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辐射环境管理现状及对策

2022-09-11

1 电磁辐射污染及危害

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 信息时代的到来给我们带来人与人之间的高效交流与沟通。电视塔、广播站、雷达、卫星等伴有电磁辐射的设备也越来越多。由于大部分电磁辐射都是有用发射, 故环境中电磁波能量密度增大将是发展趋势, 但电磁辐射本身却逐渐成为重要的环境污染因素。我国近20年来经济发展迅速, 电磁电子技术等应用越来越广泛, 使得城市区域空间电磁环境更为复杂。电磁辐射是指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由源发射到空间和在空间传播的现象。当电磁辐射源增多和能量的增强必然带来生活空间的电磁辐射场强密度的增加, 或多或少会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影响甚至危害。

电磁辐射污染可以引起两方面危害, 一方面是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另一方面是对电子设备造成的干扰。对人体健康方面的危害主要体现为致热效应和非致热效应两个方面。当电磁场的辐射强度在一定量值范围内, 它可以使人的身体产生温热作用, 而有益于人体健康, 这是积极的一面, 但是当电磁场的强度超过一定量度时, 将使人体体温或局部组织温度急剧升高, 破坏热平衡而危害健康。非致热效应体现在对神经系统和对血液及对身体的累积效应, 引起机能性改变。对设备的干扰主要是强烈的电磁辐射可以致使某些仪器不能正常工作, 造成通信信息失误或中断等。

2 我国电磁辐射污染现状及存在问题

2.1我国电磁辐射热点问题如下

(1) 通信系统发射设备。

全国各类通信系统发射设备具有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的特点。如广播电视发射塔、中波广播发射台、移动通信基站、卫星地球站雷达及导航设备。这里问题较多, 群众反映最多影响面最广的就是移动通信网。主要是通信基站天线低于周围建筑, 天线主射方向离敏感建筑群距离较近等。

(2) 超高压输电线和变电站。

随着经济发展城市用电量剧增, 电力部门加大市内电力建设, 110k V和220k V高压变电站在一些城市市区比比皆是。这些高压输变电线路、变电站可产生工频电磁场, 如果场强过高也会造成污染, 对人们的健康造成危害。

(3) 工业、科研、医疗高频设备。

在市区内分布数量众多的工业、科研、医疗高频设备。这些设备在工作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电磁能量泄露, 造成对工作区域的电磁污染。但是这些高频设备一般对外环境影响不大或没有影响。

(4) 电气化交通设施影响。

由于交通工具的发展, 使得电气化交通所引发的电磁噪声越发明显。这方面影响主要体现在电磁干扰方面。

(5) 品种繁多的家用电器。

日常生活中的电脑、电视及移动电话等都有辐射。某些品牌的电脑屏幕或是电视机对电磁辐射屏蔽效果很差, 靠近就能测出超过40μw/cm2国家标准限值的情况非常多。

3 电磁辐射环境监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现行体制, 我国目前针对电磁辐射的监管水平还处于起步阶段, 与快速增长的电磁辐射源及日益严重的电磁辐射污染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高效有力的管理电磁辐射环境的工作越发凸显重要性。

我国电磁辐射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1) 电磁辐射污染防治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相关国家标准存在空白和内容冲突。

目前我国就电磁辐射污染防治方面并未出台比较健全的单项法律法规。国家就电磁辐射污染防治作出专门性规定的法律仅有《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1997年国家环保局18号令。此办法内容滞后, 无法适应目前电磁辐射污染防治的需要。且该法为部门规章, 在我国出于部门保护, 相关产业部门起草的立法很难主动考虑电磁辐射污染问题。此规定对电磁辐射监管的规定比较笼统, 可操作性不强。

迄今为止, 我国还没有针对电磁辐射制定统一的相关标准。目前我国环境电磁辐射国家标准最常用的是1988年国家环境保护局发布的《电磁辐射防护规定》 (GB8702-88) 和1989年国家卫生部发布的《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 (GB9175-1988) 。这两个标准对环境电磁波强度容许限制规定不一致。其中《电磁辐射防护规定》里公众导出限值比《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要宽。还有一些行业电磁波标准也各有不同。

(2) 相关电磁辐射的管理职能存在交叉且专业性较强。

我国电磁辐射监管以国家环保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为主体, 其他职能部门配合的体制。这致使各部门之间存在职能交叉, 职责不清。例如经常出现由于规划方面导致的电磁辐射纠纷。由于电磁辐射环境监测、管理的专业性较强, 县市级环保部门往往因仪器配备不足和技术力量缺乏等导致监管工作难以开展。所以辐射环境管理机制的健全和完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3) 电磁辐射相关知识普及及宣传不足。

由于现在的网络通讯发达, 国内外信息媒体经常报道有关电磁辐射危害, 加上长期以来对电磁辐射相关知识普及不足, 人们对电磁辐射唯恐避之不及。当然过高的电磁辐射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但绝大多数情况下, 电磁辐射水平还是可以控制在标准以内的, 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4 创新管理模式, 做好电磁辐射污染防治

(1) 强化电磁辐射立法, 统一电磁辐射相关国家标准。

现有相关电磁辐射法律法规基本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末制定的, 内容滞后, 具有明显局限性, 已不适应电磁辐射监管的工作需求。适时制定电磁辐射相关的专项法律势在必行。另外, 应该尽快出台一个合理、协调、统一的电磁辐射标准。建立统一的电磁辐射相关标准是提高电磁辐射监管能力的基础。

(2) 积极开展部门协作, 建立部门联席会议。

通过积极开展相关部门交流与协作, 建立部门联席会议方式等共同加强电磁辐射监管工作, 有助于发挥各自优势, 相互支持, 建立起高效的管理机制, 彻底根除推诿扯皮等现象。

(3) 加强环保队伍自身素质建设, 运用科学建立电磁辐射监测网络。

电磁辐射污染作为一个专业的重要的环境污染要素的出现, 对我们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环保队伍自身的素质建设, 尤其对从事电磁辐射环境管理人员的知识层面, 业务水平应当予以拓宽和提高。另外, 可以运用先进的环境实时分析监测技术, 如GIS等实时控制和发现某些可控污染源辐射状况变化, 有效控制电磁辐射污染。

(4) 宣传普及电磁辐射知识是电磁辐射监管工作长效的根本。

由于缺乏必要的防护知识, 人们往往对电磁辐射产生的危害很恐慌。应该正确引导舆论媒体, 加大正面宣传, 普及电磁辐射防护常识, 消除人们在电磁辐射方面的错误认识。

摘要:简要介绍电磁辐射污染及危害, 分析我国电磁辐射污染源热点及辐射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相关法律法规, 行业部门协作, 自身队伍建设等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关键词:电磁辐射,污染,法律

参考文献

[1] 国家环保局.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局第18号局令发布, 1997-3-25.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电磁辐射防护规定, GB8702-88国家环保局, 1988.

[3] 陆继根.辐射环境保护教程[M].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6, 4, 第1版.

上一篇:浅议施工企业项目成本控制下一篇:临产孕妇凝血指标的检测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