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中国古代史总结

2022-08-12

总结是在项目、工作、时期后,对整个过程进行反思,以分析出有参考作用的报告,用于为以后工作的实施,提供明确的参考。所以,编写一份总结十分重要,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高三中国古代史总结》,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第一篇:高三中国古代史总结

高三中国古代史教案--第五章

第五章 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

——五代、辽、宋、夏、金、元

[阶段特征] 主要线索和阶段特征:本单元叙述的是从朱温907年建立后梁到1368年元朝灭亡共460多年的历史,涉及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各封建王朝。

唐灭亡后的50余年中,中原地区相继出现五个朝代;与其并存的先后有南方和山西的十个割据政权,史称五代十国。10世纪初,北方的契丹建立辽。960年北宋建立,开始统一活动,相继实现了中原和南方的统一。中国境内处于辽、宋、夏先鼎立。女真兴起后,灭辽和攻宋后,又出现了金与南宋的对峙。蒙古建国后,势力渐强,开始统一活动,建立元朝.实现了中国的大一统。这是中国封建社会继续向前发展的历史,也是中国各民族又一次重新组合时期。我国反复处于分裂割据和南北对峙局面,各民族政权先后并立,少数民族先后完成了封建化的进程,民族融合进一步发展。宋代和元朝,进一步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消除了藩镇割据。在与各少数民族关系中,宋朝不时处于屈辱状态,但汉族仍保持了主体民族地位。封建经济重心南移,经济高度发展,对外交往也有了新的突破。与此同时,古代文化达到了高度繁荣的水平,出现了许多位于世界领先地位的科技文化成就。 [重点难点] 1.正确认识宋朝的历史地位

宋朝是继五代以后建立起来的统一封建王朝。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人们多称为“弱宋”。如何认识宋朝的历史地位呢?著名宋史专家邓广铭、漆侠都认为,宋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高峰。漆侠曾形象地说到,我国封建社会的总趋势,经历了两个马鞍形,从战国经秦汉是第一个高峰,魏晋时期下降,唐代又逐渐上升,宋代发展为高峰,元代又降下来,明清恢复发展。宋朝的历史地位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评价。政治方面,宋

- 1割据的因素,增长了统一的基础。后周柴荣的改革,大大抑制了藩镇,加强了皇权,增强了国力,并开始了统一战争,为北宋统一奠定了基础。北宋建立后,先确定了完成统一的正确策略,根据“先南后北”的策略,宋太祖、宋太宗在十几年中,陆续消灭了南方和北方的十国,从而结束了长达数百年的藩镇割据。与此同时,在政治、经济上宋太祖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削夺朝中大将兵权,派文臣做知州,改革军制和军队,从而将军权集中于皇帝,消除了藩镇割据的经济、军事基础。 4.如何认识王安石变法

应从三个方面认识:(1)变法是在北宋中期政府面临严重的财政危机、政治危机和边患危机情况下,为实现富国强兵而进行的改革。(2)变法的内容,主要用以调节封建国家与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再分配。它虽使封建政府收入有所增加,军队战斗力有所增强,阶级矛盾有所缓和,但并没有使社会矛盾得以根本解决,因而无法真正缓和严重政治危机。 (3)王安石变法失败原因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变法对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和封建的剥削制度,没有进行任何调整,反而从根本上保护和认可了地主占有的土地。因为变法面临的危机中,政治危机是根本性的。这一危机是由地主兼并土地,阶级矛盾的尖锐造成的。既然如此,变法认可了地主对土地的兼并,也就无法解决农民的问题,当然也就无法缓和社会的主要矛盾。其次,在地主阶级保守派所代表的大地主、大官僚的反对之下,新法被废除。 5.南宋海路贸易发达的原因

促成南宋海外贸易的发展,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客观上:①江南经济已超过北方,经济重心南移。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社会产品的增多,为海外贸易奠定了物质基础。②北方战乱。几个少数民族政权的并立和相互征战,使我国与中亚、西域的联系受阻,南宋只有通过海路去发展对外贸易。③南宋造船业和航海技术的巨大发展,当时已能造出适应海上航行的大海船,而且已经普遍使用指南针。主观上:南宋

- 3

9、猛安谋克制

猛安谋克制原是女真人在氏族社会末期的部落组织,是以血缘为纽带建立起来的。其组织按什伍进位编制,、因有伍长(击柝)、什长(执旗)、谋克(百夫长)、猛安(千夫长)。最初是单纯的出猎组织,后来变成平时出猎、战时作战的组织。随着女真族社会私有制的出现,阶级的分化,原来的猛安谋克已不适应新的形势。完颜阿骨打称帝前,顺应女真族历史发展的趋势,于1114年改造原有的组织,突破了血缘关系,规定以户为计算单位,以三百户为一谋克,设百夫长为首领。十谋克为一猛安,设千夫长为首领。由于实行了“壮者皆兵”即兵民合一制度,猛安谋克既是军事组织,又是地方行政组织(称为猛安谋克户),它是女真族的基本社会组织。金太宗吴乞买统治时期(1123—1134),随着中原占领区域的扩大,金朝统治集团通过括田,搜刮北方土地变为“官田”。这些官田一部分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其余分赐给女真贵族,还有一部分土地分给迁到中原地区的猛安谋克户。猛安谋克的上层分子,把分得的土地佃给汉族农民耕种,这部分女真人就成为新的地主阶级。一般猛安谋克户分得的土地,规定自行耕种。这就加速了女真族的封建化进程。

- 5继续发展――五代、辽、宋、夏、金、元。

一、五代十国的更迭

1.五代十国的概念:对照教材中的《五代十国后期形势地图》。

①时间:907~960年;

②空间:北方:五代:黄河流域先后建立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代除后唐定都洛阳以外,其余都定都开封)

南方:十国:南方前蜀、吴、闽、吴越、楚、南汉、南平、后蜀和南唐等九个割据政权和山西的北汉。

2.五代十国的统治特点 ①北方政权更迭频繁, ②混战不已,

③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阅读P139史料:五代十国割据混战的实质是什么?(唐朝后期藩镇割据的继续和扩大)

影响:①政权更迭频繁,政局不稳。②各割据政权之间的混战不休,使人民蒙受了深重的灾难。

二、南方经济的发展 1.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①南方局势相对稳定,战争较少,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北方人民为了躲避战祸,大量南移,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 ③南方许多国家的统治者采取了一些保境安民、劝课农桑的措施。

回忆:江南经济的开发开始于何时?发展情况如何?

① 开始于三国吴(汉族同山越族共同开发江南)北方农民大量南迁。(比不上北方,大量土地未开垦,产量也很低。)

② 西晋末年,北方重新陷入混乱,大批北方农民迁居南方,直到南朝。北方农民南迁,为南方增加了劳动,也带来了比较进步的生产工具和生

- 7和发展的严重阻碍。

③实现国家统一,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④各国统治者为巩固自身统治,都设法削弱地方势力。 2.周世宗改革 ①政治上:

A.严明法纪,惩治贪官;

B.抑制藩镇,加强中央政权的力量。 ②经济上:

A.招抚流民,垦种荒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核定田亩,均定租赋,减免苛敛,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C.裁汰僧尼,使政府控制的土地和劳动力大为增加。 ③军事上:

A.措施:大力整顿军队,加强训练,严肃军纪,淘汰老弱。 B.作用:后周的军队大大超过其他割据政权的军事力量。 ④评价:周世宗是一位有作为的政治家,他的改革顺应了当时的形势,增强了后周的实力,为后来北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 9消灭了割据政权。结果,于979年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局面;第二,宋太祖采取了“杯酒释兵权”等措施,解除统军大将的兵权和节度使权力;分割宰相权,加强君权;各州设知州和通判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集中财政权和司法权,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结果:使五代以来重臣专权和藩镇割据的基础得以铲除,加强了中央集权,但造成冗兵冗官现象,给北宋种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第三,为了收回幽云地区,多次对辽用兵。结果:宋辽议和,达成了“澶渊之盟”。

1.陈桥兵变和北宋的建立 ①时间:960年;

②地点:东京东北的陈桥驿

③人物: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兵变,他手下的将士把一件黄袍披在赵匡胤的身上,拥立他做皇帝,史称“陈桥兵变”。

④结果:赵匡胤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2.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

①宋太祖:采取“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战略方针,进行统一南北的战争,基本上削平了南方的割据势力。

②宋太宗(宋太祖的弟弟):979年,消灭最后一个割据政权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二、中央集权的强化 1.加强中央集权的背景

①唐朝后期由于藩镇势力的扩张,形成五代十国的局面; ②赵匡胤建立宋朝时,全国仍处于分裂割据状态; ③赵匡胤本人是通过“陈桥兵变”当上皇帝的。 2.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集中军权

①宋太祖解除禁军(国家正规军)将领石守信等人的兵权;

- 11

第二篇:高三历史重要知识点复习:中国古代的对外开放

发布时间:2012-8-22 浏览人数:123 本文编辑:高考学习

一、秦汉时期

特征:时期主要往来的仅限于近邻的朝鲜、日本、越南、泰国、柬埔寨、缅甸等一些国家。直到东汉晚期才和西亚、欧洲有了正式直接往来。

1、丝绸之路

①开通条件

A、西汉国力强盛,经济文化繁荣。

B、张骞通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新纪元。

②路线:长安→河西走廊→玉门关→葱岭→大月氏→安息→大秦。

③意义:促进了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的经济文化交流与友好往来。中国的铁器、丝绸、井渠法、造纸术先后西传,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2、海上丝绸之路

①时间:汉武帝后。

②路线:广东沿海港口→向西沿海岸线→印支半岛南下→马来半岛→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印度半岛南端。

③意义:加强了中国和东南亚、南亚各国的关系,从水路沟通了东西外交圈之间的联系。

3、与安息的交往

①安息利用丝绸之路与汉朝频繁交往。

②安息还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在汉朝与大秦之间进行丝绸转手贸易。

4、与大秦的交往(指古罗马)

①97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至波斯湾,未能到达大秦。

②166年,大秦安敦王朝派出使者到达东汉(此史实记载于《后汉书》中)。

二、隋唐时期

1、隋唐的对外交通

①陆路

A、长安向东到达朝鲜。

B、长安向西经陆上丝绸之路到达印度、伊朗、阿拉伯、欧非国家。

②海路

A、登州、扬州出发到达韩国、日本。

B、广州出发经海上丝绸之路到达波斯湾。

3长安、洛阳成为当时国际大都会。

2、对外交往概况:(见课本)

三、宋元时期

1、南宋时期,指南针传到欧洲。

2、元朝时,火药传到欧洲。

第三篇:高三语文早读材料之二:中国古代著名诗人作家的字、号和简介

早读材料之二 中国古代著名诗人作家的名人字号和简介

早读材料之二

中国古代著名诗人、作家的字、号和作品

古代作家作品常识是中考语文中常考的内容,现依据新课标和教科书推荐的优秀古诗文阅读背诵篇目,筛选梳理出古代重要作家作品的相关常识,供参考。 1.《诗经》:又名“诗三百”,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被列为“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之首。著名篇目有《关雎》《蒹葭》《氓》《硕鼠》《七月》等。 2.屈原:名平,字原,号灵均,战国末期楚国人。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另有波兰的哥白尼、英国的莎士比亚、意大利的但丁)。他用楚辞形式写成了我国第一首长篇政治抒情诗《离骚》,其中的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千古传诵。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就是纪念屈原的。

3.孔子:名丘,字仲尼,世称“圣人”,春秋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私学创办人。孔子及其弟子的主要言行思想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在《论语》20篇中。《论语》各取篇中开头二字为篇名,是儒家经典“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之一。

4.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世称“亚圣”。主要作品为《孟子》7篇,各篇取开头几字为篇名,该书记载了孟子的思想和政治言论,为“四书”之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即出自《孟子》。 5.墨子:名翟,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一般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的辑录,其中《兼爱》《非攻》等代表了墨子的主要思想。《公输》即选自《墨子》。

6.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代表人物。主要作品为《庄子》,道家经典之一,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代表作《逍遥游》。

7.韩非子:战国末期韩国人,荀子的弟子,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著有《韩非子》一书。《扁鹊见蔡桓公》《五蠹》《智子疑邻》等均出自此书。。

8.司马迁:西汉史学家,字子长,别称太史公。主要作品为《史记》,又名《太史公书》,

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3000年的历史,全书130篇,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种体裁。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陈涉世家》即选自《史记》。

9.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之首。代表作有《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等,属乐府歌辞。开创“建安风骨”新风。鲁迅称他是“一个改造文章的祖师”。

10.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谥靖节,东晋著名诗人,我国第一位杰出的田园诗人。代表作有《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园田居》《饮酒》等。 11.王勃:字子安,“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之一。主要作品为《王子安集》。其中《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滕王阁序》最有名。是“初唐四杰”中成就最高的诗人。

12.孟浩然:唐代第一个大量写山水诗的人,与王维齐名,世称“王孟”。主要作品为《过故人庄》《春晓》《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等。

13.王维:字摩诘,官至尚书右丞,故称王右丞,唐朝诗人兼画家。与孟浩然同为盛唐田园山水派代表。主要作品为《使至塞上》《送元二使安西》《竹里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14.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人称“诗仙”。唐代三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之一。主要诗作有《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渡荆门送别》《峨眉山月歌》《行路难》《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等,结为《李太白集》。其诗属浪漫豪放派,是古典浪漫主义艺术的高峰。韩愈称赞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15.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与李白齐名,人称“诗圣”,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主要作品有《望岳》《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楼》《江南逢李龟年》及“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结为《杜工部集》。其诗为现实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被称为“诗史”。

16.岑参:唐朝边塞诗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主要作品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逢入

早读材料之二 中国古代著名诗人作家的名人字号和简介

京使》《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等。

17.韩愈:字退之,官至吏部侍郎,谥号文,世称韩吏部、韩文公,郡望昌黎,又称韩昌黎。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主要作品为《马说》《师说》《进学解》《祭十二郎文》《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等,结为《昌黎先生集》。

18.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与柳宗元合称“刘柳”,与白居易合称“刘白”。主要作品有《陋室铭》《乌衣巷》《秋词》《竹枝词》《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等。 19.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合称“元白”。主要作品有《钱塘湖春行》《观刈麦》《卖炭翁》《长恨歌》《琵琶行》等,自编为《白氏长庆集》。他是现实主义诗歌传统的继承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通俗诗派的代表,相传其诗老妪可懂。

20.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人称柳河东,曾任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并称“韩柳”,“唐宋八大家”之一。主要作品有《捕蛇者说》《三戒》(包括《黔之驴》)、“永州八记”(包括《小石潭记》)等散文,《渔翁》《江雪》等诗。他是中国第一个把寓言正式写成独立的文学作品的作家。

21.杜牧:字牧之,别称小杜,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主要作品有《江南春绝句》《清明》《泊秦淮》《秋夕》《赤壁》《阿房宫赋》等。尤擅七律七绝。 22.李商隐:字义山,晚唐著名诗人。主要作品有《夜雨寄北》《乐游原》《锦瑟》《无题》等。《无题》组诗开创了朦胧诗的先河,其中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名句。

23.李煜:五代时南唐国主,世称李后主。主要作品有《虞美人》《相见欢》等。 24.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主要作品有《岳阳楼记》《渔家傲·秋思》等。兼工诗词散文,属豪放派。

25.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文坛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主要作品有《醉翁亭记》《秋声赋》《六一词》等,结为《欧阳文忠集》《六一诗

话》(我国第一部诗话)。

26.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作品有《元日》《泊船瓜州》《登飞来峰》《伤仲永》《游褒禅山记》等。 27.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大文学家和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主要作品有《题西林壁》《水调歌头》《江城子·密州出猎》《浣溪沙》《赤壁赋》《石钟山记》等。其诗文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其书法自创“苏体”。 28.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著名女词人。主要作品有《如梦令》《武陵春》《声声慢》等,结为《漱玉词》。她是宋代婉约词派中成就最高者。

29.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爱国诗人、词人。主要作品有《书愤》《示儿》《游山西村》《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卜算子·咏梅》等,结为《剑南诗稿》。他是中国古代最高产的诗人(有诗万余首)。

30.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与苏轼并称“苏辛”。主要作品为《稼轩长短句》,名篇有《西江月》《破阵子》《清平乐·村居》等。其词继承并发展了苏轼的豪放词风。 31.文天祥:南宋民族英雄、爱国诗人。主要作品有《正气歌》《过零丁洋》《〈指南录〉后序》等。

32.关汉卿:号已斋叟,元代杂剧(戏曲)作家,我国戏剧史上最伟大的戏剧家,元杂剧的奠基人,“元曲四大家”之一(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所作杂剧以《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最为著名,有《关汉卿戏曲集》。《窦娥冤》是我国戏曲史上典型悲剧之一。

33.马致远:元曲“四大家”之一。主要作品有杂剧《汉宫秋》、散曲《天净沙·秋思》等,元散曲作者中成就最高者之一。

34.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主要作品为《忠义水浒传》,简称《水浒》,是我国第一部反映农民起义的白话长篇章回体小说。《智取生辰纲》即选于此。

35.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主要作品为《三国志通俗演义》(简称《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杨修之死》即出于此。

36.吴承恩:明代小说家。主要作品为《西游记》,是著名长篇章回体神魔小说,是古

早读材料之二 中国古代著名诗人作家的名人字号和简介

典文学中最辉煌的神话作品。

37.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文学家。主要作品《聊斋志异》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言短篇小说集,以谈鬼说狐的方式反映现实。《山市》《狼》即出于此。

38.吴敬梓:清代小说家。主要作品《儒林外史》是一部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范进中举》即选于此。

39.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清代著名小说家。其代表作《红楼梦》是他“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血泪智慧结晶,是我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40.龚自珍: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其诗集《已亥杂诗》共有诗作315首。

古体的七言诗在他手里正式成立,古体的五言诗在他手里变了格调,在“温柔敦厚”外另开“沉着痛快”一派,五律,杜甫以前用来写艳情、写山水,他却用来写广大的实在的人生,拓宽了诗歌领域。他的五律最多,差不多穷尽了这种体制的变化,七律精于组织,富于变化,七绝虽直抒胸臆,但颇有清新刻画之句。他不大做乐府,但他描写社会生活正是乐府的精神,他的写实的态度也源于乐府。

杜甫是一位集大成者和承前启后的诗人,汉魏的浑朴古雅,六朝的藻丽纤秾、淡远韶秀杜甫无一不备。杜甫之后没有一个诗人不直接、间接学他的:韩愈跟着他将诗进一步散文化;而又造奇喻,押险韵,铺张描写,逞才使气,是“沉着痛快”的诗,元稹、白居易将杜甫写实的表现人生的态度理论化,导引了“新乐府”运动。也是元稹,在为杜甫写的墓志铭中,对杜甫的创作进行了全面的评价,并许以最高的地位。两宋诗之冠冕的江西诗派: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三宗都以杜甫为祖、金、元、明之诗坛巨擘都是杜甫为之开先。陆游有诗曰:

千载《诗》亡不复删 少陵谈笑即追还 尝憎晚辈言“诗史” 《清庙》《生民》伯仲间。

他视人们尊杜诗为诗史为不足,必置于雅、颂之音中犹若诗中之经才好。秦观在《韩愈论》中,将孔子与杜甫同提并论,孔子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总结整理之功可用集大成者来赞,“呜呼,杜氏。。。亦集诗文之大成者欤”,虽未直接称圣,实亦许之矣。到了明代,杜甫已经正是被称为诗圣了。 正是因为杜甫推崇儒家思想,再加上其诗歌的影响,才被后世称为诗圣."圣"在古代是对儒家人物的神化评价和称号. 其诗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界广阔,人称为“诗圣”。

3.“诗佛”王维 字摩诘,河东人。工书画,与弟缙俱有俊才。开元九年,进士擢第,调太乐丞。坐累为济州司仓参军,历右拾遗、监察御史、左补阙、库部郎中,拜吏部郎中。天宝末,为给事中。安禄山陷两都,维为贼所得,服药阳喑,拘于菩提寺。禄山宴凝碧池,维潜赋诗悲悼,闻于行在。贼平,陷贼官三等定罪,特原之,责授太子中允,迁中庶子、中书舍人。复拜给事中,转尚书右丞。维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宁薛诸王附马豪贵之门,无不拂席迎之。得宋之问辋川别墅,山水绝胜,与道友裴迪,

中国古代著名诗人简介

1.“诗仙"李白 李白(701-762)当然是大家公认的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天才诗人之一,大多数人认为他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词人。他祖籍陇西(今甘肃),一说生于中亚,但少年时即生活在蜀地,壮年漫游天下,学道学剑,好酒任侠,笑傲王侯,一度入供奉,但不久便离开了,后竟被流放到夜郎(今贵州)。他的诗想象力“欲上青天揽明月”,气势如“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确无人能及。北宋初年,人们发现《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和《忆秦娥》“秦娥梦断秦楼月”两词,又尊他为词的始祖。有人怀疑那是后人所托,至今聚讼纷纭。其实,李白的乐府诗,当时已被之管弦,就是词的滥觞了。至于历来被称为“百代词曲之祖”的这两首词,格调高绝,气象阔大,如果不属于李白,又算作谁的作品为好呢诗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浑奔放,色彩绚丽,语言清新自然,被誉为“诗仙”。

2. 诗圣”杜甫 在形容自己的诗艺时,杜甫曾说过:“思飘云物动,律中鬼神惊,毫发无遗憾,波澜独老成” 的确,杜甫的七古、五古、七律、五律在唐代都是一流的,

早读材料之二 中国古代著名诗人作家的名人字号和简介

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笃于奉佛,晚年长斋禅诵。一日,忽索笔作书数纸,别弟缙及平生亲故,舍笔而卒。赠秘书监。

这种称谓除了有王维诗歌中的佛教意味和王维的宗教倾向之外,也表达了后人对王维在唐代诗坛崇高地位的肯定. 4.“诗囚”孟郊

孟郊(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人。进士出身,曾任溧阳尉、协律郎等职。 在孟郊的一生中,“春风得意”的日子非常的短暂。他一生几乎都贫困潦倒,连死后的丧事也是韩愈等友人集资操办的。虽然他生活贫困,仕途短暂,但正

“诗鬼”。

8.“诗杰”王勃

王勃(649-676)字子字,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号称“初唐四杰”。他们力求摆脱齐梁艳风,扩大诗歌的题材,表现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抑郁不平的愤慨。有《王子安集》。 其诗流利婉畅,宏放浑厚,独具一格,人称“诗杰”

9.“诗狂”贺知章

贺知章(659-744)字季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写景之作,较清新通俗。 秉性放达,自号“四明狂客”。因其诗豪放旷放,人称“诗狂”。

是这样的生活困境,才铸就了他阴郁、冷峭、朴重的诗风,成为唐代著名的苦吟诗人。 10.“诗奴” 贾岛 贾岛一生以作诗为命,好刻意苦吟,人称其为“诗奴”。 诗多不平之鸣,用字追求“瘦”、“硬”。作诗苦心孤诣,惨淡经营,无好问,称之为“诗囚”。 有《孟东野集》。被人们称为“高天厚地一诗囚”,与贾岛并称为“郊寒岛瘦”。

5.“诗豪”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为匈奴族后裔。晚年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他和柳宗元一同参预那唐朝永贞年间短命的政治改革,结果一同贬谪远郡,顽强地生活下来,晚年回到洛阳,仍有“马思边草拳毛动”的豪气。

他的诗精炼含蓄,沉稳凝重,格调自然格律粗切,往往能以清新的语言表达自己对人生或历史的深刻理解, 因而被白居易推崇备至, 誉为“诗豪”。他在远谪湖南、四川时,接触到少数民族的生活,并受到当地民歌的一些影响,创作出《竹枝》、《浪淘沙》诸词,给后世留下“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的民俗画面。至于“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更是地道的民歌风味了。他在和白居易的《春词》时,曾注明“依《忆江南》曲拍为句”,这是中国文学史上依曲填词的最早记录。 6.“诗虎”罗邺 罗邺:唐朝诗人

7.“诗鬼”李贺 李贺(790-816)字长吉。因避家讳,不得应进士举,终生落魄不得志,二十七岁就英年早逝。他的诗作想象丰富,立意新奇,构思精巧,用词瑰丽,也有伤感情绪的流露,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其诗善于熔铸词采, 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璀璨多彩的鲜明形象,故称其为

11. “诗骨” 陈子昂 其诗词意激昂,风格高峻,大有“汉魏风骨”,被誉为“诗骨”。 12. “诗家天子” “七绝圣手” 王昌龄 其七绝写的“深情幽怨,音旨微茫”,因而举为“诗家天子”。

13. “诗魔” 白居易 白居易写诗非常刻苦,正如他自己所说:“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过份的诵读和书写,竟到了口舌生疮、手指成胝的地步。所以人称“诗魔”。

14. “五言长城”刘长卿

擅长五言诗他的五言诗作是全部诗作的十分之七八,人称其为“五言长城”。

15. “杜紫薇” 杜牧 曾写过《紫薇花》咏物抒情,借花自誉,人称其为“杜紫薇”。 16. “温八叉” 温庭筠 才思敏捷,每次入试,八叉手即成八韵,人称他为“温八叉”。 17. “郑鹧鸪”郑谷 以《鹧鸪诗》而闻名,故有“郑鹧鸪”之称。 18. “崔鸳鸯” 崔珏 赋《鸳鸯诗》,别具一格,人称“崔鸳鸯”。 19. “诗神” 苏轼 苏轼诗,挥洒自如,清新刚健,一帜独树,人称诗神。

第四篇:通史版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一编中国古代史第一板块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_先秦时期单元质量检测

单元质量检测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先秦时期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7·唐山摸底)周初统治者继承了夏商以来的神权政治学说,并进一步提出了“以德配天,明德慎罚”的主张。“德”的具体内容逐渐广博,应指 ( ) A.刑 C.仁 确。

2.(2017·巴中诊断)礼与刑是西周法律体系不可分割的两个组成部分,故有“礼之所( ) A.道之以政,齐之以刑 C.道之以政,齐之以礼

B.出礼则入刑 D.以刑代礼 B.礼 D.道

解析:选B 根据所学知识,西周三大政治制度: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故B项正去,刑之所取,相为表里”的说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解析:选B 材料所表述的是西周时期的法律体系,“道之以政,齐之以刑”,这是《论语》的内容,属于儒家思想的观点,故A项错误;“出礼则入刑”,这正是对西周法律体系的概括,故B项正确;“道之以政,齐之以礼”,这同样是《论语》的内容,也属于儒家思想的观点,故C项错误;“以刑代礼”,这明显与重视宗法分封制的西周社会不符,故D项错误。

3.《礼记》记载:“故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姓处其子孙,大夫有采邑处其子孙,是谓制度。”下列有关周朝这种政治风格的表述错误的是 ( ) A.将子弟、功臣分封各地,成为各领一方的诸侯 B.周朝的政治文化具有惊人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C.周朝首创的宗法制是该时期政治的典型特征 D.周天子以嫡长子世代继承天下最高执政权力

解析:选C 宗法制来源于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不能表述为西周首创,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

4.(2017·河南八市质检)史载(周)武王克殷后造新都镐京,是为宗周。后又于洛阳建( ) A.维护分封制度

C.震慑商朝旧有诸侯国势力

B.形成众星拱月的政治格局 D.强化西周在东方的控制力 一宏伟的东都,称为成周。“成周”的修建意在

解析:选D 西周建立东都主要是强化对东方的控制,故D项正确。

5.史书记载公元前3世纪一事:“内史腾攻韩,得韩王安,尽纳其地。”将所得韩地建立颖川郡。此事最有可能发生于 ( ) A.公元前221年 C.公元前315年

B.公元前231年 D.公元前214年

解析:选B 公元前221年秦国统一了全国,韩国是秦国灭掉的战国七雄中最早的一个,

1 故A、D两项错误;秦灭韩国的时间是公元前230年,故B项正确;公元前315年是公元前4世纪,与史书记载公元前3世纪不符,故C项错误。

6.(2017·武汉调研)《国语·周语上》云:“夫先王之制,邦内甸服(‘服’即‘服侍天子’),邦外侯服,侯卫宾服,蛮夷要服,戎狄荒服。”据此推断,西周时管辖“甸服”之( ) A.周王 C.卿大夫

B.诸侯王 D.士

解析:选A 西周时以王畿为中心,按相等远近作正方形或圆形边界,依次划分区域为“甸服”、“侯服”、“宾服”、“要服”、“荒服”,合称“五服”。根据“邦内甸服”可知“甸服”是王畿,王畿归周天子管辖,故A项正确;诸侯王管辖周天子分封的土地,故B项错误;卿大夫管辖诸侯分封给的土地,故C项错误;士管辖卿大夫分封的土地,故D项错误。

7.(2016·安徽百校论坛联考)春秋时期的鲁国人公输班被誉为木匠祖师,他发明了锯子、刨子、钻子、凿子、铲子等木工用具。这些发明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 A.小农经济的发展 C.冶金技术的进步

B.铁制工具的普遍推广 D.“百家争鸣”的出现

解析:选C 题干中的发明是木匠行当,属于手工业成就,故A项错误;题干中出现的木工用具发明都是铁制工具,设问问的是原因,故B项错误;材料中铁制工具的不同形制需要有质量较高的钢铁,它们的出现是以冶铁技术的进步为前提的,故C项正确;“百家争鸣”是思想文化领域的现象,不符合题干主旨,故D项错误。

8.(2017·武汉调研)湖北云梦出土的秦简中,《工律》规定:“为器同物者,其大小、短长、广袤亦必等。”该措施 ( ) A.阻碍了经济发展 C.动摇了农本观念

B.促进手工产品规范统一 D.鼓励私营工商业的发展

解析:选B “为器同物者,其大小、短长、广袤亦必等”实际上是手工业标准化生产的法律要求,有利于经济发展;这种规定促进了手工产品规范统一,故B项正确。

9.(2017·河南中原名校联考)先秦时官营手工业作坊产品上都刻有工种及制作工匠的名字,以此来记录产品的生产情况。但考古资料显示,河北武安县发掘的10座战国晚期窑址中,出土了许多单独刻有生产者姓名印记的陶器、陶片。这说明 ( ) A.官营手工业注重保证质量 C.国家规范了民营手工生产

B.“工商食官”制度己被打破 D.工商业经营范围得到扩大

解析:选B 材料中“战国晚期”“单独刻有生产者姓名印记”,表明这些陶器、陶片属于个人独立生产,说明具有独立经营性的小手工业者在当时出现,从而说明“工商食官”制度己被打破,故B项正确。

10.战国时期,儒家学说和墨家学说在民间广为流行,形成了“非儒即墨”的局面。但是,主要诸侯国的统治者却纷纷采用法家学说,兴起了变法运动。官方采取与民间不同的态度,是基于 ( ) A.巩固统治阶级统治的需要 C.应对政治军事形势的需要

B.实现统一全国目标的需要 D.建立和谐社会目标的需要

解析:选C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儒家思想也能起到巩固统治阶级统治的作用,故A项错误;主张国家统一是法家的思想,但由材料“主要诸侯国的统治者却纷纷采用法家学说,兴起了变法运动”可知,诸侯国采取法家思想是为了变法图强,没有体现要求国家统一的内

2 容,故B项错误;结合战国时期封建经济兴起、诸侯争霸的政治军事形势,可知法家的加强君主权力、变法革新等主张更适合当时的时代要求,故C项正确;建立和谐社会是儒家的主张,不是导致官方采取法家思想的原因,故D项错误。

11.(2016·海南高考)孟子发扬孔子开创的儒学,主张涵养“浩然之气”,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后世影响极大。孟子这些言论所强调的是 ( ) A.努力完善个人品德 C.勇于突破礼制束缚

B.坚持个人独特性格 D.敢于反抗专制暴政

解析:选A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孟子的“浩然之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思想体现的是对个人品德的要求,所以本题答案为A项。

12.“他们试图超越日常的关注,而让他们的心灵在更为虚幻的生活内容中漂浮。他们并不把人类置于宇宙的中心位置,为人类发明将打乱万物的自然秩序而忧心忡忡。他们更愿意提倡一种不可分割的、不可言传的非物质的力量或能量,认为这种力量或者能量是现存世间万物的本原。”这里的“他们”所属的派别应是

A.儒家 C.墨家

( )

B.道家 D.法家

解析:选B 结合题干中的关键信息“虚幻”“一种不可分割的、不可言传的非物质的力量或能量„„本原”可知,此派别主张“道”是世界万物的本原。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宗法制在周代完备而严格,继位的族长在宗族中有对宗族祖先的主祭权、对族人政治上的治理权、对宗族内共有经济的支配权。同一宗族内,“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通其有无,所以经理族人者也”。这种关系不断发展的结果是君统宗统的合一。

——摘编自冯尔康等《中国宗族史》

材料二 清末民初,宗族组织原则发生了某些变化。1905年,上海王、朱两氏将祠堂族长制改为族会制,“从事家族立宪”。1918年该族增订族会章程,1924年修改,并经会员大会讨论通过。曹氏宗族的管理体制也开始近代化,规定族众有参与宗族事务的重大权力。此外,浙江绍兴阮氏宗族在1923年之前设立该族议事、执行二部,实行任期制,由选举产生。

——摘编自常建华撰《中国文化通志·宗祖志》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周代宗法制的特点,并分析该制度的影响。(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民初宗族管理和周代相比有何不同。并分析其产生的背景。(10分) (3)我们应如何认识宗法制的这种演变?(3分) 解析:第(1)问,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它与分封制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西周从上到下、从中央到地方的政治管理体系。抓住“家国一体”的政治特点分析宗法制的特点,从维护政权的稳定性、维系家庭团结等有利方面和重视人情关系、裙带关系等消极方面分析其影响。第(2)问,设问强调的是宗法制在清末民初的变化,重在“变化”的分析上。抓住“近代化”并结合材料分析其不同,从时代背景上分析其产生的背景。第(3)问,从文 3 明史观的角度和社会进步的角度去认识这种演变。

答案:(1)特点:嫡长子继承制;体系完备;等级森严(族长具有专断权力);与政治关系密切(家国一体)。

影响:积极作用: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有利于提高民族凝聚力。消极方面: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约束,一定程度上与现代的平等和法制观念相违背。

(2)不同:宗族管理具有民主性、规范化和分权色彩,与政治关系分离。

背景:政治近代化的推动(维新运动、清末立宪运动、辛亥革命或中华民国的成立);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思想的解放、现代媒体的发展;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资本主义的发展等。

(3)认识:由等级森严发展到具有民主色彩,体现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言之成理即可)。 14.(2016·湖北七市协作体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有学者认为,中国传统的儒家学说虽然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但毕竟是落后的小农经济的产物,是为旧的宗法制度和专制政治服务的,因而在当今工业化、法制化、民主化和全球化的时代条件下已成为过时无用的“古董”;也有人认为,儒家思想中有许多的精华,即便在当今中国社会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以及全球化等条件下,其主张和价值观仍有着“大用”;又有人提出了其它的一些观点和认识。

仔细识读上边漫画,根据漫画提供的信息,并结合上述文字说明,选择一个角度,提出你的观点,并结合相关的历史知识对你的观点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条理清楚;不论从何种角度或选择何种观点,只要言之有据,符合上述要求即可。)(12分) 解析:此题属开放性试题,只要结合漫画阐明正确观点,并能以准确史实为依据,史论结合,注意逻辑的严密与思路的条理清晰,规范答题,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示例:观点一:“相斥”论。儒学与经济全球化、政治民主化、文化多元化(或人本化)的时代要求相互排斥。

儒学是中国古代旧的小农经济的产物,与当代经济工业化、专业化、市场化、全球化的潮流不符;儒学为封建君主专制服务,突出人治,与现阶段我国建设民主化国家的目标相悖;儒学坚持封建宗法制度、等级和尊卑观念,压制人性,违背了倡导人文精神的时代潮流。

总结:儒学是为封建经济政治服务的思想体系,我们应予抛弃,另建符合我国现代化要求的思想体系。

4 观点二:“相容”论。儒学价值观与基督教或现代普世价值观有相容相通之处,可以互补。

儒学倡导的“仁义礼智信”、“致良知”、“经世致用”等思想,重视个体道德修养,倡导向上向善,这与以基督教文化为代表的西方价值观是相容相通的;儒学倡导的诚信观,有利于扩大人们之间的互信,也有利于维护市场经济中的公平正义;儒学推崇“和”“合”思想,主张“和而不同”,有利于不同人之间的友好相处,也有利于在全球化背景下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和平共处;儒学主张“有序”,有利于维护国际秩序的稳定。

总结: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儒学的主体内容,使之为建立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人类社会的和平发展服务。

观点三:“互斥互补论”(综合观点

一、二即可)。

观点四:“发展”论。在“三化”的时代潮流下,传统儒学需要与时俱进,自我革新。 在当代中国,无论是“和谐社会”理念,中国的和平崛起,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等等,都彰显了儒家思想的现实价值。而在我国和世界范围内,“三股势力”的破坏活动、生态环境的恶化、贫富不均、道德滑坡等问题,都从反面印证了儒学“大一统”、“天人合一”、“和谐”、“大同”、“讲信修睦”等思想的巨大价值;同时,儒学确有自身的不足和矛盾之处,如维护专制,提倡人治、等级观、尊卑观等,不利于建设民主法治与和谐社会。

总结:儒学需要自我扬弃,综合创新,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意识的对接。(其它观点符合题意,言之有理有据亦可)

第五篇:中国古代史教学团队总结

《中国古代史》课程群 教学团队建设工作总结

社会发展学院“中国古代史课程群”教学团队

自2008年本课程群被评为校教学团队以后,我们全体成员围绕建设目标,团结协作,共同努力,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现将基本情况汇报如下:

一、本团队基本情况:

社会发展学院的“中国古代史课程群”教学团队,成立于1982年,是伴随社会发展学院前身历史学系在南师大的成立而出现的,是我校最早的历史学科教学团队。1982 年开始招大专,1984年开始招本科。主要培养中学历史教师。1998年成立历史社会学系,本学科仍是本学科的主要教学团队。2000年,社会发展学院成立,中国古代史教学团队是历史系的主干教学队伍。1998年,以中国古代史为学科重点的专门史(中国经济史)学科硕士学位点申报成功。2003年,以中国古代史为重点的专门史博士点申报成功。

目前,“中国古代史课程群”教学团队由16位教师组成。整个教学团队的突出特点是:在学院中科研教学实力强,教学梯队的老中青结合好,教师中博士后、博士、硕士等学历层次高,职称中教授副教授人数多,教学与学术研究方面成果丰硕,教学相关资料完整齐全,课程体系与结构系统合理。目前本学科成为我院教学与学科建设的领

1 头学科。

二、本团队建设目标与完成情况

学校任务书着重要求:作为校教学团队,今后三年在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经验交流,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进行教师培训,提高中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对教学团队在组织架构、运行机制、监督约束机制进行探索等方面将要开展的工作。

对照任务书, 我们完成工作的情况如下:

(一)团队结构的发展优化

本团队目前虽已具有比较合理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科分布结构、知识业缘结构,但为了从多方面发挥专业优势,培养更多更好的历史学的优良人才,在未来三年内,我们继续在专业结构、学历层次、梯队建设、运行机制上加大工作力度,具体目标为: 在职称结在职称结构方面:在职称结构方面:本团队教授达到8人;副教授8人;讲师6人。

实际完成情况:本团队教授6人(因退休一个,未增);副教授8人(增两人);讲师3人(未增)。 博士12人(增两人)。

(二)团队水平的提高

中国古代史课程群教学团队,作为校教学团队,今后三年在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方面,要加大改革力度。在今后的建设中,继续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坚持史学严谨性特点,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以往行之有效的办学特色。同时,围绕我们的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几

2 点:

1、紧随时代发展的步伐,进一步优化专业知识结构,建立新的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从素质教育对历史学科的要求入手,把它与现行的专业模式与世界范转内的历史教育进行比较,在比较中确立新的历史学专业的知识结构。通过对历史学专业知识结构的优化分析,建立起一整套全新的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

本教学团队主要为历史学专业师范类学生授课,目前学校正在进行师范类学生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的大调整。我院师范类学生培养方式的调整,主要在学校总体改革思路框架内实施。有鉴于此,本团队课程体系的调整将在本学校改革开展后,据实际运作情况进行调整。

2、努力使中国古代史学科课程群的各门课程,更深入的交叉与衔接。要通过对“课程群”中的核心课程、关联课程、深化课程和广域课程的定位,确定相关课程的分工和衔接,形成学科课程群的更深入的交叉与衔接。

本团队的课程群,将在下一轮教学与培养计划的调整时进行较大规模调整。体现学科交叉、学科渗透、一专多能的特点。例如通史类历史学课程与考古学、人类学、社会学等课程的交叉。开出新的课程。

3、根据授课对象,力求因材施教。 学生是不同的客体,要针对学生的不同的基础和要求,迁时调整教学内容和要求,力求因材施教。

这方面,我们对文博专业、历史师范类专业等不同的专业学生,加强适应其专业特点的教学。例文博专业结合其专业特点进行中国古

3 代史教学。师范类学生要考虑其师范性的要求。

4、加强阅读环节的指导与要求。历史是“关于过去的记载”,凡治史者“必求博闻强识,疏通知远之士。要通过强化阅读,特别是原典文献资料的阅读,使同学们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强化专业意识,增强学习的主动性与能动性。

在院教学院长统一规划下,我们完成了历史本科专业学生基本阅读书目的制定,各位教师列出学生不同年级必读的经典与论著,使同学们打下较好的基础。

5、加强对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指导。“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永不枯竭的力量源泉。”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的培养,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

除在课堂积极引导学生了解科研前沿外, 一年来,在院教学院长与学生工作副书记的领导下,本教学团队教师在课余时间指导学生科研小组积极开展科研工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的科研兴趣的有了提高。写出了不少有一定质量的科研论文

6、进行考试制度的改革。考试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检查学生学业成绩和教学效果的一种方法。考试方式和内容对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导向作用。所以,在教学的改革与实践中,必须对考试从方式到内容都进行了大胆的改革。

例《中国古代史》教学中,不是一次考试决定全部成绩,而是将平时提问、论文写作、讨论会发言、平时作业、期中、期末考试结合,综合论定学生的能力与最终成绩。

7、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推进老教师青年教师结对帮扶制度。加大青年教师培训力度,提高中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对教学团队在组织架构、运行机制、监督约束机制进行探索等方面将要开展的工作。

如中国古代史课程确立了老中青传帮带的固定对象,以老带新,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

8、积极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经验交流。加强网络课程、多谋体课件制作与全新音像资料库的建设。利用网络资源,强化教与学的互动,扩大影响力。

对本课程群教师的教学, 我们提出“四个一”:一本质量高的教材、一部系统的教案、一部内容丰富的多谋体PPT课件,一篇结合实际的教学研究论文”。(参看《中国古代史》多谋体课件)。

(三)教学水平的提高(教授给本科生授课、团队内课程分担情况、教学效果等)

中国古代史学科课程群的各门课程,要进一步提升教学水平。具体措施为:

1、坚持教授给本科生授课制度、每位教授每年不少于一次为本科生上课。

2、坚持教授给本科生教授基础课制度。每位教授每二年必须为本科生上通史类基础课一次。

3、团队内课程明确建设任务的分担(见下表)

4、教学效果平均要达到学校的前列水平。

5 以上要求,大多已达到。

(四)团队的影响辐射能力(教学改革成果应用推广) 本教学团队的一些课程,现已通过“教育部高校双语教学”、超星“名师讲坛”等形式,先后向社会开放,使教学改革成果向社会推广。

(五)团队运行保障、 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

一年多来,本教学团队在运行机制与保障方面,主要措施有:

1、明确任务,包干分工;

2、以老带新,团结互助;

3、科研、教学,相互促进;

4、定期检查,信息交流;

5、经费落实,促进工作;

三、本团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存在的问题有:

1、 我校师范类教学模式尚未确定,如何适应新情况下的教学模式,有待摸索;

2、 对各门课程建设,各人重视程度不同,建设进度也不同;

3、 如何将课堂教学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相结合,培养高水平的专业人才,有待进一步探索。

6

上一篇:工商银行行实习报告下一篇:宫廷计手游每日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