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五年发展规划体会

2023-01-03

第一篇:集团五年发展规划体会

建工集团企业文化建设五年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集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型企业集团的重要时期。为贯彻落实集团公司第二次党代会精神及集团公司“十二五”期间发展规划,在总结分析集团企业文化建设现状、对企业文化进行整合提升基础上,制定集团企业文化建设五年规划。

一、背景意义

1、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形成的,为企业成员所共同认同和遵从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它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是企业的宝贵资源与精神财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工程;是增强企业凝聚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举措;是激励员工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精神力量;是构建和谐内部环境的粘合剂和思想感情基础。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对于推动企业科学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集团企业文化建设取得的成绩

集团在58年发展历程中,坚持实施“塑造品牌、凝聚人心”的企业文化战略,建立了完善的理念识别、行为识别和视觉识别体系,“建楼育人”等理念深入人心,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劳模文化”、“安全文化”、“质量文化”等企业文化。2004年以来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企业”活动,坚持理念灌输、主题推进、典型引路,紧密结合企业经营管理、改革发展的实际,建立共同愿景,完善学习机制,搭建学习平台,开展全方位团队学习,促进了学习与工作的有机融合,形成了浓厚的学习型组织文化。同时大力塑造企业品牌,通过在主流媒体上,对集团改革发展成果等一系列题材的精心策划、持续宣传、整合传播,树立、提升了新时期开放、创新、充满活力的“新建工”的良好社会形象。2010年12月以来,针对近年来集团推进产业、产品多元化,产权多元化,业务国际化,市场布局京内、京外、境外三分天下,人力资源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集团公司与市企业文化建设协会合作全面启动了集团企业文化整合与提升工作,并取得重要成果,形成了新的企业文化体系。

58年来,具有建工特色的企业文化增强了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推动企业取得了跨越式发展。特别是近年来,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连续10年保持15%以上的增长速度,连续创出历史新高。2010年,新签合同额首次突破500亿大关。集团先后荣获全国建设系统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单位、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创建学习型组织标兵单位等称号,集团企业文化建设走在行业前列,铸就了“建工”品牌深厚的文化底蕴。

3、企业文化建设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集团企业文化建设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企业文化尚未形成合力,“集而不团”现象相对突出。主要表现在:一是母子文化有待进一步融合,母文化需得到进一步认同;二是改制企业合作双方的文化融合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不同文化背景的企业重组需要从价值观、制度建设等方面形成一致性;三是“走出去”实行人才本土化,跨地区、跨国家的文化冲突凸显;四是企业文化统一的管理机构有待建立,严密高效的企业文化管理体系尚未形成;五是企业文化体系执行缺乏严肃性,VI体系不规范使用现象比较突出,需进一步规范。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集团公司第二次党代会精神,紧密结合集团改革发展实际和“十二五”时期战略实施的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继承50多年集团积淀的优秀企业文化精髓,吸收借鉴现代企业管理的优秀成果,分析破解集团企业文化建设中的瓶颈问题,努力建设具有建工特色和时代特征的企业文化,大力推进“塑造品牌,凝聚人心”的企业文化战略,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升企业发展质量与效益,加快推进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型企业集团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三、基本原则

1、一主多元原则。整合和提升后的企业文化理念体系是集团文化建设的总纲,各成员单位要对照集团企业文化进行本单位的文化整合与对接,自觉与集团企业文化保持一致;同时尊重二级单位的个性化诉求,允许各二级单位在统一性指导下培育和创造特色文化,实行二级单位的文化相对多元。

2、战略先导原则。文化建设,战略先行。文化与战略之间的高度匹配是企业追求长远发展的必由之路。集团企业文化建设在集团“十二五”规划的框架下进行,服务于“十二五”规划的实施。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激发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推进“十二五”战略目标的实现。

3、注重实效原则。集团企业文化内容的落实,要尊重企业实际、实事求是地宣传和贯彻。把企业文化建设纳入集团的日常生产经营管理工作中,不走过场,不走形式,重在效果。

4、与时俱进原则。根据客观环境的变化和集团自身发展实际,在充分进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适时对集团企业文化体系的内容做适度调整,不断服务、促进中心工作的开展。

5、先易后难原则。根据二级单位实施企业文化的条件成熟度区别对待,实行先易后难原则,有序推进母子文化体系的规范化建设。在条件较好的单位率先实行,为其它单位起到示范作用,推动其他单位积极参与,自觉执行。

四、工作目标

1、远期目标

到2015年,集团新型企业文化基本确立,成为集团发展的精神支柱和文化支撑:企业文化理念深入人心,VI体系全面应用,集团整体形象明显提升,建工品牌价值显著增长,母子公司文化管控体系基本形成。

2、近期目标

到2012年,集团企业文化建设组织架构基本建立,企业文化宣传载体健全,形式多样的企业文化活动得到广泛开展,新的理念体系得到完整导入,VI视觉系统得到规范应用,母子文化实现初步整合。

五、实施步骤

集团企业文化建设按照分阶段、有计划的原则不断推进: 第一阶段:导入期(2011.92014.4)

企业文化建设深化期,除了要不断深化管理和运作各种企业文化传播网络,继续在理论和观念方面进行正向推广外,还需要审视完善管理制度,将企业文化理念在制度中进行反映,形成制度文化。通过制度文化建设,使企业文化真正落地,将“理念文化”变为“实体文化”,进而形成“行为文化”。

1、全面推广集团企业文化

深化管理和运作各种企业文化传播网络,包括手段上的深化和内容上的深化。手段上的深化,要形成立体传播、紧密配合的文化传播体系,做到形式多样,灵活运用,不断扩展。内容上的深化,要在传播内容上由导入期的基本理念的介绍和推广,变为深度分析和阐述,将企业文化所倡导的各种理念与建工集团的具体工作相结合。

2、对照集团企业文化完善管理制度

要审视现有的制度是否存在和整合与提升后的集团文化不一致的地方并进行修改。同时,要在新版企业文化体系的指导下,根据企业需要和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和丰富完善企业的制度体系。

首先,要按照建设先进企业文化的要求,开展制度完善与创新。对现行制度与文化的匹配性进行分析,如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行政管理、党务管理等领域的制度安排与企业理念的匹配性分析,辨析现行制度的导向性和系统性,并提出建设性意见。

其次,各单位要根据员工行为规范进一步制定完善岗位职业道德规范。基本要求是要突出职业特点,体现关键性的岗位责任,明确争创一流的工作标准,形式上要简明易记。 最后,做到以人为本,尊重员工,做好四种激励。四种激励:一是管理者行为的“垂范激励”;二是增强亲和力的“融通激励”;三是布置工作时的“责任激励”;四是决策过程的“参与激励”。

3、总结推广企业文化典型人物和典型事迹

对企业发展过程中涌现的“模范人物”和“典型事迹”要进行深入剖析和大力宣传。利用企业内部媒体及社会媒体等各种宣传载体,大力宣传各单位、各专业的 “创业、创新、创效、创一流”先进典型,通过先进模范人物展示企业文化,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

4、加强外部媒体宣传

在取得初步企业文化建设成果的基础上,除了将企业文化的内涵通过内化的产品、服务、员工的行为向外界传递以外,还要进行对外宣传,特别是以集团成立60周年为契机大力宣传企业改革发展业绩。一方面,进一步树立集团良好的外部形象,另一方面,通过外部舆论氛围的营造助推内部企业文化建设的进一步深化。

5、深化企业文化教育

企业文化的塑造与经营目标的实现,关键在于员工的荣誉感、使命感、成就感是否被充分激发。企业文化深化期仍要结合企业改革发展的主题,深入开展企业文化主题教育活动,培育全集团广大员工的企业文化参与意识,提高对集团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增强实践企业文化的自觉性。

6、举办集团企业文化展览

以集团成立60周年为契机,举办反映集团60年辉煌发展业绩的大型图片展览,记录建工集团的创业发展历程、重大事件,充分展示建工人肩负国企社会责任为国家城市化进程做出的巨大贡献,使其成为对员工进行教育和企业对外宣传的一个重要窗口。

7、总结交流经验

适时组织企业文化建设深化期经验交流会,总结各单位深化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式和内容,着重对各单位对照企业文化开展制度完善与创新活动的经验进行总结、推广。

第三阶段:提升期(2014.5- 2015.12)

提升期是在企业文化在内部得到普遍认可的基础上,通过大力开展公关宣传活动,推广企业形象,在业界树立良好口碑,企业社会影响力、品牌知名度进一步提升。

1、举办研讨会或管理论坛

在集团筹备上市的关键期,加大品牌宣传力度。通过举办行业研讨会、管理论坛、新闻发布会等,邀请社会知名人士参加,在社会上引起关注,掀起宣传高潮。

2、策划大型公关活动

利用重点工程建设关键节点进行新闻发布、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举办“建工杯”新闻奖等大型公关活动展示建工集团发展成果,促进企业文化建设的深入开展。

4、开展立体宣传推广

加强宣传策划,将企业发展业绩与社会热点相结合,在中央、主流媒体和建筑行业媒体上开展新闻宣传、广告等立体宣传,扩大建工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提高影响力。

5、总结交流经验

适时组织企业文化建设提升期内外部经验交流会,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办法,学习吸收外部企业的好经验、好做法,同时推广、介绍建工企业文化。

六、工作要求

集团企业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必须坚定不移地走文化兴企、文化强企之路,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周密策划,扎实推进建设具有建工特色和时代特征的企业文化。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到企业文化整合与提升是集团形成整体合力,提升品牌形象,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型企业集团的必由之路,认识到集团坚定推行一元文化的决心,自觉将子文化向集团母文化对接,服从集团发展的大局。

2、加强领导,齐抓共管。各级领导必须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带头抓好落实,切实做集团企业文化建设的组织者和推动者。企业党政主要负责人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第一责任人,要将企业文化建设与生产经营活动相结合,与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与“创建学习型企业、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相结合,形成专职部门牵头、党政工团和各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广大员工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

3、加大宣传,典型引路。各单位要加大宣传力度,利用企业报、局域网、板报橱窗等形式以及征文演讲、座谈会、文艺演出等活动,宣传集团企业文化的核心理念和应用理念等,使整合与提升后的企业文化深入人心;要充分发掘企业发展过程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加强宣传报道,发挥典型引路作用;要通过大力、持续的宣传工作,吸引凝聚广大干部员工参与、认同、共享企业文化建设成果,实现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

4、加大投入,确保实效。各单位要明确把企业文化建设投入列入支撑集团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资,纳入经营预算,作为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对于企业文化建设经费的使用要科学管理,精细使用,特别是在VI的规范应用上要有经费保障,确保企业形象的统一。

5、加强考核,挂钩绩效。各单位要将企业文化建设纳入绩效考核体系,与其他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奖惩。 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考核应从企业文化建设的全过程着眼,在实践过程中要不断细化考核内容,逐项检验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完整性、时效性等,以及各项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目标的落实情况等,通过考核确保集团企业文化建设真正落地生根。

第二篇:学习巨化集团十二五发展战略心得体会

物不因不生,不革不成

――读公司“十二五”发展战略有感

巨化是一个有着50多年历史的国有老企业,在半个世纪的洗礼中,有过辉煌,也有过落魄。2010年是巨化历史中值得深刻记录的一年,因为这一年是巨化转型升级的启动年和发展战略的确定年。新的领导集体带领广大干部职工树正气、定战略、增信心,形成主动变革的良好氛围,巨化的经济效益创历史最好水平,员工收入也有了大幅的提升。

通篇细读公司“十二五”发展战略后给我最鼓舞的一句话就是巨化要发展成一个受人尊重的企业。巨化曾经拥有过尊重,在巨化工作是让人非常羡慕的,然而由于领导层的屡次错误决策,巨化发展停滞不前,反而向了衰退,成为了一个没落的国企,随即“巨化工人”、“巨化价”等旧名词被冠以了新的含义。这么多年来,巨化全体工人兢兢业业的工作,为的就是把企业发展好,增加收入,重新赢回尊重。因此,“尊重”二字对所有巨化人来说都看的无比珍重。然而什么是一个受人尊重的企业呢?受人尊重的企业是一个贡献度大、发展实力和社会美誉度非常高的企业,是一个在行业中具有领先优势、履行社会责任和不断提高员工收入的企业。我期待巨化成为这样一个企业,所有巨化人也期待着。

学习公司“十二五”发展规划后,我对以下六点非常关注:

两个定位――主业“四新”化、产业同心化。主业“四新”化是指巨化要围绕新材料、新能源、新环保、新用途的“四新”领域,通过“一个转型、两个接轨、四个进入”,完成基础化工向材料化工的转型;产业同心化指“十二五”期间巨化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核心在于产业。两个定位明确的指明了巨化今后的产业发展方向,使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少走弯路。

六大转变是指在产业结构上实现同心化;在主业发展上实现“四新”化;在空间平台上适度向外发展;在发展方式上,由经营管理为主向科技引领、创新发展、资本运作、节能环保为主;在治理结构上,由传统粗放管理模式向现代法人治理、真正意义的企业转变;在组织架构上,由生产经营型组织向战略中心型组织转变。六大转变是巨化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六大方面,涵盖了巨化改革发展的全部内容,是“十二五”发展规划的精髓。只有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六大转变,才能顺利完成巨化的转型升级。

事业部制+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是指以某个产品、地区或顾客为依据,将相关的研究开发、采购、生产、销售等部门结合成一个相对独立单位的组织结构形式。直线职能制指在各级行政负责人之下设置相应的职能部门,分别从事专业管理,作为该领导的参谋,实行主管统一指挥与职能部门参谋、指导相结合的组织结构形式。巨化自成立以来一直采用直线职能制,随着巨化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多元化,直线职能制已不能满足巨化发展要求。采取“事业部制+直线职能制”的组织框架主要是为了突出集团战略导向,加强各产业发展,强化风险管控,提升整体竞争力。

一主两翼、三环联动。“一主”就是突出化工材料核心主业地位,“两翼”指的是加快发展生产性为主的服务业和适度介入金融投资与资本运作领域,“三环联动”指的是以产业经营为根本、行业联动为支撑,产融结合为动力的产业组合模式。“一主两翼、三环联动”产业组合模式的确立表明了巨化已经逐步开始从单一的化工原料生产企业转变为一个包含多个行业的大企业集团,为巨化今后的可续健康高速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今后巨化新的经济增长点已不仅是化工产品,还有金融服务业、装备制造业等新的行业。

生态化循环经济示范区。经过50多年的发展,巨化厂区规模得到了不断的扩大。但由于缺乏合理的规划和资金投入,厂区内老建筑物和破损的道路在不断的增多,员工工作和休息的环境差,厂区破败的环境与现代企业的发展格格不入。建设生态化循环经济示范区将有利于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充分发挥环境对人们心理的改善作用。俗话说“人要衣装,佛要金装”,改造一新后的厂区不仅可以给人一种重生的感觉,还可以腾出更多的发展空间,为巨化发展成为一个受人尊重的企业的打下强有力的硬件基础。

十二五末员工收入翻一番。巨化“十二五”主要目标之一是职工收入从2010年的3.9万元/人·年增加到2015年的8万元/人·年,年均增长率达到15.5%。巨化员工所从事的是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的化工行业,但由于巨化的效益一直不够理想,员工的收入始终停滞不前,收入低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因此广大员工对提高收入的愿望非常迫切,十二五的这个目标无疑是最振奋人心的。

学习了公司的“十二五”发展战略规划,我深受鼓舞,我决心努力学习和工作,紧跟形势,牢记“变革者生,改良者死亡”的信念,更好的发挥一名基层技术人员的先锋带头作用,做一个有益于企业的人,为贯彻和落实公司的“十二五”发展战略规划做出自己最大贡献。

机修车间

第三篇:五年发展规划

白杨乡九年一贯制学校五年发展规划

(2008.4~2013.4)

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全面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为指针,以“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创建和谐”为办学理念,以办人民满意的学校为目标,以统筹规划,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分步实施的工作思路为策略,以积极参与,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精神和作风,力争为白杨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开创我校教育教学工作新的局面。

康县白杨乡九年一贯制学校 , 座落在风景秀丽的康南燕子河畔距县城 40 公里处 , 创建于 1955 年, 是康南历史比较悠久、富有良好教风和学风的一所学校。它的前身是康县白杨小学 , 1969 年附设初中 , 2004 年更名为康县白杨乡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占地面积 3917平方米 , 建筑面积 2400 平方米 , 拥有设备基本齐全、功能较为先进的现代化微机室、多媒体教窒及其他电化教学设施 , 并于 2007 年建成了现代远程教育网络 , 2008年接入陇南教育网和宽带网,图书室藏书 5830 余册。 学校现有教学班 13个 , 学生 619人。全校 28名专任教师中 , 小学高级教师 6 人, 中学二级教师 3 人 , 小学一级教师 13 人。有 3 人获“优秀教师”等县级荣誉, 3 人被确认为县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 , 获县级“教学质量奖”20人次 , 有 10 名教师的 “优化教案设计”、“优盾课堂教学” 及教育教学论文获得省、市、县级奖励。 2006 年 , 校长李满正获县级“十佳校长”称号。

学校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 ,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 积极推行素质教育 , 在教育教学中取得了显著成绩。有 20余名学生获县级“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荣誉 ,30余名学生在各级各类作文大赛中获奖。特别是近年来 , 学校以优异的成绩赢得盛誉 , 小学五年级毕业成绩自 2004 年起进入全县前三名, 2006 年进入第二名。自 2003 -- 2007年 , 初中毕业会考成绩连续 5年居全县第二。 2007年创历史新高 , 五个单科居全县第一, 高中上线率达 89.3%, 1 名学生以 648分的成绩进入全县前三名 , 7 名学生进入前 100 名。

近年来 , 学校先后获得县委、政府、教育局授予的“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教学质量先进学区” 、“两基先进学校”等荣誉6项次。校风正、学风浓、质量高的优良传统 , 激励着师生辛勤耕耘 ,刻苦学习。

1、校园环境

A、学校社会环境:因近年来学校不断加强内部管理,教育教学质量及办学条件有了较大提高,因而学校享有较好的社会声誉,所以能得到社会各方面的支持。

B、学校地理环境:地理条件受限,没有拓展空间,教学及生活用房紧张,学生不能住校。

C、学校绿化环境:校园绿化面积仅占10%,种有雪松、香樟、广玉兰、棕榈、草坪等,因学校面积有限,不具备大面积绿化条件。

D、校园文化环境:遍布校园的各条温馨提示和警示语及文化墙给全体师生以人生的启迪。整洁优美的校园环境,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与启迪。

2、始终坚持德育为首

学校始终以师德教育与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重点,把德育放在工作的首位,始终强调教师的以身作则、立身先力行,鼓励教师用良好的人格魅力感化学生,不断深化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学习。努力提高全体师生的素质,学生的养成教育坚持不懈。

一、指导思想

二、学校概况

三、现状分析:

(一)办学条件:

3、师资队伍建设

整支教师队伍结构参差不齐,老、中、青三代比例失调,虽教师群体踏实肯干、乐于奉献,有一定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凝聚力,但部分青年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和课堂驾驭能力有待提高,部分老教师的工作责任心有待加强。

4、学校管理规范化

学校重视教研组的建设,不断提高教研组活动实效。在教学管理上抓实“教学五认真”,推行巩固普及,确保合格率,提高优秀率。制度化建设较为健全,依法办学、民主管理是我校管理特色。在管理上除了强调制度化外,也突出人性化。

5、素质教育成果显著

坚持素质教育办学方向,学校不仅重视语、数学科的教育教学,也不放松其他课程的教育教学,如英语、音乐、美术、体育、信息技术等。从切实提高每一堂课的质量开始,重视平时的训练和实践,正在探讨这些学科质量检测的新路子新方法。

1、教师专业发展不平衡,队伍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我校教师队伍年龄结构不尽合理,知识层次差异较大,致使中青年教师工作量大,工作负担重。同时,尽管学校始终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但由于一些教师对自身的职业职责认识还比较粗浅,少数教师存在安于现状、得过且过的思想,工作不求效率,自我发展的意识还不强,因此造成了学科与学科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发展的不均衡,特别是极少数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亟待加强。又由于管理与督促力度不够,名师、骨干教师的成长比较缓慢。

2、办学压力增大。

随着时代的发展,家长对教育的期望值较高。也由于学生智力、兴趣、基础家庭环境的不同,因此择校成为普遍现象。良好的生源保障是学校存在与发展的先决条件,只有办好学校才能够吸引更多生源,才能使学校兴旺繁荣,因而,不断提高我校办学水平成为我们的首要任务,压力巨大。

3、精细化管理较为落后。

学校的精细化、科学化管理较为落后,虽然学校刚性制度较为健全,但在落实制度上不够精细,新制度正在实行阶段,存在问题与分歧还较多。

4、教学质量取得突破性提高有一定难度。

我校地处落后的山区,因实现“两基”的需要,全面推行“义务教育”,确保了适龄儿童入学率的达标,但同时也使学困生比例不断提高,加上村学教学质量低下,家长的素质差,缺乏比较科学的教育方法,不能保证家教时间,很难与学校形成教育合力。因此,要快速提高教学质量对于我校来说还有一定困难。

5、教科研工作还需落到实处。

虽然学校在教研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究其实质,还没有能够转化为有效的教育资源。很多时候,教科研只是管理者的事情,教师抓教学质量的热情很高,但由于缺乏正确的引导和自身缺乏较扎实的理论功底等原因,教科研的参与度与参与热情都不高。

在新时期,如何实现学校的文化传统与新时代精神、创新理念的结合?如何继续开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新局面?我们经过商议,特制订近五年学校发展性规划。

1、学校发展的理性思考:

如何在今后五年或稍长的一个时期内依托自身努力和政府相关政策,使学校与时俱进,适应超前,实现跨越式发展,这是考虑新一轮学校发展规划的基本点和出发点。随着新一轮课改的进行,今后几年,学校要以新的理念控制办学规模,促进办学特色的形成;以特色的理念办学;创建具有特色的学校文化;以研究先进的教育规律,创建本地区一流的教师队伍;依托校园文化精神,育新世纪一代新人。

2、学校发展的基本定位

(二)制约发展的主要因素:

四、未来五年学校发展的基本思路 以大幅度的改革思想为指导,不断进行实践与研究,坚持以学校发展为本,从学校实际出发,营造学校文化优势,加强全面质量管理,不断优化师资和办学条件,薪火传承,打造品牌,追求卓越,再谱新篇,努力把我校创办成一所省级特色示范学校。

3、学校发展的主攻方向

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基础上,突出强项优势,大力推进学校整体改革和整体办学水平,办出学校个性,形成鲜明特色。近五年学校发展的主攻方向是全面改善办学条件,营造适应学生潜能发展需要的书香校园、艺术校园,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生活能力、创造能力,一项兴趣特长。

4、办学思路: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深化内部改革,面向全体学生,走特色创新之路,深入开展素质教育。

5、办学理念:

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创建和谐。

6、办学宗旨:

德育为首、育人为本、全面发展,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现代人奠定基础。

7、办学目标:

走特色之路,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创建省级示范学校。

8、管理目标:

推行科学化、制度化管理,逐步实现民主化、精细化管理。

9、育人目标: 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显现特长。

10、育人模式:

以人为本、主动参与、展示个性、和谐发展

11、办学模式

实施“因材施教、分类推进、整体发展”的办学模式。

12、学校校训:

求真务实、文明进取。

13、学风、教风、学风

校风:严禁刻苦 、文明守纪

教风: 刻苦钻研、从严执教、团结协作、教书育人。 学风: 勤奋学习、多思善问、全面发展、立志成才。

12、办学特色:

创建具有康南地域特色的学校

13、发展策略: 依法治校、科研兴校

1、五年内争创建成一所市级一流的管理水平、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教学设备、一流的教育质量,有地域特色的省级示范学校。

2、优化育人环境,提高育人效益,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学校管理科学化,学校发展规律化,校园环境艺术化。

3、优化师资队伍,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师知识结构多元化、教学方法综合化(诠释:综合化是当代教学方法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教学方法的综合化是指 ,在理论的阐述和实际的运用中将彼此各自孤立的教学方法或教学方法的构成要素以某种方式结合起来 ,或相互渗透 ,或借鉴其它教学方法的要求和具体做法 ,以构成可取得更佳教学效果的整体教学方法)、思想观念现代化、教育能力复合化。争做一流的教师,争创一流的质量。

五、学校发展目标、任务、举措及落实时间

(一)五年总目标:

(二)学校发展的具体目标、任务、举措以及落实时间与监控、落实规则

3 标目

进一步提高学校的整体管理水平,推行“四制”管理方针,即教师聘用制、岗位责任制、目标明确制、量化考核制。向科学的管理、精细化管理要质量、要效益、要特色,要品牌。探索和建立适合本校特点的学校管理条例,明确三级管理网络职责。规范聘用合同制工作,做到评聘分离、竞争上岗,形成人才的合理流动,完善教师考核机制。 任务:

依据现代化学校管理思想和技术,在学校管理中,我们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建立了较为科学规范的管理框架,理顺管理流程,形成学校管理的有效层次与结构,建立完善的决策指挥系统,执行运转系统,参谋咨询系统,监督反馈系统,充分发挥党支部、教育行政、工会等管理因素的作用,实行民主管理,不断探索能为教育改革开拓、保驾的管理新路子。使学校组织优化为一个结构合理,组织有效,信息畅通、协调、高效,动作有序,反应灵敏的整体。(由党支部、校长室、工会监控落实) 举措:

(1)珍视每一位教职工的个人价值。

学校重视民主管理、尊重、信任教职员工,引导教师树立主人翁精神,参与学校的决策、管理,重视调动他们工作积极性,力求达到集思广益,优化学校管理工作。创造条件满足骨干教师的成功需要和青年老师的成长需要,让大家在不断创新中实现自我价值,感到自己是学校集体中不可缺少的一员,通过与教师沟通、谈心,帮助他们解决了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使大家以良好的心境面对工作。 (2)建设团结协作、开拓进取的领导班子。

学校领导班子团结、协作、勤勉、高效,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行政人员分工明确、职责分明,不仅分管工作计划性强,措施得力,完成出色。而且人员之间能互相协调,互相支持。建立行政人员评价机制和述职考核制度。

(3)加强管理上的民主建设,坚持政务、校务公开,并认真抓以下环节:管理权限公开,办事依据公开,办事程序公开,法规政策公开,办事标准公开,办事纪律公开,办事结果公开。大家的事大家提,实行民主议事,大家的事,大家管,实行民主监督。 (4)构建决策、执行、参谋咨询,监督反馈四大系统以及相关协调方式和有关规定。特别要逐渐完善教学质量三级监控的机制(“自我监控”、“教研组监控”、“学校监控”),确保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5)明确和制订干部岗位职责。全体干部要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各司其职、各尽其能,既要分工、协调、合作,更应避免那种荒了自己的自留地,种了他人责任田的现象。为了提高办事效益,运作有序,要推行分层责任管理,一层管一层,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

(6)调整重建各种奖惩机制,要归类、系统、明确、操作简便。通过如开教代会补充完善有关规章制度,教师岗位工作量化考核制度及教师奖惩条例等并付诸实施。

(7)党政主要领导要在管理与改革中应多角度、多思维地倡导新的荣辱观、价值观和新的办学理念。努力营造一个安定团结,宽松和谐,既有统一意志又有民主自由;既有严格要求,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政治局面;逐步形成优质、高效、刚柔相济,具有凝聚力的管理模式,从而使管理具有民主、科学规范、人本化、弹性化、精细化的特点。 落实时间 第一年

(1)建立有效的学校管理、考核的规章制度。 (2)建立并落实奖惩制度,体现多劳多得的原则。

(3)完成条块与学校总体发展目标相符的五年发展规划的制定工作。 (4)改选教代会、工会,建立教代会监督学校管理机制。 (5)建立学校管理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制度。 (6)贯彻校长负责制精神,实施民主管理。

1、学校管理 (7)加强学校各部门的中层管理,健全学校管理机制。制定中层干部评价考核方案。 (8)加大民主监管力度,增加管理工作的透明度。 第二年

(1)建立和逐步完善学校的质量监控机制 (2)进行分配制度改革,加大奖惩力度。

(3)对学校管理的各类计划根据学校的阶段性任务定期进行适当调整。 第三年

(1)进一步深化评聘分离的用人制度,促使教师良性流动。

(2)学校各部门办公系统逐步运用现代化技术管理手段。如财务、学籍、图书、档案管理等。

(3)完成新一轮教师聘任制工作。 第四年 (1)、强化幼儿园、小学、初中办学特色。 (2)、落实“五育”并举,使学生全面发展。 (3)、“软硬兼施”—硬件“软”化,对学校的一草一木赋予教育意义,构建浓厚的校园氛围;软件“硬”化,坚持有章可循,依法治校、以德立校。

第五年

(1)稳步提升办学水平的前提下,利用半年左右的时间进行学校发展的重新定位和制度重构,全面审视,构建自主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持续发展机制。

(2)全面提高学校的核心竞真力、大幅度提高学校总体办学水平,使学生的学业成绩继续提高,同时做好省级示范学校的申报工作。

(3)艺术教育在普及的基础上分类指导,构建高质量的艺术精品,力争在县、市各类艺术节比赛屡获佳绩。申报省级艺术特色示范学校,力争通过评估验收,争取获得省特色示范学校称号。

目标

建立一支学历达标、为人师表、爱岗敬业、平等宽容、一专多能素质良好的教师梯队。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师德工程”和文化建设、岗位练兵、教学观摩、理论研讨、典型示范等系列活动,造就一支“厚德博学,敬业奉献”的教师队伍。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市、县学科教学大赛,力争有赛必参,有奖必夺,建设一支由市、县、校中青年骨干教师组成的梯队骨干教师队伍,使他们在教育科研中充分发挥带动和辐射作用,实现由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的转变。 任务:

五年内,逐步使我校教师队伍具有高尚师德和良好心理素质,具有现代教育思想和理念,有较强的教学技艺,能掌握运用教科研前沿成果和现代教育技术,创造性地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并不断完善发展自我。五年内培养6名县级名教师,10名校级骨干、学科带头人,3名市级以上教坛新秀(含以前获得者),6名县校级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创建拥有名师,名学科的品牌学校。(由教务处、教研组监控落实) 举措:

(1)要建设现代化教师队伍,首先要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学校将通过在职培训(特别是新课程改革的知识性培训、校本培训),促使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树立现代学生观、现代质量观、人才观和教学观,为创办现代学校与教育打好思想基础。 (2)迅速摸清“家底”,要通过备、教、改、导、考等教学环节与途径,迅速摸清教师队伍的现实状况,干部教师双方要做到心中有数。而后分层制订目标予以培训提高。考察时要善于发现教师潜能,发展性地评价引导教师。

(3)实施参与式教研,要求我校教师人人参与教研活动。依托教研组,由教研组长负责开展“个人构思—集中备课—听课评课—反思调整—展示汇报”的开放式教学系列研讨活动。研讨过程中,每位教师都有任务,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隔岸观火”与“寂寞个人

5

2、队伍建设 秀”现象。

(4)搭建交流研讨平台,鼓励教师冒尖。

从教师自身的教育实践出发,搭建一个供教师学习课堂教学经验、讨论案例、研究问题,交流教学反思为主的合作学习平台。对新教师要提出“一年象样”、“两年出样”、“三年是榜样”的工作要求。学校要给他们“压担子”、“壮胆子”、“指路子”、“做样子”,发展性地评价引导他们。

(5)强化业务知识培训

为了加快教师素质的提高,采取因人制宜,分类培训、分层训练的校本培训方法。通过适应性训练、提高性训练、拔尖性训练,以实际需要为切入点,通过讲座、上课、反思等形式,开展新课程理论、教育科研知识、现代教育技术等专题校本培训,让教师们接受最新的课改理念和信息,为推动课改进程服务。同时,学校鼓励教师参加学历进修,加强教学基本能力的培训。学校青年教师中拥有大专以上学历的达90%,(2011年完成),本科学历达20%以上(2012年前完成)。鼓励教师多写论文上报。

(6)加强对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充分利用学校电脑设备,组织教师进行培训与学习。40岁以下的教师要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基础知识,能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35岁以下教师要熟练地掌握技术操作,能制作简单课件,能自创设计课件样本。 落实时间

第一阶段(2008~2010年)

1、每位教师根据自我发展方向,完成个人三年发展规划的制定工作。

2、通过多种形式对教师进行培训,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

3、发挥名教师的带教作用,形成校级骨干教师群体。

4、鼓励教师向高层次学历发展,争取大专达标90%,本科在读30%,上岗位证书达标=100%。

5、70%的教师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1)、走出去,请进来,为教师提供学习进修的机会,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2)、加强校际联手,形成优质资源共享。

(3)、建立学科带头人、县级、校级骨干教师纳入定期自评和学校阶段性考核制度,并与奖励制度挂钩。(4)、鼓励教师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6、学校加强对全体教职工的师德师风教育 第二阶段(2010~2012学年)

1、完成教师职务培训的课程。

2、加强对教师学科教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在教学方法上有新的突破。

3、形成校本培训课程,并对教师进行培训。多渠道引进人才,形成竞争机制,优化教师队伍。

4、85%的教师能够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5、师德师风考核。

第三阶段(2012~2013学年)

(1)新培养1-2名县级骨干教师或学科带头人。形成名师群。以点带面,发挥辐射作用,并在教学上出新成绩。

(2)形成一支师德高尚,一专多能的教师群体。 (3)100%的教师能够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4)评选师德师风模范。 目标

形成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的具有德育特色的素质教育实验校。形成学校德育网络,将《养成教育》、《诚信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开发学校“中小学生养成教育”的校本课程和校本教材。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德育工作者队伍,形成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教育氛围。把德育教育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之中,使学生初步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

3、德育工作 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使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会做人、会学习、会生活的现代人。

创建一流的教育教学环境,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继续坚持德育教育为首的原则,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立体德育网络,研究新形势下德育教育工作的特点,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德育评价合格率达100%,学生违法犯罪率为0。 任务:

培养两种精神: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自主、合作精神;形成三种意识:创新意识、抗挫意识、合作意识;训练四种能力:认知能力、自主、自治、自强能力;从而达到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充满生命的意义。(由校长室、团队部、教导处监控与落实) 举措:

1、从组织上构建德育框架与网络,加强以校长为首的中心指导体系,加强学生自我教育的体系,如班级管理委员会,团队组织等,加强家庭和社会教育的网络体系。确立养成教育为德育校本课程。

2、开展“五美四会”活动:即作业书写美、语言表达美、行为举止美、仪表大方美、思想境界美;会认知、会做事、会合作、会创造。

3、寓德育于学科、寓德育于课堂、寓德育于集体活动中。编写校本课程教材。

4、进一步细化校园“静洁齐美”活动。 落实时间

第一阶段(2008.4—2010.4)

1、在经费、时间、人员上加以落实。

2、建立和完善德育管理、行为规范评比等有关的制度。

3、通过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诚信品质教育,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有较好的学生示范群体。

4、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德育评价机制,使行为规范教育制度化。

5、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团队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调动相关人员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树立全员德育的新观念。

6、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和青春期教育选修课,加强班主任心理培训,发挥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载体的作用。

7、以团带队,以社促队,激发学生参与各种活动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8、各学科教学结合教学内容有选择的有机渗透品德教育,并建立德育渗透课堂教学评价细则。

第二阶段(2010.4~2012.4年)

1、关心弱势家庭、弱势群体,关注有困难的学生。

2、编写德育校本教材,每年评选2个行为规范示范班级,2-3名在班级管理上有特色的班主任,起到示范作用。

3、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建立心理咨询室,发挥其作用,对心理和行为有偏差的学生建立个人心理档案。

4、联合家庭的力量促进学校教育。组建一支热心参与家庭教育的家长志愿者队伍。

5、建立校“家庭教育”专栏。

6、 “中小学生养成教育”校本课程教材修改完善。 第三阶段(2012.4~2013.4年)

(1)学生通过学校、家庭、社区、网络等多种教育途径,受到全方位多渠道的思想道德教育。

(2)修订、完善“中小学生养成教育”校本教材。形成“中小学生养成教育”校本教材。

(3)有一支较高素质的班主任队伍,1-2名班主任在县内有一定的知名度,争取培养一位市、县级优秀班主任。

7 (4)完成德育论文和班主任个案的撰写收集整理汇编工作。

(5)德育形成特色。成为争创省或市级德育先进单位,争取成为市德育特色校。保持市“德育教育先进单位”称号。

(6)总结家庭教育经验,形成书面材料。 目标

学习践行课改理念,抓好教学常规管理,重视教学质量监控,培养若干名学科带头人,各类学科抽查成绩保持高于全县的平均成绩。完善学校基础设施和现代化建设,4至8年级全部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实现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整合,推进学校教育现代化,改革课堂教学模式,达到先进教育资源共享,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 任务

就备、教、改、辅、考各教学环节,抓紧落实常规教学管理,制订严格的教学常规管理和质量监控制度。(由校长室、教务处、教研组负责监控、落实) 举措

1、加强学习现代教学理念,学习新课程知识及新课标,掌握各学科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

2、建立各学科质量检测方案,实行质量自我监控、小组监控、学校监控的三级监控系统。

3、建立和完善教学常规管理体系和教学流程管理方案及教学质量奖惩制度。 落实时间

第一阶段(2008.4—2010.4)

(1)建立教学流程管理和质量三级监控体系。

(2)建立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考试、质量分析、业务进修等规范要求。 (3)组织教师学习课改的理念,更新教育观念。

(4)完善流程管理,进行质量监控。加强随堂听课和检查备课、批改力度。

(5)为教师提供学习和进修的机会,举行教学基本功竞赛,搭建施展才华的平台,使教师逐步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第二阶段(2010.4—2012.4)

(1)进一步深化课改,探索教学方法综合化,全面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质量。

(2)骨干教师初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3)发挥骨干教师引领和辐射的作用。 第三阶段(2012.4-2013.4)

(1)6名教师在县内一定知名度,各学科都有学科带头人。

(2)课堂教学方法综合化全面展开,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3)校本课程在全校全面实施。

(4)语文、数学、英语教学质量达到全县优秀等级。 目标

坚持以教科研为先导,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增强科研意识,大力提倡研究之风,要求教师将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形成课题进行研究。切实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各学科根据本学科的特点立项申报课题,研究符合学生持续发展的学科教育模式。 任务:

教科研工作是创名牌学校的“催化剂”,加速教科研步伐,使教学质量与效益五年内有新的飞跃与突破。坚持以科研促教研,以教研带动促进教育质量提升。

创全县一流的教育质量。在语文、数学学科上要继续推广与运用课题实验成果。五年内各学科结合教学的发展申报省或市级课题一个,认真努力探索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实验研究。(由校长室、教研组、教导处监控与落实)

8

4、教学工作

5、教育科研 举措:

1、加强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特别要加强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标准的学习,学好用好新课标。多途径地帮助教师树立现代教育观念,树立科研兴校,科研促教的观念,促进教师由经验型教师向科研型转化,首先是思想观念的转化,实行教与学方式的全面变革。

2、利用宽带网络,加强对教改信息的收集,整理,为教改实验提供论证材料。探索网络集体备课新路子新方法。 落实时间

第一阶段(2008.4—2010.4)

1、加强教育研究,增强科研意识。

2、名教师至少每人有一个研究课题,鼓励教师人人参与教育课题研究。

3、语、数学科做好课题申报和开题研究工作。 ⑴、成立校教研领导小组,有专人负责教研工作。

⑵、定期召开教研工作会议,并督促、布置阶段性教研工作。 ⑶、对课题进行开题论证。 第二阶段(2010.4—2012.4)

1、综合学科申报课题:市级、县级或校级课题。

2、制定大课题分阶段实施方案。

3、对教研工作有成绩的教师进行适当奖励。 第三阶段(2012.4—2013.4)

(1)增强教师科研意识,进行校论文评奖活动。

(2)建立科研评价体系,对市级、县级、校级重要课题进行中期检查和论证,为下一年申报课题评奖作好准备。

(3)语、数学科课题做好结题准备工作。 目标

深化体艺术课程教学改革,加强科学研究,大幅度地提高学校艺术教育的教学质量。建设一支能基本满足学校艺术教育需要,又具有实施素质教育能力和水平的教师队伍。积极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经常性的丰富多彩的课外艺术活动,并逐步使其规范化、制度化。逐步加大经费投入,普及现代化的艺术教育技术手段,使学校艺术教育需要的器材和设施达到省级示范学校的要求。

形成艺术教育特色,美术学科以版画教学为校本课程开发并为核心内容形成特色、音乐学科力争在全校成立兴趣小组 。 任务:

学校体、艺教育要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以深化课程教材改革为核心,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大力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体、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注重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审美能力和身体素养,开发自身的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坚持以普及促进提高,以提高带普及的方针,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由校长室 、团队部、教务处、总务处、艺术组监控与落实) 举措:

1、开展艺术类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

2、发挥学校艺术特长教师的作用。

3、保证艺术经费的到位。

4、学校安排专人分管艺术工作。

5、学生在各类艺术比赛中获得好成绩。 落实时间

6、艺术工作 第一阶段(2008.4—2010.4) (1)成立艺术教育领导小组。

(2)要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处理好艺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教学的关系,让孩子们生动、活泼和谐和富有个性地发展。

(3)定期组织全校性艺术成果展示会 , 成立兴趣小组。 第二阶段(2010.4—2012.4)

(1)全校普及简单乐器笛子、口琴的演奏,全校普及儿童版画。 (2)艺术教育特色初见成效。 第三阶段(2012.4—2013.4)

(1)对艺术五年发展规划考核验收,落实奖惩制度。

(2)师生具备参加各项大赛的经验和能力,在全县范围内有一定影响。 目标

全面推进我校体育课程改革,基本形成适应教育发展需要的学校体育课程体系和学校体育管理、评价体系;创新机制,不断提升体育教师的思想素质和专业水平和管理能力;整合体育教育资源,提高学校体育设施配置标准;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全体学生基本形成良好的体育运动爱好和习惯,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

任务

1、认真组织学习、深入宣传、严格执行学校体育工作各项政策法规,大力宣传、确保每一位学生每天一小时的锻炼时间。

2、全面加强体育师资队伍专业化建设,不断优化体育教师队伍结构,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和多层面培训,全面提高体育教师道德素质、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3、深化体育教育课程改革。全面落实国家体育课程方案,制订我校体育新课程计划,构建符合我校特点、与国家新课程改革要求相适应的学校体育课程体系;积极加强地方体育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

4、加强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学实效。进一步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创新教学方法,努力提升教学质量。

5. 建立起多种形式的课外文体活动兴趣小组,丰富学生课外文体生活,促进学生自主发展;进一步改革学校运动会的组织方式和活动内容,扩大学生参与面,提高全体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和身体健康水平。

6、积极训练,提高我校体育活动水平和竞技运动成绩。认真处理好普及与提高的关系,把全民健身运动和各项竞技运动有机结合,广泛开展校内校外多种形式的群众体育竞赛活动。

7、提高我校体育教育装备、设施配置水平。逐年增加学校体育经费投入,加大学校体育装备标准化建设,五年内,力争体育装备、设施基本满足学校体育教学活动和体育教育发展的需要。

8.加强体育特色学校建设。更新观念,科学制订体育特色学校建设标准,丰富体育特色学校内涵,充分发挥体育特色学校的引领和示范作用。(由校长室、教务处、 总务处、 艺术组监控落实) 举措

(1)引导体育教师忠诚于国家的教育、体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为人师表,相互尊重,团结协作、关心学生的全面成长,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文化学习、体育训练各方面工作。

(2)引导体育教师努力钻研专业体育理论知识,熟悉专项技术,用科学的方法随时掌握和了解国内外专项的发展趋势,不断吸收新的训练方法和经验指导训练。

(3)对于辅导学生参加由体育、教育部门组织的体育竞赛、输送人才做出显著成绩的教练员,给予表彰奖励。

(4)学生代表学校参加由体育、教育部门组织的各类竞赛,取得名次,给予表彰奖

7、体育工作 励。

时落实间

第一阶段(2008.4—2010.4)

1、制定体育成绩检测方法和检测目标。

2、每年开展一次运动会。 第二阶段(2010.4—2012.4)

1、更新体育运动器材。

2、建立乒乓球队、篮球队。

3、举行两操比赛。

第三阶段(2012.4—2013.4) (1)定期开展校队比赛。

(2)对五年体育发展情况考核,实行奖惩制度。 (3)增强学生的体质,完成达标项目。

目标

规范学校的总务管理制度,做好当家理财工作。树立主动积极为一线服务的思想。做好学校规划建设。提高学生的自我锻炼和自我保健能力,进行卫生宣传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继续美化校园环境,维护好使用好现有的硬件设施。校园建设实现静化、洁化、齐化、美化。 任务:

将校园环境卫生、班级卫生和学生的个人卫生工作有机结合起来,降低和控制发病率。 精心设计,把校园建设成环境美,硬件设施及功能齐全,具有浓厚文化氛围的乐园、花园。通过五年努力,为争创省级示范学校奠定基础。(由校长室、总务处监控落实) 举措:

1、建设两个电脑室,更换部分的电脑设备。

2、建好一个阅览室、一个合唱室、美术绘画室。

3、按照省示范学校标准生均20册,需要图书近2万册,配足图书。按省示范性标准,学校建设校园网络和单位网页。

4、努力把我校创建成省级范学校。 分阶段实施规划:

第一阶段(2008.4~2010.4年)

1、 抢抓机遇,搞好学校规划建设。

2、建立总务、财务和财产管理制度。

3、强化服务意识,管理到位,责任到人。

4、加强日常防范意识,确保一方平安。

5、主动听取一线教师的意见和建议,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第二阶段(2010.4~2012.4年)

1、学校资源合理配置,充分利用好现有教学资源。

2、进一步完善总务、财务、财产管理等制度。

3、合理布局学校绿化,进一步美化校园环境。

4、建立网上办公。

5、建好寄宿制学校。

第三阶段(2012.4—2013.4年)

1、 寄宿制学校后勤管理规范化。

2、遵守财务制度,合理使用学校经费,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益。

3、及时整修和维护好学校硬件设施。

“发展是硬道理”。在未来的五年中,学校必须抢抓机遇,紧紧抓住教育教学质量和学校特色的发展目标,坚持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生命,办学特色是学校灵魂,发展是学校

8、总务工作 的方向。经过五年的努力,让学校的每一位学生围绕“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 的目标,在校园里都能有自己的发展空间,成为高质量、有特长、和谐发展和会审美、会创造美;讲文明、讲诚信、讲奋发、讲人格、讲品位、讲奉献的一代新人。努力使学校在学生思想素质的养成;学习能力的发展、艺术特长的培养、身体素质的提高方面有明显的进步;学校教育科研的持续推进、质量的稳中见长方面高于全县上等水平;使学校成为学生高兴、家长称心、社会放心的社会声誉较高的省级特色示范学校。

第四篇:五年发展规划

数学教师个人五年发展规划

教师发展是教师人生价值实现的过程,是教师在充分认识教育意义的基础上,不断提升精神追求,增强职业道德,掌握教育规律,拓展学科知识,强化专业技能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过程。未来的五年里,本人将不断加强师德修养,进一步培养自己对学生的爱心、对工作的耐心和细心。加强学习,不断提升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做家长和学生欢迎的好老师。

一、个人基本情况

本人学历本科,中学一级教师,担任初三数学教学工作。任教10年,本人踏实工作,好学上进,教学成绩优秀,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多次撰写论文,积极参加校本培训和各项学习,一直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二、优势分析:

(一)教学工作

1、一直担任数学教学工作,有一定的课堂教学实践经验,能胜任初中循环教学工作。

2、能勤于思考和总结,比较容易接受新事物和新理论,积极撰写论文并参与课题研究,具备一定的教科研能力。

3、善于向他人学习,能够积极运用多媒体为教学服务。

(二)其他方面

职业心态平和,严于律己,善于和他人合作,能正确的处理与同事、学生和家长的关系。

三、不足剖析:

l、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阅读量不够,特别是新课程方面的专业理论书籍,理论底子薄弱,从而造成和现在的学生沟通常会有困惑。

2、面对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虽也能做到进行反思,但还不够深刻,更缺乏持之以恒。“多阅读—多实践—多反思—多总结”的习惯还没能养成。

3、个人的学识等素养还要进一步提高,综合学科能力还有待于提高。

4、课件制作、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使用还应更贴近学生生活、贴近教学实际。

5、潜意识里还是以成绩来衡量学生,工作有时有点急功近利,思想上还不能站在一个发展的高度来看待学生生命价值。

6、教科研的能力还需进一步加强。

四、总体目标

(一)、近五年成长目标:争取近五年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努力成为研究型教师。

(二)、教学工作:

深化课改,认真备课,上好每一堂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重视学生认知过程中的情感培养。注重对自身教育行为的反思、实践和提高,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做一个有思想的新形势下的教师。努力做到让学生喜欢数学,并积极地去学好数学。深化对教科研的行动研究,积极做好自己的课题研究。

(三)、教育工作:

更新教育观念,不断学习与反思,勤动笔,勤动脑。多研究学生心理,争取多了解学生并帮助他们学好数学这门课,同时也帮助学生更好地规划自己的人生。

(四)、个人进修及业余学习:

积极参加学校等教育部门组织的各级各类继续教育培训,对校本课程积极研究学习。

五、规划措施

(一)、师德方面:

作为一名教师,本人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做到既教书又育人。严格遵守教育法规、师德规范对教师的要求,遵守学校规章制度,规范自己的道德言行,不断提高自身的师德素质。

(二)、专业知识学习:

1、读书: 认真制定好五年读书计划,并严格按要求执行。每学期完成一部教育专著的阅读,五年至少阅读10本,并撰写一定的读书笔记或读书心得。密切联系数学教学实际,努力学习比较系统的专业知识、教育科学知识,认真阅读学校现有的教育类报刊杂志,不断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丰富自身的人文底蕴。

2、听课:积极争取参加各级各类组织教研、观摩等活动,虚心向他人学习,多和他人沟通和交流,不断充实自己,每学期听课学习不少于30节,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组织的教研课、观摩课活动,争取取得好名次。

3、反思和交流: 积极撰写读书笔记和学习心得,认真写好教后感和教学反思,利用各种场合和形式积极与同行和学生交流沟通,及时获得反馈从而及时反省和总结。

4、培训进修:积极参加教育局举办的各项培训学习活动,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校本培训,努力争取机会走出去学习,各项考核和测试确保合格。利用课余时间学习新课程改革方面的文本知识,并在教育教学实践当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六、专业技能提高

1、积极报名参加各级各类教育教学竞赛,认真准备,力争好成绩。

2、积极应对新课程,努力提高备课、课件制作、试卷编制等的综合能力。

3、时代在创新,要求教师也要创新。在以后的工作中,不仅要提高能力,积累经验,总结方法,还要培养自身的创新意识,真正实现创新教育,做一名新时代的教师。

在未来的五年里,我将珍惜一切机会,充分利用优质的网上学习资源,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更好地服务数学教学。

二〇一六年九月

第五篇:三五年发展规划

杏花村小学

第三个五年发展规划﹙纲要﹚

﹙2011年---2015年﹚

杏花村小学坚持“思想立校、文化立校、素质立校”的发展思路,勾画顺应素质教育发展的新蓝图,坚持科学定位、科学发展,用新思想凝人心、聚合力;用新机制解决发展中的新课题,用新成果回报社会。学校秉承“开放开发”的工作思路,全力实现“思想杏小,和谐杏小,文化杏小,健康杏小,魅力杏小,品牌杏小”的愿景目标。

一、学校基本现状分析:

1、杏花村小学是一所市直学校,拥有64个教学班,3800多名学生,教职工280多名。也是一所社会满意、家长信赖的品牌化学校。由于学校服务辖区内小区多,入住人口迅猛增加,学校生源面临着严重的压力,目前的办学条件,也无法满足适龄儿童入学的需求,是学校面临的新课题、新难题。

2、目前,学校教育理念和办学思想先进。但是,在落实上还不到位,有待于深化、研究和实践;有待于形成经验性材料和理论水平的提升,得到有关专家认可,在全省乃至全国推广经验和做法。

3、学校建立了各项管理制度,促进了学校健康发展。但是,学校缺乏执行力度和监督反馈管理机制,没有形成教职工的自觉行为文化。

4、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四型教师的评定机制已建立,缺乏落实,仅仅处于起步阶段,部分学科缺乏领军人物。班主任的发展与整体教师的发展机制不配套,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

5、教师缺乏研究意识、科研氛围不浓厚。校风、教风、学风,团队管理和家校互动的管理理念,经过实践证明,符合教育发展规律。但是,团队管理的的内容和形式,有待于进一步深化和提升。在其他方面,我们也缺乏深刻的研究与探讨。

6、教学创新意识不强,信心不足,缺乏自主创新的能力,没有形成独到的教学风格。在思想和精神上,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学校缺乏教育与引导,没有形成在杏小工作是一种幸福的浓郁氛围。

7、领导干部缺乏应有的经营意识、市场意识、品牌意识、科学意识和创新意识,缺乏创新,缺乏学习、研究力度。

8、幼儿园园舍数不够及配套设施设备有待于完善,幼儿教师数量不足,教师整体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随着周围新建小区配套幼儿园的设立,给幼儿园带来了压力和挑战。

二、学校发展坚持的观点和原则:

1、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内涵发展之路,建设创新型学校。

2、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不断用新思想、新理念引领学校大发展、大跨越。

3、进一步加强思想教育、纪律制约、竞争激励三项机制建设,内化为教职工的行为文化。

4、优化管理资源,实现高效管理,推行工作执行力和务实作风,立说立行。

5、坚持教学改革与创新,努力实施高校德育、高效课堂的“双高”战略,提高教学质量。

6、坚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统一”的原则,促进校区和谐发展。

7、用“责任、主动、忠诚”的学校精神和“尚德立行、心怀天下”的校训,感

1染人,鼓舞人,激励人,凝聚人。

8、坚持“依靠教师,尊重教师,发展教师,成就教师”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原则,关注教师成长,促进教师身心健康。

9、以多元智能理论下的成功教育为理论支撑,促进学生的多元发展,注重过程性评价,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10、发挥学校文化的育人取向作用,建设文化育人的大环境,积淀丰厚的文化底蕴。

三、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国省市文件为指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改革、创新、发展为主题,全面推行集团化办学和团队管理,注重教师专业化发展,全力实施高效德育、高效课堂,着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致力于培养多元化、素质高的综合性人才。树立远大理想和目标,引领邹城基础教育大发展,为邹城教育做贡献。内引外联,提高办学科技含量和品牌知名度,实现品牌学校链条式发展,努力把学校建成山东省名牌学校。

四、具体目标和措施:

教育理念的理解与阐述:坚持用新思想引领学校大发展,加大学校办学思想的研究与实践的力度,丰富思想内涵,加快教育理念的实践与创新步伐,形成学校思想理论的财富。

具体目标和措施:

1、坚持“思想立校,文化立校,素质立校”的办学思想;坚持“让幸福和快乐从今天开始,让自信和成功人人拥有”的教育理念;坚持“责任、主动、忠诚”的学校精神;进一步丰富学校思想内涵,以思想为引领,坚定不移地以“走内涵发展之路,建设创新型学校”的发展主题,遵循科学发展观的原则,实施素质教育,使学校健康有序的发展,实现杏小发展史上的再一次跨越。

2、近一两年内,学校逐步深入对办学思想、教育理念、学校精神、校训、校风等进一步阐释,教师开展新一轮的思想大学习、大讨论,深刻理解学校工作思路,开展学习心得展评、讨论会、演讲会、论坛讲座、征文等活动,阐述理念,付诸于实践,形成经验性材料,并结集出版。

3、加大学校思想的实践力度。扎实有效地把学校思想落实到工作实践上去,在思想学习的引领下,开展“我为杏小添光彩”、师德模范评比、杏小“十佳”教师评选、思想之师评选、骨干教师评选等各项相应活动。

4、加快教育理念的创新步伐。争取二至三年内,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根据时代和教育发展的需求,探索新的思想理念,时刻保持着办学思想的先进性。

5、形成学校思想理论体系。争取五年内,把阐述、研究、学校思想的文章编辑成册,成为学校发展的理论支撑,形成学校思想理论体系,并把学校的办学理论和办学经验推广出去,让学校跻身于全省乃至全国的品牌学校行列。

领导干部队伍建设: 把“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作为领导干部的一线工作作风,推行工作纪实制、汇报制、年度述职制,接受教工代表的监督和评议。廉洁自律,廉洁从教,增强服务意识,一心为教职工服务,为学校大发展服务。倡导领导干部做一个政治敏锐性强,思维超前,创新能力强,解决困难方法多,善于担重任,有思想,有激情,有能力,有品位的杏小领导干部群体。

具体目标和措施:

1、学校定期召开党支部会、校区校长(园长)工作会和领导干部读书会,研究决策,解决问题,拓宽视野,提升管理能力。

2、学校注重青年干部的培养与重用。学校在未来五年内提拔重用一批有威信,有能力,有作为的一线教师走向领导岗位。

3、以党支部、团支部为载体,充分发挥党员、团员在教学一线生力军的作用,敢于教学创新,敢于率先垂范,敢于建功立业。

4、领导干部要讲究

工作方法和领导艺术,学会弹钢琴,提高工作效。

5、实行领导干部听课制,深入校区,深入课堂,指导教育教学工作。

民主管理和依法治校建设:以“创造激情人生,实现自身价值”为管理理念,积极营造“人心思上,民主参与,快乐生活,愉快工作”的浓郁氛围,建设和谐团队、幸福团队、成功团队。

具体目标和措施:

1、每年召开一次规格高、效果好的教工暨会员大会,审议学校工作报告、工会报告,通过一些学校重大决策、修订一些规章制度,解答教工提案的落实情况。

2、关注教职工身心健康,减轻心理压力,消除职业倦怠感。定期进行健康查体,邀请心理专家进行专题辅导。

3、建好教工之家,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

4、增强民主管理学校意识,渗透到学校管理的各个层面,在教师发展、学校管理、评先树优、教师业务量化、校务公开、学校重大决策、人事制度等方面,做到学校管理民主化、科学化、程序化。

5、注重人情化管理,关注教师的幸福指标,建立教师专业发展业绩档案,以人为本,为教师服务,为家长服务,为学生服务。

6、培育教职工的气质与涵养,引导教师做一个有思想,有激情,有气质,有涵养,有品位的杏小人。

7、推行“星级”人物评选制,根据教职工的各项技能优势,在不同层面上,评选月度人物、气质形象大使、和谐级部和先进校区。

8、营造“以校为家”的和谐团队氛围,团队发展,我骄傲;团队落后,我自责。全心全意地打造杏小优秀团队。

9、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和生育观,建设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关注团队,关注家庭,构建和谐团队、幸福家庭、完美人生。

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在教师专业化发展上继续坚持尊重教师、依靠教师、发展教师的指导思想;坚持多元化发展、个性化发展的原则,建设一支“有思想、有气质、有涵养、有能力、有研究、有成果”的教师队伍。力争在二至四年内,培养出一批师德优、业务精、教科研能力强、教学实绩突出,并在省市内有一定影响力的务实型、研究型、复合型的教师。

具体目标和措施:

1、评选杏花村小学十大教学领军人物和最具潜质教坛新秀。

2、继续落实四型教师递进评价机制,专业型教师100%,经验型教师75%,研究型教师50%,专家型教师10%.3、力争培养省、市名师、特级教师1——2名,省、市、县“十佳”班主任1——2名,力争骨干教师(校级以上)人数达到总人数的60%左右。

4、完善班主任队伍的建设机制,从观念、专业、价值等方面,提高班主任的工作意识、服务意识、育人意识和科研意识,以“强基础、抓重点、树骨干、带整体”为思路,打造一批在省、市、县乃至全国有影响的优秀班主任。开展班主任论坛、“魅力班主任”等评选表彰活动。

5、完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体系,着力培养教师的人文素质。以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师职业道德和教育教学水平为重点,坚持理论与实践、集中培训和校本研修、自主学习和远程教育相结合,继续完善外出学习奖励基金制度,避免急功近利。将培训工作与教育科研、校本研修工作相结合,提高校本培训的水平、质量和效益。

6、进一步深化教师人事制度改革,结合新的绩效工资方案,扩大骨干教师的辐射和影响作用,用动态管理的方式把教师考核、评价、奖励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实现全体教师整体、均衡、优先和特色的发展。

7、开展读书活动、名师工程、教师论坛、沙龙对话、校际交流、参观考察,开设教育博客、信息技术培训等活动,继续完善《外出学习奖励基金制度》,选派优秀教师到全国各地学习参观,对杰出贡献的教师给予出国学习的机会。

8、启动“13579“名师工程的规划蓝图。1年的适应期和见习期,3年成为专业型教师,5年成为校级骨干教师,7年成为学科带头人,9年成为区域型的名师。

教育教学工作:

----以“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科研兴师”为学校发展的永恒主题。逐步由“经验型”向“科研型”、“学者型”地转化。

具体目标和措施:

1、树立教科研能力是兴教之本的理念,让科学研究深入人心,打造勤于学、敏于事、善于思,攻于研的专业教师队伍。

2、优化教学过程,构建高效课堂,创办优质教育。

3、扎实开展课题研究,以课题研究成果指导教学实践。申报立项一批有价值的国家、省、市级教科研课题。将课题研究与校本教研进行整合,本着“小一点、近一点、实一点”的原则,各教研组确定相对应的校本教研课题。

4、建立健全教科研结构和网络,实施“教育科研一把手工程”,成立教科研工作领导小组,形成“校长—副校长—教导处——教研组——全体教师”自上而下、全员参与的教科研工作网络。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奖励教育科研获得的各项成果。5.进一步完善教科研制度,制定精细化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立项课题的阶段研究和过程性管理。6.提升教师队伍的教科研素养,走以科研促教研、专业化发展之路。

7、以“专家引领-同伴互助-个人反思”为模式的校本培训,加快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步伐。

----强化教学常规的管理。以全面的质量管理为核心,以追求效能为目标,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以质量赢得家长与社会的支持与信赖。坚持教学创新,实现“高效课堂”,完善“高效课堂”的基本操作程序,并根据学科特点、学生年龄特点进行细化、完善。

具体目标和措施:

1、建立适应新时期教育教学发展形势及学校发展实际的教学管理体系,制定教学管理流程、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对各学科教学的各环节进行过程性、流程化管理。

2、坚持教学创新,打造“高效课堂”。深入探讨“高效课堂”的内涵,在各年级各学科中的具体要求,形成一整套完善的研究成果。

3、建立“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进一步修订完善各学科课堂教学的评价体系、学生素质发展的评价体系、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体系,全面提升素质教育的实施水平。

4、成立教学工作管理小组,负责制定各项管理制度、制定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对各校区教学工作进行全面的指导、检查、评价;组织开展全校的专题研讨、观摩教学、作业展览等教学活动。

5、开展校本研修,以课例研究为主要形式,紧扣“高效课堂”的研究,组织专题研究课、高效课堂观摩课、说课评课活动,把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推进教学改革创新工作的进度。

6、注重过程性管理、过程性评价。把日常的教学管理纳入《团队管理》之中,把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质量、专业发展等方面的的业绩纳入《教师业务量化》之中。

7、坚持多元评价的原则:完善教师自评、同组教师互评、领导评价、学生及家长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体系。

-----实施“高效德育”。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并精心策划并力争使学校活动均具备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策略;学校活动均应根据学生身心潜能发展做基点;学校活动均应保证学生适当性与趣味化发展,探求适合时代需求的德育新模式。 具体目标和措施:1.继续完善校内德育管理网络,党、团、少先队通力协作的德育管理机制,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2.突出“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 ,以师德规范为核心,以提高班主任的业务素质为突破,抓住“选拔、培训、激励”三个环节,通过上岗培训、师徒结对、德育例会、班主任论坛等有效方式,在建立班主任岗位职责规范、严格考核的同时,建立文明班级、优秀班主任评比制度,造就一支“讲奉献、素质优、业务精”的德育工作者队伍。

3、广泛开展“家长议师德”活动,健全日常监督制度。

4、深化爱国教育、感恩教育、礼仪教育、安全教育、爱心教育、生命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养成教育。

5、继续推行领导干部、红领巾值岗制度,严

格进行量化考核。

6、班级环境做到美化、教育化,充分发挥班级中队角、黑板报的育人功能,体现学校特色、班级特色。

7、办活学校网站、红领巾广播站、红苹果电视台、艺术长廊、读书广场。

8、继续深化书香校园、社团建设、阳光大课间等活动。

9、继续凸显“家校互动”办学特色,学校、社会、家庭教育“三结合”,开展各类校外教育活动。建立“五老”队伍,充分发挥老教师、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劳模在教育中的辅导作用。办好家长学校,定期评选优秀家长、优秀家庭。做好“百名教师访千家”的家访工作,把家访工作纳入班主任工作的考核之中。

10、继续实施“我能行,我真棒——特色学生评比方案”,坚持学生自评、小组评、家长评、老师评,全方位、多层面评比。

11、切实加强思想品德课教改力度,加强思品教师队伍的培训,继续抓好学科教学渗透思想道德教育的工作。

12、定期对班会课、晨会课、学科渗透情况组织研讨、观摩、评比;积极研发校本课程,用好校本课程。 -----实施课程开发。从学生自主发展和学校办学特色的双重需要出发,体现地方性和个别性,地域特色。以学校文化为主线,围绕学校主课题“诵读中外经典,享受读书乐趣”,充分发掘和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自主、开放、和谐的学习生活空间,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具体目标和措施:

1、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家乡历史文化、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初步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班级责任感、学校责任感及社会责任感;

3、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环保意识、创新意识、爱心意识、发展意识和活动策划、组织、协调能力;

4、引导学生初步学会做人、做事、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5、以传承家乡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民间传统文化(节日风俗)、历史文化、人文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体现本土文化、形成浓郁的地方特色,真正使校本课程开发实现“人无我有”的目标。

校园文化建设:

加强校园文化的研究与实践,以所有环境都是学生学习场景;所有器物都能陶冶学生心灵;所有规划都要激发学习需求为指导原则,为师生营造温馨快乐的学习和工作环境。

具体目标和措施:(1)建设优质的物质环境。加强学校的硬件建设,根据杏花村小学的的实际情况,继续谋求环境的人文化、特色化色彩,在教学器具的配备方面再适当投入。(2)创设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加强校园文明建设,充分发挥活动场所的利用率,继续办好红领巾广播站、红苹果电视台,各种社团,出版学校专题刊物,进一步发挥宣传舆论功能,强化校园环境的隐性德育功能。(3)建立人人参与的德育环境。继续抓好家校互动工作,以家庭教育的行为习惯教育为主题,以学习行为规范养成为突破口,实施高效德育,施行德育渗透的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层面。

(4)营造家长放心的校园安全环境。强化校园安全意识,我们必须以平安校园建设为目标,进一步健全学校安全工作网络和安全工作机制建设。(5)建设健康活泼的校园网络文化。我校已建成校园网,每个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一线教师都配有笔记本电脑,使信息高速公路进入教育领域,我们要进一步完善网络文化的管理机制,使它走上健康、活泼的道路,从而更好地为学校教育服务,全面促进学校的素质教育。

幼儿园工作:优化管理资源,不断完善管理机制,提升办园科技含量,改善办园条件,打造幼教“四叶草”文化品牌,引领邹城幼教事业的蓬勃发展,成为济宁市乃至山东省示范幼儿园。

具体目标和措施:1.一叶围绕幼儿的成长,以享受快乐童年为价值追求,以游戏为载体,以安全、饮食、课程、家园互动为护叶措施,达到“吃好、玩好、学好”、

“三好”幼儿培养目标。2.一叶围绕教师的成长,以创造激情人生为价值追求,以促进教师心理健康、专业发展、操作技能、形象设计为护叶内容,达到幸福、快乐、自信、成功(hccs)的目标。3.一叶围绕园舍的成长,将园舍看成是幼儿园的有机生命体,是培育儿童的生命原野为价值追求,以房屋扩建、完善设施设备、地面软化、园舍文化为护叶内容,达到办园条件现代化的目标。4.一叶围绕管理的成长,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追求,以竞争机制、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和团队精神为护叶措施,达到管理的控制、协调、教育和润泽的目标,最终使管理能象纽带一样将上面三叶有机统整,使四叶草焕发出和谐生机。6.继续深化幼儿园的园风、教风、学风,让先进的教育理念彰显。

7、树立品牌意识,以“四叶草”作为幸运与幸福的象征,精心打造“四叶草”品牌。

8、加强特色课程建设,开发园本教材。

9、强化理念学习与思想教育,形成特色园本培训模式,培养hccs高素质的教师群体。

双语学校工作:坚持“办规范加特色学校、育优秀加特长学生”的办学宗旨,坚持教学改革创新、坚持开放式办学;打响“双语教学”的品牌、艺术教育的品牌、学生素质发展的品牌;走内涵发展之路、创建特色品牌化学校。

具体目标和措施:

1、在各年级、各学科中全面推广“10+30”的时间分配模式、“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紧扣“高效课堂”的研究,把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推进教学改革创新工作的进度。

2、用好《教师专业发展纪实簿》,结合“四型教师评定”,促进全体教师不同层面的发展;继续落实《青年教师包保责任制》,继续实施“名师工程”, 培养3--5名校级名师、力争使2—3名教师成为邹城名师;继续开展“青年教师读书活动”。

3、建立“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继续开展“学生社团”活动,增设“科技活动社团”、“综合实践活动社团”,推出2—3个有影响力的学生社团,培养一大批“小名人”、“小明星”。

4、加强英语教学,推进三级双语实验,营造大英语教学环境、凸显英语教学优势。使用一级双语进行教学,数学教师使用二级或三级双语教学,综合学科一律使用三级双语教学,5名以上的教师达到四级双语水平。创设校园双语文化,达到“校园处处有英语,学生天天用双语”的良好效果。

5、继续完善《学生自主管理机制》,明确自主管理的目标、要求、工作流程,把“学生自主管理”作为一种理念、办成一项特色。

6、开发“三级双语校本教材”、“科普教育校本教材”、“生活教育校本教材”、“小学生德育教育等系列教材(安全、礼仪、法制、生命教育等),形成校本化的课程教育体系。

基础设施建设:1—2年内,学校规划建设幼儿园综合楼和高标准的功能厅。学校多方协调,争取市委市政府的同意和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规划筹建拥有60个教学班的现代化学校。

上一篇:交通运输局危险化学品下一篇:交通运输总论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