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集三—五年发展规划

2024-04-28

岳集三—五年发展规划(共6篇)

篇1:岳集三—五年发展规划

岳集中心学校教育五年发展规划

濉溪县岳集中心学校位于濉溪县铁佛镇西南部,始建于1959年。学校所辖初中X所,九年一贯制学校X所(含民办X所),完小XX所。为进一步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不断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现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的精神,结合学校区域教育发展实际,特制定岳集中心学校 “三—五年”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教育“三个面向”,以“发展、管理、改革”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德治校、科研兴校、特色立校、质量活校”的办学理念。围绕“坚持科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彰显教育特色,实现跨越发展” 的工作思路,全面实施课程改革,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创办适应二十一世纪现代教育要求的新型农村示范学校。

二、基本原则

注重内涵、科学操作、彰显特色、体现人本、稳妥持续、分段实施。

三、目标定位

1、办学思想: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办人民满意教育。

2、办学目标:创建一流的领导班子、建设一流的教师队伍、营造一流的教育环境、争创一流的教育质量,打造乡镇一流学校。

3、办学理念:以德治校、科研兴校、特色立校、质量活校

4、办学宗旨:让每一位学生实现心中的愿望、让每位教师成就理想中的事业。

5、办学思路:抓德育工作,创“文明校园”;抓教学工作,创“人文校园”;抓课题实验,创“特色校园”;抓读书教育,创“书香校园”;抓学校管理,创“和谐校园”;抓信息技术,创“数字校园”;抓安全教育,创“平安校园”。

6、校训:今日我为岳中争光,明日岳中以我为荣

7、校风:尚德、博学、励志、笃行

8、教风:悉心任教、诲人不倦、徳学兼行

9、学风:勤奋好学、切问多思、力行守纪

四、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确立强烈的服务意识,树立现代办学理念,以发展为主旋律,以质量为生命线,以创新为推动力,坚持以强化管理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坚持优化办学条件和内涵提升相结合的发展战略,形成有效的教育教学管理体系和学校特色,实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教育条件和教育手段的现代化,使办学理念、素质教育的成果、教育教学质量、师资队伍水平和办学水平等方面彰显特色,促进学区内中小学教育均衡发展,到2016年把我校建设成濉溪县农村初中先进学校。

(二)阶段目标

2011-2012年度:(1)加快教学设施的基本建设步伐:重点做好以下建设工程:①综合楼项目的破土动工并投入使用、男生宿舍楼投入使用。②XX学校、XX小学、XX小学等新建教学楼投入使用,并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完成辅助工程。③落实中心幼儿园、XX小学教学楼的项目建设计划。(2)规范常规管理,夯实小学基础,稳步提升初中教育质量。(3)逐步深化人事体制改革与分配体制改革。推进校长负责制、部门领导负责制、在中心中学和中心小学推行教职工聘任制,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4)继续加强学区内已建的五所留守儿童之家的管养工作,开展丰富多彩的留守儿童活动,完成学区内的XX初中、XX小学、XX学校的留守儿童之家新建项目。

2012-2013年度:(1)进一步加强学校基础设施的硬件建设。争取教师“周转房”建设项目的启动,进一步改善教师住宿条件;争取梁庄小学教学楼项目的尽快落实;利用闲臵校舍资源扩大XX幼儿园、XX幼儿园、XX幼儿园规模,规范民办幼儿园办园行为;提高设施的规格标准,实施中心中学、中心小学标准化建设规划。(2)稳步实施教育信息化软件建设。加强农远网、计算机的学习培训,保证信息软件类资源的维修和利用的质量,创建学校网站,提供学区教育管理学习、经验交流推广的平台,实施学校信息化管理。(3)加强常规管理评估,致力提高教育质量。充分发挥中心中学和中心小学区域示范作用,名师引领,青年骨干教师培养有成效。(4)加大师资协调力度,力保学区内师资均衡化。

2013-2014年度:(1)与有关部门协调,积极争取土地,完成中心中学校园扩建。(2)实施XX校、XX小学寄宿制的基本设施建设计划,确保学区生源不辍学流失。(3)加强学前教育的指导,进一步扩大办园规模,实现一村办一所幼儿园(班)的目标,且办园(班)行为规范。(4)加强师德建设,努力建设一支学习型、科研型、专家型的教师专业化队伍,激发学校发展活力,真正体现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彰显学校特色。(5)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力度,力争三年内“保八争五”的目标得以实现。

2014-2015年度:(1)优化办学条件,积极筹集资金,做好中心校教学楼新建项目、厕所改建项目的建设。(2)落实校园绿色、健康建设规划,设臵景点、建设校园文化走廊、点缀草木花香,彰显学校蓬勃向上的生机,体现校园绿色生态、人文赏观的文化底蕴。(3)加大力度,办好学区内小学寄宿制试点工作。

2015-2016年度:(1)稳妥实施岳集学区中小学布局规划,建立全部撤并教学点、两个以上行政村组建一所完小的办学格局,合理发展寄宿制学校。(2)实施中心学校操场改造,包括篮球场、足球场、塑胶跑道建设,扩大学生活动与技能培训基础设施的规模,提高其设施的规格标准。(3)进一步扩大中小学校园绿化面积,彰显绿色校园特色。(4)鼓励学科冒尖,加强特长培养,逐步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成为新型农村的品牌学校。

(三)、具体目标

1、办学规模

巩固“普九”成果,提高“两基”水平,小学入学率达96%,初中毕业率达100%,升学率达85%,辍学率控制在5%以内。办学规模适度扩大,初中达

3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数1800人左右。加强学前教育指导与规范,学前一年入园率达99%,学前三年入园率达90%以上。

2、学校管理

建立“以德兴教、以法治校、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体系,树立科学发展观,逐步推进校长负责制、部门领导负责制、教职工聘任制、绩效考核制、结构工资制,改革评价制度,完善奖惩制度,建立激励机制,落实各项措施。建立优秀教育教学成果奖励制度,加强民主管理,以制度促管理,提升管理水平,完善家长委员会。

3、校园设施

合理规划校园布局,建立绿色校园;提高基础设施的规格标准,实施中小学标准化建设规划;建立校园信息网络,实施学校信息化管理。

4、师资建设

加强师德建设,努力建设一支学习型、科研型、专家型的教师专业化队伍。教师本科学历达90%以上,能独立操作、使用电脑和制作课件,能基本运用网络实施教学。实施名师培养工程,全校培养出2名市级学科带头人或骨干教师,20名县级骨干教师,50名校级教学骨干。

5、教育科研

全面实施“科研兴校、质量立校”的发展战略,全面推行课堂教学改革,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完成现有课题的结题工作,继续向市、县教育科研部门申报课题,组织教师参与课题研究;集编各科教育、教学、科研论文集,发挥教科室的教学引领作用。

6、办学效益

创建“濉溪县平安学校”“濉溪县文明学校”、“濉溪县示范学校”。加强英语、音乐、体育、艺术和计算机教学,加强特长培养,逐步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成为新型农村的品牌学校。

五、实施策略

努力实现学校“三——五年”发展规划,是社会进步、教育发展的需要,是全体师生的共同心愿与一致目标。全体教职工要本着对自己负责、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教育事业负责的态度,提高认识,凝心聚力,谏言献策,努力实现“三——五年”发展规划的各项任务,通过五年努力,将我校办成具有一定内涵与鲜明办学特色的学校。

(一)坚持以素质教育为灵魂,不断推进德育工作

学校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要把德育放在素质教育的首位,贯穿于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公民道德教育为基础,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团队合作意识、基本道德规范和良好行为习惯。进一步抓好诚信教育、遵纪守法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二)坚持深化教学改革、提高质量为核心,实施素质教育。

深化教学改革、提高质量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是课程改革的根本要义之一,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中心所在。我们必须继续认真贯彻执行新课程标准,开齐开足课程,重视体育教育、艺术教育、审美教育,深入推进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会学习、会操作、会创造的能力,着力提高教学质量,努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

(三)坚持以强化管理为中心,全面提高办学水平

加强学校常规管理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一个主要方面,我们要牢固确立管理出效益的意识,切实加强常规管理,突出重点,抓出实效,彰显特色。积极推进学校管理机制、激励机制的创新,提高办学效益。

管理机制的创新是学校快速发展的关键举措,也是学校管理文化的宝贵财富,为实现发展目标,必须对现有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继续完善中小学校长、各处室工作责任负责制,搞好文明处室、文明班(组)文明个人的评比工作。力争把我校中小学的“有效教研组”推向全县乃至全市。

(四)坚持以人为根本,不断推进队伍建设

提高素质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任务。人才是立教之基、强教之本,教育质量的高低乃至教育发展的快慢都取决于人才素质。我们必须大力实施人才强教战略,切实加强队伍建设,努力为教育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五)加大校园教育文化建设,注重文化管理,构建和谐校园。

要把握当地经济发展的脉搏,以精神文明建设和特色德育建设为主导,办好校园文化展报,办好学校网站,办好学校广播站。体现文化管理的光辉、体现学校的气质、丰富学校的内涵。实现管理者与职工的和谐,教师与教师的和谐,教师与学生的和谐,让整个校园成为洋溢文化气息的倾心校园,成为充满智慧灵光的和谐校园。

总之,学校在县教育局、镇政府的领导下,面对机遇与挑战,以强烈的时代意识、责任意识、优质服务意识、改革创新意识,凝心聚力,励精图治,迎难而上,强化内部管理,坚持优化办学条件和内涵提升相结合的发展战略,形成有效的教育教学管理体系和学校特色,加强教育网络建设,实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教育条件和教育手段的现代化,促进学区内各校均衡发展,努力开创素质教育的新局面,促进我校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协调、快速发展,办人民满意学校。到2016年把我校建设成濉溪县一流乡镇名校。

篇2:岳集三—五年发展规划

会议首先由与会专家对《洛阳市城市公共交通“十三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中的“十二五”时期公共交通的发展进行回顾和评价,分析了“十三五”时期面临的形势和需求,同时对“十三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保障措施及建议进行了阐述和解读。

在随后的征求意见环节,与会代表就规划中涉及的公交场站建设、资金扶持、无轨电车、公交智能化、深化改革、场站建设进度、创建公交都市等方面发表了意见和建议。

会上,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杨顺广指出,规划中还存在诸如公交车辆分担率、保有率、入场率、公交专用道路权等方面不够细化的问题,希望有所补充。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张社生对新能源场站建设、财政补贴政策、加快公交立法步伐、创建公交都市等需进一步完善的方面进行了补充。

篇3:岳集三—五年发展规划

绿色转型培育新的增长极,促进持续发展

中国经济多年的高速增长引发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经济进一步的发展面临严峻的资源环境瓶颈约束。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十三五”必须推动经济的绿色转型升级。“十二五”期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幅度从2011年的2%稳步提高到2015年的5.6%。通过提升“十三五”期间资源能源在经济系统的利用效率,不仅能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回应人民群众对生活环境的关切,还能为经济发展创造更大的空间,把绿色产业培育发展成为新的支柱产业,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是加快传统的产业改造提升,止住经济的出血点,降低资源的漏损率。针对当前一段时期工业产值增速下降、企业效益下滑的状况,以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为抓手,加强“高污染、高耗能、高耗水、高碳排放”企业的绿色升级改造,特别是淘汰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电解铝、煤炭等行业的低端和过剩产能,有效控制电力、钢铁、建材、化工等重点行业碳排放,推进企业的关停并转,鼓励工艺技术装备更新改造,提升资源能源的集约化管理和利用。

二是强化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减少单位产出的物质消耗,提高经济发展的绿色含量。强化约束性指标管理,实行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提高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节矿标准;推行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园区循环式改造,推动把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的线性增长模式转变为物质闭环流动的可持续发展系统;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推动煤炭等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加强储能和智能电网建设,提高电动车产业化水平,提高建筑节能标准,实施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实现碳排放的主动有效控制。

三是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培育成为新的增长点和新兴支柱产业,为我国绿色经济发展提供支持和动力。节能环保产业是国家加快培育和发展的7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为节约能源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节能环保产业不仅能为其他产业绿色发展提供装备、产品和服务等,而且自身产业链长、关联度大、吸纳就业能力强,对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拉动作用,是我国经济绿色转型的重要推动力量和产业生力军。

绿色消费策应供给侧改革,拉动经济增长

绿色消费,是指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特征的消费行为,主要表现为崇尚勤俭节约,减少损失浪费,选择高效、环保的产品和服务,降低消费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十二五”绿色消费成效显著。2015年中国全年能源消费总量43.0亿吨标准煤,比2010年增长19.2%,5年平均增速为3.6%。与2005~2010年相比,分别下降18.8%和3.1%;少增6.8亿吨标准煤,相当于10个北京市2014年的能源消费总量。其中,被视为环境污染重要来源之一的煤炭的消费量在2015年实现首次下降,比2014年下降3.7%;水电、风电、核电、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稳步上升,从2011年的13.0%提高到2015年的17.9%。大力发展绿色消费,不仅顺应国内消费升级的趋势,不断提升了人民的生活水平,而且通过总需求管理,适度扩大需求总量,积极调整改革需求结构,促进供给需求有效对接,策应供给侧改革,形成对经济发展稳定而持久的内需支撑。

推广绿色消费产品。继续推广高效节能电机、节能环保汽车、高效照明产品等节能产品,到2020年,能效标识2级以上的空调、冰箱、热水器等节能家电市场占有率达到50%以上;鼓励选购节水龙头、节水马桶、节水洗衣机等节水产品;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力度,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具备条件的公共机构利用内部停车场资源规划建设的电动汽车专用停车位比例不低于10%,引进社會资本利用既有停车位参与充电桩建设和提供新能源汽车应用服务,到2020年实现新能源汽车在公共机构配备更新公务用车总量中的广泛应用。

扩大绿色消费市场。加快建立绿色产品专门的流通渠道,鼓励建立绿色批发市场、绿色商场、节能超市、节水超市、慈善超市等绿色流通主体,推动市场、商场、超市、旅游商品专卖店等流通企业在显著位置开设绿色产品销售专区,拓展绿色产品农村消费市场。

增加绿色产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引导和支持企业利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平台,加大对绿色产品研发、设计和制造的投入,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资源环境效益。大力推广利用“互联网+”促进绿色消费,推动电子商务企业直销或与实体企业合作经营绿色产品和服务,鼓励利用网络销售绿色产品,推动开展二手产品在线交易,满足不同主体多样化的绿色消费需求。

绿色外贸打造出口新优势,跨越贸易壁垒

中国在2010年成为全球第一出口大国,但近年来,一些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以环境保护为幌子,对我国设置绿色贸易壁垒、限制我国出口的现象屡屡出现。而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2015年货物净出口(出口减进口)36770亿元,占GDP的5.4%。发展绿色外贸,推动符合较高环境保护标准的产品出口,不仅顺应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遵循国际贸易的规则和目标,而且能够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提升我国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遏制进出口下滑势头,把出口重塑为我国经济增长引擎。

加强出口企业环保达标审核,推动国内环境标准与国际环境标准接轨,开展相关国际绿色产品认证。加强出口企业环保监管,促使企业严格遵守国家环保法律法规。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环境标准和技术法规体系,与国际标准衔接。推动出口产品进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环境标志认证,满足有关国家和消费者在市场准入、标准标志上的要求,打开其贸易保护的篱笆,攻克绿色壁垒。

优化外贸结构,提升绿色产品占比。调整出口退税率结构,提高绿色出口产品的退税率,减少出口审批和退税程序。加大对绿色产品出口的金融支持力度,优先增加绿色出口的信用保险规模,特别是以高铁为代表的、具有显著绿色环境效益的成套技术装备的出口融资。

“十三五”这五年,在供给侧改革的主线下,贯穿绿色发展的理念,坚持经济、环境、社会共赢发展,推动经济的绿色转型,在绿色消费、绿色出口等需求侧精准施策,将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绿色动力——绿色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绿色消费和绿色外贸继续成为我国经济的增长引擎,从而不仅拉动我国经济走出下行压力的雾霾,迈向中高端,而且促进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

篇4:陈平 三五年要成功

12年军旅生涯,装甲兵出身的陈平,中等身材,并不魁梧,但他浑身透着一股子倔劲儿,嗓音略带沙哑。“战争就是要么死,要么凯旋”这是他的名言。毋庸置疑,漫长的军旅生涯,很多东西已渗透到这个人的骨子里,融入他对企业的掌控中,譬如: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割据,统一战线,一切行动听指挥,等等。这是我对他的第一印象。

“1994年,在北京国防大学一个不到10平方米的宿舍,我们7个人,3台车,宅急送的雏形——北京双臣快递有限公司开业了。那时,我刚刚从日本留学归来,哥哥陈东升和我各出资30万元,‘双臣’就是哥哥和我。第一天,一单生意没上门,给我迎面泼了一盆冷水。”陈平平静地说着。

第二天,依然没生意,第三天,还是没生意。陈平终于坐不住了,司机和车被他赶到马路上“扫街”:送什么都成,得赚零碎银子过日子,在摸索中摸门路。送小孩、取衣服、修冰箱、换煤气、送蛋糕、送烤鸭、送鲜花……说起第一单生意,陈平说,当时只收获1元钱。当时,在中关村一带,一个路人将揽活的宅急送的车误认成载客小巴,搭车到亚运村,给了1元钱。

宅急送摸爬滚打7年,还是仅能维持生存,让陈平自得的是,他做了一个最明智的决定:派出精锐部队到全国各地,跑马圈地开拓网络,率先形成了覆盖全国的宅急送网络。

“一开始,撒开手让诸侯跑马圈地,”陈平回忆说,“没有母公司,大家都是平级的兄弟公司,和我陈平平级,财权、人权、投资权都在诸侯手里,赚了钱他们自己开销。”

1998年开始,这场在全国开设根据地的运动,被陈平喻为“农村包围城市”。当时,陈平只给一个“宅急送”的牌子和一点启动资金,各路诸侯自己打天下,赚取皇粮自己吃。要求只有一个:把从北京运来的货送到当地的千家万户。

短短两年间,198个网点如雨后春笋般设立,宅急送迅速在全国名声鹊起,北京、上海、广州、沈阳、成都、西安、武汉7个全资子公司,网点覆盖全国七大区。

削藩导致兄弟阋墙

故事的高潮是陈平的铁腕削藩,尤其最后的堡垒是他大哥。

2001年,宅急送各地诸侯雄霸一方,圈地为王,矛盾涌现。陈平举例说,当他率领的公司总部“国库”亏空时,向各地诸侯伸手要钱,他们竟像打发叫花子一样。陈平记得特清楚,实力中上的上海,仅仅进贡了复印机、传真机、数码相机,一分真金没给。实力最雄厚的北京给了7万元,不够总部一个月的开销。

“分公司力量过于强大,再不收权,可能要脱离母公司了。”领悟到这一点,陈平决定“削藩”。2001年收了上海,2002年拿下广州,2003年只剩下一个北京。最让陈平难忘的正是这最后一战。因为,北京宅急送实力最雄厚,根基最深,且坐镇的是自己的大哥陈显宝。

“我下指示,他不听。”别的大区收权,陈平面对的充其量是辞职,北京却是对抗,陈平说,“北京成了我水泼不进针插不进的地方。”尤其当时陈显宝统领的北京分公司在豪华的大厦里办公,陈平率领的总部却在一个破房子里。

2003年下半年一天的上午,陈平把华北大区180名干部和北京分公司的所有干部集中在机场一个仓库里开“批判大会”:撤职,换岗,大动干戈。戏剧性的一幕,在当天下午发生,陈平等总部人员撤离后,陈显宝接着开会,把上午陈平的话全反过来,说陈平是针对他,是搞文化大革命。让陈显宝想不到的是,一位干部会中悄悄打电话给陈平,陈平说:“我就在电话里听现场直播。”

第二天,大哥陈显宝被三弟陈平叫到了总部,随后总部下通知:对陈显宝降职降薪。这就是陈平的倔脾气,对亲人也一样。最终,作为北京掌门人,陈显宝随着上海、广州的掌门人,被陈平请回总部当元老,“好房好车候着,还有升职加薪,三人分别当上总公司副总裁。”

陈平说,每次收权都是一个从斗智斗勇到抱头痛哭的故事,当被问及最终是什么样的理由打动众元老甘愿放权时,陈平说:他们在各区做,到总经理就到顶了;到总部,平台大,分管地区多,有发展空间;而且大区一旦脱离母公司,就失去依靠的全国网络,难有大发展;即便他们另起炉灶,从小到大需要时间,到时,宅急送已大到不怕了。

陈平的二哥陈东升是泰康人寿的发起和创立者,还一手创办了嘉德拍卖,他则创办了宅急送,大哥陈显宝和姐姐等家族里的人都在宅急送帮忙。

随着故事高潮的出现,也为陈平离开宅急送打下了伏笔。

凸显家族企业矛盾

宅急送一位老员工说:“陈总,这15年我发现你一直是戴着铁链在跳舞。”

为什么离开宅急送?陈平说,一来我就是想做小件快递,二来家族对我的伤害已经到了极点。

1999-2000年是宅急送的第一次转型,陈平抓住了当时手机市场飞速发展的机遇,为当时几乎所有的大型手机公司如摩托罗拉、诺基亚、LG等品牌做大型仓储配送。可以说,抓住大客户,是这一段时间宅急送成功的关键。

公司内部的一位员工客观地说,其实三兄弟对外还是很和睦的,矛盾主要集中在一个问题上:这个公司究竟是谁带大的,公司是谁的?

陈平认为,自己为公司付出了全部的心血,“陈东升只在一开始出资了30万元,从头到尾就没管过”,“陈显宝的意见永远模棱两可”,又没法换。

二哥陈东升则认为,宅急送今天的成就,大哥也有一份不可抹煞的功劳,陈平对陈显宝的否定是“个人英雄主义”。

陈平认为,自己是用人唯贤,家族的人则是在拖企业后腿,“他们觉得既然是家族企业,大家搞点特权吧,大家说了算吧,自家人的福利待遇一定比外人要高吧,而且外面人来领导我们家里人,他们肯定不服。”

“但是我坚决不让家族干涉公司的内政。你比如说要用人,他们就老来干涉,我今天分公司老总要换一个,全家人就天天来唧唧咕咕说不能换。这15年一直就是我的强顶强压,实际上我就是一个肉墙,就是把家族的落后势力和职业经理人先进的理念隔开,家族的狂风骤雨不能让它吹到管理层上来。”

“我把整个家族做得这么兴旺,让哥哥姐姐都买别墅买车了,他们不说我好,没有一个人说我好,真的。都是骂我。”

2008年12月4日陈平提出分家后,一个月时间里家产就分配停当,陈平3000万的资产,按照1:1的比例从宅急送抽出,其中1000万用100辆车折算,2000万现金。

陈平在其博客上的《公开信》中说,亲爱的兄弟姐妹们:15年前,我7个人、3台车创立宅急送的时候怎么都不会想到要离开你们。同生死、共存亡一直是我对宅急送的终生承诺。今天,当我不得不和大家说再见的时候,你们一定会问,到底是为什么……

2007年,宅急送营业额达到13个亿,而铁道部下属的中铁快运营业额仅8个亿,民航快运6个亿,合资公司大通7个亿。宅急送是这个行业里名副其实的老大。

2008年年初,陈平看到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看好小件快递几何级的增长需求,决定对宅急送原有业务进行改革和转型,在原来的包裹运输为主的业务结构上,

新设置小件快递业务部。

业务转型的决心一旦下了之后,2008年从1月份到9月份,雷厉风行的陈平给公司新招员工1万人,增设了两千多个网点,买了400多辆车,2000多台电脑。陈平设想,把宅急送的业务架构掰成两块,一块是老业务,一块是为电子商务服务的小件快递。

陈平对新业务的倾心和期待是显而易见的。这次业务转型光硬件投资就花了6000万,再加上工资、软件的支出,需要的资金相当可观。

创办宅急送15年,屡为资金所困且两次上市失败的陈平对此并非没有准备。

5月份,宅急送和美国华平投资签订正式协议,华平将对宅急送投资3亿元人民币,一旦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华平的钱就到位。

文件走了一圈,北京市商务局批了,国家邮政局批了,商务部外资司批了,最后到了条法司,条法司一个处长说:“不行,你这个合同有对赌的协议,我们不能批。”

如此一来,新业务不能马上见效,8、9月份公司出现资金紧张。而此时,家族内部的矛盾又被激化,个性强硬的陈平成为了家族的对立面。迫于压力,多年奔波的他暂时离职休息。

像其他家族企业一样,宅急送表面风光的背后有着人事和业务方面难以对外人言的纠葛。陈平在时,自己担任总裁,副总裁是自己的大哥陈显宝,董事长是二哥陈东升。但陈东升基本没有精力管宅急送。而对宅急送出现困境的批评全部冲着陈平一个人。

宅急送在陈平离开之后,业务模式基本上回到过去,陈平倾力为小件快递搭建的平台大面积收缩。他所推动的革命,终于以失败告终。

离职之初陈平并没有想辞职,休息完了发现,再回公司已经没有意义了。“既然董事会注了资,新的领导班子也于得热火朝天,我回来就显得多余了。”

2008年12月3日,陈平提出分家。2009年1月3日,陈平从宅急送独立出来。

只身躺在100元一晚的旅馆里,陈平觉得,“谁都没有错,只是我难过。”

2009年3月8日,陈平80多岁的母亲出现在新公司星辰急便的成立仪式上,给每个员工都发了红包。

陈平说:“我挺感动的。”宅急送创办15年以来,母亲没有表扬过陈平一次,一见而就骂。因为整个家族对陈平有意见,就跟母亲反映,母亲代表家族与陈平对立。“没想到我走了,母亲能这样支持我。其实,我母亲夹在中间很为难。要是不管我,向着整个家族,怕我这边太孤独了;要是向着我又怕整个家族不满,因为毕竟我是一个叛逆,我自己要从家族里面分出来的,又不是他们把我分出来的。手心手背都是肉,你说让我母亲怎么办?”

五十岁的他,再次创业

“当年我在宅急送没有实现的‘三上’梦想——上市、上天(有飞机)、上榜(进入中国企业500强),在星辰急便一定能实现。”

这一次,他的梦想与家族无关。

对于重新创业,陈平说,“不是赌气,不是分裂,不是财迷”,是为了没有实现的理想和梦想。星辰急便选择以电子商务为突破口进入快递市场,只做小件快递业务。

为什么快件、小件业务现在这么有生命力?就是因为电子商务发展得太快了。“金融危机爆发,电子商务成交额反而增长了190%,什么行业能增长190%啊!”陈平感叹。

目前做小件业务的快递公司主要有顺丰、圆通和申通等等。2004年顺丰的营业额和宅急送不相上下。但是2007年二者的差距已经不能以道里计,当年顺丰营业额42亿,去年更是达到了80个亿,而宅急送的营业额只有13亿,并且“已经到顶了”。

“你要记住,可口可乐一瓶水就两块钱,它能做到世界500强,超过了波音公司,超过了我们这么大的钢铁公司。为什么?它量大,50亿人都喝可口可乐。我们做大件行业顶多10个企业用你,你的公司才能做多大?我要做小件,有1个亿的服务对象,可能是两个亿。”

宅急送的标志是一只猴子拿着包裹攀援,而星辰急便的标志则是猴子同时抱着包裹和一只小猴。和“宅急送”这三个字一样,“星晨急便”也充满着日本语言的特点。

他把自己所说的“成功”,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建立物流网络,重点省市覆盖到乡一级,非重点省市覆盖到县级;第二,针对电子商务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开发的四个产品使用并完善,三流闭合的生态圈做到无缝连接;第三,企业产生一定行业和社会影响,向资本市场迈进。

当问到“星辰急便三五年要成功”的目标是否操之过急时,他说:“宅急送的成功是花了十几年时间,可当时的创业属于‘四无’:无资金、无项目、无经验、无人才。现在钱也有了,经验也有了,什么都有了。”

我常听他人说:陈平满脑子新点子,有闯劲儿,热情。

陈平自叹,经过了宅急送这一番波折后,他的性子也变了,不那么急了。

“另一个最大的教训就是,股权可以稀释,但在企业未正规到自我运行时,决策权和管理权一定要牢牢掌握。”这是陈平总结掌舵宅急送时的教训。

篇5:脱贫三五年 一病回从前等

我就是一个例证:前些年日子好过了,吃喝不愁了,大鱼大肉可以敞开肚皮“招呼”了,我也开始日渐“发福”了。可是,好景不长,5年前,我患上了糖尿病,去年又合并了高血压、中风偏瘫。由于我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了解不多,而且我们这里的乡镇卫生院条件又很差,基础设施落后,资金投入不足,没有一个高水平的大夫,误诊。误治的事时有发生。

我们农民去正规酌大医院看病又很不方便,不是挂不上号,就是找不着门。到药店买药吧,药价又不断上涨,只要换个新包装,药价就成倍往上翻,我们哪吃得起啊!

所以我就经常看电视,报刊上的广告,只要说对我的病有效,能根治糖尿病,不用限制饮食,价格又能承受,我就寄钱邮购.仅一年时间,我花去了医药费3万多元,还外欠债务1万多元。结果我还是上当受骗了,谁曾想,电视。报刊也骗人.我钱没少花,病却不见好,最后落得人财两空。

时至今日,我才醒悟,可是全家已经由此一贫如洗,两个子女不得不辍学在家。这可真是“一人生病,全家不宁,亲朋受累”啊!

河北/陆满屯

编者点评:这位病友的遭遇令人同情,无知的代价是惨重的,农村的现状令人担忧。希望广大病友引以为戒,多学点防治糖尿病的知识。 同时也提请政府有关部门重视这一群体,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来,救救因病返贫的病友们!

网上识骗

甲(病友):西药吃了不少,血糖是降了,可是一旦停药就反弹得厉害啊,俺受不了啦!

乙(药商):用我们出品的x x功能性中药平衡血糖,而且不用忌口,想吃就吃,安全,没有副作用,不出仨月就能治愈。糖尿病患者要的并不是使血糖降下来,而是让血糖平稳。

丙(病友):你怎么连一点儿糖尿病的基本知识都不懂,糖尿病患者必须长期用药来控制血糖,而且必须用有效药才行。你说“用功能性的中药可以使血糖平衡,安全,没有副作用”,什么意思?你是在误导。骗人,你不会是卖假药的吧!

乙:不知道你什么意思,也不知道你是不是糖尿病患者,为什么人家说的你都认为是骗人呢?我们的药真的很好。

丙:你们宣称“在全国建立了600多个分公司,2000多个办事处,拥有15万营销人员。”“在电视台购买了大量的非黄金时段广告”,声势够大的了,可你们别忘了中国那句老话:“羊毛出在羊身上。”你们养活了一大批人,却欺骗了更多的人!你有本事的话最好去骗外国人,你就可怜可怜咱中国酌糖尿病患者吧!

篇6:未来三五年 中国经济艰难前行

2012年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大幅增加,规模接近百万亿元,政府通过鼓励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已初见成效。下行、企稳、微升,2012年中国经济增长画出了一条“V”形曲线。

然而,“硬着陆”、“黑天鹅”、“灰天鹅”……一直以来,看空中国经济的言论仍频频出现。人们不禁要问,这个“V”形曲线是否真的意味着复苏的开始?2013年M2目标已经确定,比2012年14%的目标降低1个百分点,M2收缩,中国这轮由投资拉动的复苏会不会戛然而止?今后三五年,中国经济走势如何?城镇化能否成为破解困境的金钥匙?

“弱复苏”态势确认

中国经济增速在2012年第三季度回落至7.4%的低位,第四季度回升至7.9%,并且从今年1月、2月统计数据看,出口数据、工业生产数据已经在慢慢回升。针对中国经济复苏,国内多数学者和研究机构在予以肯定的同时,普遍加上了一个“弱”字。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当前的复苏更多的是政策推动的结果。

“中国经济的这种复苏并不牢固。”做出如此判断,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扬的理由有四:第一,国际环境仍不稳定,中国对外需依然不可依赖,并且有可能今年的外贸形势比去年更为严峻;第二,中国进入了结构性减速阶段,特别是整个生产要素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变化使得中国经济增速下降不可避免;第三,中国的负债率提高速度非常快,必须注意保持中国资产负债表的健康状况,不能让它从健康变为不健康;第四即为环境保护的问题,环境保护治理,一定会使得经济发展方式、经济政策发生重大变化,而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讲,这也是个花很多钱但产出甚微的事情。

而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李稻葵看来,未来三到五年,中国经济的困难,除了国际环境的影响外,更多的来自国内经济运行方面的难题,即中国经济旧有增长机制的退出与新的增长亮点之间出现脱节。

他分析称,未来新的经济增长亮点主要包括居民消费、城镇化以及生产能力的改造和转移。但是,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按目前的增速计算需要三至五年才能达到45%以上的水平;而受公共财政改革和地方融资平台问题的影响,城镇化在未来三五年内也难以直接转化为增长的巨大新动力;至于在三五年内,想在生产能力改造和转移方面取得显著效果也存在一定困难。“未来三五年,中国经济将面临极其复杂严峻的考验。”

复苏能够走多远?

中国经济复苏的根基如此脆弱,这种回升态势能否持续?

“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长依然强劲,可能达到8%以上。但从全年来看,很可能呈现倒V字形即前高后低趋势。”在高盛投资管理部中国区副主席、首席投资策略师哈继铭看来,目前,还是房地产市场垄断着整个经济的走势,如果房价下降或者有关房地产的政策收紧,房地产行业本身以及相关的上、下游行业都会受到影响,这与今年经济形势前高后低的倒V形变化保持了一致。

不过,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对此的判断比较乐观,据其估测,2013年中国经济将呈现前低后高走势,全年GDP增速为8.4%左右,增速较2012年上升约0.6个百分点。

受益于去年下半年政府增加了财政对经济尤其是投资的刺激力度,推动了当前的经济企稳回暖,短期看这种需求管理手段是可行的,但是不可持续。

继续保持复苏态势的关键在于加快改革步伐,释放经济增长新动力。那么,中国还需不需要继续实施刺激政策,拉动经济增长?

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的态度非常明确,“今年‘保八’比不‘保八’的风险更大。”

蔡昉分析认为,今年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和劳动人口仍会下降,如果把由潜在增长率下降导致的增长减速误认为是需求不足,从而继续采取人为刺激需求的办法来拉动经济增长,就会导致供给能力低,而需求很旺盛的局面出现,从而加剧产能过剩和通货膨胀。

经济运行背景决定了宏观政策应更重视在确保经济不出现大的波动的情况下促进经济的转型、质量和效益的提高,而不仅仅是速度的上升。

寻找中国经济突围之路,李扬建议宏观政策由需求管理转向供应管理。“这是世界趋势,在中国尤其需要。未来的竞争一定意义上也是一个宏观政策的竞争。”

这里所指的供应管理并不是产业政策、长短线思维那么浅薄。李扬表示,真正的供应管理是指加强经济市场化程度,减少政府干预,使得企业成为经济的动力,同时建立有效竞争的要素市场,让劳动力、资本等各种要素在自由的市场上按照市场的原则进行交易,从而实现生产要素的重组。

掘金城镇化

去年11月份中共新一届领导层产生以来,“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屡次被决策高层在研究部署经济工作时提出。随即,在今年各地“两会”上,“推进城镇化建设”被写进多个省区市的政府工作报告。面对潜在增长的下降,人们对城镇化寄予了厚望,希望它能成为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持续新动力。

据哈继铭介绍,有机构测算,城镇化每提高1%,就会带动中国GDP1年内增长0.8%。官方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城镇化率达52.6%,但多位学者表示,中国的城镇常住人口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只是进了城,却并未成为城里人,中国真实的城镇化率只有40%。城镇化会对中国不少产业产生推动作用,例如房地产、农业、服务业等。从内生的增长动力来看,中国城镇化潜力巨大。

过去十几年,中国房价快速上涨的大背景就是城镇化及其引起的住房资源再分配和土地稀缺预期,经验数据告诉我们,城镇化对房价有正向作用,但与此同时,二者之间也存在双向影响,过高的房价对潜在进入人口形成壁垒,对企业利润形成挤出,增加城镇化成本,甚至引起逆城镇化问题。如何在房价上涨透支未来的背景下推动新型城镇化是个值得探讨的新命题,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新型城镇化绝不能沦为新一轮的造城运动。

除此之外,城镇化也将对农产品价格产生明显影响。哈继铭提醒人们可以重点关注城镇化带来的农业领域的投资机会。“本来农民可以在家里种菜、养猪,但是城镇化逐步推进后,居民食物消费都要到市场上才能实现。我相信,未来中国对国际粮食的进口依存度会明显上升,从而推高粮食价格,所以农业在城镇化的过程中一定会展露出巨大的投资机会。”

最后,城镇化也将为中国服务业的发展带来巨大机会。国际经验表明,城镇化达到50%以后是服务业大发展的时期,有数据显示,日本城镇化后服务业为工业产值的3倍,德国为2.68倍。而在中国,与城市相比,农村的服务业还比较落后,发展的空间也非常大。

未来几年,中国经济将长期处于调整期,增长放缓,由高速增长转入中速增长,与此同时,结构调整步伐加快。这意味着许多的企业和产业效益将继续恶化,许多的落后产能将被淘汰,许多效益差的企业将会破产或被收购。因此,对于企业而言,未来几年也是企业和产业加快结构调整的黄金时期。

上一篇:乱点乱象整治整改报告下一篇:综合治理目标责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