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效应最强影评

2022-07-03

第一篇:蝴蝶效应最强影评

蝴蝶效应影评

如果、重来

——蝴蝶效应影评

没有人会不想弥补过去的伤痕。泛黄的日记永恒记载着盘亘在心底的遗憾。如果有可以重来的机会,相信所有人的第一反应都是要回到过去,改变之后的人生轨迹。然而——弥补过去真的会让人过上称心如意的生活么?

蝴蝶效应无疑为观众们提出了这个问题。当埃文一次次疲倦地往返于记忆与现实之间时,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似乎每次他的设想总会出一些意想不到的差错,结局愈发糟糕,别人的记忆是一部准确严密的电影,可以暂停、回放、继续;他的记忆却是一个巨大的拼盘,脑袋里装着的都是杂乱残缺的碎片。他兴奋而歇斯底里地拼起这些碎片,在痛苦的拼接中,他的心中已经有了整幅画面——那是他的精心策划。换言之,是一种对未来大胆而有力的想象。可是关于未来的想象总不如对历史的描述那么有把握。在严密的思维逻辑结构下,历史清晰明了,未来却如一团雾般不可捉摸。因而蝴蝶效应的发生在时空上产生了巨大的不公正。人在历史上是主宰者,在未来面前却成了受审者。 当蝴蝶开始扇翅,时间链条的末端便会凭空多出一场飓风,而对于每个渺小的个体来说,那飓风便彻底的改变了他的生活。混沌理论学再次体现得淋漓尽致,手上的钉痕暗示着殉道者的磨难,埃文的悲剧之处在于他像古希腊悲剧一样震撼人心——一次次疲于奔命,却无法改变捉弄人的宿命。

人类似乎永远不能回头。这或许是一个永久的遗憾,但也可能是最好的不能选择的选择。其实每个人都会在一个环境下作出最有利于自己的选择,至于过后的后悔,不外乎是因为视野开阔后才发现自己当时的粗浅见识。

人生若只如初见。“若”这一字耐人寻味。因为不再只如初见,才会期望回到过去,期望改变。心中一遍遍地问自己,如果可以回到过去自己要去改变什么。当往事一同袭来,那些伤心的事如同决堤般顷泻而出。此刻,似乎也只有眼泪才能抒发出心中的郁结。影片最终选择的结局是离开对方的世界,是不是因为没有开始就没有结局,没有了甜蜜也就没有了悲伤,是不是宁愿没有出生在这个世上,才是对痛苦解脱的唯一办法?

如果,重来?如果可以重来,希望不再重来……

第二篇:舍得---《蝴蝶效应》影评

舍得

-----《蝴蝶效应》影评

生活是一场现场直播,永远没有NG。所以我们必须对自己一言一行负责,最好不要做令自己后悔的事情,因为世界上唯一没有的药就是后悔药。但是生活的精彩就是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所以人人都会对自己的生活有这样或者那样的期待,不过总的来说每个人总是希望自己会更好一些。就如《蝴蝶效应》中的埃文一样,一次次的改变自己的过去,只为自己爱的人、自己过得更好。

蝴蝶效应是气象学家洛伦兹1963年提出来的。其大意为:一只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其原因在于:蝴蝶翅膀的运动,导致其身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并引起微弱气流的产生,而微弱气流的产生又会引起它四周空气或其他系统产生相应的变化,由此引起连锁反映,最终导致其他系统的极大变化。

《蝴蝶效应》中的主人公埃文,他的童年有一些可怕的记忆残留在他的脑海中,缠绕的他,令他不能安心的生活,所以他决定记日记,但是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自己可以通过日记回到过去并改变未来。童年的一些事情是微小的,但是对未来有着巨大的影响,usoyi这就是为什么电影叫《蝴蝶效应》的原因吧。

埃文回到过去有很多次,但是第一次他回到过去是茫然的、是不知所措的,他只是顺其事情的发展,眼真真的看自己的小狗被托米烧死。但还后来他尝试回去的几次都是具有一定的目的性,都是为了改变未来的不幸。但最终他舍弃了与凯利的相识,改变了未来,没有了沦为妓女的凯利、,没有成为兰尼女朋友的凯利、没有入狱的自己、没有靠药物维持生命的妈妈…但是,他和凯利还是在人海茫茫中相遇了,只是似曾相识,最终擦肩而过。他舍弃了于凯丽的相识相知相恋,但是他得到了他的朋友、亲人都过得比原来发展轨迹过得要好,这就是舍得的真谛,只要有舍就有得。

整部影片的色彩对比强烈。大都比较学时代的埃文出现的环境都比较昏暗,他的服装业已黑色、深蓝色等深色为主,而且还会伴随着红色的血液,这样的视觉冲击给我们营造了一种压抑、恐怖的氛围。正是这样的冲击让我们期待着他的下一次穿越回到小时候,希望改变现在他的窘迫。但是当他回到小时候的时候,明亮的天空,艳丽的服装,虽然他的童年有许多的噩梦,但是这样视觉与心理的差距令我感受到了一种紧迫感。这样一明一暗的视觉冲击,营造了恐怖,加快了观看的心里速度。色彩是影片一大成功!

影片的剪辑技巧更是无可厚非的。埃文一次次的穿越,我们非但没有感到突兀,反而感到合情合理,是顺应剧情发展的。例如,埃文知道凯利因小时候被父亲强迫拍摄了一段影像自杀,从凯利墓地回来的埃文,读了那天的日子,他回到了过去改变了那一段不美好的回忆,这样的剧情是合理,是我们搜期待的,影片的剪辑、故事的发展史符合观众观看心理的。但还故事还是没有结束,反而越来越糟糕,凯利的弟弟出狱后威胁了埃文,埃文错手杀害了汤米被捕入狱。狱中的埃文想要改变现状,有一次通过日记穿越回了托米杀害他的小狗那一天,他递给了兰尼一把利器,兰尼杀死了托米,兰尼被送入精神病院,凯利沦为了妓女、吸毒者。埃文面对愈来愈糟糕的生后状况,选择了再一次的穿越,他救下了要即将被炸弹炸死的那对母女,但是他失去了双手,凯利成为了兰尼的女朋友,他的母亲依靠药物维持生存,面对如此的生活状况,他再一次穿越。这样的他放弃了与凯利的相识相知,他恐吓年幼的凯利,凯利和托米跟随他们的母亲走了,埃文烧掉了所有的日记。大家都过上稳定的生后,不过在人海茫茫中,他与凯利相遇了,只是似曾相识,却不在有交集。通过剪辑将这一切都合理化,而且埃文每一次的穿越都伴随着一个特效,日记字迹的跳跃,仿佛流失的时间;埃文所处空间的模糊、变形、扭曲,仿佛时空隧道,带我们找到的埃文遗失的记忆,改变过去,改变未来。剪辑带给我们视觉的绝对冲击,让我们仿佛生临其境一般。

蝴蝶效应本就是混沌系统,埃文的不断改变就如那只振翅的蝴蝶,小小的改变,但是总会引发很大的风暴,埃文每次的改变,他身边的朋友或亲人总会受到伤害,这样的大风暴令这个极具责任感的男子总是处于愧疚中,最终他舍弃了凯利,得到了大家的平安、幸福。

影片中的埃文,他的服装造型也是特殊的,黑密的头发知道肩膀,额前的刘海下有一双迷失的眼睛,络腮的胡子,给人的感觉就邋里邋遢但还不是风度的神秘;他的脸是苍白的,有一种病态的感觉,这样的他有种自毁形象的感觉,与平日里我们所见的那个干净的气质男完全不同,到那时这样的他反到更有一种别样的味道。

看了《蝴蝶效应》我感触颇多,我们没有男主人公回到过去的特异功能,所以我们面对不可重复的下在,我们需要的是尽量然自己做到最好,不要做让自己后悔终身的事情。当我们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当我们沮丧的时候、不要放弃自己,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思考问题,也许现在不是自己所期待的那么好,但或许现在已是我们可以做到的最好了。这样我们便会快乐很多。更重要的是我们不可以面对生活迷失自己,我们不能子啊日益变化的世界中放弃希望,足够的勇气,坚定的信念,我们要改变现在而不是追究过去,只要我们不断的改正自己的缺点,不断地学习,我们的未来会愈来愈贴近我们所想的。同时我们要学会舍得,有舍才会有得,我们要从大的方向去思考,不要为了眼前的利益放弃长远的利益。多为自己的以后考虑考虑。

王菲曾唱道:就像蝴蝶飞不过沧海,没有谁忍心责怪。面对比生命更加难以背负的记忆,爱情只好暂时退居二线。埃文他的爱情就这样退居了二线,因为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他去做,朋友的生命、朋友的快乐、母亲的笑容,这仅仅需要舍弃自己的一点点爱情,而那些却都可以得到。小小的改变,大大的收获,何乐而不为呢?

《蝴蝶效应》教会我们舍得,教会我们快乐现在,满足现在,为未来努力!

第三篇:蝴蝶效应、低俗小说影评

专业:2011级广告学姓名:黄梅冰学号:122612011091班级:(2)

《蝴蝶效应》《低俗小说》《罗拉快跑》都是情节设置巧妙、结构独特的影片。

《蝴蝶效应》离奇的为埃文设置了闪回的特异功能,由此引发一连串的耐人寻味的改变命运的故事。其中一个微小的改变,都可能引起以后的巨大差别。但是,埃文不是上帝,他只能对自己做出改变,而不能直接改变别人。片子里不断地出现矛盾冲突和转折,来折磨着主人公埃文,也使故事更加曲折,让观众有更多看下去的欲望。刚刚觉得改变完美了,就会出现一个强烈的消极的转折,让埃文重新陷入现实与过去的矛盾中。接下来的就是新一轮的改变,新的一轮的期待。时序上,片子总体说应该是插叙,但又不是完全的插叙,埃文的每个命运都是用顺序的方式进行,但几个命运的衔接就成了标准的插叙了。

《低俗小说》采用的是“环状叙事结构”,影片中各个部分不分首尾,互补结构,开头和结尾相连。例如,开始的小南瓜与小兔兔抢劫的场景,在片尾有呼应起来。这样的结构,被导演用来暗示暴力故事的周而复始,不断出现。也就是说在现实中类似影片中的情节总在发生,永不停歇。《低俗小说》还运用了“多角度”,举几个例子:在“香艳故事”中作为男主角的文森,相对于蜜亚在故事中的形象是保护者,可以说是相当正面的角色。但是到了“拳击手的故事”中,文森变成了一个只露了一面就被射杀的无名之辈。再比如:朱尔斯在与文森一起射杀公寓中的人时,毫无疑问其形象是一个“杀手”,但是在影片的后面,邦尼和南瓜头抢劫餐馆时,很明显朱利斯的形象已经不再是“杀手”而是一种拯救者的形象。这样的“多角度”无疑是在告诉我们,在一起事件中的每个参与者,都有其自己参与到该事件中一系列原因和自身的状态,而处于不同时间和状态中的同一个人,其角色也是大相径庭的。偶发事件对人命运的改变。蜜亚的吸毒过量、布奇和马沙的巧遇、朱尔斯经历的“神迹”以及餐馆里的抢劫等等都是生活中的偶发事件,而正是这些看似偶然的事情改变了人物的命运。 《罗拉快跑》虚构了罗拉在拯救男友过程中三种不同命运,每一种经过都是虚构,但却都有可能发生。这三段不同的故事看起来没有关系,实际上都有联系。如在第一段中罗拉不会开枪的保险栓,是曼尼教会她怎样开保险栓,第二段里当罗拉拿枪威胁父亲的时候她已经会使用枪了,这体现了与第一段的联系。所有这些都体现了影片的主题-----命运的必然性与偶然性。从片子中,我们看到被罗拉撞的保姆也许因为心情恶劣而绑架婴儿,最终被警察拘捕,走向监狱;她同时也有可能因罗拉的擦撞一时驻足,接着偶遇慈善团体,渐渐被同化成一个社会义工;也有可能因为罗拉的一次碰撞,接下来去买了彩票,竟然幸运地中了大奖,成为富翁,这样南辕北辙的人生发展都体现出这是一个因果无限牵连的世界,一切都在变化中,一切都是未知的。

《蝴蝶效应》《低俗小说》《罗拉快跑》都展现了某些相似的地方,如果过去某种细节被改变,接下来的事情完全会出现另一个结果,从而改变人的命运。但不同的是,《蝴蝶效应》还是太过于严肃,而《罗拉快跑》则是具有相当的娱乐性和可观赏性的,他的娱乐性就在于将严肃的哲学命题彻底的游戏化,甚至包括刻意使用了娱乐性非常强的音乐和节奏。

第四篇:《蝴蝶梦》影评

《蝴蝶梦》这部影片开始是一段回忆的画外音,很响,也很刺耳。这个声音配合幽暗的画面,幽深幽深的。当时,我的感觉就是紧张、恐惧和不安,我在想:这个恐怖气氛到底暗示着什么?随着剧情的演变,出现了一个古怪、忧伤 、精神恍惚但却很有魅力的男人,他站在法国南部海滨的一座悬崖上,开始眼睛直盯前方,然后向前挪了一小步。“他在想什么?又想干什么?”突然,一声惊叫打断了他的沉思,一个年轻女子出现了,她慌慌张张,以为这位先生要跳海自尽,所以上前喝止,这时这位男人很不爽,一个尽儿的叫她别鬼叫,她解释说是来到附近画画的。

就这样,一个鲁莽的举动让两人很快结识,然后很快成为一对亲密的恋人,随着剧情的发展,我们知道了,这位英俊潇洒的男人名字叫梅西,是一个贵族富豪,几年前的丧妻令他沉痛不已。而那个年轻女子只是一个贴身使女。于是,他们开始约会,梅西逐渐爱上了这个天真、善良的姑娘,就在她要随主人范哈柏夫人离去的时候,他向她正式求婚。很快,梅西带着他新婚的妻子回到了自己在英国的庄园。

幸福的生活就要铺开,新婚女子在这庄园会事事顺利吗?我们不知道,但是范哈柏夫人对年轻女子说过一句暗示性的话,“我看你不适合做梦得里的女主人。”的确,这个新婚妻子一次次碰壁,遭遇到了阴森的“寒流”。 她发现这个庄园到处可见梅西前妻丽贝卡的影子,她的名字,在家具留下痕迹,就像管家丹弗斯夫人说的那样,仿佛脚步声都时刻回应着梦得里,丽贝卡影响着庄园里的一切。似乎所有的

人都对丽贝卡有崇拜之情,特别是庄园里那个严厉的丹弗斯夫人明显流露出对新夫人的充满厌恶、仇恨,和对丽贝卡的崇拜。丽贝卡犹如梦魇般弥漫在曼德利庄园,事情开始变得越来越复杂。新的女主人努力适应新环境,她想知道丈夫的过去,可是梅西也不愿意解释这一切,她觉得梅西内心还有旧情,所有这一切似乎都在给她一个暗示:她的丈夫将永远——而且只爱丽贝卡。

看了这段剧情,我们都很同情新夫人,特别是丹弗斯夫人用恐怖的声音唆使她跳河的时候,我们觉得她很可怜,所以眼泪也出来了。生活要继续,她很嫉妒丽贝卡,更加痛苦。过去发生的事好像并没有那么简单,逝去的仿佛隐藏着很多的秘密,而丽贝卡远远不是表面上看起来那么圣洁、美丽。但每次当她问起梅西关于丽贝卡的事时,他总是忧郁、沉默,甚至大发雷霆,她很害怕,好像也没办法。她的猜疑、梅西的沉默,在这对新婚夫妇之间划下了越来越深的裂痕。终于,为了挽回新婚妻子的心,梅西承认是他杀死了丽贝卡,并把丽贝卡沉尸大海。 看到这里,吃惊是我们唯一的感觉,剧情又设下了一个悬念,我们又怀着沉重的心等待“为什么”。

经过很多挣扎后,丽贝卡的尸体被人发现了,她的死因重新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经过调查,最终还是真相大白:丽贝卡是自杀死的,却把一切布置得像梅西亲手杀死的样子来报复他。

这是给观者的一个满意的答案,我们都松了一口气,以为这对夫妇经历了重重困难,可以幸福生活了。可变态的丹弗斯夫人却说:“不

要看到他们的幸福”。于是在绝望中点起大火,与曼德利庄园一起化为灰烬…… 很遗憾,这美丽的梦得里就灰飞烟灭了。

看完了结局,观者不觉有了疑问:影片《蝴蝶梦》的蝴蝶到底是指谁?对此有几种看法:一种认为是年轻女子,因为她是实实在在的,蝴蝶的意思基本上代表新婚女子,为什么呢?电影里说,女主人公在梦里回到梦得里,之后想起住在法国南部的奇怪的日子,一切由梦开始, 影片就围绕这段回忆展开。另一种认为是丽贝卡,因为虽然丽贝卡是虚有的,但她却是贯穿全剧的线索,而这位年轻女子只是陪衬。最后一种认为蝴蝶是两个女人的结合体。

对此我想发表我的看法:蝴蝶,我觉得指的是丽贝卡。因为人生就像是一场梦,像蝴蝶那麽美丽绚烂,但却是短暂,到头来不过是一场空。rebecca从一开始就深入人心 ,她像蝴蝶那么美那么神秘 ,总是给女主人可以说是一种压力。我们每一个人的思绪都围绕着rebecca展开,最后,谜底揭开,如梦初醒,回想rebecca的存在,的确是如一场蝴蝶梦一般。所以,依我看,《蝴蝶梦》中蝴蝶还是比较倾向丽贝卡的。但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谁对谁错。

我觉得看了这部电影,从头到尾都挺紧张的,好像跟着影片里面的“我”一起在那个大宅子里历险。善于设悬念,做到松驰有度,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让观者回味无穷。这是电影的成功之处。

第五篇:人并不想理性,斯德哥而摩效应 我的唐朝兄弟影评

一些事情,看起来很不顺心,可是,我有隐约的感觉,自己是可以控制局面的。

我想说什么呢?比如她不高兴了,她要闹事了,我要怪她吗?我也已经看到自己的行为可以对她有影响。我可以影响事物的发展方向。一些事物,你要避开,因为你没有时间,也不太感兴趣。有些事情,你不要躲开,你可以影响它。

以前,我认为自己吃亏了,我被蒙在鼓里了。现在,我知道,是我没有注意这个问题,它一直都存在,而我假定它是某个样子,虽然事情并不是我想象的样子,我却视而不见。今后还是要看清人性点。防范是很重要的。

说防范,也不是你整天就那么提心吊胆的,而是当麻烦出现时,你要正视它,好好地认识它,改变一下思路。别那么认真死板地按照自己认定的世界看问题,自己还是要做个新鲜者,也就是你得承认这个世界你并不知道,你要象到了国外,象对待那些你根本不认识的人那样,保留一些学习和重新认识事物的心理状态。

把自己的疑问都说给她听,是很愚蠢的。我应该去影响她,而不是抛给她很多的思考和疑问。这就象很多人只想知道怎么做,而不想知道为什么这么做。比如,我想跟她说我的一些困惑,去问她很多的问题,她本来就是个多疑的人,她会觉得自己受到了伤害。我只是想提出一些问题给她,可是,却伤害了她。我自己也想,如果有人这样给我提问题,我也很烦,而且,在我内心平静的时候,我也很不愿意思考一些复杂的深刻的问题,我只是想愉快简单。何必去打扰他人的愉快和简单呢?你只

要能把事情处理好,不要太要求别人太多,放给他自己去做吧。

比如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我本人感觉父母对我有了不好的影响,他们的状况干涉和影响到了我,那我该怎么办?以前我总是想安排他们,想让他们按照我设想的情况进展。可是,他们明白不了我的意思。我很生气,结果搞得他们不愉快,我自己也很难受。其实,我也可以默默地把事情给处理了,让他们也很舒服地接受。虽然,我也有那样的感觉,就是好象我欺骗了他们似的。可是,如果我把事情都讲得那么清楚,非但他们不理解,于事无补。

有时候,我也有那样的感觉,就是怎么过都无所谓,只要开心舒服就行了,是否理性,是否正确,都懒得管。这何尝不是很多人的想法?在调节矛盾和治病的时候,如果你真的把真相告诉了病人,反倒使事情难办了。所以,安慰剂的使用,是不能告诉病人的,同样,暗示和催眠,如果你说得太清楚,这个事情就办不了了,或者效果就打折了。

古代,有很多治病的方法都不说明理由,包括易经,都不说明真相,这样反而对很多人很有用。就象开车和吃饭,非要搞明白车的原理和饭的营养成分吗?我只要知道怎么开,和我只要知道它有营养就行了,不想知道太多。我也不知道古人是真的不知道他们的一些做法的真实内涵,只是知道这样作有效,还是,他们知道内涵,而所谓天机不可泄露呢?但是,我知道一定有一部分人是知道他们的噱头的,但是他们就是不讲明白。就比如魔术,他们把人搞得很神奇,但是,搞魔术的人自己知道,他们只是搞了个很无聊的把戏而已。

并非人人都愿意理性,还有个原因,就是理性很麻烦,如果事事理性他

们也无法生活了,所以,不那么理性,其实也是个明智的做法。所以,理性现在的条件还不够。

再何况,连荣格,都说,潜意识占很大的比重。潜意识,其实只是一些经验,甚至有很多是古代的经验的遗传,是些没有理解的东西,但好象它给了人一些启迪,所以,又由于认识不清,所以,就成了潜意识。所以,潜意识往往能给人重大的启示。因为它们,往往是以前发生过的事情的经验。

我看鸡,它们在被翻了身的时候,竟然会象死了一样,不动了。我认为,它们是经验的总结,那就是,当被捕猎的时候,它们就认为自己必定会死,所以挣扎是没有用的,徒增痛苦,所以,这个时候它们就给自己催眠了,毫无痛苦,甚至带着上天堂的感觉而死去,倒也是件美事。斯德哥而摩效应就是这么回事,其实是受害者对自己的自然保护。那些濒死的人,都有一些美好的感觉,并没有痛苦,其实也是自我保护。这样的自我保护,也是我们的祖先看到一些死亡无法抗拒,他们就认可了这样的死亡,事先就有了应对的办法,等到死亡真的来临时,那样的美好感觉就出来了。这样的应对,已经遗传给我们了,所以,虽然我们并没有作过这样的应对准备,但是,我们潜意识里是有这样的因子的。 上面的这些发现,其实都是有很大的实际应用价值的。

影片评论

2这部《我的唐朝兄弟》一开始就号称高仿黑泽明,我就想看看他能模仿到什么程度,结果没想到,不光形似,还真有点黑泽明的神韵。开始挺可乐的,后来笑不出来了,感觉导演是在想说些和所谓“江湖”“诗人”完全不一样的故事,而且根本就没唐朝

什么事,平时我们说起唐明汉武,都说得如何如何辉煌,“强汉”“盛唐”什么的,可这部片子里有体现吗?两强盗抢到黄金财宝依然横行霸道、当兵的一露脸不是强奸妇女,就是烧杀屠戮、那么大一个村村长不说话(电影里面不叫村长叫“里正”)全村人就不知道该干嘛了,不光蠢还没骨气,这哪里是唐朝盛世的感觉?唯一的一个正面点的形象就是导演客串的李白,但是这个小插曲其实在我看来不是导演编剧心血来潮戏瘾来了加进去的,而是少了这段这电影就不完整了。我看了下百度词条对这电影的介绍,看形式应该是官方宣传写的文案,不过这文案到底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写的啊,还是故意写得避开重点?当然还有一个可能,就是我在过度联想穿凿附会,但是,要注意,对于一个野心要模仿黑泽明的导演来说,只是模仿个壳只会招来嘲笑,就比如张谋财的《英雄》。要知道黑泽明最牛逼之处不在于画一般唯美的镜头(当然他的镜头也很牛逼就是了),而是“人文关怀”,人文关怀说白了就是人不能像狗一样活着,要有尊严,当年张谋财就是看了李安靠《卧虎藏龙》拿奥斯卡了嫉妒了结果拍出来个《英雄》,结果成了说要大一统不怕牺牲点人,牺牲小我完成大我这种很东方化很集体主义的东西,恰恰是奥斯卡评委最痛恨的东西,傻子都不会给你奖啊。扯远了……拍《唐朝兄弟》的导演杨树鹏要学黑泽明的皮肯定也要他的骨,所以我比较有把握这不是穿凿附会。

一开始陈六在院子里看到官兵就拉着罗娘往屋里跑,注意这里,陈六和十三是强盗,见到兵就躲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可是为什么要抓罗娘一起呢?观众一般反应就是怕罗娘告发,但实际情况是罗娘出来后十三才和罗娘他爹马七说打劫的,罗娘不知道,而陈六又第一眼看到罗娘眼睛都直了,这样唯一的解释就是陈六在外面粗闯荡江湖知道这些当兵的不是啥好东西(电影后来剧情也挑明了),他们是强盗名正言顺地抢劫,官兵那是更名正言顺地烧杀劫掠,老百姓那完全是肥肉。

然后是村民的蠢和村长的迂腐,村民完全是靠村长指挥干活的,没村长啥事也不会干,那个村长一副讨嫌样,自以为是的嘴脸,对强盗嘴里喊着“大唐律例”见到当兵的强奸却不敢放一个屁,这里村民和村长都表现出一个特点:没有独立人格。

电影最亮最点题的地方其实就是看似不着边际的李白出场,李白那段陈三问了一句话:“你们这些诗人不耕地,不打劫,靠什么为生?” 李白回答:“卖诗为生,长安那些达官贵人,看到我的诗,觉得喜欢,就出钱买。”(大意是这样)这里才是我们的大唐盛世,有显贵,有李白,有诗歌,这才是我们被灌输出来的大唐盛世的概念,可是这个场景,却说得明明白白,这些所谓达官贵人,这些文人知识分子,这些上层人士,已经和中国的下层社会完全脱节了,达官贵人不为民请命,知识分子不开启民智,社会上层在风花雪月,下层却要面对民贼官匪,这里才是导演的用意所在,那就是:所谓的盛世,已经和这些普通人完全没关系了!

另一个亮点是十三的结局,陈六为了罗娘要留下来,给马七做农活,实际上已经是村里人了,十三虽然不愿意,但也没对村民有敌意,在村长引来官兵的时候,陈六和十三知道这群当兵的不是好东西,着急地喊村民离开的时候,这两个土匪强盗其实已经把村民看做是自己人了。等当兵的烧杀完之后,幸存的几个人围在火堆旁,村长的眼神都变了,我以为是他觉悟了,要反抗了,结果根本没想到,他居然趁其不备对

十三下了毒手。

看到这,我想起一件事,在饭否这个网站上,有很多讨论政治的人,经常发表一些“不和谐”的言论,当然也有更多的只是在上面拉家常的,在饭否上经常能看到这些拉家常的人对说政治的人的攻击,理由是为了不让饭否被和谐,最后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饭否至今还死着,但是问题的关键是这事谁的错呢?难道是那些讨论不和谐话题的人的错?把网站的被和谐归罪于那些讨论政治的人这个逻辑有个术语来形容很适合,那就是斯德哥尔摩症候群,这样的逻辑不光在网上经常能看到,在中国现实中更多,现在看了《唐朝兄弟》,才知道原来唐朝时这种统治传统就已经源远流长了。电影的开头与结局是一起的,都过了50年了,这村还是一个模样,甚至更落后,见到生人居然认为是妖怪。

上一篇:火车晚点一般多久下一篇:婚答谢宴会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