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临床探讨

2022-09-10

2型糖尿病 (T2DM)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 ,它严重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目前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的报告显示,糖尿病患者的死亡率占全部疾病死亡率的6%[1]。二甲双胍是目前推荐的2型糖尿病治疗的首选药物。但用二甲双胍未达标时,则需加用其他类降糖药物,从而使血糖达标。该研究旨在探讨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降糖作用的有效性。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将60例单用二甲双胍500 mg、口服、3次/d治疗1周,血糖仍不达标的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 ,两组患者在一般情况 (性别、年龄、病程 )、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西格列汀组):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片,磷酸西格列汀100 mg、口服、1次/d和二甲双胍500 mg、口服、3次/d;对照组(阿卡波糖组):阿卡波糖片50 mg、口服、3次/d(餐时嚼服 ),二甲双胍500 mg、口服、3次/d。

1.3 观察指标

入组前及治疗12周后查禁食8~10 h早晨抽静脉血查FBG(葡萄糖氧化酶法 )、Hb Alc(高效液相色谱法 )以及2 h PG(葡萄糖氧化酶法)。

1.4 统计方法

采用SSPS 18.0进行统计分析,定量资料均进行正态性检验正态分布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西格列汀组与阿卡波糖组 FBG、2 h PG 的 比较

治疗12周后,西格列汀组与阿卡波糖组FBG、2 h PG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格列汀组治疗后FBG2 h PG下降幅度大于阿卡波糖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西格列汀组与阿卡波糖组 Hb Alc 改 变的比较

治疗12周后,西格列汀组与阿卡波糖组Hb Alc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格列汀组Hb Alc下降幅度大于阿卡波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肠促胰素有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释放肽(GIP)。研究发现,健康人在进食碳水化合物的刺激下,50%~70%的β细胞分泌的胰岛素是由GLP-1引起的[2],因此 ,肠促胰素在调节血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T2DM患者不仅存在胰岛素抵抗及β细胞功能的减退, 患者体内GLP-1的水平也比健康人群明显下降,补充生理学或外源性GLP-1能达到降糖的目的。但是体内的GLP-1半衰期仅仅几分钟,能迅速的被DPP-4水解而失活[3],针对此机制 ,国外研究者开发出了第一个DPP-4抑制剂西格列汀。它能选择性的抑制DPP-4,阻止机体内生理性GLP-1的降解,增加GLP-1水平,从而刺激胰腺分泌胰岛素,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达到降血糖的作用,避免低血糖发生的风险,降糖作用更安全、有效。二甲双胍通过改善肌肉组织及肝脏的胰岛素抵抗,从而有效降糖,实现良好的降糖效果,同时药物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时,能够增加降糖效果。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初发2型糖尿病的血糖具有显著地治疗效果,能有效控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观察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的降糖治疗效果。方法 将60例单用二甲双胍治疗1周,血糖仍不达标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观察组给予二甲双胍联合西格列汀降糖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lc)的变化。结果 经过12周的治疗,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体质量指数、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初发2型糖尿病的血糖具有显著地治疗效果,能有效控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二肽基肽酶抑制剂,西格列汀,二甲双胍,2型糖尿病

上一篇:我国科技金融发展探究下一篇:全数字硬盘播出系统在秦皇岛电视台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