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安县中小学校心理援助重建方案

2022-09-11

1 灾后中小学生的创伤后应激障碍 (PTSD) 的诊断

经历了5·12地震这样重大的事件, 对中小学生的内心世界一定会有很大的影响。严重的情况会形成创伤后应激障碍 (PTSD) 。所谓的创伤后应激障碍 (PTSD) 是指个体对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应激事件或情境的延迟的和 (或) 延长的反应[1]。首先我们要区分学生是否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 (PTSD) 。理想的PTSD诊断方法是对通过不同的采集方式 (交谈、行为观察、生理、心理测验) 获得的不同来源 (自述、门诊医生、亲友) 、不同类型 (如认知、情感、社会、家庭、职业功能) 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评价、诊断。

经过PTSD诊断为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学生, 由辽宁省内十所有心理学系和心理咨询工作室的师生及时进行个体心理辅导。这十个学校分期分批进行心理重建工作。

2 帮助建立咨询室

在学校重建时应该设立心理咨询室。地点要僻静, 心理咨询室的地点一般设在学校较为僻静的角落, 让前来咨询的学生有一种心理安全感。

环境要温馨, 温馨的环境容易让来访的学生身心放松、一吐为快。心理咨询室要光线明亮、色彩搭配协调、室内整洁美观, 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

功能要齐全, 完善的心理咨询室应具有个别咨询、团体咨询、心理测试、图书阅览、心理训练等功能。

制度要健全, 要健全组织机构, 做到校长全面负责, 分管领导具体抓, 心理教师专门负责, 各班主任、学科教师有力协助, 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人员要专业, 心理咨询是一项科学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 专业的心理老师才能胜任这项工作。安县的老师并不具备独立咨询的能力, 辽宁省应派上述十院校有咨询经验的教师协助来进行个案咨询, 同时进行相关的培训。不断提高心理老师的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

3 分阶段进行心理重建工作

3.1 紧急应变期

2008年5月21日至6月21日。此时主要的任务是危机处理、安全维护和协助死亡通告。

3.2 整合期

时间为2008年6月22日至9月21日, 主要的任务是宣传、筛查、追踪辅导。这两个阶段早已经过去了。

3.3 稳定期

3.3.1 心理筛查

时间为2008年9月22日至2009年9月22日, 主要任务是稳定急性反应、急性 (PTSD) 和其他急性忧郁焦虑自杀等问题行为。个别咨询每周一次, 由辽宁省的内专业心理学工作者完成。

3.3.2 心理技能的培训

心理重建工作要结合当地教师的力量, 首先就要对教师进行适当的培训。学校经常进行心理学方面的讲座, 传授心理辅导方法, 提高全体教师的心理素养。在每周周末进行一次心理学讲座, 每次讲座时间为两小时。另外, 对全县从事心理咨询的教师每周进行集中的培训, 以研讨会的形式进行。每次时间为四小时。

现在的心理社会治疗主要采用催眠疗法、心理动力学疗法、认知行为疗法、行为疗法等手段, 针对PTSD慢性病程, 从心理、精神角度治疗, 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疗效[2]。

对口支援的第一年为每个月集中培训两天, 对口支援的第二年为每两个月集中培训两天, 对口支援的第三年为每三个月集中培训两天。培训方式分现场培训和远程教学两种。条件有限的话, 也可以由辽宁省的心理学专家将讲课的内容录制成光碟供安县教师共同学习。另外, 在每学期的寒暑假期间还可以进行集中的培训。对学生的心理重建每学期为一个周期, 每周一次, 每次时间为一节课。对团体干预中效果不能确定的学生辅以个别访谈。情况严重的进行个别咨询。

工作流程如图1。

3.4 长期重建期

辽宁省支援安县时间截止到2011年6月。这阶段主要的任务是评估学生心理卫生问题需求并提供资源, 心理创伤高危学生的个案追踪及心理重建。加强对师生的心理知识宣传和教育, 帮助他们掌握应对危机的有效策略, 提高应对危机的本领, 增强心理健康水平[3]。

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心理重建的主要途径。各学科都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学知识。要把实施积极的预防性心理干预作为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设立心理干预教育专题板报, 在寝室黑板上介绍心理卫生知识, 开展教室、寝室文化建设等。同时需要注意不管身处何种程度的灾区, 教师地震后都体验到了主观幸福感水平降低[4]。因此要注意教师群体本身的心理危机干预, 因为他们也属于心理治疗的人群范围[5]。

成立家长学校、学生的心理压力和心理问题不仅来自于学校, 也来自于家庭。家长学校的主要任务是: (1) 向家长宣传普及心理教育知识。 (2) 帮助家长了解青春期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学生在这个阶段容易出现的灾后心理问题。 (3) 及时向家长反映其子女的心理动态及所出现的具体问题。 (4) 邀请家长参加以心理干预教育为主题的班团活动。成立家长学校之后, 学校的主要工作有当地教师负责。

4 建立社会支持系统

巨大的灾难对学生的影响往往超乎我们的想象, 灾后学生心理重建是一个较长的过程, 需要全社会的参与。汪向东等[6]对地震后距震中不同距离的的两村进行调查发现, 轻灾村的PTSD的检出率反倒高于重灾村, 可能与社会支持相关。社会支持的差异不仅表现在其数量的差异, 还表现为对其利用度的差异。在2008年5月的汶川大地震中, 转移安置和异地治疗的灾民出现了PDST症状, 但发生率仅为14.1%和16.22%, 可能与我国社会支持度较高有关[7]。所以, 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对于心理重建至关重要。

第一, 作为微观的社会支持系统——家庭。在学生的社会支持系统中, 影响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的是家庭的帮助与支持。上述十所院校可以联合起来组织专家编写灾后家庭手册来指导家长如何在灾后帮助孩子。

第二, 中间的社会支持系统——学校。学校应在日常的课程当中开设系统的心理健康课程以及自救课程, 让学生在应对以后的困难或者突发灾害的时候能不慌张, 知道如何处置。要在学校中要建立校园危机预警系统, 定期进行创伤后应激障碍 (PTSD) 诊断工作。同时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 通过宣传栏、图片展、暑期社会活动等途径, 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帮助学生进行心理重建。

第三, 宏观的社会支持系统——政府。首先, 政府机关要重视灾后学生心理重建工作, 要意识到学生心理重建的长期性和困难性, 制定相应的政策、指导性文件以及教育教学大纲指导学校的灾后教育。

其次, 要在受灾地区建立灾害心理干预基地, 组织专业队伍为灾后重建提供持续的心理援助。应该特别成立专门的帮助学生度过心理危机的机构、热线。

最后, 要帮助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摘要:四川汶川县地震之后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有关对口支援的方案, 辽宁省对口支援安县。本文阐述辽宁省在支援安县中小学校心理重建的方案, 主要人员由辽宁省有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医学专业的本科院校的师生组成, 帮助安县的教师学会诊断学生创伤后应激障碍 (PTSD) 的程度。协助各个学校建立自己的心理咨询室, 提高教师的心理咨询技能, 同时建立家长学校和建立社会支持系统。最终形成一个全方位的心理重建体系。

关键词:创伤后应激障碍,中小学生,心理重建

参考文献

[1] 皮红英, 张黎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护理支持[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4, 21 (5) .

[2] 高岚, 罗颖, 汪向东, 等.对受洪灾群体创伤后应激反应的调查[J].中华精神科杂志, 2000, 33 (2) :107~110.

[3] 顾建德, 喻志杰.论地震后学校师生的心理重建[J].现代中小学教育, 2009 (8) .

[4] 陶塑, 王芳, 许燕, 等.5.12汶川地震后灾区教师主观幸福感的变化趋势及中介效应分析[J].心理科学进展, 2009, 17 (3) :588~593.

[5] 宋剑英.给在地震后地区工作教师的几点建议[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9 (10) .

[6] 汪向东, 高岚.Naotaka S.灾害后的精神及行为障碍[J].中华精神科杂志, 1999, 32 (3) :186~188.

[7] 林虹萍.论地震灾后儿童的心理重建[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8, 6 (6) :24.

上一篇:学生创新意识在数学教学中的建构下一篇: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