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做好留守儿童德育工作

2022-09-11

梁启超曾说:“少年智则国智, 少年富则国富, 少年强则国强”。留守儿童这个庞大的群体作为共建和共享中国梦的主体之一, 他们的全面发展关乎民族振兴的希望, 同时也是决定中国梦能否真正实现的重要因素。

一、留守儿童的全面发展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留守儿童作为青少年群体的组成部分, 是共建和共享中国梦的重要主体。

留守儿童是中国梦的共建者之一, 他们的素质高低关乎民族未来的希望, 做好这一群体的德育工作, 提高他们的素质, 有利于推动中国梦的实现进程。党的十八大也提到:“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可以这样说, “立德树人”是做好留守儿童教育的根本任务, 只有德育工作做好了, 社会才会进步, 民族才能振兴。

《共产党宣言》指出, 共产党人的最终目标是建立“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联合体”。“中国梦”具有多个维度, 而其价值维度就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2.6亿农民工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孩子的未来是他们最为关注的事情。中国梦会让留守儿童同所有中国人民一样“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 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最终实现他们的全面发展, 这才是中国梦的终极价值目标。

二、留守儿童德育工作中面临的问题

就留守儿童本身来看。一是心理健康整体处于亚健康状态。主要表现为存在厌学心理, 以消极态度对待学习, 对学习成绩反应麻木, 常与家长教师抵触对立;部分孩子在父母外出时有失落感, 不爱与人交往, 敏感自卑, 缺乏安全感;价值观存在偏差, 认为读书也是为了挣钱, 读书无用等。二是行为习惯较差。留守儿童大多和爷爷奶奶等生活在一起, 而他们文化层次较低, 无法从“言行”上对孩子进行规范性的引导。同时由于缺乏必要的沟通, 一些孩子一旦犯错就被放任自流, 难以养成好的行为习惯。

就外部教育环境来看。由于父母的远离, 留守儿童不得不分散给养, 大部分住校, 而由于大多数农村学校外部条件差, 师资力量薄弱, 班级过大, 导致他们在学校很难得到学习以外的人文关怀。部分学校更是片面追求升学率, 将德育工作搁置一边, 使德育陷入“写起来首要、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尴尬境地, 再加上家庭教育的缺位, 隔代教育的影响临时监护人教育能力不足, 这些都或多或少影响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三、做好留守儿童德育工作的对策建议

1. 树立生态德育理念。

德育生态化体现的是一种新德育观, 它强调德育的诸要素所形成的有机结构对实现德育目标的影响, 突显的不是个别要素, 而是诸多要素构成的生态。生态德育理念强调:一是要遵从人的天性, 去掉学校德育的功利化。真正的生态德育应该摆脱一时一事的功利限制, 坚持以人为本。只有充分了解留守儿童的内心需求, 促使他们情感、情绪良好发展, 才能培养其积极的生活态度、鲜明的价值判断和丰富的思想体系。二是要注重德育环境建设。对于家庭教育严重缺位的留守儿童来说, 他们所处的外部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他们性格的形成。注意德育的文化环境, 通过校风建设和校园建设, 发挥“无形教育”的熏陶作用。

2. 丰富“大德育”内容。

从学理上讲, 德育即是道德教育, 但是从现实和目前的状况来看, 对留守儿童的德育应坚持“大德育”的概念, 即包括道德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教育等多个层面。隔代教育的影响、缺乏父母慈爱、不成熟的“自我认定”等, 良好成长环境的缺失都让留守儿童面临着更多的心理冲击, 只有充分了解他们的心理需要, 相应的进行心理疏导, 将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等多方面结合起来, 才能让他们更多了解什么该做, 什么不能做, 在了解社会底线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让自己的道德品质得到真正升华。

3. 创新德育方式方法。

长期以来, 我国传统德育方法存在着重共性轻个性、重他律轻自律、重外显轻内化、重灌输轻养成、重理论轻实践, 片面强调限制、防范和改造, 忽视引导、熏陶、塑造的倾向, 造成了目标结构的片面性和不合理, 导致了德育功能的不完整。做好留守儿童的德育工作要注意方式方法:一是要在平常中养成。要将德育与知识教育结合起来, 变“刻意”教育为“无为”教育, 如采用“陶冶”、“示范”、“暗示”等方法, 通过简单事例和语言表述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 强化养成, 陶冶思想情操, 确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二是注重社会实践强化。要引导留守儿童深入生活, 参加劳动, 通过开展各种有益的社会活动加强对社会的认识, 让他们在社会实践中体验、思考、认识、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

4. 完善德育工作机制。

一是建立学校家长联动机制。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只有学校教育, 而无家庭教育, 或只有家庭教育, 而无学校教育, 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复杂的任务。”留守儿童的德育不能缺少家长的参与。学校要掌握留守儿童父母和委托监护人的相关信息, 运用现代媒体, 加强与家长的联系, 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二是完善德育教师与留守儿童的沟通机制。学校可以开设“爱心屋”谈心室, 以电话、信件、面对面聊天等形式加强留守儿童的心理疏导。

孩子是父母的生命之本, 是社会发展的生命之源。加强留守儿童的德育工作任重道远, 我们要用真正的师爱去关注留守儿童, 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阳光下茁壮健康成长, 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摘要:做好留守儿童德育工作是共建和共享中国梦不可或缺的环节。我们要从树立生态德育理念、丰富“大德育”内容、创新德育方式方法、完善德育工作机制四个方面做好新时期留守儿童德育工作, 促进孩子们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中国梦,留守儿童,德育

参考文献

王益峰.台州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心理状况的调查与思考[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7 (1) ;26-28

上一篇:论代孕合同的法律效力下一篇:水泵节能降耗措施的实践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