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留守儿童心理问题

2024-04-09

浅谈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精选6篇)

篇1:浅谈留守儿童心理问题

浅谈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矫正

浅谈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矫正

重庆市垫江县周嘉小学校 贺江红

留守儿童一个早已熟悉的名词,他们的存在早已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由于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临时监护人的素质大大影响了孩子成长,大多数承担监护孙子(女)的祖辈文化水平低,思想保守,封建迷信思想严重,这就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经常表现出内心封闭、自卑懦弱、冲动易怒等身心不健康状态,甚至因生活琐事发生过血的惨案。儿童的心理健康,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针对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教师如何进行矫正?在长期与留守儿童的接触中,我逐渐认识到关注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充分认识留守儿童,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动向

1.教师要对本班的“留守儿童”有充分的了解,知道他们的家庭背景、人际关系、性格特征、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学习动机和态度等,清楚地认识孩子心理上、行为上存在的问题。并作详细记录,对他们不正常的行为表现及时干预,正确引导,针对留守儿童心理、思想上了障碍进行深入摸底,及时发现问题,对症下药,使关爱能真正深入到学生的心坎中去。

2.教师要经常利用休息的时间去家访。在家访中了解、关心他们的生活,对生活困难的学生要及时给予帮助。同时和他们的监护人互相沟通,使其积极配合学校共同教育:每天要督促孩子完成学习任务,要经常和孩子进行情感、语言上的交流,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建立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动机。

二、心理健康课程与学科教育的有效渗透

学校开设心理素质教育课程,以心理辅导教师和具有相同心理问题的学生共同组成一个团体,利用学科教育进行相互渗透,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教育。正确处理好各学科之间、心理教育和德、智、美育的关系,侧重于学生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点,如思维的广度、深度、灵活性、逻辑性等;记忆的持久性、正确性等;意志的自觉性、果断性、顽强性、自制性等。在此基础上加强“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的提高。心理学作为一门边缘学科,对各门学科的渗透作用自然已是不可言喻的。将心理学知识以课堂为主渠道,以学科教育为主载体,充分发挥学校各科教学的心理教育功能。

三、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教师利用班队、团队组织的各种活动对留守儿童进行集体心理教育。如用班队中每个同学发言,说说自己现在的想法;“我们是非常好的朋友”等交流讨论。鼓励“留守”儿童在活动中“唱主角”。在交流过程中鼓励学生发表看法、宣泄情感、探索解决所面临问题的办法。(范文网 )教师应避免说“我告诉你”之类的话,应用鼓励性、商量式的语气说话。如“我能体会”“我能理解你的处境”等语言和学生交流。使他们能真正感到教师对他的关爱。解开心灵的“疙瘩”。让他们觉得生活在大集体中,人人都相互关心,相互理解。使他们从心理上少一些抑郁和依赖,可以满足学生自我表现的欲望,使学生进入特定情境,有更充分的情感投入。

四、精心呵护,爱心滋润共同关注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对这些学生,教师首先要从生活学习等方面去关心他们,弥补他们缺失的爱,使他们感受到更多的爱,更多的温暖。多与孩子谈心,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学习上的困难,使他们有被重视感和被关怀感。并且,充分发挥期待效应,鼓舞他们前进的斗志,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增强他们对前途的信心。同时教师应主动家访,作好临时监护人的工作,学习别人教育留守儿童的先进教学经验,掌握正确有效的教育方法,增强对孩子的责任感。同时,鼓励家长定期校访,认真反映孩子在家里的表现,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多与老师交谈,切实消除孩子的`心理障碍,帮助孩子改正不良习惯。还可以设立隔代家长学校,请教育有成效的监护人做经验交流,大家共同探讨教育子女的有效途径,互相学习借鉴,取长补短,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消除孩子的负面影响。

五、兴趣培养,情感迁移战胜困难与挫折

针对留守儿童意志薄弱,不善于克服困难的状况,可以开展各种类型的主题班会、演讲、研讨会、文体活动,创造多种形式丰富活动内容,使他们有机会、有价值使用自己的精力,培养他们的兴趣,把他们的注意、心思和精力都引向活动中,引向竞争中,引向发展智力、增强体质方面,引向追求崇高的精神生活方面上来。同时,在活动中让学生认识到同学之间的差距是客观存在的,挫折是经常出现的,应正视所面临的挫折和困难;同时,组织学生学习名人、伟人的故事,让他们谈看法,谈体会,以提高他们对生活中各种的认识。法国作家大仲马说过:“人生是一串无数烦恼组成的念珠,达观的人总是笑着念完这串念珠。”教育他们万事如意只是一种良好的祝愿,实际上,万事都按自己主观愿望发展是不可能的。对于困难来说,只要不懈努力,“山穷水尽”一定会“柳暗花明”。

篇2:浅谈留守儿童心理问题

【论文提纲】

一、我国留守儿童的存在问题1留守儿童生活现状问题2留守儿童学习状态问题3留守儿童心理障碍问题4 留守儿童品行价值问题

5、留守儿童安全问题

二、留守儿童产生的主要原因

1、个人因素

2、社会因素

3、家庭因素

4、家长因素

5、学校因素

篇3:浅谈农村留守儿童问题

我国虽然是农业大国, 但目前农业并没有形成规模经济, 农民收入低, 那么为了改善自身的生活条件, 大量的农民选择到城市打工, 可是他们的经济条件又根本不能承担孩子在城市读书。因此, 产生了大量的留守儿童。

二、留守儿童现状

据有关调查表明, 我国目前大概有七千八百万的留守儿童, 其中百分之九十集中在农村地区。这一数量庞大的群体, 都是未成年儿童, 因父母不在身边, 缺乏管教约束, 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其现状较令人担忧。

三、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

留守儿童主要是未成年的在校学生, 正是处于受教育时期。但父母长期在外务工, 家庭教育不完整。他们的监护人主要是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 大多缺乏必要的知识, 因此,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很多问题。

(一) 学习方面:

学习不认真, 成绩不理想的往往是留守儿童.这是因为他们的学习压力比正常学生大, 父母长期不在身边, 无法给予学习上的必要辅导, 家长的监督力度不够, 他们的学习就无人过问, 最终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

(二) 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方面:

许多老人在监管过程中认为, 让孩子吃饱、穿暖, 到年底还给其父母一个健健康康的孩子就行了, 甚至有的担心管教太严, 孩子和他们不亲, 因此对孩子的学习、思想、行为习惯的养成等则是不管, 很少注意在思想上教育留守儿童, 造成他们在行为习惯等方面较为任性。而父母, 又由于将孩子留在家乡, 内心有一种用物质来补偿他们的潜意识, 于是在金钱等物质条件上, 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 这就养成了留守儿童在生活铺张浪费, 相互攀比, 不知道节俭的习惯。行为习惯差甚至导致违法犯罪现象。

(三) 情感方面:

留守儿童感到没有安全感, 而且很多事情就有可能因拿不准主意而范错。由于父母长年在外, 相处时间少, 父母亲情淡薄, 然而父母亲情是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根本元素, 这种东西是任何事物都无法代替的。又因为没有教育知识和教育经验, 有的因为生活所迫, 很少关注孩子的心理。这样孩子就感到没有根基、没有依靠、没有自主、没有目的, 时常无所适从。

(四) 心理方面:

留守儿童进入青春期后, 虽然具有一定的独立意识, 但毕竟经历不够、能力不足, 对父母具有很强的依附性。从内心想得到父母的关爱、辅导和帮助, 然而父母却无法给予, 导致孩子孤僻、自卑、叛逆等等。

四、在留守儿童教育过程中的改进措施

(一) 家庭教育方面: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教师,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 家庭教育对孩子性格形成和人格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要增强责任感, 在孩子读小学和初中期间, 家长尽量不外出, 至少留一方在家照看孩子。若双方都外出工作的, 一定要选择合适的监护人, 那么作为监护人, 应关爱孩子, 负起应有的责任, 要对其进行耐心细致的教导, 不能听之任之, 正确引导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父母在外地应多与孩子联系, 尽量多创造条件与孩子在一起, 尤其要注重和孩子的沟通。在沟通、交流中, 应培养孩子一定的是非观念, 让孩子明白父母虽然不能常伴身边, 但不是不爱他们, 而是对他们更深沉的爱, 是为了给他们将来创造更好的生活, 更好的学习条件。

(二) 学校教育方面:

在学校, 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重视留守儿童教育工作, 要关爱留守儿童, 时刻留意留守儿童的思想动态。并且, 应建立有效的机制应对留守儿童教育工作, 比如为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过程, 可以建立留守孩子档案和家长联系卡制度。为了让班上的同学能够对留守儿童进行有利的帮助, 可以建立对留守学生的结对帮扶制度。为了了解和掌握留守儿童的状况及容易出现的问题, 为了改进和加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可以建立相应的留守儿童心理咨询机构。

(三) 社会教育方面:

留守儿童, 这是我们的下一代中不容忽视的一大群体, 他们的问题其实也是中国特定历史时期的问题, 需要政府、社会共同来解决, 不能光靠父母和老师来扛。当地政府应当推出一些针对留守儿童的有效措施, 例如在一些打工者集中的大城市也成立“民工子弟学校”, 一些条件较好的公立学校也降低外地民工子女的入学门槛, 这样也能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

篇4:浅谈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关键词:留守儿童;教育;合力因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城镇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涌入城市,但由于经济条件、户籍、教育条件等因素的限制,迫使这些外出务工人员不得不将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由他人照看,这就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他们在全国各地的农村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经济发展越落后的地区留守儿童的数量也就越大,与非留守儿童相比,他们经历了早期的亲子分离,与父母缺乏心灵上的沟通和情感上的交流,情感上表现出更多的抑郁、焦虑、孤独,在小学阶段会比初中阶段表现出更多的亲情冷漠和憎恨,行为上也较为叛逆,那么,如何才能克服上述难题,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呢?

一、建立健全档案,规范留守儿童管理

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其基本内容: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督促“代理家长”及其监护人切实承担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

二、真情关爱,“三个优先”

1.学习上优先辅导。教师要在40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全面关注留守孩子的学校状况,包括他们的学习态度、思想品质和心理状况等各方面,都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呵护,引导他们充分利用课堂40分钟,获得长足的进步。并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在班上成立留守儿童“爱心小组”,以班干部和优秀学生为成员,每组与一名留守学生结成对子,在生活、学习上给予留守儿童帮助,让他们互相鼓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用真情感化他们,做到以情育人、以情感人。

2.生活上优先照顾。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心里话无处倾诉,委屈无处诉说,与生俱来的骨肉亲情无处表达。所以教师还要把关爱延伸到课外,要对留守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教师还要经常与留守儿童互相交流、沟通,掌握留守儿童的思想、生活和学习情况,对已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的阴影,通过电话、家访和网络等形式,对留守儿童进行课外辅导,让留守儿童和其他孩子一样,在教师和同学的关心和爱护下健康成长。

3.活动上优先安排。留守儿童大多数跟爷爷奶奶生活,爷爷奶奶往往对孩子宠爱至极,生活中的大小事几乎全部包办,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劳动观念淡漠,劳动技能欠缺,生活处理能力低下。为了增强留守儿童的劳动观念,培养劳动技能,可以开展劳动技能大赛,通过竞赛,展示孩子基本劳动技能,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提高学生的自理能力,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学生。也可以根据留守儿童的特点开展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活动。如每年的“母亲节”“父亲节”的活动,培养孩子亲情关系,孝敬长辈的传统美德;感恩教育;为留守学生集体过生日;文体娱乐活动,充实业余生活。

三、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要经常与留守儿童谈心,掌握留守儿童的思想、生活情况,在心灵上支持和关爱他们,这不仅能帮助这些留守儿童自信地处理不利情景,对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还能帮他们脱离因与父母长期分离而处的危险情境,促进自身健康发展,尤其要教给留守儿童应对挫折和调控情绪的技巧,其次还可以组织在校留守儿童团体,进行团体内自助。

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和他们的父母、监护人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言行和思想影响着孩子的成长。有研究表明,父母关系和谐、家庭功能良好、亲子关系良好对儿童心理弹性有很大的影响。父母的支持和鼓励能激发孩子的信心,使他们能够勇敢地处理生活中的不利情景。对留守儿童而言,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缺乏日常必要的感情沟通和心灵交流,良好的家庭关系和父母的支持、肯定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作为教师,我们要提醒和监督这些父母,不管工作多忙,也要定时给孩子打电话,询问孩子生活、学习和心理状况;当孩子遇到问题时,要跟孩子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支持和肯定孩子的一些成功经验,培养孩子自信、乐观的品质;努力创设良好的家庭氛围,跟孩子一起成长;不要把自己摆在家长的位置上对孩子进行说教,而应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榜样。对于那些文化素质偏低、教育方法不当或者教育思想错误的父母,我们还要与他们经常联系,电话沟通,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必要时还应教给家长一些现代教育知识,改变家长的传统教育思想观念。

教育不是,而且从来不是教师或者学校单方面的事情,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借力,利用家长、监护人和社会的力量,齐抓共管,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留守儿童思想和学习健康。

篇5: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内容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随着父母双方不断离家外出打工,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普遍存在与父母关系紧张、生理与心理健康欠佳、容易受到社会上的各种侵害等问题。本文主要提出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一些构想与对策,从而更新社会与家长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认识,使社会及广大家长广泛关注留守儿童。

关键词: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教育

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背井离乡外出务工。有些农民工把子女扔给了老人监护或寄养他人,于是在农村出现了一个特有的群落——乡村留守子女。如何加强这一部分学生的教育,使其健康成长,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话题。

一、摸清底子、建好档案,形成“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教师要摸清“留守”学生的父母在什么地方打工、联系电话和临时监护人的情况、与“留守”学生的关系、怎样联系等等。做好父母及临时监护人的工作,指导他们怎样教育学生,交流教育情况并建好这类学生的教育档案,从三个不同角度加强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同时,开设一些有针对性的课程,学校应该根据农村留守儿童的特点,开设一些有针对性的课程。如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等方面的课程。有条件的学校可设立心理辅导教师,对留守儿童的各种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困惑,培养其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使其能健康发展。

二、分析特性,因材施教,使其感到“家”的温暖

“留守”学生或多或少都有失落、被“遗弃”的感觉,尤其是周末更加孤独寂寞,性格或孤僻或粗暴。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儿童与父母的沟通、来自父母的关心,对其心理的健康发展起着重大的影响作用。儿童心理健康的关键是要有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留守儿童由于生活在一个特殊的成长环境里,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交流,因而更容易出现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自卑。自卑心理产生于人际间的比较。留守儿童经常看到其他同学朝夕与父母相伴,有人关心和疼爱,而自己却没有,相比之下必然会感到失落和自卑,不爱说话,不爱和别人交往,自卑内向。自卑感是一种负向的情绪体验,严重影响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二是逆反。留守儿童有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受,其内心较其他儿童更敏感,对老师及监护人的管教更容易产生抵触情绪,总感到有人在欺负他,压抑难平。这种负面的情绪极易使他们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以自我为中心,不听从正确的管教,与老师及监护人对着干。三是任性。任性并非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后天的生活中,他人对其合理或不合理的要求盲目满足造成的一种心理特征。这主要是由于祖辈监护人不知道如何对待孙辈们的各种需求,过度溺爱、放纵造成的。作为教师更应从关心学生学习、生活入手,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多一点呵护,少一点训斥;多一点耐心,少一点粗暴;多一点指导,少一点指责。如遇困难并号召全班学生伸出援助之手,如遇节日、生日,精心安排,使其过得幸福、快乐。这样,既弥补了其父母不在身边的遗憾,又能使其感到学校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三、巧妙设计,增强信心,使其感到“天生我材必有用” 部分“留守”学生可能对学习、生活失去信心,有的甚至“破罐子破摔”成为班上典型的“坏”孩子。作为教师应精心安排,巧妙设计,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及有益身心的活动,使留守儿童能排解心中的压力,加强自身的教育。可以请一些德高望重的学者、道德模范或是外出打工的家长来学校作报告,传递正能量,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教育学生,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及积极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让学生“表现”、让学生“闪光”,对学生一个个即使是很小的闪光点都予以及时肯定、及时表扬、及时指导,以增强学生信心,久而久之会改掉不良习气,让其觉得只要努力,就会有收获。

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我们应教育孩子正视现实,理解父母背井离乡、亲情分离的无奈,放下心理包袱,不自卑、不气馁,努力学习,回报社会。

锦屏县新化小学

篇6: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

目录

摘要„„„„„„„„„„„„„„„„„„„„„„2 一:农村留守儿童安全问题的现状„„„„„„„„„2 二:农村留守儿童安全问题的成因分析„„„„„„„2

(一)家庭教育功能和监护功能严重弱化甚至缺失„„2

(二)学校缺乏有效管理和安全、法制教育„„„„„3

(三)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3 三 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安全问题的对策„„„„„„„3

(一)父母应切实履行监护义务提高监护质量„„„„3

(二)健全学校教育„„„„„„„„„„„„„„„4

(三)加大财政投入,缩小城乡差距„„„„„„„„4 参考文献„„„„„„„„„„„„„„„„„„„„5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教育问题、心理问题、健康问题,安全问题等引起了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成为一个社会的焦点。

农村儿童安全问题主要受三方面因素的影响:家庭、学校、社会。

决大多说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功能弱化或者消失。在农村的一些地区,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不够全棉完善,这也是导致其存在安全问题的另一个重要因素。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安全问题的现状及成因分析,为了这些孩子更好地成长,家庭、学校、社会需要各尽其责,共同协作,一同为农村留守儿童建筑一张安全网。关键词:农村 留守儿童 安全问题

近年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发展及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促使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流动,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农村留守儿童安全问题。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缺乏正常的家庭教育而出现一系列安全问题,这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和解决的社会问题。农村留守儿童安全问题,不应只视为农民工自身问题和农村问题。要想解决这个社会问题,只有制定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有权社会共同努力,才能为留守儿童创造健康成长的环境和空间。一:农村留守儿童安全问题现状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已达2290万,在全部的农村儿童中,留守儿童比例达到28.29%,平均每四个农村儿童就有一个多留守儿童,而且这个数字在未来几年还会呈上升趋势,由于缺乏父母教育、监护等原因,农村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逐渐暴露出教育、心理、健康、安全等一些列问题。教育和保护农村留守儿童,使他们健康成长,已成为全社会一个刻不容缓的任务。

经调查,农村留守儿童安全问题呈四个特点:一是农村留守儿童

易受溺水、触电、车祸等意外事故的伤害,危及生命安全;二是农村留守儿童成为不法分子攻击、欺负和侵害的对象;三是农村留守儿童行为失控,或因偷窃、伤害他人等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四是有一个群体更特殊,就是留守女童,在留守女童中,被猥亵、虐待、诱奸等问题表现的比较突出。二:农村留守儿童安全问题成因分析

(一)家庭教育功能和监护功能严重弱化甚至缺失

家庭教育的缺失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外出父母难以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和监护。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对于留守在家的孩子的教育和监护,他们基本上都是爱莫能助。父母外出以后,与在家里的孩子的联系少之又少,留守儿童难以得到父母情感与生活上的爱护和关怀,也得不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和价值观上的指导,导致许多留守儿童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为失控,有的甚至滑向犯罪边缘。二是临时监护人基本不能履行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监护责任。父母外出以后,多达84.6的孩子由爷爷奶奶隔代亲人照看,这些祖辈监护人年事已高,精力有限、防护、防范意识弱,无法保护和阻止留守儿童受到伤害,而且他们文化层次偏低,难以胜任教育留守儿童重任。

(二)学校缺乏有效管理和安全、法制教育

首先,教育管理方式简单化。部分学校只看到学生学习成绩差,忽略了他们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学校缺乏人性味的管理方式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有些学生在寄宿制学生公寓前面安上铁门铁窗,学生抱怨感觉是在蹲监狱。其次,一些学校认为学校教育主要侧重学生在校时段的教学管理,学生放学以后在社会上犯的错事,学校难以管理

到位;农村基层社区则认为,学生就应该归学校管,这些教育思想助长了留守儿童的道德滑坡,放纵了他们行为的越轨。再次,有些学校只注重升学率,忽视了对留守儿童情感和心理健康关注。最后,有些教师把留守儿童看成包袱,视为一块“心病”,几乎每个学校都有一部分老师,说起留守儿童时,能够罗列他们的毛病、缺点、错误数十种,并且显得十分慷慨激昂。不难理解,由于留守儿童缺乏关爱和教育,他们中的一部分孩子缺失相对调皮和难管理,也正因为如此,才使留守儿童成为一个广受社会关注的问题。

学校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方式上存在的缺陷,是多方面原因共同造成的。首先,农村中小学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有些小学教师上复式班,每周20几节课,这些肩扛繁忙任务的教师,无暇顾及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及成长问题。其次,农村大部分学校缺乏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设施和条件。再次,家长对学校教育的不配合,家长作为联系学生和学校的纽带,在儿童成长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教育只有在社会和家长的密切配合下才能产生应有的效果。

(三)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

我们再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但也不可否认产生了一些不良的东西。譬如社会中流行的“读书无用论”、“金钱万能论”等不良思想,这些思想的存在不利于留守儿童的成长,只会对他们产生误导。其次,社会监管不到位,虽然国家明令禁止未成年人不准进入网吧,但还有些网吧受利益驱使,允许未成年人进入,加上未成年人自制力较差,往往沉溺

于网络游戏,而这些网络游戏中往往充斥着色情暴力,是他们忽视了亲情和友爱,往往会把网络游戏中的情形带回到现实世界,导致一些违法案件的发生。

三 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安全问题的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后备军,关注和解决好他们的安全问题关系到农村和谐稳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因此,彻底解决好农村儿童安全问题,家庭、学校、社会各个部门和各级政府的协作与支持。

(一)父母应切实履行监护义务提高监护质量

我国法律规定,养育孩子是每一对父母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务必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切实重视对子女的家庭教育,关心孩子的健康成长,切不可为了赚钱而误了孩子终身,双方尽可能留一方在家教育和监护孩子。如果双方必须同时外出打工,应该通过电话、写信、回家等方式与子女进行经常性的感情交流和亲子互动,亲情上多给孩子一些慰藉,多给孩子一些关爱,倾听孩子心声,询问他们学习、生活、安全等方面的情况,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积极鼓励他们的点滴进步,时时提醒他们注意人身安全。与此同时,临时监护人应提高教育监护质量。一是树立起角色意识,切实承担起教育监护留守儿童的责任,尽可能地教育和培养留守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尽量保护他们不受伤害;二是应该进教育方式,多与孩子谈心交流,关心孩子的精神世界,切记溺爱迁就,多加教育指导;三是应与留守儿童的父母加强联系

和沟通,随时告诉他们孩子在家和学校的学习、生活、安全等方面的情况,与他们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达成一致意见,避免此严彼宽现象的发生。

(二)健全学校教育

农村学校是农村留守儿童的第二个家,应高度重视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并采取切实可想的对策;首先,要求每一个农村中小学对留守儿童进行登记备案,专门管理,根据情况区别对待,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和管理。学校和老师应给与他们更多的关怀和爱护,经常与他们交流思想,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生活上的难题。尽量多安排他们参与文体娱乐活动,充实留守学生的业余生活,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其次,充分利用假期召开留守学生家长会,与家长交流,使学校内外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影响产生合力效应。再次,加强对留守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法制道德观念,不断增强他们的遵纪守法意识。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加强对学生的生存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强化学生自尊、自立意识,帮助他们了解知法守法的重要意义。最后,重视对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学校可以设立心理咨询室,配备专职或兼职的心理辅导老师,帮组指导留守学生解决各种困惑和疑难,对其显性和隐性的心理压力进行疏导,引导学生走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期。

此外,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开办寄宿制学校。通过加强寄宿制管理,让留守学生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使他们受到更多的监

督、照顾和关爱,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三)加大财政投入,缩小城乡差距

农村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不容忽视的新问题,他们能否远离各种伤害健康快乐成长,不仅涉及到千家万户的幸福,还关系着国家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和谐社会的构建,我们党和政府务必高度重视和着力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

首先,国家有关部门要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进一步提高进城务工农民工的待遇,使农民工逐步具备带上子女进城直接教育和监护子女的能力;其次要加快乡镇企业建设,改善乡镇企业外部环境;要进一步加大农民工培训力度,在资金政策上给与扶持;再次,加大财政投入,建设寄宿制学校,并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农村学校的居住和生活条件,以便对他们进行集中教育和监管,以此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农村儿童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后备军,农村儿童素质的高低,关系到一代又一代新型农民的培育,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败。我们必须站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局高度,充分认识做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与管理的重要意义,不断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与安全工作摆到重要位置,切实抓好落实。

参考文献:

[1]李彩娟.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J].菏泽学院学报,2008(4)

[2]谢启文.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与学校教育的对策[J].教育探索,2008(10)

上一篇:送给妈妈的妇女节短信下一篇:这三个字,你说得出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