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意识在职业教育中的体现

2022-09-11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江泽民) 。在当前的职业教育中, 在由封闭教育向就业教育, 有关门办班到开放办学的转轨的过程中, 创新是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

新中国建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职业教育事业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是受教育的人数还是范围、层次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 职业学校为国家和社会培养输送了许许多多的人才。但是, 近几年随着普通高校和普通高中的连年扩招, 职业学校生源相对萎缩, 学校千方百计, 千心万苦地招进不少学生。这其中70/100以上是因升学无望, 高中落榜而来, 思想、道德和智力等综合素质比较低, 突出表现为学习基础较差, 接受新知识比较难, 特别是“独生子女综合症”和“应试教育的遗毒”使他们在集体生活中缺乏竞争意识和团协作意识, 社会责任感普遍较差, 并且法制观念、集体主义观念淡薄。中等职业学校作为联结家庭和社会的桥梁, 如何面向生产服务第一线, 立足现实, 培养既能适应企业需要又具较高职业道德素质的建设者, 需要我们把握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动权, 创造性的开展工作, 在教育形式和内容上进行一番改革和创新。现在我们要搞职业教育, 也必须像搞当年中小学搞“应试教育”那样在实践中逐步摸索, 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要想搞好职业教育, 必须摆脱“等客上门”把学校办成一个成品加工厂的旧思想的窠臼, 首要的一条就是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都要创新。

那么, 什么是创新?我们又如何在职业教育阶段进行教育观念、教育制度和教育方法的创新呢?创新, 简单地说, 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 运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 开展积极能动的思维或实践活动, 探索新规律, 创立新学说, 产生新创意, 创造新方法。现在我们的目的和任务是很清楚的, 就是要“围绕就业抓教育”。 (到底什么是就业教育, 职业教育就是素质教育吗?我们不去管他。) 我们有理由相信, 如果我们拿出应有的精神和勇气, 下决心搞好职业教育, 那么我们一定能在职业 (素质) 教育的广阔天地里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经过这几年的探索和思考笔者认为职业教育的创新主要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创新应该表现在对教材的使用和处理上。组织编写供师生教与学使用的教材是教育行政部门履行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重要环节。毫无疑问, 这种教材应当适合素质教育的实际, 应当有利于教师帮助学生打好基础, 掌握、了解新知识、新信息, 重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为将来就业, 走向社会工作打基础。但是, 目前我国广大职业学校使用的一些教材和职业教育的命运一样, 长期受到冷落, 教材多年一贯制, 根本不能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 这种情况在理工学科的教材中表现的最为明显。再加上“双师型” (教师和工程师) 教师短缺等原因, 使教学过程普遍存在“教、学脱节”, “学、用脱节”的现象, 在对教材的处理上总是摆脱不了教师讲书、学生背书, 以“教”为中心的旧观念, 仍然是以知识灌输为主, 忽视学生实际能力, 特别是就业适应能力的培养。教材完全只能是给教师讲课使用的, 而很难说是给学生学习使用的, 如果是这样书院里的老师抱着过时的教材组织教学, 教材又怎么能够为提高学生的素质服务呢?为此, 学校应该根据实际情况以培养学生实际能力为中心, “围绕市场办教育, 为了就业抓教学”, 大力支持广大教师大胆地、创造性地处理教材,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材内容顺序, 合理增减教材的难易程度, 结合企业和专业需求, 自编一些合适的“校本教材”。

其次, 创新应该表现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长久以来, 职业教育偏重于知识教学, 过分注重学科体系的完整性, “一个学科一本经, 一个教师一个调”, 表现在课堂教学上就是教师各自为战, 学生以死记硬背知识点为学习目的。这不仅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还会扼杀了许多青少年待以开发的创造潜能。为此, 与对教材的处理和使用相适应, 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能力素质, 教师还必须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把以往教师的讲堂变成如今学生探索新知识获得新启示 (能力) 的学堂, 让学生自主、自觉地参与教学活动, 把素质教育、创新教育贯彻落实到教学的全过程。而要达到这样的目的, 一个重要的方式就是“校企结合”企业进学校, 学生进车间。只有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 学生才能够把书本知识真正变成自身的实际能力, 素质才能提高, 创新精神, 就业能力才能得以培养。

第三、创新应该表现在学校和教师的教育管理中。那种封闭式的教育管理方法有很多已不能适应现代素质教育的新要求了, 学校的教育活动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发展, 不断创新。惟有用创新的观念设计出来的教育管理方法, 才能赢得学生的欢迎, 才能收到良好效果。比如, 在开设专业基础科的同时, 增加“特色科”以提高学生对某种特种素质和知识的需求;开设各种带有某种针对性的讲座, 组织各种协会、学会等学术, 群众团体作为对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和延伸。这样一些举措不仅促进了学校课堂教育质量的提高, 而且受到了学生和用人企业的普遍欢迎。有的学校把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一贯制的课间操变成了的丰富多彩的课间活动, 增强了对学生的吸引力, 从而达到了让学生休息和健身的目的, 学校再也不用为学生不上课间操而大伤脑筋了。近些年来, 学生的人身安全问题一直困扰着学校的管理, 给学校开展各种有意义的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和实习带来很大问题。一些学校面对新问题束手无策, 消极对待, 无所作为。而有的学校在加大安全管理的同时, 积极采取诸如参加保险, 订立合同等方法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有意义的社会活动, 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成长的机会和快乐。

在推进职业 (素质) 教育的过程中,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观念创新、制度创新、方法创新的重要意义。值得引起大家高度注意的是, 以往一些传统职业教育搞的很热闹的学校, 现在却只把眼睛盯在“生源大战”上, 抱残守缺, 缺乏创新精神和改革的勇气和决心。这样的态度又怎么能走出当前职业教育的暂时困境, 探索出一条现代职业教育的新道路来呢?这样的学校又怎么能真正搞好素质教育呢?因此, 我们要以有没有创新, 有多大创新来衡量一个学校、一个教师实施职业 (素质) 教育的真与假, 好与差, 真正把我国的职业教育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用创新的精神和行动迎来职业教育的美好明天。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创新是搞好职业 (素质) 教育的关键。

关键词:创新,职业教育,表现

上一篇:解析电力系统中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应用下一篇:市政桥梁结构设计要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