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氯地平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

2022-09-1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症及高血压患者呈逐年递增的趋势。 肥胖型高血压患者糖代谢及脂肪代谢功能紊乱,可引起视网膜、心脏、 肾脏等器官出现器质性或功能性病变,肥胖型高血压也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诱发因素,因此,需对患者的血压情况及肥胖症状等进行同时干预治疗。 有研究称,肥胖型高血压患者体质数及血压呈正比关系,将血压及体质数降低后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 氨氯地平及二甲双胍是临床常用药物,为进一步分析两种药物联合治疗肥胖型高血压的临床效果,该院对2013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136例患者进行分组治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该院2013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136例肥胖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符合高血压及肥胖的诊断标准。 排除哺乳期、妊娠期妇女、有严重心、肝、肺等脏器功能不全及对二甲双胍及氨氯地平过敏的患者。 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8例。 对照组男性跟女性构成为37及31例,年龄分布为51~78岁,平均年龄为(63.2±1.4) 岁;病程为2~15年,平均病程为(7.5±1.4)年;BMI指数为30~47 kg/m2,平均为(36.8±2.6) kg/m2。 观察组男性跟女性构成为36及32例,年龄分布为50~79岁,平均年龄为(63.1±1.5)岁;病程为1~15年,平均病程为(7.6± 1.5)年;BMI指数为32~48 kg/m2,平均为(36.7±2.5) kg/m2。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入组前两组均停用2周降压药物。 对照组单纯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分散片(黑龙江澳利达奈德制药有限公司提供)进行治疗,剂量为5 mg/d,1次/d。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二甲双胍片(河南兴源制药有限公司提供),剂量为2.5 mg/d,3次/d。 两组患者均坚持用药3个月。

1.3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

对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血压控制效果、不良反应情况及患者体质指数变化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 参照WHO制定的高血压治疗标准对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情况进行比较,小小:SBP低于120 mm Hg,DBP超过80 mm Hg; 有效:SBP低于140 mm Hg,DBP超过90 mm Hg;无效: SBP不低于140 mm Hg,DBP超过90 mm Hg。 总有效= 显效+有效。

1.4统计方法

该研究全部数据的录入及处理均通过统计学软件包SPSS 18.0实现,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用t进行组间比较的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用 χ2进行组间比较的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情况对比

对照组显效25例,有效22例,无效21例;总有效率为69.12%。 观察组显效32例,有效30例,无效6例; 总有效率为91.18%。 观察组患者血压控制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976,P= 0.0013<0.05)。

2.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对比

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肝肾功能损害及低血糖等严重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8例不良反应,占11.76%;主要包括3例恶心,2例头痛,2例水肿及1例腹胀。 观察组出现1例头痛病例,占1.47%。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303,P=0.0158< 0.05)。

2.3两组患者体质指数对比

经治疗,观察组患者体质指数为(27.1±2.3) kg/m2, 对照组患者体质指数为(34.5±3.4) kg/m2。 观察组患者体质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8657, P=0.0000<0.05)。

3讨论

近年来, 随着学界对肥胖型高血压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人们对肥胖型高血压的认识上升到新层面。 大量学者认为肥胖可诱发高血糖、 高血压及血脂紊乱等一系列反应,以上因素在个体相聚时,则被称为代谢综合征,肥胖及胰岛素抵抗是其中的中心环节,另外胰岛素抵抗及肥胖也是诱发高血压的重要因素[2,3,4]。 相关研究证实,血压及体质指数呈正比关系,并认为胰岛素抵抗是糖尿病、肥胖及高血压共同病理生理基础,也是肥胖型高血压患者转变为顽固性高血压的重要因素[5,6,7]。 胰岛素抵抗可激发高胰岛素血症, 在极大程度上强化了肾脏对水钠的重吸收作用,从而刺激交感神经系统,导致动脉弹性降低,血压升高。 肥胖症与高血压均为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两者常同时存在,如减轻肥胖及胰岛素抵抗, 则可从根本上对心脑血管疾病及代谢性疾病进行预防。 以往临床上仅对肥胖型高血压患者给予降压治疗,效果不甚明显。 近年来,临床提倡二甲双胍联合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均获得满意效果[8]。

氨氯地平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 临床多用于治疗高血压及心绞痛等疾病。 因其为外周动脉扩张剂,可直接作用与血管平滑肌上, 在极大程度上降低了外周血管阻力,有利于血压的降低。 相关研究证实,氨氯地平可显著降低肥胖型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 但无法从根本上改善胰岛素抵抗及血脂情况,因此,需联合其他药物进行治疗[9]。 二甲双胍为双胍类降糖药物 ,可有效提高外周组织的葡萄糖摄取量, 有利于肝脏对葡萄糖利用率的提高,降低了肝糖输出量,有利于降低患者空腹血糖水平, 同时提高了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度,有利于胰岛素抵抗的减少,从而大大减轻了患者体重[10]。 二甲双胍对胰岛素分泌物刺激作用 ,不会造成低血糖及高胰岛素血反应, 同时可有效减少肾小管重吸收钠和钙离子的交换, 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平滑肌的张力,也具有一定的降压作用。 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二甲双胍可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敏感度, 同时也可有效降低患者血压水平[11,12]。 该组研究中 ,采用氨氯地平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的观察组患者血压控制情况优于单独使用氨氯地平治疗的对照组, 不良反应及体质指数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了联合治疗肥胖型高血压的临床价值。

综上所述,采用氨氯地平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型高血压效果显著,与单独使用氨氯地平治疗相比具有明显优势。 联合疗法可有效控制患者血压水平,安全性较高,并在极大程度上改善了患者体质指数,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运用。

摘要:目的 分析氨氯地平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型高血压患者的效果,为肥胖型高血压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将该院2013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136例肥胖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6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联合氨氯地平及二甲双胍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血压控制情况、体质指数及不良反应等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压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BMI指数明显较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氨氯地平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型高血压效果显著,可有效控制患者血压水平,安全性较高,并在极大程度上改善了患者体质指数,值得临床广泛运用。

关键词:氨氯地平,二甲双胍,肥胖型高血压,临床效果

上一篇:高热惊厥患儿的急救与护理对策下一篇:关于职工培训市场开发的现状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