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庙乡2010年重点工作实施方案

2024-04-21

褚庙乡2010年重点工作实施方案(精选8篇)

篇1:褚庙乡2010年重点工作实施方案

褚庙乡2010年重点工作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确保我乡各项重点工作任务顺利完成,促进全乡经济及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经乡党政班子联席会议研究,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争先晋位、跨越发展”为目标,按照县委、政府的总体部署,以团结、务实、廉洁、创新的作风,狠抓招商引资、计划生育、新农村建设、社会稳定、民生工程等重点工作,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全面推进全乡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二、主要经济发展目标

财政收入实现251万元,增长6.4%;农民人均纯增长9%;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县定目标以内。

三、具体工作任务、措施、责任人及完成节点

(一)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1.认真抓好孙坡村、曹庄村的整村推进建设任务。按照上级目标要求,成立相应的工作领导小组,完善相应措施,狠抓工作落实,确保项目如期完成。

(责任领导:陈玉彬 责任人:韩广海 完成时限:年内)

2.完成半坡至薛桥以工贷赈项目、孙坡村“户户通”项目、范堂村和刘贾村的土地整理项目总计9公里的公路铺修任务。成立了公路建设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了实施方案,完善工作措施,加大协调力度,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加快建设进度,确保公路建设项目顺利完成。

(责任领导:陈玉彬 责任人:韩广海 完成时限:年内)3.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施重点河道治理工程,力争疏浚河道2条,开挖沟渠10公里,完成机电井配套11眼,安装变压器3台,新增有效灌溉面积5262亩,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挖掘农业增产潜力。同时,加快林业生态乡建设,完成1008亩、43000棵植树造林任务。

(责任领导:张昌群、陈玉彬 责任人:韩广海 完成时限:年内)

(二)农业结构调整工作

1.种植业。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优化粮食生产布局,推进以优质小麦、玉米为主的粮食生产基地建设,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全年粮食种植面积保持在4.8万亩,总产4万余吨。进一步提升褚庙乡“粮仓“的知名度。同时,提高经济作物在农作物中的比重。重点在赵坝、袁庄等村委大力发展食用菌种植,在范堂村及周边村委大力发展黄花菜种植,力争扩大种植面积60亩,发展温室大棚40座。

(责任领导:张昌群 责任人:何培刚 完成时限:年内)2.养殖业。以开展标准化规模饲养为载体,以现有四个养殖小区为重点,辐射带动周边村委,推广养殖示范户、养殖示范村建设,加强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着力抓好品种改良和疫病防控工作,力争新增养殖小区1个(赵坝养殖小区)。

(责任领导:张昌群 责任人:孙玉峰 完成时限:年内)

(三)招商引资工作

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健全招商引资长效机制。强化大招商、大投资大发展的理念,完善优惠政策,加强目标管理,加大奖惩力度,增强招商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持续开展大招商活动,围绕区位、资源、政策、产业等优势,积极开展以商招商、产业招商、外出定向招商和节会招商,提高招商质量和成效。同时,优化软环境,全程服务企业。对已落户和有意向投资项目,确保引得进、留的住、早投入、快发展。对已开工的项目,倒排工期,实行专人负责制度,大力推进在建项目进度。年内,力争新上1200万元的项目一个。

(责任领导:陈玉彬 责任人:底兴勇 完成时限:年内)

(四)财税工作

明确目标任务,及时分析摸排税源,完善国税、地税、财政工作协调机制,继续开展专项整治,规范非税收入管理,加大税收征收力度,防止跑冒滴漏,优化收入结构,提高财政保障能力。力争完成财政收入251万元。

(责任领导:陈玉彬 责任人:常广峰 完成时限:年内)

(五)新农村建设工作

一是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抓好新农村的科学规划,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认真搞好试点工作,以点带面,逐步推进,力争完成褚庙乡褚北新村的建设任务。二是深入开展“清洁家园行动”,下功夫治理柴草乱垛,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流,禽畜乱跑“五乱”现象,净化农户庭院,改善村容村貌。

(责任领导:韩玉法、陈玉彬 完成时限:年内)

(六)小城镇建设工作

加快小城镇的硬化、绿化、美化,栽植法桐、女贞等绿化树木560棵,完善集镇给排水设施,提高城镇化水平,推进小城镇建设步伐。

(责任领导:陈玉彬 责任人:李会钦 完成时限:年内)

(七)加强土地资源管理

坚持集约节约用地,加强土地综合治理,严厉打击私自变更用地性质,侵占基本农田等违法行为,为经济发展提供用地保障。

(责任领导:陈玉彬 责任人:李会钦 完成时限:年内)

(八)着力做好社保工作

认真做好城乡低保、优抚、农村五保供养和救灾工作,确保城乡低保金、优抚金的按时足额发放,切实保障我乡困难人员的基本生活。

(责任领导:张玉彬 责任人:陈 峰 完成时限:年内)

(九)、社会事业 1.计划生育工作。

乡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计划生育相关法律法规,把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保障计生经费的投入,积极开展计生优质服务,改善乡所村室计生服务设施。加强流动人口管理,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问题,全面落实计划生源奖励优惠政策,转变生育观念,提高人口素质,稳定低生育水平。按时按质完成县委、政府下达的“四术”560例的目标任务。

(责任领导:张士海 责任人:王业忠 完成时限:年内)2.教育事业工作。

继续实施“两免一补”优惠政策、强力推进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完成一中、韩楼、刘贾、谢园、秦集、中心小学5所中小学教学楼的改造建设任务。

(责任领导:韩玉法 责任人:韩广州 完成时限:年内)

3、卫生事业工作

加强村级卫生室建设,强化医护人员业务培训,加大甲流感,手足口病等传染性疾病的防控和卫生监督工作力度,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加强新农合管理,切实维护参保群众的切身权益。年内,力争完成5个村级卫生室的改造任务。

(责任领导:韩玉法 责任人:任金科 完成时限:年内)

(十)社会稳定

1、全力维护社会稳定。深入开展“平安褚庙”建设,以“一 村一干一警”活动为契机,深入开展“严打”斗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坚持依法管理信访工作。健全完善领导接待日制度,落实开门大接访,领导包案制定期研究判信访形势等制度,深入排查各种矛盾纠纷,及时化解不安定因素,严厉打击违法上访,集中处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责任领导:王辉 责任人:张中亚、王怀明完成时限:年内)

(十一)、严格安全生产工作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各项工作制度。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宣传,提高全民安全意识,加强安全生产领导,健全乡、村、企业多级安全隐患排查机制,确保全乡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责任领导:张玉彬 完成时限:年内)

(十二)政府自身建设

加强廉洁自律,转变工作作风。按照公正、廉洁、务实、创新、高效的要求,加强党委政府自身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基层组织建设、民主法制建设。深入扎实开展“两转两提”活动,加快职能转变,加强作风建设,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推进廉政文化“进基层”活动,加大案件查办力度,着力建设政治坚定、作风优良、务实高效、勤政廉政、群众满意的人民政府。

(责任领导: 韩玉法 刘本杰 完成时限:年内)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为进一步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确保全乡重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成立了由乡党委书记任组长、政府乡长任副组长、党政班子成员及站所、村委主要负责人任成员的的褚庙乡重点工作领导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乡党政办,由孙永起同志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处理日常事务。

(二)强化责任落实。按照各项重点工作的分工安排,认真做好工作任务的归口工作,认真落实责任领导、责任人的责任,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按照完成时限的规定,确保各项重点工作任务如期完成。

(三)强化督查督办。成立重点工作督察督办小组,建立完善的督促检查机制,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定期或不定期的深入基层检查指导,全面掌握全乡的重点工作进展情况,督促提醒各责任领导及责任人,想方设法加快进度,进而推动全乡重点工作的顺利快速开展。

(四)强化信息上报。办公室全面掌握并了解各项重点工作的进展情况,按照上级安排部署,认真做好信息收集、汇总和按时上报工作。

篇2:褚庙乡2010年重点工作实施方案

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有关环境保护的一系列指示精神,牢固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改善环境质量,让群众满意”为主题,以环境保护管理为核心,以抓隐患整改为重点,狠抓环境责任制的落实,大力解决群众身边的突出环境问题,真抓实干,努力打造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美好环境,全乡今年未出现一起重大环境污染案件,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一、加强领导 明确责任

龙王庙乡党委政府始终把环境保护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强调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时刻不忘保护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决不走“吃子孙饭,断子孙粮”“先污染后治理”之路,明确分工,落实责任,使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成立了以书记、乡长为组长,以主抓企业安全的副乡长为副组长,工商、国土、安全、乡企、林业等为成员的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下级办公室,由一名副乡长主抓并配一名专职工作人员,进一步明确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的责任,切实履行环境保护领导责任,并将环保控制指标、工作目标、管理任务分解落实到各行政村及相关人员头上,使环境保护监管的触角直接延伸到生产一线和群众身边,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责任体系。

二、提高保护环境认识,广泛宣传环境保护法

今年我乡相继召开了多次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乡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安排部署环保工作。乡环保站以其对全社会环境保护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利用有线电视、广播、板报、会议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使之我乡全民环境保护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使多数百姓对家养死猪、死鸡等垃圾乱扔现象减少,能够自觉的在专址堆放和深土掩埋,消除了较多的环境污染隐患,实践证明,只有搞好宣传,提高全民环保意识,发动全民相互监督违反环境保护规定行为,全社会才能达到环境整洁,无污染。

三、加强检查 严格执法

今年是我国的国庆年,全社会为此努力,其中打造安全和谐的国庆环境更是我们环保工作的重中之重。6月份,乡党委支持召开了国庆安保即环保工作会,具体安排部署了国庆安保期间的环境保护工作。随后,我们在乡机关及乡有关部门的大力配合下,对全乡所有的商店、养猪厂、养鸡厂等小企业做了专职检查,同时对乡内所有水道污染情况进行彻底摸排,及时召开了企业、各村负责人专门会议,对河道清障任务进行了安排,确保国庆、暑期两期的行通安全,使河道污染进行有效清理。在加强检查的同时,我们积极解决环境污染信访案件,发展是动力,稳定是根本,乡党委政府积极做好环境污染案件的调处,防止上访和不稳定因素发生。我乡上西庄、龙王庙两村的人有反映养鸡厂粪便堆放气味造成污染两起事件,经两村共同努力化解了矛盾,缓解了群众关系,有效的保护了环境。

总之,龙王庙乡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和上级领导、各部门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做好环保工作,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继续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和宣传活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使环保意识深入民心,进一步开展环保专项整治行动,遇到污染反弹,严厉查处排污企业,阻止环境污染恶化,保障群众的身体健康,为青龙山变绿化,水变得更清,环境变得更美做出应有的贡献。

篇3:褚庙乡2010年重点工作实施方案

2010年5月7日, 根据2010年新增中央投资总体安排, 工业和信息化部和发改委联合下发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10年中央投资重点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有关工作的通知》, 对做好2010年中央投资重点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工作进行了部署。

通知明确了2010年重点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年度重点, 强调了项目组织要进一步关注产品质量、节能降耗、安全生产、淘汰落后、两化融合、军民结合等产业发展关键环节。要求地方按照进度安排做好项目组织、管理等工作, 加强沟通、提高效率。对项目实施强调要落实项目责任制, 严格执行招投标规定, 加强资金管理和监督检查, 做好协调服务, 加快推进项目建设。

篇4:褚庙乡2010年重点工作实施方案

【关键词】指导思想 工作目标 工作任务 工作措施

1.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公众健康、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为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不断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全面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提升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2.工作目标

农产品农药残留监测合格率保持稳定,“三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升,放心农资覆盖率显著提升,各种制售假冒伪劣农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重大恶性坑农案件基本消除。农资市场准入机制不断完善,农业综合执法体系和农资质量监控追溯体系逐步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协调合作机制、检打联动机制、风险预警机制、应急处理机制进一步完善,农产品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实施范围进一步扩大。

3.工作任务

(1)突出农业投入品生产及经营资格治理。 (2)加强农产品生产监督检查。(3)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力度。(4)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5)提升农业标准化生产进度。结合永吉县农业生产实际,积极向上级部门申报标准化示范基地项目,争取国家财政支持,探索和创新“政府推动、市场拉动和企业带动”的农业标准化推广模式,推行 “企业+合作社(协会)+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实行“七统一”管理,即统一农资供应、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标准、统一收购、统一包装、统一品牌、统一销售。(6)抓好“三品”管理和认证工作。督促“三品”生产企业加强内部管理,规范工作程序,梳理文件档案;进一步加大证后监管力度,采取监管与推动相结合的方式,推动“三品一标”发展,提高“三品一标”认证率。(7)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管理与农技推广工作相结合工作。(8)加强质检体系建设。(9)创新农产品质量监管机构建设。

4.工作措施

篇5:褚庙乡2010年重点工作实施方案

邓海华说, 每年在这个时候, 卫生部都要评选上一年度“十大优秀新闻”。2010年中国卫生十大新闻分别是——

一、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二五”规划建议, 提出要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

2010年10月18日,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提出要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 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 增加财政投入,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 优先满足群众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建议》为卫生事业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20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2010年5月28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世界医药卫生发展趋势和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问题进行第20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主持学习时强调, 医药卫生事业关系亿万人民健康、关系千家万户性命、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和谐, 关系国家前途和民族未来, 是一个十分重大的民生问题, 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给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是保障和改善民生,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任务。

三、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总体进展顺利, 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启动

一年来, 全国卫生系统根据国务院2010年度医改工作安排, 以医改五项重点工作为核心, 加大力度, 稳步实施, 总体进展顺利。新农合参合率保持在90%以上, 基本药物制度已经在50%以上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 9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项目稳步推进。我国先后出台了《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和《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意见》, 16个国家级联系试点城市和31个省级试点城市开展了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 试点工作开局良好、进展顺利。

四、国务院研究部署进一步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

2010年11月29日,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研究部署进一步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政策措施。12月1日, 温家宝总理来到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考察艾滋病防治工作, 探望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和致孤儿童, 慰问工作在艾滋病防治一线的医务人员并进行座谈。11月22日, 李克强副总理考察了中国疾控中心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 现场主持召开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全体会议, 要求提高科学防治艾滋病工作水平, 切实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五、全国医药卫生系统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2010年5月以来, 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和要求, 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启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进一步巩固和拓展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实践活动成果, 推动卫生事业科学发展, 加强基层单位党建工作。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坚持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全国医药卫生系统的实际出发, 以“落实医改任务、提高服务水平、改进医德医风、加强基层组织”为总的实践载体, 努力创建以“五个好”为基本要求的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做以“五带头”为主要内容的优秀共产党员。

六、我国完成1.02亿人的麻疹疫苗强化免疫

2010年9月, 卫生部在全国范围开展适龄儿童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 以尽可能给予免疫空白人群接种机会, 最大限度阻断麻疹病毒的传播, 加快消除麻疹进程, 提高全体人群健康水平。9月11日至29日, 全国共接种1.02亿人, 没有与疫苗接种相关的死亡病例发生, 没有群体性不良反应发生。本次强化免疫活动异常反应发生率低于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参考指南, 低于既往水平。

七、青海玉树地震、甘肃舟曲山洪泥石流灾害紧急医学救援工作取得重大胜利

2010年4月14日, 青海玉树发生地震, 2010年8月7日夜至8日凌晨, 甘肃舟曲突发特大山洪泥石流。两次特大自然灾害发生后, 卫生部门迅速启动卫生应急一级响应, 创新建立前后方指挥一体化、军警地协同一体化工作机制, 协调组织全国卫生力量奔赴灾区开展卫生应急工作, 全力指导支持灾区卫生部门开展紧急医学救援、伤员转运、疾病控制、卫生监督、高原病防治、心理援助和鼠疫防控等工作, 实现了“最大程度降低死亡率和伤残率”和“大灾之后无大疫”的目标。

八、我国进一步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入学和就业权利

2010年2月10日,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卫生部联合下发通知, 进一步明确取消入学、就业体检中的乙肝病毒检测项目, 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用人单位在公民入学、就业体检中, 不得要求开展乙肝项目检测, 不得要求提供乙肝项目检测报告, 也不得询问是否为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按要求不得在入学、就业体检时提供乙肝项目检测服务。此项措施得到了公众的积极支持。

九、我国检测出携带NDM-1耐药基因细菌

2010年10月26日,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报, 在对既往收集保存的菌株进行NDM-1耐药基因检测时, 检出3株携带NDM-1耐药基因阳性细菌。国际上报道发现携带NDM-1耐药基因细菌后, 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卫生部立即组织有关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开展了该耐药菌的调查、检测和监测, 并采取相应防控措施, 确保广大群众健康。

十、卫生部调查“圣元乳粉疑致儿童性早熟”情况

2010年8月, 针对媒体报道有婴幼儿因食用圣元乳粉导致性早熟的情况, 在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的统一组织协调下, 卫生部成立专家组, 会同有关部门和湖北省立即开展调查处理, 对相关产品进行检测和评估, 并及时向社会通报。卫生部专家组评估认为, 湖北3例婴幼儿单纯性乳房早发育与食用圣元优博婴幼儿乳粉没有关联, 市场上抽检的圣元乳粉和其他婴幼儿乳粉激素含量没有异常。

随后, 邓海华全面介绍了2011年全国卫生工作十大要点。

一是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降低群众用药负担。巩固和扩大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到2011年底, 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基本覆盖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实行零差率销售。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将村卫生室和非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纳入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其他各类医疗机构也按规定使用基本药物。不断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调整完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 (基层使用部分) , 更好地适应基层用药需求, 适时启动制定新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工作。建立健全国家基本药物采购机制, 规范采购配送工作, 建立药品价格信息库。加强基本药物配备使用管理。开展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处方集培训。

二是加快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使人民群众切实受惠。确定一批易操作、经验成熟的重点政策措施向全国推广。按照“上下联动、内增活力、外加推力”的公立医院改革原则, 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便民惠民措施, 让人民群众尽快享受到便利的医疗服务。加强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管理, 优化公立医院布局结构, 组织开展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设置试点。优先发展县级医院, 选择300个覆盖县域人口较多、基础较好的县医院开展综合改革试点。完善有序规范就医的引导政策, 加快建立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逐步实施首诊在社区, 建立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大医院双向转诊制度。推行优质护理服务、预约诊疗、先诊疗后结算、志愿者医院服务、便民门诊等便民惠民措施。继续制定常见病、多发病临床路径, 增加实施病种数量, 扩大临床路径实施覆盖面。积极探索支付制度改革, 完善政策措施, 适当提高医务人员待遇水平, 扩大医师多点执业试点和乡镇执业助理医师考试试点范围。积极探索重大体制机制改革试点。推动试点城市开展综合改革, 在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等难点方面进行探索。积极推广公立医院以支付制度改革为切入点解决以药补医的做法。完善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制度, 鼓励、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 满足群众的多层次需求。将实施便民惠民措施与推进综合改革、探索解决体制机制问题相结合, 使人民群众享受到改革的成果。

三是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保障水平, 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新农合制度。稳定参合率, 继续保持在90%以上的较高水平。进一步提高筹资水平、住院费用报销比例、住院补偿最高支付限额, 稳步扩大门诊统筹实施范围, 逐步将门诊常见病、多发病及重性精神病门诊费用纳入统筹补偿范围。以省为单位全面推开提高儿童白血病、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医疗保障水平试点工作, 并逐步扩展大病救助保障病种范围。健全管理经办机构, 提高管理和服务能力, 全面实现参合人员在统筹区域内自主就医和即时结算, 推行农民健康“一卡通”工作。加大基金监管力度, 加强定点医疗机构监督管理, 推行支付方式改革。

继续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继续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和规范化管理, 落实补偿政策, 推进综合配套改革。完善人事分配制度, 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 强化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推动乡村医生补助政策的落实。继续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 大力推进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

四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扎实做好卫生应急、重大疾病防控和妇幼卫生工作。全面完成国家基本、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快实施国家基本、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研究扩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内容和覆盖面, 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人均经费标准。制定并落实公共卫生服务规范, 完善工作机制, 严格项目、资金管理。加大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力度, 建立信息报告及发布制度, 开展项目评估, 加强督导、考核, 确保完成各项任务。

加强卫生应急能力建设, 做好重大疾病防控工作, 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加强妇幼保健和健康教育工作。

五是强化食品安全综合协调, 加大卫生监督力度。强化食品安全管理。开展《食品安全法》实施情况监督检查, 完善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制。落实食品安全整顿工作任务, 加强乳品质量安全工作, 继续打击使用列入“黑名单”物质和其他化学原料生产加工食品行为。组织实施《食品安全信息公布管理办法》, 建立健全信息公布制度。继续清理完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组织实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和地方监测方案, 开展风险评估, 及时发布预警公告, 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组织机构建设。完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制度, 着力加强事故报告和通报机制, 提高事故应急处置能力。采取有效措施, 加强餐饮食品安全监管。

加大职业病防治工作力度。认真落实《职业病防治法》及《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 (2009-2015年) 》, 制定完善配套规章和标准。加强卫生监督工作, 继续深化卫生监督体制改革, 启动卫生监督体系建设。

六是加强医疗服务管理,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推进国家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中心、重点临床专业国家级医疗质量与控制中心建设。继续推进同级医疗机构辅助检查结果互认工作, 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确定并实施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和重点培育专科建设项目, 提高我国专科医疗服务能力。加强医疗机构药事管理, 研究建立临床药师准入制度, 推进临床合理用药。加强医疗器械临床使用管理。加强院前急救建设和规范化管理, 提高急救急诊服务能力。规范临床检验工作, 加大医院感染管理力度, 保障医疗安全。加强护士队伍建设。建立无偿献血长效机制, 保证血液质量安全和临床用血需要。进一步推动医疗康复、防盲治盲和戒毒医疗管理工作。严格医疗广告的审批和监管。

强化医疗服务监管, 启动医院评审评价工作, 继续加强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使用管理, 开展以改善医疗服务为重点的优质医院创建活动, 推进“平安医院”创建活动, 加强人体器官移植监管, 进一步推动人体器官捐献工作。

七是强化药品质量安全监管, 确保药品质量安全。加强药品监管工作。加大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环节监管力度, 加强各地电子监管能力建设。加强药物不良反应报告与监测, 定期分析评估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 控制药品安全风险。开展药品安全责任体系评价试点工作, 建立健全地方政府主导的药品安全责任体系。扎实开展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加强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管。

八是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 不断提高中医药服务水平。积极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进一步细化实化中医药事业发展相关政策措施。以县级中医医院达标建设和扩大城乡基层中医药服务覆盖面为重点, 加强中医服务体系建设及能力建设。继续推进“治未病”健康工程, 推动区域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建设。继续做好民族医药工作。加强基层中医药人才和技术骨干培养, 继续开展乡村医生中医专业学历教育和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培训, 实施基层老中医药专家临床经验继承项目, 探索建立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 推进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加快推进公立中医医院改革, 继续推广中医临床路径, 开展付费改革试点。加强对中药基本药物临床应用的指导。研究制定鼓励提供和使用中医药服务的优惠政策。加快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有关中医药任务。

九是加大卫生人才培养力度, 推动卫生科技创新与发展。加强卫生人才培养。贯彻落实《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 (2011-2020年) 》。推动全科医生培养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 开展县级医院骨干医师培训项目, 继续开展和适当扩大专科医师准入试点。扩大实施乡镇卫生院招聘执业医师项目, 继续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项目, 开展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训药师工作。加强继续医学教育, 加大公共卫生和临床药学人才培养力度。开展西部卫生管理干部和大型医院领导干部的培训。加强医学教育宏观协调和管理, 推进高校医学院共建工作。

推进卫生科技事业发展。扎实推进“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重大新药创制”两个科技重大专项及公益性行业专项等科技计划项目的组织实施。

篇6:褚庙乡2010年重点工作实施方案

1.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公众健康、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为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不断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全面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提升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2.工作目标

农产品农药残留监测合格率保持稳定, “三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升,放心农资覆盖率显著提升,各种制售假冒伪劣农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重大恶性坑农案件基本消除。农资市场准入机制得到不断完善,农业综合执法体系和农资质量监控追溯体系逐步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协调合作机制、检打联动机制、风险预警机制、应急处理机制进一步完善,农产品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实施范围进一步扩大。

3.工作任务

3.1突出农业投入品生产及经营资格治理

在生产环节中,着力解决县域农资生产企业质量等问题,坚决打击生产假劣农资的地下黑窝点;在流通环节,严格农资经营商准入条件,取缔农业技术不高和利用推广经营农业技术人员注册的农资经营商店。

3.2加强农产品生产监督检查

推动建立健全田间生产档案制度,对全县订单农业的龙头企业与规模种植基地实行农药使用记录制度,加大现场检查和抽查力度,杜绝使用5种高毒农药和禁限用农药。

3.3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力度

结合农资打假活动,切实加强农药、肥料、种子等重点农资市场的专项整治,依法严厉打击生产、经营、使用假冒伪劣种子、农药、肥料等违法违规行为。

3.4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

有针对性的开展以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等为重点的监督抽查。形成以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和生产基地快速检测为主体,例行监督抽查为支撑的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

3.5提升农业标准化生产进度

结合永吉县农业生产实际,积极向省农委等上级部门申报标准化示范基地项目,争取国家财政支持,探索和创新“政府推动、市场拉动和企业带动”的农业标准化推广模式。

3.6抓好“三品”管理和认证工作

督促“三品”生产企业加强内部管理,规范工作程序,梳理文件档案,切实执行认证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大证后监管力度,进行产地动态监管、产品质量监测、包装标识管理、全程可追溯管理、应急预案等监管,对生产基地和加工车间(仓库)的认证农产品进行抽检;逐步实现“三品”监管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通过检查,及时制止发现伪造、冒用、超范围使用标志等违法违规行为,切实维护“三品”市场秩序。

3.7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管理与农技推广工作相结合

把农产品质量监督管理作为农技推广工作重要内容,把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纳入农产品监督管理中来,结合科技之春活动,积极推广安全、高效、实用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指导农民科学合理利用农业投入品,按照标准化技术规程进行生产。

3.8创新农产品质量监管机构建设

2010年永吉县将形成县、乡两级农产品安全监管网络,在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加挂农产品质量监管站牌子,把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机构纳入农技推广体系中,增加相应职能的“镶嵌模式”确保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空白、不留死角。

4.工作措施

4.1加强领导,建立领导组织机构

为确保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取得实效,成立由农业局局长任组长,农业局副局长、各乡镇(区)主管农业镇长任副组长,农业局政策法规科和局属相关事业单位负责人,各乡镇(区)农业科长为成员的领导小组。

4.2加强宣传培训,强化舆论监督

通过永吉电视台等媒体或采取集市咨询、印发明白卡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政策规定,引导教育农产品生产者和经营者自觉遵守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各种培训,开展全县农产品生产者的生产技能,引导农民科学、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

4.3分工协作,形成合力

各乡镇(区)、局属各单位要按照县乡联动、共同负责的原则,积极主动地加强监管工作,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权责统一、运行高效的工作体制和机制,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深入推进。

4.4强化责任,明确要求

篇7:褚庙乡2010年重点工作实施方案

全面推进建筑节能

以组织实施重点项目为抓手, 促进法规、政策和标准规范的实施, 强化省、市、县三级管理体制, 进一步实现由抓项目向抓体制机制建设的转变。 (一) 强化新建建筑执行节能标准的监管力度。着力抓好新建建筑施工阶段执行标准的监管和稽查, 继续做好建筑节能专项检查, 严格执行《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并纳入建筑工程全过程监管。重点抓好民用建筑信息公示制度及政府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效测评标识制度, 加快建设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机构。城镇新建建筑执行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设计阶段达到99%, 施工阶段达到95%。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实行节能65%或更高水平的建筑节能标准。 (二) 督促和指导北方各省市制定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计划和方案。总结节能改造经验, 探索改造模式, 多渠道筹措资金, 完成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5000万平方米, 累计完成国务院确定的“十一五”期间1.5亿平方米的改造任务。 (三) 加快开展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能耗动态监测系统, 扩大监测范围, 抓紧研究制定能耗定额和超定额加价制度, 积极推行合同能源管理试点示范。启动高耗能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在10个试点省市开展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平台建设。扩大节约型校园建设试点范围。做好30个节约型校园平台建设和示范。 (四) 扩大可再生能源建筑规模化应用。督促省级住房城乡建设管理部门加大管理力度, 完善建设标准和配套的政策措施, 继续组织实施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城市示范。做好第一批100兆瓦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和其它国家级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的管理和验收。争取50%的项目完成验收。 (五) 推进农村地区建筑节能。组织实施县级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和建筑节能示范。 (六) 制定并实施建筑节能新型材料推广应用政策。扶植新型墙材及节能材料、产品的产业化发展, 建设新型墙体及节能材料、产品产业化基地, 组织编制并发布推广应用和限制、禁止使用技术公告。加强建筑节能材料生产、流通和使用环节的质量监管和稽查。 (七) 大力开展建筑节能宣传活动。制定宣传培训方案, 坚持普及宣传与专业培训相结合。编印节能知识宣传材料, 开展系列宣传活动, 普及节能知识, 增强行业和社会节能意识。继续强化专业培训, 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 举办培训班10期, 培训800~1000人次。

大力推广绿色建筑

以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为主要抓手, 加快完善评价标准体系, 强化评价机制, 广泛推广评价标识制度。 (一) 加快推进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加强对地方评价标识工作的指导和管理, 推动具备条件的省市尽快建立评价制度, 开展评价标识工作。选择工作成效好的省市总结交流经验, 推广评价标识制度。 (二) 扩大绿色建筑示范规模。扩大部计划项目绿色建筑和低能耗建筑示范面积, 力争达到1000万m2。督促和指导有条件的省市组织开展绿色建筑和低能耗建筑示范, 形成部、省、市不同地区不同特点的示范格局。 (三) 加快绿色建筑和低碳技术开发推广。组织申报“低碳生态城规划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 组织开展低碳生态城分级评价标准、规划与建设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做好项目前期准备, 选择具备条件的区域、城市、片区开展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试点示范。 (四) 研究建立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模型和数据库。梳理和整合现有建筑节能、绿色建筑相关数据, 初步完成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模型体系框架设计, 搭建管理信息平台和仿真平台。 (五) 扩大绿色与低碳技术合作交流。开展与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瑞典、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在绿色建筑与低碳生态城市建设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从技术、政策和管理层面学习借鉴先进理念和做法, 促进我国绿色建筑和低碳生态城市建设健康发展。指导办好“第六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

抓好重大科技项目

组织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以城镇水污染治理、饮用水安全保障和城市精细化管理为重点, 创新和完善技术体系, 促进相关行业和产业发展。 (一) 强化水专项“城市水污染控制”和“饮用水安全保障”两个主题实施过程的监督检查。联合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组织核查项目 (课题) 进度和质量。做好2008年启动课题的验收准备工作。评估水专项“十一五”项目实施效果。组织项目 (课题) 承担单位凝练科研成果, 形成重点流域和地区城镇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和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方案。 (二) 编制水专项“十二五”实施计划。调研“十二五”期间城镇供水和治污减排的突出问题和技术需求, 确定水专项“城市水污染控制”和“饮用水安全保障”两个主题“十二五”的重点任务, 明确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方向。组织编制和论证“十二五”项目 (课题) 实施方案, 落实示范城市和课题承担单位。构建水处理技术创新平台和产业化基地, 强化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作用。研究探讨实施管理机制创新, 更好地发挥地方政府在项目组织实施过程中的作用。 (三) 组织实施“高分辨对地观测系统”科技重大专项。开展“现代城市精细化管理”项目可行性论证, 编制和论证各课题实施方案, 落实承担单位, 制定实施计划, 编制预算并签订合同。结合我部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组织实施示范工程;开展民用卫星主用户申请工作。

强化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管理

加强后期管理, 提炼技术成果, 形成成套技术、工艺和产品设备。做好“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的后期管理和验收管理。根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项目、课题的研究目标和考核指标, 严格做好验收工作。组织各项目 (课题) 承担单位凝练科研成果, 总结技术示范和应用经验, 组织开展技术交流, 促进科研成果推广转化。

全面开展国际科技合作

以应对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为重点领域, 以提升行业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 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多方式的合作交流。 (一) 做好国际科技合作规划和组织工作。重点围绕应对气候变化、低碳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城镇防灾减灾与应急体系、新农村建设、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等领域, 编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指南》。组织召开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国际科技合作工作座谈会, 指导部直属科研事业单位、省市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相关单位积极参与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 (二) 积极落实政府间合作协议。根据《中美建筑与社区节能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 在“中美能源与环境十年合作框架”下, 抓紧与美国能源部开展建筑节能领域的合作;促成中欧《关于建筑能效与质量的合作框架》协议内容的落实, 推进能效标识、能源效率及低碳技术项目的实施;落实中法可持续发展合作协议住宅建筑节能有关活动。继续与新加坡环境及水源部、城市发展部在城镇环境治理与水资源综合利用领域和生态城市建设领域开展合作。与德国、英国、瑞典、澳大利亚、世界银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全球环境基金等在绿色建筑与城市可持续发展方面开展交流与合作。 (三) 积极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完成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应对气候变化基本情况调研和战略对策研究, 召开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应对气候变化座谈会, 做好《“十二五”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科技发展专项规划》住房城乡建设领域规划的编制工作。积极参与“亚太清洁发展和气候伙伴关系计划”和中欧气候变化伙伴关系计划等活动, 组织策划开展合作项目。 (四) 组织实施好既有国际合作项目。加强对“中国供热改革与建筑节能项目”、“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项目”、“中国终端能效项目”和“中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等项目的监督管理, 开展年度审计、结题审查以及成果总结、宣传、扩散等工作。 (五) 继续拓展合作领域并积极策划新项目。策划设计中德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二期并签署执行协议。继续做好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应对气候变化、低碳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和可再生能源应用等方面的国际科技合作工作。

篇8:褚庙乡2010年重点工作实施方案

做好2010年的科技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十届七次全会、全国科技工作会议和北京市“两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战略任务,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支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着重抓好“加强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等六大重点工作。

重点1加强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机制改革

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在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战略地位,完善政府对科技工作的组织模式和管理方式,更好地发挥政府在科技创新中的规划、组织、协调和服务职能。

建立首都科技创新合作新机制。发挥和整合首都科技资源优势,强化与首都资源的融通和融合,探索研究建立由全市和国家有关部门共同组成的首都科技创新协调机构,在做好为中央单位服务的同时,充分利用中央在京资源,整合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与科技创新战略,集中力量、集成资源,形成目标统一、协同配合、分工协作的科技工作新格局。

完善科技创新的法规与政策体系。围绕“科技北京”行动计划的组织实施,加强对政策落实情况的跟踪和评估研究,加强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力度。做好《北京市技术创新条例》立法调研工作,争取尽快列入市人大立法计划。引导科技研发机构在京聚集发展,提高研发机构的创新能力。围绕中关村示范区建设、重点功能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节能减排和低碳经济等主题,开展前瞻性科技政策研究。完善北京市与中科院开展“院市合作”的长效机制,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体制机制建设。

完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对接的组织管理体系。建立领导协调机制,实行重大项目市级领导领导责任制,加强专项之间的协调衔接,加强专项实施的全过程监督评估。继续把扩内需、保增长的任务作为重大专项实施的重点,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各关键技术之间的系统集成和产品创新,尽快掌握核心技术,加强应用示范和市场推广。充分发挥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作用,鼓励企业和产业技术联盟承担专项的产品开发和产业化任务,促进产学研用结合。

开展“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的制订工作。在调查研究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对“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实施情况进行科学客观的检查评估,形成关于首都科技发展情况的基本判断。围绕国家科技发展总体部署和首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开展重大专题研究,确定科技创新的战略重点和路径选择。完成“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在发展思路上有新的突破,充分发挥战略研究对于科技发展的决策支撑作用。

重点2充分发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示范带动效应

注重体制机制创新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政策衔接和部门联动,强化政策创新和金融支持,强化资源整合,强化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把中关村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自主创新示范区。

深化推进先行先试的改革试点工作。争取部际协调小组各成员单位优先将相关政策的先行先试放在中关村示范区,开展探索、总结经验和示范推广。深化股权激励、科技金融、工商管理、社会组织等改革试点,积极争取更多企业在创业板上市,打造“中关村板块”。加大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试点工作力度,全年完成40亿元政府采购任务。支持天使投资、创业投资、股权投资聚集发展,发挥好创业投资基金的作用,逐步完善覆盖技术创新全过程的金融服务体系。

吸引和集聚更多的高端人才创新创业。及时了解和掌握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人才情况,制定有足够吸引力的政策,积极吸引更多的优秀创新人才尤其是产业领军人才到中关村创新创业,重点吸引一批一流的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科技企业家和高科技创业团队,建设一批世界一流水平的新型研究机构,力争通过引进一批优秀人才团队,带回一批高科技专利,造就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项目,带动相关产业的跨越发展。

重点3推动一批科技成果研发和产业化

建设一批科技产业化基地

加快培育一批新兴产业

抓好一批具有重大技术突破、产业引领作用和规模化前景的科技创新成果,深化科技资源招商工作,加快建设“两个聚集区”,即:北部研发服务和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南部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区,推动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建设,加快培育发展纯电动汽车、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物联网、高端制造业等新兴产业,尽快形成产业化规模。

加快纯电动汽车关键技术研发和示范运营。重点开发纯电动小轿车、纯电动环卫车、纯电动大客车及混合动力大客车四类新能源汽车。围绕纯电动汽车整车和电机、电控、电池、电动转向、电动制动、电动空调等关键零部件,加快样车研发、试制和可靠性试验,确定生产工艺流程,建立关键部件的标准和测试规范,形成上下游的产业链。加强充电站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形成区域化的纯电动汽车能源供给网络。选择远郊区县作为纯电动出租车示范运营区,探索市场运营模式。

加快生物医药重大品种产业化和高端诊疗设备制造。加快编制和实施“北京生物医药产业跨越发展工程”,努力形成以创新药物研发和先进医疗设备制造为龙头的产业链条。推动恩度Ⅱ、脑起搏器、电磁刀等一批重大医药产品的产业化,做强一批重点企业,吸引一批优秀品种(企业)在北京落地。围绕搭建研发技术平台、构建研发服务体系构建、创新药物研发和产业化、大品种工艺改造和提升等重点任务,加快建设北京生物医药创新孵化基地。攻克大功率高频×射线机、三维彩色超声诊断仪等诊疗器械产业化关键技术,建设医疗器械研发检测验证与信息服务平台。

加快新能源关键成套装备的产业化开发。开展太阳能电池制造成套装备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突破太阳能电池重大设备产业化关键技术,形成100兆瓦级太阳能电池装备产业化能力。开展大功率风机整机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完成5兆瓦级风电整机制造关键技术与系统集成研究,形成年产200套以上风

电整机的产业化能力。开展生物质资源在新农村应用中瓶颈技术研究与示范,提高生物质资源利用水平。

加快节能环保新型材料的产业化开发。开展基于纳米技术的绿色制版产业化联合攻关,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绿色制版成套生产技术,建成年产150万升级纳米复合转印材料、600万平方米亲水版材产业化生产线。在万吨级非晶带材产业化关键技术取得突破的基础上,以安泰科技为龙头,围绕国产非晶带材的应用,整合上下游优势资源,建设年产2万吨非晶铁芯、3万台非晶变压器的生产线以及年产500台非晶电机的中试生产线,加速拓展非晶产业链。

通过示范应用培育发展物联网产业。推进“感知北京”示范建设,以公共安全、城市管理、食品安全、社区服务等领域的应用为先导,开展一批示范应用,建设物联网关键技术研发基地和产业化基地,促进RFID、传感器、IPV6、云计算等一批关键技术的研发和成果产业化,产生一批传感网、物联网相关技术专利和重要标准。

加快高端制造业关键设备的研发和产业化。面向高速铁路建设市场需求,开发重型轨道龙门镗铣加工中心和大型车轴磨床。开展面向轨道交通的自助服务装备关键技术研究,形成大批量成套设备的产业化能力。依托“三一重工北京制造中心”,开展地下基础工程施工装备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突破降耗节能、电子墨水、显示、安全环保等关键技术,研发面向教辅应用的电子书包终端产品。基于龙芯CPU,研发面向教育信息化和政府办公的计算机解决方案等关键技术。开展新一代移动通信核心芯片技术研究,形成3G基带芯片批量生产能力。

重点4推动科技成果惠及民生

食品安全和农业科技方面,支持食品安全检测技术设备研发和农产品质量快速检测试剂研发和产业化,开展安全农产品科技应用示范工程,加强农产品全过程质量控制技术在生产、加工、运输和流通中的应用。开展安全高效育种技术研究、品种选育及育种条件建设,以及籽种产业科技成果示范应用。推动乳制品、果蔬加工、安全投入品、服装纺织等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深化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科技交通方面,围绕规划、运营管理、自动化系统、交通装备等方面,开展公交城市建设、特大城市新一代智能交通、轨道交通等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突破整车集成、悬浮控制等磁悬浮关键技术,完善中低速磁悬浮车辆和系统的测试标准和规范,开展中低速磁悬浮交通示范线技术支撑体系建设。

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方面,对接“十城千辆”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工程,采购1000辆纯电动环卫车和200辆新能源公交车。对接“十城万盏”照明试点示范工程,推广高效照明产品1200万只。开展地下水资源安全评价和污染防控技术研究,建立地下水水质和水量监控网络。推广应用“仁刨生泰砂基透水砖和砂基雨水回收利用系统”,推动永定河绿色生态发展带建设。实施城乡结合部污水处理技术推广应用工程,建立10个不同类型的工程示范。推进生活垃圾处理关键技术在循环经济园区的应用研究与示范。开展机动车排放污染控制关键技术研究和应用示范。完成国内外首个舞台剧场LED灯具照明示范工程建设。

医疗卫生和健康方面,全面推进“首都十大危险疾病科技攻关与管理实施方案”,以肝炎、结核病、心血管和糖尿病、脑血管疾病等十大疾病为对象,覆盖健康教育、预防、诊断、治疗、康复等疾病防治各个环节,中西医并重,研究临床诊疗技术规范和标准,搭建疾病防控科技支撑体系,并在全市推广应用研究成果,降低医疗成本,提升临床诊疗规范化水平,提高市民对十大疾病防控的知晓率。

城市安全与应急保障方面,完善首都社会治安防控技术体系,加强科技创安工程建设。开展地下管线及地下空洞综合探测技术研究和应用示范,实现地下管线及空洞的实时监控和综合预警,为开展地下管线隐患排查整改提供科技支撑。开展超高层建筑消防综合救援指挥系统研究,研发专用设备,为高层建筑火灾救援提供有效手段。

重点5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的良好环境

充分发挥政府在规划引导、组织协调、政策集成、资金支持、平台搭建、示范应用等方面的公共服务职能,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推动企业成为创新主体,加快构建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推动产业技术联盟的构建和发展。制定实施促进产业技术联盟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支持联盟成员单位开展联合攻关,制定技术标准,共享知识产权,建立技术平台,联合培养人才,实现创新成果产业化。支持联盟承担国家和北京市的重大科技计划,带动联盟成员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推动联盟建立和完善技术成果扩散机制,向中小企业辐射和转移先进技术,带动中小企业产品和技术创新。

深化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突出资源整合与开放服务功能,力争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总量达到100亿元,5000家科技企业享受研发实验服务,服务收入达到5亿元。成立“北京生产力促进服务联盟”、“首都研发实验服务联盟”等一批服务联盟。深化实施“设计创新提升计划”,做强“中国创新设计红星奖”品牌,提升企业的设计创新能力,增强企业技术和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发挥创新型企业示范带动效应。依托企业建设一批国家级和市级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际科技合作示范基地。以建设产业基地、发展产业集群为方向,支持领军企业做强做大。支持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骨干企业。

深化推进与中央单位的科技合作。创新服务方式,搭建合作平台,完善合作机制,做好服务中央部委、在京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工作,全面落实北京市与中央单位的科技合作协议,共同确定“十二五”时期科技发展重点,共同开展科技研发攻关,共同筛选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共同建设科技园区和产业基地,推动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在北京转化和产业化。

完善科技成果产业化服务平台。建设好“中国技术交易所”和“北京国家技术交易中心”,加强重大项目和中央投资项目落地的对接服务,加速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全年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000家,累计超过7,000家。深化技术市场发展,2010年北京技术市场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1400亿元,同比增长近20%。

加大对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投入力度。健全项目跟踪和筛选机制,建立促进重大科技成果在京转化和产业化的保障机制,统筹使用市相关部门的专项资金,自2010年~2014年,在5年内共安排不少于100亿元的资金,集中支持一批成长性好的企业以及抗体药物、无线传感网等一批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

加强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依托国家和北京市人才培养计划、

重大科技计划和创新基地建设,落实国家“干人计划”,深化实施“北京海外人才聚集工程”、“中关村高端领军人才聚集工程”和“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培养工程”,以更好的创业条件吸引高层次人才,以事业的发展留住高层次人才,促进科技领军人才加快聚集,打造人才创新创业高地。

提升国际科技合作水平。加强与相关部委的沟通,承诺资源,争取一批国家国际科技合作重大项目落户北京。拓展国际科技合作的渠道和网络体系,支持一批高水平、名品牌的国际合作交流平台的建设,建设一批国际合作示范基地。推进与美国、英国、奥地利等国在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低碳技术领域的国际科技合作。

进一步做好科学技术普及工作。办好北京科技周、全国科普日等科普品牌活动和市级系列科普活动。以市级科普基地、创新型科普社区和社区服务科技应用示范区等为载体,加强科普能力建设。引导社会力量兴办科普,将高端科技资源和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科普资源,面向社区、学校和农村开展科学传播。推进科技与旅游相结合,推出一批科技旅游基地(或园区),打造一批科技旅游品牌。

重点6提高科技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全市科技系统在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开展党员作风建设年活动,着力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转变工作作风、完善组织模式,健全科学决策机制,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和科技管理水平。

提高科技管理的效率和效能。深入推进“三效一创”绩效管理,全面推进重大任务实施运行系统、智力支持系统、服务管理系统、勤政廉洁保障系统等“四大系统”建设,推广廉洁奥运经验,加强科技经费使用监管,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扎实推进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确保全市落实“科技北京”行动计划的重大活动、重点工程和重要工作公开透明、廉洁高效。

加强科技管理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培训教育工作,强化科技管理干部队伍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依法行政意识、廉洁自律意识,提高学习能力、调研能力、履职能力和合作能力,培养“勤干学习、勇于创新,善于合作、甘于奉献”的精神,努力造就一支作风正派、业务过硬、高效廉洁的科技管理干部队伍。

加强科技宣传工作。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重要作用,统筹做好重大主题和活动宣传,充分展示“科技北京”建设的做法、经验、机制和成效,着力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在全社会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良好氛围。

曹健林北京科技工作在全国有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

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在北京科技工作会议上讲话时指出,北京市按照国务院批复的要求,加快推进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制定实施“科技北京”行动计划,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科技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断提高,创新环境更加优化,区域科技发展更加协调,科技工作统筹协调机制不断完善。北京市将服务国家创新战略和首都建设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发挥了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北京科技工作为全国科技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和借鉴,充分发挥了在全国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

赵凤桐2010年全市科技工作需做好4个方面

北京市委常委赵凤桐在北京科技工作会议上总结讲话时指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充分发挥首都科技资源优势,把加强科技支撑作为“一揽子”政策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2009年,我们加快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制定实施“科技北京”行动计划,对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强化重点产业发展的科技支撑,加快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组织科技人员帮扶企业,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些措施对于促进首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全市科技工作取得了许多创新性的成果,并探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机制和方法,希望在2010年,这些工作得到进一步巩固、深化和发展。

上一篇:“找春天”活动真快乐-小学写事作文800字下一篇: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法规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