。守护正义需要勇气和智慧,面对非正义行为,一方面要敢于斗争,相信正义必定战胜邪恶;另一方面要讲究策略,寻找有效的方法,做到见义“智”为。

(3)司法维护正义。司法是捍卫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4)实现公平正义,是国家、社会和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让我们从点滴事情做起,携手共进,共建共享公平正义的美好社会。

第二篇:八年级下册政治知识归纳

5.1 我们都是公民

什么是公民?

公民是指具有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人。

中国公民的定义

我国法律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成为中国公民的条件

如果我们的父母双方或一方是中国公民,在中国的领土上出生,那么我们一出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我国法律不承认中国公民具有双重国籍

公民身份的内涵是什么?

1公民是国家的成员,是受国家宪法和法律管辖与保护的个人。 ○

2通过国家法律确认的公民身份,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权利,同时履行宪法规定的公民义务 ○

3公民在法律上享有平等的权利 ○

如何树立公民意识,做个合格公民?

1树立国家观念 ○

2培养坚定的民主意识和良好的公民道德 ○

3增强法律意识,遵守国家法律 ○

如何树立国家观念?

1忠于自己的国家 ○

2关心国家的重大决策、立场 ○

3当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受到威胁时,公民应当挺身而出捍卫祖国 ○

5.2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什么是公民的权利?

国家以宪法和法律的形式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什么是公民的义务?

宪法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公民的基本权利有:

1公民的平等权;所有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

2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如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

3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公民的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住宅不受侵犯的权利 ○

4公民的社会生活权利;宗教信仰自由自由权利、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和自由、妇女儿童权利 ○

5公民的社会经济权利;劳动权、劳动者的休息权、退休人员的生活保障权、财产权和财产继承权 ○

公民的基本义务:

1公民对国家履行的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依法服兵役,依○

法纳税

2公民对社会履行的义务;遵守公共秩序、遵守劳动纪律、尊重社会公德、爱护公共财产 ○

3公民对家庭履行的义务;夫妻双方实行计划生育、父母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成年子女赡养父母 ○

为什么公民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

1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说明这个道理

2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公民争取地行使权利,忠诚地履行义务,作出更多的○

贡献,国家才能更加富强,才能提供更好的条件来保障公民权利

3公民的某些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劳动权、受教育权和与违法犯罪做斗争既是权利,也是义务 ○

如何维护权利?

1依法享有权利 ○

2依照法律保护自己的权利 ○

3依法制止各种侵权行为 ○

如何依法行使权利?

1采用合法的方式 ○

2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 ○

3不得损害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和自由 ○

为什么要尊重他人的权利?

我们的个人的全力具有同等的地位

如何自觉履行义务?

1法律鼓励的积极去做 ○

2法律要求的必须去做 ○

3法律禁止的坚决不做 ○

5.3 宪法保障公民权利

为什么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1、 宪法规定国家生活的根本问题;国家的国家性质、根本制度、国家的根本任务、国家政

权的组织形式、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关的组织与职权、

国家标志、首都、国旗、国歌、国徽。

1普通法律法规的制定必须以宪法为基础和依据

2、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2普通法律法规的内容不能与宪法相违背、相抵触。否则,将被视为违宪而宣布无效○

3、 宪法的制定、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宪法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

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宪法如何对公民权利实施有效保障?

1、 规范国家权利的正确行使

2、 国家和政府负有保障公民权利实现的责任。

1立法保障(制定法律) ○2司法保障

3、 我国已建立了一套以宪法为核心的公民权利保障体系;○

宪法如何规范国家权利的正确行使?

1、 各级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不得做宪法和法律禁止做的事

2、 不得拒绝做宪法和法律规定做的事

3、 不能做宪法和法律未授权的事。

怎样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

1、 认真学习宪法,自觉遵守宪法

2、 积极行使公民的监督权利

3、 我们虽然年纪尚小,但也要积极关心国家管理事务,参加国家的政治生活,是宪法意识的表现,

也是我们的公民责任。

中学生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行使权利?

向国家爱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提出批评或建议,可采用当面反映、打电话、写信、发电子邮件、

或向人大代表反映、通过媒体反映等途径,检举国家机关或国家工作人员,常用的方式是向信访部门、监察部门或检察机关投诉或举报。

6、1维护人身权利

公民的人身自己的含义

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是指公民的身体由自己支配和控制,非经法定程序不受逮捕、拘禁、

搜查和侵犯。

人身自由的地位

人身自由是人们一切行动和生活的前提条件,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人身权利的重要内容。

法律如何保护公民的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权利?

1、法律禁止对公民的身体或住宅进行非法搜查,必须由执法人员出示搜查证为了收集犯罪证据和查获犯罪嫌疑人

2、法律保护公民不受非法逮捕和拘禁;

3、我国宪法和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利

4、作为未成年人,我们的生命健康权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

如何维护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权利?

1、认真学习和掌握有关法律

2、增强防范和保护意识

3、懂得如何运用法律保护自己

1打“110”电话报警○2直接到附近的公安部门向维护维护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权利的具体方法:○

3通知家人、朋友向社会求救○4懂得依法追究对方的法律责任 公安人员求救○

6、2维护人格尊严

我国法律对肖像权作了怎样的规定?

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丑化公民肖像、故意损毁公民肖像、以肖像进行人身攻击等行为,也属于侵犯公民的肖像权。

什么是名誉权?

名誉就是一个人的名声,是社会成员对某个公民的品德、威望、信誉等方面的评价。

我国法律对名誉权作了怎样的规定?

公民享有名誉权,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的名誉。

什么是荣誉权?

荣誉是国家、社会、组织授予公民的一种美名或称号。

我国法律对荣誉权作了怎样的规定?

公民享有荣誉权,禁止非法剥夺公民的荣誉称号、荣誉证书和奖章。

什么是姓名权?

公民的姓名是区别于其他公民的称号或代号,一般情况下,还包括公民的曾用名、别名、笔名等。 我国法律对姓名权作了怎样的规定?

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和假冒。 为什么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受法律特殊保护?

未成年人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如果人格尊严受到侵害,其精神健康将受到巨大的损伤。 如何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1、 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2、 我们可以视受伤害的程度,要求其停止侵害、赔礼道歉,或要求其消除影响、赔偿损失,严重的

可以追究其刑事责任

如何维护他人的人格尊严?

1、 不应取消别人的外貌、衣着、说话方式和动作;

2、 不应给他人起侮辱性绰号;

3、 更不能歧视身体或智力上有缺陷的人;

4、 爱护和发自内心地尊重比自己弱小,比自己能力低、条件差的人。

6、3保护个人隐私

为什么要保护隐私权?

1、 尊重他人的隐私,是公民应有的道德品质,也是公民必须遵循的公共生活准则。

2、 个人隐私是衡量一个国家个人地位和尊严的重要标志。

保护隐私,尊重隐私权,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

什么是个人隐私权?

个人隐私权也叫个人私生活秘密权,是指公民希望隐瞒的不危害的个人私事,未经本人允许别人不得将其公开的权利。

为什么要尊重他人的隐私?

尊重他人的隐私,是公民应有的道德品质,也是公民必须遵循的公共生活准则。

如何理解父母、老师出于未成年人而侵犯隐私权?

1、 主要是出于善意,担心未成年人不能妥善处理的事或不能解决的烦恼,

2、 属于违法行为

3、 我们应该加以反对和制止

我们应该如何尊重自己的隐私权?

1、 不要到处宣扬自己的隐私

2、 运用法律制止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

我们应该怎样尊重他人的隐私权?

1、 未经同意,不私看他人的信件或日记

2、 不私自闯入他人住宅

3、 不私自发布和传播他人的隐私

当自己的隐私权受到侵犯时,我们应该如何做?

1、 保管好自己的私人物品

2、 与xx沟通、交流

3、 留意xx日常行为

4、 与老师沟通

5、 经本人同意,才„„

保护隐私等于自我封闭?

为了使自己健康成长,我们也应该学会与值得信任的人分享欢乐与苦恼,困惑的时候,应及时与老师、家长或亲密的朋友沟通,以获得成长需要的经验和支持。

7、2维护财产权

什么是财产?

通过劳动和合法经营所积累的财富,是公民的个人的私有财产。

什么是财产所有权?

财产所有权是指财产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事实上决定财产的命运)的权利。

保护公民的财产所有权的法律:《宪法》、《刑法》、《行政法》、《民法》、《物权法》

什么是法定继承?

按照法律规定的范围和程序进行继承,叫做法定继承:第一顺序的法定继承人为:配偶、子女、父母以及对公婆或岳父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丧偶儿媳、丧偶女婿;第二顺序的法定继承人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什么是遗嘱继承?

遗嘱继承是指被继承人生前立下遗嘱,将遗产的全部或部分指定由法定继承人的一人或数人继承。 什么是遗赠?

如果将个人财产赠与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则是遗赠。

当我们的财产继承权受到侵害时该怎么办?

如果我们的财产继承权受到侵害,通过协商、调解仍不能解决问题,可以通过法律手段解决。 什么是智力成果权?

智力成果权,是公民或法人对自己创造的智力活动或成果依法享有的民事权利。

智力成果权包括什么?

智力成果权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等

侵犯知识财产权有什么危害?

损害了权利人的合法权益,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不利于民族的创新。

知识产权的保护提几点意见:

1、 要完整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制度

2、 加大对侵权行为的处罚力度

3、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如果遭到侵权,该怎么办?

可以向侵权方追究责任并要求赔偿损失。情节严重,可以诉诸法律,寻求解决

7、3维护消费权

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基本权利法律是什么?

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基本权利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消费者享有哪些权利?

1、 安全保障权;指的是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

2、 知悉真情权;

3、 自主选择权

4、 公平交易权

5、 依法求偿权

6、 维护尊严权

如何做聪明的消费者?

1、 要有消费者权利意识

2、 要注意避免在消费时自己的人身财产安全受到伤害

3、 要注意商品质量是否可靠、价格是否合理、计量是否准确

消费权利受到损害时解决的正确途径有哪些?

1、 与经营者协商和解

2、 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

3、 向有光行政部门申诉,如:质量监督、物价管理

4、 可以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

5、 向人民法院提起法律诉讼,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第三篇:最新八年级下册政治期末知识点归纳

第三课生命健康权与我同在

1.人身权利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公民的人身权利包括人格权和身份权。

2.有些超市保安怀疑顾客偷东西而将其带至办公室搜身,这种做法合法么?

答:这种做法是违法行为,因为这侵犯了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公民的人身和意志应完全由自己支配,人身自由权是公民参加各种活动,充分享受其他各种权利的基本保障。没有人身自由,其他的自由也难以享受。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都不得侵害公民的人身自由,类似非法搜身、非法禁闭、非法拘禁等限制或剥夺公民人身自由的行为,都为法律所禁止。

3.为什么要保护我们的生命健康权呢?

答:我国法律规定,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权,不容他人侵犯。生命健康权是公民参加一切社会活动、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基础。生命一旦丧失,任何权利都失去了意义。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利。

4.法律为什么对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给予特殊的保护? 答: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由于年幼、能力欠缺和经验不足,生命健康较容易受到侵害。保护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所以,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社会的呵护,离不开法律的特殊保护。 5.法律禁止使用童工,对于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有什么意义?

答:法律禁止使用童工有利于保护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有利于保护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促进义务教育的实施;有利于未成年人素质的提升,为祖国未来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作贡献。

6.我国法律如何对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给予了特殊的保护?

答:“我国法律禁止虐待、遗弃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弃婴:禁止用工单位非法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禁止安排未成年人(已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的劳动者)从事矿山井下、有毒有害、劳动强度大的劳动,非法使用童工是严重摧残未成年人的安全和健康,并且殃及民族兴旺大业的违法行为,法律严惩这种行为。

7.我们应如何积极行使生命健康权?

答:我们要珍爱生命,维护健康,积极锻炼身体,提高健康水平,使自己拥有强健的体魄和焕发向上的精神,在患病的时候要及时医治,以恢复健康,增强体质;当自身生命健康受到他人非法侵害时,我们要依法自卫和请求法律保护。

8.当我们的生命健康权受到非法侵害时,你应该怎么做呢?

答:我们应该请求国家保护,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使侵害者受到法律制裁。我国宪法、刑法、民法通则和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都对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加以保护。 9.辨析:关注自身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是个人的权利,轻生或自残与他人,社会无关。

答:人人都要关注自身的安全和健康,但认为轻生或自残与他人、社会无关是不正确的。因为:

(1)注意自身生命安全和健康,使自己处于安全的环境,免受他人侵害。这不仅是每个公民的权利也是我们对自己的关爱和责任,人具有社会性,生命一旦诞生就具有社会责任。 (2)一个人如果因为困难、挫折、失意而自杀,必然会给亲朋好友带来无尽的哀伤、较大的精神和财产损失,还可能引起老人无人赡养、幼者无人抚育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3)若公民损害自己的身体,必然造成更大的社会负担。因此,轻生或自残等行为都与社会道义相悖,与法不合。 10.假如我们为了为民除害或大义灭亲将品质极其恶劣的人打伤甚至打死,是否违法呢?

答:违法。我们在享有生命健康权的同时,负有不得侵害他人生命健康权的道德义务和法定义务。任何人不得非法剥夺他人生命,即使是大义灭亲也不允许,因为这是侵害生命权的行为;任何人不得故意或过失造成他人受伤、生病,因为这是侵害健康权的行为。侵害他人的生命健康权,既损害了他人的生命和健康,也损害了自己,行为人要依法受到相应的制裁。

11.关于校园暴力的问题。

(1)校园暴力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人文教化的缺失和暴力文化的泛滥等。 (2)校园暴力有什么危害呢? 答:校园暴力不仅给受害者的身体带来伤害,更严重的是危害受害者的心理健康。同时,也会使施害者受到法律的严惩。

(3)如何远离校园暴力呢? 答:①国家应加强法制建设,整治校园周边环境,加大对暴力文化的监管、整治力度,使未成年人远离暴力文化的侵蚀。

②学校应积极开法制教育课,引导学生冷静,合理的解决同学间的矛盾。

③家长应积极配合学校教育工作,教育引导学生远离暴力文化,以合理方式解决矛盾、冲突。

④未成年人自身应从小树立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懂得每个人都享有生命健康权,同时也负有不侵害他人生命的道德义务和法律义务;要培养关爱的情感和宽容的态度,要关爱生命,关爱他人的生命与健康,远离暴力,做一个既遵守法律又乐于助人的人。 12.关于校园安全问题。

(1)你身边有哪些安全隐患或危害学生的现象? 答:校外小商贩泛滥,食品安全和交通安全令人担忧,学校的安全设施不够完善;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缺乏;校外勒索、校园暴力;等等。

(2)你认为怎样才能有效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答:①国家加强法制建设,为校园安全提供条件和保障。②社会确保学校各类设施的质量,整治校园周边环境。③学校开设安全教育课,加强与家庭教育的配合,完善安全设施,消除安全隐患。④每个学生应不断掌握安全自救的知识和方法,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并勇于同危害校园的行为作斗争。

第四课 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

1、人身自由权包括哪些内容?

答:(1)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公民的人身和意志完全由自己支配。

(2)公民的身体不受非法搜查、非法禁闭、非法拘禁。 (3)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 (4)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2、人格尊严权的含义及内容?

答:人格尊严权是指每个公民依法享有的作为“人”的最起码的社会地位和受到他人与社会最起码尊重的权利。具体表现为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等。

3、名誉权的含义及表现?

答:名誉权是人们依法享有的对自己所获得的客观社会评价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

主要表现为:名誉利益支配权和名誉维护权。

4、保护名誉权的作用和侵害名誉权的行为?

答:(1)作用:享有良好的名誉不仅可以获得社会更多的尊重,还可以获得经济利益。

(2)侵害名誉权的行为:①侮辱:公然谩骂他人,大庭广众之下讽刺、嘲笑、挖苦他人,往他人身上泼赃物等。

②诽谤:无中生有、捏造事实中伤他人等行为。

5、违法犯罪分子的人格尊严不受法律保护,这种观点对么?为什么?

答:这种观点不对。人格尊严权是指公民作为一个“人”所应享有的最起码的社会地位和受到他人和社会最起码尊重。这种权利不受人的能力、信用等方面的影响,无论公民在社会地位、文化程度等方面存在什么差异,其人格尊严都是相同的,即每个人都平等地享有人格尊严的权利。违法犯罪分子虽因违法而受到法律制裁,但他们依然有人格尊严,他们的人格尊严也受法律平等的保护。

6、侵害肖像权行为有哪些?

答:(1)未经本人同意,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如广告、杂志封面、挂历)。

(2)恶意毁损、玷污、丑化公民肖像或利用公民肖像进行人身攻击等。

7、例题:辨析,凡事以营利为目的的使用公民的肖像,必须取得肖像者本人的同意,否则就构成侵权。

答:(1)这个观点是正确的。

(2)肖像是以容貌为中心的人体形象的再现,它是每个人人体容貌的有形识别标志,它与特定人的人格不可分离。所以,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享有肖像权,即肖像制作权、使用权和获酬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否则就构成侵权。

(3)如果不是以营利为目的,也非出于恶意使用公民的肖像,虽然未经本人同意,但不属于侵犯肖像权的行为。如新闻报道中的摄影、参加社会活动的照片,一般不构成侵权。

8、人的姓名包括那些内容,姓名的地位是什么?

答:(内容)姓名包括正式姓名、曾用名、笔名和艺名。 (地位)姓名是每个人人格的基本标志。

9、什么是姓名权? 答:姓名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决定、使用、变更姓名,并且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

13、辨析:我国公民都有权自主决定自己起什么名字,有权自主依法变更自己的姓名。

答:(1)这种观点不正确。

(2)我国公民中只有年满18周岁的成年人有权自主决定自己起什么名字,有权决定使用自己的姓名、笔名、艺名;有权依照规定变更姓名。但是未成年人和精神病患者的姓名权由其监护人代为行使。

14、侵害姓名权的行为有哪些表现形式?

答:(1)干涉他人使用姓名权。

(2)盗用他人姓名,即未经他人同意或授权,擅自以他人的名义实施某种活动,以抬高自己身价或谋取不正当的利益。

(3)冒用他人姓名,即使用他人的姓名,冒冲他人进行活动,以达到某种目的。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下册政治期末知识点归纳,大家阅读了吗?,更多复习参考八年级期末复最后祝家有好的成绩。

鲁教版初二政治《治国安邦的总章程》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初二政治《拥有财产的权利》知识点归纳

第四篇:八年级政治下册知识点第一单元

八年级政治下册知识点

(期末复习用)

第一单元

1、我国的国家性质

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现阶段我国的人民包括(p4)

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注意,不属于中国人民的中国公民有:

被剥夺政治权利的犯罪分子

②拥有中国国籍的外国人

③分裂国家的人

④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制度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

3、人民是我们国家和社会的主人。(p4)

(主人翁地位的表现:平等地享有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力)

4、什么是公民权利;什么叫公民的基本权利?(p5)

公民权利指的是由宪法和法律确认并赋予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这种权益受国家保护,有物质保障。

由于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是公民最主要、最根本的权利,所以称之为公民的基本权利

5、人民和公民有何异同,我国的公民包括哪些人?(p6)

人民是政治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阶级内容

 公民则是法律概念,是指具有某国国籍并依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中国公民:必须要有中国的国籍才能算是中国公民。(有些超生的中国人口没有中国国籍,所以不能算是中国公民)

6、我国公民 的权利是如何得到保障的(p7)

我国建立了以宪法为核心、以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体制,保障公民的权利。

立法保障:就是将公民的权利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下来,运用国家强制力加以维护。

司法保障:是指通过法律制裁各种侵权行为,保障公民的权利。

7、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些?(p9)

公民的基本权利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涵盖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具体包括:①平等权②政治权利和自由③宗教信仰自由④人身自由权利⑤„„⑨

(宪法是公民基本权利的确认书和保证书。)

8、公民应该这样正确行使权利?(p10--11)

①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权利。

②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

③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

④要以合法方式行使权利。

9、如何行使言论自由的权利(P11页)

第一,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来侮辱、诽谤他人。

第二,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教唆、煽动他人实施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社会公德、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

10、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我们每个

人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我们不能只获得而不付出,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履行义务。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观念,依法行使权利、维护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依法履行义务。

11、公民的义务分为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两大类,什么叫法定义务?宪法规定的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些?(p16)

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义务是法定义务,也是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法定义务是指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

12、什么叫道德义务,道德义务有什么作用,我国公民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

规范有哪些?(p17)

指社会成员依据社会道德规范,自觉自愿地承担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责任。广大社会成员自觉自愿地履行道德义务,既利于形成温馨、和谐的人际关系,又能促进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积极履行方方面面的道德义务。

13、我国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关系是怎样的?(p19.)

 我国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互相配合、互相促进、互相补充。

凡是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社会主义道德所谴责的行为;有许多法律上的义务,同时也是社会主义道德的要求。

14、如何忠实履行义务?

①法律鼓励做的,我们积极去做

②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

③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

我们只有做到正确地行使权利,忠实地履行义务,才是一个具有高度法制观念和高尚道德的合格公民。

第五篇:八年级下册政治知识点(山东人民教育出版社)(精选)

第五单元

热爱集体

融入社会

1.集体的基本特征:同一个集体中的成员有着共同的目标,在行动上相互支持,心理上相互依存,情感上荣辱与共,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2.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①集体是个人生存的依靠,是个人成长的园地,个人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都离不开集体; ②个人是组成集体的细胞,集体的发展离不开每个成员的努力。 3.怎样理解“团结就是力量”?(集体团结的作用)

①集体的团结能给每个成员以鼓舞和信心,使个人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任何一个集体,只有团结一致才能形成合力,达到预期的目的;

②集体的团结可以把每个成员的长处集中起来,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依靠这种力量,能够完成个人无法完成的任务,战胜个人无法克服的困难。 ③集体不论大小团结才有力量。

4、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如何处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

①在我国,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但有些情况下也会产生矛盾和冲突,我们要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紧密结合起来,既要以集体利益为重,又要尊重和维护个人利益。

②以集体利益为重,并不排斥个人利益。③集体利益是个人利益的基础和保障,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在集体生活中,当个人的愿望和要求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和冲突时,要自觉服从集体利益,必要适应不惜牺牲个人利益。

④我们反对那些为追求个人利益或小团体利益而损害集体利益的思想和行为。 5.怎样为集体添光彩?

为集体添光彩主要表现为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 ①首先要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②更应该体现在自己的实际行动中;

③当集体的荣誉和利益受到损害时敢于积极维护;

④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利益是维护集体利益的最高表现。 6.为什么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利益?怎样维护?

①国家荣誉是国家和民族尊严的体现。国家利益是全国人民共同利益的集中体现,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②维护国家的荣誉主要表现为对祖国的关心、热爱和忠诚,对民族的自尊和自信。维护国家利益就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以大局为重,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决不能为满足个人或局部的私利而丧失国格和人格,丧失民族气节,做出有损国家和民族利益的事情。

7.社会生活日新月异的原因:①党和国家制定了正确的方针和政策;②全国人民的辛勤劳动。

8.青少年为什么要参与社会生活(原因)?中学生应怎样参与社会生活?(怎么做?) (原因)社会发展对个人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只有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交往、学会做人,才能学到现代生活所必需的本领,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促进个人全面发展。 (怎么做?)①(原因)②通过参加各类有意义的社会活动,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参与社会生活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比如参加社会公益宣传、开展力所能及的社会调查活动、参观访问等。

③参与社会生活就要正确地认识社会,辩证地分析问题;④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要正确认识从众心理;⑤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要正确认识生活中的困难和逆境;

总之,一方面要紧随社会生活的主旋律,与时俱进;另一方面要抗拒外在的压力和诱惑,坚持自己的正确立场,做一个理智的社会成员。 9.怎样认识从众心理? ①从众心理对社会和个人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

②一方面从众心理可以使人们自觉接受社会环境的积极影响,有利于个人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另一方面盲目从众容易使人接受社会环境的消极影响,助长社会生活中的歪风邪气。

③我们只有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自我控制力,才能克服盲目从众,抵制社会生活中的消极影响。

10.为什么要谦让?

谦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谦让是形成和谐社会秩序、文明的社会风气不可缺少的道德规范。

11、谦让的表现有哪些?

①谦让首先要做到为人谦逊、礼貌待人,不唯我独尊、盛气凌人;

②谦让突出地表现为在荣誉、利益面前不争名夺利,能自觉地为他人着想,做到先人后己,把好处和方便留给别人;

③谦让还表现在能妥善处理与他人的矛盾和冲突,只要不是原则性问题,不妨主动谦让。 12分享的意义:

①P22 分享就是把自己有价值的东西提供给别人,与他人共同拥有和享受,把“我的”当成“我们的”。把自己的欢乐与人分享,你会体验到更多的幸福;把自己的生活感悟与人分享,你会得到信任和友情;把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与人分享,你会有新的提高和收获。。 ②社会是一个合作体系,合作就需要彼此分享各自的经验、智慧和劳动成果。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只有通过分享和交流才能获得进步和成功的条件。

13、怎样助人?首先要真诚,还要注意方式和方法:①借助别人和社会的力量;②注意自身安全;③注意维护他人自尊。

14.怎样养成亲社会的行为?(为了让社会生活更加美好,青少年能做些什么?) (1)要学会谦让、分享和助人;

(2)要积极为社会做贡献,表现在:①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②关心社会发展、关心国家大事;③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15中学生可通过为贫困儿童献上一份爱心、宣传环保知识、扶助老弱病残等方式来参加社会公益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社会,增进关心社会的情感。 16.中学生关心社会发展、关注国家大事:

①通过读书看报、看电视、上网等途径了解国内外大事。 ②关心祖国建设事业,关心中华民族复兴大业。

③关心身边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积极献计献策等。 第六单元

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1.大自然美:神秘的宇宙使大自然魅力无穷;奇妙的生物世界精彩纷呈;大自然风光秀丽美景如画。

2.美丽的大自然对我们身心成长的作用:带给我们无穷的精神享受,带给我们欢乐,陶冶我们的情操,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 3.鉴赏自然风景要注意哪些问题:

①美的自然对象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经过人们直接改造加工、利用的对象;另一种是未经直接改造的自然。

②要注意观赏的距离、角度、时间,还要发挥人们的想象力。

③自然与我们的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如果我们以此为基础领悟了人类在改造自然中的伟大力量,我们对自然美的理解会更加的深刻。

4.人与自然不和谐的表现:①自然物种在减少;②自然景观遭到人为的破坏;③环境状况不容乐观。

5.自然物种减少

①原因:除不可抗拒的自然历史及自然灾害因素外;还有人为因素,特别是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和利用。

②危害: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必然会危及人类自身。 6.环境问题

①含义:环境问题是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与破坏。 ②危害:威胁生态平衡,危害人类健康,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7.怎样关爱大自然?

①尊重生命,保护生物的多样性;②善待大自然,做大自然的朋友;③美化自然,让大自然美丽永存。④依法保护大自然。

9、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保护了生物多样性就等于保护了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就等于保护了人类文化多样性的基础,就是保护了人类自身。 10.为什么要善待大自然?

①大自然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生命的摇篮,是我们共同的家园。②善待大自然,大自然就会善待我们。 11.怎样善待大自然?

①要保护自然,不破坏自然,做大自然的朋友;②要采取积极措施预防和减少对大自然的破坏;③要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12、为什么要美化大自然?

①大自然为我们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美,但随着当今自然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天然之美显得越来越珍贵。

②为了我们的生存,为了我们的生活更美好,我们要行动起来,美化大自然,使我们人类生活的家园处处充满美。 13.怎样美化自然?

①美化自然就要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植树造林;②美化自然就要保护好自然景观。

14、怎样保护自然景观?

要注意环境卫生,不乱写乱画,不破坏环境;要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敢于和破坏自然景观的行为作斗争,保护好自然景观。 15.怎样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①要遵守人与自然的道德规范,尊重生命,善待自然,美化自然; ②要遵守人与自然的法律规范,依法保护大自然。 16.青少年如何依法保护环境?

①增强环境意识,树立环保观念。积极学习环境科学知识,了解我国的环境国情,认识我国环境形势的严峻和保护环境的紧迫性,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树立“保护环境光荣,破坏和污染环境可耻”观念。

②学习和宣传环境保护的知识和法律法规,严格依法律己,不做污染和破坏环境的事。 ③从自身做起,积极为保护环境做贡献。要运用法律手段,反对和制止破坏环境的行为,依法保护环境。 1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我国环保的基本法,在我国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中占核心地位。我国的环保法律体系是以宪法为基础,以环境保护法为主体。 18.青少年环保行动:

(1)自觉保护环境,不做污染环境的事:不乱扔废弃物、不乱刻乱画、不露天焚烧杂物、不买露天烧烤食品、不大声喧哗吵闹、爱护花草树木、报或绿色植被;

(2)积极参加保护环境的公益活动:参加植树造林,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做好家庭和学校、班级的卫生工作等。 第七单元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里

1.现代科技给生活带来的新变化:我们现在的生活与科技息息相关。现代科技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生活的科技含量和生活质量,也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 2.为什么说科技是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力?

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②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的标志。③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3、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①人类社会的每一进步都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②尤其是现代科技的突飞猛进,为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人类的文明进步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③实践证明,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已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4、①信息技术革命是当代科技革命的中心。

②信息技术包括:微电子技术、光电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成像技术、显示技术等。

③当前信息技术正向数字化、高速化、网络化、集成化和智能化迅速发展。

5、①生命科学技术,成为21世纪高新科技的主流。

②生命科学技术能够揭示生物构造和遗传的秘密,对促进人口与健康、农业高新技术、生态环境、食品和化学工业等领域的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因而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7、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空间技术?

①空间技术落是当代科学技术中发展最快的尖端技术之一。 ②实现人类进入太空的梦想要靠空间技术的进步。

③空间技术的发展对于广播电视、远距离通信、气象预报、资源普查、导航定位、农业生产、救援救灾、环境监测和科学研究,发挥了传统方式无法达到的效益和作用。

④空间技术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8.为什么要创新?(如何理解科技发展靠创新?)

①创新是力量之源、发展之基。②不断创新是当代科技发展的主旋律;③创新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衰成败。

9、科技与创新的关系:

创新是力量之源、发展之基。科技前进的每一步都是追求创新的结果。科学的本质是创新,科技发展靠创新。创新推动了科技发展,也推动了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 10.好奇心与创新有什么关系?

好奇心是科技发明创造的起点,是创新的最初动力。不过,好奇心也需要正确把握,否则也会对人们的成长造成消极影响。

11、好奇心怎样发展为创新?

只有把好奇心转化为兴趣,进而发展为志趣,多加观察、大胆设想、锲而不舍的人,才能从好奇的现象中探幽寻胜,才能最终有所发现和创造,从而打开成功的大门。 12.青少年应怎样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

①要有强烈的好奇心,并能正确把握;②要善于观察、见微知著,是产生创新思维的重要前提;③想象是创新的先导,要开发自己的想象力,展开自己想象的翅膀,(怎样开发自己的想象力?)首先,要“敢于想”,敢于’异想天开”;其次,要“能够想”;最后,要“善于想”。④要学会求异思维,求异思维是孕育一切创新的源头;(如何培养自己的求异思维?)学会独立思考,遇到问题能多问几个为什么,敢于对权威下过的结论提出质疑。求异思维的核心是“疑”。⑤要做好知识积累,知识是创新的前提;(为什么说知识是创新的前提?或 知识储备与创新的关系是什么?)知识是创新的前提。创新没有捷径,只有当知识积累到一定量的时候,灵感才可能迸发。知识越丰富,基础打得越牢固,创新的机会就越多。我们应该从现在做起,学好各方面的科学文化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为创新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⑥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还必须学以致用,勇于实践。 第八单元

生活在依法治国的国家 1.为什么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①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②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③宪法的制定与修改程序比其它法律更为严格。

2.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哪些根本的问题?

我国的国家性质和根本任务,国家制度、社会制度和其他根本制度,内政外交方面的基本国策,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与职权,国家标志等。 3.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表现在:

①一方面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其他法律是宪法的具体化。 ②另一方面任何法律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否则无效。

4、为什么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

①宪法的最高法律地位和最高法律效力,决定了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

②其目的是为了维护宪法的尊严和最高地位,保障宪法的权威和稳定性。 5.为什么宪法是最高行为准则(表现)?

①宪法一切国家机关的最高行为准则。②宪法是一切团体和组织的最高行为准则。③宪法是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6.①在我国,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②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立法权,政府行使管理权,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院独立行使检察权。

7、宪法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行使国家权力的最高行为准则,具体表现出为:一是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得做宪法禁止做的事;二是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得拒绝做宪法规定做的事;三是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得做宪法未授权的事。

8、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都要模范遵守宪法,严格按照宪法办事? 宪法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方针、政策的法律化。中国共产党是居于领导地位的执政党,它领导人民制定了宪法,就必须模范地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尊严,在实践中坚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体现人民意志的宪法得不到党的遵守,也会削弱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拥护。

9.青少年应该怎样增强宪法观念?

①认真学习宪法,了解宪法的性质和基本内容。

②在日常生活中养成遵守和维护宪法的习惯。如:严肃认真的参加升国旗、唱国歌等仪式; ③要以各种形式向群众宣传宪法,并同违反宪法的行为作斗争,用实际行动捍卫宪法的尊严。

10、公民为什么要维护宪法和怎样维护宪法?

①宪法的尊严和权威关系到国家的命运、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公民守法首先就要遵守宪法,不遵守宪法也就意味着其他法律得不到真正的实施。

②增强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意识,树立宪法观念,大力宣传宪法在国家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11.依法治国含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就是指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依法进行。它要求国家公职人员必须依法行政,公民要严格遵守法律。

12、依法治国意义:

①依法治国是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 ②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③依法治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条件。 ④依法治国也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13.怎样依法治国?

①加强法制建设,树立法制观念。②健全法律监督和制约机制。

14.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15、①有法可依,就是要求国家高度重视和加强立法工作,制定完备的法律,使人们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有法可依是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和先决条件。(重要性) ②有法必依,就是要求任何和组织和个人严格遵守法律的规定。 有法必依是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中心环节。(重要性)

③执法必严,就是要求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在执行法律时做到严格、严肃、严明,切实依据法律规定的内容、原则和程序办事。 执法必严是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重要条件。(重要性)

④违法必究,就是要求对一切违法犯罪行为都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并予以制裁。 违法必究是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重要保障。(重要性)

16.青少年怎样做知法、守法、护法的合格公民?(青少年怎样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做贡献?)

认真学法,对法律提倡做的事情积极去做,法律规定的事情一定去做,法律不允许做的事情坚决不做,逐步增强守法意识,树立法治观念,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

17.①法律监督的主要内容包括立法监督,执法监督,司法监督。

法律监督的重要性:法律监督是整个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环节,是实现依法治国的重要手段。

18、①立法监督

立法监督主要是对国家、地方和行政立法活动的监督,防止违宪立法,从而保证宪法的尊严和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 ②执法监督

执法监督是为了保证各项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促进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依法行使执法权而进行的监督。 ③司法监督

司法监督是对司法活动的合法性进行的监督。司法监督的主体包括:国家权力机关、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各种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以及司法机关对自身系统的监督。司法监督意义(作用):国家通过司法监督实现司法公正。 19.在我国,每个公民都依法享有监督权:

①公民行使批评建议权的途径:公民可以通过提出批评建议、新闻报道、来信来访等形式来行使批评建议权。

②公民依法行使批评建议权的重要意义:公民依法行使批评、建议权,有利于国家机关加强廉政建设,监督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格依法办事,防止违法乱纪现象;有利于促进国家机关提高决策水平和办事效率。

③青少年要学会依法行使批评建议权

上一篇:不怕没机会就怕没准备下一篇:北师大八年级上册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