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成都市龙泉山中段红层水文地质结构解析

摘要:成都作为中国西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为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正在实施“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的城市发展新战略。查明龙泉山及东部丘陵红层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划分区域基本水文地质单元,建立标准水文地质结构,并进一步分析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和循环演化规律,可为成都市“东进”战略实施、龙泉山国家城市公园规划以及沱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等提供基础地质支撑。本文从结构控制论观点出发,采用分析区域系统内部结构来定量或定性地认识系统的功能特性、行为方式,从而探索其内部结构和机理的方法,刻画龙泉山中段红层地区水文地质结构,并结合地下水系统,简明扼要的表征了研究区浅层地下水系统在红层水文地质结构中的水化学特征和循环演化规律。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以具有相同水文地质特征的水文地质综合体为依据,将研究区红层水文地质结构类型分为3大类6小类。分别为浅表风化带水文地质结构(丘陵区浅表风化带水文地质结构和低山区浅表风化带水文地质结构),层状水文地质结构(砂质层状水文地质结构、泥质层状水文地质结构、砂泥互层式层状水文地质结构和层状溶蚀孔洞水文地质结构)以及断裂脉状水文地质结构。(2)根据红层水文地质结构类型,对龙泉山中段红层地区进行空间水文地质结构的精细划分和刻画。白垩系:七曲寺组水文地质结构在其顶板到底板200.2m的空间上共分为8层,5层水文地质结构富水性中等,3层水文地质结构富水性弱;白龙组水文地质结构在其顶板到底板175.6m空间上共分为8层,3层水文地质结构富水性极强,1层水文地质结构富水性强,3层水文地质结构富水性中等,1层水文地质结构富水性弱;苍溪组水文地质结构在顶板到底板167m的空间上共分为13层,8层水文地质结构富水性极强,2层水文地质结构富水性强的,3层水文地质结构富水性中等。侏罗系:蓬莱镇组水文地质结构在其顶板到底板865.23m的空间上共分为10层,4层水文地质结构富水性强,3层水文地质结构富水性中等,3层水文地质结构富水性弱;遂宁组水文地质结构在其顶板到底板258m的空间上共分为9层,5层水文地质结构富水性中等,4层水文地质结构富水性弱;沙溪庙组水文地质结构在其顶板向下446m空间上共分为11层,1层水文地质结构富水性强,5层水文地质结构富水中等,5层水文地质结构富水性弱。(3)划分研究区水文地质单元,结合研究区红层水文地质结构模型,分析浅层地下水系统在红层空间水文地质结构中的循环演化规律。龙泉山西翼水文地质单元(Ⅰ):地下水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径流通道以浅表风化带水文地质结构为主,排泄基准面为沱江和岷江;龙泉山东翼-沱江水文地质单元(Ⅱ):地下水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低山区径流通道以浅表风化带水文地质结构为主,丘陵区层状水文地质结构中的径流量明显增加,部分地区以层状水文地质结构为主要径流通道,排泄基准面为沱江。从研究区整体来看,低山区浅层地下水主要沿浅表风化带水文地质结构向龙泉山两翼径流,部分沿层状水文地质结构径流形成层间水或沿断裂脉状水文地质结构径流形成构造裂隙水;丘陵区浅层地下水主要沿富水性较强的层状水文地质结构径流,形成层间水,局部在构造的影响下,形成承压水,丘陵区浅表风化带水文地质结构中的地下水主要沿地表起伏流动,相对低山区流动性较弱。丘陵区白垩系白龙组和苍溪组以多层富水性极强水文地质结构为主。在沱江区域,两个地层中富水性极强的水文地质结构埋深为20m、40m、90m和130m,向北以约1°-2°的倾角向地下延伸,向南在贾家镇附近仅剩苍溪组层状溶蚀孔洞水文地质结构和砂质层状水文地质结构,埋深为50m和90m,白龙组被完全风化剥蚀,向贾家场向斜东西两翼延伸埋深都变浅,岩层倾角分别为4°-7°和9°-13°。

关键词:龙泉山中段;红层;水文地质结构;水化学特征;地下水系统循环演化规律

学科专业:地下水科学与工程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水文地质结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红层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内容及研究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研究区地质环境

2.1 自然地理概况

2.1.1 自然地理位置

2.1.2 地形地貌

2.1.3 气象水文

2.2 地质背景

2.2.1 地层岩性

2.2.2 地质构造

第3章 研究区红层水文地质结构分类

3.1 概述

3.2 水文地质结构类型划分

3.2.1 浅表风化带水文地质结构

3.2.2 层状水文地质结构

3.2.3 断裂脉状水文地质结构

3.3 研究区白垩系水文地质结构

3.3.1 七曲寺组(K_1q)

3.3.2 白龙组(K_1b)

3.3.3 苍溪组(K_1c)

3.4 研究区侏罗系水文地质结构

3.4.1 蓬莱镇组(J_3p)

3.4.2 遂宁组(J_3sn)

3.4.3 沙溪庙组(J_2s)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研究区红层水文地质结构模型

4.1 研究区红层三维地质模型

4.2 研究区红层空间水文地质结构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研究区浅层地下水系统循环演化分析

5.1 地下水类型及含水岩组等级划分

5.1.1 地下水类型及含水岩组

5.1.2 含水岩组富水等级划分

5.2 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分析

5.2.1 样品采集及其分布范围

5.2.2 主要组分特征及分布规律

5.2.3 层状与浅表风化带水文地质结构中常量离子与TDS特征

5.3 地下水补径排条件分析

5.4 研究区水文地质单元的划分

5.4.1 研究区水文地质单元的划分依据

5.4.2 研究区水文地质单元的划分

5.4.3 地下水在空间水文地质结构中的循环演化分析

5.5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上一篇:文化地理论文提纲下一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论文提纲