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企业财务指标范文

2022-06-18

第一篇:小企业财务指标范文

小企业财务管理的财务指标分析

财务风险由萌生到扩大,通常都会经历一个逐渐积累和转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财务风险的影响都将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在敏感性财务指标的变化上。因此,可以通过观察分析敏感性财务指标的变化,及时预报风险信号,建立长期预警分析系统。当可能损害企业财务状况的因素出现时,预警系统能预先发出警告,以提醒企业决策者尽早采取对策,控制财务风险的扩大。其中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经济效率、发展潜力指标最具代表性。获利是企业经营的最终目标,也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前提。从资产获利能力看:

总资产报酬率=息税前利润/资产平均总额

表示每一元资本的获利水平,反映企业运用资产的获利水平。

成本费用利润率=营业利润/成本费用总额

反映每耗费一元所得利润水平越高,企业的获利能力越强。

对偿债能力,有流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如果流动比率过高,会使流动资金丧失再投资机会,一般生产性企业最佳为2左右;资产负债率一般为40%~60%,在投资报酬率大于借款利率时,借款越多,利润越多,同时财务风险越大。

上述资产获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两项指标是企业财务评价的两大部分,而经济效率高低又直接体现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其中:反映资产运营指标有应收账款周转率以及产销平衡率。应收账款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应收账款平均余额

(或,应收账款周转率=应收账款回收额÷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其中:应收账款回收额=应收账款期初余额+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应收账款期末余额。)

产销平衡率=产品销售产值/工业总产值

在企业发展潜力方面,选择销售增长率和资本保值增值率。这里采用经改进的功效系数法对企业进行综合评价,对选定的每个评价指标规定几个数值,一个是满意值,一个是不允许值,设计并计算各类指标单项功效系数,运用特尔菲法等确定各个指标权数,用加权算术平均或者加权几何平均得到平均数即为综合功效系数,用此方法可以定量化企业财务状况。

第二篇:房地产企业财务指标

国务院各有关部门、直属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为综合反映施工、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状况,我们在结合施工、房地产开发企业特点的基础上,制定了《施工、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试行)》,现印发给你们,从1996年起试行。请将试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函告我们,以便进一步完善。

附件:施工、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1.资产负债率:用于衡量企业负债水平的情况。

负债总额

资产负债率=────×100%

资产总额

2.流动比率:用于衡量企业偿付即将到期的短期债务的能力。

流动资产

流动比率=────×100%

流动负债

速动比率:指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用于衡量企业流动资产中可立即用于偿付短期债务的能力。

速动资产

速动比率=────×100%

流动负债

速动资产=流动资产-存货

3.应收帐款周转率:反映企业应收帐款的流动程度。

赊销收入净额

应收帐款周转率(房地产)=────────×100%

平均应收帐款余额

赊销收入净额=销售收入-现销收入-销售退回、折让、折扣

期初应收帐款+期末应收帐款

平均应收帐款余额=─────────────

2

360

应收帐款周转天数=───────

应收帐款周转率

应收工程款

应收工程款拖欠率(施工)=──────×100%

工程结算收入

4.存货周转率:衡量企业销售能力和存货是否过量。

工程成本或全部销售成本

存货周转率=───────────×100%

平均存货成本

期初存货+期末存货

平均存货成本=─────────

2

注:工程成本适用于施工企业,销售成本适用于房地产开发企业。

5.产值利润率:衡量企业每完成百元产值可实现多少利润。

利润总额

产值利润率(施工)=─────×100%

企业总产值

6.销售利润率:衡量企业销售收入的收益水平。

利润总额

销售利润率(房地产)=────×100%

销售总额

7.工程结算收入利润率:衡量企业工程结算收入的收益水平。

利润总额

工程结算收入利润率(施工)=──────×100%

工程结算收入

8.资本收益率:衡量企业运用投资者投入资本获得收益的能力。

净利润

资本收益率=────×100%

实收资本

9.资本保值增值率:反映投资者投入企业的资本在企业营运中的完整性和保全性。期末所有者权益总额-客观因素影响所有者权益增减额

资本保值=────────────────────────×100%增值率期初所有者权益总额

10.社会贡献率:反映企业运用全部资产为社会创造或支付价值的能力。企业社会贡献总额

社会贡献率=────────×100%

平均资产总额

企业社会贡献总额指企业为国家或社会创造或支付的价值总额,包括工资(含奖金、津贴等工资性收入)、劳保退休统筹及其他社会福利支出、利息支出净额、应交增值税、应交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应交所得税及其他税收、净利润等。

期初资产总额+期末资产总额

平均资产总额=─────────────

2

11.社会积累率:衡量企业社会贡献总额中上交国家财政的比例与能力。上交国家财政总额

社会积累率=────────×100%

企业社会贡献总额

上交国家财政总额=应交增值税+应交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应交所得税+应交其他

税收。

上述所列财务评价指标,凡指标下列“施工”或“房地产”字样的,指适用于施工企业或适用于房地产开发企业;凡指标下未列“施工”或“房地产”字样的,适用于两个行业的企业。

第三篇:餐饮企业主要财务指标分析案例

餐饮企业面对的是一个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企业资金的筹集和投放、资金的分布与耗费,以及由此带来的收益及其分配都与餐饮企业的生存发展密切相关。作为对企业理财活动进行观察、控制的手段,财务指标分析能够以其令人信服的数据来诊断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对餐饮企业进行财务指标分析,就是以餐饮企业的财务核算资料为主要依据,运用特定的分析方法,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的一种定性和定量分析。以下笔者以某公司招待所餐饮部2008年10月的财务报表数据为例,就其主要财务指标进行比较分析。

一、经营状况

招待所地处公司院内,招待所餐饮部营业面积300平米,拥有4个普通包厢、2个套间包厢、1个豪华大包厢和1个大餐厅,共计160个餐位。近几年来,由于公司周围开了多家餐馆,再加上公司招待所的菜肴品种较少、口味欠佳,价格偏高,服务不太好,结果公司招待所餐饮生意越做越差。2008年1至10月份除5月盈利2 793.12元、9月盈利7 719.22元外,其它各月均为亏损。其中,2008年10月亏损919.93元,2008年1至10月累计亏损40 455.25元,

二、主要财务指标比较分析

财务指标是财务分析的依据和关键,不论是投资人、债权人还是企业经营者都日益重视。反映餐饮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财务指标很多,笔者挑选了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费用、毛利率、营业利润等主要指标加以分析。

(一)营业收入分析

营业收入即餐饮企业经营过程中向消费者提供劳务或销售商品等而取得的收入,是进行财务分析的一项基本指标。它的大小决定了餐饮企业盈利的大小,也反映出餐饮企业的经营规模和水平。

通过调查了解,当地高档宾馆、招待所和饭店每天营业收入平均在15 000元以上;中档宾馆、招待所和饭店每天营业收入平均在6 000元到15 000元之间;一般小饭店和排档,每天营业收入平均在6 000元以下1 500元以上。餐饮部规模较大,但2008年10月份营业收入只有51 144元(见表1),平均每天营业收入不足1 700元,实在太低。通过表2可以看出,餐饮部2008年10月营业收入比上年同期降低了31.90%。其中,烟、酒收入下降速度最快,菜肴收入的下降速度虽然最慢,但其绝对值大(占总收入的比重73.95%),这是影响营业收入的最重要因素,经营者应充分重视菜肴的经营。

(二)营业成本分析

营业成本即餐饮企业经营过程中向消费者提供劳务或销售商品等而发生的成本。其中,菜肴成本即所耗原材料(包括主料、配料和调料)成本。根据现行会计制度规定,餐饮产品所耗用的原材料计入营业成本,将燃料、水电、工资、维修等费用列入“营业费用”,这就从制度上对餐饮企业的成本与费用作了明确的界定。营业成本是企业的一项重要经济指标,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坏既取决于该企业收入的多少,也取决于营业成本的高低。

据统计,在我国,餐饮行业营业成本占营业收入的45%左右。实际上餐饮部2008年10月营业成本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66.38%,远远超过45%,与上年相比提高了3.31%。餐饮部2008年10月份的营业收入为51 144元,若按45%比例计算,10月份的营业成本=51 144×45%=23 014.80(元),然而2008年10月份的实际营业成本为33 948.98元,超支10 934.18元

(+47.51%)。通过表4可以看出每一类的变化情况,其中,菜肴成本占营业收入的51.53%,与上年相比提高了3.98%,菜肴成本增长太快是营业成本提高的主要原因。

(三)营业费用分析

营业费用是指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项开支,包括水电费、燃料费、工资、福利费、工作餐费、服装费、洗涤费、广告宣传费、折旧费、租赁费、办公费和维修费及其他营业费用。餐饮企业营业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较大,及时、有效地监督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各项费用支出,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餐饮部2008年10月营业费用分析如表4所示。

通过表4可以看出, 营业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呈上升趋势,2008年10月营业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30.42% 提高了14.99%,各项费用都不同程度地有所增加,其中,工资支出占营业收入的比例17.40%,提高了9.32%。据调查了解,餐饮企业的工资支出一般占营业收入的10%(工资率)。2008年10月份营业收入51 144元,若按10%计算,工资支出应为

51144.00×10%=5 114.40元,实际工资支出8 900元,超支3 785.60元(+74.02%)。由于工资支出太多,导致营业费用增长太快。

(四)毛利率分析

毛利等于营业收入减营业成本。毛利率是毛利与营业收入之间的比率。在餐饮业,毛利率的高低影响很大,是餐饮企业很重要的经济指标。餐饮部2008年10月毛利及毛利率分析如表5所示。

据了解,当地高档宾馆、饭店和招待所经营费用大,其毛利率在55%~60%之间;中档宾馆、饭店和招待所服务设施和服务功能不及高档宾馆、招待所和饭店,经营费用相对小些,毛利率在45%~55%之间;一般饭店或大排档经营费用较小,毛利率在40%~45%之间;餐饮业平均毛利率一般为50%。通过表5可以看出,餐饮部2008年10月因为营业收入偏低,营业成本偏高,导致各类产品毛利率偏低,平均毛利率只有33.62%,与餐饮业平均毛利率50%相比,有较大的差距。

(五)营业利润分析

利润是反映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经营业绩好坏的综合指标。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费用-营业税金=(餐位数×计算期天数×餐位周转率×人均消费水平)×(毛利率-营业税率)-营业费用。餐饮部2008年10月利润分析如表6所示。

1.餐位周转率因素的影响:160×31×(20.62%-33.65%)×45×(36.93%-5%)=-9 286.19(元),说明由于餐位利用率降低,使利润减少9 286.19元。

2.人均消费水平因素的影响:160×31×20.62%×(50-45) ×(36.93%-5%)=+

1632.82(元),说明由于人均消费水平因素的提高,使利润增加1 632.82元。

3.毛利率因素的影响:160×31×20.62%×50×(33.62% -36.93%)=-1692.65(元),说明由于毛利率因素的降低,使利润减少1692.65元。

4.营业费用因素的影响:15 555.51-11 587.28=+3 968.23(元),说明由于营业费用因素的增加,使利润减少3 968.23元。

综合以上各影响因素,使餐饮部利润减少13 314.25元(9 286.19+1 692.65+3 968.23-1 632.82)。造成利润减少的主要因素是餐位周转率的降低,这说明餐厅吸引顾客的能力减弱了,就餐人数大量减少,营业额降低是餐饮部发生亏损的主要原因。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公司招待所餐饮部亏损的原因:一是营业收入太低,二是成本费用太高。餐饮部要扭亏为盈,就必须加强经营管理,增加花色品种,推出特色菜肴,提供优质服务,有效促进销售,以提高营业额。此外,餐饮部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采购、库存、粗加工和烹饪等各环节的成本控制,堵塞漏洞,降低产品成本。餐饮部还要建立和健全规章制度,节约用水、用电及燃料,严格控制各种物料的消耗,加强各种设施、设备的维修保养,提高利用率,减少修理费用,增加企业利润。

三、结束语

财务指标分析也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它建立在财务报表的基础上,而财务报表有特定的假设前提,并要执行统一的规范,报表上的数据也是在基本假设的情况下列示的。也就是说,我们只能在规定意义上使用报表,并进行指标分析,不能片面地认为对报表的指标分析可以揭示企业全部的实际情况。但只要掌握好它的局限性,综合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就可以更好地把握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财务报表的局限性主要有:

1.以历史成本报告资产,不代表其现行成本或变现价值。

2.假设货币值不变,不按通货膨胀率或物价水平调整。

3.稳健原则要求预计损失而不预计收益,有可能夸大费用,少计收益和资产。

4.按年度分期报告,只报告了短期信息,不能提供反映长期潜力的信息。

从餐饮企业财务分析的理论和实践来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除定量指标和定性说明餐饮企业背景以及各种分析指标资料以外,还应增加非财务分析指标(产品市场占有率、劳动生产率、产品质量指标、新产品开发能力等),从而使餐饮企业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更趋完善,在参与企业发展决策过程中更好地发挥支撑和保障作用。

第四篇:评估商业企业:不妨从分析企业财务指标入手

税务机关开展纳税评估工作,离不开预警参数指标。但由于设立技术参数指标技术含量很高,预警指标数值的科学性需要反复论证,目前不少基层税务机关尚缺乏科学规范的预警参数指标,导致很多纳税评估工作停留在单一指标的对比上,税务人员需要凭自己的经验对关联指标进行分析,直接影响评估的质量和效率。笔者认为,在现行管理条件下,从分析企业财务核算信息入手,寻找纳税疑点,让纳税人对疑点作出解释,再通过进一步核查排除疑点,可以形成可靠的预警指标,产生更好的评估效果。

现行评估方式与当前的税收环境脱节

从纳税评估的目的来看,笔者认为,纳税评估就是税务机关通过信息化建设,利用计算机系统分析数据,实现一种动态、及时的税收监控状态。目前,税务系统的主要评估思路是,广泛搜集内外部信息,将这些信息与企业申报信息进行比对,从中发现疑点;再按行业分类建立评估模型,利用评估模型开展纳税评估。但这种评估方式比较理想化,与当前的税收环境明显脱节。

比如,按照这种评估模式,税务人员在对某歌星实施纳税评估前,需要将该歌星所有的涉税信息进行整理,归类出房产、存款等涉税项目,再将相关信息与其申报信息进行比对。如果比对不符,差异点就可以成为纳税评估工作的重要突破口。但当前的实际情况往往是,税务人员花费大量精力也很难全面掌握被评估对象的涉税信息,纳税人提交的信息也不完全真实。如果税务人员试图从外部寻找线索,经常会影响相关方面的利益,从而受到阻碍。同时,由于税务人员将大量精力花费在外部资料搜集方面,也直接弱化了对企业财务核算的监控,导致一些企业故意混淆账目,使税务人员检查无法下手。此外,由于缺少科学、规范的预警技术指标参数,很多纳税评估工作还停留在对单一指标的对比上,通过单一指标对比设定疑点。在根据疑点进一步评估时,一般需要税务人员凭借自己的经验对相关联指标进行分析。这样,在具体实施评估工作时,往往存在不同的评估人员尺度不

一、评估结果出入大等问题,直接影响纳税评估的质量和效率。

商业企业往往利用存货核算隐瞒收入

笔者在日常工作中发现,企业逃税尤其是商业企业逃税,往往通过隐瞒销售收入,增加成本来实现。具体而言,商业企业一般通过虚开发票、虚假购进存货取得增值税发票、销售不入账或延期实现销售、虚假列支费用,偷逃税款。

与工业企业相比,商业企业的财务核算相对简单,涉及的会计科目相对集中,存货核算成为商业企业偷逃税款的重要渠道。经过总结归纳,笔者发现,商业企业销售收入不入账的方法基本上有以下几种。

一是购货不进入存货核算,隐瞒销售收入,直接增加销售成本。这包括三种形式:无发票购进货物、取得普通发票购进货物、取得增值税发票购进货物。企业一般采取增加单位存货成本方式结转销售成本。二是购进存货进入存货科目核算,销售不作账务处理,成本也不进行结转。这也包括三种情况:无票存货(包括估值入账)、取得普通发票存货(无进项)、取得增值税发票存货。企业往往通过虚报财产损失、虚假赠送、低价销售等方式消减存货数量。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商业企业的税收风险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有真实发票,有真实进货,但成本结转存在问题;有真实发票,无真实进货。这种情况下,企业一般需要抵扣增值税税款,并将存货进行成本结转;未取得发票或普通发票,但进行了成本结转。

以企业存货科目核算为出发点开展评估

基于上述分析,笔者认为,对商业企业进行纳税评估,税务人员应以审核企业的存货科目核算是否准确为关键点,通过核算企业的存货情况倒推其销售情况,寻找企业的纳税疑点,再结合实地核查,形成可靠的预警指标。

具体来说,由于企业财务人员一般在进行存货核算后,再作隐瞒收入的核算,税务人员理论上可以利用企业的申报信息,通过逻辑推理找出企业的纳税疑点,再根据疑点对企业的存货情况进行实地核查,证实其存货是否作了正确的会计处理。

在对企业实际评估时,需要先假设企业的期初存货为真实数据。

企业的存货可以通过企业取得的进项税发票进行倒算(需要扣除运费和固定资产的进项部分,通过征管系统即可查询到相关信息)。

由于我们的分析前提是,企业通过调节销售成本与存货余额的方式隐瞒收入,我们可以假设企业的期末存货是实际存货(与实际盘点一致),然后根据增值税发票信息测算企业的销售成本,即用企业的期初存货成本,加上企业的本期购进成本(进项发票/增值税税率),再减去企业的期末存货成本。这也就是企业的库存总账的贷方累计发生额。接着,将如此测算的企业销售成本与企业损益表中的销售成本进行比较。如果比较产生了差异,这个差异就是我们审核的重点。

这个差异通常会产生三种结果。

第一,所测算的企业销售成本小于企业的实际销售成本。

产生这个结果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企业多结转了销售成本(相关成本未通过原材料科目核算,且无增值税发票,直接记入销售成本)。对这种情况,税务人员需要核对企业对应的销售收入数据。(2)企业购进存货取得的是普通发票(原材料科目借方大于按进项税测算的原材料购进数额)。(3)企业当月预估原材料入账,事后未红冲,取得发票后重复记账。弄清上述情况,税务人员还需要企业提供相关的资料证明。

第二,所测算的企业销售成本大于企业的实际销售成本。

产生这个结果的原因如下。(1)企业有增值税发票,也通过了原材料核算,但原材料转出未对应销售成本科目。(2)企业少结转了销售成本。(3)企业以货易货,但取得的货物有增值税发票,换出的货物没开增值税发票,导致原材料贷方数字大于销售成本数字;或者换入的货物直接结转了销售成本,导致增值税发票测算原材料购入数额大,造成测算结转数额大。(4)企业利用虚假进项税发票进行了税款抵扣。由于无真实购进货物,且未进行库存减少,企业一般采取提高商品单位成本或低价格销售等方式消化虚增的库存。因此,对于存货持续增加且税负率低、收入增幅不大的企业,税务人员应对其长期挂账库存进行实地盘点,看其实际库存与其账面库存是否一致。

第三,所测算的企业销售成本与企业的实际销售成本相等。

之所以出现这种结果,可能是因为企业有增值税发票未通过存货科目核算,所采购的存货直接进入了销售成本或费用科目。弄清楚其中情况,还需要税务人员核查企业对应的销售收入情况。如果不存在上述问题,则企业存在取得虚假发票抵扣进项税的可能,同时也存在隐瞒收入的可能。

利用计算机系统将企业的财务信息与其申报信息进行自动核对后,如果相关差异依然存在,税务机关可立即要求企业对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并提供相关的账册资料作为证明。对于解释不清的纳税人,再对其进行深入的实地核查。经过核查形成一些可靠的行业预警参数指标,推动后续的评估工作有序、高效运行。

作者单位:天津市国税局

来源:中国税务报

作者:崔广怡 孙文胜 苗睿

第五篇:企业财务绩效定量评价指标计算公式

附件1:

企业财务绩效定量评价指标计算公式

一、盈利能力状况

(一)基本指标

1.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100%

平均净资产=(年初所有者权益+年末所有者权益)/2

2.总资产报酬率=(利润总额+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100%

平均资产总额=(年初资产总额+年末资产总额)/2

(二)修正指标

1.主营业务利润率=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净额×100%

2.盈余现金保障倍数=经营现金净流量/(净利润+少数股东损益)

3.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100%

成本费用总额=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经营费用(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4.资本收益率=净利润/平均资本×100%

平均资本=[(年初实收资本+年初资本公积)+(年末实收资本+年末资本公积)]/2

二、资产质量状况

(一)基本指标

1.总资产周转率(次)=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平均资产总额

2.应收账款周转率(次)=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应收账款平均余额

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年初应收账款余额+年末应收账款余额)/2

应收账款余额=应收账款净额+应收账款坏账准备

(二)修正指标

1.不良资产比率=(资产减值准备余额+应提未提和应摊未摊的潜亏挂账+未处理资产损失)/(资产总额+资产减值准备余额)×100%

2.资产现金回收率=经营现金净流量/平均资产总额×100%

3.流动资产周转率(次)=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平均流动资产总额

平均流动资产总额=(年初流动资产总额+年末流动资产总额)/2

三、债务风险状况

(一)基本指标

1.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2.已获利息倍数=(利润总额+利息支出)/利息支出

(二)修正指标

1.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100%

速动资产=流动资产-存货

2.现金流动负债比率=经营现金净流量/流动负债×100%

3.带息负债比率=(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长期借款+应付债券+应付利息)/负债总额×100%

4.或有负债比率=或有负债余额/(所有者权益+少数股东权益)×100%

或有负债余额=已贴现承兑汇票+担保余额+贴现与担保外的被诉事项金额+其他或有负债

四、经营增长状况

(一)基本指标

1.销售(营业)增长率=(本年主营业务收入总额-上年主营业务收入总额)/上年主营业务收入总额×100%

2.资本保值增值率=扣除客观增减因素的年末国有资本及权益/年初国有资本及权益×100%

(二)修正指标

1.销售(营业)利润增长率=(本年主营业务利润总额-上年主营业务利润总额)/上年主营业务利润总额×100%

2.总资产增长率=(年末资产总额-年初资产总额)/年初资产总额×100%

3.技术投入比率=本年科技支出合计/主营业务收入净额×100%

上一篇:学年鉴定表范文下一篇:小升初题库英语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