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创新工作方案

2022-07-27

在一份优秀的方案中,既要包括各项具体的工作环节,时间节点,执行人,也要包括实现方法、需要的资源和预算等,那么具体要如何操作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重点创新工作方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重点创新工作方案

突出重点创新突破推进民政工作跨越发展

——全国民政系统先进集体推荐材料

安康市民政局

安康市地处陕南秦巴山区,自然条件差,贫困面大,民政部门承担社会救助和管理工作面大量广,任务繁重。近年来,市民政局在省民政厅的大力支持指导下和各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为民解困、民政为民、为民服务”, 找准切入点,创新思路,实施项目带动,突破发展,着力打造项目民政、品牌民政、创新民政、和谐民政,实现了由传统民政向现代大民政格局的转变。

思路:引领民政创新

思路决定发展出路。市民政局党组正确分析民政工作现状,有效针对贫困山区实际,审时度势,探索创新,突破发展。从2005年提出的以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主线,到2006年的实施项目带动、实现三项重点工作突破(五保集中供养、扶优工程、民间组织培育发展),2007年的完善体系、打造平台、推进突破、办好十件实事, 2008年的推进“八大体系建设”、实施“十大工程”,建立健全体系完整、科学有序的民政救助、保障和管理体系,再到2009年的完善九大体系建设、实施十项重点工作,推进民政工作体系化、规范化、标准化、项目化,使项目带动民政工作成效彰显,重点工作

突破发展,难点工作创新发展,常规工作整体发展,大民政格局初步形成,快速步入全省民政工作前列。2010年市民政局被民政部评为全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先进集体,被省委省府表彰为爱国拥军模范单位, 2005年以来全市行风政风群众满意度测评民政系统连续六年蝉联第一,被评为优秀单位, 0

7、0

8、0

9、10年连续四年精神文明“创佳评差”竞赛活动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最佳处局; 0

8、0

9、10连续三年市政府目标责任综合考核获一等奖;0

7、09和10年年省民政厅综合考核获先进单位,2008年获社会事务管理、社会福利工作先进单位。五保集中供养、农民安居工程、农村社区建设、灾害救助、扶优工程、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培育发展和双拥等重点工作创出了特色,在全省都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赢得了全省山地自然灾害演练现场会、全省减灾救灾工作暨灾后民房重建现场会、全省福利彩票工作会、五保集中供养服务机构建设现场会、双拥工作经验交流会在我市召开,扶优工程作为优抚工作的创新之举在全省推广,基层民主管理和村委会换届选举作为全省、全国的先进典型推广,培育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典型经验,作为全国唯一一个地级市在全国民间组织管理工作会上交流,引起了民政部领导的高度关注。

数字:凸显跨越发展

坚持抓重点,抓关键,抓突破,集中精力,推动重点民政工作突破发展,整体民政工作和谐、健康发展,有力地促

进了社会和谐。

(一)城乡社会救助卓有成效。以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专项救助相配套,应急救助、社会互助为补充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建立,保障困难群众40余万人,建立了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近五年全市发放城乡低保救助资金10亿余元,城乡低保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分类施保和低保金的社会化发放,城市低保2009年底保障对象24252户、49224人,月人均补差从2005年的55元提高到2009年的163元,提高了196%;农村保障对象由2005年的2.4万人、月人均补差25元,提高到2009年的26.8万人、月人均补差70元,分别提高了10倍和1.8倍;医疗救助制度和临时救助制度普遍建立;农村五保供养标准从人年360元提高到3200元,提高了7.9倍;五保集中供养率由1.5%提高到67%,提高了44倍;教育救助不断深入,圆梦工程大学生救助4年来全市各级民政部门累计救助1600人;救助站实现全国联网微机管理,管理服务不断加强,全市救助量由2005年的1000余人次增加到去年的5000人次。

(二)灾害救助创出山区特色。自然灾害救助应急体系不断健全和完善,建立“三预防、三应急、三规范”三位一体的灾害救助工作体系,“乡自为战,预警到户,责任到人”的山地灾害应急救助经验在巩固中发展。累计拨付救灾资金13亿元,夺取了“7.18”特大灾害及多次暴雨洪涝泥石流灾害和汶川地震等救灾及灾后重建的全面胜利。2008年“5.12”抗震救灾受到民政部嘉奖表彰,7.18”救灾工作分别受到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表彰。减灾宣传教育不断强化,

防灾预警更加具体,全面完成市、县区、200个乡镇(办)和重点村的防灾预案,初步建立了四级防灾预警体系;减灾安居工程卓有成效;防灾减灾深入推进,副县级规格的市减灾机构在全省率先成立。

(三)基层组织建设突破发展。城乡社区建设突破推进。近三年全市共争取省上补助资金4562万元,建成5个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94个城市社区服务站,新建农村社区服务中心183个,同时积极引导和组织卫生、科技、文化等服务进社区,社区的综合服务功能有了新提高。以“四个民主”为主要内容的村民自治工作深入推进,“一会两组”、“一事一议”等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得到有效落实,村务公开面进一步扩大,公开内容全面,形式灵活,效果良好。第

六、第七次村委会换届选举全面完成,99%的村实行了村务公开,新任村干部培训形式多样,村民自治典型彰显,我市基层民主管理和村委会换届选举作为全省、全国的先进典型被广泛推广。社团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管理规范推进,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取得突破性发展,实现从零到村村有,占全省多半以上,在全国名列前茅。

(四)双拥优抚安置工作创新发展。各项优抚政策全面落实,建立优抚补助自然增长机制,近四年争取优抚资金2亿余元,优抚补助大幅提高,先后6次提高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确保了优抚对象生活水平与社会总体生活水平同步增长。突出 “解三难”,大力实施“扶优工程”,近几年投入补助资金2000余万元,扶持1200户困难优抚对象建房、2600户困难优抚对象发展生产,资助1.5万余名重点优抚对象参加

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出台了《安康市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实施办法》。双拥工作创新发展,建立军地联席会议制度,2007年汉阴县被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县”,2010年市上增设了双拥办,增加了编制和副县级领导职数,市上和3个县被表彰命名为省级双拥模范城(县)。安置改革不断深化,积极争取制订实施优惠政策措施,市上和大部分县区出台了《扶持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暂行办法》,坚持培训先行,加强宣传引导,推进自谋职业,近四年自谋职业500余人。军休干部管理不断深化,管理服务不断规范优化。

(五)社会福利事业和专项社会事务管理稳步发展。以福利机构建设为重点的社会福利事业快速发展。敬老院建设跨越推进,五保集中供养达60%,市县民政福利事业单位建设和自身基础设施建设长足发展,福利彩票发行量连年攀高,五年来累计完成销售额3.35亿元,筹集社会公益金1.2亿元。婚姻登记规范推进,十县区全部实现集中登记,全省联网,管理服务不断提升,有5个县为为“全国婚姻登记规范化建设窗口单位”。殡葬管理不断深化,殡仪馆、城区公墓和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加大力度。区划地名不断规范,地名数据库和城市设标全部完成,“平安边界”创建深入开展,陕、渝、鄂、川4省32地市平安边界创建协作会在我市举行。市、县民政自身建设不断加强,10县区200个乡镇办事处全部恢复了乡镇民政所,乡镇民政干部从175人增加到557人,聘请村级民政信息员2273名,为今后民政工作的跨越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行风:彰显民政人本色

加强政风行风建设是为民情感和为民理念的重要表现形式,是大民政工作题中应有之义,是推进各项民政工作又快又好发展的内在动力和要求,也是民政系统内练素质、外树形象的有力抓手。近年来安康市民政局坚持把民主评议政风行风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紧密结合、与作风建设年活动紧密结合、与推进民政事业大发展紧密结合,把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事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强化"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宗旨,发挥"解决民生、维护民利、落实民权"的职能作用,以行评为契机,以整改为载体,以实效为目标,开展了富有成效的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通过政风行风评议活动,安康民政人面貌一新,勤政为民,民政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民政系统政风行风得到根本好转,群众满意度显著提高,连续7年全系统无违规违纪案件发生,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从政。安康市民政局在市政府组织的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总评中连续六年位列行政管理部门第一,连续五年被评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2010年市民政局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窗口文明示范单位,收到了良好社会效果。

第二篇:创新工作机制,突出监管重点,确保扶贫成效

宜章县扶贫开发办公室

(2011年2月18日)

2010年,我县扶贫开发工作以“减少贫困、增加收入、缩小差距、构建和谐”为目标,以整村推进、连片开发为抓手,以创新机制、加强监管为重点,大力实施扶贫攻坚,取得了良好的扶贫成效。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突出工作重点,改善基础条件,促进生产发展。

我们以整村推进为主战场,以产业开发和基础设施为重点,突出产业扶贫,突出自我发展,突出规划先行。一方面,坚持内部输血与外部造血相结合。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注重解决贫困村的水、电、路、校、医等民生问题,使贫困村的基本民生状况在短期内有明显改善;在产业发展上,注重特色,因地制宜,发展一乡一品,一县多品,坚持产业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积极培育特色增收和防灾减灾产业;在提高农民收入上,坚持扶贫先扶智,注重引导农民外出务工和强化技能培训,不断提高技能本领,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另一方面,坚持项目申报与严格把关相结合。在扶贫项目库建设上,坚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先易后难和轻重缓急的原则,做到项目规划设计科学合理,项目选择准

— 1 —

确切实可行;在扶贫项目选择上,注重民情民意民智,坚持摸实情、看实况、找实路;在项目申报上,坚持“三不”原则(即未通过评估论证的项目不入库;未入库的项目不申报;未经专家评审,县扶贫办、县财政局共同审核,县扶贫领导小组审批的项目不申报),做到严格审核,严格把关。

二、突出产业开发,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

我们始终把贫困地区的产业扶持作为扶贫工作的重点,把产业开发作为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一是抓“三级联创”,创建产业扶贫基地。我县积极探索产业开发与贫困农户的有机结合,逐步摸索出三级联创绿色脱贫基地的扶贫开发新模式。即县级以县扶贫办、科技局、农业局、林业局、畜牧水产兽医局、蔬菜局、农经局等部门联合,乡(镇)、村以扶贫协会和农业龙头企业牵头,广大贫困农户参加创建产业扶贫基地的扶贫开发模式。先后创建了城西万亩脐橙基地、城南乡新田村生态休闲农庄、长村乡千家岸村猕猴桃种植基地等一大批种植养殖基地。县、乡、村三级根据各自的工作职责,做到既分工,又协作,共同致力于扶贫产业基地的建立。将贫困户、贫困村和公司三者利益有机地连接在一起,整合成一个“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共同体,取得了贫困户脱贫、贫困村增加集体收入、公司发展壮大的三方共赢的良好效果,实现了贫困农民增收有渠道,脱贫致富有保障,返贫率低的良好局面。二是抓产业开发,拓展扶贫工作成效。我县

— 2 —

位于全国最适宜的柑桔、橙类生产带,也是传统的油茶产区。为了壮大脐橙和油茶产业,县财政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每年安排扶贫开发配套资金100万元,引导扶贫产业发展。按照依法、有偿、自愿的原则,鼓励和支持企业租赁、大户承包或农户入股等方式转让土地使用权,促进土地流转,推动脐橙、油茶分户经营向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转变。同时,坚持“谁种谁有”,“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个人、法人及其他经济组织,跨行政区域、跨所有制、跨行业,通过多种方式参与油茶和脐橙基地建设。截止目前,全县种植脐橙已达8.6万亩,油茶林12.8万亩,涉及26个乡镇256个村,覆盖全县22.68万人口,其中贫困人口5.72万人,占当地农村低保和扶贫对象总人数的85.5%。全县流转至各企业主和大户的脐橙、油茶林地面积已达18.6万亩,建有8大产业基地,共吸纳贫困户5676户,贫困农民人均年增收682元。新华乡东山村、吾作村、巩桥村,由村扶贫协会牵头协调,村民用土地入股,农民专业合作社或经济能人出资的股份合作方式共同开发油茶产业,现已流转土地5000多亩,集中连片种植油茶2000亩,吸纳贫困户入股358户。梅田镇上寮村绿色脱贫产业基地以“三级联创”为平台,建成了山顶种树、山腰种果、山下建场,集种、养、加工、休闲为一体的生态农庄。每年接待农业旅游观光休闲12000人次,农民人平纯收入增加1100元。三是抓投入保障,形成扶贫开发合力。扶贫工作既是大事,

— 3 —

也是难事、更是善事,需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各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为了将好事办好,我县县委、县政府把扶贫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每年专题研究扶贫工作3—5次,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经常深入贫困村现场办公,排忧解难。县直相关部门发挥各自在行业中的技术资金优势,积极配合,在技术和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形成了强大的工作合力,为完成扶贫攻坚任务提供了坚强的保障。

三、突出能力培训,提高农民素质,拓展致富门路。

我们按照“培训一人、脱贫一户,输出一批、致富一村”的工作思路,把抓好劳务技能培训作为有效增加贫困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提升贫困农民自我发展能力的有效措施来抓。一是加强领导,强化工作责任。我们成立了培训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培训工作责任人,推行目标管理,下发了培训文件。二是深入调查研究,摸清生源底子,建立生源档案。我们组织专门力量,深入到贫困村进行调查摸底,对符合培训条件的农村贫困青年全部登记造册,纳入劳动技能培训生源库,根据年龄等情况,分门别类地、有计划地安排培训时间和类别。三是广泛宣传发动,营造良好氛围。我们利用广播、电视等各类新闻媒体和流动宣传车等形式和手段,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发动,激发他们学技术、学知识,树立靠知识改变命运、靠勤劳脱贫致富的理念。四是加强跟踪管理,注重培训实效。我们利用培训学员档案库对培训学

— 4 —

员进行全程跟踪管理和服务,及时为培训学员提供便捷、周到的服务,确保他们稳定就业。同时围绕产业开发,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种植养殖技术培训,为产业开发提供科技支撑。

四、突出监督管理,创新工作模式,提高扶贫成效。

第一,在扶贫项目管理上,我们始终坚持统筹兼顾,整体推进的原则,以重点项目为突破,着力提升管理水平。一是坚持项目建设不偏向。在项目计划的落实上,按照“分片包干”原则,坚决做到早计划、早安排、早启动、早实施,及时派出督查小组,下到各贫困村督促指导项目实施,确保执行省、市批复计划不走样、项目实施不偏向。二是坚持项目监督不走样。首先,在项目选定上严格坚持六个原则(社会效益优先原则、示范性开发原则、产业化建设原则、依靠科技进步原则、多元化投入原则、尊重农民意愿原则),并在规划前向群众公示,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其次,在项目组织实施上,明确了项目实施责任人,成立了乡村干部和群众代表参加的项目质量监督小组,对项目的质量、进度进行严格监督管理,县扶贫办做到随机抽查、跟踪服务,确保项目建设进度和建设质量。最后,在项目验收上,实行县、乡、村、群众代表联合验收制。县扶贫办与县财政局深入项目点,组织乡村干部共同验收,每验收一个项目均要拍摄项目责任人与项目实施效果照片,建立健全附有项目责任人和项目实施效果照片的项目档案,并在村务公开栏上公开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杜绝扶贫

— 5 —

项目资金的“跑、冒、漏”现象。三是坚持项目资金不脱管。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检查跟着资金走”的原则,县扶贫办和县财政局共同制定了扶贫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实行项目责任人和管理责任制,重点加强了扶贫资金运行中的四大环节(项目申报、项目实施、项目验收、项目运行管护)的管理,严格执行项目管理的“三专制”、“公示制”和“县级报账制”,促进扶贫项目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第二,在扶贫资金管理上,不断探索和创新管理模式,做到了严把“四关”:一是创新项目初审模式,严把项目申报关;二是创新项目监管模式,严把项目验收关;三是创新资金整合模式,严把资金用途关; 四是创新资金报帐模式,严把资金监督关。有效地促进了扶贫开发资金效益的最大化。

我县扶贫开发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上级的要求、群众的期望以及兄弟县(市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我们决定以这次会议为契机,在新的一年里,加压奋进,创先争优,努力把我县扶贫工作推进上一个新台阶。

— 6 —

第三篇:在重点工作上下功夫 在创新发展上做文章

旬阳县农技中心 作者:陈和润 张学进

二00九年旬阳县农技中心通过制定职工工作岗位目标责任制,严格绩效考核办法;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找差距、抓落实、促工作;继续创建学习性机关,培养一支素质高业务精的科技队伍;积极开展创建农民满意站所活动,加强职工思想道德建设,树立廉洁高效文明机关,实现工作全面发展重点突出。

一、全力实施农业项目,依托项目提升我县农业科技水平。一是继续组织实施测土配肥项目,全年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面积72.5万亩,减少不合理施肥(纯量)1055吨,配方施肥节本增效5196万元。2009年完成土样采集600个,涵盖全县15个乡镇;化验土样320个,3840项(次);完成采样地块基本情况调查600份,农户施肥情况调查180份;完成“3414”及肥效对比试验各25个。通过项目实施,摸清了全县土地资源和地力情况,为今后农业产业化建设、指导服务农业生产提供了依据。二是全面完成了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一年来,共在全县五十个项目教学班(村)开展培训1167场次,培训66625人次,其中课堂系统培训26000人次,进村科技指导48441人次,累计开展专业授课和实习指导2250课时,培养了一批留得住、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村科技人才。三是继续开展阳光工程培训,服务地方产业建设。2009年我们将阳光工程培训的切入点确定为培养地方产业、地方企业所需的人才,充分考虑受训者能长期就业、用人单位能留得住的双重需要。2009年共开展阳光工程培训1374人,其中培训农业产业人才824人,包括为生猪产业培训753人,魔芋、蔬菜等种植产业培训71人;为地方企业培训人才550人。全年完成上级下达任务的137.4%,为地方农业产业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储备了人才,为农民增收、早日实现小康奠定了坚实的科技基础。四是设施蔬菜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全县商品蔬菜生产已步入一个新的高度。2009年我县被列入全省设施蔬菜项目建设示范县,目前已建设设施大棚1340亩,其中投入使用935亩,在建大棚405亩;已建蔬菜大棚1870栋(6×50m),在建大棚810栋。建成日光温室育苗点两处,面积20亩,完成育苗大棚建设8栋(8×60m),在建12栋。依托项目支持,平定河流域设施蔬菜示范园区雏形基本形成,共建蔬菜大棚设施268亩。

二、围绕农业重点产业,提供技术服务,确保产业健康发展。一是加快蔬菜产业建设。2009年,我县在列为设施蔬菜项目建设的同时,全面推动我县蔬菜商品化建设,实现商品蔬菜播种面积2.51万亩,总产4.8万吨。其中设施蔬菜5800亩,生产蔬菜1.5万吨。建成:平定河流域千亩设施蔬菜示范园区,其中大棚设施蔬菜268亩,水生蔬菜莲藕142亩;甘溪镇袁湾村、小河镇龙王滩村等设施蔬菜示范基地七处,示范面积1750亩;羊山反季节蔬菜示范基地2069.6亩。二是魔芋产业建设再上新台阶。2009年,魔芋产业覆盖全县28个乡镇222个村,共发展魔芋36254.7亩,实现总产2.5万吨,其中订单农户18399户。在双河、红军等十个重点乡镇建设示范基地2万亩,在仁河、红军、桐木等乡镇建立魔芋规范化示范园500亩。

三、现代农业生猪养殖示范村项目得以全面实施,“121”循环农业模式正在为广大农户增收发挥积极作用。2009年根据县农业局安排,农技中心包抓城关镇岩湾村、瓦渣河村现代农业示范村建设。截止目前,已完成大户建设40户,其中新建22户,改建18户;圈舍建设面积6000平方米,其中新建3300平方米;安装风机42台,水帘29套,自动料筒85个,引进良繁母猪100头。完成“121”循环农业示范户50户,建沼气52口,其中50立方米沼气2口,栽植梅营一号红薯150亩,配置饲料加工粉粹机械94台。

四、积极推广以地膜玉米为主的粮油增产技术,确保粮油作物全面增收。2009年,一是加大农作物良种和主要增产技术的推广,为全县粮油丰收奠定好技术基础。今年全县共计推广玉米杂交良种27.8万亩,水稻杂交良种2.2万亩,油菜杂交良种3.4万亩,小麦良种28万亩;地膜玉米5.08万亩,地膜洋芋2.77万亩,水稻抛秧1.78万亩。二是加强农业有害生物的监测与预报,积极开展以小麦药剂拌种为主的植保技术推广,减轻农业有害生物造成的粮油损失。全年发布监测预警信息15期,其中可视预报5期,指导防治171.32万亩次。抓以小麦病虫防治为重点的统防统治示范点4处,面积5500亩;组建植保机防队36支,防治队员409人,拥有机动喷雾器360台,全年累计开展专业化防治29.1万亩次。

五、强化农业产业科技培训,培养更多科技人才,为县域农业突破发展打好技术基础。2009年我们在建设农广校、巩固传统办学职能的同时,围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的实施,将农业产业技术人才培养列为工作重点,积极投身产业建设的技术培训工作中。全年招收中专后继续教育学员49名,中专学员44名;开展以养猪、蔬菜、魔芋等产业技术培训42期,2540人次;开展计算机培训3期,147人。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已全面完成项目任务,共开展培训1167场次、2250课时、66625人次;阳光工程培训着力培养地方农业产业和企业人才,全年共培训19场次、1374人,完成上级下达任务的137.4%。通过阳光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等项目的实施,中心已形成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长中短期培训与教育教学并举的农民科技教育培训格局,农广校自身也得到长足发展和壮大,成为省市重点县校之一。

六、切实做好植物检疫工作,确保我县农业生产安全。首先严把种子及农产品调运检疫关,杜绝疫情传播。全年在农作物种子调运和销售季节,全面开展种子市场检疫检查,核对各种子经营户的品种、数量是否与检疫证书相符,复检验证玉米、水稻、小麦、油菜等作物种子800余吨,建全了种子检疫档案。同时加强农产品调运检疫,严防疫情的传播,实施农产品调运检疫120批次,检疫货物1.3万吨。同时,突出重点,认真开展检疫性有害生物普查、监测。其次是对检疫性有害生物开展专项普查16次,普查面积共84.9万亩,准确掌握了检疫性有害生物在我县的发生状况,为我县疫情防控提供了准确依据。

第四篇:卫生局突出重点开拓创新稳步推进医院院务公开工作

突出重点 开拓创新

稳步推进医院院务公开工作

卫生厅《关于医疗机构原物公开监督考核办法(试行)》的通知下发以来,市卫生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由业务科牵头,人事科、督查科、财务科等部门积极参与院务公开工作,探索卫生政务公开与医院院务公开工作的内调机制,切实加强对辖区内医院院务公开工作的指导、监督和考核评价,稳步推进医院院务公开工作。乐陵市各医疗卫生单位,结合各单位实际,不断拓展院务公开途径,创新院务公开方式,完善院务公开内容,从强化管理和广泛参与上促进院务公开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

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合理分工,落实责任到人。市卫生局迅速成立了院务公开领导小组,由局党委书记、局长任组长,局副局长副组长,业务科、人事科、财务科、督查科等有关科室的主要责任人为成员的组织机构,负责推行全辖区内医疗机构院务公开的统筹安排和组织协调工作。建立了院务公开工作办公室,由局纪检书记、业务科科长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全面推行院务公开的日常工作。

二、制定院务公开制度和举措,规范院务公开行为。

卫生局根据《关于医疗机构原物公开监督考核办法(试行)的通知》制定了《卫生系统医疗机构院务公开实施方案》,明确了院务公开的内容、形式和指导监督检查方式方法。各医疗机构根据实际,制定了院务公开的一些规章制度。卫生局在乡镇级的卫生院积极推行财务制度公开,卫生局监督各乡镇卫生院设立院委会,负责监督管理本单位的全面工作。院委会成员的组成由卫生院上报卫生局批准备案。医院经营管理和决策,重大问题由院委会讨论通过方可实施(包括项目建设、大型开支)。由此促进规范乡镇卫生院的财政财务管理,合理有效地分配和使用财政资金。

三、广泛宣传发动,院务公开深入人心。

广大群众了解院务公开工作可以加强社会公众监督和医院职工民主监督,促进医疗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提高,推动医院持续健康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医疗机构采取了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发动。市中医院在职代会上向广大职工代表和工会会员代表进行宣传动员。乡镇卫生院通过电子显示屏、发放病员须知等方式进行广泛的宣传,让社会、患者和内部职工更加深入了解和支持院务公开工作,取得了较好效果。

四、畅通院务公开渠道,为群众就医提供方便。

各级医疗单位充分利用现代传播手段,充分运用电子网络提高管理的效率和院务透明度,市直及各乡镇医院利用电

子大屏幕播放收费标准和药品价格。充分利用市纪委建设的“权利在阳光下运行,利益在监督下分配”廉洁行政主题活动”这个有利的网络平台,将局机关的基本情况、班子分工、科室设置、部门职能、职权目录、办事流程图、政策法规等多种服务功能在网络上进行公开,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办事、就医。使社会公众和单位职工获得更广泛、更便捷的信息和服务。

第五篇:团县委突出五项重点工作 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

团县委突出五项重点工作

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

共青团组织作为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在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上一直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桂东团县委明确突出五项重点工作,发挥枢纽型社会组织作用,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

一是重点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坚持党建带团建工作原则,扎实推进乡镇团组织格局创新工作,深入开展社区、非公企业、社会组织以及专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建团工作。在全区团组织和团员青年中开展公开承诺活动,增强投身创先争优活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确保创先争优活动取得实效。

二是重点做好权益维护工作。以纪念建党90周年和“六五”普法实施为契机,开展青少年思想道德和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做好社区闲散青少年帮教工作,完善青少年针对帮扶机制;认真接待未成年人来电来访,发现并及时处理青少年的维权诉求。

三是重点服务青年流动人口。深入开展“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畅通青年流动人口利益诉求渠道;在青年流动人口较多的村(居)提供就业信息、创业帮扶、安全教育、法制教育、爱心救助等各类服务。

四是重点推进青年典型挖掘工作。完善青年人才库建设,掌握全县优秀青年的基本情况;加强优秀青年的挖掘,深入开展青年先锋、十杰青年等的评选;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电视台、电台、报纸、网络等媒体,宣传典型,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五是重点深化志愿服务工作。加强志愿者招募和管理服务;强化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活动,为农民工子女赋予关爱、提供帮助、解决困难;积极参与市运会等大型活动志愿服务,在实践中练兵。

上一篇:重大活动工作总结下一篇:镇长三年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