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论文范文

2022-05-08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水文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该文将从黄河下游的水文特征进行分析,通过相关资料对黄河水文监测的设施、科学技术与手段的使用以及发展情况进行了探讨,分析科技对于黄河的治理和开发,还有水文监测及经济的发展所起到的作用,分析黄河监测实施,仪器和技术不断随着经济的发展提高,精确的数据结果对黄河的可持续发展带来的有利效果。

第一篇:水文论文范文

加强水文水资源勘测,合理利用水文水资源

摘 要:水资源是人的生命之源,是人类从事一切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基础物质,但地球上的水资源是有限的。为了使地球上的水文水资源能得到可持续利用,必须尽快落实节约水资源的有效举措。基于此,本文围绕加强水文水资源勘测和合理利用这一主题进行简要探讨,主要分析水文水资源勘测现状及合理开发和利用水文水资源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水文水资源勘测;合理利用;合理开发

1 當前水文水资源勘测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自然水系较为发达,但受地理环境的影响,有些区域的水文水资源环境较为复杂,在勘测工作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1.1 水利设施老化、落后

大多数水库等水利设施的兴修时间和使用时间都较为久远。从水库当初兴修时的背景来看,无论是投入的资金,还是采用的技术、施工材料等,都无法与现在相提并论,导致水文水资源的勘测站点难以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从而导致水文水资源勘测质量得不到保证[1]。

1.2 水文测站的建设数量与建设位置均不合理

在水文水资源的勘测过程中发现,我国水文测站在建设过程中并未做好充分的规划,无论是数量还是位置分布上都存在较大问题,也不符合我国对水文测站建设数量和位置分布的相关要求。例如,部分地区的水文测站数量较多,分布过于密集,导致部分测站在勘测过程中不作为;部分地区水文测站数量较少,分布较为稀疏,勘测数据较少,导致勘测结果不具有权威性[2]。

1.3 勘测方式及水文勘测项目的匮乏

目前,传统驻守水文站观测是我国主要的勘测方式,该方式导致资源收集难度系数较高并且服务覆盖面较小。同时,水文站职工队伍建设及生活条件在传统工作模式的影响很难得到改善,因此,水文水资源勘测工作急需要实现对传统工作方式的突破。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水文水资源勘测工作也在不断发展,但是当下水文勘测项目较为匮乏,导致土壤荒漠化及盐碱化不断加重,生态环境不容乐观,并且内河流域水资源监测站较少,勘测效果不佳[3]。

2 合理开发和利用水文水资源的有效措施

2.1 优化升级水利基础设施

在诸多科技设备不断研发和创造的过程中,水文水资源的勘测技术和勘测设备也会得到相应改善和提高。为了使得水文水资源的勘测效率更高、勘测数据更加可靠和真实,首先要重视水利基础设施的优化和升级,彻底改变老化、落后的水利基础设施给水文水资源的勘测工作带来的诸多不便,使水利基础设施在发挥最基本的作用的基础上,为勘测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更多便利。其次,政府相关部门必须要保证水文水资源勘测经费充足、稳定,通过提供源源不断的经费支持,使得勘测作业和勘测效果都能有所保障[4]。

2.2 调整水文测站站网分布

相关建设人员应加大区域水文测站站网的建设力度,将建设一个完善的水文测站分布网络作为目标。水文测站站网的建设要综合考虑区域制订的抗旱防汛计划,以提高水资源开发建设的科学合理性,进而为所处的生态环境提供良好的保护。在调整水文测站分布密度时,应按照国家相关管理部门制定的水文测站站网分布密度平均标准,以进行全面性的优化控制。

2.3 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2.3.1 建立水文水资源勘测体系和评价体系。在水文水资源勘测工作中,水资源评价体系的完善与否,将直接决定水文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水文水资源勘测准确性。因此,相关建设人员应不断健全水文水资源评价体系,以为水文勘测工作的开展提供系统而全面的数据信息。例如,水库工程在进行水资源的调度工作中,可利用水资源评价体系中具有科学性、合理性的数据信息。具体来说,调度工作中水资源的利用效率目标,是通过强化水资源的预测预报工作来实现的。

重视水文水资源勘测和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应用是一项必需的重要工作。为了有效推动水文水资源勘测工作取得更多绩效性,就必须将勘测体系和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上日程。

2.3.2 丰富水文水资源勘测方法。对于水利设施所处地理环境的水文水资源变化和发展的情况,水文勘测工作者必须要观察水位的上升与下降情况,并进行详细记录,为后期的水文水资源数据分析和预测做好基础工作。这主要是因为水文水资源勘測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会直接影响到其数据分析效果。除此之外,水文水资源勘测工作者还应特别关注恶劣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水文勘测工作,根据水文呈现出来的直观的自然现象初步确定勘测技术和勘测方法,在实际勘测过程中再进行灵活调整。在具体勘测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勘测技术和勘测方法,以收集到更多有效的水文水资源数据。水利设施中管理者也要特别注意这一问题,以保证勘测数据切实有用,能够发挥出更多的实际意义。

2.4 加大对水文水资源监测系统的应用力度

在每一次的水文水资源勘测作业中,都会产生大量的勘测数据。为了使这些数据能得到妥善利用,就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分门别类的记录和整理,使其成为具有实际意义的结论性资料和勘测成果。为了加强对水资源的勘测和监测,还要同步建立监测系统,从而使水文水资源的变化尽在掌控之中,以有效避免水文灾害的发生,进而避免出现更大的社会损失。在城市水文水资源勘测和监测过程中发现,由于城市开发建设的需要,使绝大多数面积土地出现硬化问题,植被数量减少,从而导致城市透水性能急剧退化,当面临特大暴雨时,就容易发生积洪积涝问题。为了改善这类问题,在城市化建设进程中,要注意使用排水、渗水效果好的绿化材料,增强地下水的循环速度。同时,也要扩大城市的绿化面积,改善城市的水汽循环,从而营造一种健康的、美丽的城市环境。

2.5 提高管理水平,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及综合素质对水文水资源工作的质量有决定性影响,因此在工作环节首先应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可以定期组织相关培训,有效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强化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其次,为了确保水文水资源工作的顺利进行,每一个部门都应深化自身职责,在工作时严格遵守相关规章制度,部门与部门之间应加强交流与沟通,促进合作,进而有效推动水文水资源勘测工作的顺利进行[5-6]。

2.6 完善法律法规,合理利用水资源

政府方面应积极制定地方水文立法及水文管理方法,进一步加大水文监测力度,提高水文设施监测管理水平,保证各项措施有效落实,加强对用水情况的现场检查,确保节约用水,依法用水,从而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

3 结语

水文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是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的,做好勘测工作也是其中的一个主要方面,必须要围绕水文水资源的勘测工作展开深入研究和探讨。只有通过不断深入探究,才能确保水文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更加合理,污染和浪费问题才能得到良好的控制和缓解。水文水资源勘测工作者必须从勘测现状及勘测重要性方面进行考虑,尽快应用新型的水文水资源勘测技术,从而收集更多的勘测数据,为以后的水文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更多参考意见。

参考文献:

[1]田峰,樊培.增强水文水资源勘测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29):132.

[2]王跃雷.加强水文水资源勘测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J].能源与节能,2019(9):115-116.

[3]董爱红.加强水文水资源勘测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J].中国科技纵横,2018(9):251,253.

[4]陈亮.加强水文水资源勘测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J].大陆桥视野,2016(24):90-91.

[5]王冠华.增强水文水资源勘测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J].水能经济,2018(12):203.

[6]赵志波.加强水文水资源勘测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J].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17(4):220-221,225.

作者:王亚楠

第二篇:黄河水文科技技术对水文监测发展的影响

摘 要:该文将从黄河下游的水文特征进行分析,通过相关资料对黄河水文监测的设施、科学技术与手段的使用以及发展情况进行了探讨,分析科技对于黄河的治理和开发,还有水文监测及经济的发展所起到的作用,分析黄河监测实施,仪器和技术不断随着经济的发展提高,精确的数据结果对黄河的可持续发展带来的有利效果。

关键词:黄河 水文科技 水文发展

做好水文工作才能更好地发展水利,而水文监测报告又是做好水文工作的基础。黄河水文监测是黄河开发和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实践经验说明,想要把黄河治理好,就要拥有较为详细、高质量、系统的水文监测报考作为支撑,然后建设先进及科学的水文测报体系。

1 水文特征及水文监测背景

黄河水文监测具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在19世纪初,黄河流域才开始出现具有近代水文监测的科技技术。黄河流域的地质、地貌、地形较为复杂,经常出现的暴雨、汇流、输沙、产沙、产流和河道的淤积等变化多端的特殊情况,这将导致黄河水文和泥沙的监测变得更加复杂和困难,对于其他河流使用的监测方法和监测仪器在黄河上都是使用不了。

对于当今时代来说,黄河大部分的监测仪器、设备,还有监测技术仍然停留在20世纪50年代左右的水平上。传统的水文监测依然是人工操作,对于水位观测还是用直尺进行检测,测深主要使用测杆和测绳进行标记;对于流量的测验大多都是使用电铃、秒表、流速仪等进行测量;对检测记录和计算出的流量结果都是采用人工进行记载;对黄河的治理采用的自动化技术较少,造成的人工劳动力大、人工数量多、危险性高等问题;对大洪水的监测数据准确率低,还存在着安全问题,误差大等缺陷。

想要更好地解决黄河河床抬高、水质污染、提防决口、河道断流等问题,首先要有详细、准确、全面的数据信息,然后就是对黄河进行水文监测的数字化及自动化建设。自黄河水资源实行统一的管理之后,过去那种落后的监测设备及监测技术已经与统一管理的要求不相适应了,想要更好地解决黄河流域问题,就需要更好的水文监测技术,还有就是更高效率的水文监测设备。

2 科技对黄河水文发展的影响

2.1 设备的发展对水文数据的精确度有所提高

随着这科技的不断发展,科技已经渗透到了人们的各种生活中。黄河水文监测能力在科技的帮助下也迅速得到提高,建设了标准化的水文监测网站,而水文测验也开始向全自动化层面发展了。黄河下游分析,此段的黄河管理问题较大,包括水源的调度,还有引水问题,这些要是进行统一的管理,这对水文监测要求是十分高的。对于水量的调节是否具有合理性,这就要求水文资料的准确度了,想要提高水文监测的精确度也需要注意一下几点要求:(1)对于现今水文监测船只来说,大多都是大型的机动船,就算空载吃水深度也是非常高的,计算冲锋舟也是,这些都不利于在浅滩或者是架构那样的水域行动,测船移动艰难。(2)就是在水域低潮期,测船难到达吊船缆道,有在测流过程中还会出现搁浅等问题,这样的话,吊船缆道的作用也就无法发挥了。(3)在水域处于低潮期,水流量和速度几乎都偏低,而且水流偏角较大,这样在测量时船只容易颠簸,船只出现跑线现象较大,因此就会对检测精确度造成很大的影响。(4)如果出现雨天或是雾天的话,那么对于断面测验视角也会受到影响,就算是用六分仪检测法也无法准确定位,这样就会错过水沙检测的最佳时机。(5)要是到凌汛时期,就会出现大密度的流冰现象,船只行动就会很困难,这对于检测设备和测验人员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威胁。对于这些问题,黄河水利相关高层人员,在艾山、高村和利津3个地点建立了具有大跨度的吊箱缆道,实现了直接进行测速和定位度数的目标,对水文监测的精确度有了更高的提升。

相继就出现了HW—1000型的遥感测水器,并开发了后期处理数据的软件,改变了以往离不开水体的监测手段,形成了使用微波进行檢测,这对于检测的精度和频率都有所提高。该设施观测时间较短且迅速,大概3 min就可以把检测结果给打印出来了,这也有利于总结水位变化的规律,对于“假潮”现象也可以更好地观测和控制,同时也使用计算机进行水位检测、记录及处理等,完全实现了自动化。如此以来,对于水文监测的工作效率有了更大的提高,也使水文检测记录具有了连续性。

而且,现在对于水域的管理不断渗入更高的科学技术。在吊缆道也开始建设流速仪,该设备有利于减少水流量监测的历时,对于监测人员的安全具有很大的帮助。

2.2 水文资料的信息化和实效性加强

对于水文的管理,要具有很详细、很准确的资料,才有利于更好地对黄河进行开发的治理。比如:高村水文站口的黄河,它是黄河流入山东的关键入口,是此段流域的末端河床,对此段流域的水文监测资料精确度的高低,直接关系到黄河下游的水域治理和调度问题。现今对于水域观测情况实现了网络化,各个水文站都建立了微机处理检测台,全面利用网络进行连接,对于水域情况的查询变得更为方便快捷,随时都可以查询黄河水域情况,并且可以得到详细的分析资料和高效的应对策略,这对于黄河的各项工作都有很大帮助,保证了黄河可持续性的发展。

2.3 实施调水和调沙的科学举措

对于黄下游水域经常出现的问题主要还是河床的不断升高,还有下游经常出现的断流现象。黄河的含沙量位居世界前列,所以黄河最大的问题还是治沙问题,调水调沙是治理的黄河的最具有科学性的方法,将一些河道淤积的泥沙运送到大海,减少了河道的淤积断流问题。加上高科技的使用,对于黄河的沙和水的治理手段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调水调沙主要是对黄河下游的睡杀采取人工开流的方式,解决黄河河道淤积给人们到来的灾难,这种水沙调整,是迄今为止称的上“科学”的手段。

3 结语

我国在水域的管理和规划上,可以多借鉴国内外有效经验,再结合我国的具体的情况,实施合理的治理手段,积极吸取新的管理技术,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对黄河进行科学的管理和使用、让黄河造福于流域内的人民,减少其所带来的灾害。对黄河的规划治理中,要坚持生态建设理念,使用生态建设技术,就像提防和渠道的建设,就要加入生态护岸构造,可以开展一些示范工程建设,这有利于更好的总结经验,实现全面推广的目的。及时掌握时代的发展方向,利用好时代产物,就当今互联网时代,应该更好地利用计算机所带来的效益,管理好黄河水域。

参考文献

[1] 田秀斌.科学技术推动黄河综合治理问题研究[D].渤海大学,2013.

[2] 孟宪静,蒋公社,孟繁设,等.黄河水文科技与水文发展[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10(2):124-127,131.

[3] 牛玉国.黄河水文发展的回顾及展望[J].人民黄河,2006(10):6-8.

[4] 张建云,章树安.水文科技发展回顾及思考[J].水文,2006(3):13-17.

[5] 张红月,张贸柱.以测报水平升级推进黄河水文科技进步[J]. 中国水利,2004(17):30-32.

[6] 牛玉国.创新:黄河水文现代化的动力[N].中国水利报,2003-07-29.

[7] 赵元春.黄河水文科研工作的回顾与思考[J].治黄科技信息,2001(2):3-6.

作者:陈学虞 刘中利 李懿琪

第三篇:水文化建设与水文化的传播路径研究

【摘    要】水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和传播可谓任重而道远。从某种意义上说,水文化重在建设,成在传播。因为,水文化的繁荣是基于水文化的普及,而水文化的普及必须借助传播这个工具,没有水文化的繁荣就不会有水文化建设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水文化内涵  水文化建设  建设任务  水文化传播

一、水文化的内涵

人们与水资源由相伴、相争到相合这一过程中,水文化的文化要素已渐渐地形成:一是物质形态的文化,如被改造的江、河、湖泊等等,这一系列的水利工程都是人们由于对水的认识进而实现改造,以达到利用的目的,这中间深刻的反应着人们的智慧和创造力;二是制度形态的文化,如最早战国时代的“龙舟竞渡”等以水为载体的风俗习惯、宗教仪式;“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以水为主题的社会活动、社会组织;西汉的《水令》、民国时期的《水利法》等以水为因的法律法规;三是精神形态的文化,如“天人合一、人水和谐”的思维方式,“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的可贵品质,“上善若水”的思想境界等等,同时在我国历史的长河中,许多以水为题材的故事、神话传说等内涵丰富的精神产品都被人们以不同形式传诵至今,成为我国特有的文化瑰宝。

二、水文化建设与传播的重要性

水文化是随着时间的积累,在人类与自然环境的接触过程中,由认识到利用到改造,在一步一步的相伴、相争、相合的实践中形成的。现今社会里,文化与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接触越来越紧密,回顾历史,朝代的更替,时代的变迁,没有先进文化的引领,没有精神境界的极大丰富,是绝对不可能成为现实的,国家的兴旺与昌盛,是不可能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的。

水文化是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加强水文化建设,是实现水利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的必然要求,是推动民族文化新发展的迫切需要。水文化的快速发展,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重要基石。当今社会,日益复杂的环境问题对我国水资源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严重破坏,给人民生活造成严重影响。针对人民群众对水利发展的新期望,以水文化实践为载体,积极推进各项水利事业的健康建设,解人民之所急、解国家之所需,既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时代赋予我们每一个人的崇高使命。

三、水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

水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水利行业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把水文化研究的成果付诸行动的实践活动,是水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途径。水文化建设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任务,当前加强水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高水利行业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

水利行业要有自己行业特色的文化、思想、精神支柱和哲学理论,这一切集中都体现在水利行业的核心价值体系之中。以可持续发展的思路指导水利事业发展,以“人水和諧”的共同理想凝聚力量,以大禹治水的民族精神和“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鼓舞斗志,以“上善若水”“智者乐水”的基本道德规范引领风尚,是水利行业的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上善若水”和“智者乐水”是教导我们应成为有崇高民族精神和高尚道德情操的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弘扬“上善若水”和“智者乐水”的品德,为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奠定了深厚的思想基础。

(二)加强和谐水文化建设,丰富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

和谐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水文化的本质特征就是“和谐”。要以培育和谐精神、树立和谐理念为根本,营造水利行业良好思想舆论氛围。加强和谐水文化建设,要紧贴人民大众的新需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民众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培养乐观、豁达、宽容的精神品格,以人的心理和谐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从而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精神状态投身到的各项水利工作中去,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三)提高水利工作的文化品位,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

提高水利工作的文化品位,就是要把文化的元素渗透到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节约、管理、保护、配置等一切水利工作中;渗透到水利建设的水文,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工程名称、工程造型、工程效益等各个方面。建设每一项水利工程和每一处水环境,要考虑到兴利除害功能,同时也要重视文化内涵和人文色彩。要使每项水工程成为具有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的工艺品;成为旅游观光的理想景点、休闲娱乐的良好场所、陶冶情操的高雅去处。要营造文化内涵丰富、高雅优美的水环境,满足人们亲水、爱水、戏水、休闲、娱乐等文化的需求。

(四)发展水文化事业,增强水文化实力

文化的软实力主要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生命力、创造力和传播力,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感召力和影响力。文化软实力的增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事业的发展。要把发展水利行业的教育和科技作为繁荣水行业文化事业的重点,认真落实“科教兴水”的战略措施。发展水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水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要把我国水文化产业纳入社会主义文化产业链之中,制订水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划和战略,完善水文化产业政策。立足水文化资源优势,致力于开发一批高起点、新特色、多层次、多方位和高质量的水文化产品。

(五)保护和整理优秀的水文化遗产,服务当代水利建设

我国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创造和形成了极为光辉灿烂的水文化遗产,大量的水利历史典籍、文物古迹和各种古代水利工程,都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努力发掘,精心维护,使之成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要继续做好中国水利史的研究和水利史志的编纂工作,深入挖掘、全面概括和科学梳理传统水文化,为建设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做出新贡献。要加大保护水文化遗产的力度,认真总结并传播水文化遗产保护的经验,推进水文化遗产的保护,服务当代水利建设。

(六)深入开展水文化研究,加强水文化的传播

水文化研究,就是从文化的视野更多地关注水,运用科学的方法,包括科学的思想方法和科学实验等,把人民群众在水事活动中创造的水文化加以整理、升华,逐步形成理论的成果;从学术上和理论上加强对水文化的内涵、内容以及水与社会生活各方面的联系,水文化研究来自于实践,又指导实践,从一定的意义上讲,是水文化建设的先导,又是水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水文化研究,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从水文化的内涵、研究内容、研究领域、研究方式和研究成果的转化等方面推进水文化创新,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先进水文化,促进水文化建设不断发展。

四、水文化的传播路径

水文化的传播是水文化建设的任务之一。只有不断创新水文化的传播手段,才能使水文化的理念和价值观念深入人心。当今,水文化的传播除了运用传统的报纸、刊物、图书外,更应该重视互联网的作用,发挥其覆盖广泛、快捷高效、影响巨大的优势,拓展水文化的传播渠道、丰富水文化的传播手段,提高水文化的传播效率。当前加强水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进一步加强对水文化工作的领导,切实做好组织、服务工作

水利行业各部门、各单位应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统筹安排,调整思路,充实内容,整合力量,精心组织,把水文化建设作为评价各单位业绩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积极创造条件,加大对水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争取设立水文化发展专项资金和基金,重点支持水文化创新和精品生产,扶持具有示范性和指导性的水文化产业项目和优秀水文化著作的出版。

(二)要廣泛动员全行业员工积极参与水文化建设

要充分发挥水利行业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政研会、文协、体协等团体在联系群众、组织群众、推动水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广泛动员全行业职工积极参与水文化建设。广大的人民群众和水利职工积极参与水文化建设之时,就是水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之日。

(三)加大对水文化宣传和咨询的力度

要充分发挥《中国水利报》《中国水文化》期刊和《中国水文化网》等各种传媒的导向作用,把水利报、刊、网、场、馆等传播载体的建设列入水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水文化报刊、网站建设;加强全国水利风景区的建设;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立有特色的水文化场、馆。特别要重视互联网的传播功能,分层次建设不同特色的水文化网站,不断丰富网站内容。在每年的“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宣传活动中注重增加水文化内容,提高互动能力和群众参与度,增进全社会对水利工作的深入了解,增强对水利改革发展的支持力度。要充分发挥水文化专家委员会智囊团作用,充分发挥水文化工作委员会和研究机构的纽带作用,为加强水文化建设提供咨询服务。引导水文化研究和水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四)加强水文化的研究

围绕水文化体系建设,分层次、分领域地广泛开展水文化研究活动。深入开展水行业系统内各领域的水文化研究。如水文文化、水利规划设计文化、水利科研文化、水工程建设文化、水利工程管理文化、水利组织文化等专业领域的具体研究。深入研究关系水利发展的各种非物质性因素。包括治水思路、治水理念、治水方略、制度设计、价值取向等,不断丰富完善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和民生水利的科学精神及文化特征,为推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提供先进文化支撑。围绕水利改革发展中心任务,有针对性的设立水文化研究课题,组织专门人员,形成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推动水文化建设的繁荣与发展。

(五)加强水文化的教育

把水文化教育列入水利院校教育课程体系,并作为水利系统职工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组织编写相关的水文化教材,培养水文化教育的师资力量,针对不同对象,分层次、有重点地开展水文化教育。在全国遴选一批布局合理,条件成熟的水文化基地或中心。在水利院校加强水文化教育,要在水利院校开设水文化选修课或必修课,并争取开设“水文化”专业,培养既掌握专业技能、又具有文化素养的新一代水利事业建设者;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突出水文化特色,营造水文化氛围,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在全社会进行节水、爱水、护水、亲水教育,把水文化教育与培育公民树立良好的资源道德观念结合起来,与节水型社会建设结合起来,发挥先进水文化的引导功能和自律意识。【基金项目: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2018年水文化育人体系建设专项研究课题资助项目(SWH2018007)。】

参考文献

[1]邓俊等.水文化研究与水文化建设发展综述[J],中国水利,2016(11).

[2]宗晓卫.生态文明视阈下水利类高校水文化建设的内涵[J],四川环境,2016(12).

[3]殷青山.加强水文化建设是提升重庆市水利发展软实力的战略选择[J],水利发展研究,2012(4).

[4]余达淮等.文化理论下的新时期水文化架构形式与原则[J],水利发展研究,2011(11).

[5]李宗新.浅议加强水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及措施[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8(10).

作者:马建斌

上一篇:案例型论文范文下一篇:工科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